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这样界定的:“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的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比较研究。在题材上鲁迅的《狂》是受果的《狂》的影响。另一方面,鲁迅的《狂》的思想主题是受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影响。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以巴登思贝格和梵.第根等为代表人物的比较文学研究学派。它

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历史意识,崇尚考证,强调事实联系。法国学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资料,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为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影响研究领域。它的缺点是,1.研究始终局限于西欧文化系统和文化遗产范围内;2.过分拘泥于实证主义方法,强调事实联系,忽视对文学作品的美学分析;3.考证中流露出法国文学优于其他国家文学的民族沙文主义。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以韦勒克、雷马克和奥尔德里奇等为代表人物的比较文学研究

学派。它强调,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不是史料研究;应该将文化引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注意文学的美学含义与文学批评的审美原则。美国学派在平行研究领域和跨学科研究领域上有重大贡献。作为对法国学派的反拨,美国学派的研究领域过于宽泛,可能导致这一学科特殊性消失。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

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和影响,2.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互相呼应,3.文学史的外来渗透和对外影响。

●影响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强调外来性,它关注的是外来因素的影响。指的是,一

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例如,鲁迅的小说无论是体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与中国传统小说迥然不同。

鲁迅承认《狂》里有果戈理和尼采的影子,《药》的结束也分明留着“安特莱夫似的阴冷”。也就是说,鲁迅如果不读那些外国小说,就不可能创作出这些具有别样形式的作品。

●影响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影响与接收接受是一种阅读经验,仅表明影响的潜在性,只有当作家创作出作品

来,影响才算真正实现。例如,美国小说《飘》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国统区一度风行,却不曾对中国文学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在波德莱尔和艾略特等大诗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神曲》的某些因子,尽管但丁的《神曲》阅读者寥寥。

2、影响与模仿模仿是“作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创作个性服从于另一个作家”,或者

完全失去创作个性;而影响则是某种文学现象的创造性变形,被影响的作家所产生的作品本质上是属于他自己的。例如,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但鲁迅又不是对娜拉这个人物形象的亦步亦趋,而是融入了对妇女解放的思考

3、影响与类同类同指没有任何联系的两部作品在风格、结构、情调、或观念等方面

的近似,而影响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有时间上的先后,因果上的机遇等,也就是说它需要有明确的事实做依据。例如,废名的小说《竹林的故事》和伍尔夫的意识流。

●影响产生的条件

1、接收国的社会环境接受国的社会环境包括接受国的开放程度,例如,康乾时期中

外文化交流中断,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坛出现一次又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热潮;也包括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例如美国对卢梭的接受,而卢梭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很弱。

2、接受国的艺术传统、欣赏习惯若接受国的艺术传统深厚,外来文学进入时阻力就

大,反之,阻力就小。例如,中国是诗歌的黄金之国,西方十四行诗始终未能在中国成气候;而西方叙事文学则可以长驱直入,晚清时期翻译小说的繁荣就是明证。与此同时,接受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也很重要。例如,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法国新小说影响的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当代文坛的隐遁和缺乏一定数量的读者群有关。影响的产生还取决于接受国文学内部的变化,特别是当接受国的文学传统遭到抨击或面临解体,外来思想和技巧很容易作为新的因素被结构到新的文学中去。例如,中国“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

3、被影响者个人的内在条件例如,冷峻的鲁迅欣赏尼采的反叛和孤独的执著,郁达夫

对尼采“疯狂的哲学”并不感兴趣,却从尼采的书中看出超人的柔情的一面,这与郁达夫重柔情轻玄思的气质有关。

●影响的类型

1、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指作家直接接触和吸收外国作家或作品中的影响;间接影响,指作家通过一个或几个中介吸收外国作家、作品的营养。例如,有些作家和学者曾留学欧美,直接受业于西方某一大师,梁实秋就拜师于白壁德门下。但也有些仁人志士东渡日本,借道日本向西方学习。

2、正影响和负影响

正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积极的,它推动、丰富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吸收、消化外来因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负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对影响者的某些因素加以抵制和否定。例如,鲁迅在欣赏尼采的反叛和孤独的执著的同时,对尼采所表现出的对民众的轻蔑则持批评态度。

●影响研究的局限

首先,影响研究偏重于事实联系,把研究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和考证上,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和作家的创作个性。其次影响研究强调实证,使其范围受到限制。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民族文学的研究。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普适性和差异性也是平行研究可行性的体现。和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的范围更广,同时更注重研究对象的文学性。

●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1、类比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现的类同现象”,以期发现其共同性。例如,“人与非人”这一题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促织》(人变蟋蟀),卡夫卡的《变形记》(人变甲虫),社会压迫所引起的人的异化。

2、对比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点,从而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这是一种求异研究。例如,中西作家对美女的比喻,中国文人往往用美女喻君王,屈原的《楚辞》;西方则将美女作为古典理想或哲学境界的象征,歌德《浮士德》中的海伦。

3、类比和对比是平行研究的主要方法,类比是比较的前提,对比是比较的价值所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往往交叉运用。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准确地指出不同体系或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地解释这些类同和差别的原因;在研究中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或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或提出一个耐人寻思的问题。

●平行研究的特点

1、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例如,古希腊的神话可以与北欧的神话相比较,又可以

与地域遥远的中国神话或澳大利亚神话相比较。

2、对于中国比较文学有着特殊意义。例如,中西文学在20世纪以前很少交流,平行研究

为中西比较文学提供了一个平台。朱光潜先生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是平行研究的佳作。

●平行研究的局限

1、平行研究的对象还有待于限定和选择;

2、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的异质性问题。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关系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种基本研究方法,它们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相继形成,并在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文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的研讨。

●影响研究经过的路线

起点经过路线终点

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

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流传学流传学是研究某个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流传学的研究类型

1.中国文学在国外这是一种专门探讨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形象、中国文学对外国的影响的研究类型。这种研究对于客观清醒地认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位置和中国文学对世界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在读了《赵氏孤儿》后被其中的“舍子救主”的美好的“理性主义”所感动。为了宣扬中国道德,他以《赵》为蓝本,改变和创作了《中国孤儿》。

2.外国文学在中国这是一种广泛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渗透的工作。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两种文化的交汇、分歧和吸收状况,而且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外来因素是如何丰富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迁。例如,王蒙对现代主义文学从形式上到思想观念上的吸收和共鸣。

3.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这一类型主要涉及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例如,“欧文使欧洲文坛认识了美国文学,爱伦坡使欧洲文坛受到了美国文学的重大影响”。

●流传中的变异文学的流转往往不是直线的、等量的。无论是外国文学在本国的流传,还是本国文学在外国的流传,与原作精神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总会出现一些变异,接受者必然会对放送者的作品有所选择、吸收和排斥。

●变异的现象

1、幻景比较文学术语,指一种虚假影响。指人们通过文学作品得到的对其他国家的认识和看法,或指一国文化经由文学在另一国家文化上造成的印象,而这种看法和印象不一定与事实相符。例如,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是一个“幻景”。

2、传播错位由于时空的遥隔,作家、作品在其诞生国以外的流传与作家所在国的理解和评价不尽一致,这是流传中的普遍现象。例如,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本是一部富有哲学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在很多国家却成为了受欢迎的儿童读物,。

3、各取所需人们在接受异国文学时,往往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姿态,

吸收不同的成分。这是接受者的主动变异。例如,鲁迅早期受到尼采的影响,主张“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主张发扬人们内心的主观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在《野草》中塑造的孤独的战士形象带有尼采式的强者色彩;20世纪30年代后,鲁迅开始批判尼采思想中脱离现实、脱离民众的倾向,在《拿来主义》中,对尼采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变异的原因

1、从放送者的角度看,放送者本身的丰富提供了变异的基础,使其在流传中能够呈现不同面目。例如尼采思想的丰富性。

2、媒介对于流传的变异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翻译的的误差。例如,寒山的诗在美国受欢迎。

3、接受国在地理、历史经济、制度、习俗等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与放送国之间的差异,是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我国对拜伦和华兹华斯的不同态度。

●渊源学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这种研究是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

●渊源学的类型

1、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研究中国文学“外化”问题,“要研究中国文学究竟在历代以来受到外来影响有多少,或其影响是如何样子”。例如,李健吾的短篇小说《影》、《最后一个梦》和《在第二个女子的面前》这三篇小说的背后都有爱伦坡的影子。《赢》与爱伦坡的一个短篇同名,作品中的“影”是无处不在的死亡的象征;《最后一个梦》记述了一个偏执狂病人的癫狂举动;而《在第二个女子的面前》基本上继承了爱伦坡的《米琪亚》的主题,主人公在第二次恋爱中始终无法摆脱原先爱人的阴影。

2、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渊源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意向和情节,也包括外国作家吸收和利用的中国思想。例如,歌德除读过孔子的学说之外,在他的日记和谈话中还可以看出他读过元代戏曲《赵氏孤儿大报仇》,小说《好逑传》等等。歌德写的《中德晨昏四时歌》抒情诗十四首也自称是模仿中国诗风写的。

3、渊源的国际性循环超出了两国界线而进入了国际性的普遍联系。纵观世界文学史,有些作品中的题材、人物、情节等相互借用,辗转流传,仿佛文学因素的国际旅行。例如,“二妇争子”,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和我国元代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这两出戏显然存在渊源关系,不过两剧的主题发生了变化,我国显示的是判决者的智慧,布莱希特鞭挞的是为富不仁。

●误读误读是异质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接收、过滤,进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乐黛云认为误读是指人们在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按照自己所熟悉一切来理解别人。误读正是在两种不同文化的抗拒和同化的冲突中产生的。例如,美国影片《沉默的羔羊》中的“羔羊”在西方意味着牺牲,而由于我国缺乏西方那种宗教背景,“羔羊”在人们眼中变成受到怜悯的弱小者。

●创造性误读指主体对于对象的有目的的选择,通过吸收和改造异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例如,庞德根据自身的理解与需要对中国诗歌和汉字做了有意义的误读。这种误解开发和丰富了他的艺术创造力,居然结出了“意象诗”这样一个硕果。

●主题学的定义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做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类似的问题做平行研究。

●主题主题是主题学研究的基础。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题材、人物所体现的思想,是故事中所蕴涵的意义。主题是由不同层次的因素构成的,与主题学相关的还有母题、题材、意象这些概念。母题是主题的最小要素,同时具有强大的生成力。题材是具体的故事。母体的各

种组合可以变换出各种各样的组合。意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主题的特征

1、抽象性。例如,不同的题材可以表现相同或相似的主题,如表现“悭吝”主题的,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莫里哀的《悭吝人》和我国元代的杂居《看钱奴》。

2、丰富性。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主题,既有“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又通过老人拖来的大马林哈鱼的骨架与垃圾堆放在一起表现出“虚幻无益的自我求证”的意象。

●主题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

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是某部作品或某个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而作为比较文学分支的主题学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延。

以文学形象唐璜为例,一般的主题研究多集中在对这个形象的性格和思想的剖析上,以揭示作者通过这个形象所要抨击、讽刺、嘲弄的对象,即揭示作品的主题,有人说拜伦的《唐璜》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讽刺。而在主题学研究中,学者首先关注的是这个人物的出处,以及这个人物最初出自何人笔下,接着是努力找出各国写过唐璜这个人物的作家和作品,以勾勒这个文学形象的演变轨迹。

●主题史研究主题史研究的范围是探讨、考证某一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主题在一国流变和增衍的过程。例如,“昭君和番”故事的意蕴变化,红颜薄命、恶人恶报、思乡望亲等等。

●主题史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

相同或相似的主题在同一国家内的发展或变异,属于主题史的研究范畴。如果某一题材、人物等的流传跨越了国度,就属于主题学的研究范围了。

●主题学的研究范围题材史与主题学(狭义)

●题材史的研究类型主题学中题材史研究采用的是影响研究的方法,即对某一题材、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演变的历史的研究。具体可以分为两种:

1、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比较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指脱胎于同一母体,在各国辗转流传的题材

类型。例如,中国的杜十娘的形象东渡日本后,易名为白妙姑娘,在日本作家笔下上演了一出“江口妓女怒沉珠宝痛斥薄情郎”的悲剧。

2、同一或相似人物的比较研究所谓同一人物指各国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特定人物,它包括

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传说人物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等。例如,浮士德主题的演变。

●主题学(狭义)的研究类型狭义主题学探讨各国文学间没有联系的相同或相似内容如主题、题材、人物、环境等因素的异同,属于平行研究。

1、文学中人类永恒的经验这是对文学作品中主题思想的研究。例如,中西方对死亡的意识,人类的永不满足和追求。

2、文学所表现的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冲突这是对作品情节的研究。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冲突主要包括命运冲突、幻觉与现实的冲突、责任与伦理的冲突等等。例如,《俄狄浦斯王》;堂吉诃德沉浸在主观幻觉中,常常以百倍的勇气想象中的敌人冲杀过去;忠孝不能两全,《杨家将》。

3、常见的相似人物类型这是各国作品中人物的比较研究。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娜拉和子君。

4、自然现象及其所体现的哲理各国作品中的自然现象,经过几千年来诗人的吟诵和作家的描写,已经成为各民族的象征,获得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因而也成为主题学研究的对象。例如,对于黄昏的感觉,中西诗歌中都有相似的表现。

●主题学研究的价值通过主题学的研究,可以从中了解到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主题学与作家研究探讨不同作家对同一或相似主题的处理,可以窥视不同作家的创

作思想和创作个性。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两部巨著都是些大家族的衰落。尽管曹用第三人称叙事,普用第一人称讲述,但是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都从作品中流露出来。不过,这两位作家对人生和过往生活的态度有着明显区别,曹有追求自然解脱的佛老思想,普在缅怀和眷念的同时,怀着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2、主题学与作品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本民族文学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相似主题的作品所呈现的差异,还可以更好把握不同文本的艺术特征。例如,对于妓女题材,中国文学往往表现妓女生活的艰辛,而在《茶花女》等作品中,妓女即使找到了爱情,他们的爱人在社会和环境的压力下也会背弃爱情,造成悲剧,揭示的是传统社会和文化对女性的压迫。《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虽然主题大致相同,但是莎剧节奏紧凑,发展较快,人物形象热情开朗,语言激越奔放。王剧则相反。

3、主题学与文化研究主题学研究不可避免地走向文化研究。不仅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的文化,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世界范围内认识文学的某些普遍规律乃至人类的某些共同性。例如,相见恨晚,反败为胜,多余的人等等。

●文类学的研究类型历时研究,共时研究,缺类研究。

●文类的历时研究文类的历时比较是从史的角度探讨某一具体文学样式的形成及其在各国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和增衍,它强调的是“事实联系”。例如,欧洲比较学者对欧洲近代小说的雏形—流浪汉小说从16世纪的西班牙到到德国,再到英国并在18世纪菲尔丁那里日臻成熟和完善的历史探寻。

●文类的共时研究所谓的文类共时研究,即打破时空界限,研究没有关联的国家之间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类型,以探寻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各民族文学的特征。文类的共时比较侧重研究不同国家间相同或相似文类的构成因素、构成形态和表现方式、技巧上的差异。例如,中西悲剧比较。

●缺类研究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没有出现的现象。例如,汉民族是否有史诗。朱光潜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淡泊;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类型是英雄,汉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文学与音乐作为艺术门类来看,文学与音乐有着一些共同的因素,二者都属于时间艺术。不过他们所用的媒介又各不相同。音乐旋律比文学的汉字更为抽象,对听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更多的想象的自由。另一方面,音乐的某些表现方式和文学的某些本质特征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有些音乐作品的题材来自文学作品。

1、对音乐技巧的吸收英国现代诗人艾略特的诗作《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构成,每一首诗都以一个与诗人的全部经验中某一时刻相关的地名命名。从结构上说,每首诗分成的五个部分,就像“有自己内在结构的五个乐章”。世人所采用的音乐手法使诗歌回转跌宕,严谨而富于流动美,也使人们在“倾听”中领略作品的美感。文学对音乐结构和节奏的借鉴也表现在叙事文学上。

2、文学对音乐本体性的追求现代以来,音乐成为文学的“理想自我”。这种追求首先表现为音响的运用。用词上,谐音叠韵;语调上,抑扬顿挫;节奏上,强弱变化;结构上,首尾呼应。例如,《雨巷》,韵母相同,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文学对音乐性的追求更表现为对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的仰慕。《琵琶行》。

●文学与宗教

1、文学史与宗教两者关系密切。在西方,《圣经》同古希腊文学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文学是在宗教的怀抱里长大的。纵观西方文学史,《圣经》不仅为诗人和作家们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和人物原型,而且基督教精神往往内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佛教与我国,一是格律,永明体,四声八病说;二是变文的讲唱体和铺叙手法,各

种俗文学形式。鲁迅《药》中的夏瑜之死和耶稣,被出卖,不得理解,显灵的花环。

2、文学创作与宗教首先表现在作家身上,有些作家或诗人本身就是宗教的虔诚信徒,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他们的创作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托尔斯泰,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结合形成我们常说的“托尔斯泰主义”。一方面,激烈抨击教会的虚伪和罪恶;另一方面,极力宣扬“勿用暴力抗恶”,主张“道德自我完善”。

其次,宗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意向。例如,撒旦。

再次,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技巧。例如,佛教的前生今世观念和散韵并用的文体。

不可否认,文学在接受宗教的洗礼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宗教的反叛和改写。

●文学与心理学一是文学与普通心理学联姻产生的文艺心理学,它主要研究作家创作心理、作品中的心理现象和读者的欣赏心理,其研究范围限于人的意识活动。例如,“通感”。二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文学活动。“无意识”和“性本能”。例如,鲁迅的《肥皂》。

●科学发现对文学的冲击和渗透相对论进化论文学对科学的崇拜、反思和恐惧、忧

虑。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卷汇编

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卷汇编 2004年 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骑士文学、奥林匹斯神统、德廉美修道院、未来主义 二、简答(每题12分,1、2必答,3、4任选一题) 1如何理解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 2如何理解少年维特的烦恼 3如何理解卡夫卡笔下的“弱的英雄” 4简述莎士比亚传奇剧的特征(喜剧、悲剧特征都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1、2必答,3、4任选一题) 1试述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 2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主题的不同,分析文艺复兴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不同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结合这句话,谈谈对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理解 4以拉斯蒂涅为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四、分析理解题(30分) 以任何一种文学观点分析以下诗歌,文体不限(诗歌例外),字数在500字以上。 诗歌为华兹华斯的《水仙》 2005年 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黑色幽默、感伤小说、意识流小说、湖畔派、破晓歌、威塞克斯小说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要说明“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文学的典范 2以《熙德》为例,简要说明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 3简要说明《堂吉诃德》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4简要说明《麦克白》中人物心理的刻画笔法 三、论述(每题25分,3选2) 1以英国文学为例,说明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异国情调 2以《变形记》为例,说明20世纪西方小说的基本特征 3以《鸟》《巨人传》《乌托邦》等作品为例,说明欧洲古典文学中的理想国主题 四、作品分析(30分) 分析一下作品,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作品略,不知是谁的文章) 2006年 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潘多拉的盒子、温柔的新体诗派、拜伦式英雄、魔幻现实主义、迷惘的一代、音乐小说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要谈谈你本人对下列作品最深的一点体会(不必面面俱到,仔细集中谈一点体会即可。3题选作2题) (1)《安娜卡列尼娜》 (2)《雪国》 (3)《老人与海》 2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战争题材文学中有何地位

比较文学答案

试题名称:比较文学 层次:(专/本)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 A ) 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 C )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家是() 2、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著 ()于1979年出版。 3、整体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国文学文学的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还可以是一个文学流派和()。 4、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法国比较文学家()开始的。 5、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诗学发达的一共有三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欧洲的广大地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比较文学既研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也研究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对文学的影响。(对) 2、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在欧洲流传的过程十分复杂,要弄清这一过程需要收集大量的实证材料。(对) 3、作家接受影响往往都是有意识的。(错) 4、“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外国人的形象的学问。(错) 5、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所谓“气”的概念,其含意很复杂,它有时候指人的主观才情,有时候指作品的风格,有时候指一种似乎先天存在的神秘的本体。(对)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第 1 页共3 页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 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三、论述:(54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 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 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题材研究? 2、什么是“文学误读”? 3、什么是“套话”? 三、论述:(54分) 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 括、、、接受学 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 2、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 4、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返回主页 1 《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 《语言与文化》 顾嘉祖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 《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 《汉语音韵》 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 《中国文字学》 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 《应用语言学》 桂诗春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 《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 《语言论》

钱军导读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2 《文心雕龙选译》 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 《训诂简论》 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14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 《邓小平论文艺》 邓小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9 《风雨天安门》 曹英,于超编团结出版社 20 《励志·人生》 林语堂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21 《诗学》 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2 《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宗白华编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3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韦斯坦因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 《文学理论》 郑国铨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 《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8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 《孟子译注》 金良年译注2003年版 31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 《李白诗选》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推荐-广播电视大学试题开放本科20XX年7月 53 比较文学

试卷编号:5003 座位号 广播电视大学20XX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 秦皇岛电大试题库(https://www.doczj.com/doc/b518820934.html,/test)20XX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的研究。 2.巴登斯贝格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 者。1921年,他创办了法国《》,这份杂志成了法国比较文学的喉舌。 3.从现代意义的比较文学来说,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1897年,和 从法国归来的王子仁,合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书。 4.所谓“”,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 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5. 一般是指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 主题、意象等等。 6.在接受美学看来,垂直接受和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7.读一部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方式,方式不同读出来的意义也就不同。第一种方式是 传统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的方式;第三种方式是结构主义的方式;第 四种方式是叙述学的方式,第五种是心理学的方式。 8.从自我的观点来阐释他者,在从他者的观点来阐释自我,这就是“”。 9.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影响西方文化发展的三大外在因素是、基督 教教义和近代科学,尤其是前两大因素。 10.中国古典戏曲接近文体,欧洲传统戏剧的重心是。 11.1907年,鲁迅在日本写作长篇,系统地追寻了“摩罗”诗人在欧 洲各国的踪迹。 12.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 化,在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13.关于各门艺术间的差别,西方艺术理论作了很多探索,最著名的是莱辛 的。 14.跃出”一种艺术载体,要求在另一种载体中得到表现的现象,钱钟书称之为“出位 之思”,叶维廉则称之为“”。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 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4) 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 1.比较视域 2.套话 3.他者 三.简答题:(45) 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 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 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 四.论述题:(36) 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6)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 2.文道论 3.注视者 4.理念说 三.简答题:(45) 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 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 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 四.论述题:(34) 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 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二.名词解释:(15) 1.(答:强调主体性。比较文学的本体) 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 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 2(答:不同。1。理智与非理智。2。狂热与虚静。3。神赐与积累。同。1。强调直觉。2。与宗教有关)3(答:1。流动性与联系性。2。开放性。3。自觉性) 四.论述题:(36) (答:1。变异性。2。综合性)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

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 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布律内尔等著、黄惠珍与王道男译:《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91年谢弗雷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卢康华、孙景尧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 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北京师大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昂热诺等主编、史忠义与田庆生译:《问题与观点》,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2,比较文学的众多研究与实践 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今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朱光潜:《诗论(增补本)》,三联书店,1984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 杨周翰著:《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张星琅:《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1936 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89年 安田朴著、耿昇译:《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8年 方平著:《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比较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范存忠著:《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蒋述卓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古添洪、陈慧桦编著:《从比较神话到文学》,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 王润华著:《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 孙景尧著:《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万钧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 曹顺庆著:《中外比较文论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发祥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迈讷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叶隽考博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叶隽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101 外国文学系 (4)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文学 (2)01德语文学 叶隽 ①1006二外(英语)、1007二 外(日语)、1008二外(俄语)、 1010二外(法语)选一 ②2012德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③3005专业德语(德-汉互译) 二、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跨国界跨学科 2、19 3、交流、吸收、改造 4、国际文学关系 5、中国印度 6、朱光潜 7、综合 8、创造性的误读 9、渊源学 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11、语言学科 12、世界文学她种文学 13、环境时代 14、理念方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打通 17、国际文学关系 18、《共产党宣言》 19、浪漫主义 20、统一性(或同质性) 与差异性(或异质性) 21、《赵氏孤儿》 22、钱钟书 23、弗莱 24、选择性共鸣 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26、影响研究 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 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29、互识、互证、互补 30、抒情、叙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 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 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与影响,这种研究就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就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 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与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瞧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她种文学的性质。民族文学就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与理论的一门学问。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与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平行研究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与空间,但其对象缺乏严格的限定而容易滑向泛文化的领域。 8、缺类研究: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她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叫做缺类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各民族文化心理、审美特点的差异的理解。 9、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一词在不同情况下多次使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尽相同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指全球文学,即通过对许多国家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的评述写出一部世界文学史。第二种涵义指“伟大的”、“经典的”作品,或者说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第三种涵义即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 10、个体流传: 个体流传即一国的某个作家在她国的命运与对她国某个作家或她国文学的影响。这就是一种围绕个体的传播路线展开的研究,它包括个体对个体的影响与个体对群体的影响两种。11、对比: 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与文学体系的特点,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 12、历史比较文艺学: 历史比较文艺学就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与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3、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就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就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她艺术形式以及其她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14、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就是在向法国学派的挑战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等。她们力图摆脱法国学派理论与方法上的束缚,倡导平行研究。她们要求比较文学应注意文学的内部联系,注意文学的美学涵义与文学批评的美学原则,以纠正法国学派只考证事实而忽视文学特征的倾向。从而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15、渊源学:

比较文学原理参考书目

《比较文学原理》课程 参考书目 学科理论类: 《比较文学译文集》,张隆溪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选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王向远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论》,【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美】李达三著,见《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罗钢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比较文学》,【法】基亚著,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论》,曹顺庆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批评的概念》,韦勒克著、张金言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辑,杨乃乔、伍晓明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汪介之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 《比较文学论集》,乐黛云、唐林森主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乐黛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王向远著作集第六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王向远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曹顺庆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 《比较文化学》,方汉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多维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学》,孟绍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比较诗学》,饶芃子著,陕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以《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为例 【摘要】比较文学自其发展以来,在文学各个方面的比较都有广泛的运用,进行文学间的比较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进步。文人对咏梅诗在不同国家间差异的比较也已经有了较多的专论。本文就中日两国咏梅诗的异同这一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了解其采用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影响研究法,并分析其怎样以文化的角度比较中日咏梅诗的差异。 【关键词】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咏梅诗文化差异 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学中进行“跨文化的”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学科。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陶曷因,著此文对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运用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是建立在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学交流与影响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事实联系是影响研究的前提,即国家民族之间存在过文化交流和作家接受外来干涉文化影响的客观事实。陶曷因先生即在本文中清楚地指出日本咏梅诗吸收了中国唐宋文学的“营养”成分,许多和歌诗人在和歌的构思和用词上都借鉴了中国咏梅诗。但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等文化因素,中日两国之间的咏梅诗在意境、情趣、蕴涵的文化上又存在很大差异。 唐宋文化远播邻国,对毗邻的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咏梅诗就是很好的证明。文章中指出,据中岛贵奈介绍,在日本人写的咏物诗中,咏梅诗占很大的分量。在安永六年(1777年)出版的《日本咏物诗》里咏梅诗是“花”中之最。概观《日本咏物诗》所收录的《梅花咏》就可以确认日本和歌诗人受到了中国唐、宋诗人的影响。在二十九首咏梅诗中,其中可见“白梅”、“红梅”、“梦梅”、“照镜梅”等诗题,很明显是模仿中国的咏梅诗而作。接着,作者从中日咏梅诗的“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诗词特色、中日诗歌中“梅花”意象的文化蕴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 与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C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 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7. “乌托邦想象”产生的动因是( C )A 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B 无意识地通过贬低别民族的文化而赞美本民族的文化。 C 对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感到不满意,而向往更美好的社会。 D 这样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梦想。 8、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 C )A 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进去。B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 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C 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D 《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 D )A 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B 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 C 相似的故事情节。 D 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10、下面有关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的研究对象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C)A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作品。B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C 译介学主要研究一个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环境中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D 译介学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语言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作语言的蕴含。 11、下面所列举的在文学翻译中的词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是文化意义增加的例子。( C )A 象“阴阳”、“道”、“气”这样一些词,很难在西方语言中找到等价的词。B 西方人把银河系叫做“Milky Way”,而中国则把它叫做“银河”。C 美国的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廊桥遗梦》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D “狗”在中国往往被用在贬义词当中,而西方通常不带有这样的贬义。 12、比较诗学的出现时期是( D )A 比较诗学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就有了。B 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出 现以后就有了。 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中国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作者:本科生教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74 更新时间:2009-11-1 1 1. 《古神话选释》,袁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名家品诗经》,朱自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3. 《楚辞选》,马茂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 《论语译注》,杨伯俊著,中华书局 5. 《名家品庄子》,梁启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6. 《史记选注集说》,韩兆琦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7.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8.《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10.《杜诗镜铨》,(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或者《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 11.《李太白全集》,李白著,王琦注,中华书局 12.《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3.《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4.《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5.《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6.《元杂剧史》,李修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人民文学出版社 18.“三言二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上海古籍出版社 21.《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2.《静志居诗话》,朱彝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3.《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