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舞弊风险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财务舞弊风险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摘要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增加,我国证券市场对于经营业绩有较高的要求,市场环境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日益增加。这给作为相对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的注册会计师带来较高的审计风险,而过高的审计风险可能会造成外部审计质量的低下,而现实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质量问题多次遭到证监会、中注协等多方处罚。在外部审计质量问题日渐突出的背景下,侧重审计风险评估和识别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而财务舞弊风险是审计风险中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财务舞弊风险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寻找识别财务舞弊风险的方法成为改善外部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财务舞弊风险对外部审计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偿债能力、资产质量、营运业绩三个财务特征和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个非财务特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财务舞弊风险识别指标;并通过分析2016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和以往研究中使用频繁的外部审计质量替代指标,构建了衡量外部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检验财务舞弊风险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舞弊风险越高的被审计单位,所聘请的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质量越低。而在影响财务舞弊风险较显著的资产规模、其他应收款比率、亏损、ROE水平和董事会规模五个变量中,资产规模较高,其他应收款比率较高,董事会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相对应所聘请的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质量越高。因此可以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监管部门三个角度加强对相关指标的评估和监控,达到提高外部审计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外部审计质量,财务舞弊风险,风险导向审计

i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ing and Application 【摘要】在审计执业风险日益扩大的趋势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被寄予化解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执业人员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审计风险的重任。国外研究和实践己经表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正确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帮助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全面系统地规避审计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和工作方式与传统的审计方法已有极大的区别,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好的理论借鉴和应用参考价值,并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在实践中有效使用这种新的审计方法达到预期规避审计风险的效果。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审计模型Abstract Following the trend of the broadening audit risk, the method of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has been taken to resolve the complicated audit risk for the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and auditors. It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by the forEign studies that the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is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

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09-05-26T15:09:04.28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4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金会琴 [导读] 本文主要从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识别财务舞弊的优势,探索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务舞弊案的不断发生,会计师事务所承受着巨大的诉讼压力和信任危机,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在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识别财务舞弊的优势,探索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优势建议 0 引言 伴随着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审计失败屡屡发生,会计师事务所承受着巨大的诉讼压力和信任危机,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如何正确理解和有效地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的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它的最大优点是,便于注册会计师全面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的观点而导致的审计风险。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审计目标的变化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审计人员规避审计风险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征 2.1 了解客户的战略性优势。如客户创造价值的计划是什么?计划是否恰当?相对于占有同样资源的竞争对手,客户的优势在哪里? 2.2 了解威胁客户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如什么因素可能阻碍客户创造既定的增值目标?哪些因素正在挑战客户的竞争优势?风险管理、战略管理和信息管理流程如何发挥作用? 2.3 了解实现战略优势所需的关键程序和相关胜任能力。如客户必须拥有什么样的胜任能力和流程优势才能创造既定的桔值?威胁流程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是什么?流程目标是否与战略目标相一致?在控制流程风险层面,对流程风险的控制如何发挥作用? 2.4 衡量和评价流程执行情况。如是否有证据表明预期的价值确实被创造出来?亦即,与竞争对手相比,按照战略目标,创造价值的流程是如何执行的?由于实现战略优势和有关流程的效率,赚取的超过正常水平的利润是多少? 2.5 记录所了解的客户创造价值和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流程分析、关键业绩指标以及经营风险概率,通过建立全面的经营知识决策框架,对管理局作出的认定进行职业判断。 2.6 利用全面的经营知识决策框架对整体会计报表包含的关键认定进行预计。 2.7 将报告的财务成果与预期值比较,设计额外的审计测试工作以解决预期值与报告结果之间的任何差异。 通过运用上述方法,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以下审计证据:①经营风险及其在缺乏适当内部控制情况下对会计报表认定的潜在影响;②经营控制风险及其对会计报表认定的潜在影响:③特定的会计报表认定,例如难以审计的会计估计和非常规交易所依据的计价和假设:④与处理常规交易相关的信息处理风险:⑤在企业层次,经营业绩所实现的水平;⑥在业务流程层次,经营业绩所实现的水平;⑦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⑧企业报告盈利的质量和业绩;⑨企业的价值。 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识别财务舞弊的优势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宏观经营环境,评估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质性测试,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结论。其识别财务舞弊的优势体现在: 3.1 从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转换为关注企业宏观环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了解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为切入点,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经营目标、经营战略等信息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从而有效地发现潜在的财务舞弊动机,评估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3.2 风险评估的重心转变为重大错报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重大错报风险为风险评估的重心,紧紧围绕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容易发生财务舞弊的重点领域,摒弃了将企业的管理层作为“无利益相关者”的假设,强调在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基础上评估审计风险、实施审计程序,并将风险评估的思想贯穿整个审计程序,有利于审计人员在源头上发现财务舞弊,抓住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把握审计风险,弥补传统审计方法的不足。 3.3 实施的审计程序更有针对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强调以分析性复核为重心,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对财务报表中容易出现财务舞弊实施更加充分的审计程序,同时科学、合理地分配投入到其他领域的时间和精力,在整体上把握财务舞弊带来的审计风险,使审计程序更加有针对性。 3.4 审计方法更加多元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还高度重视对非财务数据进行信息的再加工,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从而使评估结果之间的相互印证更加可靠,从而提高财务舞弊的识别能力。但是,如果审计人员能秉持专业怀疑的态度,深刻领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熟练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就必然能够提高防范财务报表舞弊的能力。 4 我国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议 4.1 依据最新审计准则,积极推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任何审计方法和其所遵循的审计准则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重要的互动关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尤其如此。当代日益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催生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一崭新的审计方法,而这一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和运用不可避免地促成了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反过来,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的审计准则也必然推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事务中的运用。例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在宏观上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提供政策上能够的规范和指导。 4.2 不断完善相关法制环境,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门经济技术要想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效,必须依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相应的制度安排。研究表明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对于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言,其长期性政策效应优于加重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的处罚,因此完善法制环境有利于审计人员做出正确选择,是在我国推行

舞弊审计的风险识别与对策

舞弊审计的风险识别与对策 舞弊审计的风险识别与对策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舞弊的先发制人的方法,即运用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识别出舞弊行为及其隐瞒方法。广义来说,它不仅应包括在舞弊发生之后的审计调查,还应当包括针对舞弊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整个防范和监督活动。企业的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为此,加强和完善舞弊审计的审计程序显得非常重要。 一、关于舞弊审计 舞弊顾名思义就是故意掩埋事实真相的行为。舞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企业组织的内部人员及有关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或为使本组织获得不正当经济利益而其自身也可能获得相关经济利益采用违法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受损的不正当行为,使用检查,查询等审计程序进行取证并向委托者或者授权者出具审计报告的一种监督活动。近年来,企业财务欺诈或舞弊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企业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管理层提供虚假证据误导审计人员而导致审计失败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鉴于企业的舞弊活动性质非常恶劣,而舞弊审计只能是发现舞弊现象,而不能对舞弊现象作出论断,舞弊审计只有在查找到强有力的舞弊证据的情况下,才能确定舞弊的具体细节及舞弊行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二、舞弊审计的风险分析

舞弊审计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组织中实际存在着舞弊行为及现象,而审计未能有效发现,从而做出了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舞弊审计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审计模式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并不能有效的履行舞弊审计的责任和目标,仍然存在审计风险[1]。过去的审计模型较多地重视控制风险的评估,轻视对于固有风险的测试。显然,风险导向模式的舞弊审计可以较容易地发现企业中的普通员工舞弊和财产盗窃行为。然而,众多案例显示许多大型的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都是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操作,而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不明显。这种审计模式下的风险实际上就是企业中的本文由收集整理舞弊性财务报告和财产侵吞的风险因素,而不是注册会计师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从舞弊审计的权限看,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上的权限,使得被审计者对于舞弊审计的态度不够端正,重视度也不够高,这样就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很难有效地进行深入的审计活动,并难以界定审计的职责范围。 企业经营压力是企业高层管理的舞弊行为的动机,而舞弊动机给企业内部人员实施舞弊提供了机会,使得不被发现或逃避处罚成为可能。舞弊是企业有意隐瞒的事实,给舞弊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舞弊审计中要格外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作的时间较长,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审计方式、审计重点都非常了解,可能会针对舞弊审计程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2)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审计方法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特征 (3) (一)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 (3)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4) (三)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计划工作受到重视 (4) (四)充分应用分析性程序 (4) (五)合理预期的使用,有效地识别各种重大错报风险 (4) 四、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4) (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新的审计方法 (5)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加快新的审计方法的发展 (5) (三)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的不断出现需要新的审计方法 (5)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摘要: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特点,并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涵特点必要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会计和审计界的普遍关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学者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弥补了其诸多缺陷,特别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代表了现代审计方 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急剧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这种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审计师逐渐认识到被审计单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被审计单位隔离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网络,审计师就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因此,对于一套会计报表,只有研究其所反映的企业及其所处的整个“系统”,审计师才能够对其取得充分理解。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内向型特点,以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的基础,较少考虑内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及其会计报表的影响,因而当企业规模愈来愈大、经营愈来愈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快时,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就日渐明显。 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内部控制)正在被战略管理及其蕴含的企业风险管理所取代。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会计报表的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统称经营风险)的副产品。所以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师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风险与控制,从而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只有这样,审计师才能对会计报表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 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实践基础。 2006 年2 月以前,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上。为了给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国际接轨,我国于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开展逐步创造条 件。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虽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但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 新的审计方法。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战略系统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正确有效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

方案-浅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 '浅析风险导向 模式下的审计风险 一、 联盟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的界定 研究众多关于权威机构和学者关于现代审计的定义我们发现,一般认为审计就是一种发现审计对象偏差的过程(相对于审计标准而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审计、审计技术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必然有一些偏差是难以发现的,这就是所谓的审计风险。在现代 中,随着审计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迫使审计理论和实务界不得不研究新的审计思路和模式来应对这种挑战,这就导致了风险导向审计这种审计模式的出现。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经历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两个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以被审计单位的交易活动为基础,从具体业务的角度判断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审计思路,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及经营风险为基础,首先“自上而下”形成针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预期,而后再根据预期“自下而上”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对风险预期进行验证的过程。相对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企业生存环境入手,更强调从宏观的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审计风险,从而对审计风险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深刻。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风险内涵非常广泛,既包括与企业内部环境有关的风险(如行业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监管风险等),也包括与企业外部环境有关的风险(如经营风险、 风险等),但是就审计活动本身而言,不可能——当然也没有必要对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所有风险逐一进行识别和评估,只需要对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有关的风险给予足够的关注即可达到目的。当然,就被审计单位自身而言,不会任由各种风险随意去蚕食、侵蚀其肌体,它会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来增强免疫力,防范各种风险,这样,有一部分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免疫机制被化解了,剩余的重大错报风险(简称剩余风险)才是审计活动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说,剩余风险通常是审计人员要关注的审计风险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进一步审计程序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验证这种风险的存在及其影响。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模型通常表述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来,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财务报表的审计人员来说,重大错报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审计人员无法改变这种风险的大小,但是要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并且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通常在审计 开始之前,根据审计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是确定的,这样,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检查风险的大小,进而对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选择,最终决定审计成本的高低——注册 师对财务报表审计作为一种有偿性的经营活动,审计成本对其意义非常重大。由此可见,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审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别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方面。 检查风险指对于财务报表中既已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由于实施的审计程序不当等原因

应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

应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 面对百分百的检查,审计抽样是审计工作的关键性技术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业财务舞弊的审计应对策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一、财务舞弊 舞弊,即企业管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行为。财务舞弊则主要是指企业有关人员对财务报告中的信息作出的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舞弊:一是对会计记录的舞弊,二是对交易事项的舞弊,三是对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故意误用。如今,造假涉及的方面已非常广泛,外部审计师,即注册会计师往往只关注与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内部审计师则关注更广泛层面的舞弊行为,在识别、评估企业舞弊方面,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 二、企业财务舞弊的特征 (一)集体舞弊很高明,个体舞弊很幼稚 理论界有一种观点很流行:舞弊审计中,两个人以上的集体合谋舞弊行为难度要高于一个人的个体舞弊行为。难度要高,也就意味着手段必须要高明些,才不容易被发现。如上市公司银广厦、东方电子、东方锅炉、麦科特等,这些管理舞弊案例,均是涉案金额大,作案时间跨度长,参与的都是高层管理人员。如银广厦,为了使造假的财务报表能够互相吻合,通过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依据这些销售量和价格的结果,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

以及统计每个月、每个季度的财务数据。由于是集体合谋,加之在整个业务循环流程上弄虚作假,所提供的整套信息系统全是虚假,因此这类上市公司舞弊案的暴露,均不是审计人员发现的。这本身,也是整个审计界的难题。 相反,个体舞弊则既简单,又易于发现。如,业务人员直接收现金回款后,截留部分款项形成舞弊。对于这类舞弊,审计人员只要实施简单的实质性程序就能发现,不需要特别的技巧。但其实,更关键的,则应该通过企业自身健全的内部控制,来达到预防和纠正的目的。审计,不过是最后一道防线。 (二)内部控制是关键,人其实也是关键 舞弊,本身就是是一种故意的行为,因此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舞弊行为,往往防不胜防。这也是企业管理与实践中另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根本问题究竟在于制度,还是在于人。制度再完美,也无法抵御故意的人为舞弊。如果没有合格的人来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或者人本身的道德素养就存在问题,内部控制一样形同虚设。在审计实践中,我们也曾碰到过一些舞弊案例,执行者往往不按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办事,基本只依领导指示行事。当领导对于一些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的时候,舞弊行为便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有时候不仅仅是管理层,基层员工舞弊案件也是层出不穷,典型的如巴林银行事件,仅因一名员工的职业道德职守出现了问题并违规操作,就断送了一个历史悠久、信誉卓着的企业的老命。 三、应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1)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该项认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确定。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期望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十分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风险量化理论在运用中存在固有缺陷一是风险量化的数理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有效性。二是数理模型量化可靠性差。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理模型,以正态分布和小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三是难以评估系统性风险。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市场状况迅速恶化,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不能降低审计成本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进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量化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其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培训,从而导致人力成本与审计总成本的增加;此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还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一定的通信与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手段。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能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但并不能从总量上减少审计成本。 (三)缺乏相应的审计准则支持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其中审计风险模型的规定还局限于仅考虑账户与交易余额的风险测试,如果将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容易忽略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漏报。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已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不能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规范。在审计实践中,由于缺少独立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三、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审计规范体系进一步修订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审计规范体系,注重对

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

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该审计理论是在传统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强调会计师对企业经营坏境的理解和专业判断。其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帕玛拉特公司案例为例,并结合我国国情浅谈其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启示,论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会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提出的,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但是,该理论更多关注的是控制风险,有一些固有的缺点难以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孕育而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以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特点 第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多地关注经营风险,以经营风险驱动审计风险,并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从计划审计到完成审计自始自终贯彻下去。 第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倾向于将公司企业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中,并且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从公司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经营方式以及企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立体观察,然后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全方位的对企业已经存在和可能面对的风险进行评估,使审计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二、帕玛拉特――企业环境缺陷,未树立风险导向审计思想 (一)帕玛拉特案舞弊手法 意大利的帕玛拉特公司进行财务欺诈,主要是为了是弥补公司巨额财务亏空。具体手段包括以下几种:通过伪造银行文件虚构银行存款。前财务总监伯奇坦承他伪造了其分公司Bonlat在美洲银行有49亿美元存款的文件;利用财务报表及金融衍生品工具,掩盖负债。帕玛拉特公司通过美林银行等,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将借款化为投资,以掩盖公司的巨额负债;通过

审计考试 第71讲_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4)

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考点六】会计分录测试(★★★) (一)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类型 (二)会计分录测试的步骤 (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针对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控制 (四)确定待测试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总体并测试总体的完整性 (五)选取并测试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时考虑的因素 (一)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类型 (1)标准会计分录 (2)非标准会计分录 (3)其他调整 (1)标准会计分录 此类会计分录用于记录被审计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或经常性的会计估计,通常是由会计人员作出或会计系统自动生成的,受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和其他系统性控制的影响。 (2)非标准会计分录 此类会计分录用于记录被审计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之外的事项或异常交易,可能包括特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期末调整分录等。非标准会计分录可能具有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因为此类分录通常容易被管理层用来操纵利润,并且可能涉及任何报表项目。 (3)其他调整 其他调整包括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作出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通常不作为正式的会计分录反映的重分类调整等,其他调整可能不受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 (二)会计分录测试的步骤 会计分录测试通常可包括下列步骤(4个方面,关键词):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流程,以及针对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已实施的控制,必要时,测试相关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2)确定待测试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总体,并测试总体的完整性。 (3)从总体中选取待测试的会计分录及其他调整。 (4)测试选取的会计分录及其他调整,并记录测试结果。 (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针对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控制 (1)针对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授权、过账、审核、核对等方面设置职责分离。 (2)在会计系统中设置系统访问权限,用以控制会计分录的记录权和审批权。 (3)用以防止并发现虚假会计分录或未经授权的更改的控制措施。 (4)由管理层、治理层或其他适当人员对会计分录记录和过入总账以及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作出其他调整的过程进行监督。 (5)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如有)定期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四)确定待测试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的总体并测试总体的完整性(一套完整性测试的例子) (1)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中导出所有待测试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 (2)加计从会计信息系统中导出的所有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中的本期发生额,与科目余额表(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期末余额)中的各科目本期发生额核对相符。 (3)将系统生成的重要账户余额与明细账和总账及科目余额表中的余额核对,测试计算准确性。 (4)检查所有结账后作出的与本期财务报表有关的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测试其完整性。 (5)将总账与财务报表核对,以检查是否存在其他调整。 (五)选取并测试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时考虑的因素(5个方面,关键词): (1)对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2)对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已实施的控制 (3)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过程以及所能获取的证据的性质 (4)虚假会计分录或其他调整的特征

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评估 审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风险评估程序、控制 测试、实质性程序,其中风险评估是基础和前提,通过风险评估来确 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有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 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根据新的审计准则,总体审计风险包括重大 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有的重 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经营风险的大小,而企业内部控制设置和执行的缺陷及具体认定本身固有缺陷也会 造成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的最根本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审计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的设计也从企业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上来实行设计。会计报 表风险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和相关经营风险的副产品,①其审计风 险=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二)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 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确定。 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可能 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产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 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环境。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 织结构不恰当或存有缺陷,就有可能造成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3.经营活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会产生经营风险,而多数经营风 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对 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 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以及为实现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关 键经营流程。 4.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 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歪曲 财务报表。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因素包括关键业绩指标、业绩趋势、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能有效防止、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差错和舞弊,如果内部控制不利,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 性就会大大增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审计风险的评估 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与定性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 下面的审计风险评估中,我们采用了因素分析法、①审计风险模型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 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 的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传统的风险评估注重于对账户余额和交易 层次风险的评估,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是从经营风险的评估入手,评估企业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当前审计人员的一般做法是: 在各种情况都比较好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水平应该高于50%;反之,如果有某种迹象表明有可能存有重大错误,就应该将企业经营风险定 为非常高的水平,甚至100%。评估企业经营风险的3个具体步骤如下:需要考虑企业经营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指标;各要素 所占的权重以及各要素本身风险值的大小;最后将各要素风险值与其权 重加权平均计算出企业经营风险值。即企业经营风险=∑xiyi/∑Pyi,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弊审计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515277373.html,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弊审计中的应用 作者:党亚宁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年第15期 摘要:本文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 弊审计应用中存在的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需要较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型成本、缺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问题,并提出了不断更新审计理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等对策来提高企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水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财务舞弊审计;应用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我国在2006年2月对审计准则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又称作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强调的是审计全过程风险的控制与评估,并且评估了企业固有的风险,可以进一步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主动控制风险的财务模式。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来看,既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分析,又对企业财务报表风险做出了合理性的判断,这样上下结合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的质量。自2006年正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国内大所”和“四大”的效率有所提升,并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做出了以下的概括:一是广泛的审计基础。传统的审计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是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和健全性为根据进行测试,从而确定测试的重点和范围,然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是风险评估,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的方法、重点和范围,这样既考虑到了各种环境因素,又考虑到了与内部控制系统相关联的因素,因此可以看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比较广泛。二是科学的审计模式。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是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仅仅依靠判断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来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形式化比较严重,然而在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控制风险不仅仅通过内部控制,还结合了其他因素进行风险的评估,例如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环境、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的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财务审计的风险。三是有效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建立审计风险模型的方式来量化风险,因此这样的抽样技术是比较完善的,比较重视的是分析性的测试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审计的效率。四是风险评估为间接评估。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评估,来对重大错报的概率进行评估,也就是通过风险进行直接的评估,但是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仅通过直接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还从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这样注册会计师就会较好的了解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可以从源头上找出财务舞弊的原因,降低企业财务审计的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思路

分析导向审计思路 分析导向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取证模式,与原有的三种取证模式(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相比,克服了它们的共同缺陷,即从“部分→整体”收集证据的模式,采用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能较好地保证审计质量,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因此,探讨分析导向审计的取证原理,对于指导我们的审计实务具有重大意义。 一、分析导向审计模式与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的比较 (一)分析导向审计模式与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都有固定的取证模式: 1、账目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按照会计处理相同或相反的循序依次审查会计资料,特点是审计直接针对会计处理的结果是否可靠进行实质性测试,而不考虑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 2、制度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特点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符合性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一般来说,应将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下所产生的会计数据作为审计重点。 3、风险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了解内部控制结构→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风险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相比,在术语上,内部控制制度变为内部控制结构,符合性测试变为控制测试,这一改变,不仅是术语上的改变,而且应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风险基础审计下,对内部控制结构的了解及控制测试的目的不再是确定审计重点,而是根据了解、测试的结果,评价控制风险的高低,据此进一步确定构成会计报表的具体项目的检查风险的高低,从而确定对该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所需的证据数量。 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归纳出原三种取证模式的共同点是从构成被审计内容的个体出发,根据对个体的审查结果对被审计内容的整体表述意见,采取的是从“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因此,其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审计的个体数量的多少成正比,一般来说,审计的个体数量越多,审计结论越可靠。在现代审计中,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审查的个体的增多,为确保审计质量,该模式下审计界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审查较少的个体数量,既能减轻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又能确保审计质量。在这一需求的带动下,审计取证模式由审查全部个体模式(账目基础审计)发展为抽查部分个体模式(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在抽查部分个体的情况下,由于只审查了部分业务,虽然减轻了审计工作量,降低了审计成本,但未查部分是否存在错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使得根据部分业务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所做出的审计结论产生了不确定性,因而也就引发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从“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是引发审计诉讼爆炸的技术原因。 (二)与原三种取证模式相比,分析导向审计不具有固定的取证模式,它是

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问题

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问题 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问题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程序,它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从企业的战略分析着手,通过战略系统分析-环节分析-剩余风险分析-具体审计目标分解-实质性测试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的思路,将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程序上主要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真正理念。 (2)风险导向审计采取以分析程序为中心,辅助使用询问、检查、观察、穿行测试等其他手段的方法。风险评估的分析对象也由财务信息扩展到了非财务信息,且分析方法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 (3)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侧重于管理层的舞弊风险,审计人员

采取更为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对于错报风险和员工舞弊风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很可能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配合,因为这同时也是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审计人员和管理层之间没有必然的利益冲突。而对管理舞弊风险,由于审计人员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管理者不可能真正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4)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师的知识结构达到一个复合型人才的标准。审计师不但需要精通审计知识,而且要熟练各个层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学工具,同时要关注行业和管制环境的动态、市场经济的规律、国家的财政、贸易、货币政策及法律的变动等领域的知识信息,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 1、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1)传统模式因为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使得固有风险概念内涵与外延不一致,逻辑上不能一贯,这使风险模型的科学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把控制风险评估得比较低就可以大大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于是注册会计师只要通过控制测试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因为控制测试得到的是内部证据,因为其证明力比较差,并且内部控制在防止无意的错报以及员工舞弊方面虽然有着积极意义,但在防止管理当局舞弊方面,内部控制无能为力。因此,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舞弊一直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内部审计职业界和法律界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舞弊现象呈愈演愈烈的趋势,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外就发生了多起震惊世界的舞弊大案。而同时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也一直不断,“诚信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种情况下,舞弊审计的作用显得越发突出,与此同时,舞弊审计的职业界——注册会计师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安然事件导致了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安达信的倒闭,而银广厦事件则导致了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解体。通过一系列审计程序却未能发现企业报表中所存在的问题,审计失败案屡屡上演。这些事件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存发展。为了重新整顿证券市场秩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 因此对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这一课题,力图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舞弊警告信号和手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舞弊的几点措施。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舞弊的基本理论。 首先介绍了舞弊的含义及分类,并介绍了几种比较流行的舞弊动因理论。第三部分介绍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风险信号的关注。主要从内外环境信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部信号主要有生产销售方面、会计政策方面和内部控制方面的信号;外部信号主要有行业及竞争环境方面和商业经营环境方面的信号。 第四部分为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手段的关注。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舞弊手段进行介绍,如收入确认方面、会计核算方面等。同时介绍了几种比较新的财务报表舞弊手段:高派现、管理层收购和战略投资者。第五部分分析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对舞弊的主要措施。 提出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经营状况、设计和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实地调查和利用专家工作。第六部分提出了加强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几点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