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银川二中2016届高三5月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doc

宁夏银川二中2016届高三5月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doc

银川二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2016.5.30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艺与匠漫谈

王振羽

经常会听到人们议论有些所谓画家、书法家匠气太重、过于模仿、缺乏个性,更有齐白石的所谓名言,仿我者死,似我者活。更有紫砂艺术的制壶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曾言: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顾景舟的技与艺,大致也是说匠与艺的关系吧。但是,何谓仿?何谓似?匠与艺的确是泾渭分明吗?匠与艺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人是环境的产物。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才有所谓京派、海派之说。所谓派,就是多人积聚,相互切磋,甚至相互竞争,才能够精彩纷呈,争奇斗艳,形成流派,繁花满枝。京剧艺术自从徽班进京,经过孕育发展凤凰涅盘,各种戏班挖空心思精益求精,才最终有了梅尚程荀四大流派。而这些大师的产生,也都莫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模仿学习追随名师。在这样的模仿锤炼之中,经过了大量的量的积累,方才有了质的变化,脱胎换骨,成为名角大腕。这中间,当然有天赋、际遇、环境等诸多因素,但更为重要的还是环境的逼迫和个人的追求较为关键吧。

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等人都来自江南宜兴,这样的人文环境对他们后来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底色。他们三人,尤其是徐悲鸿、吴冠中,走出宜兴,到上海甚至国外,这样的眼界大开,这样的中西比较,这样的阅历丰富,最终使他们较早地脱离了匠的局限而进入了艺的境界,在艺术天地纵横驰骋经年,方才有了大师称谓的实至名归。顾景舟从事的行当当然不同于徐悲鸿、吴冠中,紫砂这样的独特性,似乎离开宜兴这样的土壤就很难枝繁叶茂兴旺发达。顾景舟之所以成为顾景舟,与他善于学习揣摩、不甘于作为一般的制壶艺人密不可分。他当然也要经过模仿的初级阶段,但顾景舟目标高远,他远追时大彬、邵大亨,一向有特立独行孤高自标的艺术追求。这样的心胸与期许,才促成了他要走出宜兴,有到上海开阔视野

找文人画家彼此砥砺交流的冲动。

顾景舟虽然向往上海,但他没有跻身上海成为一个技术工人。他守护在宜兴这样的一方田园,兀兀穷年,刻苦钻研,更因为在宜兴这样的土地上,得天独厚,制壶名家云集,在这样的百舸争流中,水涨船高,多少匠人得以登堂入室,步入艺的境界。但字画是否如此?尤其是中国字画?张大千去国多年,曾经移居拉美,但离开了中国的文化土壤,据有人说,他的画作似乎就缺少了一点神韵。而后来大风堂的大批量生产,则更是匠气四溢,缺少魂魄,这当然也只是见仁见智的一种解读了。离开了大的环境,有时候力不从心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当年的字画都有市场的培育,鉴赏家的品评。这正如文艺创作,需要批评的激浊扬清一样,批评家固然写不出《红楼梦》,可是有了红学家,才使得《红楼梦》口碑相传广为人知。宋元也好,明清也罢,即使到了民国,西洋技法传入,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使得中国画人才济济,这才有了高原之上的高峰竞秀万壑有声。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中说的“艺与匠”的一项是( )

A. 启功先生持之以恒地临古帖,广泛学习历代优秀著名碑帖。同时还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诸多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具有广博的学识,造就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B.吴昌硕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C.鲁班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D.梅兰芳在创新之前,下了很深的功夫学习京剧旦角表演的技能,并在传统剧目中反复实践,从而全面掌握,并加以创新,形成了梅派风格。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顾景舟说: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意思是没有对紫砂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创造出紫砂艺术精品。

B.京剧四大流派的产生,是京剧在孕育发展过程中相互切磋、甚至相互竞争,各种戏班都挖空心思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的结果。

C.宜兴的人文环境是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宜兴在南方属于艺术发达之地,名家云集,百舸争流。

D.中国的字画都有自己存在的文化土壤,中国特有的市场培育和鉴赏家的品评促进了中国字画的发展和壮大,造就了书画大家。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举出京剧大师的产生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只有经过长期模仿的“匠”的过程,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艺”的境界。

B.顾景舟最终能够超越“匠”,与他孤高自标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也与他和上海的文人画家彼此砥砺交流密不可分。

C.宋元以来,画家大师辈出的年代,都是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极度发达的时期,所以成就了不同派别的众多名画家大师。

D.作者说张大干出国后的作品缺少神韵,说明中国书画大家只有在中国才能创造出一流的艺术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尚书沈炯为飞书所谤,将

陷重辟,事连台阁

....,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

..,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时在东宫,欲以

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奂曰:“都官尚书王廓,世有懿德,识性敦敏,可以居之。”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B. 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C. 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D. 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 “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 “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D. “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孔奂为人刚正。任仪曹侍郎时,左尚书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

C. 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

D. 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

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5分)

(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8. 上片写景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出阿房宫楼阁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与“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

(2).李商隐的《锦瑟》中化典入诗,借南海鲛人的故事形容自己流泪的情态,再借“蓝田玉烟”描绘对往日生活的追忆的两句是:,。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喻,表达心怀壮志,渴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呼噜

赵新

这是一条烧得很热的土炕。

炕头儿上睡着父亲,后炕里睡着县长,吴有睡在他们中间,吴有是桃树湾村的村主任。这天下午县长来到村里,搞农业结构调整调查,因和父亲谈得投机,就和父亲交了朋友,晚上索性连县城也不回了,坚决要和父亲住在一起,以便把还没念叨完的事情接着念叨下去。这样吴有就叫娘和媳妇睡在一起,自己陪了领导和父亲睡。

吴有很激动,很兴奋。他先是端茶倒水递火点烟耐心地听父亲和县长说庄稼话桑麻,然后在炕上铺好被褥放好枕头端来尿盆。等伺候两个人睡下以后,夜已经深了,因怕闹出什么响动打扰县长休息,他连衣服都没脱就悄悄钻进了被窝。

秋天的夜,月色朦胧,气爽风柔,更有那瓜果甜香丝丝缕缕从门缝里飘进来,让人感到生活是这般美好。吴有先是靠近父亲这边睡,但从父亲头上散发出来的浓浓的汗息一阵强似一阵,一阵比一阵猛烈,呛鼻子呛眼睛还似乎呛耳朵,熏得他用被子捂住脑袋还是受不了;吴有只好往县长那边挪,这一挪就妙了:从县长头上散发出来的芬芳的皂香醒脾醒胃,清心爽神,令人舒畅愉悦。县长和父亲同岁,都是五十有二;县长和父亲个头儿一样,都是一米七左右;县长和父亲胖瘦相同,老来都有些发福。可就是这味道不一样,两个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

吴有不能再朝后炕里挪了,再挪就挨着县长、就碍县长的事了!要是自己的手脚碰了县长而且把县长碰醒了,那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他这个村主任还称职吗?

吴有稳住了身子,一边闻那清心爽肺绵绵不绝的皂香,一边倾听外面的天籁之音:院里有露珠落地,那晶莹的露珠落在铺了水泥的院子里,声音清脆圆润,明快爽朗,珠落玉盘一样好听。

突然,父亲打起了呼噜。父亲的呼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后来就居高不下,一味地凶猛激烈,波澜壮阔!吴有已经有十年不和父亲在一条炕上睡觉了,想不到这土里刨食吃的老汉竟然这样雄姿勃发,惊天动地,那呼噜打得虎啸狼吼,万马奔腾,环环相接,密不透风,中间就丝毫没个停歇的时候!

这呼噜听着特别刺耳,特别难受!或嘈嘈杂杂,如人喊马叫;或哗啦哗啦,如暴雨来临;或浪涛涌动,如洪水漫卷;或霹雳电闪,如地裂天崩!

吴有决定推醒父亲:一是他受不了这种噪音的煎熬,二是怕父亲的呼噜把县长吵醒了,显得自己全家都没有修养——一个敢当着县长任意地打呼噜的家庭,还有什么精神文明?

吴有悄悄地挪到炕头儿,正要伸手推醒父亲的时候,县长那里也打起了呼噜!县长睡觉也打呼噜,这是吴有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但是奇了,县长的呼噜一如那缕妙不可言的皂香,打得舒缓悠扬,余音绕梁,听起来如小河流水,春雨飘洒,燕语呢喃,微风送爽。而且县长的呼噜打得很有节奏,起伏有致,强弱匀称,一会儿缥缥缈缈声若琴弦,一会儿丝丝缕缕恰如游云,简直是天上的一支乐曲,在人间制作出的一种仙境,听起来是一种甜美的艺术享受,令人大饱耳福!

县长和父亲同岁,县长和父亲个头儿一样,县长和父亲胖瘦相同,可就是打呼噜的声音不一样。两个人哪里能一样啊!

吴有感叹不已,吴有突发奇想:自己是高中毕业,在学校学习时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那首广为传唱深受欢迎的校歌就是自己谱写的曲子,现在何不把县长的呼噜之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作为一首轻音乐奉献给社会?即使不能广为传唱,自己还可以哼唱,哼唱久了,熟能生巧,说不定以后自己打呼噜时也能打出县长的味道和水平来,这对自己的前途怕是大为有益!

吴有悄悄地下了炕,悄悄地拿来笔和纸,悄悄地伏在桌子上,悄悄地摁亮了手电筒。在完整地反复地记录和核对了县长的“艺术之声”后,他也草草地记录了父亲的呼噜之声。他把两首曲子进行对照,父亲的和县长的果然不能同日而语,远不在一个档次!

第二天吴有兴致勃勃地来到县文化馆,把头天晚上记录好的两首曲子给李老师。他读高中时李老师教他音乐,李老师艺术造诣很深,写过很多有名的歌曲,是省内的音乐权威。

李老师先看父亲的呼噜之声。李老师看了两遍,默唱了两遍,又小声唱了两遍,又大声唱了两遍。李老师前所未有地激动起来,简直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李老师大喊大叫地说:好,好,好!这首曲子气魄宏大,旋律高昂,有耕种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有春风秋雨,有酷暑寒霜,有雷有闪有情有爱,有百鸟争鸣稻谷飘香……吴有,了不得了不得,这是一首雄壮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进行曲》,我马上给你推荐出去,让大家欣赏!

吴有说:李老师,请您再看看那一首!

李老师拿出县长的“艺术之声”。李老师只哼了一遍,就皱了眉头。

李老师说:吴有,这不是歌曲,这是一个人在打呼噜!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标题“呼噜”与小说情节密切相关,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吴有父亲和县长的呼噜声,并细腻地描写了吴有听到呼噜声后的心理活动,推动了吴有谱曲这一情节的发展。

B.文中写吴有父亲的呼噜声惊天动地、万马奔腾,骈散结合,富有激情,加快了语言的节奏,使小说极具感染力。

C.小说中吴有没脱衣服钻进被窝后和吴有父亲打呼噜前各有一段环境描写,两处环境描写都是为了烘托吴有与县长同塌而眠激动、兴奋的心情。

D.吴有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来做农业结构调整调查的县长阿谀奉承,甚至做出了把县长的呼噜声谱成曲拿来传唱的丑陋行径。

E.小说开头交代“这是一条烧得很热的土炕”,引导了小说人物县长、吴有和吴有父亲的出场,整个故事在土炕上发生,县长在小说中只起到了一个陪衬的作用。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故事的情节。(6分)

(3)小说主要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并谈谈它的作用。

(6分)

(4)著名评论家许来渠先生称:赵新的小说有他自己的独特的乡土韵味,请分析该小说中的乡土韵味。(8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开国部长梁希:共和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

宋凤英

1949年9月21日,梁希作为科学界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被任命为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这是梁希没有想到的。他一生淡泊名利,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多次以高官相诱,他坚决拒绝。而共产党任命他为林垦部部长时,梁希说:“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新中国的林业建设,就是从这里起步,走向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身为林垦部部长,梁希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对于中国林业的现状和家底,他心中有一本非常清楚的账。他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森林的遭遇只有摧残,没有抚育;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按照当时的估算,我们面对的是40多亿亩的荒山荒地,是年年有不同程度的种种自然灾害的袭击,仅存的只占国土面积5%的残破林相。梁希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新中国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梁希和李范五等商量,决定首先抓3件事:一是搭架子,组建林垦部机关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林业机构;二是摸清情况,查明全国现有森林资源;三是打好基础,为林业事业的大发展做准备。为了办好这几件事,梁希常常是亲自动手,细查、细问、细算,并和周围同志反复研究。

梁希非常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50年至1955年,他先后6次,用300多天时间亲赴西北、东北及浙江等地林区进行实地考察,其中花时间最多、下工夫最大的是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问题的考察。

1950年9月,梁希率领6名林业科技人员,赴渭水和小陇山林区调查。为了弄清在小陇山林区东岔河右岸修筑一条森林铁路进行采伐是否科学合理,梁希在考察完渭水后又赶赴小陇山。小陇山在渭水南岸,那里的森林起着保土作用,流出的水透明见底。如果大规模采伐,可能会导致河水变浊。林区道路十分难行,梁希先乘牛车,后又换骑小毛驴,行走20公里才到伐木现场。他在现场连续考察好几天,早出晚归,进行调查,最后做出决定:停建即将开工的为运输木材而修的窄轨铁路,设立育林实验站,把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业务范围扩充到护林造林,伐木为副业,调东北枕木支援大西北。梁希离开小陇山时为伐木场负责人题写了两句唐诗:“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梁希从事教学30多年,讲授森林利用学、林产制造化学、木材学和木材防腐学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林业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为新中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希在30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编写了许多讲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花了一生心血编写成的《林产制造化学》,这是一本60多万字的教科书。遗憾的是,他生前未能见到该书的出版,直到他去世后,1983年才由他的学生们将原稿加以整理出版。该书内容充实,体例严密,立论精辟,是一本价值很高的林业科学巨著,对当前中国林产化学生产的发展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得到了发展,林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凸现出来。梁希身为林业部部长,深感培养新中国林业技术干部的重要性,立即与林业部几位领导商议,提出了尽快发展林业教育,解决干部缺乏问题的意见。1952年,在梁希的建议下,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林业部配合教育部,对农林高等院校做了调整,分别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立了3所独立的林学院,并在13个农学院扩大了森林系,增加了招生名额。从此,林业界形成了“办学热”。

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梁希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长达9年,他十分尊重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不但对中央的林业方针政策能诚恳地提出建议,对中央在政治方面的政策也能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1983年12月15日,梁希百年诞辰前夕,全国政协、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林业部、中国林学会、中国农学会在北京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回顾了梁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高度赞扬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

友,我国林业界的一代师表,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编自《党史纵览》)

相关链接

①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②留下的东西有:一张病假条、一支派克钢笔、一个用了一半的笔记本、一个半旧的牛皮公文包、一架老花镜、一叠厚厚的诗稿。他的秘书周惠明含着泪水,把那些遗物交给组织,而诗稿则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悄悄保存起来。

(李青松《记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梁希》)(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梁希一生淡泊名利,所以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并被任命为林垦部部长。

B. 梁希上任伊始,首先抓了建立健全林业机构等三件事,这表明梁希在林业建设工作方面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又善于掌握要害。

C. 通过实地考察,梁希判定在小陇山林区修筑一条森林铁路进行采伐是不科学的,并要求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一切业务就是护林造林。

D. 梁希所编写和讲授的《林产制造化学》讲义,是一部内容充实,体例严密,立论精辟的林产化学著作,最能代表他的教育成就。

E. 梁希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林业部部长长达9年,这足以证明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我国林业界、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2).为什么说梁希是“共和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梁希离开小陇山时所题写的这两句诗化用了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诗句。它们所写内容有何不同?这里引用“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作为开国部长,梁希有哪些优秀品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演员李易峰和张云龙在电影《栀子花开》中分别扮演两个乐队的主唱,在影片中他们的才能不分伯仲,他们对彼此的音乐才华。

②从信中看,“民国第一清官”石瑛与张难先、严立等彼此密切关注,相互应和,书信往来极为频繁,正所谓。

③老人说,太极拳中蕴含了阴阳五行、为人处世等诸多中国传统哲学,在打拳的过程中他结交了一群的好友。

A. 惺惺相惜同气相求志同道合

B. 惺惺相惜志同道合同气相求

C. 同气相求惺惺相惜志同道合

D. 志同道合同气相求惺惺相惜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 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 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些思念,开始在夜里失眠,在白天睡去。我的指尖开始氤氲无尽的情思,在闲暇的午后,黑夜来临的时候,安静成一泓秋水的宁静,最后,消失在一首词的张望里。____________,在文字中蜿蜒,在心底扎根,最后把相思饮尽。

A.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B.夜很黑,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C.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去把我的眼睛糊住,紧紧地把时光包裹D.夜很黑,紧紧地把时光包裹,凭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把我的眼睛糊住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古人历经几千年的总结并结合自身哲学文化,给一张好琴定下了九个条件,①,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明代冷谦的《琴书大全·琴制》,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②,这些描述惜字如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斫琴人来说,对它们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即使心里知道一张琴的大体形制,细节仍是要靠自己琢磨的。比如“九德”之中排在首位的“奇”,古人的解释是“③”,听起来像极了一款巧克力的广告,具体说来,是“举之则轻,扣之则松,抚之则滑,击之则脆”,但什么是松,什么是脆,并无量化的标准,全靠体悟。

17.下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六. 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到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老人拿出一只在20世纪80年代以五百多万港币拍得的斗彩鸡缸杯,斟茶相待。马未都右手拈起此杯,左手托稳,一口饮尽清茶,然后向老人行礼道谢:“这是我这一生喝过的最昂贵的茶了。”老人说:“茶不以杯贵,却以人贵。你是贵客、知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银川二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1. 答案:C(文中谈的是书画、戏剧和紫砂壶艺术,而非建筑领域。)

2. 答案:C(“人文环境”不是决定性因素,原文“底色”是基础的意思。)

3. 答案:D(原文“据有人说,他的画作似乎就缺少了一点神韵”“这当然也只是见仁见智的一种解读了”且文中说“离开了大的环境,有时候力不从心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并没有说“只有在中国”,才能创造出好作品。)

4. 答案:C

5. 答案:A “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6. 答案:D最终高宗没有同意孔奂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后主的意见。

7.(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5分)

答案:当时贼寇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奂常常保护他们,得以保全的人很多。(得分点:“子女”“庶”“保持”“济”各1分,句意1分)

(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5分)

答案:太守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会不能置办这些东西,只是老百姓还有周济不到的,不允许我独自享受温饱罢了。(得分点:“何为”“但”“周”“容”各1分,句意1分)

8.答案:上片写景围绕“幽”字展开的。(1分)作者的居所青山环绕,远离尘嚣,一派幽静(2分);屋前流水潺潺,山鸟欢鸣,以动衬静,更显环境清幽(2分)。

9.答案:对年华已老无法施展怀抱的无奈。作者也曾追求功名,可金已亡,并且自己已经老了,还能怎么办呢?(2分)(2)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3)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1.(1)【答案】(5分)回答A项得3分,回答B项得2分,回答C项得1分,回答DE 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选项是根据小说

的人物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的内容来设题的。A项正确,对小说标题的作用进行了探究。B项正确,对赵新小说语言特色进行了分析。C项分析不够全面,第二处环境描写“院里有露珠落地,那晶莹的露珠落在铺了水泥的院子里,声音清脆圆润,明快爽朗,珠落玉盘一样好听”既烘托了吴有当时与县长同塌而眠的兴奋、激动心情,也为下文写呼噜声埋下了伏笔,同时“清脆圆润、明快爽朗”的声音也暗合了县长那“小河流水,春雨飘洒,燕语呢喃,微风送爽”的呼噜声。D项分析有误,“拿来传唱”不符合文意,吴有虽然有这种想法,但还没有付诸实践。E项分析不当,“整个故事在土炕上发生”不当,故事的结局是李老师对两个人呼噜声谱成的曲子的不同评价,地点并不是土炕。

(2)【答案】(6分)①开端:县长来桃树湾村调查农业结构调整,与村主任吴有的父亲相谈甚欢,县长留宿,与吴有父亲同塌而眠,吴有陪县长和父亲同睡。②发展:吴有睡在县长和父亲中间,闻到了两个人头上散发的不同味道。③高潮:父亲和县长都在睡梦中打起了呼噜,吴有突发奇想,把两个人的呼噜声谱成了曲子。④结局:李老师认为吴有父亲的呼噜声是一首雄壮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进行曲》,而县长的“艺术之声”不过是呼噜声。(1点2分,3点6分)

【解析】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6分)①小说将吴有闻到的父亲头上散发的猛烈呛人的汗息味和县长头上散发的芬芳、清新的皂香味进行对比,将吴有父亲惊天动地、凶猛激烈的呼噜声和县长舒缓悠扬、起伏有致的呼噜声进行对比。(4分,一处对比2分)②写出了吴有对农民父亲的鄙薄,对县长的趋附;形象地刻画了吴有这一身处农村却不热爱乡土、对上司阿谀奉承的丑陋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2分)(其他对比言之成理即可,如吴有听县长的呼噜声觉得是余音绕梁的乐曲,李老师则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的呼噜声。)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对对比手法的分析。考生回答问题时要抓住“主要”二字,分析作用要抓住对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的分析。小说主要通过吴有的视角来对比他的父亲和县长的不同,表现了吴有的内心活动,刻画了他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①小说题材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该小说关注农村现实,关注农村基层干部的人生态度,赞扬村主任吴有的父亲这样朴实的农民,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切关注。②小说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小说语言极具个性化,质朴、自然、清新。无论是他的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弥散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如“以便把还没念叨完的事情接着念叨下去”“想不到这土里刨食吃的老汉”“然后在炕上铺好被褥放好枕头端来

尿盆”等。③小说塑造的人物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小说中的父亲深谙农活,头上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汗息,经历过春风秋雨、酷暑寒霜,体会过耕种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④小说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小说中描绘了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如“秋天的夜,月色朦胧,气爽风柔,更有那瓜果甜香丝丝缕缕从门缝里飘进来”,“院里有露珠落地,那晶莹的露珠落在铺了水泥的院子里,声音清脆圆润,明快爽朗,珠落玉盘一样好听”。

12.(1) 答案:(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没想到的只是被任命为林垦部部长。C项,“一切业务就是护林造林”错,原文说“伐木为副业”。D 项,张冠李戴。《林产制造化学》是其讲义的代表而不是教育成就的代表。)

(2)答案:①他是开国部长,新中国的林业建设,就是从他那里起步。②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查明全国现有森林资源,领导制订了建国初期的林业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③他对中国林业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奠基人,为林业事业的大发展做准备、打基础。

(3)答案:内容:“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写出了李白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的山林美景。“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薇。”写出了梁希的美好愿景:小陇山树木被砍的地方能长满郁郁葱葱的树木。

作用:表现梁希非常重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问题,在中国林业建设方面富有远见,并奠定了初步基础。

(4 )答案:①服务百姓,造福人民。国民党多次以高官相诱,他坚决拒绝;而共产党任命他为林垦部部长时,他“万死不辞”。②事必躬亲,踏实践行。为明断方针政策,梁希非常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不怕辛苦。③精诚合作,肝胆相照。他十分尊重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④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留下的遗物只有一张病假条、一支派克钢笔、一个用了一半的笔记本、一叠厚厚的诗稿等。

13、【答案】A【解析】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有才能的人互相仰慕,相互欣赏。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便会结合在一起或应和对方的话。志同道合:形容彼此志趣一致。

14、【答案】D【解析】A.结构混乱,“导致”与“主要原因”杂糅。B.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C.缺少介词,在“和”前或后补上“与”。

15、【答案】B【解析】“夜很黑”强调一种状态,“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

糊住,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与后文衔接更为通畅。

16. 答案:①是所谓琴之“九德”②在外行人看来③轻、松、滑、脆

解析:填①空时,要根据“九个条件”“九德”来填写与“九德”相关的词语。填②空时,要围绕“对斫琴人来说”思考,“斫琴人”是内行人,根据分号反推,可知此处应填“在外行人看来”。③空处于总结性的句子中,要结合其所处位置(在句首),它与下文构成的是(总分)关系,并根据“具体说来”来推断,应填“轻、松、滑、脆”。

17.【解析】解题时先观其形,图像是中国传统印章形式,且绘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结合“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内涵,即可得知寓意。

【答案】(示例)该标志以汉字“七夕”为形,将中国传统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2分)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2分)讴歌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和对理想爱情的向往。(2分)

18、(1)从古董鉴赏家马未都的角度:①要理解别人的善意,懂得别人的尊重。②对别人的善意、尊重,要懂得感恩。③物质只能让人富有,知识(学识)方能让人真正高贵。④人的见识比事物本身更加可贵。

(2)从老人(日本陶瓷收藏家)的角度:①人,贵在相知。②面对知音,应以最好的心意相待。③对人最大的尊重是相知。④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3)从斗彩鸡缸杯的角度:①只有遇到知音,其价值才能被发现或认识。②只有用得其所,才能显现其价值。③真正的贵是物以人贵,而非人以物贵。④物是冷的,但人可以赋予它情感的温度。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0年宁夏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 语文试题 一.积累(共36分) 1.默写。(14分) ①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②,飞鸟相与还。《饮酒》 ③征篷出汉塞,。《使至塞上》 ④,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 ⑤,决眦入归鸟。《望岳》 ⑥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⑨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⑩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渔家傲》 ⑾,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⑿,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⒀,,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内。(4分) 穿流不息()愤发图强()明辩是非()阴谋鬼计() 3.下面字谜是指哪些字?请选取其中的一个,把对应的字写在括号里。(1分) ①需要一半,留下一半()②旭日不出() ③太阳西边下,月儿东边挂()④一夜又一夜() 4.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 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 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①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2分) ②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2分) ③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 ..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边。(1分) 5.选出你最熟悉的一部 ..作品,用直线将其相关的作家、国籍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连在一起。(3分)《名人传》笛福美国蓓姬 《鲁宾逊漂流记》马克·吐温法国米开朗琪罗 《汤姆·索亚历险记》罗曼罗兰英国星期五 6.下面凤龙 ..这幅字的创作特点有哪些?请写一段鉴赏的话回答这个问题,要求用上独具匠心 ....这个词语。(字数不超出空格的限制)(4分)

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 (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占4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36分) 1.默写。(15分) ①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⑩《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描写战士们忠君爱国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岳阳楼记》表现古仁人的胸襟抱负,也表现作者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你读过《西游记》吗?请对猪八戒的形象,做5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3分) 贪财、好色、斤斤计较;但是他又淳朴天真,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英雄,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凡的人。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4分) 无动于( 衷)络( 绎)不绝 因地( 制)宜坦荡如( 坻)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上联,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字,组成一幅对仗工整的五字联。(2分) 上联:轻风拂细柳下联:淡月映梅花 5.根据语境将备用的三个选项分别填入括号内,使之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3分) 读忠烈传宜③;读奸佞论宜②;读《骚》宜①;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神鬼杂灵宜烧烛破幽……大凡读短册,恨其易竭。 ①空山悲号可以惊壑②击剑捉酒以销愤 ③吹笙鼓瑟以扬芳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5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试题及答案

宁夏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试题: 一、积累 分 默写。( 分) ①求之不得, 。 (《关雎》) ②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⑧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⑩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自喻,表达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 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分) 他从眉山走向中原,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一生 历经八州 ,在被贬黄州时,自称 闲人 。 他 是 , 其词 特点是 。 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分) 然一体 出类拔 有条不 痛心疾 下面字谜是哪些字?请选取其中的两个作答。 分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②木偶。 ③金木水火 ④半耕半读。 将备选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分) 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润的过程,是通过 、 、 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 短平快 的万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 持久战 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①潜移默化②言传身教 ③耳濡目染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分 本报讯 中国人百米跑进 秒大关!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黄种人第一次在 秒内跑完百米!北京时间 月 日凌晨,在美国尤金举行的 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 米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 秒 的成绩获得季军。苏炳添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 秒大关的黄种人,同时也打破了张培萌保持了两年的 秒的全国纪录。苏炳添是继 飞人 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史上的又一面新旗帜。

宁夏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

宁夏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 宁夏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 一、积累(36分) 1.默写。(16分) ①悠哉悠哉,。(《关雎》) ②,不亦乐乎。(《论语》) ③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④,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⑤,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⑦,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⑧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 ⑨,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⑩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11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12,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13,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相见欢》) 14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15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6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2.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国作家,在面对外国记者无 关文学与创作的提问时,三缄其口,神情谈定,印证了自己的笔名。(2分) 3.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分) 走()无路再接再()迫不()待一诺千() 4.将“品行、胸怀”两个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表达准确连贯。(2分) 不同的修为决定不同的人生高度,不同的()决定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决定不同的的人生境界,这就是一步之差决定不同命运的 原因所在。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字数不超过38 字)(2分) 由《读者》杂志、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共同发起的“《读者》光明行动”今天正式在京启动。何鲁丽、郑万通等出席启动仪式。 6.用概括的语言替换下面文段中A、B两处加横线的话,要求不 改变原意,上下文衔接顺畅。(2分) 今年5月29日是人类首登珠穆朗玛峰60周年。(A)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 次登上珠穆朗吗峰,创造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伟大壮举。(B)1960年5 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首次完成人类从北 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夙愿。著名英国登山家马洛里面对“为何登顶 珠峰”的疑问时,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A) (B) 7.根据下面说明文字,为“日晷”下个定义。(字数不超过33 字)(2分)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9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36分) 1.默写。(15分) ①参差荇菜,______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唯》)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③__________,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④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木兰诗》) ⑤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⑥__________,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⑦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⑧《论语》中孔子讲述自己不停地学习修为到了一定年纪,就可以达到顺从自己意愿又不超越法度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陶弘景的《答(与)谢中书书》里说最美的高山与河流一定是大家都特别喜欢谈论的,他的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中,气势恢宏,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他第一次见识了英式拳击,朱赫来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朱赫来的季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排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 这段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朱赫来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4分) 一诺千( ) 声名( )起 纵横捭( ) 中流( )柱。 4.请将下面六个句子搭配成完整的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序号)(3分) ①应效芬芳发自心 ②楼高但任云飞过 ③近水遥山皆有情 ④清风明月本无价 ⑤莫学笑蓉空有面 ⑥池小能将月送来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5.根据语境将备用的三个选项分别填入括号内,使之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3分)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未来。要树立理想、坚定理想,正是因为理想是一个“总开关”,有了理想,( ),( ),( )。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当每一份青春的力量,都向着民族复兴的梦想汇流之时,就必将成为推动历史的磅礴力量。 ①人生才有航向 ②奋斗才有目标 ③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几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2分) ①生活通信体验火箭速度:国内首个5G 营业厅已完成。5G 试验网络覆盖只要花几秒钟,就能通过网络下载一部1G 大小的高清电影,并且无卡顿、无延时。市民现在就可以去营业厅“尝鲜”。 ②2019年央视春晚呈现的“未来交通世界”;如子弹头一般外形的车辆在1.5公里的5G 网络全覆盖轨道上运行,在站台和车厢内部的摄像头所拍到的高清画面,通过5G 网络快速回传至后台。 ③一台特殊的手术正在精心准备中:手术台前支起了超大显示屏,主刀医生的手术头套上还戴着一个高清无线探头,各种专用设备连接已经就绪。5G 网络实时双向超高清远程手术实景直播,3个小时后,手术宣告成功! ④全国首条5G 智能制造生产线上:各式机械手臂来回翻飞,焊接、组装,忙个不停,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光影闪烁,传递着一条条数据、指令……在5G 智慧工厂,空无一人的厂房里却显得格外忙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这则邀请函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一处语病、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3分) 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①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系列主题活动。②诚邀您于6月28日上午9点,在学校体育馆为全体学生做“如何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讲座。③引导青少年响应时代,形成人人争当时代新人的良好风气。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宁夏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已审阅)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共4分。 2.本试卷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准考证号区域用2B铅笔填涂考号,在左侧划线处完整填写自己的信息。 2.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中性笔或黑色墨迹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县区:考点: 考场:准考证号: 座位号:姓名: 一、积累(36分) 1.默写。(16分) ①悠哉悠哉,。(《关睢》) ②,不亦君子乎?(《论语》) ③幸甚至哉,。(曹操《观沧海》) ④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⑤,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⑥,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⑧,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⑩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2分) 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敌,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他”是,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通用)

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共29分) 1.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3分) 中国汉字具有三美:形美以感目,如“月”和;音美以感耳,如“哗”和;意美以感心,如“信”和。 2.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式工整,语言凝练。(2分) 文明礼仪在养成公民道德在实践 3.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如“每个人都是有缺点或有缺陷的”可以说成“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还能说成。(2分)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字数不要超出空格)(3分) 在南宋《三字经》的基础上,著名作家、诗人高占祥倾注大量心血,创作了既生动活泼又合辙押韵的《新三字经》。该书具有当代的思想气息和气魄,值得广大青少年好好阅读和思考。目前该书销量30多万册。最近,作曲家蓝天将其谱曲,由纯净明亮的童声来演唱。五月底,这部童声演唱版的《古经新唱一<新三字经>》在上海发行。 5.根据下面全国少儿频道节目播出情况表,任选两列,把你得出的结论写在相应的横线上。(答题时先在括号中填好所选中的序列号)(4分)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 中国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时间播出的成人影视 剧 国外动画片 国产优秀 原创动画片 有16家少儿频 道 2小时22分钟60%以上多少自认为有问题第()列: 第()列: 6.观察下面这幅画,按要求答题。(字数不要超出空格)(4 分)

(1)给下面这幅画拟写一个标题。(1分) (2)这幅画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感慨?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在下面的空格里。(3分) 7.默写。(11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③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⑤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⑥,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⑦,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 ⑩《论语》中,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画线句道理相同的那句话是“;。”二、阅读(共42分) (一)(共14分)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

2020年宁夏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一、积累 (36 分 ) 1.默写。 (16 分) ①,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 )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 ④荡胸生曾 ( 层) 云,。(杜甫《望岳》) ⑤,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⑥,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⑧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⑨《破阵子·与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写战争前犒劳出征士卒,演奏乐曲来激励军心的诗句是:,。 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天气寒冷,将士们却毫无怨言,拉弓练兵准备战斗的军营生活的句子是:,。 ⑾《小石潭记》写作者坐在潭上,被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无人,感到“,”, 因为这里环境太过凄清,就离开了。 ⑿ 《醉翁亭记》中介绍解翁亭地理位置和样貌的语句是:,。 2.你读过《骆驼祥子》吗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请以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的角度,做 5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2 分)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4 分) 言简意 ( ) 一言九 ( ) 洁白无()名()其实 4. 下面这幅春联表达了对天下家国的关心,请补充完整。(2 分) 上联 :廿四字箴言座右下联:万千家福祉心头

5.根据语境将备用的三个选项分别填人括号内,使之表达准的连贯。 ( 只填序号: (3 分) 古人常用“皓首穷经”形客一个人对于传统典籍学习的执着。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有着特殊的嗜好,有时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对经典的这种痴迷,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 ( );二是();三是()。这使得他在同行之间出类拔萃、更胜一筹。 ①传播传统文化,热情有加②热衷搜寻典籍,收藏丰富③用心钻研典籍,涉猎广泛 6. 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 不超过 25 字)(2 分 ) 本报电记者日前从清华大学获悉: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校 研究组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晚了25 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相比于先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组保持的 4 个量子接口之间纠缠的纪录,此次纠缠的量子接口数目提高了近 6 倍。这一成果的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科学》期刊子刊《科学进展》上。据介绍,在量子信息科学中,光子是传播量子信息的 最佳载体,而原子被广泛用于量子信息的存储。这一研究成果在实现更多量子接 口间的纠缠、构速更大的量子纠缠网络上具有重要意义。 7.下面这则申请书其中有一句语病,一句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3 分) 申请书 校团委 :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课外兴趣小组。本 人喜欢诵读,并有一定的基础,请求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小组,依次来提升诵 读能力和文化。要求校团委必须批准。 申请人 : 八(2) 班××× 2018年 6 月 28 日 8.请仔细阅读这则有关创新指标内容的新闻图表,按要求答题。(4 分) 我国部分创新指标内五年前五年后 容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宁夏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试题预览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共4分。 2.答题前请将xx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用黑、蓝水性或油性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4.答题精彩奖励1分,全卷奖励分共5分。 总分积累阅读作文卷面复核人 (一)(二)(三) 得分评卷人 一。积累(共36分) 1.默写。(14分) ①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② ,飞鸟相与还。《饮酒》 ③征篷出xx,。《使至塞上》 ④ ,行舟绿水前。《次xx下》 ⑤ ,决眦入归鸟。《xx》 ⑥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 ,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 ,谁家新xx啄春泥。《xxxx行》 ⑨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⑩xx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渔家傲》 11,月有xx缺。《水调歌头》 12,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3,,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内。(4分)穿流不息()愤发图强()明辩是非()阴谋鬼计() 3.下面字谜是指哪些字?请选取其中的一个,把对应的字写在括号里。(1分) ①需要一半,留下一半()②旭日不出() ③太阳西边下,月儿东边挂()④一夜又一夜() 4.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①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2分) ②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2分)③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边。(1分) 5.选出你最熟悉的一部作品,用直线将其相关的作家、国籍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连在一起。(3分) 《名人传》xxxx蓓姬 《鲁宾逊漂流记》马克?吐温法国米开朗琪罗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36分) 1. 默写。(16分) ①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 ④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⑦,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 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巧妙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美景的诗句是,。 ⑾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 ⑿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①“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神惊……——《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____________,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智取文安县等。(2分) ②“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这个婚烟有不可超越的障碍存在!” 牧师抬起头来看看说话的人,哑口无言地站着。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他脚下发生了地震似的…… ——(简·爱) 这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的人是 ___________,选段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指的是_________。(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