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媒介子与基本粒子的作用特性

媒介子与基本粒子的作用特性

媒介子与基本粒子的作用特性
媒介子与基本粒子的作用特性

媒介子与基本粒子的作用特性

罗华林

作者单位:陕西省化肥厂退休工人。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陕化家属区。

邮编:714100

摘要:文章从媒介子是什么,它的存在其作用开始,继而导出了媒介子与电子的最基本作用态。讲诉了电子自旋、纠缠的基本机理,再以此推广到强力、弱力作用与物质结构及特性。阐明了测不准原理、波粒二象性、核外电子运动及轨道构形、能级交错、分子轨道、隧道效应、超流性、超导性的机理和宏观宇宙中子星和黑洞的本质。通过这些物理现象说明了媒介子与各种基本粒子的作用结果。从而说明了媒介子理论的正确性。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探索方向。

关键词:媒介子,微观,宏观,电磁力,强力,弱力,万有引力,反粒子、基本粒子

人们都知道微观世界中,粒子运动与宏观物质运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什么呢?一直人们没有很好的解答。甚至认为微观物的运动是不可知的。尤其是粒子的自旋和纠缠态。把自旋认为是粒子内禀态。纠缠态是不可思议的鬼魅态。难道微观物态的运动真的不可知吗。

其实只要人们把宏观运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及电磁学结合起来,粒子的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再用媒介子与基本粒子的作用关系同一来看,就一定能看出微观物运动的端倪。既然一切物质运动都不能超光速。若以电子的直径产生的自旋磁矩其自旋线速必然超光速。因此电子的自体旋转和内运动都是不可能得到如此磁矩的。如果认为是电子的自体旋转形成的磁矩,那在电子与其它粒子发生碰撞是其自旋角动量就会发生改变,然而却没有这种现象。还有粒子的纠缠其传态速度远大于光速,而纠缠性状却是自旋态,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先来看电磁媒介子(光子)与电子的关系和作用特性。在媒介子论中已讲了,媒介子是正反基本粒子的复合体,并非基本粒子。媒介子的极化实际是媒介子受本属性力作用做功或动能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体分离而出现相应基本粒子属性特征态。从电磁媒介子极化具有正负电性这样来看,电磁媒介子当然是正反电子复合体。也许人们会问媒介子与电子

极化能是 ,电子的静止能是6105110040?、电子伏特,按运动能量关系

媒介子极化应是2倍的电子静止能量。而 只有15-10658545750?、

电子伏特能量,其能量相差太远这是为什么呢?正反电子湮灭能,是电子自旋能量和电子电势能的做功各自有22

1c m e 能量的总和,在湮灭时已全部放出,而极化能 则是正反电子分离沿电子直径运动克服电势引力的做功r c m e ??=2 的能量。(e m 电子的质量、c 光速、r 电子沿直

径的分离距离。)这是两个电子争夺一个反电子的平衡态的极化态。当然也是其它媒介子的极化争夺平衡态。也就是所谓的自旋动能。电磁媒介子的传能极化态是 π2=h 也就是光子能量。在静电场中一个媒

介子极化态能量可以是小于h的任意量。当媒介子最大极化时是正反电子的边沿接触,但还没有分离这时引力是最大态,要脱离必须有力

ma=同时这ma

F=,由于最大加速度a也是电子即刻脱离速度所以mc

也是媒介子最大作用速度。所以一切物质运动都不可能大于光速的原因。电磁媒介子的极化并没有正反电子的脱离,此时的媒介子具有最大化的电势能,当然不是湮灭时的全部能量,也就不等于两个电子的静止能量。那人们能否用电场将电磁媒介子中的正反电子拉开呢?当然不能。当电场的微分梯度势能还没有达到2

mc时电场极板上的电子早就被拉出,电场势将不能再升高。同样其它属性的媒介子也是如此。只不过它们是由各自属性的正反粒子复合罢了。到此我们再来看媒介子与基本粒子是怎样作用的。人们都知道宇宙间的作用力有强力、弱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四种。并且分长程力和短程力,力强度也相差很大。力强度是粒子属性所定。媒介子的运动质量也由其属性所定。力程是因属性种类媒介子体积大小不一样,在空间分布域不同所造成。体积最大的是电磁媒介子,在单位空间中它占位最大。次之是强力媒介子,它的体积约在电磁媒介子的几千分之一。最小的是弱力媒介子,它的体积小于强力媒介子的万分之一。它们各自相互分布在相互的缝隙中均匀分布。因此,电磁力传递不会被屏蔽所以是长程力。力程最短的是弱力因为它的相对分布区最小。强力和电磁媒介子都屏蔽弱力。万有引力则是三种力的媒介子运动动量的传递形成,所以它也是长程力。所谓“引力”其实是两物之间所受冲击力的相互遮挡产生聚拢现象。所以“万有引力”也是长程力,并且似乎象超距作用,

也就是当两个物体存在的即刻相互就有力反应,并对所有物质都有作用。那媒介子是怎样和粒子作用的呢?我们先从电子说起。电子与电磁媒介子内的正反电子是同种粒子,它与媒介子中的电子有平权性,当一个电子与电磁媒介子接触,在电子的电引力作用下会去挤占媒介子中的电子位置,媒介子中的电子便会移动,此时媒介子产生电性极化成为显性粒子(光子),因为两个电子是平权,所以只能各自占有一半反电子的位置,形成半极化。由于挤占是力作用产生运动碰撞,碰撞的反作用力会把电子弹回来。在脱离媒介子后会反碰到身后这一边的媒介子。同样被碰这边的媒介子也会极化,电子又会被弹回,就这样电子会来回碰撞振荡,虽然如此但由于在电磁媒介子间还有强力和弱力媒介子存在,在电子运动中会碰触到它们,电子的运动方向会发生偏移,形成一个小空域间来回振荡的偏转运动。在统计旋转态下,根据磁场电流右手定则将产生一个磁矩。当然电子的偏向运动是随机的,大量的电子磁矩方向分布几率是各占一半。由于电子的争夺极化是半极化,反映在自旋角动量能就是 2

1,全极化能是 (是媒介子两个半极化态),这就是玻色子和费米子自旋的区别。电磁媒介子传能速度是光速c 电子的最高速度也只能小于c ,所以电子的自旋运动速度也小于c ,所以每一次极化都有一定的时间过程的传能段,在这一时间段内将形成一条极化链,这条链的长度是由光速(传播速度)和碰撞作用时间来确定。由于能量有限和量子性,每一次碰撞只能在碰撞方向上产生一条极化链(电力线),由于电子是来回偏移碰撞形成的极化链在空间是一条条有限长度,间断地,类似旋转的球域电性区。

由于电子“自旋”转很快碰撞过程时间很短单电子形成的电场是一个很小的区域,对于宏观多电子其电子极化作用过程长,极化链也就长,电场区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在多电子体系中电子的斥力使其各方向力线叠加作用时间不一样。在微观域中电子的电场极化线是有一定长度限的,作用场点时间是间断的,场是脉动的,只是脉动速度频率很高,在宏观来看就像静止一样。由于粒子的量子性和能量守恒原则,在有限传能速度下,无论是微观场或是宏观场的能量都不会到达无穷远。单电子的来回碰撞在三维空间各向作用的时间相同,形成的电场只能在一个很小的空域。电场空域的大小(球半径)与带电体的带电量(参与极化电子数量)多少有关,电量越多电场域越大。所以静电场能到无穷远的理论,不符合量子能量最小原理,并且也不符合带电体零距离接触力无穷大的实际。单电子形成的旋转场的偏移运动,是因触及非本属性媒介子而产生。由于其它种类媒介子也有量子性,电子的偏

1。如果同时有正反两个电子在一场距内两个场叠移能量也只能是

2

加,且同时两个电子碰撞运动方向一致,这时正反两个电子不是产生引力相向移动而复合湮灭,而是保持在初始距离上来回振荡,由于两个电子电荷异号运动方向一致其产生的自旋磁极正好相反这就是纠缠态。此时两个电子来回碰撞的偏移已没有,而是由极化媒介子形成的极化链来连接正反电子,形成整链的来回极化态。但是这条链是非显性的,因为是全链中正反电子同时运动它没有电性,偏移振荡链中能量是自平衡的对外是无能量态。由于是整链的振荡态其速度是光速,其频率时间是在普朗克数量级是单光子尺度,所以人们无法观察

到这条链的正反电子连接态。当移动其中电子这条链将被拉长也就是有更多的媒介子参与链条中。所谓的移动电子并非用机械力,实际也不可能,而是在移动方向上增加极化链并保持运动同步,链中的电子都是等同电子。当纠缠态其中一个电子被测量(吸收能量)这条链即刻断开,由于是同时性各自决定自己的偏移方向,由于它们本身的关联关系就是互为反,所以此刻状态也各为反。这就是所谓的隐形传态的超距作用(超光速)。正是这样基本粒子与其相应的媒介子都有自旋态,都可以由正反粒子形成纠缠态。光子本身就可以形成纠缠态。不过光子的纠缠是由两个极化媒介子,也就是两对正反电子组成的两条平行的纠缠链,这两条链是连接的光子的磁振面上使得纠缠态光子的电振面发生90度摇摆振荡,其实光子的纠缠等于两对电子纠缠的叠加。其它基本粒子的纠缠态,由于力程原因强力粒子和弱力粒子形成的纠缠态只能在极小的量子空间中。那原子核又是这样形成的呢?人们都知道核子中有中子、质子。中子质子中又由夸克组成。按现理论夸克有三种还有相应的三种反夸克。夸克具有三种强力性(三色性)和分数电荷及不同的质量。要使这些粒子结合必须有相应的媒介子来联系。粒子必须有强大的引力克服电斥力。由于夸克有三种属性,所以强子又有区分属性的三色。由于夸克有相应的三种反粒子,所以夸克就是基本粒子。因此强力媒介子也有三种。但夸克胶子如何结合并不明确。根据媒介子理论力粒子间极性作用原理,要使夸克能结合又不会湮灭只能是有部分力的作用使其融合,而不能全部力互为全反。由于强力的力作用强度远大于电磁力只要强力融合就能使夸克结合

形成核子。而媒介子则是融合连接的必须粒子。我们知道,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e d q

31-和一个上夸克e u q 32+组成,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e u q 32+和一个下夸克e d q 31-组成。事实上无论是中子或质子中的夸克都不能直接结

合。如果它们直接结合,那中子、质子内部必将完全静止,将不可能有内禀自旋运动。按能量守恒原理,由于粒子引力作用使粒子间必然造成运动和碰撞。如果结合不完全放出能量运动将不会停止。所以夸克与夸克结合是在一定区域在媒介子中运动态结合。并且只有,有媒介子才能有“场力”作用。然而中子、质子中的夸克结合质量,并不等于夸克的静质量和。而是数倍的静质量。事实上是因胶子是强力媒介子,它们也被极化参与夸克相互链接,并形成振荡和偏向运动即“自旋”,媒介子的极化产生了质量并一同组成中子和质子的质量。由于夸克与夸克的结合相互没有相对大质量粒子所形成的质心系。它们的结合形成了一个远、近来回运动的振动概率统计区的立体空间形态。所以它是一个条形,而不是一个点球形。这样的形态使电荷电场分布在微空间不是均匀的,所以中子虽不带电但有电矩和磁矩。质子也有同样情况。质子在宏观上如同电子带电,它必然与电磁媒介子发生作用产生电场。由于是电性极化的电磁媒介子并没有强力作用,所以核外没有强力场。由于中子、质子结构是条形,胶子会将中子质子中的夸克与夸克链接,形成长链成为原子核。在中子、质子较少的核中中子、质子会形成环链组成环套环的层结构,其核形态,类似球或椭球形,当核内中子、质子多时就近似球形。如果核大到一定程度,由于强力分布区的限制核将不稳定。还有中子与中子连接虽可以强力结

合,但中子中的夸克连接毕竟是同电性,所以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的核是不稳定的。由于核是由中子、质子间隔连接形成的环套结构,每个质子的自旋运动受结构限制,极化形成的外辐射电场是一个空间锥形,这个锥角和锥长与核结构和核内粒子运动能量有关。粒子的运动都是由自旋和粒子相互运动叠加而成,叠加速度并受光速所限,当一个增加时另一个就得减小。当锥长变长时自旋电力线(极化链线)周期也变长,电子反弹运动较远,电子失控可能性就大。所谓核能量也就是核温度,它反映了中子、质子的结合程度和振动态。当粒子相互远离时,则自旋增加,近时自旋降低。这是因为粒子将碰核时和刚碰后的运动速度最高,远离时最低。正是这样的核结构和能量态,才有核电场的分布态,才造就核外电子运动分布态。人们都知道电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无规则地运动,更不会时有时无地显现。粒子运动测不准尺度在m

35

10

?普朗克尺度上。而原子尺度在

6.1-

9-

10m范围远大于普朗克尺度。所谓的测不准是一个相对空间概10到5-

念。其实在更小的空间有更复杂的运动。虽然电子的微观运动是复杂过程,但在一定的空间上并非真的测不准。就原子尺度来讲远大于测不准尺度。所以核外电子运动是有规律和轨迹的,只是因为核子的自旋使得电子受力是间断变化脉动的,所以电子的运动是一个间断变速变向运动,电子的总运动趋势是向核和反弹来回运动。由于核有运动电子的每次反弹位置也变化,但有一定的变化范围。由于核自旋(注意:这里的自旋不是自体旋转是粒子极化振动绕空间的统计运动态量)形成的力线(电磁极化链)有一定随机性,同时电子也有自旋,

所以电子受控时间也有随机性,并存在一定的失控机率。因此核外电子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变速,变方向,路线长度不一样的运动。也正是核电场的变化和电子运动的变化,才有了轨道的能级交错和电子隧道效应,物质才有了超流性、超导性、催化原理和分子轨道以及高分子结合态。当原子温度升高时,核电场锥空域会变长,电力线周期变慢,电子反弹离核就远。同时核中粒子自旋周期变慢,粒子相互分离度增大。电子的受力周期也变慢,电子易失控而飞离轨道。当电子失控时间短飞离不远被拉回,再转回原正常轨道时,由于转轨偏移运动而辐射电磁波(光)这就是所谓的激发反跳辐射。那为什么轨道有纺锤形和主层s轨道是球形呢?实际电子受力时间有一定的随机性轨道只是电子出现的几率区,s轨道是场分布叠加区。因为核是环套环结构在一定锥套层结构下它的叠加态会形成球分布。原子核外电子轨道是随温度变化轨道锥长也变化。人们认为分子轨道能级是分离固定的。但实际分子轨道能级是有一定宽度的。分子能否结合与温度很有关系。在实际化学反应中温度反映出活化分子数的概念。正是这样在超低温下,在0.01---0.1 K温度以下时,有一些原子与原子结合力几乎没有。此时夸克与夸克结合很近相互运动很小,电磁力线产生的辐射锥长很短椎体很小,夸克的自旋加快,便使电子受力频率周期加快,所以电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稳定运动,此时核外基本没有核电力线外泄,所以原子与原子之间已没有引力,也就出现了超流态。还有在稍高一些的温度下虽然分子间有引力能形成一定的晶体结构,但晶点分子振动(运动)很小,使晶格点间形成无物运动区,而这个空间就是真空间,

它如同宇宙空间,由于媒介子的存在,电子在这个空间运动如同惯性运动,这就是超导机理。当然不同的原子和分子它们的结合轨道和温度是不一样的,但机理是一样的。如果人们以带电体的电场是以同时三维空间恒场辐射,那电子的斥力会使原子无法结合成分子。因为核电场与电子电场叠加核外不但不是正而且是负。再则晶体中的分子也不会振动。因为核外都是电子都是负电,核内电场也不可能泄漏又是恒场所以没有动力源。正是这样在常温段即-10----500C段原子核电场外泄适中在分子结合后还有使分子再结合力形成高分子物而成为生命体细胞。如果温度再高核外电子失控几率增大,将不宜结合成高分子物质。当然核外电子受核电场控制,但也会受外电场的制约。如果在原子外加电场会破坏原子电场形态,形成所谓的隧道效应。若电场足够强还会使电子飞出原子。所以温度和外电场都会造成核外电子失控飞离,使原子成为等离子体或裸核。当然对于不同的元素物质核外电子分离能和进入超导、超流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元素的结合形成分子的成健实际是元素外层电子在两核的共同相互运动。到此也许人们会问对物质态以解释如此清楚,那夸克不是就只有上、下夸克和其反夸克共四种吗。为什么现代粒子模型说夸克有三代6种加上其反夸克共有12种,并且有相应的胶子。同时还有质量玻色子作用形成万有引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先来看奇、粲、量子数,这些都是描述粒子的一些物理特征参数。它们是描述粒子的产生、衰变的电荷态、质量态、寿命时间过程中特性及守恒原理。所谓守恒是根据对称性原理,电荷对称、重子数对称、空间对称同位旋的量子数相加

的和使衰变前后相等。现在我们再来看什么是衰变。衰变就是大质量的粒子分裂成小质量粒子的过程。基本粒子的质量是不能分裂的。能分裂的大质量的粒子本就是复合粒子。所谓带有奇、粲数的夸克、粒子其质量都很大,从衰变产生粒子、电荷态来看它们是电磁粒子和夸克及弱力粒子与各种媒介子的混合态。它的作用力有强力、电磁力、弱力所以它不是基本粒子。正是这样奇、粲夸克衰变时带有奇、粲数的粒子会成对出现,并且媒介子在链接粒子时会分裂为正、反粒子,同时又可以发生湮灭。所以弱力作用不守恒。再就是质能关系错误地解释复合粒子的质量,把大质量的夸克解释为能量差异形成了粒子多重态。虽然如此,但这些夸克最终只能衰变为上夸克和下夸克及正反电子、中微子和上、下反夸克。在由夸克形成中子、质子或反中子、反质子。因此相对论的质能、质速关系是不对的。就能量而论是描述物质特征性能的作用程度和运动态。所以有能量必有物质,能量依附于物质。能量不是空穴来风,没有纯能量,能量标志着物态的物理量值不是纯数。质量是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态,但质量不是运动速度的函数,没有线性关系。它是一个运动态定值。正是这样光子才有了静止质量为零,和动质量、光动量。光的动量是反映了能量与群粒子质量关系,不是粒子的能量速度概念的动质量。同样胶子、弱力媒介子都是如此。所以一切物质绝对静止时质量都是零。只有运动才有恒定的属性质量。而通常静止有质粒子(费米子)是在宏观空域中相对静止,在微观空域中都有“自旋”运动,才有了所谓的静止质量。关于有质物不能超光速,不是运动质量问题。而是因为力的作用速度有限原因。

光速有限就是事实,因此电磁力作用就是光速。如果非要认为是质量原因。就必须证明粒子在近光速运动时其受力不变,那力的作用必须是超距作用。这与实际是完全不符的。可以说现在还没有那种力是超距的。如果有超距作用力,物质超光速是完全可能的,速度限也就不是光速了。实际上电磁作用、强力作用和弱力作用相互是不发生作用的。只有夸克有电荷性所以才与电子发生作用。虽然核裂变、粒子碰撞和粒子衰变中有弱力能反映,那只是运动动能在媒介子之间的传递转换作用。如果弱力能与强力和电磁力都发生作用,中微子是穿不过星球的。因为星球物质中的电子、核子的错位排列叠加层完全可以挡住中微子并发生作用。可以说星球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墙。就此可以说中微子应该是一个弱力能的波,类似光波,它是在弱力媒介子中传播的能量。因此它有动量。“三种”中微子的“质量”或许就是能量态的差别。正是它能穿越星球,才有了中微子和强力、电磁力媒介子共同作用产生了万有引力,才使得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一致性。这也使万有引力不需要西格斯粒子的作用根本原因。所谓在宇宙中用光学方法直接观察到引力波,其理由非常牵强。视觉看到的是电磁波,引力波与电磁波如何作用呢?所以引力波是根本不能直接视觉观察到的。如果说通常引力作用很弱是质量变化很小作用空间相对大,那物质湮灭时质量突变其相互作用空间很小而且能量如此之大,按相对论质能关系2

E 早就观察到引力波了。再则力场是恒场,波是变化场,引

mc

力波这样作用于物质呢?所以万有引力是否有专门的媒介子还是问题。因此万有引力只是物质受到媒介子能态运动冲击物体,因物体相

互遮挡产生力不平衡的靠拢运动作用。这就是宏观物体聚集的根本力。中子星体是一个大型的只有强力、弱力媒介子聚集区。形成了只能有中子存在的聚集区。而黑洞是因超高密度的中子将胶子挤出,夸克在无媒介子状态下自行分裂爆炸同时也将弱力媒介子带出,形成无媒介子的真真空区。所以一切物质进入该区由于失去结合力,都将转为基本粒子飞离该区。这也是物体进入该区出现强辐射的根本原因。如果一定要认为黑洞是引力对物质的作用,那黑洞中必然存在引力子和引力波,然而万有引力作用速度也是光速,光都逃不出去,那引力波又如何跑出去呢?!它如何吸物质呢?

以上用媒介子理论解释了很多微观和宏观的物理基本现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弱力作用还存在很多质疑。中微子是否有质量?是基本粒子还是媒介子的群态?+W -W 0Z 虽说是玻色子,有媒介

子特征,但它们有质量,有衰变,并且带电,自旋是整数。可以说它们即象媒介子又象费米子。如果它们是多粒子聚合体,那它们自然是费米子。自旋整数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中微子是弱力的基本粒子就应该有相应的反粒子,并存在湮灭事件,但并未发现此事件。那中微子自旋为什么是2

1分数呢?如果中微子有质量,它可以以任何速度出现,但为什么总是近光速或就是光速运动呢?若中微子有三种也必须有相应三种对应的媒介子,而三种媒介子是什么呢?

到此人们还会问媒介子作用成立,基本粒子也基本确定,那为什么在宇宙空间会发现特别粒子,在加速器上正负电子对撞为什么能产生电磁、强力、弱力粒子呢?媒介子是物质运动和传能的介质。物质

运动无论速度多高都不会产生新粒子,但物质在媒介子中会极化媒介子。粒子运动有媒介子伴随运动。粒子运动动能是E mv =2.51,(当然牛顿的运动动能关系221mv E =是正确的。这是因为电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是通过电极化媒介子的拉拽碰撞来使电子加速,电子运动最终会有碰撞跟随媒介子一起运动,也就是有3个电子的质量在运动,也就是22

13mv E ?=这与宏观物体受力运动不一样,施力物在作用终了会与受力物分离。而相对论的质能关系2mc E =是完全不正确的。这也是牛顿理论在微观粒子高速运动和相对论理论各自问题所在)当粒子对撞时能量大于媒介子结合能量,处于极化态的媒介子会被碰撞拉扯分离,形成正反成对的粒子,同时分离后的高速粒子又会极化媒介子再次碰撞发生级联碰撞产生更多的次生粒子,这一过程可以由电磁作用到强力作用再到弱力作用。因为真空本就是三种力的媒介子分布态。由于这一过程在一个很小的空域和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也就产生了粒子的共振态和衰变。由于电子、μ子、τ子运动触动了弱力媒介子产生了相应能量的弱力波,所以中微子如同光态,但它不是光。三种中微子只是三种波长而已。这样中微子在物质中碰撞交换能量传播,中微子振荡也是完全可能的。

还有在人们研究真空零点能时发现,在辉光放电中也能在微空间观测到冷核聚变现象。这充分说明了真空中各种媒介子存在的实证,也说明了在媒介子间电磁、强力能量交换过程和媒介子的传能态。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用媒介子理论可以解释微观和宏观的绝大多数物理基本过程和现象。虽不能完全说明一切物理现象,但随着

人们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正确理论指向,相信这个理论将被证实它的正确。特别是对黑洞和宇宙膨胀的探测,万有引力的面纱就会揭开,宇宙之物的秘密一定能解开!

2018-6-12

新闻媒介的性质

新闻媒介的性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把握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特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难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有关提示: 共性、个性与特性。双重属性所产生的要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主要设计: 由一般事物的共性、个性导入对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的讲述。 提问: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带来了什么变化。 为何要强调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中社会效应第一,经济效应第二,最好是两者统一。 讲稿内容: 注意关于共性、特性、个性的说法。从一般到个别。 共性指整个新闻事业的所共有的基本特点;特性指一类新闻媒介较之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个性指一家新闻媒介较之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旅游新报>案例 《旅游新报》是在重庆市政府主导下,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重庆市唯一专业旅游报媒,被誉为重庆旅游“十个一”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和重庆旅游“5+1”宣传推广平台之一,《旅游新报》每一期都会送达市级领导,以及各区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手中,是全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了解重庆旅游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媒体。2008年5月,因用汶川地震做噱头刊登违背社会公德的内容而停刊。 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旅游新报》被停刊整顿 重庆日报5月20日报道 5月19日出版的第60期《旅游新报》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刊发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昨日,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给予《旅游新报》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旅游新报》的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对《旅游新报》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决定免去该报社社长职务,撤销该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职务,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 据悉,旅游新报社已通过网络发表致歉信表示,尽管该期周刊系提前编印,但报道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亵渎了神圣的民族尊严,伤害了崇高的民族情感,在全社会造

食品分析

3、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食品添加剂本身通常不作为食品来食用,也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但加入后能起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增强食品色、香、味的作用,因而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十分广泛。 食品添加剂多是化学合成的物质,如果使用的品种和数量不当,将会影响食品质量,甚至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鉴定和检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食品的色泽、组织形态、风味、香味以及有无杂质等感官特征也是食品的重要技术指标,食品分析通常也包括这些内容。 三、食品的种类 食品是维持人类生命和身体健康所需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食品的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性质各异,根据来源、加工程度和习惯等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种类。 根据来源的不同,食品可分为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矿物性食品三大类。 植物性食品是人类所需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这类食品又可分为谷类、豆类、果蔬类及调味类等。 动物性食品富含脂肪和蛋白质,主要包括畜禽肉类、水产类、蛋类和乳类。 矿物性食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包括食盐、食用碱、矿泉水等。 根据食品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将食品分为: 初加工食品:如米、面、油、食糖等。 再加工食品:如面包、糕点、酒类等。这类食品是由初加工进行加工制成的。 深加工食品:这类食品主要指一些功能性食品,如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 根据商业经营习惯,又可将食品分为粮油食品、果品、蔬菜、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乳及乳制品、培烤食品、罐头食品、饮料等。 根据中国饮食习惯不同,还可把食品分为主食类、副食品和嗜好品。 主食类是由米、面加工的食品,如米饭、馒头、面包等,它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副食品包含的种类很多,是人体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嗜好品是指某些含有特殊成分,以满足有特殊嗜好的消费者需要的食品,主要包括烟、酒、茶叶、咖啡等。 四、食品分析方法的分类: 对食品品质的评价,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卫生和嗜好性三个方面。 食品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感官分析法、理化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和酶分析法。 1、感官分析法:感官分析又叫感官分析或感官评价,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

主要传播媒介的特点

一、报纸广告媒介 (一)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优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广、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2)报纸的特殊新闻性,能够增加报纸广告的可信度。 (3)报纸的编排灵活,使得广告文稿改换都比较方便。 2.报纸内容上都优势 (1)报纸的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 (2)报纸的权威性较高。 (3)报纸具有保存价值。 3.报纸在印刷方面的优势 (1)报纸能够图文并茂。 (2)印刷成本较低。 4.报纸在发行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发行面广,覆盖面宽。在我国,报纸历来是主要的媒介形式。发行量大,传播面广,读者众多,遍及社会的各阶层。 (2)报纸的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报纸的发行区域和接受对象明确,发行密度较大。 (3)报纸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在我国,报纸有旬报、周报、日报、晚报、晨报等形式。报纸的出版频率高和定时出版的特性,使得信息传递准确而及时。 (二)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缺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内容繁多,易导致阅读者对于广告的注意力分散。加之由于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的广告拥挤不堪,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 2.报纸在内容上众口难调 报纸并不是根据人的职业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来发行和销售的,因此,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那里,报纸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3.报纸在印刷上比较粗糙,色彩感差 在我国,报纸多黑白印刷,彩色印刷尚未普及。受到印刷水平的限制,在文字和图片上质量较粗糙,在图片色彩上比较单调。 4.报纸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由于报纸出版频繁,使每张报纸发挥的时效都很短。一般情况下,许多读者在翻阅一遍之后即顺手弃置一边。 二、杂志广告媒介 (一)杂志媒介与杂志广告的优点 1.杂志面向的对象明确,针对性较强 杂志一般是针对某一专业、某一读者群进行宣传、出版,其内容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那样包罗万象。 2.杂志的编辑精细,印刷精美,图文并茂 杂志广告的编辑极少不规则地划分面积,力求整齐统一,编辑较报纸精细。 3.杂志的有效使用期较长,保存期久 在四大媒介中,杂志广告的寿命最长。 4.杂志读者比较固定,易接受杂志宣传

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答:营养功能:食品最基本的功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和能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感官功能:满足消费者在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感官方面的需求。体现在外观、质构、风味方面。 保健功能:食品第三功能,是食品功能的新发展,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预防疾病,还有益智、美容、抗衰老等多方面功能。 食品特性 安全性:食品必须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保藏性:食品必须具有一定的保藏期,在一定时间内食品应该保持原有的品质或加工时的品质或质量。方便性:食品应具有方便实用性,应便于食用、携带、运输及保藏。 2.食品加工、工艺概念 答:食品加工: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的过程 食品工艺: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包含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3.食品原料有哪些特点 答:有生命活力(活体组织中的生化反应任然继续进行)、季节性地区性(同种原料,由于生态环境不一样,其生长期、收获期、原料品质有所差异)、复杂性(原料种类多,构造、形状、大小、化学组成各不相同)易腐性(食物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极易腐败) 4.食品的质量要素有哪些 感官指标:包括色、香、味、质构等方面 营养价值 卫生指标 耐储藏性 5.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 答:微生物的作用:有害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会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或产生质量危害酶的作用 物理化学作用: 控制途径,加工和保藏主要有四大途径:无菌原理:加热、电离辐射、过滤杀菌和利用压力、电磁等杀菌手段。抑制微生物活动:利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抑制食品中微生物和酶的活动。利用发酵原理:生物化学保藏,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和积累的代谢产物如酸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活动。生机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用低温、气调等技术,维持果蔬原料的最低生命活动。 6.谈谈食品工艺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答:①根据食品原料的特性,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 ②研究食品质量要素和加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③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 ④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和开辟食物资源的途径 ⑤研究加工或制造过程,实现食品工业生产的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多媒体基本特征

多媒体特征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7)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1.2 文件 表示媒体的各种编码数据在计算机中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是二进制数据的集合。文件的命名遵循特定的规则,一般由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主名与扩展名之间用"."隔开,扩展名用于表示文件的格式类型。 1.3 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点 (1)文本文本是以文字和各种专用符号表达的信息形式,它是现实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信息存储和传递方式。用文本表达信息给人充分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两种含义 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 (二)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 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 ;局限P149 ;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 作用P150-151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 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 (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P153-154 (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 ;“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 ;媒介技 术是中性P156 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 ;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 (三)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 ;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 受制约的根据P160 ;“经营目标” “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 (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 ;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 同看法P164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 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把关人理论 第一节麦的理论很好掌握也很清晰, 三个主要观点,三个意义,三个局限性。“媒介即讯息”这点上引申出来的“地球村”理论本书叙述的比较简单,在 石义彬的《单向度》里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以单独拿出来把握,其三个主要观点段落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对该理论的评论,当然要记得。 电视人、容器人概念要知道,要知道用127面的拟态环境去解释,还可以结合拉扎斯菲尔的和默顿的“麻醉功能” 一起考虑。关于新媒介问题个人不觉得是什么重点,但是“电子乌托邦”思想要理解概念,如果出成大题就要知道其概念、为什么错误、历史渊源以及对媒介的正确认识。 第二节看一下做为传播者的大众传播的特点与优势,我认识157面最下面一行到158面的有关互联网会不会取代大

多媒体技术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共30分,每空2分) 1.多媒体的关键特性主要包括(1)、(2)和(3)三个方面,其中(4)将向用户提供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5)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 (1),(2),(3),(4),(5)(A)信息载体的多样性(B)交互性 (C)实时性(D)集成性 ABDBD 2.MPEG-I视频压缩算法中包含两种基本技术:用于减少帧序列时域冗余的(1)和用于减少帧序列空域冗余的(2)。其中(3)是利用反映运动的位移信息和前面某时刻的图像,预测出当前的图像。MPEG运动补偿单元选择(4)的宏块。利用运动位移信息与前面某时刻的图像对当前画面图像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5)。ACACB (1),(2),(3)(A)运动补偿算法(B)DPCM (C)DCT (D)Huffman (4)(A)4×4 (B)8×8 (C)16×16 (D)32×32 (5)(A)帧内预测(B)前向预测 (C)后向预测(D)平均预测 3.多媒体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包括(D)。 (1)面向用户的原则(2)一致性原则(3)简洁性原则(4)适当性原则(5)顺序性原则(6)结构性原则(7)合理选择文本和图形(8)使用彩色 (A)(1)(2)(3)(6)(7)(8)(B)(1)(2)(3)(4)(5)(6) (C)(2)(4)(5)(6)(7)(8)(D)全部 4.涉及包括采集、传输和表现在时间限制下完成的同步过程属于(C )。 (A)应用同步(B)合成同步

(C)现场同步(D)系统同步 5.数据压缩技术的性能指标包括(B )。 (1)压缩比(2)图像质量(3)压缩与解压缩速度(4)信噪比 (A)(1)(2)(B)(1)(2)(3) (C)(1)(4)(D)全部 6.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哪些?B (1)数据模型技术 (2)数据的存储管理 (3)数据的传输 (4)多媒体信息的再现 (5)多媒体信息的检索查询 (A)(1)(2)(3)(4)(B)(1)(2)(4)(5) (C)(1)(4)(5)(D)(2)(4)(5) 7.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性能需求包括哪些?C (1)传输速率(2)比特率可变(3)可靠性(4)QoS (5)多点通信(6)同步需求(7)延迟需求(8)吞吐量 (A)(1)(3)(4)(5)(6)(8)(B)(2)(3)(4)(5)(6)(7) (C)(1)(3)(5)(6)(7)(8)(D)全部 二、简答:声音的数字化过程是怎样的?什么是声音的符号化?(5分) 数字声音是一个数据序列,它是由外界声音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后得到的。对声音的抽象化(即符号化)表示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音乐、一种是语音。由于音乐完全可用符号来表示,所以音乐可看作是符号化的声音媒体。有许多音乐符号化的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MIDI。对语音的符号化表示实际上就是对语音的识别,将语音转变为字符。

特性分类及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 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 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 4.1 特性分类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 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 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 编写批准修改单号修改 审核日期修改页码审核 标准化备注修改状态批准关键特性:G 重要特性:Z 一般特性:不规定 3.4顺序号 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 重要特性:Z101~Z199 一般特性:不规定 3.5补充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D—要求特殊的实验或检验。 3.6关键件、重要件标记 标记的形式为等边三角形,规格、尺寸见图10-1 及表10-1。 图10-1 表10-1 规格L C B 字体 1 号标记25 1 1.5 10PB按GB5888 2 号标记7.5 0. 3 0.45 3PB按GB5888 3.7单元件类别的标注 4.3设计资料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合成一体进行处理加T、存储和传输的技术。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I.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多媒体信息的交互性主要针对用户而言,指的是用户在标引、加工、著录、存储、检索利用时.多媒体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更加有效地控制及使用 信息的手段和空间。交互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增加对信息的理解。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后,借助交互性,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延长信息保 留的时间。例如,在多媒体远程信息检索系统中,初级交互性可帮助用户找出想读的书,快速跳过不感兴趣的部分,从数据库中检录声音、图像或文字材料等。中级交互性则可使用户介人到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过程中.如对关心的内容进行编排、插人文字说明及解说等。当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时,多媒体系统可提供高级的交互性。 2.多维性 信息媒体的多维性是相对于计算机而言的,也可称为媒体的多样化或多维化.它把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媒体的种类或范围扩大.不仅局限于原来的数据、文本或单一的语音、图像。众所周知,人类具有5大感觉,即视、听、嗅、味与触觉。前3种感觉占了总信息量的95%以上,而计算机远没有达到人类处理复合信息媒体的水平。计算机一般只能按单一方式处理信息。信息的复合化或多样化不仅是指输人信息,称为信息的获取(capture),而且还指信息的输出,称为表现(presentation )。输入和输出并不一定相同,若输人与输出相同·就称为记录或重放。如果对输人进行加工、组合与变换,则称为创作(authoring )。创作可以更好地表现信息,丰富其表现力,使用户更准确、更生动地接收信息。这种形式过去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大量采用.在多媒体技术中也采用这种方法。 3.集成性 多媒体的集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多媒体信息媒体的集成;另一是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 和系统的集成。在多媒体系统中.各种信息媒体不是像过去那样,采用单一方式进行采集与处理.而是多通道同时统一采集、存储与加工处理,更加强调各种媒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利用它所包含的大量信息。此外,多媒体系统应该包括能处理多媒体信息的高速及并行的CPU、多通道的输人输出接口及外设、宽带通信网络接口与大容量的存储器,并将这些硬 件设备集成为统一的系统。在软件方面,则应有多媒体操作系统,满足多媒体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高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和创作软件等。在网络的支持下,这些多媒体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被集成为处理各种复合信息媒体的信息系统。 4.实时性 由于多媒体系统需要处理各种复合的信息媒体。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必然要支持实时处理。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媒体在时间上必须是同步的.比如语音和活动的视频图像必须严格 同步.因此要求实时性.甚至是强实时(Hard Real Time)。例如电视会议系统的声音和图像 不允许存在停顿,必须严格同步,包括“唇音同步”,否则传输的声音和图像就失去意义。

新闻传播学考点归纳历年考研真题(含复试)与典型题(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圣才出品】

第4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4.1 考点难点归纳 一、作为工具或技术的传播媒介 1.传播媒介的含义 (1)含义一: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2)含义二: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这两种含义中媒介指示的对象和领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种意义上的媒介,都是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讯息。即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2)媒介是人的延伸。即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即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太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接收者在理解时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3.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1)“电视人”的概念

①“电视人”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影响,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 ②“电视人”是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其父辈弱。 (2)“容器人”的概念 ①“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特点的概念。他认为,在大众传播时代特别是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②“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③这一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3)“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有:①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授课者:侯杰洲 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1.能够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普遍性。 3. 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3)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 2.难点 理解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导入情景一:让学生欣赏以网页、动画、幻灯片等形式的作品,让他们找出这几个作品的共同点。 【突出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 (以“飞天”为例) 导入情景二:展示视频:“杨利伟与曹刚川太空连线”。提问:( 1 )这是什么作品? 二、教学任务 任务一: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非线性。 访问互联网上的多媒体作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非线性。

参考网站: 宇风多媒体 5D 多媒体 奥古多媒体 视觉中国 任务二:上网搜集 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共同完成下列主题。 上网搜集下列主题内容,并摘录下来,整理结果。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2)常用的多媒体工具有哪些?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非线性?举例说明。 (4)多媒体技术有哪些特征? 参考网址: /teacher/duomeiti/about/jichu/200103/010310.html 任务三:上网查找资料,完成下表。 任务四:上网观看虚拟现实作品,体会虚拟现实的特点,完成下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它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 媒介及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从唯物史观出发看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媒介工具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巨大力量。 局限性: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惟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作用;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一观点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即我们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从事着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人,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当代社会的一种病理现象。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3.什么是“电子乌托邦”思想:内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无条件乐观,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评价: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之上。是不对的。因为理想社会形态的出现并不由单纯的技术可能性得到必然保证,而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以及人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4.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力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大众传媒活动。原因:作为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和公共财产的使用者,大众传媒满足社会信息需求、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5.试析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库尔特.卢因,“把关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一道关口,受众接受到得新闻知识少数。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盖尔顿和鲁治):事件跨度:强度或阀限价值(重要性)、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意料性、连续性、媒介内容的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新闻筛选的三前提:附加性前提新闻要素多;补偿性前提某些要素较突出;排除性前提新闻要素含量偏低。所以新闻价值或要素所体现的主要是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把关的实质:“把关”是个复杂的过程,既要分析新闻价值,也要考虑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原因:大众传媒依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加工活动;新闻选择受经营目标、受众需求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与媒介方针、利益一致的内容易入选题;“把关”是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试题与答案

多媒体技术技术应用试题 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技术,包括将多 种信息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集成一个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的系统。 2 .多媒体技术具有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高质量等特性。 3 ?分辨率是指把采样所得的值 ___________________ ,即用二进制来表示模拟量,进而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 转换。 4 .国际常用的广播视频标准和记录格式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SECAM 5 ?多媒体创作系统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三个部分。 6 ?视频采集是将视频信号 ________________ 并记录到 ______________ 上的过程。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 据通信节点的数量,视频会议系统可分为两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可以用新的与众不同的方法对视频进行创造性编辑 8.用计算机实现的动画有两种: ______ 9?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超文本的结构是( 顺序的树形 非线性的 网状 A . C. 2 ? A . C. 3 C. 4. A . B . C. D. 5. 关于MID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MIDI 是合成声音 B MIDI 文件是一系列指令的集合 一般说来,要求声音的质量越高, 分辨率越低和采样频率越低 分辨率越低和采样频率越高 位图与矢量图比较,可以看出( 位图比矢量图占用空间更少 位图与矢量图占用空间相同 对于复杂图形,位图比矢量图画对象更快 对于复杂图形,位图比矢量图画对象更慢 下列哪些压缩方法是冗余压缩法?( ?线形的层次 .随机的链式 )。 .MIDI 的回放依赖设备 .使用MIDI ,不需要许多的乐理知识 )° ?分辨率越高和采样频率越低 ?分辨率越高和采样频率越高 (2) (4) ) )PCM Lempel-Zev 编码 (1) (2) ( 3) (1) ( 3) ( 4) C. (1) ( 3) 7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标准中具有的功能和特性是( A .超级连接能力 B C.动画制作与演播 D 8 ?数字视频的重要性体现在( ) .模块化与面向对象化 .以上答案都对 D ?全部 D (1) Huffman 编码 (3 )行程编码 A . (1) ( 3) C. (1) ( 2) (4)

传播学教程整理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的两种含义: 1.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2.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即信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二)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说明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这种观点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 (三)热媒介和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从唯物史观出发看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媒介工具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推动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巨大力量。这一点已经为信息社会的发展所证实。 局限:1、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2、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3、理论的全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片面的,人具有理性。 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电视人”和“容器人” ①媒介不仅通过其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而且它的出现、使用和普及及其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和性格。 ②a.“电视人”(林雄二郎):伴随电视普及而诞生成长的一代,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跟着感觉走,性格孤僻、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较弱。b.“容器人”(中野牧):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孤立、封闭的“罐状”容器;“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立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对方内部,因为彼此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认同,但很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类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建立在对现代人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基础上。 “媒介依存症”的特点 ①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模板

多媒体技术试题及解答 第一章多媒体计算机概述 单项选择题1-6: 1、请根据多媒体的特性判断以下哪些属于多媒体的范畴? (1)交互式视频游戏(2)有声图书(3)彩色画报(4)彩色电视 (A)仅(1)(B)(1)(2)(C)(1)(2)(3)(D)全部 答:(B) 2、下列哪些不是多媒体核心软件? (1)A VSS (2)A VK (3)DOS (4)Amiga Vision (A)(3)(B)(4)(C)(3)(4)(D)(1)(2) 答:(A) 3、要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 (1)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2)多媒体数据压编码和解码技术 (3)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特技(4)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 (A)(1)(2)(3)(B)(1)(2)(4)(C)(1)(3)(4)(D)全部 答:(D) 4、Commodore公司在1985年率先在世界上推出了第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系统Amiga,其主要功能是:(1)用硬件显示移动数据,允许高速的动画制作; (2)显示同步协处理器; (3)控制25个通道的DMA,使CPU以最小的开销处理盘、声音和视频信息; (4)从28Hz震荡器产生系统时钟; (5)为视频RAM(VRAM)和扩展RAM卡提供所有的控制信号; (6)为VRAM和扩展RAM卡提供地址。 (A)(1)(2)(3)(B)(2)(3)(5)(C)(4)(5)(6)(D)全部 答:(D) 5、国际标准MPEG-II采用了分层的编码体系,提供了四种技术,它们是: (1)空间可扩展性;信噪比可扩充性;框架技术;等级技术。 (2)时间可扩充性;空间可扩展性;硬件扩展技术;软件扩展技术。 (3)数据分块技术;空间可扩展性;信噪比可扩充性;框架技术。 (4)空间可扩展性;时间可扩充性;信噪比可扩充性;数据分块技术。 (A)(1)(B)(2)(C)(3)(D)(4) 答:(D) 6、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1)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2)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 (3)简单化,便于操作;(4)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A)(1)(2)(3)(B(1)(2)(4)(C)(1)(3)(4)(D)全部 答:(D) 第二章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单项选择题1-9: 1、数字音频采样和量化过程所用的主要硬件是: (A)数字编码器(B)数字解码器 (C)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器(A/ D转换器)(D)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D/ A转换器) 答:(C) 2、音频卡是按()分类的。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一、选择题 1. 关于多媒体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多媒体由单媒体复合而成 B.多媒体是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C.多媒体包括文本、图片等媒体元素 D.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把声音、文本等媒体集合成一体的技术 答案: B 2. 请判断以下哪些属于多媒体的范畴( ) (1)数字、文字 (2)声音 (3)动画、视频 (4)图形 A.(2)(3)(4 )B.(1)(2) C.(1)(2)(3) D.全部 答案: D 3. 当前的一些电子读书既能够有声音诵读功能,还可以播放 MP3 和视频的功能,这主要使用了( ) A.网络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遥控技术 D.视频技术 答案: B

4.在多媒体系统中,用户积极参与其中的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用户的反应和参与主要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的( ) A.集成性 B.交互性 C.实时性 D.共享性 答案: B 5.下列关于多媒体输出设备的描述中,不属于的是( )。 A.CRT 显示器 B.网卡 C.彩色投影仪 D.打印机 答案: B 6. 下列能够较完整的体现多媒体概念的是( ) A.彩色电视机 B.报纸 C.彩色画报 D.交互式互动游戏 答案: D 2) 1-2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一、选择题 1. 多媒体信息包括等媒体元素。 ( ) ①音频②视频③动画④图形图像⑤声卡⑥光盘⑦文本 A.①②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⑥⑦ D.以上都是 答案: B 2. 以下哪个不属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性。 ( ) A.信息载体交互性 B.信息载体集成性 C.信息载体多样性 D.信息载体实时性 答案: C 3.在多媒体系统中,用户积极参与其中的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用户的反应和参与主要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的 ( ) A.集成性 B.交互性 C.实时性 D.共享性 答案: B 4. 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下面不正确的是 ( ) A.多媒体技术是一个能够对多个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或继承的计算机技术 B.可以把外部的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复合方式输出 C.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D.多媒体技术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 答案: D 5.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主要特征是( ) (1)多媒体化 (2)网络结构 (3)交互性 (4)非线性 A.(1)(2)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答案: 多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载体的多样性:相对于计算机而言的,即指信息媒体的多样性。 2、多媒体的交互性是指用户能够与计算机的多种信息媒体进行交互操作从而为用户带给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 3、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它包括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 4。数字化——媒体以数字形式存在。 5。实时性——声音、动态图像、视频随时间变化。

【相关阅读】 多媒体技术是专指于电脑程序中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的电脑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熟练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开发、交互式多媒体[1]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基本特点 多媒体是融合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载体的多样性:相对于计算机而言的,即指信息媒体的多样性。 2、多媒体的交互性是指用户能够与计算机的多种信息媒体进行交互操作从而为用户带给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 3、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它包括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

4。数字化——媒体以数字形式存在。 5。实时性——声音、动态图像(视频)随时间变化。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能够完成在资料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如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 2、交互式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传输; 3、网络联结,即各种媒体信息是透过网络传输的,而不是借助CD-ROM等存储载体来传递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又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