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完整版)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完整版)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完整版)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春化作用: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2、嫁接:也称接木。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称嫁接繁殖。供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

3、种子的寿命: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4、播种量:单位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称为播种量。通常用kg/667㎡表示。

5、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6、连作:由若干部分组成,内容有连续性的作品。常指连环画。也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7、栽培制度:各种栽培植物在农田上的部署和相互结合方式的总称;8、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9、引种驯化含义:指将药用植物从外地引到本地种植,药用植物能适应本地环境,并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繁衍后代的过程。

10、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11、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12、生长: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13、发育: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质变过程。

14、叶面积指数: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15、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收获量。16、套种: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于其行间播种或栽植下茬作物的方式。

17、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和特定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量优良、稳定,疗效可靠。

18、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9、产地加工:凡在产地对药材的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20、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二、填空或判断

1、灌溉的方式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排水的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

2、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3、耕作内容包括:耕翻、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做畦、中耕。

4、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点)播。

5、常规田间管理有间苗、补苗(含定苗);中耕除草与培土;

施肥;灌水与排水等。

6、施肥原则是要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

7、树体结构由中心干+主枝+副主枝构成树冠的骨架。

8、药材干燥方法有阴干;晒干;烘干。

9、一般药材烘干温度为50℃左右,低温40℃,浆果类70-80℃为宜。

10、含挥发油类的药材,烘干温度为30℃左右。

11、人参属于五加科,药用部位是干燥的根和根茎;三七属于五加科,药用部位是干燥的根和根茎。

12、当归是伞形科当归属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发芽年限5-6天。

13、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入药,又称作双花。发芽年限10天。

14、薄荷是唇形科植物,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发芽年限7-10天。

15、薄荷油现蕾开花期时期产量最高。

16、采挖回来的三七根部主要包括:三七主根(头子)、根茎(剪口)、支根(筋条)、须根等。

17、红花又名番红花、藏红花,是鸢尾科植物,药用为干燥的筒状花柱头。栽培时需要打顶,目的是可促进分枝,增加花蕾。当红花株高1米左右,分枝数达20枝时,应进行打顶。

18、秦汉时期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和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的确立。

19、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全书载药850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20、将药材与地理、生境和种植技术等特异性联系起来,把药材分为浙药、北药、贵药、关药、怀药、云药、南药、川药、广药及西药等10大道地药材。

21、与中药栽培的有关管理规范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

22、病虫害防治原则: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施用农药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3、栽培植物布局必须遵循满足需求原则、生态适应原则、高效可行原则和生态平衡原则。

24、益母草宜在茎、叶生长旺盛期的初花期采收;紫苏叶在植物开花前或者果实未完全成熟时采收;蒲公英等宜在初花期或果熟期之后采收。

25、有些药用植物宜在抽薹开花前采收,如当归、川穹、白芷。

26、根茎类药材的栽培年限各有不同,但采收期大多数在植株停止生长之后或者在枯萎期采收,也可以在春季萌芽前采收。如人参、党参、黄芪、知母等

27、干皮类药材的采收应在春末夏初时节进行,此时皮部和木质部容易剥离,皮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剥离后伤口易愈合。如杜

仲、厚朴等。

28、木质藤本植物宜在全株枯萎后采收或者是秋冬至早春前,如忍冬藤、槲寄生等。

29、草质藤本植物宜在开花前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如首乌藤。

30、产地加工是将鲜品通过干燥等措施,使之成为“药材”。炮制是将药材进行切片、炒、灸等,使之成为直接提供病人服用的“饮片”。

31、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有清选清洗、切片、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等

32、薄荷等叶、全草类药材一般含挥发油较多,采后宜阴干;桔梗、黄芩要刮去或撞去外皮后晒干;商陆要切片后晒干;天麻、黄精经蒸煮后晒干晒。

33、评价药用植物的品质,一般采用两种指标:

一是化学成分,主要指药用成分的含量及比例,以及有害物质含量,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二是物理指标,主要是指产品的外观性状,如色泽(整体外观与断面)、质地、大小、整齐度和形状等。

34、常用的贮藏方法有:冷藏法、干砂贮藏法、防潮贮藏法、气调贮藏法、密封防潮贮藏法。

35、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

36、为防药材的发霉,药材含水量应保持在15%以下。

37、金银花采摘标准是:“花蕾由绿色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尚未开放”。

38、菊花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有杭菊、亳菊、滁菊、贡菊和祁菊等之分。

39、药材的采收期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

三、简答题

1、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答: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药用植物高产、稳产、优产、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药用植物栽培的意义:⑴扩大药材来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⑵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收入;⑶满足国外用药需求,增加外汇收入。

2、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答:⑴栽培种类多,科学范围宽;⑵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仍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⑶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⑷药材生产的地道性强;⑸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⑹药材生产的高收益与高风险性。

3、种子和胚一般有哪些部分构成?画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答:种子的组成为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的。种子的类型按胚乳的有无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种类型。

4、什么是药用植物的生育期和物候期?如何进行记录?

答:生育期指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药用植物的一生,亦称全生育期。生育时期指药用植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显著变化的某一时期,又被称为物候期。

物候观测的记录方式有两种:其一,记录符合该物候期的植株达到规定比例的日期;其二,记录从某一物候的始期到终止的总天数。通常以达到25%为始期,50%为盛期,75%为末期。

5、根据药用植物对温度要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答:⑴耐寒的药用植物;⑵半耐寒的药用植物;⑶喜温的药用植物;⑷耐热的药用植物。

6、提高药材品质途径?

答:⑴重视药材品种的选育工作;⑵完善栽培技术措施:①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②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⑶改进与完善加工工艺和技术。

7、种子质量的主要检测内容有哪些?

潮贮藏法。

35、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

36、为防药材的发霉,药材含水量应保持在15%以下。

37、金银花采摘标准是:“花蕾由绿色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尚未开放”。38、菊花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有杭菊、亳

菊、滁菊、贡菊和祁菊等之分。39、药材的采收期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

三、简答题

1、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答: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药用植物高产、稳产、优产、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药用植物栽培的意义:⑴扩大药材来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⑵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业收入;⑶满足国外用药需求,增加外汇收入。

2、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答:⑴栽培种类多,科学范围宽;⑵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仍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⑶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⑷药材生产的地道性强;⑸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⑹药材生产的高收益与高风险性。

3、种子和胚一般有哪些部分构成?画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答:种子的组成为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的。种子的类型按胚乳的有无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种类型。

4、什么是药用植物的生育期和物候期?如何进行记录?

答:生育期指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药用植物的一生,亦称全生育期。生育时期指药用植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显著变化的某一时期,又被称为物候期。

物候观测的记录方式有两种:其一,记录符合该物候期的植株达到规定比例的日期;其二,记录从某一物候的始期到终止的总天数。通常以达到25%为始期,50%为盛期,75%为末期。

5、根据药用植物对温度要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答:⑴耐寒的药用植物;⑵半耐寒的药用植物;⑶喜温的药用植物;⑷耐热的药用植物。

6、提高药材品质途径?

答:⑴重视药材品种的选育工作;⑵完善栽培技术措施:①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②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⑶改进与完善加工工艺和技术。

7、种子质量的主要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种子质量一般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测定,主要检测的内容是纯度、饱满度、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以及种子生活里的有无。⑴纯度⑵饱满度⑶发芽率⑷发芽势:⑸种子是否有生活力:⑹含水量。

8、中耕有什么作用?

答:①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②消灭杂草;③促进微生物对机质分解,提高土壤养分抑制盐分上升。

9、简述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区别?

答:金银花原植物为忍冬科植物忍冬,以花蕾或带初开时入药,花蕾生药称金银花;同属植物灰毡毛红忍冬、红腺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入药称为山银花。

10、杜仲剥皮方法的分类?

答:(1)皮树剥皮;(2)活树剥皮:①环剥再生法;②轮换剥离再生法。11、薄荷的倒伏、落叶的预防?

答:应注意合理施肥,釆取前控后促的施肥技术,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和钾肥。合理密植,不宜过稀,以防分枝过多,形成头重脚轻,过密则通风透光不良,防止茎秆细弱而倒伏。开好排水沟,生长后期,降低田间湿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

12、药材加工的目的和意义?

答:①纯净药材,防止霉烂变质;②保持药效,便于利用;③利于储运,保证供应。13、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答:野生与家种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栽培的规范化、种植的基地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质量的标准化和制药技术的现代化。

14、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核心内容

答: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子的质量;种质和繁殖材料:要求基源清楚、品种纯正、种源繁殖规范;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要求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依据充分、操作规程规范;采收与产地加工:采收时间、方法科学合理,加工技术规范;基地管理:管理规范、软硬件完备。

四、论述题

1、草本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内容包括哪些?有什么好处?答:内容:①摘心;②打杈;③摘蕾;④摘叶;⑤整枝压蔓;⑥疏花疏果;

⑦修根

意义:①平衡营养器官和果实的生长;②抑制非产品器官的生长,增大产品器官的个

体并提高品质;③调节植物体自身结构,使之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④可适当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⑤减少病虫和机械损伤。

2、什么是轮作和连坐?轮作增产或连作减产的原因是什么?答: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增产原因:⑴能充分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提高肥效;⑵减少病虫害,克服自身排泄物的不利影响;⑶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减少杂草危害。

连作:由若干部分组成,内容有连续性的作品。常指连环画。也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连作减产原因:⑴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或某个生育时期所需的养分不足或肥料元素的比例不适宜;⑵病菌害虫侵染源增多,发病率、受害率加重;⑶土壤中该植物自身代谢产物增多,土壤PH等理化性状变差,施肥效果降低;⑷伴生杂草增多。

3、根和根茎类、皮类、叶类、果实类和种子类、全草类药材多在何时采收为宜?答:⑴.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⑵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⑶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

盛期、叶片繁茂、颜色青绿、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⑷花类:多在含苞待放时采收。

⑸果实种子类: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

⑹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穿心莲、淡竹叶等;有的在花盛开时采收,如青蒿、荆芥、香薷等。而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收的药材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药材习称“花茵陈”。

4、如何根据北沙参种子的后熟特性,做好秋播和春播的种子处理?答:(1)北沙参种子具有胚后熟和生理后熟的双重后熟特点。需在湿润和较低温度下才

能完成后熟。

(2)秋播北沙参:播前20天左右,将种子用冷水浸泡5~6小时,捞出放温暖地方堆闷,干时适当洒水,直至种仁浸透发软,即可播种。

或在湿润的土壤上直接播种,并于上冻前浇好冻水。

(3)春播北沙参:种子收后要进行层积沙藏。方法是:选背风向阳处,挖一深30㎝左右,长宽视种子多少而定的坑,将干种子或浸泡5小时左右的湿种子与3倍的湿沙拌匀,放入坑内,上盖10㎝左右的湿沙,再盖一层纸片或树叶。保持湿润,每半月左右检查一次,观察种子情况,干时适当洒水,湿时取出稍晾晒再放入坑内。直至温度降至10℃以下即可自然越冬。来春播种前将种子挖出,已萌芽的即可播种;未萌芽时,放温暖处催芽后

播种。

5、营养繁殖的3种常见形式是什么?

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可分为分株繁殖和变态器官繁殖2类。

压条繁殖:是将母株上的一部分枝条压入土中或用其他的湿润材料包裹,促使枝条的被压部分生根,然后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繁殖比扦插、嫁接容易生根。

可以分为1.普通压条,有单枝压条,波状压条,水平压条;2.堆土压条;3.空中压条。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均衡作用,自母体割取任何一部分(如根、茎、叶等)在适当条件下插入土、砂或其他基质中,利用其分生或再生能力产生新的根、茎,成为独立新植物的繁殖方式。扦插繁殖经济简便,生产上广泛使用。

6、简述产地加工的目的和任务。目的:

纯净药材、防止霉烂变质;提高药效及活性成分;保持药效、便于利用;利于贮运、保证供应。任务:

1)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泥沙等,纯净药材;2)按药典规定的标准,加工修制成合格的药材;3)保持活性成分,保证疗效;4)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5)进行干燥、包装成件,以利于贮藏和运输。

7、薄荷田间管理措施1.查苗补缺

播种移栽后要及时查苗补缺。补苗可以采取育苗移栽方法,也可以采取本块田内的移稠补稀方法。“头刀”薄荷密度一般在2万株/亩左右,“二刀”薄荷适宜密度在4~7万株/亩。

2.去杂去劣

与良种薄荷不同者即为野杂薄荷。去杂宜早不宜迟,后期去杂,地下茎难以除净,须在早春植株有8对叶以前进行。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要早,开春苗齐后到封行前要进行2~3次。封行后要在田间拔除杂草。“二刀”薄荷田间中耕除草困难,应在“头刀”收后,结合锄残茬,拣拾残留茎茬和杂草植株,清沟理墒,出苗后多次拔草。

4.摘心

薄荷在种植密度不足或与其他作物套种、间种的情况下,可采用摘心的方法增加分枝数及叶片数,弥补群体不足,增加产量。但是,单种薄荷田密度较高的不宜摘心。

5.追肥

薄荷施肥应注重氮、磷、钾平衡施用,薄荷是需钾肥较多的作物,且对钾肥较敏感,在缺钾或钾素相对不足的土壤施用钾肥,均能显著增产。

6.排水灌溉

薄荷在生长前期干旱要及时灌水,灌水时切勿让水在地里停留时

间太长,否则烂根。生长后期,要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收割前20~30天应停止灌水,防止植株贪青返嫩,影响产量、质量。

8、菊花的扦插育苗

在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

(1)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向阳地,于冬前12月深翻冻垡,施充分腐熟厩肥3000~4000kg/亩作基肥,深翻25cm。育苗前,细耙整平作畦。

(2)扦插方法选择无病虫、壮实的春发嫩茎作为种茎,切10~15cm长,上部留有4~6片叶子的的嫩茎作为扦插枝,随切随插。扦插枝入土1/3~1/2,插后立即浇足水分。

(3)苗期管理扦插后,在苗床上应搭建40cm高的荫棚,透光度控制在0.3~0.4。晴天上午8-9时至下午4-5时遮阴,其他时间包括晚上和阴雨天应撤去遮阴物。育苗期间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浇水宜用喷淋。10~15d后待插枝生根后即可拆去荫棚,以利壮苗。

(4)移栽一般苗龄控制在40~50d后,苗高20cm时即可移栽。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进行,雨天或雨后土壤过湿都不能种植。扦插繁殖时,如遇连续雨天,而秧龄已到,可将菊苗的头剪掉,推迟几天再移植。在移栽前一天,先将苗床浇透水,起苗时带土移栽。

9、指出我国10大道地药材的区域范围,并各列举3种道地药材。(1)川药:包括四川及重庆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川乌、黄连、石菖蒲、姜、川牛膝、常山、丹参、麦冬、川楝子与川楝皮、青皮、陈皮与橘红、补骨脂、使君子、巴豆、花椒、厚朴、黄柏、麝香、虫白蜡、硼砂等21种。

(2)广药: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

防已、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与夜交藤、高良姜、阳春砂仁、益智仁、槟榔、鸦胆子、广藿香、金钱草和广金钱草、青蒿、鸡血藤、肉桂及桂枝、珍珠与珍珠粉、蛤蚧、穿山甲等17种。(3)云药:云南

三七、云木香、重楼、诃子、茯苓、儿茶等6种。(4)贵药:贵州

天麻、天冬、黄精、白及、杜仲、五倍子、朱砂等7种。(5)怀药:河南

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天花粉与瓜蒌、天南星、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千金子等12种。

(6)浙药:浙江及沿海大陆架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乌药、玉竹、山茱萸、乌梅、栀子、乌贼骨、郁金和姜黄与莪术、蝉蜕(蝉花)等12种。(7)关药(山海关以北)

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槁本、两头尖、关木通、五味子、牛蒡子、鹿茸等11种

(8)北药(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

黄芪、党参、远志、五味子、细辛、防风、牛蒡子、刺五加、黄芩、白芷、板兰根、知母、蔓荆子、薤白、小茴香、槁本、两头尖、甘人参、关木通、鹿茸遂、白头翁、苦杏仁、香附、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山楂、连翘、桃仁、酸枣仁、薏苡仁、猪芽皂与皂角刺、银杏、阿胶、全蝎、五灵脂、龙骨与龙齿、麦饭石、滑石、代赭石等31种

(9)西药:西安以西广大地区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虫草、牛黄、茵陈、麻黄与麻黄根、猪芩、秦艽、枸杞子(附:地骨皮)等11种

(10)南药:湘、鄂、苏、皖、闽、赣、台等地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蕲蛇、龟板、鳖甲、石燕、石膏、南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青木香与马兜铃、芍药、桑(附:桑螵蛸)、木瓜、灵芝、薄荷、紫苏、牡丹皮、僵蚕与蚕砂、蟾酥、泽泻、枳实与枳壳、白花蛇舌草、冰片(附:樟脑)、建曲与神曲、乌骨鸡等31种

10、我国药材资源的可划分为哪9个一级区全国划分为一级区9个、分别为:

Ⅰ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Ⅱ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Ⅲ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Ⅳ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Ⅴ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

生中药区Ⅵ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Ⅶ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Ⅷ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Ⅸ海洋中药区

11、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

(1)产地生态环境。大气、水质、土壤环境条件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2)种质及繁殖材料。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对种子、种畜(动物种)等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3)栽培与养殖管理。制定药用植(动)物栽培(养殖)技术的标准操作规程(SOP)。(4)收获。最佳采收期的研究与确定;采收机械、器具应干燥洁净,无污染。

(5)初加工或称产地加工。采收后药用部分通常要经过清洗(不宜用水洗的应说明)及加工(如催制、晒干、蒸煮等),并应迅速干燥。干燥器械必须干净无污染,并严格按规范操作。干燥后的产品临时摊放在晾架上,防止生霉,并应尽快包装。

(6)包装。包装前应再次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装材料(袋、盒、箱等)最好是新的或清洗干净、充分干燥、无破损的。易碎药材应装在坚固的箱盒内,毒剧、稀贵药材应采用特殊包装,并贴上明显标志,加封。

(7)运输与贮藏。成品药材运输应防晒、防雨淋,易碎药材应

轻装轻卸。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并应有防鼠、防虫及防鸟等措施。成品药材应层架堆放,防止生霉变质,并定期检查。(8)质量管理。对有关质量管理的部门及人员,与药材质量有关的检测项目等必须提出具体要求,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

(9)人员及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药学或农学、畜牧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药材质量管理经验。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或畜牧学常识,并按本规范要求,定期培训与考核。中药材产地应设有厕所或盥洗室。

(10)文件管理。每种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应详细记录、存档后由专人保管。

12、金银花的干制方法常用的主要有日晒和火炕。1、日晒干制法

摊晒的花蕾在未干前,不能触动,晒于盛具内的,傍晚后可收回房内或棚下。花蕾用手抓,握之有声,一搓即碎,一折即断,含水率达5%左右,可装入塑料袋中贮存。

2、火炕烘干法

(1)装炕。将鲜花蕾均匀撒在花架上的盛花具里,厚1cm,每1m2撒2.5kg,按有效面积计算每层可撒5~6kg。装前,炕房要干燥,新建的炕房必须彻底干燥。

(2)调温和排湿。新鲜花蕾的烘干,历经塌架、缩身、干燥3

个阶段。塌架阶段,温度要控制在37~40℃,室内干湿球温度差保持在6~8℃,经历4~5h。这时要打开排气窗和进风口,使室内湿气迅速排出;缩身阶段,塌架后,继续升温到45~49℃,干湿球温度差控制在8~10℃,约经10h后,花体干缩,俗称"缩身子"。干燥阶段,使温度继续上升,保持在50~55℃,使干湿球温度差控制在10~15℃。这样历经8~9h后即可干燥;(3)出炕。整个烘干过程需要22~24h,花蕾干燥阶段后期,用手一捏即碎,一折即断,便可出炕。出炕后装入塑料袋,勿扎口,扎口易使袋壁处花蕾变黑。经3~4h,干品凉透后扎口。停1~2d,选晴朗天气再出风晾晒1次。

13、简述药材常用的贮藏方法

①冷藏法:是防治害虫及霉菌比较理想的办法。北方可利用冬季严寒季节,将药材薄薄摊晾于露天,温度在零下15℃,经12h 后,一般会冻死各种害虫。

②干砂贮藏法:干砂不易吸潮,又无营养,不仅能防虫,而且霉菌也无法蔓延。一般将砂铺在水泥晒场上,经地面温度40℃左右曝晒至充分干燥,装入缸或木箱中,再将中药材埋于其中。根及根茎类中药材适于此法。

③防潮贮藏法:将石灰等吸水材料置于贮藏中药材的室内,并不断更换吸水材料,使室内保持干燥。此法适于吸湿性强的中药材。

④气调贮藏法:密封仓库,充氮降氧,使库房内充满98%的氮

药用植物学试题答案

药用植物学期中考试试题(一)标准答案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可用英文,正确的加分50%,不完全正确者不得分) 1、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2、导管分子,筛管分子,管胞,筛胞 3、居间分生组织 4、排水组织 1、腹缝线,背缝线 2、线粒体,质体 3、罗伯特虎克 4、质体,液泡 5、花托,胎座,花序 10、子房,胚珠,珠被,胚乳,受精卵,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11、形成层 12、年轮 13、厚壁 14、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 15、质壁分离 16、纺锤状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次生维管组织,维管射线 二、单项选择(10分,每题0.5分,直接在选择项上划√) CDACC CBCBC ABABB BDAAD 三、简答(20分,每题5分) 1、指出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与射线细胞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别。 导管分子:轴向伸长的管状细胞,次生壁有不同程度的木质化加厚,成熟后死亡,具缘纹孔。轴向水分运输。 射线细胞:径向略伸长的薄壁细胞,细胞壁木化程度低,生活细胞,单纹孔。径向物质运输通道。 2、在向日葵茎的初生木质部中,靠近形成层一侧的导管分子与靠近髓侧的在形态结构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靠近形成层:导管分子孔径大,次生壁加厚程度高,常为梯纹、网纹与孔纹导管。 靠近髓侧:导管分子孔径小,次生壁加厚程度较低,常为环纹、螺纹导管。 茎中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内始式,靠近髓侧的为原生木质部,在茎伸长过程中形成,靠近形成层的木质部为后生木质部,在茎伸长基本停止后形成。 3、杨树茎的伸长与加粗在发生部位与程度上和玉米茎有何不同?各与那些组织的活动有关? 杨树茎的伸长生长主要发生在顶端,与顶端分生组织有关;可有多年的次生加粗生长,与木栓形成层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有关。 玉米茎的伸长发生于茎端和节间基部,与顶端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有关;仅有有限的初生加粗生长,与初生分生组织有关。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1.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的简称。是由我国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是控制影响中药材产量品质的各种因子,规范生产各环节乃至全过程,保证中药材真实,安全,有效及品质稳定可控的基本原则。 2. 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产地生态环境,种质及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收获,初加工或称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质量管理,人员及设备,文件管理。 3. 中药材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SOP制定是企业行为,具有科学性、完备性、实用性和严密性。 ○●产地与生态环境 1. 光照(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 3. 光饱和现象: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速率的增加而转慢,当达到某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在随光照的增加而增加。 阳生植物:菊花,地黄,珊瑚菜,红花芍药,枸杞,知母100:%,3%-5%。 阴生植物:人参,三七,黄连,西洋参,细辛,石斛。10%-50%,1% 耐阴植物:天门冬,麦冬,款冬,豆蔻,紫花地丁,大叶柴胡。 光质:一般红光能促进茎的生长,紫外光对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蓝光促使植物的茎粗壮。 4. 光周期:植物对白天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光周期反应) 长日植物:当归、牛蒡、萝卜、紫菀、木槿及除虫菊 短日植物:例紫苏、菊花、穿心莲、苍耳、大麻龙胆 日中性植物:曼佗罗、颠茄、红花、地黄、蒲公英及 5. 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 6. 耐寒药用植物:-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5℃低温,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15~20℃,人参、细辛、百合、平贝母、大黄、羌活、五味子、石刁柏及刺五加等。 7. 半耐寒药用植物:通常短期内能耐-2~-1℃的低温,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17~23℃如萝卜、菘蓝、黄连、枸杞、知母及芥菜等。 8. 喜温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要求温度较高,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30℃,花期低于10~15℃则不宜授粉或结果,颠茄、枳壳、川芎、金银花等。 9. 耐热药用植物:槟榔、砂仁、苏木、丝瓜、罗汉果、刀豆、冬瓜及南瓜等。 10. 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有效温度一般在0~10℃,最适温度为1~7℃。药用植物通过春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萌动种子的低温春化,如芥菜、大叶藜、萝卜等;另一种是营养体的低温春化,如当归、白芷、牛蒡、洋葱、大蒜、芹菜及菊花等。 11. 需水临界期:药用植物在一生中或年生育期内,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种子萌发到出苗期) 12. 土壤的检测包括哪些方面? 1.有机质含量百分测定 2.ph测定(用煮开水测定) 3.无机质矿物质检测(有效n,p,k,fe,ca等含量) 4.重金属有毒物质检测 5.前茬作物 13. 土壤组成:矿物质颗粒、有机质和微生物,液体部分为土壤水分,气体部分为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14. 土壤质地:土壤中大小矿物质颗粒的不同百分率。砂土、黏土和壤土。 性质:砂土通气透水性良好,耕作阻力小,土温变化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发生干旱。珊瑚菜、仙人掌、北沙参、甘草和麻黄等。黏土通气透水能力差,土壤结构致密,耕作阻力大,但保水保肥能力强,供肥慢,肥效持久、稳定。如泽泻等。壤土土质疏松,容易耕作,透水良好,又有相当强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多种药用植物,特别是根及根茎类的中药材更宜在壤土中栽培,如人参、黄连、地黄、山药、当归和丹参等。 15. 耐酸:荞麦、肉桂、黄连、槟榔、白木香和萝芙木。耐碱:枸杞、土荆芥、藜、红花和甘草 16. 肥水调控: 氮:(茎叶)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分裂,植株枝叶茂盛,叶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加强,促进对磷钙钾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生物碱,苷类维生素的积累,施氮过多会造成茎叶徒长,延迟成熟。 磷:(花)加速细胞分裂,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人参开花前,促进根形成长大) 钾肥:(根,果实,种子)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移,增强植物对氮的吸收和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维管束和地下器官发育,提高植株抗倒伏,抗病害;促进果实种子肥大饱满。 合理施肥的依据施肥方法? 1.根据药用植物的需要合理施肥。 2.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供应能力施肥。 3.根据肥料的性质施肥。也就是根据肥料的养分含量、养分形态、养分在水里的溶解度和土壤里的变化施肥。撒肥,穴施,条施,深层施肥,浇施,根外施肥,环装和放射状施肥。 肥料的种类肥料的种类很多,按它们的作用可分为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 17 施肥技术:为了使肥效得到充分发挥,除了合理施肥外,还要注意其他措施:1适当灌溉;2适当深耕3改善光照条件;4改善施肥方式。 18.施肥原则?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尽量秸秆还田,有机肥为主配合化肥,基肥为主配合追肥,种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根据土壤特点施肥,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性施肥。 19. 生长是植物直接产生与其相似器官的现象。(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20. 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是一质变的过程。 21. 植物的生命周期性 一个植物体从合子经种子发芽,进入幼年期、成熟期,形成新合子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生命周期。根据周期不同可把植物分成:一年生植物薏苡、红花等。二年生植物如当归、菘蓝等。多年生植物每完成一个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周期需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时间。 22. 生长发育的相关性?顶芽与侧芽、主根与侧根的相关性,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对药用植物经济产品外观性状、质地和气味的影响因 素,药用植物经济产品(药材)的色泽、形状、体积、质 地及气味等质量要求,是鉴别药材品质的重要方面。其质 量优劣,也是由不同药用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性和外界 环境条件所决定的。例如在不同产地与品种上,内蒙古梁 外、巴盟等地所产的甘草质量佳;而新疆阿克苏、库尔勒 等地所产的胀果甘草质量较次。采收季节,时间也极为重 要,采收后产地加工方法和质量相关。 2.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因素:a.药用植物遗传物 质的影响。基因类型不变,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则相对保持 不变,反之,植物化学成分亦发生变化。 b.药用植物生 长年限的影响。合理采收中药材,深入掌握药用植物生长 发育特性,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确保药材质量都有着指 导意义。c. 药用植物物候期的影响。药用植物体内有效 成分的累积,不仅随植物不同年龄有很大变化,而且在一 年之中随季节不同、物候期不同亦有很大影响。d.药用植 物不同器官与组织的影响。不同药用植物的不同药用部 位,则表现出不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e. 药用植物环境 条件的影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转化与积累,也 受环境条件的深刻影响。例如,在植物生长期间适宜温度 或湿润土壤或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促进有机体的无氮物 质形成积累,特别有利于糖类及脂肪的合成,不利于生物 碱和蛋白质的合成;f.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 响。通常情况下,很多野生药用植物经引种驯化与人工栽 培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植株生长发育良好,为其有 效成分的形成、转化和积累提供了良好条件,利于优质、 高产。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合理施肥也与产品品质关系密 切。此外采收后的干燥也十分重要。 ○●种质和繁殖材料 1. 营养繁殖:是以植物营养器官为材料,利用植物的再 生能力,分生能力、以及与另一植物通过嫁接愈合为一体 的亲和能力来繁殖和培育植物的新个体。特点:营养繁 殖形成的新个体是母体发育的继续,其开花结实较种子繁 殖早,并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和特性,但传统的营养繁殖 繁殖系数较低,繁殖材料的储藏运输不如种子繁殖方便, 有些药用植物种类连续多代营养繁殖易引起品种退化,导 致药材产量与品质下降。(分离,扦插,压条,嫁接) 2. 种子繁殖:由种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法。特点:种 子繁殖具有简便、经济、繁殖系数大、有利于引种驯化和 培育新品种的特点,是药用植物栽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繁殖方法。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植株称实生苗。由种子繁 殖产生的后代容易发生变异,开花结实较迟,尤其是用种 子繁殖的木本药用植物成熟年限较长。 3. 种子的成熟度:包括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 就是种子发育到一定大小,种子内部干物质积累到一定数 量,种胚已具有发芽能力。形态成熟就是种子中营养物质 停止了积累,含水量减少,种皮坚硬致密,种仁饱满,具 有成熟时的颜色。 4. 种子的寿命: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 时间。 5. 种子的品质: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净度、发芽率、 发芽势、生活力、千粒重、水分、病虫害等。其中,净度、 重量、发芽率、发芽势和生活力是种子品质检验中的主要 指标。 6. 良种繁育的意义及主要程序? 大量生产新品种种子,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对已经推广的 品种正确进行良种繁育,保持品种纯度和生产性能,可使 优良品种长期用于生产,。良种繁育是品种选育工作的继 续和新品推广的准备,是保证育种成果和长期发挥良种优 势的重要措施。(个体选择,混合选择)程序:原种生产, 原种繁殖,大田用种繁殖。 ○●栽培管理 1. 间苗:是根据植物最适密度而拔除多余的幼苗,来调 控植物密度的技术措施。 2. 定苗:是指大田直播间苗一般进行2~3次,最后一 次间苗称为定苗。 3. 补苗:一些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低或由于其他原因, 播种后出苗少、出苗不整齐,或出苗后遭受病虫害,造成 缺苗。为保证苗齐、苗全,稳定及提高产量和质量,必须 及时补种和补苗。 4. 中耕除草与培土:中耕是药用植物在生育期间对土壤 进行的表土耕作。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损耗,防止病虫 的滋生蔓延,疏松土壤,流通空气,早春中耕可提高地 温。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 培土是将行间的土壤陪在植物的基部,逐步培高成垄的作 业。 5. 灌溉与排水:是调节植物对水分要求的重要措施。药 用植物种类不同,对水分的需求各异。 灌溉量M=100H土厚度(A持水量-U含水量) 灌水 地面灌溉(沟灌,浇灌) 喷灌滴灌 排水 明沟排水 暗管排水 (二) 植株调整 1. 摘蕾:多用于根和地下茎类药用植物,从而提高根及 根茎类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时间与次数取决于花芽 萌发现蕾时间延续的长短,一般宜早不宜迟。(玄参牛 膝摘掉花序与顶尖,白术芍药花蕾) 2. 打顶:目的主要是破坏植物的顶端优势,抑制地上部 分的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或者抑制主茎生长,促 进分枝。 整枝(整枝是通过人工修剪来控制幼树生长,合理培养骨 干枝条)与修剪,支架 3. 人工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因植物种类不同而 异,有的将花粉收集起来,撒在雌蕊的柱头上,如薏苡; 有的采用抹粉法或推拉法,如砂仁;有的用小镊子将花粉 块夹放在柱头上,如天麻。 4. 覆盖:是利用草类、树叶、秸秆、厩肥、草木灰或塑 料薄膜等撒铺于畦面或植株上,覆盖可以调节土壤温度、 湿度,防止杂草滋生和表土板结。有些药用植物如荆芥、 紫苏、柴胡等种子细小,播种时不便覆土,或覆土较薄, 土表易干燥,影响出苗。 5. 遮阴:是在耐阴的药用植物栽培地上设置荫棚或遮蔽 物,使幼苗或植株不受直射光的照射,防止地表温度过高,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以利于生长环 境良好的一项措施。如西洋参、黄连、三七等喜阴湿、怕 强光,如不人为创造阴湿环境条件,它们就生长不好,甚 至死亡。目前遮荫方法主要是搭设荫棚。 6. 生长素:促进根的不定根生长。 赤霉素:诱导种子α-淀粉酶合成,促进种子萌发,打破 延迟器官。 细胞分裂素,诱导芽的分化。 7. 抗寒防冻:是为了避免或减轻冷空气的侵袭,提高土 壤温度,减少地面夜间的散热,加强近地层空气的对流, 使植物免遭寒冻危害。抗寒防冻的措施 1调节播种期 2灌水 3增施P肥K肥 4包扎与培土 8. 预防高温:高温常伴随着大气干旱,高温干旱对药用 植物生长发育威胁很大。生产上,可培育耐高温、抗干旱 的品种,灌水降低地温,喷水增加空气湿度,覆盖遮阴等 办法来降低温度,减轻高温为害。 ○●病虫害及其防治 1. 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生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 类菌原体,寄生性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侵染引起的植 物病害。 2.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病原,即自身原因或不适环 境引起的病害。(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先天性缺陷,物理 因素变化,化学因素变化) 3.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一般农作物相比,有它自己 的特点:1)药用植物病虫害种类复杂,单食性和寡食性 害虫相对较多。2)道地产区的地方性病虫害明显;3)药 用植物地下部位病害和地下害虫对地下入药部分危害严 重4)无性繁殖材料是病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 4. 综合防治:从生物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为原则,选择安全,经济,有效的措施将病虫害 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5. 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就是根据国家制订的一系列检疫法 令和法规,对植物进行病虫害检验,以防止从别的国家或 地区传入新的危险性病、虫和杂草,并限制当地的检疫对 象向外传播蔓延。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和间作,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品种, 深耕细作,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使用无病虫繁殖材 料。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及生物技术来 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以虫 治虫,以微生物治病虫,应用抗生素和交叉保护作用,调 节土壤环境,增强有益微生物的竞争能力控制根病) 物理机械防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病虫的发生规律, 利用物理因子或机械作用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 的干扰,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 化学防治: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6.植物性农药: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病害,可就地取材, 所含有效成分为天然有机化合物,经溶液提取或煎煮而成 的杀虫剂。 7.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咀嚼式口器(甲虫,蝗 虫,蛾蝶类),刺吸式口器。 ○●采收加工: 1. 最佳采收期确定: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药 用部位以符合药用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期。一是药 用部位外观已达到中药材所固有的色泽与形态特征标准。 二是中药材品质已符合药用要求,性味,功效,成分已达 到应有的标准。 2. 合理采收的原则:以药用部位最充实、饱满、产量高、 质量好、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含量最高是为宜。 1.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收期一般以地上部分枯黄后至萌芽 前为宜,采收多于秋季、冬季或早春进行。2.茎木类药材: 一般宜在秋冬两季采收,但一些大乔木,如苏木、沉香、 降香等全年采收3. 全草类宜在现蕾或花期采收,4.叶类 药才宜在植物的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未开放前 采收。5.皮类药材包括树皮和根皮,树皮类宜在已经开花 结实,活性成分含量较高,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等级 也高。树皮类宜在春末夏初时节进行。6.花类药材花类的 采收期,因植物种类与药用部位的不同而异,大多数在含 苞待放的春夏季进行采收,少数在秋季采收,如菊花,冬 季采收的如腊梅花、款冬花等。一般以花蕾入药的,应在 花蕾饱满而未开放前采收,如金银花等;以花朵入药的, 应在花开初期采收,如月季花;以花序、柱头入药的,宜 在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红花。7.果实类药材多数果实 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入药,如栀子、栝楼等;但有些 种类要求果实成熟后再经霜打后采收,如山茱萸秋霜后变 红;有的果实未成熟而绿果不再增长时采收,如青皮8. 种子类药材一般在果皮褪绿呈完熟色泽,种子干物质积累 停止,达到一定的硬度,并呈现固有色泽时采收 3. 加工:拣选,清洗,去皮,休整,浸漂,切制,发汗, 揉搓,蒸煮烫 ,干燥(自然干燥,人工加温干燥—炕干, 烘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 4. 将鲜药材在蒸汽或沸水中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处理, 均系在药材干燥之前进行。其目的?? (1)驱除药材组织中的空气,破坏氧化酶,阻止氧化, 避免药材变色,保证药材的性味不致发生质变(2)减少 活性成分的损失3)通过高温破坏药材中的有毒物质,或 使一些酶失去活力而不致分解药材中的活性成分。4)使 细胞淀粉糊化而增强药材的角质样透明状等5)易于干燥。 富含浆汁、淀粉或糖类的药材,一般方法不易干燥,经过 此法易于干燥 5. 加工场地:加工场地应就地设置,周围环境应宽敞、 洁净、通风良好,并应设置工作棚(防晒、防雨)及除湿设 备,并应有防鸟、禽畜、鼠、虫的设施。 ○●产量 1. 生物产量:是指药用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 用生产和积累干物质的总量,即整个植株总干物质的收获 量。经济产量:是指以栽培目的所要求由经济价值的产品 收获量。 2. 提高中药材产量的途径? 提高源的供应能力,提高库的贮积能力,缩短流的途径 3. 中药材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药用植物的种或品种,生态环境条件,栽培条件,加工技 术4. 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 良种选育,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 ○●现代新技术 1. 无公害中药材: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药材质量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 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中药 材产品。 2.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丰富本地区药用植物资 源、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3. 现代设施栽培技术:在具有一定的设施条件下,能在 局部范围内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为动植物生长 提供良好的环境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保护地栽培,无 土栽培) ○●各论 山茱萸:喜温暖,畏严寒,7—10年 丹参:怕涝,忌连作 忍冬:耐盐碱,夏轻剪,冬重剪。

药用植物学试题.doc

一.名词解释 1.模式细胞:理论上具有植物细胞所有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胞,也叫典型细胞 2.成熟:指细胞已达到特化程度和生理学的稳定性,在受到适当刺激使生活细胞又 可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形态学和生理学上的改变 3.复雌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皮合生成的雌蕊群 4.(物)种:指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的植物居群5.形成层:从在于双子叶植物根、茎中的一系列细胞,具有持续分生能力,可产生 次生微管组织 二.填空题 1.细胞成型后含物中淀粉的类型有(単粒)、(复粒)、( 半复粒 ) 2.茎的生长习性有(直立)、(匍匐)、(攀援)、(平卧)四种类型 3.细胞壁特化类型有()、()、()、()、()。 4.药用孢子植物有(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五大类。5.常见的内分泌组织有(分泌细胞)、(分泌囊)、(树脂道)、(乳汁管)四种类型。6.叶序类型有(互生)、(轮生)、(对生)、(簇生)、(叶囊嵌) 7.地上茎的变态类型有(刺状茎)、(叶状茎)、(小鳞茎)、(茎卷须)、(钩状茎)五种类型。 8.单果中有(浆果)、(柑果)、(核果)、(梨果)、(瓠果)五种果肉类型 9.被子植物花的雄蕊群有()、()、()、()、()、()六个类型 三.选择题 ( 一) 单选题 1.草酸钙晶体一般以不同形式分布在细胞(C) A. 核 B.质 C.液泡 D.质体 2.(A)为保护组织。

A. 腺毛 B. 导管 C.蜜腺 D.纤维 3.单子叶植物根内皮层某些细胞的细胞壁不增厚,称(D)细胞A. 泡状 B. 运动 C.填充 D.通道 4.果实是( D)特有的有性繁殖器官 A. 双子叶植物 B. 单子叶植物 C.种子植物 D.被子植物 5.(C)是植物光合作用最重要、最主要的器官 A.根 B. 茎 C.叶 D.花 6.禾本科植物叶失水时卷曲成筒是因为表皮有(C) A.毛茸 B. 气孔 C.运动细胞 D.蜡被 7.“柏子仁”指( A)的种子 A. 侧柏 B. 卷柏 C.刺柏 D.园柏 8.根系是( C) A. 定根于不定根的总称 B.直根系与须根系的总称 C.一植株所有根的总称 D.主根、侧根、纤维根的总称 9.裸子植物的叶一般不呈(D)型 A. 针 B.条 C.鳞片 D.阔叶 10.(D)昰唇型科最重要的分类特征 A. 草本 B. 茎四棱 C.叶皮表有腺麟 D.唇形花 (二)多选题 1.(ACE)为机械组织。 A. 纤维 B. 导管 C.石细胞 D.管胞 E. 板状厚角组织 2.(BCDE)胎座类型可有两个或多心皮形成 A. 边缘 B. 中轴 C.特立中央 D.基底 E. 侧膜 3.年轮通常包括一个生长季内形成的(ABDE) A. 早才 B. 晚材 C.边材 D.春材 E.秋材

药用植物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药用植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光学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 D ) A.100倍 B.500倍 C.1000倍 D.1200倍 2.输导组织中,横壁上有穿孔的属于( B ) A.管胞 B.导管 C.筛管 D.伴胞 3.具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的细胞是( A ) A.厚角细胞 B.厚壁细胞 C.薄壁细胞 D.导管细胞 4.叶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的是( B ) A.上表皮 B.栅栏组织 C.海绵组织 D.下表皮 5.维管束进入胚囊的通道称( B ) A.珠心 B.珠孔 C.合点 D.主脉 6.无胚乳种子通常具有发达的( D ) A.胚根 B.胚茎 C.胚芽 .子叶D.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属于( B ) A.自然分类系统 B.人为分类系统 C.药用部位分类系统 D.主要功效分类系统 8.藻体的内部分化成表皮、皮层和髓三部分的藻类是( C ) A.水绵

B.海带 C.紫菜 D.石莼 9.啤酒酵母菌、麦角菌、冬虫夏草菌为_______植物。( B ) .担子菌亚门A B.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C D.藻状菌亚门) 在配子体上。( B 10.苔藓植物的孢子体_______ A.腐生.寄生B C.共生-自考来源D.借生:考试大) ( A _______的特征之一。11.隐头花序是A.桑科B.胡桃科.三白草科C D.蓼科) 个心皮构成。( D 12.葫芦科植物的雌蕊由_______ 1 A.2 .B 3 C.4 .D) .唇形科的雄蕊类型为13( C .单体雄蕊A B.聚药雄蕊C.二强雄蕊.四强雄蕊D) .金毛狗脊属于( C 14 A.石松亚门B.水韭亚门.真蕨亚门C. D.木贼亚门 15.茎、叶折断后具有白色胶质丝的科是( D ) A.桔梗科 B.茄科 C.杜仲科 D.蔷薇科 16.大戟属植物的花序为( D ) A.总状花序 B.单歧聚伞花序 C.二歧聚伞花序 D.杯状聚伞花序 17.五加科的花序常为( A ) A.伞形花序 B.伞房花序 C.轮伞花序 D.复伞形花序 18.植物体常具膜质托叶鞘的是(D ) A.蔷薇科 B.木兰科 C.毛茛科 D.蓼科 19.叶、花、果上常有透明油腺点的科是( C ) A.菊科 B.桔梗科 C.芸香科 D.豆科 20.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2枚苞片称为( B ) A.稃片 B.颖片 C.浆片 D.鳞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药用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用植物学复习题 一、双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 心皮是构成雌蕊的( ) A. 变态叶 B. 大孢子 C. 小孢子 D. 大孢子叶 E. 花药 2 根的内皮层上有( ) A. 中柱鞘 B. 凯氏带 C. 木质部 D. 韧皮部 E. 通道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锦葵科植物大多有( ) A. 单体雄蕊 B. 花药二室 C. 有副萼 D. 花药一室 E. 花粉有刺 2. 无限维管束中有( ) A. 纤维 B. 束中形成层 C. 泡状细胞 D. 导管 E. 凯氏带 3.下列属于植根系的有( ) A.桔梗 B.人参 C.蒲公英 D.龙胆 E.徐长卿 4.叶的组成部分有( ) A.叶片 B.叶柄 C.托叶 D.单叶 E.复叶 5.无限花序花的开放顺序是( ) A.由下而上 B.由上而下 C.由外向内 D.由内向外 E.无序 三、名词解释 1.纹孔 2.分生组织 3.厚角组织 4.凯氏带 5.栅栏组织

药用植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双项选择题 1.AD 2BE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D 3.ABC 4.ABC 5.AD 三、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次生增厚时,在初生壁很多地方留下一些没有次生增厚的部分,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这种比较薄的区域称为纹孔。 2.分生组织植物体内能够持续保持细胞分裂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植物体不断生长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3.厚角组织厚角组织细胞是具有原生质体的生活细胞,常含有叶绿体,具有不均匀增厚的初生壁,增厚部位多在角隅处,细胞在横切面上常呈多角形。 4.凯氏带内皮层细胞壁的增厚情况较特殊,通常细胞的径向壁(侧壁)和上下壁(端壁)局部增厚(木质化或木栓化),增厚部分呈带状,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形成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5.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紧密,其细胞的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形如栅栏。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精选范文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中药材道地性: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2. “斯巴达”式锻炼:指在忍耐极限范围内进行锻炼,幼苗在锻炼过程中按"顺应自然、改造本性"的原则,给以适当的顺应性培育,使锻炼与顺应相结合,既使苗木能基本生长又能得到锻炼。 3.中药材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鲜用,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进行产地初步处理与干燥。 4.中药材指纹图谱: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5. 无公害中药材: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药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中药材产品。 6. 药用植物DNA分子鉴定:运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生药和含有生药的中成药及其基源进行真伪的鉴定。 7. (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就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含水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称这个过程"发汗"。 8.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9. 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10. 生物碱(alkaloids):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11.中药材炮制:药材从采收到病人服用前,中间需经过若干不同的处理,药房、药店、饮片厂、制药厂或病人对药材进行的再处理,则称为"炮制"。 12.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13:药用植物病虫害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跟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虫害和寄生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14:堆土压条:堆土压条又称直立压条或壅土压条,用于母株具有丛生多干性能的植株在其平茬截干后覆土堆盖,待覆土部分萌发枝条,并于生根后分离。每一枝条均可成为一新植株,这一方法所得苗比其它方法多 15. 春三七:三七收获的年龄以3年生三七最为适宜,收获分两次进行,在10月,由于没有留种,块根养分丰富,产量高,主根折干率一般为1∶3~1∶4,加工后的三七饱满,表皮光滑。此次采挖的三七称"春三七"。 16. 冬三七:在12月至次年1月,由于要留种,养分主要供给花和种子,养分消耗大,产量低,主根折干率一般为1∶4~1∶5,加工后的三七皱纹多,质轻,内部空泡多。一般将留种后采挖的三七称“冬三七”。

智慧树知到 《药用植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药用植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绪论 1.【单选题】药用植物是指 A. 仅包含可以治疗疾病的植物 B. 具有医疗保健的植物 C. 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 D. 没有特别定义 正确答案:具有医疗保健的植物 2.【单选题】中药贯众来自于50余种植物,这种现象在药用植物学中称为 A. 混乱 B. 名称不确定 C. 同名异物 D. 同物异名 正确答案:同名异物 3.【单选题】益母草在不同的地区又称为 A. 血母草 B. 丹参 C. 薄荷 D. 黄芩 正确答案:血母草 4.【单选题】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云南的等地找到的能代替蛇根木提取利血平的植物是 A. 长春花

B. 红豆杉 C. 粉防己 D. 萝芙木 正确答案:萝芙木 5.【单选题】我国古代记载药物来源与应用的书籍称为 A. 药志 B. 药典 C. 本草 D. 医药志 正确答案:本草 6.【单选题】《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李时珍 B. 陶弘景 C. 李勣 D. 赵学敏 正确答案:李时珍 7.【单选题】《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 A. 李时珍 B. 陶弘景 C. 李勣 D. 赵学敏 正确答案:赵学敏

8.【判断题】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9.【判断题】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较强的学科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10.【判断题】《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11.【判断题】紫萁入药后称为紫萁。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12.【判断题】市场上人参的伪品有商陆科植物商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器的有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卷A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20 分) 1、植物的发育 2、顶端优势 3、连作 4、春化现象 5、临界日长度 6、生物产量 7、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8、休眠 9、生物防治 10、土壤肥力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根据植物对水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可将植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2、药用植物的营养繁殖方法主要有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 3、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检测的主要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打破种子休眠常用的方法有、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生长素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X”) 1 、长日性植物北移后会提前开花,南移后则发育推迟。()2、植物一般在幼苗期和花期抗寒能力较弱。() 3、南方植物温度三基点较北方植物高。() 4、密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它是一种好气性的兼性寄生菌。() 5、植物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无限增加,而光合速度不断加快。() 6、影响药用植物需水量多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 7、不论那种类型的植物,给予光饱和点或高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植物光合 积累多,生长发育健壮。()8、全草类药用植物的采收多在植物生长最旺盛行将开花前,或花蕾初放而未盛 开前。() 9、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个方面。() 10、药用植物营养繁殖的繁殖系数较低,有的容易引起品种退化。()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 ) 1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人参是属于 _____ 植物。 A、阳生; B、阴生; C、中间型; D、中日性 )2、光同期现象中以 _____ 最有效。 A 、红光; B 、远红光; C 、蓝光; D 、绿光 )3、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性植物的是 _____ 。

药用植物学题库及答案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分化程度最高级的藻类是。( B ) A.蓝藻 B. 褐藻 C.红藻 D. 绿藻 2.豌豆的卷须是变态而来。( C )A.叶柄B.托叶C.小叶D.枝条 3.太子参和过路黄的胎座类型是。() A.边缘胎座 B.侧模胎座 C.中轴胎座 D.特立中央胎座 4.药用部位莲房、莲须分别是莲的部位。() A.花托、子房 B.子房、雌蕊 C.花托、雄蕊 D.子房、花托 5.中药“橘红”为柑果的。()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种皮 6.“打得地下爬,快找八厘麻“中的八厘麻指的是植物。() A. 罗布麻 B.长叶鼠李 C. 羊踯躅 D.苦参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属于。() A.自然分类系统B.人为分类系统C.药用部位分类系统D.主要功效分类系统 8.变种的拉丁学名缩写是。() A.subsp. B.var. C.ssp. D.f. 9.植物体常具膜质托叶鞘的是。() A.蔷薇科B.蓼科C.毛茛科D.石竹科 10.隐头花序是____的特征之一。() A.桑科B.胡桃科C.三白草科D.蓼科 11.莎草科植物的茎常呈。() A.扁形B.中空C.三角形D.圆柱形 12.在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目前世界公认的真花学说系统有克朗奎斯特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和。() A.哈钦松系统 B.恩格勒系统 C.自然系统 D.林奈系统 13.入药部位具一定毒性的药用植物是。() A.天南星与地黄 B. 天南星与半夏 C. 大黄与地黄 D.大黄与半夏 14.瓠果是____的主要特征。() A.假果,桔梗科 B.假果,葫芦科 C.真果,忍冬科 D.真果,葡萄科 15.具活血作用,并治跌打损伤的中药是。() A.红花与番红花 B.人参与太子参 C.红花与太子参 D.人参与番红花 16.中药僵蚕是家蚕幼虫体内寄生后病死的尸体。() A.酵母菌 B.麦角菌 C.蜜环菌 D.白僵菌 17.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紫杉醇来源于。() A.松属植物 B.红豆杉属 C.麻黄属 D.银杏属

药用植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选择题) 1、三本著作:《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第一篇第一章 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分化:从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到分裂停止,形成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细胞的过程。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P3 4、细胞的结构:(1)原生质体(2)后含物(3)细胞壁 5、后含物的类型:(1)淀粉(2)菊糖(3)蛋白质(4)脂肪和脂肪油(5)晶体 6、淀粉粒通常可分为: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 如何区分三者:(1)单粒淀粉:一个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环绕脐点有层纹或无。 (2)复粒淀粉:一个淀粉粒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只有自己的层纹,有的层纹不明 显。 (3)半复粒淀粉:一个淀粉粒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除有自己层纹外,还有共同层 纹。 7、晶体有两类: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 如何识别两者:(1)草酸钙结晶:植物体内多量的草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的晶体,呈无色透明或呈灰色; (2)碳酸钙结晶:常位于桑科、荨麻科等植物体的表皮细胞中,通常呈石钟乳状,遇醋 酸溶液融解并放出CO2。 7、细胞壁的层次:由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构成。 8、孔纹: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不均匀地增厚,未增厚的部位形成空隙。 9、细胞壁的特化:(1)木质化(2)木栓化(3)角质化(4)粘液质化(5)矿质化 第二章 第一节 1、组织的定义:许多来源、机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 2、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3、按分生组织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种: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4、薄壁组织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壁一般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为生活细胞,其形态常呈圆球体、圆柱 体、多面体等,有明显胞间隙。 5、保护组织的分布位置:位于植物体表 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组织和周皮。 表皮组织包括毛茸和气孔。 腺毛和非腺毛的区分: 气孔的定义:是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中间有孔隙。 作用:有控制气体交还和调节水分蒸发的能力。 轴式:(1)平轴式(2)直轴式(3)不等式(4)不定式(5)环式 6、周皮:是次生构造中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及其向外产生的木栓层、向内产生的栓内层, 三者组成。 7、机械组织的定义:是细胞壁明显增厚的细胞群,在植物体内起着支持和巩固作用。 机械组织的分类:(1)厚角组织(2)厚壁组织 厚壁组织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8、管胞和导管位于木质部。 管胞分部在蕨类植物和多数裸子植物木质部上。 导管的类型:(1)环纹导管(2)螺纹导管(3)梯纹导管(4)网纹导管(5)孔纹导管 导管分部在被子植物木质部和少数裸子植物。

药用植物学-习题及部分答案-2011

药用植物学习题答案 习题一、写出下列各中药来源于何科的何种植物和入药部位 1、桑螵蛸:来源于桑科植物桑树螳螂在其上产的卵。 2、南葶苈子: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种子。 3、凤丹:来源于芍药科植物牡丹的根皮,产自安徽铜陵凤凰山上的丹皮又 称凤丹。 4、槐米:来源于豆科植物槐树的花蕾。 5、公丁香: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6、桑瘿:来源于桑科植物桑树上的虫瘿。 7、北葶苈子: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独荇菜的种子。 8、丹皮:来源于芍药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9、火麻仁:来源于桑科植物大麻的种子。 10、母丁香: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 11、决明子:来源于豆科植物决明的种子。 12、莲须:来源于睡连科科植物莲的雄蕊。 13、化橘红: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洲柚的果实。 14、苦丁茶:来源于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的叶子。 15、苘麻子:来源于锦葵科科植物化苘麻的种子。 16、沙棘子(沙枣):来源于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 17、莲梗:来源于睡连科植物莲的叶柄。 18、橘红胎: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洲柚未成熟的幼果。 19、柴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的根。 20、冬葵子:来源于锦葵科科植物化冬葵的种子

习题二、写出下列植物所属科的名称,可入药部位和对应的中药名称 1、草珊瑚:属于金粟兰科植物,全草入药称中药金粟兰。 2、桑:属于桑科植物,叶入药称中药桑叶。 3、辽细辛:属于马兜铃科植物,全草入药称中药细辛北细辛。 4、马兜铃;属于马兜铃科植物,果实药用称中药马兜铃。 5、掌叶大黄:属于寥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大黄。 6、塘沽特大黄:属于寥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大黄。 7、药用大黄:属于寥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大黄。 8、何首乌:属于寥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首乌。 9、金钱草:属于报春花科植物,全草药用称中药四川金钱草。 10、牛膝:属于苋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牛膝。 11、毛茛:属于毛茛科植物,全草药用称中药毛茛。 12、乌头:属于毛茛科植物,主根药用称中药川乌、支根称附子。 13、威灵仙:属于毛茛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威灵仙。 14、黄连:属于毛茛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黄连。 15、芍药:属于芍药科植物,根刮皮药用称中药白芍。 16、厚扑:属于木兰科植物,茎皮药用称中药厚扑。 17、凹叶厚扑:属于木兰科植物,茎皮药用称中药厚扑。 18、望春玉兰:属于木兰科植物,花蕾药用称中药辛夷。 19、玉兰:属于木兰科植物,花蕾药用称中药辛夷。 20、五味子:属于木兰科植物,果实药用称中药五味子。 21、八角:属于木兰科植物,果实药用称中药八角。 22、肉桂:属于樟科植物,茎皮药用称中药桂皮。 23、山茱荑:属于山茱萸科植物,果实药用称中药山茱萸。 24、伏生紫堇:属于罂粟科植物,块茎药用称中药夏天无。 25、菘篮: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板蓝根。 26,蓼蓝:属于蓼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板蓝根。 27、木篮:属于豆科植物,根药用称中药板蓝根。

最新药用植物栽培学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堂练习一名词解释 1中药材GAP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2 SOP标准操作规程 3生育期: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 4生育时期:生产上,把田间管理和伴随着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的分化、形成,达到田间植株50%勺时期 5营养生长阶段: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并形成茎叶,植物的体积和质量增加,是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称为营养生长阶段 6生殖生长阶段:营养器官生长停止,并达到最大量,进入生殖器官的充实、晚熟阶段,是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称为生殖生长阶段 7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伴随着营养器官的生长到一定阶段, 植物开始生殖器官的分化、开花并形成果实和种子等,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若收获营养器官(增施氮肥);收获生殖器官(后期增施磷钾肥)(钾肥是品质元素) 8植物发育理论的四种假说:成花素假说,开花抑制物假说,碳氮比率假说,阶段发育学说 9叶片功能期:单叶片自叶片定型至1/2叶片发黄的时期。 10 LAI :叶面积指数,药用植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土地面积

之比。 11最适叶面积指数:干物质产量最高时的叶面积指数。 12植物生命周期:从合子经种子发芽,进入幼年期、成熟期,形成新合子的过程。 13植物生长Logistic曲线: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一快一慢”的“ S ” 形变化曲线。 14根冠比(R/T):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质量(鲜重或干重)之比。15再生能力:植物体离体的部分具有恢复植物体其他部分的能力。 16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17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所需的最低的光强度。 18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CQ和呼吸放出的CO相等时的光强度。 19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昼夜长短)的反应。 20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 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时数。 21蒸腾系数:指每形成1 g干物质所消耗的蒸腾水分克数。 22需水临界期:药用植物在一生中(1、2年生植物)或年生育期内(多年生植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23 土壤肥力: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24有效肥力: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在栽培植物当季产量上的综合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