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课题:§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学案

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热值的定义、符号、单位.

3.知道炉子的效率.

4.如何提高炉子的效率.

5.炉子效率的计算公式.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热值的定义、符号、单位及炉子的效率.

难点:热值、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

1.燃料的种类很多,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等.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是不同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的比值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3.热值的单位是J/kg,有些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也用J/m3.

4.阅读教材热值表你会发现:不同的燃料,热值不同;表中氢的热值最大.

5.火箭的燃料用液态氢,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6.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炉子的效率.

1.炉子效率的计算公式是η=Q

有效利用∕Q

.

2.影响炉子效率的因素:一是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3.提高炉子效率(燃料利用率)的方法:(1)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2)加大面积,减少各种热量的损失.

4.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例如,将煤转化为煤气再进行燃烧,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燃烧时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5.热机的能量损失有:

(1)燃料不能完全燃烧.

(2)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

(3)散失一部分热量.

(4)克服摩擦做功消耗一部分热量.

6.燃料的利用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

(1)大气污染.

(2)噪声污染.

7.利用燃料时的环保措施有:

(1)改进燃烧设备,减少烟尘和废气排放.

(2)提高燃料的综合利用,采取集中供暖.

(3)充分开发利用无污染或污染少的燃料.

(4)在热机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以减少噪声污染.

1.热值的定义、符号、单位.

2.知道炉子的效率,如何提高炉子的效率.

1.一桶煤油用掉一半,剩下的煤油( D )

A.密度和热值不变,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燃料的比热容和密度不变,热值减为原来的一半

C.热值和比热容不变,密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热值、比热容都不变

2.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燃料燃烧时,随着不断放热,热值越来越小

B.采取措施使燃料燃烧得更充分,就可以提高燃料的热值

C.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热值会变小

D.燃料实际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按热值计算出的热量少

3.用锅炉烧水时,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炉子效率的是( C )

A.将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使煤尽量完全燃烧

B.加大受热面积,减少向外放热

C.少烧一些水,少用一些煤

D.以上措施都不能提高炉子的效率

4.完全燃烧21 g热值为3.0×107 J∕kg的酒精,可以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这些热量可使多少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 ℃.

解析:酒精的质量m=21 g=0.021 kg,

酒精放出的热量

Q=mq=0.021 kg×3.0×107 J/kg=6.3×105 J,

由Q=cmΔt得

===3 kg.

m

答案:见解析

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和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这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使化学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率 引言:步入二十和二十一世纪,化学发展迅速,在这期间发现和合成的物质是此前所发现的所有物质的41倍强,化学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是由于科学家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才有了我们今天多彩斑斓的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化学的发展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造成某些地方出现了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还造成了生态灾难。 未来化学的发展前景:由于人们对化学存在一些误会,化学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未来化学的发展必将与生态保护联系在一起,既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又要发展经济。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使化学领域不断拓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途径一: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通

过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而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是目前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 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从煤 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 2、石油的分馏及裂化。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由于原油成分复杂,需要先在炼油厂进行精炼。利用原油中 各组成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通过石油裂 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另外,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 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 目前,仅有低于10%产量的石油转化为化工,医药等行业 的基本原料加以利用,绝大数的石油作为燃料使用,也有部 分做润滑油,沥青,石蜡等。 途径二: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资源。 实验目的:将一氧化氮转化为硝酸。 实验仪器及药品:锥形瓶,集气瓶,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分 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 4NO+3O2+2H2O=4HNO3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连接装置。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催化剂)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 4.3《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学案 教师寄语: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试试看。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 4、了解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2 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先自己找一找,然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1、什么是化石燃料?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化石燃料的燃烧 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 ⑴因煤燃烧后生成CO2、SO2、H2O等,故煤中应含等元素。 ⑵因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故应含生物体中所有元素,C、H、O、N、S、Fe、Ca等。 ⑶化石燃料是掩埋于地下而形成的,则地壳中所含的元素都应含有,所以还可能有Si、Al 等元素。 同学们猜测的依据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据上的猜想往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指引我们深入地探究下去。 总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3、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阅读课本学习石油的分馏部分产品。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化石燃料的用途十分广泛,但是随着它们的燃烧,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结合常识来推测燃烧产物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⑴能引起温室效应;

⑵能引起酸雨; ⑶它们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污染大气; ⑷另外还有烟尘、固体废弃物、余热等造成的污染。 5、阅读课本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完成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⑴石油的综合利用 有人把石油称为“”。 ⑵煤的利用措施、、。 6、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 (提示: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化石燃料用途广泛,既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仅仅做燃料是对它们的一种浪费,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要开发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学习过程: 一、追随老师的思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课堂上有用的知识 有关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危害展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同组的同学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 1、对减少CO2的污染提出建议。 2、对减少SO2的污染提出建议。 3、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理由是什么? 可任选话题参与小组和全班的讨论。 二、巩固练习 1、石油是—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砍伐树木作燃料 B.利用太阳能 C.利用风能 D.开发核能 2、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甲烷 3、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导学案(2)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及新能源的优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42—P145,完成以下练习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 (3)未燃烧的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 2.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等污染物,其中和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3.汽车用的燃料多是或。它们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以和等。 4.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目前在使用和制造技术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 (CNG)或 (LP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5.乙醇俗名叫,其化学式为,它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可节省,减少的污染。 6.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7.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二.巩固练习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 B.就地焚烧垃圾 C.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D.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在排放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3.下列各种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气中CO 2 增加②SO 2 、NO 2 排入大气中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 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4.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5.下列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污染最少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煤炭 D.木材 6.酸雨是由和等物质而形成的。 7.目前大部分汽车使用的燃料是和;尾气放出的、 、、和,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保护环境,科技人员一直在潜心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此之外,一些城市的部分汽车已经开始使用压缩天然气和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8.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其具体的优越性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一定能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 9.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系:农学园艺系专业班级授课时间

第四章水资源概述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概念: 1、《不列颠百科全书》: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心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8年: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对某地对三会的需求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的范畴。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 水资源:地表水 地下水 天然降水 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而水中97%以上的为海洋咸水,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淡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3%,且淡水中的77.2%是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河流、湖泊仅占0.36%,人类直接利用的0.3%。 三、水资源特性 1.循环性 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地球水总量的恒定不变,决定其数量的有限,既不是无限的; 一定历史条件下,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3.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4.多用性:利用内容与利用形式的多种多样 四、水资源的功能 1、水具有巨大的溶解能力,使之成为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迁移、供给和积累的最好天然载体。 2、水具有巨大的热容、汽化热和溶解热,使它在相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和恒定过程,市水从其它物体表面蒸发和蒸腾时,能带走或供给大量的热量,调节生物体和大气的温度,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种植期和成熟期,防止冻害等。 3.水在岩石中、成土母质中和土壤中冻结和溶解,加速其风化过程,并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液体的交换、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发育生长。 4.水在整个地球上循环运动,不仅使能量传输和热量平衡得以实现,同时市水的自我净化顺利进行。 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 1.农业用水:农业是整个水资源需求中消耗水量最多的部门。 农业用水比例:世界平均70%,中国88.2%,美国48.7%,日本65.1% 2.工业用水:原料用水:1% 冷却用水:50% 空调用水:3% 锅炉用水: 工艺用水:30% 冲洗用水:

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 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 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学习难点】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 【自主学习】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__________、天然气和__________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1)表现:石油供应出现__________,石油价格__________。 (2)原因: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方针:在__________中保护,在__________中开发。 (2)措施: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采矿活动类型: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 (1)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____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2)措施:用碎石、沙、__________等回填采空区。 3.露天开采中的环境保护 (1)产生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__________。 (2)措施:开掘时保护好__________,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__________和再种植等。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问题:煤炭燃烧释放CO2和SO2,以及__________等。 2.保护措施 (1)优化用煤结构,增加其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3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及其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3.认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旧知回顾】 1.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 1.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的认识: (1)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化石燃料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在氧气中燃烧时都能生成_______和_______,同时会以光能和_______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它们的组成中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_和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3.选择合适的燃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烧烤时常用木炭,而不是表中其他燃料? (2)选择下列用途合适的燃料: 城市楼房供暖__________;乡村住房供暖__________;城市居民做饭__________。 5.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认识: (1)为什么称石油为“工业血液”? (2) 为什么称煤为“工业粮食”?

九年级物理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北师大版

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③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 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 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㈠、燃料的特点 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 学生:柴火是燃料。 学生:酒精、蜡烛也是燃料。 学生: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 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 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 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㈡、燃料的热值 教师:同学们归纳了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 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 教师:煤一定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吗?怎样比较才更合适?(类比:铁一定比棉花重吗?) 学生:应取相同质量的煤与柴草相比。 教师:它们质量相同,就一定是煤放出的热量多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还应补充一条:要让它们都充分燃烧。在它们都烧完、烧尽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这一差异,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燃料的热值。 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焦/千克。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年月日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2班 姓名:冯燕荣 学号:201219101007 2014 年06 月16 日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冯燕荣学号:201219101007 班级:教育技术2班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及化石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论文从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对温室效应的加剧及温室效应产生的各种全球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引言: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 临的巨大挑战 1.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概念 1)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放射的长波紅外辐射、对地 球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是水汽,它在大气中的含量 不受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 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氯氟烃(CFCS)和臭氧 (O3)等 2)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 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 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 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 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至38℃ 2.温室效应的危害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 ‘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 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 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 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温室效应利用复杂的气候 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 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 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 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 幅度等等 2)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

高中化学主题4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课题煤的综合利用学案选修

课题3 煤的综合利用 1.了解我国丰富的煤资源及其在地理上的分布,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知道使煤成为清洁能源的新技术。(重点) 3.了解通过一定的化学加工技术可以把煤转化成燃油。掌握煤加工成燃油的方法。(难点) 4.知道煤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5.理解煤的综合利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重难点) 使煤成为更洁净的能源 1. (1)洗选技术 目的:通过物理方法和表面化学方法将原煤中的可燃物和非可燃物(灰分)进行分离,使灰分和硫的含量降低。 (2)型煤技术 目的:通过煤的成型加工,将粉煤变成块状型煤提高燃烧效率。 (3)水煤浆技术 目的:将煤粉、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成水煤浆液体。 特点:燃烧时火焰中心温度低、燃烧效率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少。 2.煤的转化技术 (1)煤的气化 目的:在适宜条件下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用于生产民用、工业用燃料气和合成气。 煤气的成分:CO和H2。 (2)煤的液化 直接液化:把煤直接通过高压加氢制成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得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化学催化合成转化为烃类化合物。 3.洁净煤发电技术 (1)常规煤粉发电机组加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是在常规燃煤发电机组中增加烟气净化设备,通过烟气脱硫、去氮氧化物和除尘,达到降低SO2、NO x和烟尘排放的目的。

(2)流化床燃烧技术: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特点: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低。 1.降低煤的灰分和含硫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减少燃煤时烟尘和SO 2 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 把煤加工成燃油 1.氢化法:经高温催化,加氢解聚反应,脱去硫、氮、氧等成分,形成固—液混合物。 2.气化—液化法:先将煤转化为H 2、CO 等气体,再催化为液态物质,主要反应有: n CO +2n H 2――→催化剂 (CH 2)n +n H 2O 2n CO +n H 2――→催化剂(CH 2)n +n CO 2 2.为什么煤可以转化为燃油? 【提示】 煤和石油都是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本质区别是氢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的比值不同,把煤加工成油,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汽油、柴油等燃油的过程。 从煤中获得的化学产品 1.煤的干馏: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干馏产品 产 品 ?? ??????? 气态:焦炉煤气H 2、CH 4、C 2H 4、CO 等 液态??????? 粗氨水:最终产品形式为 NH 4 2 SO 4 、NH 4 3 PO 4 或浓氨水 煤焦油分馏????? ――→170 ℃以下 苯、甲苯、二甲苯 ――→230 ℃以上酚类、萘 ――→230 ℃以上蒽等稠环芳烃 ――→残渣沥青固态——焦炭:用途高炉炼铁、制水煤气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第1课时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状况。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炭的分布 (1)世界: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分布在①__________、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断续分布在②____________和南非,煤质较好。 (2)中国煤炭分布:主要分布在③______,南方除④________外,均严重缺煤。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1)世界:在东半球,从⑤________地区经⑥________到印度尼西亚;在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⑦____________、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2)中国:东部集中分布在⑧________________、辽河、大港、⑨________、⑩________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主要分布在?________、柴达木、准噶尔等盆地。 (二)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消耗: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______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消耗能源水平?________。 2.前景: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________。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________。 (三)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1)开采:?____________,堆放占地,废渣自燃;矿山排水造成?________环境污染; (2)运输与存放:可能会污染?________、水与土壤;占地,破坏?________。 (3)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____________、酸雨等。 (四)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21________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 1.采用○ 23 2.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22________、同时验收、同时投入○________。 3.保护耕地,○24____________土地。 4.对化石燃料进行○25________和精加工。 26________。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在世界两大煤带上的国家是( ) A.巴西、中国 B.俄罗斯、南非 C.美国、乌克兰 D.加拿大、澳大利亚 2.下列四幅图中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同时课本对相关知识的介绍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采用拓展延伸资料的方式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但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本节的教学主要从化石燃料利用的目的、依据、方式等角度帮助学生整理本节的大思路,,而不是简单的常识性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的各种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导学案鲁教版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探究点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情景展示] 工厂烟囱林立汽车川流不息 [问题探究]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使用燃料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化石燃料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在选择燃料时我

们要综合考虑其是否能稳定地燃烧、是否产生污染性气体、价格是多少、资源是否易得、是否易储存和运输是否便利等因素。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情景展示] 煤――→气化CO 、H 2、CH 4等―→用作燃料气和化工原料 [问题探究] 为什么要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必须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同时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也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直接利用煤,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煤的综合利用产物就成为化肥、农药、合成材料及冶金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点] 1.教学中是否讲清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燃料? 3.教学中是否给学生明确分馏与干馏的关系? 4.教学中是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新教材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导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第三节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能的基本特点。2.了解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及其发展前景。 一、海洋能的特点 1.含义: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①__________的自然能源。 2.类型:主要包括②______能、③______能、④______能、海水⑤______能和⑥______能等。 3.特点:(1)总量⑦____,密度⑧____。 (2)⑨________。 (3)污染⑩____。 (4)时空分布?______。 二、海洋能开发利用前景 1.利用方式:主要用于?______。 2.目前利用技术成熟的能源有潮汐能和波浪能。 3.潮汐能及其利用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区域。 (2)潮汐发电的条件:a.?______足够大。 b .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______。 c .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3)我国的潮汐电站分布:广东省的顺德和东湾、山东省的?______、上海市的崇明等地。 4.波浪能及其利用 (1)定义: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____能和?____能。 (2)优点??? 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21 海面极少平静,波浪○22 可以利用 (3)缺点:a.造价○ 23____,b.发电成本○24____。 (4)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北纬○ 25____________之间的○26______________。 5.前景:海洋能发电理论上可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海洋能作为新能源将会被人类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 一、海洋能的种类与特点 1.种类: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浪能。广义的海洋能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和海洋生物能等。重点为潮汐能及波浪能的开发利用。 2.特点 总量大、密度小: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因此具有巨大的海洋能,但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上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可再生: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如:潮汐能,这种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污染小:海洋能为清洁能源,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一条必经之路。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66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0.6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66

《燃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 教材分析: 从教材安排上来看,课本以人们熟悉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入手,引出燃料热值的概念,介绍了常见燃料的热值、炉子的效率及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燃料的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和保护.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上,应加大信息量,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 3、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师总结,像这些能够燃烧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燃料. 教师:这么多燃料我们能不能对它们加以分类.这样研究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 学生: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燃料的热值 1、研究表明: 1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6×107J; 1Kg氢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4×108J; 1Kg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3×107J; 1Kg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0×107J. 请阅读以上资料,谈谈你获得的信息. 2、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热值”(P28页)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小结: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的比值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用q表示) 在此,老师简单解释什么是“完全燃烧”. 2、公式: q=Q/m

东北大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期末试题

一.简答题 1.国家工信部对钢铁企业的定位是什么? 答:定位如下: (1)化解产能过剩将促进僵尸企业退出,为行业未来发展腾挪出更多市场空间。(2)企业仍有较大经营压力 (3)钢材出口难度加大,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贸易摩擦压力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阻力较大。 (4)在积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要做好规范企业动态管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 2.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以下内容: (1)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的危害 (3)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理治理的基本政策 (5)有关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法规的建立 (6)冶金行业固体废物治理的思考 (7)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污染概述、重有色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冶金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铅锌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冶金砷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铝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铝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赤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铝工业电解废料的控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稀有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 (10)钢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冶金钢渣的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节能环保)、冶金尘泥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3.清洁生产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答: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意义诸如: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4.高炉、转炉、精炼、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产品和副产品有哪些? 答:高炉的原料:焦炭,熔剂,铁矿石。产品主要为生铁。副产品有高炉煤气和炉渣 转炉原料为铁水,氧气,废钢,相关合金元素。产品,钢水,钢锭或连铸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