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颅脑损伤及开颅术后的监护管理

重症颅脑损伤及开颅术后的监护管理

重症颅脑损伤及开颅术后的监护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临床观察及重症监护管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53469202.html,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临床观察及重症监护管理分析 作者:赵慧牟雪梅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配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临床观察及重症监护管理分析,提高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能力,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137例重 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护理配合的流程、要点以及临床经验进行相关的总结。结果 137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并实施相关的护理之后,康复成功的有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其余10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结论护士应该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方法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同 时要具备较强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应急反应能力,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手术救治;急诊处理;颅脑损伤;脑挫裂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1]。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死亡很高,常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使得脑干受损从而导致中枢衰竭引起死亡,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开颅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减压、止血,防止颅内高压进一步恶化是治疗颅内出血的关键。因此救治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开颅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力,笔者选取了从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就患者的临床观察及重症监护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123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39.3岁。本组137例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CT扫描):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14例,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114例,颅脑损伤、颅脑骨折9例。 1.2 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实施护理。 1.2.1 健康教育由于家属的情绪对于患者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让家属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人,共同承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痛苦。另外,在此期间,应将治疗计划告知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以及患者的治疗[2]。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观察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3-20T08:50:31.327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董广佩陶俊孙伟 [导读] 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 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董广佩陶俊孙伟 【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例数6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67%,其中发生1例,所占比1.67%、未发生59例,所占比98.33%。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其中显效患者47例,所占比78.33%;有效患者12例,所占比20.00%;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1.67%)。结论:通过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观察 Prognosis of severe traumatic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with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traumatic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vasospasm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vasospasm in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as 1.67%, of which 1 case occurred, accounting for 1.67% and 59 cases did not occur, accounting for 98.3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as 93.33% (47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78.33%; 12 cases were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20.00%; 1 case was invalid, accounting for 1.67%) . Conclusion: Afte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significant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which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 [Keywords]: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rognosis; effect observation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均伴有病情严重等特点,而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还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情况发生[1-2]。因此,我院对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例数6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排除标准-(1)严重高血压。(2)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脑部肿瘤患者。 纳入标准-(1)患者均伴有颅脑外伤史、CT检查患者伴有颅内出血灶。(2)符合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年龄在30岁直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50.21±1.15)岁,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性别:30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 1.2方法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减压操作后,常规进行消毒,全麻后在患者颧弓上方处取切口,沿着患者耳廓上方往后进行延伸,常规标准大骨瓣钻孔开颅,仔细探测患者病灶位置后,清除坏死脑组织和血肿,充分进行止血后,结合患者硬膜处张力以及患者硬膜下血肿情况,决定其骨窗去留[3-4]。 1.3 观察指标 分析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取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总有效率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分析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67%,其中发生1例,所占比1.67%、未发生59例,所占比98.33%。见表1所示。表1:分析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发生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例数1591 占比 1.67%98.33% 1.67% 2.2分析总有效率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其中显效患者47例,所占比78.33%;有效患者12例,所占比20.00%;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1.67%)。见表2所示。 表2:分析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n;%)例数4712159

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急请神经外科、普外科会诊,予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未抽出液体,考虑病情危重,有急诊手术指征,拟"多发伤"收住ICU。自被发现以来呈深昏迷状态,未进食,持续导尿管引出血性尿液。 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深昏迷,体温:36.2℃,脉搏:108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62/92mmHg。呼吸深快、GCS评分=E1+Vt+M3=4VT,头颅外观无畸形,左额部见一不规则挫裂伤口,长约3.5cm,未缝合,左额颞部见一不规则挫裂口,长约7cm,未缝合,探查见额骨凹陷粉碎性骨折,骨折处见破碎脑组织,双侧眼球向左凝视,眼球无活动,左眼眶淤青、肿胀,双侧睑结膜苍白,双侧瞳孔不等,左侧瞳孔直径约5.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瞳孔直径约3.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鼻外观无畸形,鼻腔见活动性出血,耳廓无畸形,左乳突处见一皮肤挫裂伤,长约2.0cm,未缝合,双外耳道见活动性出血;口唇苍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编号---双考2组244 号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本科段)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论文作者:冯雪原 准考证号:242610100048 指导教师:白雪 完成时间:2014年7月10日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现在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普遍应用,饮食的问题,颅脑损伤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了,其中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 15% ~ 20%,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恶性肿瘤、冠心病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然而颅脑损伤术后的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1.1 一般资料 取实习医院2010年至2012年所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男 71例,女57 例,年龄 15 ~ 76 岁,平均 32岁。其中车祸伤 61 例,坠伤23例,打击伤 22 例,砸伤 12 例。 1.2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工矿和现代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轻者仅发生头皮裂伤、血肿等,较重者会发生颅骨折损,严重者则出现脑损伤。脑损伤轻者如脑震荡,仅在伤后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数分钟后即可清醒并感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反应在数日之内可逐渐消失。严重脑损伤为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等,患者伤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躁动、嗜睡等,并可出现呼吸深而快、脉搏变慢,血压升高等变化,可因损伤部位不同而发生偏瘫或瞳孔的改变等。 1.3 辅助检查 应用脑CT、脑电地形图(BEAM)、脑诱发电位(BEP)、本德一格式塔测验(BG)、韦氏智力测验(场人15一RC)作为输助检查,以配合鉴定精神检查。 1.4治愈标准 根据临床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治愈标准分为三大类型:(1)恢复正常生活或基本生活自理;(2)重残长期昏迷卧床;(3)放弃治疗死亡,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例数和所占比率。 128例患者恢复结果: 一般患者87例,恢复良好,约占 67. 9%; 重伤患者 35 例,恢复到中残状态,生活基本能自理,约占 27. 3%; 死亡 6例,约占 0.4 %。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出院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 通过对1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128例患者康复良好,出院随访,无不良症状发生。说明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颅脑患者的康复。

微创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前应用体会

微创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前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21T11:32:12.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杨小波丁婕[导读]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等优点,值得在具备CT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杨小波丁婕(湖北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 44210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病例,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行血肿清除引流为开颅手术赢得时间。血肿清除引流时间为15分钟。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需掌握好适应症及手术时机,具有创伤轻、风险低、效果好的优势。【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99-02 由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辆急剧增加,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等,车祸及工伤发生急剧增加,如何挽救这类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生存治疗、减轻社会负担,成为我们基层医生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进行多方面探讨、大胆尝试,应用微创穿刺技术成功救治了2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病例,获得了宝贵的临床研究资料。 典型病例1:患者彭某某男 30岁,头部外伤后意识障碍约1.5小时于2013-4-23入院,查体:T不升,P 44次/分,R 10 次/分,BP 132/86mmHg,神志深度昏迷,GCS 4分,人工辅助呼吸,双侧瞳孔散大,直径6mm,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呼吸音弱,四肢肌张力弛缓,刺痛肢体无反应,头颅CT示:右颞顶部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右侧颞骨骨折,脑中线明显左移位,脑疝形成。立即依据头颅CT定位穿刺点,剪去穿刺点周围头发,在ICU病房床边使用(北京万特福YL-1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20mm)一支用电钻快速穿刺进入血肿腔,引流血液约200ml(计算至开颅前),从微创手术准备到微创手术完成耗时10分钟,紧急缓解颅内压,并积极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右颞顶部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术中见大部分血肿已清除,(开颅术前准备、气管插管、全麻等耗时约1小时),术后10天清醒,4周后能独自步行,无失语、偏瘫等后遗症。 典型病例2:患者雷某某男 50岁,头部外伤约1小时伴意识障碍于2013-6-2入院,查体:T 36.4,P 84 次/分,R 18次/分,BP 185/120mmHg 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减弱,右侧外耳道活动性出血,头颅CT示左颞叶广泛性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颞部硬膜下血肿,脑中线居中,余次日6:50发现患者左侧瞳孔散大,直径6mm,右侧瞳孔散大,直径4mm,对光反射消失,立即复查头颅CT示左颞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中线明显右移位,直接送入手术室,在手术床边使用(北京万特福YL-1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20mm)一支用电钻快速穿刺进入血肿腔,引流血液约150ml(计算至开颅前),从微创手术准备到微创手术完成耗时15分钟,紧急缓解颅内压,并积极行开颅术前准备(耗时50分钟),术中见血肿大部分清除,术后7天患者清醒。 经验体会:目前对于外伤性急性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最有效治疗是快速有效地解除脑干受压,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往有利用颅骨钻孔抽吸部分积血,但这种方法不能在病房进行操作,需送入手术室、气管插管、全麻、消毒铺巾等,耗时长,达不到最快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而另一种方法示锥颅,但是锥孔太小引流不够通畅,达不到有效减压目的,临床效果差,传统的去骨瓣减压手术(不做开颅前减压),术前因要做较多的准备工作(如术前备皮、导尿、送入手术室的路程、气管插管、全麻等,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脑干受压时间长,损伤严重,甚至产生不可逆的继发性脑干损伤而导致患者死亡,侥幸存活的患者遗留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植物生存,预后极差,而本方法从微创穿刺抽吸引流血肿后到手术去骨瓣减压的时间一般能赢得1小时左右,尤其在我们基层医院,由于各科室抢救经验不足,配合不默契,可能赢得更长时间,从而以最大的限度减轻脑干的损害。 对于外伤性急性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合并脑疝尤其是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的预后与能否快速有效地解除脑干的受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如能在脑疝产生1小时内解除脑干的受压,预后往往较好,但超过3小时才解除受压,则不管做何种术式预后都极差,而本方法就是利用微创穿刺术在脑疝术前快速有效减压,然后再开颅减压、清除血肿,这种方法能在开颅前快速有效的清除部分颅内血肿,缓解颅内占位效应,极大地减低颅内高压征,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类患者的脑干损伤。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该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为进一步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和治愈率的最佳治疗抢救措施。所以,我们认为本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作为外伤性急性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合并脑疝的首选治疗措施,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等优点,值得在具备CT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我们基层医院,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在医疗条件、设备、人才不足等现实条件下,在我科全体同仁不懈努力下,10余年不断开展及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救活了无以计数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并积极扩展改进应用方法及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病例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基层医院脑外伤利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近年来取得高速发展,得到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但是我们存在的问题或要改进的东西很多,与上级医院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今后会继续努力搞好微创手术,为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重症颅脑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联合用药效果及 其影响因素分析 颅脑损伤多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颅脑损伤会造成神经系统受到创伤,同时呼吸中枢的损伤,呼吸系统功能也会同时受到影响,呼吸的低位中枢或者支配呼吸肌的脊髓受到破坏,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1]。因此,在临床上采取有效早期干预方式,控制和改善呼吸功能,对于颅脑损伤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死亡率,而导致死亡的主要诱因就是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影响极大[2]。本研究对同期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9例,年龄41-69岁;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7例,年龄44-71岁。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颅脑损伤前存在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者、严重慢性脏器功能不全者、使用过麻醉剂、镇静剂等中枢抑制剂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对照组用头孢米诺钠进行静滴,观察组前期用头孢米诺钠进行静滴,后面改用头孢唑肟钠静滴。(1)对照组使用头孢米诺钠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滴,3天后改为1g,观察一周后效果如何。(2)观察组先用头孢米诺钠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滴,3天后改用头孢唑肟钠2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进行静滴,观察一周后效果如何。 3.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血、尿常规,X线胸片,肝肾功能等方面检查,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10T11:10:11.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马玉红张艳红[导读]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 马玉红张艳红 (黑龙江省富裕县人民医院 1612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48-02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预防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饮食护理、预防褥疮护理。结果 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未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褥疮、肺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各种诱发因素,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重症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工矿作业等事故,其他为自然灾害、坠落、跌倒、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其发病急、病情重,患者意识障碍,昏迷,伤后早期常出现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心率及血压波动明显,如护理不当,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现将我科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五月-2012年一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8—68岁,CT提示脑挫裂伤19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形成5例,脑干损伤6例,35例保守治疗,11例行开颅术。 2 护理措施 2.1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预防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严重的创伤失血、休克、或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2.1.1积极治疗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 颅脑损伤脑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的主要诱因,积极治疗和护理脑损伤,恢复脑功能是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的最基本措施。 2.1.1.1将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及颅内压的变化情况,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准确记录监测结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1.1.2 根据病情给予头部冰帽、降温或药物冬眠,有效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脑细胞代谢和耗氧量。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脑水肿。 2.1.2 加强呼吸道护理及肺功能监测 2.1.2.1 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按常规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的同时要勤翻身、勤吸痰,选择有效抗生素。 2.1.2.2 监测肺功能早期呼吸支持 在监测肺功能时除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程度外,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血气分析,是监测肺功能的更重要指标,如有异常给予机械通气,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2.1.2.3 加强泌尿系统护理,保护和监测肾功能 注意观察尿量,尿量是反应肾脏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休克时最为敏感的监测指标,详细准确记录,特别注意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变化,定时测定尿比重,监测血生化,肾功离子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2 饮食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需经留置鼻饲管饮食。加强胃肠功能的保护、检测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2.2.1 每1—2周更换胃管,两侧鼻孔交替插管。口腔护理2—3次每日。 2.2.2 鼻饲前后,用温开水30ml冲洗胃管,注入食物前抽取胃液,观察胃液是否呈血性或咖啡色。如是血性或咖啡色,考虑有消化道出血,立即汇报医师,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根据医嘱予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及静脉给予止血药物,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面色的改变,做好配、输血的准备工作,避免发生失血性休克。 2.2.3 固定好鼻饲管,防止管滑脱或自行拔管。 2.2.4 吸痰后鼻饲,注意食物温度、速度、灌注量、食物现配现用。 2.3 预防褥疮护理 褥疮是患者长期卧床、局部受压、以致肌肉持续贫血、营养不良引起。 2.3.1保护褥疮的易发部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定时翻身,更换体位。 2.3.2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无褶皱,定期更换。 2.3.3 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擦洗皮肤,及时更换床单,减少尿液或粪便对皮肤的刺激。 2.3.4 增加营养,增强病人抵抗力 2.3.5 严格交接班制度:护士长每日早晚查房,进行床旁交接,翻身检查病人的皮肤情况,因一个班次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措施,就可以导致褥疮的发生,严格交接班制度。 2.3.6 做好健康指导,向其家属讲解褥疮发生的原因、危害、使他们学会预防褥疮的正确方法,使家属主动参与进来,配合护理,提高工作效率,也增加护患沟通。 治疗结果: 46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为80.4%,死亡8例,病死率为19.6%,其中5例出现不同程度消化道出血,经及时给与相应的处置后安全渡过出血期,无1例发生褥疮、肺感染。8例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死亡。1例长期昏迷。

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15T11:50:09.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作者:何雄飞刘开礼 [导读] 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研究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实施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另外50例传统开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态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颅内压无明显差异,手术后试验组颅内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生存状态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手术;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24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raniotomy with large bone craniotom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on June 2017 March 2015, which will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large bone craniotomy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ther 50 cases of traditional craniotomy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survival st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fore operation. The mean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were less than 0.05. The survival st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compared to P < 0.05. Conclusion Craniotomy with large bone flap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Large bone flap craniotomy;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Clinical efficacy 重型颅脑外伤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导致的损伤,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在患者受伤后,其颅内组织会受到严重破坏,出现颅内血肿而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在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将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2]。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传统方式为骨瓣开颅减压术,但临床实践表明其效果欠佳,不能让患者的损伤得到有效改善。本院将以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手术及传统开颅减压手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中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28±8.75)岁,高空坠落致伤13例,交通事故致伤26例,重物砸伤11例。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34±8.69)岁,高空坠落致伤15例,交通事故致伤23例,重物砸伤12例。基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传统开颅手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后实施传统去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在患者颞额或颞顶开切口,将骨瓣去除6㎝×8㎝大小,将患者的颅内损伤组织清除后为患者常规放置引流管,采用扩大减张缝合处理硬脑膜后完成手术。 1.2.2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后实施手术,从耳部前1㎝向上至顶结节,再沿内上侧至顶骨中线旁2㎝作手术切口,之后向前平行开切口至发际前方。开5处颅骨钻孔,游离骨瓣并向前开颅骨窗直到额极,加你个蝶骨平台完全暴露,,并于颞底部增大范围进行去骨处理。取出骨瓣后的骨窗大小为15㎝×12㎝。多边放射切开硬膜并将颞极、颞叶底部和额叶前中部、底部暴露。对患者血肿和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对硬膜进行颞肌筋膜减张术处理,不保留骨瓣,常规放置引流管后采用人工脑膜完成修补减张缝合。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抗炎治疗、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措施。 1.3 评价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对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评估,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生存状态评估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标准,评分在5分时为生存状态良好,3~4分为残疾,2分为植物人状态,1分为死亡,其中生存状态良好表示患者能正常开展日常生活;残疾为患者存在精神和意识障碍,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植物人状态为患者昏迷且无明显复苏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前后颅内压比较 手术前颅内压无显著差异,手术后试验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数据P<0.05,见表1。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原则(一)、对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在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尽快查明是否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对合并伤积极治疗。 (二)、 1、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2、无手术指征的及术后治疗原则: (1)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治疗。包括:A、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注意口、鼻腔伤口处理以止血。B、若有舌后坠可试安放口咽通气管。C、若有严重的颌面骨折渗血影响呼吸,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放置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以防渗血误入气管。D、若有胸部情况影响呼吸做相应处理。 (2)脱水降颅压治疗。可选20%甘露醇(1-2g/kg、次),每8小时至6小时静推,同时可合用速尿及白蛋白。应用甘露醇应注意病人心肾功能。 (3)止血药物应用。一般应2-3天,既可针对脑外伤又可治疗应激性溃疡。 (4)抗生素应用。包括:A、全身以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B、做雾化吸入以湿化祛痰以防呼吸道感染;C、做膀胱冲洗以防泌尿系感染。 (5)激素应用。A、能稳定细胞膜,减轻脑水肿、降颅压;B、减轻脑实质及脑膜炎症反应;C防止脑室孔道及颅底纤维粘连,防止脑积水发生。一般0.5-1mg/kg,应用3-5天。 (6)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A、应用制酸剂如洛赛克;B、早期

开放胃肠道,鼻饲饮食。 (7)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治疗。包括:A、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B、由于创伤后高血粘状态,早期可应用活血药物治疗,但注意血凝机制及出血情况;C、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促使患者尽快苏醒。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应恢复快。只要没有禁忌尽早可开始治疗。 (8)降低代谢亚低温疗法。应及时早期,体温33-35度,头部30度,减少氧耗,减少代谢,为组织安全度过水肿期和后续治疗提供时间。保护作用:A、可显著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B、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C、可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的产生,减轻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细胞的损害;D、可减轻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9)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注意血离子、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血常规监测,及时调整血浆渗透压使之处于正常范围。 (10)催醒疗法。包括:A、营养脑细胞药物应用;B、预防各种并发症,这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C、适时停用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加重脑损害,加深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延迟或阻碍患者意识恢复;D、音乐疗法;E、高压氧治疗,通常30d-90d;F、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应手术治疗;G、针灸和外周神经电刺激。 (11)镇静止抽治疗。严重躁动不安,可以冬眠1号半量肌注(只有镇静无抗癫痫作用);苯巴比妥具有镇静和保护脑细胞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抑制癫痫作用。但深昏迷者不用苯巴比妥钠,因其有抑制呼吸、加重意识障碍;安定是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重度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一、概述:颅脑损伤的发生概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颅脑损伤的概率逐年增加, 现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致死的首位病因。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较急、变化快、需急症手术多、重型者医治和护理任务繁重等特点,并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存在,因此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学及创伤外科学中均占重要的地位。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 (一)根据颅脑解剖结构及损伤所致病理形态改变分类:颅脑可分为颅与脑两部分,颅部包括颅骨及附于颅骨的软组织,脑补则泛指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管及血液、脑室系统及脑脊液,以及分为颅伤、脑伤、颅脑伤。颅脑伤又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它包括头皮挫伤、撕脱伤、开放性颅骨骨折及开放性脑损伤。闭合性颅伤包括各类头皮血肿及颅骨骨折。区别开放性或闭合性脑损伤的根据在与是否有硬脑膜破裂。根据颅脑伤机制和病理改变,临床上又将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类。如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伤后常立即发生昏迷,并呈持续性,无手术指征假若病人伤后清醒一段时间又出现昏迷,可能有手术指征。 (二)按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为依据分类: 1.轻型:(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①昏迷在0~30分钟分钟;②仅有轻度头痛、 头晕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变化。 2.中型::(指轻度脑挫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①昏迷在12 小时以内;②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提婚、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 3.重型:(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在12小时 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②已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4.特重型:(为重型中更急重者)①脑原发性损伤重伤后处于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或伴 有身体;其他脏器伤、休克等;②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三)国际分类:为了根据病情特点,确定处理原则,进行疗效与预后评价,提出了脑外伤格拉斯昏迷分级法,包括检查睁眼、言语和运动三方面的反应结果,进行计分,以总分表示意识状态的级别,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总分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重。据此,再加上意识障碍的时间因素,即将病变分为三个类型:①轻型:GCS13~15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以内;②中型:GCS9~12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至6小时;③重型:GCS3~8分钟,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三、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作用于头部的暴力,由于作用的部位和作用方式不同,脑损 伤的种类及分布也不同。造成颅脑损伤的暴力可分为作用于头部的直接暴力和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和传递到头部的简介暴力两种,前者在临床病例中占大多数。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一)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①嗜睡:能唤醒,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但反应稍显迟钝,停止刺激后入睡;②朦胧:给予较重的疼痛刺激和较强的言语刺激方可唤醒,只能做一些简单模糊的回答,但欠正确、条理;③浅昏迷:意识迟钝,反复痛或言语刺激方可有反应,但不能回答。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等各种生理反射存在;④昏迷:意识丧失,,对言语失去反应,对强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亦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常有小便失禁。⑤深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消失,

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治疗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围术期,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41.67%,对照组为2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治疗中,予以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标签: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及时予以患者开颅术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护理作为临床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患者病情危重复杂,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效果与患者的抢救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治疗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并且进行CT扫描确诊。其中,男32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17岁~72岁,平均(45.07±3.21)岁;GCS评分在3~8分,平均分为(6.09±1.02)分;损伤原因:车祸致伤30例,重物打击致伤18例,重物坠落砸伤16例,锐器致伤8例。随机将本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42例行血肿清除术,30行颅内去骨瓣减压术。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征监测、术前基础准备、术后配合及术后一般护理等。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①体征监测:术前,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及颅脑损伤原因,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严密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瞳孔、脉搏、呼吸状况等等;②术前检查:做好患者各项术前检查工作,包括脑血管造影、CT扫描、血常规、尿常规、肝功生化等等,确定患者的出血位置、出血量和血肿大小;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患者体内营养;④纠正休克:对患者体表裂伤部位活动性出血进行控制,针对休克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