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不必应用逐差法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不必应用逐差法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不必应用逐差法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不必应用逐差法

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不必应用逐差法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怎样测量加速度,方案有多种,常用打点计时器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纸带,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处理纸带数据时,许多资料中介绍了运用逐差法来计算加速度,笔者经过分析验证,认为没有必要应用逐差法。 一、关于ΔS =aT 2的推导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若用ΔS 表示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差, 则有ΔS =aT 2。 如图1所示

由2

021aT t V X +=得:

2

102

202

302

102

01

21

()21

(2)2

1

[(2)]21

[(1)]2

n n S V T aT S V aT T aT S V a T T aT S V n aT T aT S V n aT T aT -=+=++=++=+-+=+-+

由此可得S 2-S 1= aT 2 , S 3-S 2= aT 2 , S n -S n-1= aT 2

即ΔS =aT 2

1s 2s 3s 4s

0v

T T T T 图1

二、关于为什么要用逐差法的观点 如图2所示纸带:

由ΔS

=aT 2得: 2

32435465

211234522222S

a T S S S S S S S S S S

a a a a a T T T T T ?=

-----=====,,,,

可得加速度的平均值:

21

625

624523422321254321555T S S T S S T S S T S S T S S T S S a a a a a a -=-+-+-+-+-=++++=

这种求ā的方法只用了S 1、S 6两个数据,而S 2、S 3、S 4、S 5在计算过程中均被消去了,所以丢失了多个数据,并失去了正负偶然误差相互抵消的作用,算出的ā值误差较大,这种方法不可取。

若把S 1、S 2、S 3、S 4、S 5 、S 6分成S 1、S 2、S 3和S 4、S 5 、S 6两组,则有 S 4-S 1=(S 4-S 3)+(S 3-S 2)+(S 2-S 1)=3 a T 2

写成S 4-S 1=3 a 1T 2,同理S 5-S 2=3 a 2T 2,S 6-S 3=3 a 3T 2,故

526341

123

222

333S S S S S S a a a T T T ---=

==,, 从而,()()232165423

622521**********T S S S S S S T S S T S S T

S S a a a a ++-++=-+-+-=++=

这种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方法叫做逐差法。逐差法将S 1、S 2、S 3、S 4、S 5 、S 6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没有丢失数据,使正负偶然误差尽可能抵消,算出的ā值误差较小。因此,实验中要采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

1s 2s 3s 4s 5s 6s O A B 0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图2

然而笔者认为实验中求小车的加速度没有必要采用逐差法。 三、求加速度没有必要用逐差法

分析采用逐差法所得ā表达式,

()()()()

2

3216542

321654)3(9T S S S S S S T S S S S S S a ++-++=++-++=

式中(S 4+S 5 +S 6)即

为图2中,后连续3T 内的一段位移,

而(S 1+S 2+S 3)即为图2中,前连续3T 内的一段位移, 若将S 1+S 2+S 3三段看作一整段,此整段时间为3T ,

又将S 4+S 5 +S 6三段看作一整段,此整段时间也为3T ,(如图3) 故(S 1+S 2+S 3)与(S 4+S 5 +S 6)为连续相等时间(3T )内的两段位移。

由ΔS =aT 2

得()()()()

45612322233S S S S S S S S s a T T T ++-++-?===后三段前三段

既然由ΔS =aT 2,可得

2T s

a ?=

,且结果与逐差法结果一致,又何必采用逐差

呢?只要应用ΔS =aT 2就可以解决问题。

下面略举一例,说明应用逐差法是没有必要的。

例:某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纸带的记录如图4所示,因纸带前面的点过于密集,因此从A 点起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

1s 2s 3s 4s 5s 6s 0 A B

s 前三段 s 后三段

图3

数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m/s 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 Z ) OA=3.07 OB=12.8 OC=27.87 OD=49.62 OE=77.40

令AB=S 1,BC=S 2,CD=S 3,DE=S 4,每段时间为T=0.02×5s=0.1s 采用逐差法

21

312T s s a -=

22422T s s a -=

()()2

2

12

3142

3412

22

222

4a a a s s s s T T s s s s T +=

--+=

+-+= ()

2

2

2/1.0410)]38.1287.2707.338.12()62.4940.7787.2762.49[(s m ??-+---+-=- ()22

2/1.0410)]07.387.27()87.2740.77[(s m ??---=-

若应用 2

aT s =?(此时ΔS 为AC CE S S -,T 为原每段时间图T 的2倍即2T )

()()()()2

222/1.04]07.387.2787.2740.77[2s m T S S T s a AC CE ?---=-=?=

便较为便捷地求出加速度的值,没有必要应用逐差法求解。

况且由

2T S

a ?=

所得结果与逐差法所得结果一致,可见逐差法并没因此

而减小误差。只是应用

2T S

a ?=

时,注意S ?与T 的含义的拓展。

1s 2s 3s 4s

O A B C D E 单位:cm 图4

四、用逐差法反而导致增大误差

如图2,处理纸带求加速度,应用逐差法则

()2

3216549)

(T S S S S S S a ++-++=

()654S S S ++即为AB 两点间距离,()321S S S ++即为OA 两点间距离,测量

两点间距离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而将AB 段分为三段654..S S S 分别测量再求和,此方法将导致测量误差的增大,原因之一是,所测三段,分别测量时三段在同一直线上难以保障,原因之二是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可能存在间距成重叠。由此也得知上面所举例中测量方法不利于减小误差,故分段测量不如直接测量AB 段距离。 由2

aT S =?得

()223T S S T S a OA

AB -=?=

可见对OA 、AB 段的直接测量,比分段测量

求和减小了误差。处理纸带时刻意应用逐差法分段测量,导致了增大误差。

不如直接应用

()223T S S T S a OA

AB -=?=

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用打点计时器测运动物体加速度时选择

2T S

a ?=

求加速度,要比选择逐差法求加速度便捷,更有利于减小

误差,应用逐差法将导致误差增大,故建议应用

2T S

a ?=

求加速度,注意S

?与T 的含义的拓展,可多次测量的方法来减小偶然误差。而没有必要用逐差法来求加速度。

2008年3月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归纳 很多人觉得学习物理加速度是非常烦恼,记住了公式也不知道怎么去应用。针对大家的烦恼我整理了加速度以下的方程式,希望可以让大家可以懂得运用加速度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同步测试 一、以考查知识为主试题 【容易题】 1.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答案:AC 2.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 C.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D.物体位移逐渐减小 答案:B 3. 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v为正、a为负,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为负、a 为负,物体做减速运动 C .v 为负、a 为正,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为负、a=0,物体做减速运动 答案:C 4.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的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就保持不变 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答案:B 5. 物体沿一条直线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恒为2/m 2s ,那么( ) 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 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s m /2 C.在任意s 1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s m /2 D.第ns 的初速度一定比s n )1(-的末速度大s m /2 答案:C 6. 由t v ??=a 可知( ) A .a 与v ?成正比 B .物体加速度大小由v ?决定 C .a 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加速度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5节加速度 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二. 知识要点: 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3.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 4.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和使用。 5. 能画出小车运动的 三. 重点、难点分析: (一)加速度 1. 定义: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比值。用表示。 2. 公式:=< 1188425931"> 。 3.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米每二次方秒(m/s2)。常用的单位还有厘米每二次方秒。 4. 方向: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5.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匀变速运动

1. 定义: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2. 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三)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 1. 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不必去管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也不必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只需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2. 判断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只看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大,其速度变化得一定快,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小,其速度变化得一定慢。 [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 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5=0.1s。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标明A,在第6个点下面标明B,在第11个点下面标明C,在第16个点下面标明D……,点A、B、C、D……叫做计数点,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 5. 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对加速度两个公式的理解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对加速度两个公式的 理解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概念, 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教材中共出现了两个加速度的公式:一个是在运动学中的定义式: a=△V/△t,另一个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出现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的变形式:a=F/m。 要想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最终能够熟练应用,要求学生必须对加速度的特点、物理意义及决定因素都要熟练掌握。为了降低难度,现行教材均把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合为一节,并且只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意义、单位、方向.而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则一直到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才涉及到,给学生一种前后难照应的感觉,使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加速度现特把加速度的两个公式分别分析如下。 首先通过定义来认识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V(速度的增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加速度。 定义式:a=△V/△t。 通过定义式咱们可以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变 化方向的物理量。要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必须区分速度(v)、速度的变化(Dv)和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V/△t)这三个

概念。一个运动的物体有速度但不一定有加速度,因为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关系。只有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有Dv),才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Dv=v2-v1)的方向一致,但Dv大,加速度a不一定大,因为加速度大小不是由Dv这一个因素唯一决定,而是由速度的变化率(△V/△t)来决定和度量的。由此可见,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的快,并不表示速度大和速度的变化大。如:汽车启动时加速度很大但速度却很小,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却很小甚至为零。a的方向和D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必然的联系。a可以与v成任意角度(如在抛体运动中)。但a与v的方向又一起决定了运动的类型:当a与v同向时无论a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总是做加速运动,只是速度增大的快慢程度不同;当a与v反向时无论a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总是做减速运动,只是速度减小的快慢程度不同。 以上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理解加速度的,要真正全面认识加速度还必须从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上进行分析。加速度的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即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而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体的惯性的大小,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当要求物体运动状态易改变时应尽可能的减小物体的质量。如:歼击机质量要比运输机和轰炸机小的多,并且战斗时要

高一物理必修一加速度与速度图像

速度与加速度图像练习 1.如图示,是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由图可知() A.t=O时刻,甲的速度大。 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相等时间内乙的速度改变大。 D.在5s末以前甲质点速度大。 2.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某点开始计时的速度图像如图中的A、B所示, 时间内( ) 则由图可知,在0-t A.A、B运动始终同向,B比A运动的快。 时间AB相距最远,B开始反向。 B.在t 1 C.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 D.在t 时刻,A、B并未相遇,仅只是速度相同。 2 3、关于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甲作直线运动,乙作曲线运动 B、t 时刻甲乙相遇 l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C、t l 时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t l 5.如图示,是一质点从位移原点出发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 B 2S末质点回到原点 C.3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 D.4s末质点回到原点

1.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3.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t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5.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0t

高一物理速度与加速度关系(整理)

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练习 1.在下面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却很大D.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 B.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而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大 D.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减小 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时,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 m/s B.3 m/s C.4 m/s D.无法确定 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初的速度是 6m/s,第 2s末的速度大小是 10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2m/s2 B.4 m/s2 C-4 m/s2 D.-16 m/s2 8.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B.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D.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9.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是() 10.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根据图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为3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C.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该物体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11. A、B、C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t0时间内() A.C的路程大于B的路程 B.平均速度v A>v B>v C C.平均速度v A=v B=v C D.A的速度一直比B、C大

高中物理逐差法求加速度应用分析新人教版必修1

和逐差法求加速度应用分析 新编高一物理对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和求加速度。仍为教学重点内容。 一、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S1、S2、S3、……S n,则有 S2-S1=S3-S2=S4-S3=……=S n-S 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符,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原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它的加速度。 例1: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图中,单位是cm。 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由图知:S1=AB=1.50cm S2=BC=1.82cm S3=CD=2.14cm S4=DE=2.46cm S5=EF=2.78cm 可见: S2-S1=0.32cm S3-S2=0.32cm S4-S3=0.32cm S5-S4=0.32cm 即又

说明:该题提供的数据可以说是理想化了,实际中不可能出现S2-S1= S3-S2= S4-S3= S5-S4,因为实验总是有误差的。 例2: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算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试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 解: S2-S1=1.60 S3-S2=1.55 S4-S3=1.62 S5-S4=1.53 S6-S5 =1.63 故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上面的例2只是要求我们判断小车在实验误差内做什么运动。若进一步要我们求出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怎样处理呢?此时,应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由于题中条件是已知S1、S2、S3、S4、S5、S6共六个数据,应分为3组。 即 = 即全部数据都用上,这样相当于把2n个间隔分成n个为第一组,后n个为第二组,这样起到了减小误差的目的。

高一物理加速度单元练习题

加速度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 C.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需要的时间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 B.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而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大 D.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图1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个坐标原点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5.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B.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6.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 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 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7.如图2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是[] 8.某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v1>v2>v3 B.v1<v2=v3 C.v1=v2<v3 D.v1>v2=v3 9.物体沿一条直线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内的位移是1m,第2s内的位移是2m,第3s内的位移是3m,第4s内的位移是4m,由此可知[] A.此物体一定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此物体的初速度是零 C.此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 D.此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10.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经A点时速度是v A,经B 点时速度是v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整理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高一物理加速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加速度专项训练 (时间50分钟8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答案中有一项或几项是正确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 1.以下对于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很小 B.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C.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数值减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值也必然随着减小 ¥ 2.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 零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 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方向,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末速度的方向相同 } C.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4.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恒定,则() A.物体的瞬时速度总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D.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速率的增量相等 5.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对具有下列运动性质物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先做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匀速运动 6.有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段是() ' A.0<t<2s B.2s<t<4s C.0<t<2s和6s<t<8s D.0<t<2s和5s<t<6s 7.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内与第5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s内的加速度 C.OA、AB、BC段的加速度a BC>a OA>a AB D.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逐差法求加速度

逐差法求加速度 核心思想:尽可能多的用上所有数据,从而减小误差。 一、常用公式 位移差公式:连续相等的时间T 思考:如果不连续怎么样?例如第m、第n之间? ※例1: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算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试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若是,请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二、逐差法公式 同学们在平常做题中主要遇到两种情形,给定的位移段数为偶数和奇数。 (1)偶数段: (2)奇数段 补充说明: ①如果题目中数据理想情况,发现S2-S1=S3-S2=S4-S3=…… 此时不需再用逐差法,直接使用 即可求出 ②若给定条件只有像 高一物理逐差法求加速度专项训练学案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记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记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 A.0.2m/s2 B.2.0m/s2 C.20.0m/s2 D.200.0m/s2 2 aT x= ?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1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 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在打点计时器打B、C、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B=________ m/s;v C=________ m/s; (2)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多大?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电源频率为50Hz).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且在图中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 cm) B点的速度为 m/s 。,则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4.在某次实验中获得的纸带上取6个计数点,标记为0、1、2、3、4、5,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打点计时器打出的1个点未标出.每个计数点相对起点的距离如图1-9-7所示.由纸带测量数据可知,从起点0到第5个计数点的这段时间里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打3这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_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5.(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3所示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1、2、3、4、5、6六个点,用刻度尺量出2、3、4、5、6点到1点的距离分别是8.78 cm、16.08 cm、21.87 cm、26.16 cm、28.94 cm,由此得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小车做___________运动(填加速、减速)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

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1 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表达式:a=△v/△t=(vt-v0)/t(vt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 3 单位:m/s2或m.s-2 4 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 5 a=△v/△t所求的应是△t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加速度 比较速度v、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v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 2 分为:○1匀加速直线运动和○2匀减速直线运动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时: ○1v t>v0,a>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v t<v0,a<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2)加速度不变,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v = a△t (3)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 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物体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斜率的正负判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 如果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某时刻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大小

[例1]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 [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 [分析]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并不表示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 在任意1s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的初速度已经过2s,当a=2m/s2时,应为4m/s. [答]B. [例2]图1表示一个质点运动的v-t图,试求出该质点在3s末、5s末和8s末的速度.

最新高一物理加速度练习题带答案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基础梳理】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 3.物理意义:为描述物体运动速度____________而引入的物理量。 4.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的大小。 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其中△v=v-v0 2.在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若加速度 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填“加速”或“减速”) 三.从v-t图像看加速度 1.v-t图像反映了物体的______随_____变化的规律,通过v-t图像我们还可以 知道物体的______。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___________,并且直线的____表示______,即a=__________=k(斜率)。 【从v-t图像看加速度】 1、从图线的倾斜程度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越陡的线,表示的加速度越大。 2、纵坐标的变化量(Δv)和横坐标的变化量(Δt)的比值就是加速度的大小。 【思考讨论】 1.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吗? 2.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很大,他的加速度是否一定很大? 3.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吗? 【小试身手】 1.关于物体的下列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 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改变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 D.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2.以下对于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很小 B.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C.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数值减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值也必然随着减小3.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对具有下列运动性质物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先做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匀速运动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 6.对以a=2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1)m/s C.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 D.ns是的速度是(n/2)s时速度的2倍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8.如图中,哪些图像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应用分析

实验中应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物理实验中,准确记录及有效利用测量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一般采取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的方法,在处理数据时用到“逐差法”。 一、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 1、x 2、x 3、……x n ,则有x 2-x 1=x 3-x 2=x 4-x 3=……=x n -x n-1=aT 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求它的加速度。 一、若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偶数段,如4段、6段、8段等。 都要分组进行求解,分别对应 :2 213422) ()(T x x x x a ?+-+= 2 32165433) ()(T x x x x x x a ?++-++= 2 43218 76544) ()(T x x x x x x x x a ?+++-+++= 例1: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算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试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 若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请求出加速度 . 二、若在练习中出现奇数段,如3段、5段、7段等。这时我们发现不能恰好分成两组。考虑到实验时中间段的数值较接近真实值,应分别采用下面求法: 2 1 32T x x a -= 2 215432) ()(T x x x x a ?+-+= 2 32176543) ()(T x x x x x x a ?++-++= 例2. 某次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小车带动的纸带如图,电源的频率为50Hz .在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共六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点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用米尺量出1、 2、3、4、5点到0点的距离标在了纸带下面,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 _________. 三、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说明如下: ①如果题目中数据比较理想,发现x 2-x 1=x 3-x 2=x 4-x 3=……此时不需再用逐差法,直接使用2 aT x =?即可求出2T x a ?= 。 例3: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A 、B 、C 、D 、E 、F 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图中,单位是cm 。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高中物理速度与加速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速度和加速度 【教材分析】 1、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一个描述物理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2、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基本概念,既然基本概念,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知识与技能”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3、从教材内容来看,速度将学生知识范围从“标量”过渡到“矢量”,虽然涉及的物理量不是很多,但较难理解,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4、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运动学问题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学情分析】 1、本人所教学校位于城乡结合处,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通俗的讲就是比较“懒惰”,知识程度参差不齐。 2、对于速度,学生在初中已有初步的认识,本节主要是从矢量和标量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以便于接下来的学习探索。而加速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同时又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所以能否学好本节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究。 3、面对新知识,新概念,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要

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目标 a)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即位置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为速率。 b)知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c)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砂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初步了解和体会用极限思想和方法建立瞬时速度概念时的作用,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b)通过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建立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c)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掌握加速度及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认识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感悟物理推理的逻辑美。 b)发展学习迁移与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高中物理加速度专题讲解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要点一、加速度 (1)提出问题 列车启动时加速较慢,小轿车启动时速度增加得较快;列车进站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停下,速度减小得慢,小轿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停下来,速度减小得快.可见,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分,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2)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 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3)表达式:v a t ?=? 式中△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如果用t v 表示末速度,用v 0表示初速度,则 0t v v v ?-=,故也可写成0t v v a t -=. (4)单位:m/s 2 (5)矢量性:加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 的方向相同. 要点诠释: △v =v t -v 0,叫做速度的改变量,由于速度是矢量,求其改变量时要特别注 意其方向性,如物体沿x 轴方向做直线运动,初速度v 0=2m/s ,经10s 其末速度 变为v t =7m/s ,两速度方向显然是一致的,则在10s 内其速度的改变量△v =v t -v 0=7m/s-2m/s =5m/s ,如图所示,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速度改变量△v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若仍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v 0=2m/s ,10s 后,末速度大小虽然仍是 7m/s ,但方向相反,即7m /s t v '=-,如图所示,则速度改变量07m/s 2m/s 9m/s t v v v ''?=-=--=-,在9m/s v ?=-中的“-”号表示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号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第一次加速度2215m /s 0.5m /s 10 v a t ?===,与初速度v 0同向;第二次加速度2229m /s 0.9m /s 10 v a t '?-===-,与初速度v 0反向. (6)由v a t ?=?所求应是△t 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 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归纳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 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 〔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 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高中物理加速度练习题

1,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B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 C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D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2, 某汽车做变速运动,在第末的即时速度是,这表示53s m s [] A .汽车在前5s 内的位移是15m B .汽车在第5s 内的位移是15m C .汽车在第5s 内的位移是3m D .汽车若从该时刻起速度不变,则每秒内的位移是3m . 3,甲、乙、丙三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刻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匀加速后匀减速运动;丙车先匀减速后匀加速运动,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 .无法确定 4, 某学生在跑的测验中,跑完全程时间的中间时刻时速度为,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则此学生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062578928178892m s m s m s A m s B m s C m s D m s ...[ ]... 5,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甲物体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υ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υ2;乙物体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υ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υ2 ( υ1≠υ2 ),比较甲、乙两物体的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应是 [ ] A .甲的大于乙的 B .甲的等于乙的 C .甲的小于乙的 D .不能确定 6,下列各种情况中哪些是可能的 [

] A .物体的速度不变,但加速度却在增大 B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却不为零 C .物体的加速度在减小,但速度在增大 D .物体的速度改变很小,但加速度却很大 7,一物体在t 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B t C D ....v v t v v v v v v t t t t 00 022+--+ 8,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S ,则第3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 [ ] A .3S B .4S C .5S D .9S 9, 一辆汽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后一半,恰好静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 B v C v D ....v v 22332 13 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了t 秒钟,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它的初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B .它的加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C .它的末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D .它的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必定增大 B .速度的数值不增大也不减小,加速度必定为零 C .物体沿直线向右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向右 D .加速度方向不能由速度方向确定,只能由速度的变化方向来确定 12, 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1m ,在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2m ,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为3m ,在第4s 内通过的位移为4m .下列有关小球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