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的语言艺术是怎样的

《诗经》的语言艺术是怎样的

《诗经》语言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四言诗的特征。翻开《诗经》,它给我们的最大印象就是它的诗大都是四言的,这也是它与后代诗歌最大的区别之一。
如《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 ?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每句四言。这在《诗经》中是非常典型的。实际上不只《硕鼠》,在《诗经》305篇中,绝大部分诗歌都是四言诗。
作为一个现代人或一个初涉文学的人,他所受到的文学启蒙教育大概基本上都是唐诗宋词、千家诗之类的。所接触到的诗大概也都是朝辞白帝彩云间,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而这些诗都是七言的或五言的。或许只有旧时代的人少入师塾,才能接触子曰诗云之类的内容,才能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的句子。
实际上,翻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我们不难看到,中国诗歌是以七言和五言为正例的。《诗经》的四言诗只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开端。随后出现的楚辞就是以七言为主的了。中国诗歌历经几千年的演变,逐渐产生了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以至于后来还有的八言诗、九言诗。经过千百年来历代先人的创作实践,最终形成了以五言、七言为正例的诗歌形式,这也反映了诗歌形式美的最为稳定、最为成熟的诗歌形式。
那么,《诗经》中的诗,为什么以四言为主呢?这与《诗经》产生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起点,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周代。与其它一切事物一样,文学及其语言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繁荣成熟的过程。《诗经》中的语言是产生于我国文学的初始阶段,还处于文学语言的开端初创时期,远没有后代文学语言的丰富与成熟,自然照比后代的五言和七言,四言的表现力,尤其是韵律上还大有距离。但在《诗经》产生的时代,四言已经是那个时代表现力最为强大的语言了,是当时诗歌创作所能选择的最好的语言形式了。比之于二言、三言,其表现力已十分强大了。
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⑴
这就是一首在《诗经》之前的原始诗歌形态的东西,比之于《诗经》自然是简单、幼稚得多了。
可见《诗经》中的四言诗虽然不及后世的五言诗甚至于七言诗表现力那么丰富,形式那么完美,但在当时,应

当是十分完美的语言样式了。
当然,《诗经》中也有二言、三言、五言直至九言的。然而,杂言在诗中仅占少数句子,且有杂言的诗,比例也很小,而以杂言为主的诗只是个别的。
如《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此诗中,杂言只是个别句子,而像这样有杂言的诗,在《诗经》中也只占少数。在《诗经》中绝大部分诗歌以四言为主的情况下,杂言就只是个别现象。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一时没有恰当的四言句子,就只好以生活语言入诗了。
再如《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像这样全篇杂言的诗,在《诗经》中只是极少数。但其句式也是长短有致,音韵和谐,读起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很有节奏感。
因此,这仅是个个例,《诗经》中的诗还是以四言为主的。这除了上文所说它产生于文学之初,尚未完善的原因之外,它的不以二言、杂言以至于五言、七言为主而以四言为主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诗经》诗歌的是二节拍的,四言一句,二字一拍,韵律和谐,十分上口。这是因为这些诗大都产生于劳动、生活,直接来源于实践,是唱出来的,而非后代诗歌出于诗人的推敲苦吟,因而节奏鲜明。而二节拍的节奏十分便于歌唱,便于记诵。因此《诗经》中的诗也就以四言为主了。 如《周南夭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此诗即是直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吟唱上口,清朗悦耳,四言二拍,音韵和谐。再如《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独求友声。
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此诗即是劳动生活的直接反映,是对劳动生活的直接吟咏。也是四言二拍,琅琅上口的。
如此,《诗经》中的诗的四言现象既是当时文学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也是当时诗歌形式的特点所决定的。

后代诗歌的创作,随着诗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和诗歌音韵形式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诗歌由口头传唱转为文人创作,四言诗也就逐渐被五言诗进而被七言诗所取代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