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man game. 玩游戏,猜单词。 ( watch, wash, clean, play, visit) 2、presentation: (1) Let’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 听一遍录音 b、师生一起说唱 (2) Let’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 Today is April the 10th. It’s Sunday. (2)、教师说:On 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3)、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4)、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 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day? 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 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d。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5)、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板书句型并朗读。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日期:2013.10.9 学校:实验小学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 学生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 来构 授课人: 让学生从整数自然的过度到分数 由的、多角度的思考,自主的构建 建知识,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 班级:六年级 知识。 有不同的方法。 学科:数学 内容:分数乘整数 5分钟 18分钟 15分钟 ----- 教学要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 自主 探索,理解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与 整数乘法相 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 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 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 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 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 乘整数。 课形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生活导入 探究新知 2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 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 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 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 式?(多媒体示题) 2 2 —+ —=(看、想、做 9 9 2 、 讲) 揭示课题: —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课件出示例1, 教师: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 用几分之几米绸带?解决这个问题可 以列怎样的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进 行板书。(看、想、做、讲) 3 3个一相加的和还可以 10 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 (看、想、讲) 同桌交流。(想、做、 2.教师:求 用乘法计算, 答,师板书。 3?学生尝试计算 讲、听、动) 4.师小结。 5?解决例题的第(2)题。(看、想、 做、 讲) 1、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 算。 指名板演 2、 做“练一练”第 2题。 3、 做练习八第1题。 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 让学生理清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 式有什么联系? 4、 做练习八第3-5题。 订正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 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可以用乘法 算。 (看、想、做、讲、听) 今天你有什 么收获? (想、讲、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穷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 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 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 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 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 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 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 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 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就是 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板题】 2、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 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测生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 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 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 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课题:圆柱的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

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 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 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 dpare nts 。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 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are you?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 man game.玩游戏,猜单词。 (watch, wash, clea n, play, visit) 2、p resentation (1) Let ' 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听一遍录音b、师生一起说唱 ⑵ Let ' 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 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P rese ntati on ⑴、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 问学生:What' 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Today is April the 10th.lt ' s Sunday. (2) 、教师说:On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 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⑶、教师问学生:Whatdo you usually do on Sun days?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⑷、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 day?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c。学生跟读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 i'm going to the cinema.”并能对其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进行替换操练。2.能够听、说、认读动词短语:take a trip,go to the cinema,read a magazine.3.能够听、说、读、写时间短语:next week,this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并能够听、说、认读时间短语:tomorrow,tonight.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读、写let's learn部分的四会短语;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也是四会词汇的听、说、读、写以及对be going to do句型了解和替换操练。三、教学步骤和建议1.热身(warm-up)(1)教师课前放本单元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学生初步感知be to do句型。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教师放课文的录音,学生静听一遍后跟读,(教师可对‘i’m going to the cinema.”加以解释,语法规则见教学参考资料库。)随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引导他们主动替换对话中的时间和动词短语,进行更为广泛的操练。pair work教师出示pair work部分的表格,说:look!here are some activities that are good for you.please decide when you are going to do them and tell your partner.pay attention:you can do them in two weeks.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学生抄写本课时的四会词汇。

PEP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my weekend plan第1 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 2. 学生能够运用句型讨论自己的活动计划: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3.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4. 学生能够合理计划自己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 2、难点:能够运用句型讨论自己的活动计划 三、教具 教学媒体:Pictures, CAI, 四、教学过程: Step One: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Free talks: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I ofte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如果有学生回答,那么引出本单元的话题My weekend plan. Step Two: Presentation 1. Let’s try 2. New sentence learning (1) 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She is going to… (2) 讲解:be going to 的意识是“打算做什么事情” 3. Let’s talk (1) T: Mike is on the phone with Sarah now.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 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omorrow? b.What is Mike going to do tomorrow? (2)Watch it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 Sarah and her classmates are going to _____________ in Renmin Park. b. Mike have to ________now. (3) Read the dialogue after the tape. (4) Let’s act as Mike and Sarah. Step Three: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情境设计: It’s Friday, you are talking the weekend plan with your friend. (1) A demo with a studen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tomorrow? I’m going to… What about you? (Let’s …together.) (2) Practise with the partner (3) Feedback 2. Talk about our classmates weekend plan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反馈信息,进行提问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项目修改栏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 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 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 “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 等良好品质。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 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 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 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 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 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 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 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 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总课时数:7课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总数 1 教 材 分 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 学 目 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法制教育渗透知识 点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 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课时序数 教 学 过 程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英语教案 Unit 3 My weekend plan 第一课时Part A Let’s try Part A Let’s talk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 2.能够运用句型讨论自己的活动计划。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扮演。 4.能够合理计划自己的活动。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 . 教学难点: 运用句型讨论自己的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Free talk T: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 S:I often ...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引出本单元的话题My weekend plan。

Step 2 Presentation 1.Let’s try (1)听录音,完成选择题。 (2)教师检查答案。 2.New sentence learning (1)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She is going to... (2)讲解:be going to 的意思是“打算做什么事情”。 3.Let’s talk (1)听录音,回答问题。 a.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omorrow? b.What is Mike going to do tomorrow? (2)再次听录音,学生跟读。 (3)角色扮演,练习对话。 Step 3 Co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情景设计: It’s Friday ,you are talking the weekend plan with your friend. 1.教师请一名学生与之进行示范表演,要求用上短语:go ice-skating,wash clothes... 2.与搭档进行对话练习。 Step 4 Homework 完成《家庭作业》中的相关习题。

PEP六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Unit3 Last Weekend 单元计划 邹春荣 教学内容 1.四会单词、短语watched TV washed the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read a book went swimming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2.四会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played football.Did you read books?Yes, I did. No, I didn’t. 1.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表达在过去时间内所做的事情,主要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Did you read books? Yes, I did. / 在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建议 No, I didn’t. 老师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设计活动,由旧引新,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一般过去时的情景之中, 避免过度强调语法。 2. 本单元涉及到了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和读音规则,是学生的学习的难点,教师应该由 浅入深,循序渐进,由规则变化到不规则变化,并借此复习动词后面加-ing的特殊变化情况,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单元重难点 重点:1、四会单词和句子的听、说、读、写。2、Let’s learn部分单词和短语的听说读写。 3、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等的正确运用。 难点:1、四会单词和句子的读写。2、Read and write 的理解。 3、正确认读本单元所给出的7个音标以及相应的单词。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对过去时间里所做的事情进行英语表达,在以前已经掌握 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时态用法基础上本单元建议应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和 组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展开一般过去式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例词和完成单 词、音标、图连线的活动初步建立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本部分教学教师要引导学 生仔细听录音,通过模仿、观察等手段认读音标,建议教师让学生多听录音,跟录音读例词,再完成连线活动。本单元Story time 将A、B部分出现的基本语言巧妙的编入故事中,让 学生在情境中领会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又因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词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材料通过让学生角色表演、故事复述等活动来组织教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难点) 【评价设计】 通过检查课前预习,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2、3; 通过仿写句子,完成学习目标3的检测。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咱们来学习“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

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 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课件出1出示词语) A、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 B、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课件出2出示词语)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三)简介作者 (1)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谁把它定格在文字中?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2)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朱自清画像、作品及特点。) 3.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四)交流疑惑,以学定教(预设) 1.预习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课件4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一想到时间的流逝就头痛脑胀,流汗,流泪不止。) 3.你能读一读吗?(抽生读) 4.方法提示:同学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作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作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体会表达。(28分钟) (一)自主合作,感知“头涔涔而泪潸潸”(8分钟) 1.读课文1——3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令作者“头涔涔”“泪潸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英语学科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 I'm going to the cinema.”并能对其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进行替换操练。 2.能够听、说、认读动词短语:take a trip,go to the cinema,read a magazine.3.能够听、说、读、写短语:next week,this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并能够听、说、认读时间短语:tomorrow,tonight. 4.能够在Pair work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读、写Let's learn部分的四会短语;并能替换 going to do句型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对将来的活动进行表述。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也是四会词汇的听、说、读、写以及对be going to do 句型了解和替换操练。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动词短语卡片,如:take a trip,go to the cinema等。2.教师准备Let's start部分的教学挂图。 3.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课前放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学生初步感知be to do 句型。 (2)师生进行日常会话,可将重点放在动词短语的问答上,如: T:What day is it today? S:It's Tuesday . T:What day is it tomorrow? S:It's Wednesday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比 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 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3:8 1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 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3 10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3 10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4060=1015 6.14.2=40 6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从竹节人的制作、有趣、老师玩竹节人三个方面去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悟作者童年的快乐。 【学生准备】 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玩具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玩具呢?怎么玩呢?有趣吗?(学生举手发言,介绍自己平时玩的玩具,教师引导说出玩具怎么有趣。) 2.今天老师再带大家玩一种新玩具——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大家感兴趣的玩具导入课文,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入了课文的学习,一举两得。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学生读文,要求读准课文,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出示课件2,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师用课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1—3自然段)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第4—19自然段)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第20—29自然段)老师没收玩具并玩玩具。

3.出示课件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竹节人的做法、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以及老师没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设计意图: 只有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才能为后面关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阅读方法打下基础。 三、竹节人的有趣。 1.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竹节人是怎么玩的?怎样有趣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师点拨: ①如何玩?第8、9自然段: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趣:线卡住,呆头呆脑净挨揍;系上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装上钩针,就成了窦尔敦……破课桌成了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4.作者是怎样把“玩”竹节人写具体的?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学习竹节人的有趣,并感悟这种写法。 四、拓展练习。 1.竹节人这么有趣,那么你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说说你手中的玩具怎样有趣吧。 2.教师适时点拨,随机请几个学生上台说一说。 设计意图: 大家介绍自己手中的玩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的有趣,那么它是如何制作的呢?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研究,下节课告诉老师它是怎么做的,好吗? 设计意图: 既总结了全文,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及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感悟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感悟了竹节人的有趣,(板书:有趣)但同一篇课文,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 2.出示课件5,请同学们阅读第36页的阅读提示。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可以自然地引入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 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单元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 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 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

51×3 43×32 83×38 94×43 121×6 115×5 1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 、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 、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 101千克,300克化成10 3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01×3=103(千克) 103÷3=101(千克) 10 3÷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 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 5 4 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 5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5 2。 (3 A 、54÷2=2个5 1 。 B 、 54÷2=5×2=5,每份就是54的2 1 。 (4)如果把这张纸的5 4 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 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 54÷2和5 4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76÷3 21÷3 1615÷20 85÷5 35÷10 13 9 ÷6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了圆柱与圆锥,并且已经掌握了有关“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为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 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分 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 的自信心。 5. 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1. 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设计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