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蒸馏技术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与进展

分子蒸馏技术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与进展

分子蒸馏技术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与进展
分子蒸馏技术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与进展

分子蒸馏技术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与进展Molecular distill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n

the separation process

分子蒸馏技术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与进展

摘要:分离技术是研究生产过程中混合物的分离、产物的提取或纯化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首先对产品的质量及物质纯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人们不但希望采用更高效的节能、优产的方法,而且希望所采用的过程与环境友好。在传统蒸馏、萃取等化工分离技术基础上,分析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要求,论述分子蒸馏技术在分离过程方面的进展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分子蒸馏技术;研究分析;分离;进展

Abstract:the sepa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ocess is a mixture of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products of a door extracted or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firs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and the material requirements of purity increases; People not only hope using more efficient energy-saving, excellent production method, and hope the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n traditional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and other chemical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olecular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And actu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paration process molecular distillation in progress and its importance.

Keywords: molecular distillation; Research analysis; Depart; progress

分子蒸馏技术(Molecular Distillation,MD)不同于一般蒸馏技术,它是运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物质的分离,能够实现远离沸点下的操作【1】。它具备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沸点、高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分离提取纯化,能解决大量用常规技术分离难于解决的问题【2】。分子蒸馏作为一种物理法分离技术,生产过程绿色清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分子蒸馏技术原理

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的非平衡蒸馏,根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不同而进行的分离。操作是在混合物的沸点温度下进行的,其分离是依据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在高真空下实现物质间的分离。当设备冷凝表面与蒸发表面有温度差时,分离操作就能进行。在分子蒸馏操作过程中,轻组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重组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小。若在离蒸发面小于轻组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组分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冷凝面,使得轻组分分子落在冷凝面上被冷凝,使其流出,而重组分分子因到达不了冷凝面而返回原来液面,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就能分离开来【3-5】。分子蒸馏原理如图1 所示。

图1 分子蒸馏原理示意图

由图1可以看出,液体混合物为了达到分离的目的,首先混合液沿加热板向下流动,被加热后,轻、重分子均向气相逸出,由于轻、重分子自由程不同,轻分子自由程大,可达到冷凝板,冷凝后沿冷凝板向下流动,重分子自由程小,达不到冷凝面而在气相中饱和,并返回液相,沿加热板向下流动,从而形成轻、重分子的分流与分离【6-7】。

二、分子蒸馏影响因素分析

2.1 混合物分子量对分离程度的影响

分离程度与所有被蒸馏混合物的分子量的大小有关,分子量差异越大,其沸点和自由程差异越大,馏出物就越纯;分子量越接近,分馏效率也就越低。因此,分子蒸馏要满足2个条件:①轻、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必须要有差异,且差异越大越好;②蒸发面与冷凝面的间距必须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2.2 压力对分离程度的影响

分子蒸馏要求整个系统可在很高的真空度下工作。分子蒸馏的蒸发面与冷凝面距离很小,欲使蒸汽分子从蒸发面向冷凝面飞射的过程中,蒸汽分子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很小,则操作系统必须存在较大压差【8】。加之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其操作压强很低,一般为0·13~1·33 Pa。

2.3 温度对分离程度的影响

分子蒸馏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进行分离的,因此蒸馏温度远低于待分馏组分的沸点【9】。分子从蒸发面上自由蒸发。分子在高真空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蒸发。蒸发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分离效率有时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应以被加工物质的热稳定性为前提,选择经济合理的蒸馏温度。一般来说,分子蒸馏的分离温度比传统蒸馏的操作温度低50~100℃【10】。

2.4 受热时间对分离程度影响

分子蒸馏装置加热液面与冷凝面间的距离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受热液体呈薄膜状,一般为0.5 mm 左右,而受热面与冷凝面间距很小,比轻分子移动距离还要小,液面逸出的轻分子几乎未经碰撞就到达冷凝面,所以受热时间很短,一般为几秒至几十秒之间【11】.这一特点很好地保护了被处理物料的颜色和特性品质,使得用分子蒸馏精制的产品在品质上优于传统真空蒸馏法生产的产品。

三、分子蒸馏操作过程及设备

(1)使设备达到高真空、低于混合物料沸点的加热温度、达到轻组分分子冷凝的冷凝面温度条件;

(2)通过重力或机械力使物料在加热蒸发面形成非常薄且分布均匀便于蒸发的液膜;

(3)混合物分子在高真空和远低于常压沸点的温度下在液膜表面进行自由蒸发;(4)在高真空下,蒸发中的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运动;

(5)轻组分分子到达冷凝面被捕获收集,重组分分子不能到达冷凝面而返回原来液面;

(6)轻组分分子馏出物在冷凝面相接的容器收集,重组分分子在加热面相接的容器收集。

根据操作过程,完整的分子蒸馏装置主要包括:分子蒸馏器、进出料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操作设备大致可分为三类降膜式分子蒸馏器(falling–film evaporator)、离心式分子蒸馏器(centrifugal evaporator)【12】、刮膜式分子蒸馏器(wiped-film evaporator)【13】(如图2)。

图2 刮膜式分子蒸馏器

旋转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如图2)的蒸发器内设置了刮膜装置,使物料形成均匀的薄液膜,从而使液膜不断更新,大大减少了液膜的传热传质阻力,提高了蒸发速率,而且被蒸馏物料在操作温度下停留时间短,热分解的危险性较小,有较高的分离效率.

四、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新型的绿色分离技术,较常规蒸馏具有更高的挥发度。加之真空度高、操作温度低、受热时间短,其分离效率比常规蒸馏高【14】.

4.1 分离热敏性物质中的轻组分

例如二聚酸中二聚体的含量决定着产品的质量。运用常规蒸馏的方法可以使二聚体的质量分数在75%、83%及87%,而采用分子蒸馏的方法可以使二聚体的质量分数达90%~95%以上【15】.在石油化工中分离沥青也用此法,蜡含量越高,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越大,沥青的高温黏度、低温延度、黏结性和塑性等就下降越多,从而给沥青带来坏的影响。降低蜡含量,是提高沥青性能,稳定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分子蒸馏对沥青进行处理,蜡脱除率非常之高【16】。因此,采用分子蒸馏法进行脱蜡处理,已成为沥青产业的一个新趋势。

4.2 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

增塑剂型酯类的提纯,高分子物质的脱臭,树脂类物质的精制等。许多磷酸酯类增塑剂都可应用分子蒸馏提纯,如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二苯异癸酯等【17】。

4.3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处理渣油可以切割出更多的馏分,馏分间切割清晰,分离出的润滑油不含金属元素,产品品质好。崔毅【18】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沙轻减压渣油深拔分离出7 个重馏分油,使减压渣油中的理想组分饱和烃得到充分的回收,饱和烃回收率最高可达90.59%,而且能有效地脱除减压渣油中的大部分重金属(Ni、V),所得深拔馏分均不含沥青,质量远远优于减压渣油,是较好的催化裂化原料。

对废旧机油进行三级分子蒸馏处理,依次蒸馏出汽油、柴油、机油或润滑油;第一级分子蒸馏温度为50~90 ℃,压强为-0.3~-0.9 MPa,分离出汽油;第二级分子蒸馏,温度为50~150 ℃,压强为200~10 Pa,分离出柴油;第三级分子蒸馏,温度为100~300 ℃,压强为20~0.1 Pa,分离出机油或润滑油。该方法在处理废旧机油过程中,没有经过酸洗、碱洗、脱色、沉淀、干燥等化学过程,并且没有酸碱中和后的钠盐及脱色剂的排放,没有污染,分离蒸馏出来的汽油、柴油、机油和润滑油能达到或超过其原来的质量指标【19】。

4.4分离产品和催化剂

催化剂的分离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系到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很多反应中,需要催化剂与产品分离开来。一方面是产品质量要求要将催化剂彻底分离掉;另一方面是一些价值昂贵的催化剂必须循环使用。因此,选

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产品与催化剂具有热敏性的物系,传统的蒸馏方法难以处理,而采用分子蒸馏可取得理想效果。分子蒸馏技术在得到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保护了可循环利用的催化剂活性。如碳酸醋类是一种现代润滑剂原料,但是由于其中常常残存有从反应带来的催化剂,故影响了它的质量和使用。为了使碳酸醋类得到净化,一般在220 ℃、1 Pa 下采用两级分子蒸馏除去残存的催化剂。其产率可达到90%,生产能力可达到200kg/m2·h【20】。

五、分子蒸馏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分子蒸馏作为液-液热敏分离及高提纯的专用技术,工艺研究及设备制造水平已逐渐趋向成熟,其技术创新、环保、高效,已得到了广泛的工业化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非常少;生产能力小;设备投资高。随着人们追求天然产品、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新产品不断出现,分子蒸馏技术必将以其在产品提纯中的高效优质、条件温和而备受青睐,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发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虎,刘吉平,马超,马志敏。分子蒸馏技术及应用[J].现代化工,2008,28(1)。

[2]刘松,冯志豪,朱宝璋。分子蒸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9,28.

[3] Cvengros J,Lutisan J,Micov M. Feed temperature influence on the

efficiency of a molecular evaporator [J]. Chem. Eng. J.,2000,78:261-269.

[4] Batiatella C B,Maciel M R W,Fiho RM. Rigorou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olecular distillators:development of a simulator under conditions of non ideality of the vapor phase [J]. Com. and Chem.Eng.,2000,24 (7):1309-1315.

[5] Masaaki S. Evaluation of ring size distribution in a heavy oil based onboiling poin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J]. Fuel,2000,79:339.

[6] 于鸿寿,王世昌,吴锦元.化学工程手册:3卷.蒸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1989.

[7]冯武文,杨村,于宏寄.蒸馏技术与日用化工: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J].日用化学工业,2002,32(5):74-76.

[8] E.克雷耳.实验室蒸馏技术指南:中间工厂蒸馏的导论[M].陈甘棠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

[9]张桂,赵国群,姜娟娟。分子蒸馏技术[J]。试验研究。

[10]陈文伟,陈钢,高荫榆.分子蒸馏的应用研究进展[J].西北粮油科

技,2003(5):35-37.

[11]冯武文,杨村,于宏奇,等.工业表面活性剂技术经济文集[C].大连:大连出版

社,2000:373-375.

[12]Jan Cvengros,Stifan Pollok,Miroslav Micov,et al. Film wiping in

the molecular evaporator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1(81):9-14. [13]Kawala Z,Dakiniewicz P. Influence of evaporation space geometry

on rate of distillation in high-vacuum evaporator [J]. Separation Si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 (37):1877-1895.

[14]卓震,许进文,张晶. 分子蒸馏技术分析[J]. 化工装备技术,2005,26 (6):29- 33.

[15]邓朝霞,叶代勇等.分子蒸馏及其在精细化工上的应用[J].广州化

学,2006,34(2):6-10.

[16]Helm R V,Petersen J C. Compositional studies of an asphalt and its

molecular distillation fractions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infrared spectrometry [J]. Anal. Chem.,1968,40 (7):1100-1103.

[17]杨村,刘玮,冯武文,等.分子蒸馏在高聚物中间体中的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2001,29(4):48-49.

[18]崔毅. 沙轻减压渣油深拔窄馏分性质及催化裂化性能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

化工,2002,33(11):18-21.

[19]朱宝璋.利用分子蒸馏技术还原、再生废旧机油的方法:中国,101177646[P]. 2008.

[20]朱宝璋,杨婉珍,黄少烈.利用分子蒸馏技术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中国,1869163[P]. 2006.

动态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7-8924(2007)04-0091-05专题综述 动态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李晓波,胡保安,顾 平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介绍动态膜分离技术的概念,着重讨论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相关因素以及动态膜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指出动态膜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尚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动态膜;污水处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膜分离技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5],然而,膜污染及膜组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膜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动态膜分离技术采用大孔径材料制作膜组件,降低了膜组件的造价;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动态膜的渗透性能更佳、抗污染能力显著提高[6-8].因此,动态膜作为一项新型的特殊膜分离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研究者的关注[9-13]. 1 动态膜分离技术 动态膜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包含动态膜的载体 及动态膜分离层本身.动态膜的载体指用来承载动态膜的大孔径材料,一般价格低廉、易得,常见的有不锈钢丝网、普通筛网、工业滤布、筛绢等多孔材料和一些高分子材料,如烧结聚氯乙烯管等.动态膜分离层是动态膜分离技术的主体,指依附于动态膜载体之上、执行分离功能的滤饼层或污泥层.它是通过错流过滤或死端过滤的方式将某种固体或胶体微粒沉淀在载体表面上形成的.用于形成动态膜的粒子种类较多,有粘土类矿物、粉状活性炭(PAC )、ZrO 2、MnO 2、聚乙烯醇(PVA )等,也可用被处理的废液中的某种物质作为成膜物质沉淀在载体上形成动态膜,如自生生物动态膜的成膜物质为污水中的活性污泥.目前国内外关于动态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因素及操作参数的优化方面. 2 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因素 2.1 pH 的影响 p H 对ZrO 2动态膜和MnO 2动态膜的影响较为 明显,这是由于MnO 2动态膜和大多数ZrO 2动态膜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生成膜粒子的. ZrO 2粒子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高含Zr 4+溶液,如无水ZrCl 4的水溶液的p H 来形成[14], 另一种是将ZrOCl 2加入到硫酸溶液中而形成[15].Zr 的水合氧化物在不同p H 下的特性不同,其粒子大小也不同.p H 较低时所生成的粒子粒径较小,随着p H 升高,粒径也逐渐升高.由于小颗粒需要更长的时间堵塞载体的孔隙,所以形成动态膜所需的时间也更长.Altman 等[16]的研究表明,动态膜的形成时间从p H 为3.5时的120min 减少到p H 为6时的45min ;Rumyantsev 等[16]的研究结果则分别是100min 和小于45min.蛋白质的截留率与p H 的关系不是很明显,p H 为3.5、5和6时形成的动态膜的截留率大于p H 为4时的动态膜. MnO 2是KMnO 4的还原产物,其反应式为4KMnO 4+6HCOONa =4MnO 2↓+2K 2CO 3+ 3Na 2CO 3+3H 2O +CO 2↑ 收稿日期:2005-09-06;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1-17 作者简介:李晓波(1970-),男,河南省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 第27卷 第4期膜 科 学 与 技 术 Vol.27 No.4 2007年8月MEMBRAN E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Aug.2007

分子蒸馏技术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分子蒸馏又称短程蒸馏,是一种新型的液-液分离技术,与常规蒸馏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本文对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设备、特点以及在食品、医药、化工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分子蒸馏、食品工业。 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度下进行的非平衡蒸馏技术(真空度可达 0.01Pa),是以气体扩散为主要形式、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由于蒸发面和冷凝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被分离物料的蒸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所以也称短程蒸馏。由于分子蒸馏过程中。待分离物质组分可以在远低于常压沸点的温度下挥发,并且各组分的受热过程很短,因此分子蒸馏已成为对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进行分离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脂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用于浓缩或纯化低挥发度、高分子量、高沸点、高黏度、热敏性、具有生物活性的物料。 一、分子蒸馏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1.1分子蒸馏的基本概念分子有效直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两分子质心的最短距离,即发生斥离的质心距离。分子运动自由程:指一个分子与其他气体分子相邻两次分子碰撞之间所走的路程。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不同物质中各个分子的自由程各不相同。就某一种分子来说在某时间间隔自由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1.2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分子蒸馏的分离是建立在不同物质挥发度不同的基础上,其操作是在低于物质沸点下进行,当冷凝表面的温度与蒸发物质的表面温度有差别时就能进行分子蒸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中各个分子受热后会从液面逸出,不同种类的分子,由于其有效直径不同,逸出液面后直线飞行距离是不相同的。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小,若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冷凝面,使得轻分子落在冷凝面上被冷凝,而重分子则因达不到冷凝面,返回原来液面这样就将混合物分离了,分子平均自由程是分子蒸馏基本理论的核心。 1.3分子蒸馏的基本过程根据分子蒸馏的基本理论,可将蒸馏过程分解为 以下5个步骤:①物料在加热面上形成液膜;②分子在液膜表面上自由蒸发;③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的运动;④轻分子在冷凝面上被捕获,重分子返回物料液膜;⑤馏出物和残留物的收集。 二、分子蒸馏的特点

新型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新型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原理;应用;进展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与传统分离方法(蒸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它是在常温下操作,没有相变,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具有高效、节能,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因而在化工、轻工、电子、医药、纺织、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冶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和特点 1.1纳滤 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模型目前的看法主要是空间位阻-孔道模型。与超滤膜相比,纳滤膜有一定的荷电容量;与反渗膜相比,纳滤膜又不是完全无孔的。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余跃等[1]废水进行了去除COD和脱色的研究。结果表明,纳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 1.2超滤 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0之间。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压力驱动的筛孔分离过程,是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三种形式。徐超等[2]在中试中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代替传统砂滤工艺处理浊度较低的滦河水,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设备费用降低了。 1.3微滤 微滤是发展最早、制备技术最成熟的膜形式之一,孔径在0.05-10μm之间,可以将细菌、微粒、亚微粒、胶团等不溶物除去,滤液纯净,国际上通称为绝对过滤。微滤分离的实质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来进行的。即:比膜孔大的颗粒的机械截留、颗粒间相互作用及颗粒与膜表面的吸附、颗粒间的桥架作用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4反渗透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学界对于反渗透分离机理的解释主要流行以下理论:溶解一扩散模型、优先吸附一毛细孔流理论、氢键理论。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邓宇发明了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以来,反渗透用于海水淡化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3]。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美国芝加哥API工艺公司采用B一9芳香族聚酞胺中空纤维膜组件处理镀镍漂洗水,废水中Niz+的分离率为92%[4]。 1.5电驱动膜

分离分析论文资料

膜分离技术与分子蒸馏技术 摘要:分离分析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分离分析方法关乎着实验与生产的成败,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所采用的的分离技术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对膜分离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原理特点应用 前言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已经被国际公认为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生产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医药、食品、化工、环保等各个领域;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伴随着人们对真空状态下气体运动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真空蒸馏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目前,分子蒸馏技术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1 膜分离技术 1.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选择透过特性的过虑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物理的分离、纯化和富集的过程。膜分离法有许多的种类,虽然各种膜分离过程具有不同的原理和特征,即使用的膜不同,推动力、截流组分不同,适用的对象和要求也不同,但其共同点为过程简单、经济、节能、高效,无两次污染。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中物质不发生相变,分离系数较大,操作温度可为常温,可直接放大,可专一配膜等。相对与传统工艺,膜分离具有以下优点:艺简化,一次性投资少,方便维护、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节省资源;运行无相变,不破坏产品结构,分离效率高,提高产品的收率和质量;不需用溶剂或溶剂用量大大减少,因而废水处理也变得更加容易[1]。 1.2 膜分离技术的种类 目前,国内外在制药和医疗上常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

新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1-04-18 作者简介:陈默(1986—),硕士研究生,从事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王建龙,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联系人,主要从事含能化合物合成及炸药中间体的制备、 应用及开发。新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 默,曹端林,李永祥,王建龙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 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膜分离;原理;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 (2011)05-0031-03 Research Progress of Membrane Technology CHEN Mo ,CAO Duan -lin ,LI Yong -xiang ,WANG Jian -lo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 :The membrane extraction technique is a new type extraction technique with high efficiency ,high speed and saving energy.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pplied widely as a new kind of separation technology.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membrane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electrodialysis ,reverse osmosis ,nano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gas separation ,pervaporation ,membrane reactor.Further more ,the application and current problems of different membrane technologies were extensively summarized.Finally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Key words :membrane separation ;principle ;application ;progress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 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与传统分离方法(蒸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它是在常温下操作,没有相变,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具有高效、节能,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因而在化工、轻工、电子、医药、纺织、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冶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和特点1.1 纳滤 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模型目前的看法主要是空间位阻-孔道模型。与超滤膜相比,纳滤膜有一定的荷电容量;与反渗膜相比,纳滤膜又不是完全无孔的。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 术, 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余跃等[1] 对纳滤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去除COD 和脱色的研究。结果 表明, 纳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 。Salzgitter Flachstahl 电镀厂采用膜技术处理 镀锌废水, 回收其中的Zn 2+ 和H 2SO 4,其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2]。常江等[3] 在完成用新型纳滤膜处 理模拟含Ni 2+ 废水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电 镀镍漂洗废水的纳滤膜处理及镍和水回收利用的工业试验,为大规模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杨青等[4] 研究报道将DK 型与NF90型纳滤膜组合可适用于治理高浓度、高盐分的吡啉农药废水污染。1.2 超滤 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 100000之间。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压力驱动的筛孔分离过程,是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三种形式。 徐超等 [5] 在中试中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代替传 统砂滤工艺处理浊度较低的滦河水,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设备费用降低了。罗涛等[6]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精)

综述与专论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立军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州510640 摘要分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下进行的特殊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是一项国内外正在工业化开发应用的高新分离技术,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分子蒸馏技术同普通蒸馏技术的差别很大。介绍了分子蒸馏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主要装置和优势。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分子蒸馏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关键词 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应用进展R 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 echnique of Molecular Distil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hen Lijun Chen H uanqin (R esearch I nstitute of Chemical E ngineering ,Southern China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 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The m olecular distillation (short -path distillation or unobstructed distillation is a special separation technique of liquid -liquid and a special distillation technique under the high vacuum.It is an industrializing Hi -te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not used in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动态与信息 专题报道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新兴高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它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先进技术所组成的新技术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和农业。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生物化工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技术为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高效率的反应器、新型分离介质、工艺控制技术和后处理技术,从而可以促进生物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因而新兴的生物化工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竞争的重要焦点之一。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也被称为生物技术的下游加工术,是整个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是决定生物技术成果能否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和竞争力的产品的重要因素。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与化学物质的分离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产品大多要求高纯度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其易受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而发生变性,因而生化分离过程一般要求在快速、低温、洁净的条件下进行。总之,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特殊性。 1 生物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及一般步骤生物化工分离过程是生物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从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分离生物产品,它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生物产品一般是从杂质含量远远高于产物的悬浮液中进行分离的,而且产品要求纯度较高,只有经过分离加工过程,才可以制得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因此分离是生物化工工业化的必需手段。与此同时,进行生化分离过程十分困难,这是由于产物原料液的含量极低与产物的高纯度要求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而且分离的方法复杂,因此,开发新的分离工艺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由于生物化工产品不同(如酶或代谢产物),所采用的分离方法也不同。但大多数生物化工分离过程常采用4个分离步骤:1)对发酵液或酶反应液预处理,进行固液分离。在这个步骤中过滤和离心是常用的基本单元操作。在过滤操作中有时为了减少过滤介质的阻力,采用了膜分离技术。但该过程对产物的含量改善作用很小。2)进一步分离。此步骤使产物的含量增加。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吸附、萃取等,如合成ATP 时用颗粒活性炭作吸附剂。3)高度分离。在这个步骤中分离技术对产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典型方法有层析、电泳等。4)精制,先进行结晶析出再干燥即可。合成ATP时,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浓缩,最后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进行减压干燥,可得ATP成品。生物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如蒸馏、萃取、过滤、结晶、 元操作过程,而另一些则为新近发展的分离技术,如细胞膜破碎技术(包括球磨破碎和化学破碎等)、膜分离、色层分离等。在此着重介绍膜分离技术。 2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甚至会导致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之一,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热点。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发展的高新分离技术,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水加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能源工程等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对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开始的。从60年代的反渗透技术到90年代的渗透汽化技术,我国的膜分离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已成功地研制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如无机膜反应分离技术等。 3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膜分离是指用半透膜作为障碍层,借助于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能量、浓度或化学位差的作用下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提纯。由于半透膜中滤膜孔径大小不同,可以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膜层,而其它组分被保留在混合物中,以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利用膜分离技术来进行分离具有如下优点:膜分离过程装置比较简单,同时操作方 032化 学 试 剂2008年3月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精)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简介 分子蒸馏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题目。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能在极高真空下操纵,它依据分子运动均匀自由程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系的分离。由于其具有蒸馏温度低于物料的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因而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本钱,极好地保护了热敏性物质的特点品质,该项技术用于纯自然保健品的提取,可摆脱化学处理方法的束缚,真正保持了纯自然的特性,使保健产品的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对高沸点、热敏性物料进行有效的分离手段,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为适应浓缩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需要,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规模化的产业应用。在日、美、英、德、苏相继设计制造了多套分子蒸馏装置,用于浓缩维生素A,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应用面太窄,发展速度很慢。但是,在过往地三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在不断地重视着这项新的液-液分离技术的发展,对分离装置精益求精、完善,对应用领域不断探索、扩展,因而一直有新的专利和新的应用出现。特别是从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物质的青睐,回回自然潮流的兴起,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分子蒸馏的设备,各国研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发展至今,大部分已被淘汰,目前应用较广的为离心薄膜式和转子刮膜式。这两种形式的分离装置,也一直在精益求精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产品,其装置结构与配套设备要有不同的特

点,因此,就分子蒸馏装置本身来说,其开发研究的内容尚十分丰富。 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外已在数种产品中进行产业化生产。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然物质的提取方面应用较为突出,如:从鱼油中提取EPA与DHA、从植物油中提取自然维生素E等。另外,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方面的提取和分离,品种也越来越多。 我国对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八十年代末期,国内引进了几套分子蒸馏生产线,用于硬脂酸单甘酯的生产。国内的科研职员也曾经作过一些研究,但未见产业化应用的报道。 分子蒸馏成套产业化装置具有设计新奇、结构独特、工艺先进,可明显进步分离效率。从小试到产业化生产又到小试的反复循环实验探索中,特别解决了产业化生产中轻易出现的突出题目。如有效地解决了物料返混题目,明显地进步了产品质量,创造性地设计了有补偿功能的消息密封方式;实现了产业装置高真空下的长期稳定运行。该项技术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开发的产品有二十余种,如:硬脂酸单甘酯、丙二醇酯、玫瑰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谷维素等。并已确定了应用分子蒸馏技术的有关工艺条件,为进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分子蒸馏的原理和装置的结构决定其有如下特点: 1、分子蒸馏的操纵温度远低于物料的沸点: 由分子蒸馏原理可知,混合物的分离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分子溢出液面后的均匀自由程不同的性质来实现的,并不需要沸腾,所以分子蒸馏是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操纵的,这一点与常规蒸馏有本质的区别。 2、蒸馏压强低: 由于分子蒸馏装置独特的结构形式,其内部压强极小,可以获得很高的真空,因此分子蒸馏是在很低的压强下进行操纵,一般为×10-1Pa数目级(×10-3为托数目级)。

最新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 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简介 分子蒸馏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题目。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能在极高真空下操纵,它依据分子运动均匀自由程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系的分离。由于其具有蒸馏温度低于物料的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因而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本钱,极好地保护了热敏性物质的特点品质,该项技术用于纯自然保健品的提取,可摆脱化学处理方法的束缚,真正保持了纯自然的特性,使保健产品的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对高沸点、热敏性物料进行有效的分离手段,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为适应浓缩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需要,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规模化的产业应用。在日、美、英、德、苏相继设计制造了多套分子蒸馏装置,用于浓缩维生素A,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应用面太窄,发展速度很慢。但是,在过往地三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在不断地重视着这项新的液-液分离技术的发展,对分离装置精益求精、完善,对应用领域不断探索、扩展,因而一直有新的专利和新的应用出现。特别是从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物质的青睐,回回自然潮流的兴起,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分子蒸馏的设备,各国研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发展至今,大部分已被淘汰,目前应用较广的为离心薄膜式和转子刮膜式。这两种形式的分离装置,也一直在精益求精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产品,其装置结构与配套设备要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就分子蒸馏装置本身来说,其开发研究的内容尚十分丰富。 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外已在数种产品中进行产业化生产。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然物质的提取方面应用较为突出,如:从鱼油中提取EPA与DHA、从植物油中提取自然维生素E等。另外,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方面的提取和分离,品种也越来越多。 我国对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八十年代末期,国内引进了几套分子蒸馏生产线,用于硬脂酸单甘酯的生产。国内的科研职员也曾经作过一些研究,但未见产业化应用的报道。 分子蒸馏成套产业化装置具有设计新奇、结构独特、工艺先进,可明显进步分离效率。从小试到产业化生产又到小试的反复循环实验探索中,特别解决了产业化生产中轻易出现的突出题目。如有效地解决了物料返混题目,明显地进步了产品质量,创造性地设计了有补偿功能的消息密封方式;实现了产业装置高真空下的长期稳定运行。该项技术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开发的产品有二十余种,如:硬脂酸单甘酯、丙二醇酯、玫瑰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谷维素等。并已确定了应用分子蒸馏技术的有关工艺条件,为进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分子蒸馏的原理和装置的结构决定其有如下特点: 1、分子蒸馏的操纵温度远低于物料的沸点:

分子蒸馏的应用研究进展

!" 分子蒸馏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文伟,陈 钢,高荫榆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摘 要:阐述了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及其区别于普通真空蒸馏的主要特点,并介绍了分子蒸馏在食品、医 药、香料等工业方面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分子蒸馏;短程;研究应用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1#"-##!"-#! 分子蒸馏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步: 21物料在加热面上的液膜形成;31分子在液膜表面上的自由蒸发;41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的运动;51分子在冷凝面上的捕获;61馏出物和残留物的收集。! 分子蒸馏的特点 分子蒸馏具有如下特点: 0,1分子蒸馏的操作温度。由分子蒸馏原理可知,混合物的分离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分子逸出液面后的平均自由程不同的性质来实现的,并不需要沸腾,所以分子蒸馏是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操作的。这点与常规蒸馏有本质的区别。 0(1蒸馏压强低。整个物料系统均在真空下,其最低蒸馏压力必须保证低于#*"7892,因此物料不易氧化受损。 从以上两个特点可知,分子蒸馏一般是在远低于常规蒸馏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一般常规真空蒸馏或真空精馏由于在沸腾状态下操作,其蒸发温度比分子蒸馏高得多,加之其塔板或填料的阻力,比分子蒸馏大得多,所以其操作温度比分子蒸馏高得多。 0!1受热时间短。由分子蒸馏原理可知,受加热的液面与冷凝面间的距离要求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由液面逸出的轻分子,几乎未经碰撞就到达冷凝面,所以受热时间很短。另外,混合液体呈薄膜状,使液面与加热面的面积几乎相等,这样物料在蒸馏过程中受热时间就变得更短。对真空蒸馏而言,受热时间为,:,而分子蒸馏仅为十几秒。 0$1分离程度更高。分子蒸馏能分离常规蒸馏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文伟(,/%.-) ,男,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子蒸馏0;<864=82>5?@A?882A?A -D2A:5?@A?882A?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组员:吴佳曦、张雯辉、郭志新、李耀睿、刘汉飞、王伦、张振斌膜分离技术在近20年发展迅速,其应用已从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轻工、石油、冶金、电子、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原材料及产品的回收与分离和生产高纯水等,是适应当代新产业发展的重要高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不但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正在成为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膜分离是借助于膜,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透速率的差别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目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UF)和液膜分离等。 膜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分离产物易于回收、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是现代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 在环境过程中膜分离技术以其独特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水的净化与纯化过程中。下面分类介绍一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1 电渗析技术研究现状(刘汉飞)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渗透性(与膜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相同的离子则被膜截留),使溶液中的离子作定向移动以达到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它可使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电渗析技术普遍应用于食品生化行业以及废水处理。下面分类对这几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一介绍。 1.1 电渗透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利用电渗析技术对酱油进行脱盐处理,可以制得低盐酱油并基本保持酱油原有风味,但要损失一部分作为酱油指标的氨基酸态氮和有机酸等有效成分,从而将酱油的含盐量降低。但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导,刘贤杰等采用电渗析技术进行了酱油脱盐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原酱油食盐含量19.4%,经电渗析处理后,酱油含量降至约9%,食盐以外的有效成分也有一些被除去,比较明显的是作为酱油品质指标的氨基酸态氮,有约8%的损失。酱油风味大致不变,证明了电渗

《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Bioproducts 课程编码:27A11417 学分: 4.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64 其中讲课:32 实验:32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推荐教材:顾觉奋主编,《分离纯化工艺原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1. 欧阳平凯编著,《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严希康主编,《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俞俊棠主编,《新生物工艺学(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俊玲主编,《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实验》,济南大学出版社,2016。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对分离过程的特殊要求,掌握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工业操控方式与操控因素及其适用性。培养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解决试验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可能遇到的根本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对分离过程的特殊要求,掌握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工业操控方式与操控因素及其适用性。培养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解决试验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可能遇到的根本问题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地位,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以及生物分离过程的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难点:正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的区别,准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1.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应用;2.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建议学时:4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摘要: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现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下分子蒸馏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影响分子蒸馏速度的因素;其中举以例子,介绍下分子蒸馏技术目前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最后本文对其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分子蒸馏技术;食品;应用;前景

蒸馏是实现分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可实现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常规蒸馏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减压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蒸馏所需要的温度,从而可以避免有些物质在蒸馏过程中因受热分解而造成的损失。但是,对于沸点高、热不稳定、粘度高或容易爆炸的物质,并不适宜使用普通减压蒸馏法。为了分离和纯化这些特殊性质的物质,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也相应产生。 分子蒸馏是一种以液相中逸出的气相分子依靠气体扩散为主体的分离过程,是在高真空度下进行分离操作的连续蒸馏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液-液蒸馏分离技术。分子蒸馏过程中,待分离物质组分可在远低于常压沸点的温度下挥发,并且各组分的受热过程很短,因此成为目前分离目的产物最温和的蒸馏方法,特别适合于分离高沸点、粘度大、热敏性的天然物料[1]。目前,分子蒸馏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精细化工、香料工业等行业。 1 基本原理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在于突破了常规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物质的原理,而是依靠不同物质分子逸出后的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普通蒸馏过程中,当形成的蒸汽分子离开溶液液面后,在运动中相互碰撞,一部分进入冷凝器中,另一部分则返回溶液内。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在于溶液液面与冷凝器的冷凝面间距离十分靠近,蒸汽分子离开液面后,在它们的分子自由程内未经过相互碰撞就可到达冷凝面,不再返回溶液内[2]。 对液体混合物的分离,首先要加热提供能量,接受到足能量的分子就会逸出液面成为气相分子。不同质量的分,由于分子有效直径不同,一般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较大,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较小。若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平均自由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个冷凝面,当轻分子到冷凝面后就被冷凝,从而使轻分子不断逸出;而重分子达不到冷凝面就会发生碰撞而返回溶液中,很快与液相中重分子趋于动态平衡,表观上不再从液相中逸出。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将轻分子和重分子进行分离[3]。 分子平均自由程是一个分子在相邻的两次分子碰撞之间所经过的路程,它的长短与分子有效直径、压力和温度有关[4]。当压力不变时,物质的分子平均自由程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不变时,物质的分子平均自由程随压力的降低而增加。例如,当系统中的压力为13.3Pa 时,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只有0.056cm,而当系统

分子蒸馏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分子蒸馏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分子蒸馏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学生姓名卢贝贝 学号2014118008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艺 日期2014年10月

分子蒸馏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有别于一般蒸馏技术的特点。例如,蒸馏温度远低于液体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等。同时还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综合评述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装置,提出了未来分子蒸馏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新分离技术,向人们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分子蒸馏特点装置应用展望 引言 分子蒸馏技术不同于一般蒸馏技术[1]。它是运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因而能够实现远离沸点下的操作。分子蒸馏[2]是一种在高真空(0.1~10Pa)条件下进行的液—液分离技术,又称为短程蒸馏,具有蒸馏温度低、真空度高、物料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且分离过程为不可逆过程,不存在沸腾和鼓泡现象,因而特别适合于高沸点、热敏性和易氧化物质的分离。目前,分子蒸馏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制药、石油化工、食品、化妆品、农业等领域[2-12]。 1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特点及设备 1.1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 分子蒸馏是利用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其基本原理如图 1 所示[13]。待分离物料在加热板上形成均匀液膜,经加热,料液分子由液膜表面自由逸出。在与加热板平行处设一冷凝板,冷凝板的温度低于加热板,且与加热板之间的距离小于轻组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组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这样由液膜表面逸出的大部分轻组分分子能够到达冷凝面并被冷凝成液体,而重组分分子则不能到达冷凝面,故又重新返回至液膜中,从而可实现轻重组分的分离。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新进展 The developmen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摘要:介绍了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渗透汽化等膜分离技术原理、膜技术设备组成及其特点;综合概述了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农药、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 原理, 应用, 进展 Abstract: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nano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pervaporation. Further more, the 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in bio-pesticides, chemical production were extensively summariz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 membrane separation, principle, application, progress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最新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摘要分子蒸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液-液分离技术,现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综合评述了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过程技术特点、常用设备及其优缺点。工业应用及过程模型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分子蒸馏过程技术的前景提出了一些展望。 前言分子蒸馏[1]又叫短程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下,利用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液-液分离技术。该技术具有蒸馏温度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系统能耗低等特点,并且该分离技术为不可逆过程,不存在沸腾及鼓泡现象。因此特别适用于分离高沸点、热敏性和易氧化的物质,能解决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 1 分子蒸馏过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分子蒸馏是指在高真空的条件下,液体分子受热从液面逸出,利用不同分子平均自由程差导致其表面蒸发速率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2]。分子分离过程如图所示,经过预热处理 的待分离料液从进口沿加热板自上而下流入,受 热的液体分子从加热板逸出。由于冷凝和蒸发表 面的间距一般小于或等于蒸发分子的平均自由 程,逸出分子可以不经过分子碰撞而直接到达冷 凝面冷凝,最后进入轻组分接受罐。重组分分子 由于平均自由程小,不能到达冷凝板,从而顺加 热板流入重组分接收罐中,这样就实现了轻重组 分的分离[3]。 2 分子蒸馏的基本过程 根据分子蒸馏的基本理论,可将蒸馏过程分 解为以下5个步骤:①物料在加热面上形成液膜; ②分子在液膜表面上自由蒸发;③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的运动;④轻分子在冷凝面上被捕获,重分子返回物料液膜;⑤馏出物和残留物的收集。 3 分子蒸馏设备和特点 3.1 设备组成 一套完整的分子蒸馏设备主要由脱气系统、进料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