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及《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1.贯彻本市构筑城市山、水、洲、城空间格局的规划指向,创建和谐、统一、

有序的城市视觉形象景观。

2.深入专业挖掘本市历史文化色脉,并加以创新运用与推广,进一步弘扬城市

历史文化特色。

3.优化城市视觉形象景深层次,形成“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4.创建长沙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科学管控工具,确保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合理

建设与持续发展。

5.形成城市魅力色彩景观,创建“城市个性名片”,提升城市品牌战略地位。第三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主题词与主色调

1.本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为通过合理运用与科学管控“长沙市基本色调”,形成切合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顺应城市创意之都、宜居城市的全新发展定位的长沙市建筑色彩新景观。

2.本市色彩规划形象主题词确立为“碧水红城,魅力长沙”。“碧水”是指湘江、岳麓山等城市代表性自然景观。“城”指长沙城,同时“城”字也谐音“橙”。“红城”二字谐音“红橙”,也喻指长沙市建筑色彩的主色调—“红橙”色调。

此外,“红”字还喻指长沙是红色革命经典的开创地和孕育中心,同时也切合湖湘文化中博采众长、优化思维、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内核。

以主题词为引导,规划分别对构成中心城区的以下三大区域确立了色彩主导风格:

①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银盆岭大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区域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古韵今晖、幸福长沙”。即要充分诠释和展示该区域历

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交织融合的风貌特色,深刻反映长沙市人民引以为幸福的城市魅力印象。

②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西区域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玉带青罗、红典长沙”。即要充分尊重与依托该区域以湘江和岳麓山为代表的,若玉带青罗般葱翠滋荣的自然景观,营造与自然景致和谐共融,并具备统一印象与良好品质感的区域景观。“红典”二字意指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将以红砖的红色调为主,营造出古典、典雅、温馨的特色景观印象。

③“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璀璨星城、浪漫长沙”。即围绕该区域内的新河三角洲和滨江新城等新兴开发区块与项目,打造极富时代气息与新生活力的国际性都市景观,充分体现长沙市新生代建设的繁荣与富贵。

3.本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确立的城市主色调为暖色系的“红橙色调”。导则要求在色彩规划控制色谱与推荐色谱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科学地运用“红橙色调”,形成既能充分体现长沙市现代景观魅力与活力,又能营造出温馨、浪漫与欢快氛围的城市综合景观。此外还要求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上通过良好运用该色调,营造出与城市丰厚的历史景观相契合的品质高雅的景观印象。

第四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即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五大行政区)与城市外围区(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及城市周边村镇等)。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包括:居住类、历史文化保护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工业科技类、运动设施类、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类等九类。另外,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和岳麓山周边区域属规划重点控制区域。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橘子洲区域、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属规划特殊控制区域。

第二章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色谱

第五条长沙市建筑色彩四项发展方针及控制基本原则

第六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范围(参见附图一)

1.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规划控制范围

中心城区建筑色彩按以二环线为界划分出的主控制区与次控制区,分别实行规划控制。二环线内中心城区(即天心区、岳麓区、雨花区、开福区和芙蓉区五大行政区)部分确定为建筑色彩主控制区。二环线外,中心城区以内为次控制区。

主控制区中包括重点控制区域与特殊控制区域。重点控制区域包括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和岳麓山周边区域。特殊控制区域包括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橘子洲区域和湘江二桥北段区域。

次控制区包括二环线以外,中心城区(五大行政区)以内的区域。

2.城市外围区建筑色彩规划控制范围

本导则所指城市外围区包括长沙市中心城区之外,全市域之内的区域。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及周边村镇。该外围区内建筑色彩实行统一规划控制。

第七条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与建筑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是基于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四项发展方针与控制基本原则之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实际现状,采用国际通用的色彩标准体系—蒙塞尔色彩体系表示的适用于长沙市全市域的控制性标准色谱。除有推荐使用色谱明确规定建筑辅助色、强调色与屋顶色的情况外,长沙市内各功能类型建筑物的辅助色、强调色与屋顶色的色彩均以该控制总色谱划定的色彩使用范围为规划管控依据。

“长沙市建筑色彩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是在“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的基础上,针对长沙市划定的九种功能类型建筑,即居住类、历史文化保护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工业科技类、运动设施类、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类等功能建筑分别制定的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九类控制使用色谱中明确划定了各功能类型建筑外立面基调色的规划控制范围。具体各控制使用色谱详见附图五-附图十三。

对于长沙市二环线内无明确推荐使用色谱管控的所有已建、在建、待建或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均须依照与建筑功能类型相对应的建筑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和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划定的色彩范围,实行建筑外立面基调色、辅助色、强调色与屋顶色的范围确认、选择、设计与涂装。二环线外建筑基调色以禁止使用色谱控制,辅助色、强调色与屋顶色仍由控制总色谱控制。具体实施流程为,须在正式施工前将色彩设计方案提交相关规划管理部门,经审核批准通过后方可获得施工许可证。建设项目竣工时,须由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对项目色彩外观依据相应控制总色谱、控制使用色谱、禁止使用色谱及获得审核通过的色彩设计方案

实行审核评定,通过后方可获得验收合格证。对于不遵循控制使用色谱规定的建设项目,由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时整改。如在限定时日内未做出整改,则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负责单位及个人予以处罚,并且要求强制性整改。

第八条长沙市建筑色彩推荐总色谱与推荐使用色谱

“长沙市建筑色彩推荐总色谱”(亦称长沙市建筑色彩专用100色体系)是基于“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基础上,结合长沙市自然景观和历史景观中的个性化色彩基因,针对长沙市内各功能类型建筑,及须实行建筑色彩重点规划管控的区域与项目专门编制的综合性色谱。通过将该总色谱中的100色按照各功能类型建筑的景观特征要求进行科学划分,形成了适用于各功能类型建筑的推荐使用色谱。

“长沙市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是依据八类(历史文化保护类除外)功能类型建筑制定的专用色谱。每种推荐色谱中均明确划定了包括建筑外立面基调色、辅助色、强调色、屋顶色的使用范围,以及城市公共设施色与城市视觉形象标志色(城市VI色),共计100色。对于有明确规定采用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的区域和建筑(详见第三章分区控制与引导),建筑外立面色彩由功能相对应的推荐使用色谱管控。此外其他区域和建筑的色彩由功能相对应的控制使用色谱管控基调色,由控制总色谱管控辅助色、强调色与屋顶色。而推荐使用色谱则作为更优化色谱推荐使用。具体各功能类型推荐使用色谱详见附图五-附图十三。

对于长沙市二环线内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建筑,规划管理部门规定的重点建筑,以及其他城市代表性建筑、大规模建筑组群、大型建设项目等均须严格依照与各自功能类型对应的推荐使用色谱实行建筑色彩规划与管控。如上述建筑周边色彩环境允许其有更新颖的设计手法,以更贴切地配合建筑结构形态与功能特征,可以经由规划管理部门特别许可,适度放宽色彩控制要求。

对于二环线外规划管理部门规定的重点建筑、城市代表性建筑、大规模建筑组群及大型建设项目等均须严格依照与各自功能类型对应的推荐使用色谱实行建筑色彩规划与管控。如上述建筑周边色彩环境允许其有更新颖的设计手法,以更贴切地配合建筑结构形态与功能特征,可以经由规划管理部门特别许可,适度放宽色彩控制要求。

对于城市外围区中的乡镇,出于相对城区绿化率较高的考虑,要求采用推荐使用色谱实行建筑色彩规划管控,以营造和谐、统一、有序、简洁的新农村形象。

对于明确规定采用对应推荐使用色谱管控的所有已建、在建、待建或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均须依照与建筑功能类型相对应的推荐使用色谱划定的色彩范围,实行建筑外立面色彩的范围确认、选择、设计与涂装。具体实施流程为,须在正式施工前将色彩设计方案提交相关规划管理部门,经审核批准通过后方可获得施工许可证。建设项目竣工时,须由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对项目色彩外观依据相应推荐使用色谱及获得审核通过的色彩设计方案实行审核评定,通过后方可获得验收合格证。对于不遵循推荐使用色谱规定的建设项目,由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时整改。如在限定时日内未做出整改,则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负责单位及个人予以处罚,并且要求强制性整改。

第九条长沙市建筑外立面基调色禁止使用色谱

为对长沙市建筑色彩实行最简洁明确的评测与管控,打造和谐、统一、有序的城市建筑景观,依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定与要求,结合长沙市城市现状与发展定位,制定该“长沙市建筑外立面基调色禁止使用色谱”。具体禁止使用色谱详见附图四。

该禁止使用色谱中明确规定了长沙市全市域内所有建筑物外立面基调色禁止使用色彩范围,是有效控制与逐步改善长沙市内破坏城市景观的建筑用色问题,消除城市“噪色”现象的有力工具。实际应用中,该色谱主要针对长沙市中心城区二环线以外区域,以及城市外围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实行规划管控。如以上所述区域中的已建、在建、待建或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存在建筑色彩属禁止使用色谱所划定色彩的情况,须由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向该项目有关负责单位与个人提出限时整改要求,如超过时限仍未能实现整改,则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负责单位及个人予以处罚,并且要求强制性整改。

对于反光能力强(近似镜面效果)的玻璃或玻璃幕墙,应严格遵照禁止使用色谱实行色彩管控。对于有通透感的玻璃或玻璃幕墙,可以在禁止使用色谱的基础上,适度放宽色彩控制要求。

对于长沙市二环线外(含城市外围区)明确规定采用禁止使用色谱管控(具体色谱对应管控详见第三章)的所有已建、在建、待建或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均须依照禁止使用色谱划定的色彩范围,实行建筑外立面色彩的范围确认、选择、设计、涂装以及严格管控。具体实施流程为,须在正式施工前将色彩设计方案提交相关规划管理部门,经审核批准通过后方可获得施工许可证。建设项目竣工时,须由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对项目色彩外观依据禁止使用色谱及获得审核通过的色彩设计方案实行审核评定,通过后方可获得验收合格证。对于不遵循禁止使用色谱规定的建设项目,由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时整改。如在限定时日内未做出整改,则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负责单位及个人予以处罚,并且要求强制性整改。第十条长沙市城市视觉形象标志色(城市VI色)

长沙市城市视觉形象标志色是作为长沙市城市形象宣传、塑造标志性印象,彰显个性特征而设计制定的五种色彩。该五种城市视觉形象标志色分别提取自长沙市最富代表特征的自然景观元素色彩—土壤色彩、岳麓山植被色彩以及湘江水体色彩等。

该城市视觉形象标志色主要应用于政府部门宣传性工具,如公务人员名片、公务用品包装袋、政府公务用礼品包装、政府活动中的集体制服用色等;其次,可应用于城市公共设施和街区的由政府发布的标语性旗帜、宣传栏等;另外还可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如公交车、出租车的车体用色设计上,以使人们形成对长沙城独特的视觉记忆。具体城市视觉形象标志色附图五-附图十三均有标示。

第三章分区建筑色彩控制与引导

第十一条二环线内主控制区建筑色彩控制与引导

规划管控按照如下要求执行:

1.主控制区内与九类功能区功能类型相对应的建筑采用相应“建筑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实行基调色规划管控,并采用“控制总色谱”对建筑外立面辅助色、强调色与屋顶色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第七章中规定的城市五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天心阁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潮宗街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开福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除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建筑应按照“岳麓山及周边区域建筑控制使用色谱”(详见附图六)实行色彩规划管控外,其余四片保护区内建筑均应严格依照“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3.位于主控制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续附表6中所列为准),有明确建设控制地带(详见《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续附表6)限制的,自规划规定保护范围的四向边界起500米范围内,均须按照“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对范围内所有建筑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4.位于主控制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无建设控制地带规定的,以规划规定的保护范围四向边界起100米范围内,均须按照“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对范围内所有建筑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5.主控制区内的重点控制区包括岳麓山及其周边区域和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岳麓山及其周边区域的建筑采用“岳麓山及周边区域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依据“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建筑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6.主控制区内的特殊区域包括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和橘子洲区域。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依据“行政办公类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橘子洲区域依据“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湘江二桥北段区域色彩规划管控遵照该区域发展建设新长沙的规划主题进行。整体色彩规划风格以传承旧文化、突出新文化、构筑新思想、设计新创意为导向。区域内的重点地块包括市政府及其周边行政办公区域、两馆一厅(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为核心的新河三角洲和主要居住区滨江新城。

其中市政府及其周边行政办公区域依照“行政办公类建筑推荐使用色谱”建立色调明快的景观印象。两馆一厅的色调也以明快高雅的色调为主。滨江新城与新河三角洲及它们以北区域的公共设施(包括商业金融、教育文化、体育运动等各类建筑)也主要以明快色调为主实行规划管控,具体色彩规划管控分别依照附图十四中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公共设施控制使用色谱与推荐使用色谱执行,其中控制使用色谱为规划管控依据色谱,推荐使用色谱为提倡使用色谱。

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内的居住类建筑则应参照河东与河西先导区的住宅使用色谱,采用富有格调感与品质感的石材色或仿石材色为主要用色,以此形成与上述明快高雅色调之间较明显的景观印象对比。从而塑造出该区域新兴时尚、品位高雅的长沙市标志性景观,具体色彩规划管控分别依照附图十五、十六中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住宅控制使用色谱与推荐使用色谱执行,其中控制使用色谱为规划管控依据色谱,推荐使用色谱为提倡使用色谱。

7.位于主控制区内的生态保护区与风景旅游区内的建筑均须依照“生态保护类(含

风景旅游区)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8.城市代表性建筑、大型建设项目与大规模建筑组群均须按照各自功能类型,根

据相应“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严格规划与管控。

9.规划部门划定的重点区域内建筑,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色彩均须按照各自功能

类型,根据相应“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严格规划与管控。

10.如上述第8、9条所述建筑周边色彩环境允许其有更新颖的设计手法,以更贴切

地配合建筑结构形态与功能特征,可以经由规划管理部门特别许可,适度放宽色彩控制要求。

11.整体主控制区色彩规划要求生成与本导则第一章第三条所述的先导区(湘江二

桥北段区域)、河东区域和河西区域色彩主导风格相符的视觉景观印象。

河东区域须通过严格采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并灵活运用其他各类“建筑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与“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塑

造既尊重弘扬历史文化又注重发挥新兴魅力,并能与区域色彩主导风格—“古韵今晖、幸福长沙”相契合的的区域魅力景观。

河西区域须主要通过运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与“岳麓山及周边区域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形成与区域最富代表性的由岳麓山和湘江组成的自然景观,以及区域内瑰藏丰厚的历史文化类建筑相呼应的风格古典高雅的特色景观。并要求遵循色彩主导风格—“玉带青罗、红典长沙”,主要采用适当的红色调构建风格印象统一有序的整体景观。

湘江二桥北段的河东河西先导区以色彩主导风格“璀璨星城、浪漫长沙”为指导,须通过灵活运用相关色谱,努力打造新兴亮丽、品位高雅、质感优良、风格独特的长沙市标志性新区景观印象。

第十二条二环线外、中心城区内次控制区建筑色彩控制与引导

规划管控按照如下要求执行:

1.次控制区内所有建筑物,除以下各条规定外,均依照“长沙市建筑外立面基调色禁止使用色谱”实行基调色规划管控。对于建筑外立面辅助色、强调色和屋顶色则以“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划定的范围为规划管控依据。

2.位于次控制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明确建设控制地带限制的,自规划规定保护范围的四向边界起500米范围内,均须按照“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对范围内所有建筑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3.位于次控制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无建设控制地带规定的,以规划规定的保护范围四向边界起100米范围内,均须按照“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对范围内所有建筑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4.位于次控制区内的生态保护区与风景旅游区内的建筑均须依照“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建筑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实行建筑基调色规划管控。并依照“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实行建筑外立面辅助色、强调色和屋顶色规划管控。

5.城市代表性建筑、大型建设项目与大规模建筑组群均须按照各自功能类型,根据相应“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严格规划与管控。

6.规划部门划定的重点区域内建筑,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色彩均须按照各自功能类型,根据相应“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严格规划与管控。

7.如上述第5、6条所述建筑周边色彩环境允许其有更新颖的设计手法,以更贴切地配合建筑结构形态与功能特征,可以经由规划管理部门特别许可,适度放宽色彩控制要求。

第十三条城市外围区建筑色彩控制与引导

规划管控按如下要求执行:

1.外围区内的所有建筑物,除以下各条规定的以外,均依照“长沙市建筑色彩外立面基调色禁止使用色谱”实行建筑外立面基调色规划管控。并以“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为依据,对建筑外立面的辅助色、强调色和屋顶色实行规划管控。

2.位于外围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规划规定的保护范围四向边界起100米范围内,按照“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控制使用色谱”对范围内所有建筑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3.位于外围区内的生态保护区与风景旅游区内的建筑均须依照“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建筑外立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实行建筑基调色规划管控。并依照“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实行建筑外立面辅助色、强调色和屋顶色规划管控。

4.外围区内各乡镇中的建筑,均须按照各自功能类型,根据相应“长沙市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5.规划部门划定的重点区域内建筑,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色彩均须按照各自功能类型,根据相应“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严格规划与管控。

6.如上述第5条所述建筑周边色彩环境允许其有更新颖的设计手法,以更贴切地配合建筑结构形态与功能特征,可以经由规划管理部门特别许可,适度放宽色彩控制要求。

第十四条城市十三条主要道路色彩控制与引导

本导则所指城市十三条主要道路包括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劳动路、湘江大道、蔡锷路、黄兴路、岳麓大道、潇湘大道、三一大道、学士联络道、长沙大道、长永高速。十三条道路色彩规划管控具体要求如下:

1.十三条道路内的建筑基本按照与其功能类型相应的“长沙市建筑外立

面基调色控制使用色谱”实行建筑基调色规划管控。并依照“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实行建筑辅助色、强调色和屋顶色的规划管控。

2.对于在上述十一条至十三条中明确提出采用相应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规

划管控的建筑,依照原规定执行规划管控。

3.为建立上述十三条道路良好的整体景观印象,需要对构成道路空间景

观环境的各类元素实行综合设计。这些元素除占据主导地位的建筑外,还包括广告招牌、公共设施等其他元素。在对建筑色彩实行相应规划管控后,须对广告招牌、公共设施等实行与建筑色彩相统一、和谐、有序,且带个性突出与变化点缀的色彩规划管控。(注:相关资料编制将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完成)

第十五条城市道路建筑低部色彩控制

建筑低部指建筑物低层部位。从人行与车行角度规定建筑低部色彩(基底色与强调色)控制如下表所示:

注:计算建筑外立面面积比时基底色计入基调色中计算。

第十六条建筑外立面色彩分段与分部控制与引导

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与涂装时应具体结合建筑外立面造型与结构特征适度采用分段与分部方式。具体说明如下:

分段控制:对于外立面造型比较平淡统一、缺乏足够变化、略显单调的建筑。应采用分段控制方式,对建筑物实行色彩涂装与设计。具体可分为横向分段控制与竖向分段控制。横向分段控制即按照建筑高层部位、中层部位与低层部位实行色彩分段设计与涂装。该控制方式适用于小高层及中高层建筑等高度一般在50M 以下的建筑。竖向分段控制即按照建筑外立面纵向格局的不同特征,对体型外观相同的纵向部位实行统一涂装,使建筑外立面纵向部位特征区分明显,并展示出适度变化与独特风格。该控制方式适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等高度一般在50M

以上的建筑。

分部控制:对能够展现建筑体型特征和须表明功能格局的门、窗、阳台、底部入口、隔栅、檐沟、墙裙、装饰性线条等构件实行色彩分部设计与涂装。以清晰区分、展现建筑外立面线条造型、构件类型,同时起到丰富建筑外立面造型、塑造特色风格与彰显景观变化的作用。

长沙市建筑色彩推荐总色谱100色蒙塞尔数值

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

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 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 作者:杨曾宪 摘要: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将许多城市…… 关键字: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将许多城市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既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切断历史文脉,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引起许多城市决策者的注意,并进入操作程序。本文中,笔者拟结合对欧洲一些城市色彩的实地观察,从美学角度,对城市色彩规划

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做些初步探讨,算是对上述亡羊补牢举措的一种支持吧! 什么是城市色彩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同样黄色建筑,是临海而建,还是背山而立,是独立存在,还是夹缝中插建,其色彩效果是大不同的。 因此,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5、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16、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7、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8、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 15、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16、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7、①“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使语言更准确。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 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 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 模控制为155。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 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 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 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 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 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2、中期规划:2006—2010年; 3、远期规划:2011—2020年; 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第六条本规划是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 空间利用各种规划以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遵 循本规划。 第七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

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 (2010年11月29日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2011年1月16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管理规定 第三章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管理,是指为满足广大市民生活和工作需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城市公共

设施和道路交通、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公共事务、秩序进行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城市管理应当以人为本,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综合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城市管理协调机制,把城市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城市管理投入,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城市管理科技水平,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城市管理工作目标,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城市管理的具体工作,对居(村)民委员会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促。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动员辖区单位和居(村)民参与相关城市管理活动。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环保、公安、交通、林业、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商行政、水务、园林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第七条城市管理活动中应当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事项,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八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疏导与治理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第二章城市管理规定 第九条城市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公共事务、秩序的管理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已作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进行管理;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条例进行管理。 第十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实际需要,编制城市管理各类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经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本文出自: 都市世界网作者: 上善若水点击率: 655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作者:张楠楠 王向阳 摘要:城市色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对城市色彩的控制内容几乎是空白。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探索将城市色彩规划有效融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理论方法,将城市色彩控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规划文本,发挥法律效力,使城市色彩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 关键字:城市色彩;色彩规划体系;城市规划 1城市的色彩及城市色彩问题 1.1城市色彩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总和。色彩无处不在,在现代人类生活的集聚地——城市中,色彩更是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第一,它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美学信息;第二,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一座城市的功能布局、生态环境、建筑景观等也都和城市色彩有莫大关联。 1.2城市色彩的失控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指导和控制,各城市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奇斗艳,使很多城市失去鲜明个性,丧失历史文脉。特别是城市建筑,并暴露出普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城市色彩

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控制无秩序的城市色彩泛滥,显现城市的整体性与秩序感 2城市色彩研究、色彩规划在国内外的实践 2.1国外的城市色彩研究与规划管理 西方国家色彩方面的规划研究工作开展的较早,不少国家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城市环境色彩 设计的工作,并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使城市的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独特的色彩特征。如波士顿以承载历史的红砖暗红色为主调;纽约已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为主调;芝加哥则给人沉稳、高雅的灰色调印象。从这些成功的范例来看,普遍的做法是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城市环境色彩的专项规划及建筑外观色彩的配色计划。缺少这项工作的规划或设计将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例如日本在小区规划中就要求规划新建的居住小区必须作出成套的色彩组配计划;台湾在进行城市改造时,也要求制定改造区域环境色彩的规划及其详细设计,以利于城市整体环境色彩的协调,并在这个基础上塑造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色彩环境。 2.2国内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 我国较为系统的城市色彩规划始于2000 年北京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从目前我国城市色彩控制实践来看,基本分为三种手段:1、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如北京确定以灰色系为主的稳重、大气、素雅、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哈尔滨城市色彩确定以米黄色为主色调;2、具体的城市色彩控制技术规定如《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3、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如烟台市在城市色彩设计中提出塑造“山、海、城、岛”的地域景观特色,进行城市色彩的特色分区,并重点处理的城市景观道路的色彩控制. 3从规划层面控制城市色彩 3.1现有色彩规划手段的缺陷 从以上我国现行的城市色彩规划手段来看,基本上仍停留在“炼金术”阶段,同时也缺乏实施途 径: 首先,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是城市色彩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但在目前的实践中仅提出了城市色彩控制的大方向和原则,难以直接有效指导规划实施,第二,色彩控制的技术规定提供了很好的城市色彩整治手段,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实施主体而变成一纸空文,并且,这种技术规定主要针对性建筑 色彩,缺乏对城市色彩的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的控制;第三,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提

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为了加强规划管理,统一规划许可审批标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对《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下称《技术规定》)未明确的内容以及概念易模糊、产生歧义的条文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第一条城市建设应按规划成片实施,一般应以街坊为单 位,以规划道路为界限,规划蓝线原则上应划至用地周边规划道路中心线。无单独建设条件和规划部门认为不适合单独建设的,必须按规划要求整合周边用地。(新增-修改《国土与规划协同工作会议纪要》长规纪[2009]186号)第二条多个控规地块组合的项目,各地块规划指标经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在用地范围内部总量平衡。(新增) 第三条居住或商住用地的容积率一般不得小于1.0。(新增-修改《规划审查规定(试行)》长规发[2008]93号第十九条) 第四条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0,绿地率不高于15%,生活设施、后勤保障、办公服务等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新增-摘录《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长政办发[2010]6号) 第五条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以及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向时,其建筑间距按该非居住建筑在居住建筑南向同型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其间距最小值低层不小于6米,多层不小于9米,同时须满足消防和各专业规范要求(两栋建筑间距值内插建的情况除外)。(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二))

第六条高层建筑位于南侧,与相邻居住建筑为非平行布置时间距按下表: 注:①表中“S”为南北向布置时的标准间距值; ②表中“a”为相邻建筑的夹角。 ③表中“间距”为建筑南北向重叠部分的平均间距。 ④建筑间最近点距离在建筑间距Ⅰ、Ⅱ、Ⅲ类区分别为0.5S、0.6S、0.7S。 (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条(四)) 第七条高层建筑,临城市规划道路为建筑主朝向且建筑主体直接落地的(无裙房),退让规划道路可按《技术规定》要求减少2米。(新增)第八条在项目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另奖励增加可建建筑面积。(修改《技术规定》第3.8条) 第九条居住及商住用地内商业建筑原则上应集中设置。临12米以上城市道路的商业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4米的骑楼(临城市道路仅设置集中的人流出入口的大型商业可不设骑楼),且应配建为其服务的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库)。(修改《技术规定》第6.9条) 第十条居住用地及商住用地临路幅宽度26米及以上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商业部分)不应超过用地临城市道路边线总长度的30%;临路幅宽度26米以下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前 言 为深化落实我市总体规划,提高我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张扬城市形象特色,围绕加强城市建筑色彩的城市规划管理,实现控制和引导我市城市建筑色彩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创建我市“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设色彩景观形象,特编制本控制技术导则。 目录 1.总则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3.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 4.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 5.具体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 6.建筑色彩报批标准格式 7.附则 1.总则 今天,武汉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城市建设高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协调,城市空间环境日趋合理。在这样大发展的背景中,城市规划工作将面临的问题要任何时代复杂得多,研究确立我市的城市建设色调、创新和彰显我市城市魅力,是新世纪开创武汉城市规划管理新局面的崭新课题之一,是我市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意义深远。 1.1为控制和引导武汉城市建筑色彩的选用和设计,实现对我市建筑色彩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保“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的实施,依据国家和我市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1.2我市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与建筑设计条件、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功能布局、建筑体量形式等建筑管理内容并列,是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1.3本导则的主要成果构成包括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城市建筑控制细则、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等。 1.4本导则中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城市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外观色彩,具体包括建筑本身的墙体、门窗、入口、屋顶,以及附属建筑的各种构件等部位。 1.5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的建筑及附属设施,武汉市其它地区的建筑色彩设计和管理可参照本导则。 1.6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的创建“整体和谐、多样统一”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 即适应武汉新世纪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创新武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管理机制,强化具有独特底蕴和内涵的武汉城市“色彩—形态”意象景观,用形象的城市色彩语言向世界张扬武汉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的城市功能和多彩而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风尚之美。 1.7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原则 体现城市建筑功能特色的整体美——展现城市区片的功能特点,促成整体和谐的色调的建筑形象。 体现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人文美——挖掘代表城市文化的色彩内涵、直观地表现城市区片特有的人文精神。 体现城市建筑山水特色的自然美——彰显武汉特有的“一城江水半城湖”城市格局,充分体现城市区片的自然特色。 体现城市建筑生活特色的环境美——表现武汉城市建筑支撑的现代生活风尚,集聚大都市的魅力和活力。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方案(一)

各朝代建筑与颜色

各朝代建筑与颜色 https://www.doczj.com/doc/b516886747.html,/dy/jichu/Instructs/20060816/141525287-2.html 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唐代:颜色体现等级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列逐步趋向定型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采。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宋代:色彩反映主流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宋代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虎丘塔、泉州仁寿塔都是典型之作。昭陵的石刻、墓室的图案都具有刚劲、富丽之美,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在装修方面,这时期建筑上大量使用可开启的、棂条组合极为丰富的门窗,与唐、辽建筑的板门、直棂窗相比,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外貌,而且改善了室内的通风和采光。房屋下部的须弥座和佛殿内部的佛座多为石造,构图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柱础的形式与雕刻趋向于多样化。柱子除圆形、方形、八角形外,还出现了瓜楞柱,且大量使用石柱,柱的表面往往镂刻各种花纹。同时,室内空间加大,给人以开朗明快的感觉。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 元代:风格秀丽绚烂元代宫室建筑也承袭了唐宋以来的传统,元朝以后的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为精密研究,风格秀丽且绚烂。宋亡而元兴,建筑一度受到外来工匠的影响,并以北方工匠为主,其建筑结构多大胆粗犷,其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元朝由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经过相互交流,给传统建筑的艺术增加了若干新因素。这时宗教建筑相当发达,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新手法。大都、新疆、云南及东南部的一些城市陆续兴建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独立的风格,装饰、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而过街塔是喇嘛教的另一种建筑类型。以北京的云台最为著名。在云台的券石上和券洞的内壁,刻有天神、金翅鸟、龙、云等喇嘛教纹样及六种文字的经文。这些雕刻都是高浮雕,人物的姿态和神情都很雄劲,各种图案有着生动跳跃的热烈气氛,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

长沙市色彩规划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及《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1.贯彻本市构筑城市山、水、洲、城空间格局的规划指向,创建和谐、统一、 有序的城市视觉形象景观。 2.深入专业挖掘本市历史文化色脉,并加以创新运用与推广,进一步弘扬城市 历史文化特色。 3.优化城市视觉形象景深层次,形成“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4.创建长沙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科学管控工具,确保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合理 建设与持续发展。 5.形成城市魅力色彩景观,创建“城市个性名片”,提升城市品牌战略地位。第三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主题词与主色调 1.本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为通过合理运用与科学管控“长沙市基本色调”,形成 切合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顺应城市创意之都、宜居城市的全新发展定位的长沙市建筑色彩新景观。 2.本市色彩规划形象主题词确立为“碧水红城,魅力长沙”。“碧水”是指湘 江、岳麓山等城市代表性自然景观。“城”指长沙城,同时“城”字也谐音“橙”。“红城”二字谐音“红橙”,也喻指长沙市建筑色彩的主色调—“红橙”色调。 此外,“红”字还喻指长沙是红色革命经典的开创地和孕育中心,同时也切合湖湘文化中博采众长、优化思维、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内核。 以主题词为引导,规划分别对构成中心城区的以下三大区域确立了色彩主导风格:

①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银盆岭大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区 域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古韵今晖、幸福长沙”。即要充分诠释和展示 该区域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交织融合的风貌特色,深刻反映长沙市人 民引以为幸福的城市魅力印象。 ②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西区域色彩主导风格 定位为“玉带青罗、红典长沙”。即要充分尊重与依托该区域以湘江和 岳麓山为代表的,若玉带青罗般葱翠滋荣的自然景观,营造与自然景致 和谐共融,并具备统一印象与良好品质感的区域景观。“红典”二字意 指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将以红砖的红色调为主,营造出古典、典雅、温馨 的特色景观印象。 ③“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色 彩主导风格定位为“璀璨星城、浪漫长沙”。即围绕该区域内的新河三 角洲和滨江新城等新兴开发区块与项目,打造极富时代气息与新生活力 的国际性都市景观,充分体现长沙市新生代建设的繁荣与富贵。 3.本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确立的城市主色调为暖色系的“红橙色调”。导则要 求在色彩规划控制色谱与推荐色谱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科学地运用“红橙色调”,形成既能充分体现长沙市现代景观魅力与活力,又能营造出温馨、浪漫与欢快氛围的城市综合景观。此外还要求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上通过良好运用该色调,营造出与城市丰厚的历史景观相契合的品质高雅的景观印象。第四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即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五大行政区)与城市外围区(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及城市周边村镇等)。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包括:居住类、历史文化保护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工业科技类、运动设施类、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类等九类。另外,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和岳麓山周边区域属规划重点控制区域。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橘子洲区域、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属规划特殊控制区域。

《长沙市建筑色彩管理规定》

《长沙市建筑色彩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及《长沙市城市容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的建筑项目和主、次干道(26米及以上路幅宽度)两侧50米以内的改建、扩建建筑及附属设施和已建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外立面改造、装饰的色彩管理适用本规定。长沙市所属县(市)范围的建筑色彩管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规划管理局主管全市建筑色彩的规划管理工作。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市消防部门、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等按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市规划管理局应当根据相关规划及法规制定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本市新建建筑项目和主、次干道(26米及以上路幅宽度)两侧50米以内的改建、扩建建筑及附属设施和已建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外立面改造、装饰的色彩应当符合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的规定。道路、设施小品、广告及影响城市景观环境营造要素的色彩应与建筑色彩相协调。 第五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对具体地段的城市设计进行研究,依据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及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

导则提出各地块建筑色彩的指导原则。编制城市设计、街景整治规划须包括建筑色彩指导原则及沿街立面色彩设计。 第二章新建建设项目的色彩管理第六条新建建设项目的建筑色彩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实施管理: (一)市规划管理局在下达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书中应依据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该地块建筑色彩的指导原则提出建筑色彩控制强制性要求及指导性意见。 (二)市规划管理局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审查中应根据规划设计条件书对建筑色彩方案进行审查,在规划设计方案审查通知单中提出建筑色彩方案书面审查意见。 (三)市规划管理局在建设项目报建图审查中应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通知单对建筑外立面设计图及建筑立面色彩效果图进行核查,在报建图审查通知单中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四)按规定须做景观环境设计的项目应根据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通知单和报建图审查通知单关于建筑色彩的审查意见,按相关规定要求在景观环境设计文本中提供建筑色彩设计图。市规划管理局在建设项目景观环境设计审查通知单中提出建筑色彩设计的书面审查意见。 第七条建设项目必须按批准的建筑报建图或批准的景观环境设计文本确定的建筑色彩进行施工,确需变更建筑色彩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_secret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一)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二)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背景与概念 国际学术界对于将“城市”作为色彩载体问题的关注基本上始于1970年代,当时主要以旧城的保护和复原为出发点,而之前相关领域的色彩研究则多集中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上。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品尝到了技术万能的观念带来的恶果:诸如空气污染、资源减少、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的消解。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寻求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成为20世纪后期人类逐渐关注并日益重视的重大课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开始明确指出:“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面貌是一个地区的地方特征、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直观的反映,而城市的色彩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在针对城市问题的城市景观(townscape 或urbanscape )的研究概念提出之后,又有学者直接针对色彩的主题提出了色彩景观 (colorscape)[1] 的概念,即关注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 的重要组成因素,如何使其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在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总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保护环境”的重大主题确立之下,城市色彩问题的研究与之相契合,开始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讲,所谓“城市色彩景观”的概念,即:城市实体环境中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所有色彩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相对综合、群体的面貌。虽然从广义上讲,城市的色彩内涵十分广泛,包括了城市的气候、植被、建筑、物产、民俗等等,但城市色彩景观的概念则是将研究界定在以“色彩”为特定的景观类型、城市实体的可视因素范围之内。从研究的角度讲,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设计不同于微观的、单体的建筑设计中色彩语言运用的研究,而是从宏观的、城市的角度进行的系统的、控制性或指导性的研究,其研究层面不是微观的而是相对宏观的,其研究对象不是某一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城市环境。从研究的目的来讲,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课题,就是要研究如何从城市这一相对宏观的角度,对城市环境中的色彩因子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期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层面展现出适宜地表达地方传统文化的、具有地域性的、良好宜人的城市景观。 国外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对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并没有相对系统的研究论述。 而国外一些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ITY’S COLORSCAPE 摘要:本文提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以及在中国进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还提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包括总体策略的制定、控制模式以及实际操作方法等。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ity’s colorscape”.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ome related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projects, and discusses the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city’s colorscape in China. The methodology is also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cluding the general police,control types, specific methods,etc.关键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Key words: The city’’s colorscape, Planning, Design 尹思谨/YIN Sijin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 2003-07-15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起初是从陶瓷发展而来的,从出土实物得知,在殷代即已经有了原始的瓷器,其质地与琉璃瓦很近似。但是由于琉璃毕竟是贵重材料,所以直到南北朝、隋、唐时期才开始在建筑上使用,其时仍然是在局部作为点缀装饰。到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琉璃瓦全部铺盖屋顶或包砌全部建筑的情况。现在河南开封的北宋佑国寺塔(俗称铁塔)就是全部用琉璃砖瓦包砌的。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瓦件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也大大增长,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我们追溯其源,建筑彩画也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根据目前所知的情况,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建筑物内外涂色绘画了。秦汉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宋时期已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格,宋《营造法式》上有详细的规定。明清时期更加程式化并作为建筑等级划分的一种标志。考其产

长沙市雨花区规划报告书15年版讲解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环境规划报告书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二O一五年十二月

编辑人:许嘉鑫指导老师:刘丽

目录 1. 总则 (1) 1.1 任务由来 (1) 1.2 编制依据 (1) 1.3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1.4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3) 1.5 规划与评价执行标准 (6) 1.6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指标 (9) 2. 区域概况与经济、人口发展预测 (11) 2.1自然环境概况 (11) 2.2社会环境概况 (12) 2.3区域总体规划概况 (13) 2.4社会经济、人口发展预测 (13) 3景观生态环境规划 (14) 3.1景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5) 3.2环境功能分区 (20) 3.3绿地规划及原则 (20) 3.4生态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22) 3.5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2) 4大气环境规划 (23) 4.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23) 4.2规划区燃料结构与污染源现状 (24) 4.3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28) 4.4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与规划目标 (29) 4.5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与规划指标 (29) 4.6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31) 4.7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5地表水环境规划 (33) 5.1水资源评价 (33) 5.2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4) 5.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6)

5.4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38) 5.5圭塘河水环境容量 (40) 5.6水环境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42) 5.7圭塘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 (43) 6环境噪声控制规划 (45) 6.1规划区噪声源分布现状及影响调查 (45) 6.2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评价 (49) 6.3 噪声污染源及影响预测 (51) 6.4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目标 (55) 6.5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56) 6.6环境噪声控制与综合整治方案 (56) 7固体废物控制规划 (64) 7.1固体废物现状 (64) 7.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64) 7.3规划区固体废物控制指标 (65) 7.4控制措施 (66) 7.5固体废物规划项目与经费估算 (66) 8结论与建议 (66) 8.1结论 (66) 8.2建议 (72) 附件 (73)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导则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技术导则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6 06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导则制定背景及依据 第二条导则生效日期、执行主体与解释权 第三条黄石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第四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 第二章名词解释 第五条色彩三属性与色调 第六条建筑物外立面色彩类型与比例划分 第七条建筑色彩调和法则 第八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十大方针 第九条黄石市城市标识色 第十条城市色彩主旋律 第十一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区域划分 第十二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八大控制体系 第十三条黄石市建筑外立面色彩分部控制与分段控制 第三章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系统的具体应用 第十四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系统的控制层次与实施步骤 第十五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实施建议 第十六条各色谱色彩与实际建筑涂料、建材色彩间对应统一标准与实操方法第四章相关色彩规划控制与引导 第十七条黄石市道路两厢建筑底部色彩控制

第十八条黄石市道路两厢建筑外立面色彩连续性控制 第十九条建筑外立面色彩分部与分段控制及引导 第二十条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管控 第二十一条建筑外立面玻璃与金属色彩控制 第二十二条沿街建筑与街区内部建筑色彩控制 第二十三条构筑物色彩控制 第二十四条街具小品色彩控制 第二十五条地面铺装色彩控制 第二十六条新兴建筑材料的色彩控制 附图一黄石市总体规划图 附图二城市色彩总谱 附图三黄石市建筑外立面色彩比例与配色调和法则 附图四黄石市城市色彩八大分区图 附图五色彩控制体系——清、厚、史、新 附图六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清、厚 附图七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史、新 附图八色彩控制体系——雅、产、港、田 附图九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雅、产 附图十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港、田 附图十一街具小品色彩规划示意图 黄石市城市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有序、特色鲜明、山水交融、新兴时尚,兼具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印象的黄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