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简答题答案要点

政治简答题答案要点

政治简答题答案要点
政治简答题答案要点

简答题答案要点

1、简述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所以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它不能起世界观的作用。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它们的联系是:哲学必须依赖于具体科学并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也必然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的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在哲学的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也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同时,它又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的特点。旧的哲学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有机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因为:它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并对物质有反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反映论作为认识论的基本功原理。它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实践观点纳入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为二者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然后才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它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又能动地用理性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本质看,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因此,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不超出主观范围,不跟客观世界接触,是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事物是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不把主观和客观相比较,也无法解决。因此,必须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作为两者沟通的“桥梁”,这就是人的实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高于理论。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的,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这样,就能够把原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对照,检验出理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因此,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请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为人的感觉所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划清了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以及旧唯物主义的界限。

6、请简述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答: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为什么说社会规律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有意识的活动创造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作用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与人的意识的作用和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能抹煞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因为:首先,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的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动机和思想实现的程度,归根到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其次,任何人,任何集团都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的总趋势。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进程。最后,历史发展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人们在其自觉活动中,都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任何人有目的的活动都要受到他人活动的制约,每一代人的活动都要受前代人活动的制约。

8、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并不是说它是实物,而是说它是客观实在的关系,其客观实在性表现为:生产关系虽然是有意识的人结成的,但它不是一个意志关系,而是一种不依赖于社会意识,并直接决定社会结构,决定其它社会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经济关系。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每一代人只能在继承前一代所创造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人们只能在一定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某种生产关系。所以,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有其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如此关注和重视,是由于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系统知识,还在于它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还说,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邓小平根据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特征,明确指出:“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或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凭借着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不仅能认识自然状态下显露的事实,也能认识超出感官功能的微生物、基本粒子、红外线等;不仅能捕捉、搜寻到现象,也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认识当下的现有事物,也能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第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科学技术一方面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通过物化为新的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扩大劳动对象;开辟新的产业部门来实现其生产力功能。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还渗透到生产力的非实体要素(如生产管理、决策、教育等)当中,通过加强这些要素的功能,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改变整个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革命或社会改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物质生产力上,也体现在它的革命的精神力量上。

10、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本质关系。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关系的主体和范围看,可以划分为个人之间的关系,群体、阶级、民族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和国际关系等;从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看,可以划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宗教关系等;从社会关系的矛盾性质看,可以划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由于人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中的人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存在的,因而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具体的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历史的人是指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本质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抵制和清除“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思潮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人的本质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答案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实践过程中现实世界的物质多样性统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在实践中提出和解决的;这种统一是动态中的统一;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来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或物质存在和发展的表现;这是多样性的统一,是统一于物质的最一般共性——客观实在性。

12、如何认识实践在人对物质世界的把握和改造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马克思认为,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实践,人对物质世界的现实把握和改造只能通过实践来实现。首先,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世界之间的物质、能力、信息的交换过程。其次,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被改造的过程。最后,实践是能动的改造过程。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和相互过渡的唯一中介。

13、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普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事物外部,事物同所处环境,事物同事物之间发生多种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内外交织、纵横交错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或“巨系统”,任何事物都是世界整体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子系统,并通过它体现出与其他事物或系统的相关性和联系的普遍性。

1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如何?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递增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区分量变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贯通,交替循环,揭示出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15、(参考答案)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3分)

(2)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认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第二,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4分)

16、(参考答案)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以不同的形式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分)(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具

有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影响;第五,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5分)

17、(参考答案)

(1)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第一,现象是外露的,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内在,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第二,现象是个别的,

具体的;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4分)

(2)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2分)

18、(参考答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3分)(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分)

19、[参考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20、[参考答案]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21、[参考答案]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22、[参考答案]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分)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23. 【参考答案】

(1)意识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对意识的产生起决定作用。

(2)劳动对意识产生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首先,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其次,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再次,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24. 【参考答案】

(1)国家的政治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其对内职能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对外职能是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2)国家的社会职能主要有:第一,调整本阶级内部以及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第二,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组织领导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25. 【参考答案】

(1)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不断提供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解决认识课题,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3)实践还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26. 【参考答案】

(1)“人性自私”的观点,以人有“趋利避害”的行为作为论据。“趋利避害”是生命物质的一种本能。把生命物质的本能说成是人的本性,就抹煞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

(2)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来看,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在原始公有制社会,人们没有私有观念;私有制产生以后,才产生了私有观念;在私有制消灭以后,私有观念也将逐步消灭。可见,把自私说成是人的永恒本性,是不科学的

43.社会进步是哪几个社会矛盾的对立统一?

社会进步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对立统一。

44.什么是人的本质?何为人的价值?

人的本质是指人的根本性质,它是人性中最核心的内容。

所谓人的价值即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45.什么是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范畴,就是揭示不同社会状态的本质的范畴。“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所支配即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则是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46.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关系如何?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虽然二者都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变化发展。因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的形成以及由低级到高级的依次更替,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生产力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或不适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发展进程,归根结底是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制约的。

47.为什么说历史是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创造的这个事实,并不能改变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如何?)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自觉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虽然同自然界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形态,但又与自然界有本质的差别。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中全是具有意识,追求某种目的的,若看不到社会历史是具有理性和意识的人所创造的这一重要特点,就会把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混为一谈,无视人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同时人的自觉活动并不排斥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1) 人的活动点要受到社会条件及其规律的限制,人的思想动机及其所支配的活动内容,可以从社会条件得到解释,其能否成功实现也

取决于它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反应程度。

(2) 人的有意识活动可以加快或延缓社会历史进程,但任何个人、集团或阶级都不能改变历史过程的总趋势和总过程。

(3) 历史活动或社会关系虽然由人所进行和建立,但人们不可能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及创造物具有什么性质和引起什么后果。

(4) 人的自觉活动中,人们都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地欲望,但结果却往往相反。历史发展是历史“合力”的结果。

48.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

(2)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3) 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9.什么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体现的是社会的物质关系。

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

社会的文化结构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50.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包含哪些方面?二者关系如何?

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对事物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有质的区别。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

(1) 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通过大量的现象表象出来的,不透

过事物的现象,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

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2)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1)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

2)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因素。理性认识往往要借助于较为丰实的感性经验。

5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实践成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所谓的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也就是检验人的认识

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显然,这种检验的标准不能在认识领域内寻找,思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

标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虽然是真理的内容,但它本身只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同他相符合的问题。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东西,而唯

一能起如此重大作用的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

(2)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是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

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同人的主观世界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客观对象相联系;通过实践,一方面使得思

想转化为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反映到人的思想中。

52.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特征?

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辨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辨证的否定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不要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它揭示了事物从肯定阶段发展到否定阶段,原先的否定因素已转化为肯定因素,同时又生长出新的否定因素。当新的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又一次发生质变,否定阶段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5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什么?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1)它们是互相联结的。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2)它们是相互区别的。在特定的关系中,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只是概括了具有个性、特

殊性的事物中的共同的东西,而不可能是其中所有的东西。

(3)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掌握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原理,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根据,也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5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事物发展的实质、进程、道路和动力问题上,最核心的是动力问题,动力问题解决

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推动

的必然的“自己运动”。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如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等等,其实质也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这把“钥匙”,才能抓住这些

范畴的实质,深刻理解这些范畴的意义。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就是矛盾,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主

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恰当方法,以推动事物的发

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55.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56.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57.何为意识的本质?

(为什么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意识活动,一般来说,是通过人脑对客观外界刺激做出一系列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不是人头脑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就不可能产生意

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通过感觉和思维等形式进行的。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现象的直接反映,

它是意识的起点和初级形式;思维是人对事物内部联系和规律的反映,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无论是感觉

还是思维,它们都是人对世界的反映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因而都带有主观性。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虽然人的感觉和思维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它们的内容全都是客观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8.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5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60.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含哪些方面?分别是划分什么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方面内容: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

它们分别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6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区别的特征是什么?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同以往一切哲学有着本质区别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研究对象而言,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达到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达到高度统一的完整严密、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从社会作用看,他是知道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政治简答题及标准答案

政治简答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练习一 13、(12分)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后说明理由。 (1)上计算机课时,同学无意间记住了你的邮箱密码,偷看了你的电子邮件,并被你发现。你立即报告老师。 判断(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公共汽车上,你座位旁边站着一位老大爷。你装作没看见。 判断(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好朋友在某游乐场游玩时因游乐设施质量问题造成重伤。你建议朋友通过协商、调解或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判断(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小明与小刚相约第二天旷课去网吧玩游戏,邀请你参加。你爽快答应了。 判断(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材料一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侵权行为发生后,消费者常常由于各种原因不去维权,比如,有的嫌程序繁琐;有的认为购买的产品价格低不值得去维权;有的考虑到维权成本问题,选择了忍气吞声。 材料二地沟油是一种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泔水等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估计我国每年有200-300万吨地沟油流回餐桌。而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黄曲霉素,它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1)请你评价材料一中消费者的做法。(6分) (2)材料二中经营地沟油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2分) (3)针对材料二中所述情况,为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免遭侵害,请你对消费者提出一些建议。(6分)

2019-2020年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 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民主、自由、文明、博爱 2.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将 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右侧漫画讽刺的是()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宽容是支撑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支柱之一。 下列说法中表明“宽容友善”的是() A.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D.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4.一滴水珠总想跃出大海,到外面去看看整个世界。同伴和鱼儿劝阻它,它都不听,一天, 当海上起风时,它猛地跃出了海洋。可它一探头,就瞬间消失了,这则寓言说明() A.个人离不开集体 B.集体需要成员团结合作 C.集体离不开个人 D.集体必须有共同的目标 5.跳楼身亡的姜某,在生前的博客中,记载了丈夫王某的一些不良行为。姜某死后,网友在 口诛笔伐王某的同时,启动了“人肉搜索”,王某大量的个人隐私被传到网上,网友的行 为() A.是国扶正义的表现 B.割裂了权利与义务关系 C.明辨了是非与善恶 D.破坏了国家的网络安全 6.一味地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时时事事靠别人指点才能过日子的人, 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的,这种人表现为() ①经常听取父母与老师意见②无意识地以别人的看法评价自己 ③接受礼物时先推辞再接受④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北自己能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坚强的意志能促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能使人积极地迎接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 下列能突出说明这一道理的是() A.东汉时期的杨震拒收礼金 B.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做了千万次试验 C.朱光潜一生立三次座右铭 D.吴文俊从零分起步锲而不舍终成数学家 8.日常生活中,有人会随口答应别人的请求:“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很多时候“没问题”成了“大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他根本解决不了,这告诉我们() A.生活中时时有承诺 B.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承诺的链接 C.承诺时应量力而行 D.兑现承诺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9.“我是看科幻小说长大的,这些书将我带到另一个世界,满足了我无止境的好奇……”卡 梅隆正是在试图认知全新世界的探险中拍摄了《阿凡达》等多部名片,可见好奇心()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码:2208; 2.资料整理于2020年3月19日,涵盖了2008年7月至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22.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含义? 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呀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 1

政治学原来简答题答案

1. 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 术。 3. 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是实现和维护特定阶段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 4. 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 ,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 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 、“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 5.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6.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利这一概念?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最后,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驶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7. 政治权利具有哪些特征?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 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知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8.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力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 代的发展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力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 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 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9. 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公民的自由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此外,还包括迁徙自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 、“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政治简答题答案

简答题答案 ▲精神文明建设 1、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作为中学生(公民)该怎么做? (1)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对于发现的各种消极文化活动应及时的加以制止或举报。 (3)积极参加国家、社区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 (4)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遵守宁波市“十不”文明规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思想道德建设能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③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容乐观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克服道德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和道德领域的不良行为 3、“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我们所学的许多知识,请列出一个。(2分) 友情提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以艰苦奋斗为荣,经骄奢淫逸为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崇尚科学为劳,以愚昧无知为耻”体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体现了民族精神为核心; 4、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 关系到改革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5、为什么当前国家要讲诚信?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诚信是规范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它有利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6、请你为如何营造诚信的良好环境(如何建设诚信体系)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①把诚信问题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制裁违反诚实作用原则的生产者、销售者。 ②加大监督力度,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 ③加强对公民的道德建设规范教育,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④公民要发扬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开展"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活动。 7、青少年应如何培养诚实信用的美德? ①养成诚实信用的美德,应众自身做起,诚实做人,不说假话,言而有信。 ②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律己,为在社会主义营造诚实信用的良好环境尽到自己的责任。 8宁波精神:诚信、务实、开放、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2006中考专题之一) 一、和谐社会的特征、基本要求或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景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初中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写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 A、生活经验 B、年龄差距 C、人生经历 D、兴趣爱好 2、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A、以强硬的态度顶撞 B、以粗暴的举止反抗 C、不理不睬,冷淡相对 D、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 3、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为() ①主干家庭②单亲家庭③核心家庭④联合家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孝敬父母() A、是道德义务,但不是法律义务 B、是法律义务,但不是道德义务 C、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D、既不是道德义务,也不是法律义务

5、有人对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映与父母有代沟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隐私”等方面的分歧,这表明() A、严也是一种爱 B、我们要努力克服逆反心理 C、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D、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体现父母与子女出现代沟的是() A、小云在家听流行歌曲,妈妈说心烦,要她关掉 B、小勇喜欢足球,经常向爸爸要钱买《足球报》,爸爸说他不务正业 C、妈妈与圆圆到商场买衣服,圆圆看中的妈妈不肯买,妈妈看中的圆圆不喜欢 D、吃饭时爸爸和文文分析文文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2、小莉过几天就要过生日了,小莉想请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可小莉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因此小莉应该() A、先征求父母的意见 B、考虑家里的难处,量力而行 C、请同学去饭店大吃一顿 D、永远取消生日聚会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

2020年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世纪坛序言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 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B.中华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答案:C 2.如今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为了满足海外学习者的需求,也为了推广和发展中国文化,我国将陆续在世界各地开办100所中外合作孔子学院。这说明( ) ①中国文化已经取代世界各国文化②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与外界隔绝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具有开放性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3.2010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 ) ①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③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是一致的④当前我们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获得了国内外人士的齐声喝彩。这说明…() ①我国传统文化都是精华②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③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④对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5.2010年11月11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国福娃在北京正式亮相。吉祥物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这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②要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③要传统的文化少一点,外来的文化多一点④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6.中法互办文化年和“意大利文化年”在上海的举办,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是( ) ①全球统一价值观念形成的基础②体现不同民族的创造力③文化传播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④建构和谐世界的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分)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2分)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3分) (5)司法独立。(3分) 2.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3分)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分)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3分)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3分) 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分) (2)决策咨询;(2分) (3)社交活动;(2分) (4)支持竞选;(2分) (5)主导舆论;(2分) (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2分) 4.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3分)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分)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3分)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化; 2、政党分肥; 3、潜意识; 4、利益; 5、君主专制; 6、村民自治; 7、城市国家; 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 1、D; 2、B ; 3、D ; 4、AC; 5、C; 6、D ; 7、ABC; 8、ACD; 9、ABD ; 10、D ;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 A ;18、D ;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对公共权力多持肯有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上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政治,保证选拔“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另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对公共权力多持否定性倾向,政治设计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法治”社会的 政治设计思路。 4、答: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对权力下过很多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

政治学原理名词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重叠共识;指持有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5、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6、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7、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8、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9、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10、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1、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3、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6、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7、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18、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9、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0、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2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2、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23、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5、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 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 6.非常规方式.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6.政府具有的特性:答:1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 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 它属于“公共部门”,它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 务员”。3权威性;是一种公共权威。4有机 组织性;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 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 的贯彻实行。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政府执 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 理的基本职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不贩国家的政府的职 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 其特定的内容。 7.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答:1集权原则, 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 置的通常原则。2公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现 代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3议行合 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 本原则 8.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答:(1)阶 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 特定的职能性 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社 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 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 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 群众性政治组织。 10.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政治社会是政治 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1)家庭,是政治 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3)大众 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 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 肖像等)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答:(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 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 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 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 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 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 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 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 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 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 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 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 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 能。 12.政治权力主观构成的要素:答:1能力素 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 力的总和;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 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3理 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政治 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4组织;组织是若干 个人的有机集合。 13.政治权力客观构成的要素:答:1生产资 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 以进行的必要条件;2物质财富;是指劳动 形成的物质产品;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 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 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其他;政 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 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 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 服从心理等等。 1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答:1暴 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 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 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 (遏制)。 15.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答:1阶级分 权。2政党分权。3政府横向分权。4政府纵 向分权。 16.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1.权威性2. 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17.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答:1影响社会政 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 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 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 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 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 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 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一个社会里 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 等层面的必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 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 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 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18.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改革 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 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