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标准

心肺复苏标准

心肺复苏标准
心肺复苏标准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 心肺复苏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1.严重的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2.电击伤3.外伤4.溺水5.药物中毒6.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7.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8.手术意外等等。 二(心肺复苏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公认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病人脑细胞于4分钟开始死亡,10分钟内脑死亡已成定局,为此对心脏骤停的病人于4分钟内开始 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三(心跳呼吸骤停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昏迷,触不到颈动脉搏动,心音消失,呼吸 断续,继而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2.心电图表现:?心跳完全停止(心电图描记为一条直线,表明心肌处于静止状态,完全不收缩)?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宽而振幅低畸形的QRS波,其频率小于20-30次/分,表明心肌缺乏有效的收缩与射血)?心室颤动(呈粗细不等的纤维颤动波,心肌仅有不规则的蠕动,不能射血,临床上此种类型最为常见,其恢复自主心搏的可能性最大) 3.诊断依据:当病人突然神志丧失,大动脉(如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即 可做出诊断,抢救立即开始。 4.注意事项(四不要):?不要等待静听心音有无才开始抢救。?不要等待以上诊 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各项临床诊断依据均具备才开始抢救。3.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4.创伤所致者更不要等待静 脉或动脉输血才开始抢救。

四(CPR-BLS(basic life support)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意识、呼救: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可轻拍病人肩膀大声呼救,“喂,你怎么了,”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一旦确定病人意识丧失立即呼救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不正确的呼救:剧烈摇动病人肩膀,常可加重骨折等损伤) 2.放置适当CPR体位:?将病人翻身整体转动置于水平仰卧位,注意保护颈部?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上?单人抢救——站在或跪在病人一侧肩部;双人抢救——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双侧?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及拉链 3.心肺复苏程序[C-A-B]: C.(circulation/compressions)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1.判断有无脉搏,即触摸颈动脉(?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影响头部血液供应,不能在正常人体练习触摸颈动脉,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秒?应避免触摸感觉错误,误以为自己手指搏动为病人脉搏) 2.胸外按压机制: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 3.胸外按压术: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手掌的下缘应置于病人剑突上方2横指的胸骨正中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部重叠于前者之上,两臂伸直,依靠施术者的体重和肩、背部力量,有节奏和冲击性地向脊柱方向垂直按压,每次使胸骨下陷5cm以上(老年人应适当减少) 后突然松开,按压时间和放送时间大致相等。成人CPR,胸外按压与吹气比为30:2,婴幼儿为15:2。按压频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 4.按压有效指标:可扪及大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恢复了自主呼吸,恢复了瞳孔对光反射。 5.常见错误:?按压部位不正确?按压时肘部弯曲?冲击式按压、猛压?摇摆式按压?放松时双手离开胸骨 A.(airway)开放气道: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版本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打分标准 1、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后,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口述2分) 2、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同时双耳交替呼叫病人(动作正确)。口述:病人无意识。大声呼叫: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急救,赶快拨打120。(2分) 3、将患者放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摆正病人体位,躯体成一直线。(口述2分) 4、站或跪于患者右侧,两膝与肩同宽。(动作准确2分) 5、立即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同时进行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钟。)(口述2分)。 方法:抢救者左耳贴近病人口鼻部,同时进行如下操作:感受是否有气体呼出,看胸部有无起伏,用右手食指及中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的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搏动。(动作准确4分) 6、患者无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解开衣扣,腰带,女病人解胸罩,立即给与人工胸外按压,边按压,边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口述)。(2分)按压的位置:1、剑突上2.5-5cm(两横指),即胸骨柄中下1/3交界处。 2、在胸骨下1/2处,即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下方(口述与部位正确2分) 按压的要点:一手掌根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重叠其上,两手手指交叉,翘起离开胸壁。双上肢伸直,以上身的重量垂直按压胸骨,按压后迅速抬起,使胸廓复原,但掌根不能离开胸壁。连续、有节律的按压30次(计数方法:01、02、03--30)。(口述同时操作正确6分)

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婴幼儿为1-2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口述4分) 7、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有假牙去除假牙,注意速度要快,清除鼻腔分泌 物。8、尽快开放病人呼吸道:1、仰头提颏法 2、仰头抬颈法(此法1和2适用于颈部无损伤) 3、托起下颌法(疑有颈部损伤时使用) 方法:左手掌侧压住病人额头,右手置于颈后部,使头后仰。然后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病人下颌中点旁开1-2cm处提起下颌,同时左手食指与拇指捏闭鼻腔,深吸气后,以口腔将患者口部包严,向患者吹气,以患者胸廓明显抬起为有效指标。吹气后口松开,手松鼻,转头观看胸廓是否回陷。连续给于人工呼吸两次(操作)。(口述正确、操作规范6分) 8、吹气与放气时间均应超过1秒,吹气量:700-1100ml/次,10秒内吹气2次。(口述2分) 9、按压通气比率为:30:2,依次做五个循环。(口述2分) 每次按压都应重新找准按压位置。 10、五个循环做完后,立即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操作要领同前,时间不超过10秒。 检查后口述:患者瞳孔缩小、颈动脉出现搏动、自主呼吸恢复,颜面、口唇、甲床(轻按压)色泽转红润。心肺复苏成功。(操作及时正确3分)注意事项:(5分) 若心肺复苏成功,则严密观察患者,等待救援或接受高级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标准 2016年3月修订

( 应掌握的知识点: 1.颈动脉位置 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2.各脏器耐受缺氧时间 大脑4分钟、小脑10分钟、心脏30分钟、肾脏30分钟、肝脏1小时 3.病人心跳骤停后有效的抢救时间4-6分钟 4.心肺复苏的目的 用人工的手法使患者迅速的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5.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和深度 位置:胸骨中下1/3,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接处或沿肋缘滑向剑突上2横指。 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 6.胸外按压的并发症骨折、内脏损伤 7.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①部位要正确,防止部位错误引起的脏器损伤,胃内物反流等。 ②手法要正确,防止肋骨骨折。 ③按压与放松比例1:1,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④注意观察有效指征和合并症(骨折和内脏损伤)。 8、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①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②颈动脉搏动可触及③意识恢复,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光反射出现和手脚活动。④瞳孔由散大逐渐缩小⑤面色、甲床、口唇等由紫绀变红润。 9、心肺复苏的禁忌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胸骨严重畸形。 10、开放气道的方法仰头抬颏法、托颌法(适用于颈部损伤)、仰头抬颈法 11、人工呼吸的方法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 12、简易呼吸器及EC手法 应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气囊,每次送400-600ml频率10次/分,有氧连接挤压气囊1/2,无氧连接挤压2/3。潮气量为8-10ml/kg, 挤压气囊时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性,防止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E法:中指、无名指、小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下颌角处,将气道打开。

心肺复苏2015新标准

心肺复苏2015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标准 2016年3月修订 项目操作流程操作标准分值评价标准扣分 仪表2分报告姓名 操作项目 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2 着装不合规范 语言不流畅 2 物品 准备5分物品准备 ①弯盘1个(内备纱布2 块);②简易呼吸器1套; ③护理记录单、笔;④必要 时备复苏板1块、脚凳1个 5 物品准备不齐全:缺少一项 扣0.5分 面罩边缘充气不饱满 未检查单向阀是否能开启 未检查呼吸器是否漏气 -0.5 -1 -2 -1 评估22分1.判断患 者意识 呼叫患者、轻拍患者双肩, 两侧呼叫;确认患者意识丧 失(口述无反应),立即呼 救,寻求他人帮助,计时 5 未呼叫患者 未观察患者反应 未呼叫同伴协助抢救 未准确计时 -1 -1 -2 -1 2.安置体 位 将床放平,软床胸下垫复苏 板,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 位,解开衣领、腰带,充分 暴露胸部 5 软床胸下未垫板 垫板位置错误 未取去枕仰卧位 未充分暴露胸部 未解开腰带 -1 -1 -1 -1 -1 3.判断患 者颈动脉 搏动 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 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 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 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触 摸有无搏动,同时观察患者 胸廓起伏,迅速判断患者有 无呼吸(判断时间为6~ 10s),如无颈动脉搏动(口 述无颈动脉搏动),立即进 行胸外按压 12 触摸颈动脉位置错误 触摸颈动脉方法错误 未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判断时间大于10秒或小于6 秒 未口述无颈动脉搏动 -3 -2 -3 -2 -2 操作中60分1.确定按 压部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交界处)。一手掌根部放 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 叠于该手手背上,双手掌根 重叠,手指勿触及胸壁,肩、 臂与胸骨垂直,利用上身重 量垂直下压 15 定位方法不正确 按压部位不正确 按压手法不正确 按压姿势不正确 按压间隙手掌离开胸壁 -3 -3 -3 -3 -3 2.按压深 度 胸骨下陷至少5-6cm,而后 迅速放松,使胸廓完全回 12 按压深度不准确 按压放松比例错误 -2 -1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汇总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以下简称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特别强调了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意义。该标准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AED的普及使用。(具体修改内容见如下2005年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比例表) 随着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实施,原先2000版心肺复苏标准中的按气通气15:2和按压通气四个循环必将废除和停止执行,掌握和运用新指南势在必行。上海康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在这一时机率先开发出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第六代(BLS)系列最新标准技能训练与考核模拟人与ACLS系列技能训练教学系统。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doczj.com/doc/b516561831.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doczj.com/doc/b516561831.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

心肺复苏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1.严重的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2.电击伤3.外伤4.溺水5.药物中毒6.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7.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8.手术意外等等。 二.心肺复苏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公认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病人脑细胞于4分钟开始死亡,10分钟内脑死亡已成定局,为此对心脏骤停的病人于4分钟内开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三.心跳呼吸骤停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昏迷,触不到颈动脉搏动,心音消失,呼吸断续,继而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2.心电图表现:①心跳完全停止(心电图描记为一条直线,表明心肌处于静止状态,完全不收缩)②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宽而振幅低畸形的QRS波,其频率小于20-30次/分,表明心肌缺乏有效的收缩与射血)③心室颤动(呈粗细不等的纤维颤动波,心肌仅有不规则的蠕动,不能射血,临床上此种类型最为常见,其恢复自主心搏的可能性最大) 3.诊断依据:当病人突然神志丧失,大动脉(如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做出诊断,抢救立即开始。 4.注意事项(四不要):①不要等待静听心音有无才开始抢救。②不要等待以上诊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各项临床诊断依据均具备才开始抢救。3.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4.创伤所致者更不要等待静

脉或动脉输血才开始抢救。 四.CPR-BLS(basic life support)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意识、呼救: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可轻拍病人肩膀大声呼救,“喂,你怎么了?”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一旦确定病人意识丧失立即呼救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不正确的呼救:剧烈摇动病人肩膀,常可加重骨折等损伤) 2.放置适当CPR体位:①将病人翻身整体转动置于水平仰卧位,注意保护颈部②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上③单人抢救——站在或跪在病人一侧肩部;双人抢救——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双侧④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及拉链 3.心肺复苏程序[C-A-B]: C.(circulation/compressions)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1.判断有无脉搏,即触摸颈动脉(①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影响头部血液供应,不能在正常人体练习触摸颈动脉,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②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秒③应避免触摸感觉错误,误以为自己手指搏动为病人脉搏) 2.胸外按压机制: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 3.胸外按压术: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手掌的下缘应置于病人剑突上方2横指的胸骨正中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部重叠于前者之上,两臂伸直,依靠施术者的体重和肩、背部力量,有节奏和冲击性地向脊柱方向垂直按压,每次使胸骨下陷5cm以上(老年人应适当减少)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操作 流程 操作方法 准备 评估环境 判断神智脉搏 呼救 安置体位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辅助 呼吸 复苏 评价 ·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 ·口对口呼吸需备清洁纱布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轻拍重唤患者2次“你怎么了”,观察有无反应,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观察有无呼吸(判断时间5秒) ·急呼他人协助抢救“快来救人啊!”,看时间 ·解衣服,松裤带,暴露胸部,去枕仰卧位,置于硬板或平地上 ·确定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双手掌跟重叠,十指相扣置于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即剑突以上两横指,双臂绷直,垂直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18秒完成),下压>5 cm (儿童5 cm,婴幼儿4 cm),按压与呼吸比:30:2,按压频率>100次/分 ·将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去义齿(口述:去除义齿、异物),打开用物箱,取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仰头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示指剪刀式分开上提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疑似外伤,用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托起下颌) ·口对口呼吸2次(开气道捏鼻子口包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不少于1秒,8—10次/分,胸廓明显抬起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完成5个循环操作(约2分钟),判断呼吸、循环体征1次,按压间断不超过5秒┃ ·使用手电筒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及是否缩小(口述:自主呼吸恢复,双侧瞳孔由大缩小,颈动脉搏动有力,口唇及甲床转红润,复苏有效,进入下一步救治) ·记录复苏时间(看手表) ·整理衣服,恢复体位 ·整理用物 ·起立,报告:“操作完毕”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心肺复苏标准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20年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面罩法)(2010版)

洗手、记录 3 洗手方法得当、正确记录抢救过程。 3 2 1 0 质量控制 5 仪表,对患者的态度,操作熟练程度。 5 4 3 2-0 提问 总计100 注: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修订 理论提问:1.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2.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 寻求他人帮助。 (2) 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 秒钟。 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 处(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手法:左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右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抬离胸壁,肘部伸直,重心垂直向下,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 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时间少于10 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2)开放气道: 如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 (3)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 秒,见胸廓抬起即可。频率8—10 次/分。 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 升/分(有条件时),

最新最新版心肺复苏评分表(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程序及评 分标准 选手参赛号得分 项操技术要求分扣分备选手报告参赛号码,比赛计时开始 一男性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给 心肺复苏技术8 6分判断 与呼 救(10 分) .判断意识,5秒钟内完成, 报告结果 .同时判断呼吸、大动脉搏动, 5-10秒钟完成,报告结果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 叫 4 4 2 安置 体位 (8 分) .将患者安置于硬板床,取仰 卧位 .去枕,头、颈、躯干在同一 轴线上 .双手放于两侧,身体无扭曲 (口述) 3 3 2 心脏 按压 (20 分) .抢救者立于患者右侧 .解开衣领、腰带,暴露患者 胸腹部 .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 2 2 4 6

界处 .按压方法: 两手掌很部重叠,手指翘起 不接触胸壁,上半身前倾,两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按压幅度: 胸骨下路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min 3 3 开放气道(10分).检查口腔,清除口腔异物 .取出活动义齿(口述) .判断颈部有无报伤,根据不 同情况采取合适方法开放气 道 2 2 6 人工呼吸(15分).捏住思者鼻孔 .深吸一口气,用力吹气,直 至患者胸廓拾起(潮气量为500-650ml) .吹气毕,观察胸廓情况 .连续2次 .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 30:2,连续5 个循环 2 3 2 3 5 判断复苏操作5个循环后,判断并报告 复苏效果 2 2

效果(10分).颈动脉恢复搏动 .自主呼吸恢复 .散大的瞳孔缩小,对光反射 存在 .平均动脉血压大于60mmHg (体现测血压动作) .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 泽转红 2 2 2 整理记录(5分).整理用物 .6步洗手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抢教情 况 报告操作完毕(计时结束) 1 2 2 综合评价1 4分复苏 评价 (12 分) .正确完成5个循环复苏,人 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指标显示 有效(以打印单为准) 12 规范 熟练 (8 分) .抢救及时,程序正确,操作 规范,动作迅速 .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和职业防 护 .用物准备齐全 2 2 2 2

心肺复苏标准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1.严重的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2.电击伤3.外伤4.溺水5.药物中毒6.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7.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8.手术意外等等。 二.心肺复苏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公认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病人脑细胞于4分钟开始死亡,10分钟内脑死亡已成定局,为此对心脏骤停的病人于4分钟内开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三.心跳呼吸骤停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昏迷,触不到颈动脉搏动,心音消失,呼吸断续,继而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2.心电图表现:①心跳完全停止(心电图描记为一条直线,表明心肌处于静止状态,完全不收缩)②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宽而振幅低畸形的QRS波,其频率小于20-30次/分,表明心肌缺乏有效的收缩与射血)③心室颤动(呈粗细不等的纤维颤动波,心肌仅有不规则的蠕动,不能射血,临床上此种类型最为常见,其恢复自主心搏的可能性最大) 3.诊断依据:当病人突然神志丧失,大动脉(如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做出诊断,抢救立即开始。 4.注意事项(四不要):①不要等待静听心音有无才开始抢救。②不要等待以上诊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各项临床诊断依据均具备才开始抢救。3.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4.创伤所致者更不要等待静脉或动脉输血才开始抢救。

四.CPR-BLS(basic life support)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意识、呼救: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可轻拍病人肩膀大声呼救,“喂,你怎么了?”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一旦确定病人意识丧失立即呼救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不正确的呼救:剧烈摇动病人肩膀,常可加重骨折等损伤) 2.放置适当CPR体位:①将病人翻身整体转动置于水平仰卧位,注意保护颈部②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上③单人抢救——站在或跪在病人一侧肩部;双人抢救——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双侧④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及拉链 3.心肺复苏程序[C-A-B]: C.(circulation/compressions)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1.判断有无脉搏,即触摸颈动脉(①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影响头部血液供应,不能在正常人体练习触摸颈动脉,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②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秒③应避免触摸感觉错误,误以为自己手指搏动为病人脉搏) 2.胸外按压机制: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 3.胸外按压术: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手掌的下缘应置于病人剑突上方2横指的胸骨正中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部重叠于前者之上,两臂伸直,依靠施术者的体重和肩、背部力量,有节奏和冲击性地向脊柱方向垂直按压,每次使胸骨下陷5cm以上(老年人应适当减少)后突然松开,按压时间和放送时间大致相等。成人CPR,胸外按压与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面罩法)(2010版)

注: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修订 理论提问:1.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2.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 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 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 处(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手法:左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右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抬离胸壁,肘部伸直,重心垂直向下,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 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时间少于10 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2)开放气道: 如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 (3)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 秒,见胸廓抬起即可。频率8—10 次/分。 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 升/分(有条件时),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 毫升,频率8—10 次/分。 (三)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 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 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年人1-8岁儿童婴儿 开放气 道 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 上) 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 次) 检查循 环 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 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 手 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 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 率 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 (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 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 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期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AED 不推荐使用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6 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新建议7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 新建议8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心肺复苏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心肺复苏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 P R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 (AHA)公布了2015版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2018

使用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2018年修订) 程序步骤序号分 值 备注 (要点及扣分说明) 分数 仪表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符合职业要求 1 1 评估患者: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 (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 1 1 设施:就地抢救、地面或硬板床 2 1 环境: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3 1 操作前准备用物 治疗车上层:简易呼吸器、瞳孔笔、笔、抢救记录单、快速手 消毒剂 治疗车下层:医用废物收集袋、生活废物收集袋 必要时:睡软床时准备一块长木板 1 3 缺一项 患者:卧位有利于抢救 2 1 环境:安静、安全、有利于抢救 3 1 操作过程巡视病房与**床病人正在沟通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立即轻拍 双肩,分别在两侧耳旁大声呼唤:×××,你怎么了? 口述:意识丧失 1 2 未体现轻拍重唤-1 按呼叫器:“**床病人需要抢救,通知医生,推抢救车、拿监 护仪、除颤仪” 2 2 看表计时:报具体时间 3 1 去枕,充分暴露胸部,松解腰带 4 2 未去枕-1,未暴露胸部,未 松解腰带 触摸颈动脉(建议近侧)同时目视胸部有无起伏:时间不超过 10秒 5 3 口述:颈动脉无搏动、无自主呼吸 6 2 评估床铺为硬板床 口述:如为软床应垫背板,除颤器就绪,直接除颤 7 5 胸外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中点处8 5 按压方法:一手重叠在另一手上,双手指交叉、翘起,掌根部 置于按压部位上 9 2 动作不规范-2 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双臂直立不能弯曲,身体要靠近 患者) 10 3 动作不规范-3 胸外心脏按压:按压30次 深度:5-6cm 频率:100-120次/分 11 9 按压深度、频率未达标, 各-3 按压间歇时胸壁未充分回 弹-3

2019年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2019版双人法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

备注: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或剑突上2横指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的正下方。 2、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3、按压深度:成人和青少年5-6厘米;儿童(1岁至青春期)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大约5厘米;婴儿(不足1岁,除新生儿外)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 4、检查脉搏部位:成人及儿童一般摸同侧颈动脉;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 5、按压手法:①抢救成人时双手叠加按压;②抢救婴儿当单人施救时用双指按压,当 有双人施救者用双拇指环绕法。对于非常小的儿童,您可以使用一只或两只手进行胸部按压。注意: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手可以放在患者胸部,但不能有任何力量。 6、无高级气道的按压-通气比例:抢救成人1或2名施救者均为30:2;抢救儿童或婴 儿当只有1名施救者时30:2,当有两名以上施救者时15:2. 7、对于实施了高级气道措施(气管插管、喉罩等)的患者,成人通气频率设定为6秒 一次,即10次/分。每次通气时间大于1秒,每次必须使胸部隆起。。 8、每次中断必须控制在10秒之内,按压操作在整个CPR过程中不得低于60%。即一分 钟内需做100-120次按压,中间要做3-4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限制在10秒之内,而且还要保证每分钟至少有36秒在按压。 9、一旦AED准备就绪,立即检查心律是否可电击除颤,如可以就直接电击一次,立即 继续CPR. 10、何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①如果您没有目击心脏停搏的发生,并且只有您一个人, 先提供2分钟的CPR,然后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获得AED(或除颤仪)。②如果您目击到心脏骤停,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获得AED(或除颤器),然后返回患者身边。 11、抢救病人时施救者一次按压时间最多不超过2分钟,立即换人按压,尽可能多名施 救者轮流替换,以免因体力不支致使按压不到位,影响抢救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