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

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

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
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

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

年中考地理命题思路及复习策略九江市教研室程红一、—年中考地理命题的简要回顾(一)试卷总体评价03—08年中考地理试题,严格按照每年的《中考地理考试说明》地理知识的考核范围,选择了最基础的和重要的地理知识作为命题素材。体现了地理新课标的基本观念和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人文性特色。遵循了地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检验初中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以及指导中学地理教0的功能。试题精心选择背景材料、文字叙述、情景创设,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形式新颖、活泼。试题的难度较为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突显了中考的选拔性功效。但由于受中考分值和试卷版面所限,试卷的知识覆盖尚显不够。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能力偏低。

2、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地图知识掌握不牢。

3、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4、审题能力弱,表达不完善,错别字较多。

二、年中考地理命题范围、要求与趋势(一)范围

1、七年级地理部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人口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第二节,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2、八年级地理部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第二节;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第三节;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与08年比较:增加了4节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七年级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二)要求地理科命题将结合我市考生实际并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问卷、笔试。

2、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卷结构:

(1)地理、生物两科合卷,满分70分。学科所占分值:地理35分,生物35分。

(2)地理部分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12分,综合题23分。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60%左右,中等难度题30%左右,较难题10%左右。

(4)组卷:试卷按地理、生物学科顺序分科集中排列。

(四)命题趋势1、难度力求控制在0.60—0.65之间。

2、注意知识的覆盖面,考点分布的合理性。

年份考核内容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年分值(20分)3.579.5年分值(20分)569年分值(35分)6821年分值(35分)31121年分值(35分)61019年分值(35分)41318年分值(35分)(预测)514163、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且命题注意难易有度,满足对不同层次学生考核的需要。

4、重视基础,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核心知识的考查。

如:经纬网的判读;指向标地图方向的判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其地理意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中国地理中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分布,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的分布,重点工程建设,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分布及主要枢纽城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世界地理中的世界海陆分布、世界的气候、世界典型地理事物的分布、认识大洲、认识地区特征等。

5、试题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地理问题入手,增强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6、注意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对国

家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关注。

7、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对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空间概念的考查。

8、沿袭—年命题特点,在试题中仍可能会出现开放性试题。

9、关注年中考地理《考试大纲》中新增章节相关知识点的考查。

如08年新增加的章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人口;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

三、年中考地理主要复习要点及命题预测(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1题);[例题2](·九江第1题);[例题3](·九江第9题);[例题4](·九江第1题)。

[直击考点]

(1)地球的形状;(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3)赤道周长。

[09年预测]

(1)综合考查①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③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2)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诗句。

2、(1)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纬度、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概念,经线、纬线的特点(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带的划分界线;(3)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4)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考题回顾]

[例题1] (·九江第1题);[例题2](·九江第1题)[例题3](·九江第7、8题);[例题4](·九江第2、3题)[例题5](·九江第2题);[例题6](·九江第10题);[例题7](·九江第5题)。

[直击考点](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经、纬度的判读;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带的划分界线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09预测]

(1)从南极或北极俯视经纬网图的判读;(2)无图考图题;(3)太阳光照图的判读;(4)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

3、地图上的比例尺与方向[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10(3)题);[例题2](·九江第8题A选项);[例题3](·九江第4、5题);[例题4](·九江第14题)。

[直击考点]

(1)比例尺的运用(距离的量算);(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3)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4)学会在地图上运用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判别方向。

[09预测]

(1)能够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2)学会在地图上运用经纬网判别方向。

4、利用地图查找信息[09预测]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5、等高线地形图、地形

剖面图,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4题);[例题2](·九江第6题)[例题3](·九江第5题);[例题4](·九江第11、12题)。[例题5](·九江第2题)[直击考点]

(1)海拔和相对高度;(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名称;(3)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4)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面高低和坡度陡缓;(5)学会识别地形剖面图。

[09预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相对高度的计算。

(二)世界地理1、(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2)分界线、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3)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4)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9题);[例题2](·九江第10题);[例题3](·九江第13题);[例题4](·九江第13(1)(2)题);[例题5](·九江第13(1)(3)题);[例题6](·九江第13题(3))[直击考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2)分界线、大陆、半岛、大洋、海、海峡;(3)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4)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及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09预测]

(1)重要图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分布图;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图;七大洲轮廓图。

(2)世界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在图示中的位置;(3)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4)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

2、(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识别常见天气符号,天气图的判读;(3)气温及气温的变化;(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5)能够根据气候景观图或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及描述其气候特点;(6)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9题);[例题2](·九江第8题);[例题3](·九江第7、10题);[例题4](·九江第1题)。

[直击考点]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3)识别常见天气符号;(4)能根据气候景观图及气候的特点的描述或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其气候类型;(5)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09预测]

(1)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描述其天气状况;(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天气与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相吻合的画面;(3)海拔高度对气温影响及相关计算;(4)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或气候特征的描述判断其气候类型。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9题);[例题2](·九江第11题);[例题3](·九江第14(3)题)[直击考点]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09预测]通过诗句考查反映蕴涵的地理原理4、(1)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所环境的重要性。

[09预测](1)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5、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09预测]

(1)能根据相关图示计算人口密度;(2)能根据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6、(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2)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3)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9题)[直击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09预测]

(1)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2)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7、(1)世界第一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征;(2)亚洲的世界之最;(3)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4)亚洲的地势特点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5)亚洲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等方面表现出的文化艺术风格和民风民俗。

[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13题);[例题2](·九江第13题);[例题3](·九江第11、13题)。

[直击考点](1)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其

特征;(2)亚洲的世界之最;(3)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4)亚洲的地势特点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5)亚洲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等方面表现出的民风民俗与气候的关系。

[09预测]

(1)能够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能够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亚洲的世界之最;(4)亚洲地势特点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5)亚洲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等方面表现出的文化艺术风格和民风民俗。

8、(1)中东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特征;(2)中东的石油资源及输出路线;(3)中东的人种与宗教;(4)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09预测]

(1)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重要图示;(2)中东最主要的石油输出路线;(3)中东阿拉伯人的习俗与当地气候的关系;(4)中东的人种与宗教;(5)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9、(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09预测]

(1)在区域图上能够填绘出主要的地理事物名称;(2)能够用板块运动观点解释其地理现象;(3)其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及主要的自然资源;(4)能够简要阐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0、(1)欧洲西部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

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胜地及旅游项目景观;(4)自然环境对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影响。

[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12题);[例题2](·九江第13(1)(2)题)。

[直击考点] (1)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胜地及旅游项目景观;(2)根据图示中欧洲西部某地生活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09预测]

(1)在区域图上能够填绘出主要的地理事物名称;(2)自然环境对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影响。

(三)中国地理1、疆域与人口(1)中国的地理位置,我国在五带中的位置及所在的大洲;(2)濒临的海洋、陆上邻国、海上邻国;(3)我国主要岛屿、海峡、疆域的四至点;(4)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在图示中的位置;(5)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回归时间;(6)我国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政策。

[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1、7、10(1)题);[例题2](·九江第2题);[例题3](·九江第7、15题);[例题4](·九江第3、14(1)、15题);[例题5](·九江第5、14(1)题);[例题6](·九江第3、第14(1)题)[直击考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2)濒临的海洋、陆上邻国;(3)我国主要岛屿;(4)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在图示中的位置;(5)我国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09预测]

(1)考查掌握中国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在相关图示中能填绘出中国所处的位置以及中国在五带中的位置和所处的大洲;(2)濒临的海洋、海上邻国;(3)省级行政区的考查:①根据省区的轮廓特征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来判断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②根据有关描述来判断省级行政单位名称;③根据时事地理材料判断省级行政单位名称。(4)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回归时间。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及主要特征;(3)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淡水湖、最大咸水湖的名称及分布;(4)我国五个温度带名称及大致位置;(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6)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上、中、下游的划分;(7)黄河的治理与长江的开发利用;(8)自然资源概念及主要类型;(9)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0)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及位置、线路;(12)能够对实际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2、4、5题);[例题2](·九江第6、11(1)(2)(3)(5)题);[例题3](·九江第6、14题);[例题4](·九江第4、9、11、14(1)(3)题);[例题5](·九江第2、6、15题);[例题6](·九江第7、10、15题)。

[直击考点]以上复习要点12点[09预测]

(1)通过地形剖面图或诗句中反映的地理现象来考查我国地势特征;(2)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我国最大淡水湖、最大咸水湖、最长的内陆河在图示中的位置或根据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描述判断其地理事物名称;(3)根据景观图判断所处的温度带(4)联系实际考查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5)长江、黄河注入的海洋,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上、中、下游的划分在图示中的位置;长江的开发;(6)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类型,并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7)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及位置、线路;(8)能够对实际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3、中国的经济发展(1)秦岭—淮河以北、以南的耕地类型及主要农作物;(2)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分布;(3)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点及分布,重要铁路枢纽城市;(4)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5)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考题回顾]

[例题1](·九江第(1)(2)(4)题);[例题3](·九江第10、14(1)题);[例题4](·九江第6、8、11、14(1)(2)题);[例题5](·九江第6、14(1)题);[例题6](·九江第14题(4))。

[直击考点]以上复习要点5点。

[09预测]

(1)相关知识结合在综合题中来考查;(2)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可在选择题,也可

在综合题中出现);(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中国的地理差异(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大致范围、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考题回顾]

[例题1] (·九江第11题);[例题2](·九江第12、14(2)题);[例题3](·九江第6、8、14(2)题);[例题4](·九江第6、8、14题(2))[直击考点]以上复习要点4点[09预测]

(1)中国地理重要图示,北方地区重要图示;(2)相关知识结合在综合题中来考查;(3)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四、复习建议1、认真学习年中考地理《考试大纲》,把握教学标高,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2、注意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重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基本技能要求的训练,提升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读图、填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4、立足初中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5、复习时,要注意关注时政热点,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卷面、答题程序、表述的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答题技能。

7、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前沿地理知识和信息动态,并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8、重视考试资料----重视考纲(命题的依据);重视09年模拟卷、江西专版中考实用总复习用书(命题的参照);注视会议精神(命题的蓝本)。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最新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思路要点:分值决定要点,题型归类莫搞错。 表达语言:专业化,别错字,要点不重复、不拆分、序号化。 题型归类:指出列举归纳、简述概述综述、分析推测比较等不同层次行为动词。1)原因(自然、人为) 2)条件(有利、不利) 3)影响(正面、负面) 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环境)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管理) 7)重大工程意义(涉及两端、中间)或(包括经济、社会、生态) 8)要素(总量、较差、结构)9)评价( 积极、消积) 10)特征(数值大小、分布疏密、水平高低、结构简复、变化快慢、时间分配) 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模拟训练:①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②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③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④比较两地水土流失带来损失的差异性,并分析其 主要原因⑤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三大思维:A比较思维能力、B综合思维能力、C区域思维能力 ☆等值线判读:气温、降水、气压、海拔、盐度 ⑴读数值:同线等值、等差不变、极值确定 h=(n-1)·d~(n+1)·d ⑵看形状得特征:熟练判读中国世界1/7月气温分布图 ①疏密状况推知差异大小:温差、坡度等 ②延伸方向推知递变规律: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③弯曲方向推知高低: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④闭合中心推知范围值:大于大、小于小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矿产等,突出重点 ☆如何描述位置特征: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相对位置; 4.大洲交界或国界位 置; 5.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6.经济和军事位置; 7.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势起伏状况(哪高哪低),识记重要剖面特征. 2.地形类型(五种,单一或为主)及其分布。 3.有何特殊地貌(沟谷、峡湾、喀斯特、冰川、熔岩)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总量=强度X日照时间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影响气温的因素:平均值、日较差、年较差、积温等特征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年较差(低纬度气温日较差大于、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形态):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日、年较差变化(内陆较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地面状况: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人为废热)、温室效应(CO2↑O3↓)、湖泊效应(植树、水库) ☆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年际变化等特征1.大气环流:三圈+季风。上升气流多雨,下沉少雨;迎岸风多雨,离岸风少雨 2.地形:迎风坡多雨,且向上递增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森林为标志 3.海陆位置:沿海有海洋迎岸风的多雨,且向内陆递减;盛行离岸风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影响水汽蒸发和气流上下运动 5.地面状况: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尤其内陆影响水汽蒸发 6.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森林、湖泊有利水汽蒸发,易云雾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降水、季节组合特征 ☆雾、霜的影响因素:需要水汽来源和近地面冷却条件,多与逆温有

2019谈谈中考地理复习策略和方法

2019谈谈中考地理复习策略和方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谈谈地理复习策略和方法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校九年级、、、班的学生选考地理,这四个班的学生在学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因而要分清层次,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对于少数优秀的学生而言,他们都有良好学习习惯,课堂听课精力集中善于总结和反思,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会立刻去解决,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答题技巧高。在考试中多为高分或满分获得者。但是对于大部分地理学困生来说,他们能够选报地理,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愿望,不能够歧视他们。要帮助鼓励他们给予希望,树立自信心。总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善待每一位选报的考生。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地理学科不占优势处于劣势地位。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八年级开设初中地理,九年级出现断层。地理课程设置中断不具备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因此,这就是地理复习区别于历史的显著特点——我们要在这一段复习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地理知识重新捡起来。结合宁夏地理中考说明,考试范围仅限定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有关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三部分内容。具体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见下表: 1、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内容要点 考试要求 中国的疆域 ·在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南北四个端点的经度和纬度,说明我国所在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 ·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

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中国的行政区划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中国的自然环境 内容要点 考试要求 中国的地形 ·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各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阅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中国的气候 ·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联系生活经验并结合教材内容,说明我国冬、夏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 ·在长江、黄河流域水系图上,指出

浅谈区域地理教学对策与技巧

浅谈区域地理教学对策与技巧 区域是位于地球表层的具有一定范围界线的地域空间,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体。区域作为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李特尔认为,地理学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地球表面,寻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他指出:“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要求人们将活动及其空间作为一具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但仅是这个舞台,而是它与人的关系。”詹姆斯(P?E?Janes)和琼斯(C?Jones)在《美国地理:回顾和前瞻》中指出:“一般说来,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的特征以及各个地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含义。”我国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不但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区域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协助学生获得区域地理学习基本的方法,构建区域地理学的学习模型,是地理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与技巧作初步的探讨,与广大同仁商榷。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理解和理解本地、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相互关系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形态,探究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地理位置就是地球表层某一地理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是该事物同周围事物关系的总和。地球上任何事物在特定时间只能占有一个地理位置,不同事物往往具有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的地理位置。它往往决定该事物其他要素的组合特征。如不同的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类型。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广泛采用区域地图引导、启发学生描述和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对地理位置做出分析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探究水平。 纬度位置主要从区域与特殊纬线及区域所跨的纬度范围来理解和确定。如出示“我国东北地区地图”,能够让学生描述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使学生理解到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介于北纬40°30′至53°34′之间,在温度带上属于温带及寒温带。冬季半年,太阳高度角小,且昼短夜长,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成为国全国最寒冷的区域;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夜短,获得较为丰富的太阳光热,有利于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 海陆位置主要从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和位于大陆的位置等几方面来确定,它能够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也能够决定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水准。如通过引导学生读《世界政区图》可确定我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使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太平洋的惠泽,气候湿润,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沿海地区多海湾、港口,海洋航运便利,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如我国的上海市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处、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海洋航线与内河航线的交汇处;沪杭铁路与京沪铁路交接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上海市拥有发达而广阔的经济腹地,也使上海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空间分布空间分布一般指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对于空间分布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地图、略图或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通过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辩识和评析,以及对空间排列状态的观察和归纳,最终确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有正确的答题技巧能让大家在考试中成绩提升很多,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以下就是全文阅读,欢迎大家跟小编一起学习。 学地理要:1.多记图(图是要死记的,经纬,具体在哪,旁边有哪个国家……当然小技巧也可以用点)2. 一定要理解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理解了才可举一反三。3.就是记答题模式,以应对主观题。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2020中考地理复习策略精选

2020中考地理复习策略精选 在地理的复习中,若能按照完善的步骤,结合自身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 使复习过程更加系统、完善,使自已的各种能力和地理素质得以提高,从而取得更好 的成绩。 2020中考地理复习策略 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 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 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 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 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 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 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 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 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 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 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注重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 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并加以巩固。虽然此阶段 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在课堂上注意力也很集中,但老是“炒冷饭”式的重复其效果必 然不好,久之就会生厌。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对旧知识进行

中考地理命题感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杭锦后旗第五中学的地理教师,彭程。能够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命题感想、体会,我感觉非常荣幸,因为机会不多,所以我倍加珍惜!2017年5月28日我有幸参与了巴彦淖尔市生地会考地理部分的命题,深感荣幸,应该说这对我个人业务成长来讲,是一次重要的经历,也使我了解了中考命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较多,认识颇深。 本次命题在市教研室李月云主任领导和合理安排下;在市教研室张瑞琴教研员的精心编排下;在各位工作人员的贴心帮助下,利用33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各个科目的命题工作,现把本次生地会考地理部分的命题工作流程及感受介绍如下: 1.指导思想 2017巴彦淖尔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性考试,具有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检测评价初中毕业生地理学业水平,并为高中招生提供依据。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积累,关注学生的运用和实践,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基于此,在地理教学中积极倡导认真贯彻执行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学科结业考试的命题将为推进地理学科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命题的依据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标准》,结合巴彦淖尔市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巴彦淖尔市2017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命题说明》。在此基础上,试题的命制“以学生为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的命制尽量联系社会、贴近生产、生活,适当的增加一点时政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现实问题,重点内容仍然是主要考查的对象。 3.命题的原则 根据课程性质及课程标准要求,遵循了以下9个命题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命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出现与所学的概念、原理、观点相悖的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不存在争议。 ②目的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考察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认识到此目的的重要性,并能达到预期的结果。选择题第二题,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铁路是我们国家客运的主力,且高铁运输正逐渐到达我们的身边,此题目的明确,且贴近生活。第二方面,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难度也就不同。平常的测试主要是诊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和结业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难度也不相同。 ③创新性原则: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通过设计创新性问题,引导学生从试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④基础性原则:基础知识最重要、最具有学科特点,是学科主干知识。因此试题应多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要贴近日常生活。基础知识的考察并不是说出的题简单,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基础性的知识能够得到考察。 ⑤教育性原则:要选取那些鲜活性、时代性,有教育价值、真实的文字案例、数据图表等情景材料作为命题素材,命制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在读题、答题的过程中,领悟到试题的深刻内涵及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发挥试卷的教育功能。(举例:综合题当中的16、17、19都有体现) ⑥简洁性原则:试题的语言表达要简洁、精练,每道试题应该清楚地提出一个或几个独立而明确的问题,学生阅读题干后能够明确他们要解答的内容,不存在理解题意的障碍。

区域地理教学一般思路

区域地理教学一般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我认为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我复习时一般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 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制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 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 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 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等方面分析。 ⑸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 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⑹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

高级高中地理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 一、答题总的原则: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自然原因(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土地、气压带 和风带、大气环流等)和人为原因(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 基础、历史)。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 (1)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二、需熟记的地图 ①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 ②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③世界气候分布图。④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⑤世界洋流分布图。⑥世界自然带分布图。⑦板块构造图。⑧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⑨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⑩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⑿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⒀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⒁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三、自然地理答题思路 (一)地形(背熟世界及中国各地地形分布及成因。背熟世界板块分布、名称及边界类型。) 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地形组成:主要有什么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地势特点:海拔高度、哪里高、哪里低,向哪个方向降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表状况:起伏大小、平坦或崎岖;是否有流水、风力、冰川地貌发育 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名称、分布方位、伸展方向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2、分析地形成因 ①板块作用形成的地形:板块碰撞、板块张裂 ②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地壳运动抬升(隆起)、凹陷;褶皱、断层(宏观地貌) ③外力作用形成地形: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的侵蚀、堆积作用(微观地貌)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三角洲形成的条件:①河流流量及流速、含沙量大小②入海口附近地形条件③海岸地形及沿岸海水运动 (3)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4)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5)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6)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初中地理命题研究

初中地理考试命题中的困惑及对策 一、困惑——主要来自于四个关系的艰难协调 多年的命题经验使我确信,初中地理考试的命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命题时必须权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适应“普九”形势发展的需要,“普九”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特别大,其表现特征为统计中成绩分布的离散度大;二是要服从巩固“普九”成果这个大局,如果试题稍难,题目情境较新颖,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心理压力,就会给初级中学的“促学控流”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势必会受到相关领导和部门的严厉指责;三是必须遵循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去命题,绝不能因为要达到“平均分80分以上,及格率90%以上”这个目标就盲目地降低要求,如果这样去命题的话,就会把本来应该在初中完成的教学任务推到了高中,势必会造成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并引起高中教师的强烈不满,被他们戏称为“近视眼”、“鼠目寸光”等等;四是为了贯彻新大纲新教材和《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在命题时还必须考虑到如何发挥好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很难协调的,命题时往往顾此失彼,因为有些方面本来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命题中是艰难的思考过程,命题后是等待责难的煎熬过程,个中滋味是很不好受的。怎样命好一套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试题?怎样使我们的目光能坦然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关注?怎样使我们在命题之后能够自信起来?我们困惑过,也思考过。 二、对策——设置附加题让我们走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为走出命题工作中的被动局面,我们从2000年起对试卷的题型结构作了适当地调整,增加了20分的附加题,必答题的总分仍然为100分,必答题的题型结构不变,只是对其赋分值进行了微调。经过三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成功地解决了上述矛盾,使我们的命题工作真正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对附加题的开发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思路,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力求通过附加题带给教师和学生一些新的信息和思考,使之成为了充分展示命题者聪明才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板块。我们在开发附加题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形成了六个主要方面的思路,另外,我们的做法与别人有所不同的地方是每次考试的参考答案中除了给出评分标准外,还一定要给出比较详细的命题思路。 1、教法导向类 [例1]请你从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中任选一个角色,简略阐述你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该题参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命题目的是引导教师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此外,通过该题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出路的,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条件,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2、学法导向类 [例2]假如你将参加市青少年科普协会主办的手工制作地球仪比赛,大赛组委会给你准备了以下工具和材料:乒乓球、铁丝、水彩笔、手钻、棉线、透明胶、直尺等,请简述你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该题由教材中的复习题转化而来,只是添加了题目的情境。命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其实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很多种,理解和记忆并不是学习地理的唯一方法,象动手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等等动手实践活动都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3、时政热点类

【教育资料】中考地理复习策略和方法学习专用

2019中考地理复习策略和方法 中考地理复习策略和方法 我们复习中国地理时应该首先作为基础部分,要把有关的省区弄懂,比如说各省的名称、简称,把他们落实到地图上。第二,自然地理部分,我国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这些重要的地形所在的位置,就是经纬度,和对应的它的地形的特点,和它所对应的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比如说青藏高原上有什么河流和山脉,还有一些人文地理事物,比如说城市和工业,要落实到地图上。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把中国一些大河,比如说长江、黄河、珠江这些领域,三大河的领域,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的综合复习。还有就是重要的地理界限。 为了抓住和热点相对应,开发西部搞好,请同学们把西部的范围位置搞清楚,西部的位置,有可能整体的考你,有可能是局部的考你。那么,局部地区,比如象云南、贵州西部,四川、重庆西部,陕西、甘肃、宁夏西部,这么分小块的复习,既复习整体的西部,也复习我刚才说的每个省,这样来复习,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工程,重要的铁路,工业、气侯都要复习一下。 另外,考试时有可能考中国和国外结合的地方,比如说云南省、广西和北部湾、云南、广西、海南和越南北部湾这一块,

或者说东南亚结合的考,或者是东北亚、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朝鲜半岛、俄罗斯、日本,别光限定在国内,也可能将中国和国外的相邻部分进行切入考试。所以,复习中国的地理,一定要整体的掌握各要素的情况,比如说中国的气侯和中国的工业,还要注意区域性的,局部地区的问题。 另外,中国地理还有前面提到的大工程和热点的知识,更要关照一下。 笔者建议学生注意回归课本,落实下面五个回看。 一、回看教材 对照地理教材的目录,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现。再对照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试范围,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逐点进行具体回顾,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要求理解的内容,能否说明为什么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否懂得应用。要特别注意,课本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试题中是如何体现的,以便掌握解题思路。例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二、回看地图

关于地理中考复习经验交流

关于地理中考复习经验 交流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考地理复习经验总结 杨坡中学:杨秀君 初中地理虽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大,但搞好地理教学、复习是中考取胜的重要环节,由于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资料少,要让同学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我来简单的说说在教学、备考方面积累的一点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考形式分析: 1、地理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要很好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是有很大压力和困难的。 2、题目综合性、灵活性与开放性都很强,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从近年各地的中考情况分析,学生对综合题的主观试题部分因回答不完整,语言不规范、无条理,失分现象较多。 2、学生地理理解能力及综合能力偏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地理事物分布识记不清,地图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清,表达不准,错别字太多。 三、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并结合学情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在这一阶段应该紧扣新课标要求,不求快,但求稳、系统地整理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围绕着考试说明,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

活,考察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以市中考地理考试说明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要点,特别是考试要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着考试要点结合进行本学科的知识点的梳理。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一环节里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学业水平测试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等,都需要精讲。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提升能力 根据一轮复习中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学科特点、学科思想方法的训练,以及考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立五个专题:①地球与地图;②地形、气候与河流;③工业、农业与交通;④分区、国家与省区;⑤人口、资源与环境。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

B区浅谈高二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B区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思路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中具体的地理事象,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象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况。研究近年来地理高考题都会发现区域地理是地理高考的主旋律之一,如历年来的全国文综Ⅰ地理卷和文综Ⅱ地理卷都将区域地理的比重控制在30%左右。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再加上区域地理内容本为义务教育内容,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所有使用的“区域”都只是作为“案例”,由于某些原因,放到高中阶段学习,所以课堂时间紧张,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学生大多兴致不高,导致整体学习效率偏低。显然,对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并且具备区域分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要我们抓住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一、“在哪里”—如何熟练掌握地图 “在哪里”也即是准确的区域地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学生的难点。由于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从而拿到地图读不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呢?我觉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可采用蒙图,在地图上标注出主要的地理事物的方法;并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拿到地图可以从下面入手: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例如拿到北美地图可重点掌握30°N,66°34′N及75°W、120°W所经过的地区。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陆地、国家、大洲轮廓、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铁路的走向等。 3.掌握海陆位置:拿到一幅区域地图我们应该了解其海陆位置从而更好的定位。如某大陆东部为大西洋,西部为太平洋,且在南半球,则可确定为南美洲;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例如大自流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若能确定某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即可确定其为大自流盆地。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区域典型特征来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典型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在学习中应该特别的重视。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英国伦敦大本钟,法国巴黎凯旋门、艾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塔,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除此以外,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要达到熟练掌握地图的目标必须坚持每日读图,只有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成功构建心里地图。 二、“有什么” 即通过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作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这个比喻很形象,对我们学习区域地理很有帮助。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模版——自然地理部分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1. 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2. 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3. 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 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 含沙量大;c. 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 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 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 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 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原因「自然原因」1. 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 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 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 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 、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 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 2. 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 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 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1. 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 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 具有防洪作用 5. 具有发电价值6. 具有灌溉功能7. 提高航运价值

(完整)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 市八中 地理中考到今年已是第六届了。尽管有了一定的复习经验和复习资料,但由于地理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资料少,要让90%以上的同学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下面我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供各位同行共同商榷。 一、学校牵头自由选科体现民主性 我校近两年以来,在初三第一学期末就开始摸底报名,原则是:依据学生的爱好自愿报名。体现民主性。这样做的优势是:一是学生自由选科,便于教师调控。二是为中考赢得了充足的复习时间;三是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民主性。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试题凸现了灵活性和综合性。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颖,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之友》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做到正 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以地图为中心,整合 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 用知识点。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地图打滚。”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 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 在。所以,在这一阶段要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

地理中考复习经验交流

中考地理复习经验总结 杨坡中学:杨秀君 初中地理虽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大,但搞好地理教学、复习是中考取胜的重要环节,由于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资料少,要让同学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我来简单的说说在教学、备考方面积累的一点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考形式分析: 1、地理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要很好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是有很大压力和困难的。 2、题目综合性、灵活性与开放性都很强,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从近年各地的中考情况分析,学生对综合题的主观试题部分因回答不完整,语言不规范、无条理,失分现象较多。 2、学生地理理解能力及综合能力偏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地理事物分布识记不清,地图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清,表达不准,错别字太多。 三、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并结合学情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在这一阶段应该紧扣新课标要求,不求快,但求稳、系统地整理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围绕着考试说明,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考察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以市中考地理考试说明中概括

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要点,特别是考试要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着考试要点结合进行本学科的知识点的梳理。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一环节里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学业水平测试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等,都需要精讲。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提升能力 根据一轮复习中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学科特点、学科思想方法的训练,以及考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立五个专题:①地球与地图;②地形、气候与河流;③工业、农业与交通;④分区、国家与省区;⑤人口、资源与环境。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剩下的就是强化训练,冲刺中考了。 第三阶段: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1.强化训练,巩固提高。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结合考试说明、把握命题规律,精选试题,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考试不断强化巩固考点,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浅谈区域地理的学习

浅谈区域地理的学习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大多需要在区域地理中落实和验证,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形成等,都需要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去完成。近年来的文综高考,区域地理所占的比例很大。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与技能是高考的重要走向。初中地理中区域地理知识在高三阶段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是高中地理各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平台,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初中知识的机械复习上,而要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和整合,并巩固在图像上,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学好区域地理,下面提出几点方法: 一、重视空间定位,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空间位置是地理事物属性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区域、聚落、地形单元、河流、交通线、旅游景点等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通过分析得出事物的空间位置,可以推断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和与其他事物的差别。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大多从地理空间位置入手,要求考生以此为基础,分析、推断有关地理特征和规律。如果空间位置判定失误,一切均无从谈起。因此,地理空间定位在理解地理原理、探索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判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是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1、掌握重要的地理事物的轮廓或形状,根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定位。 根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判断:我国34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世界各大洲、13各区域、主要国家的轮廓、一些主要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洞庭湖、等)的轮廓。 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判断:我国主要山脉、世界主要山脉的走向,世界主要河流的流向,重要交通线的分布等。 2、在地理学习中,对一些经线、纬线及其经过的主要地区的掌握,是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的最准确的方法。 对照地图,掌握各大洲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掌握几条重要的经纬线及其经过的重要地区。赤道: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 (3.5°S)、新加坡(1°N)、基多、亚马孙河河口。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红海,恒河三角洲,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四省区,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中部、巴西圣保罗、40°N:伊比利亚半岛、土耳其海峡、里海、塔里木盆地、北京、华盛顿。本初子午线:伦敦、西班牙东部、非洲西部。。75°E: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德干高原。120°E:北京、台湾海峡、菲律宾西、澳大利亚西。75°W:北美东(纽约)、南美西(秘鲁)。 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首先判断出熟悉的地理事物的位置,然后推知要定位的地理事物,由已知到未知,逐一解题。如掌握了北京的位置(40°N、116°E),即可推知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位置。 进行区域的空间定位,大致依照的是:从轮廓形状进行初步推断,再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然后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资料等)加以辅助验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用地图学地理的习惯,发挥地图作为地理第一语言的功能,通过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将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及分布印入脑海,同时,经常对各种类型的轮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