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2.3.1)--实验验证之二:弗兰克-赫兹实验玻尔模型的推广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2.3.1)--实验验证之二:弗兰克-赫兹实验玻尔模型的推广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2.2.2)--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第四章习题解答 4-l 一束电子进入1.2 T 的均匀磁场时,试问电子自旋平行于和反平 行于磁场的电子的能量差为多大? 解:已知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方向的投影 (注意做题时,它是磁场方向的投影,不要取真实值) 依磁 矩与磁场的作用能量 B B μμμ±=±=s s z g m B μ3

自旋与磁场平行时 自旋与磁场反平行时 则 θμμcos B B E =?= B B B E B s s μμμ==?= 0cos 1 B B B E B s s μμμ-==?= 180cos 1eV 101.389eV 105788.02.122Δ44B 12--?=???==-=B E E E μ

4-2 试计算原子处于 状态的磁矩及投影的可能值. 解法一:已知:j =3/2, 2s +1=2 s =1/2, l =2 则 依据磁矩计算公式: 依据磁矩投影公式: ∴ 232D μ z μ544156432123=????? ??-+=j g ()B B 15521μμμ-=+-=j j g j j B μμj j z g m -=5 6,52±±=j j g m B B 56,52μμμ±±=z

解法二:因为电子具有自旋,则存在与自旋相联系的磁矩,他在磁场作用下的能量为电子自旋方向与磁场平行和反平行,则有μB U s ?-=μ

(其中,) 所以电子自旋平行于和反平行于磁场的电子的能量为 则电子自旋平行于和反平行于磁场的电子的能量差为B m g B B U B s s sz s μμμ=-=?-=2=s g 21±=s m B U B μ±=eV 104.1T 2.1T eV 10 5788.022Δ414---?=????==B U B μ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第2课时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案 鲁科版选修3

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2.理解用四个量子数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一、原子轨道 1.电子层 通常,我们用量子数n来描述电子离核的远近,习惯上称为电子层。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的符号为K,L,M,N,O,P等。n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2.能级 当量子数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例如,n=1时,有1个s能级;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n=3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和1个d能级。 3.原子轨道 (1)概念: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的描述。 (2)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量子数n符号能级种类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数 n=1 K s 1s 1 n=2 L s 2s 1 p 2p 3 n=3 M s 3s 1 p 3p 3 d 3d 5 …………… 4.电子的“自旋” 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只能有两种,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1)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和自旋状态四个因素决定了电子的运动状态。 (2)与电子能量有关的因素是电子层和能级,即处于同一电子层同一能级中的电子具有相同的

能量。 (3)处于同一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例1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各能层的能级数按K、L、M、N分别为1、2、3、4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答案 A 解析各能层中的能级数等于其所处的能层数,即当n=1时,它只有一个s能级,当n=2时,含有两个能级分别为s、p能级,所以B、C都不正确;D选项中每个能层最多能填充2n2个电子,但不是一定含有2n2个电子。 例2(2018·邢台市月考)下列能级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 A.2pB.3fC.4sD.5d 答案 B 解析每一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相等,且具有的能级依次为s、p、d、f……,M能层只有3s、3p、3d能级,没有3f能级。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5×10-31kg),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3.0×108m·s-1)。 2.电子云 (1)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哑铃形。3.几种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高中物理选修3-5课时作业5:18.4 波尔的原子模型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A 组(反馈练) 1.α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 等于( ) A .E h c λ - B .E h c λ + C .c E h λ - D .c E h λ + 2.用光子能量为E 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123123v v v v v v <<、、的三种光子,且。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 ) A .3hv B .12()h v v + C .23()h v v + D .123()h v v v ++ 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增大 B .电子的动能减少 C .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 .氢原子的能级减小 4.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E ,下列四个能级图,正确代表氢原子的是( ) 5.若氢原子从能级A 跃迁到能级B 时,吸收频率为1v 的光子,若从能级A 跃迁到能级C 时,释放频率为2v 的光子。已知21v v >,而氢原子从能级C 跃迁到能级B 时,则( ) A .释放频率为21v v -的光子 B .释放频率为21v v +的光子 C .吸收频率为21v v -的光子 D .吸收频率为21v v +的光子 6.图为氢原子n=1、2、3、4的各个能级示意图。处于n=4能量状态的氢原子,当它向较低能级发生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可能为( ) A .2.55 eV B .13.6 eV C .12.75 eV D .0.85 eV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4《玻尔的原子模型》WORD教案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物理(选修3- 5)[人教版]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 4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 ?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 辐射电磁波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电子沿螺旋线轨道落入原子核原子光谱应为连续光谱 (矛盾: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亮线)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 ?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 能量为E 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A = E m - E n (h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1-1量子力学建立的实验和理论背景 1. 黑体辐射问题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黑体受热会辐射能量。若以Eν表示黑体辐射的能量,Eνdν表示频率在ν到v+d(范围内、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以E(对(作图,得到能量分布曲线。从经典物理推出的公式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1)从粒子角度,由经典热力学得到维恩公式,只适用于高频范围;2)从波动角度,由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理论得到瑞利-金斯公式,只适用于低频范围。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普朗克首先提出一个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一致。在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时,发现经典物理学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新的公式成立,必须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而经典物理认为一切自然的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 1 \* GB3 ① 假设黑体内的分子、原子以不同的频率做简谐振动,这种做简谐振动的分子、原子称为谐振子。 = 2 \* GB3 ② 对于振动频率为(0的谐振子,能量具有最小单位ε0,该谐振子的能量E只能是ε0的整数倍,而不能是其它值,即 E=nε0n=1,2,3…(1-1-1) ③能量的最小单位ε0称为能量子,或量子,它和振动频率ν0有如下关系: ε0=hν0(1-1-2) 其中h为常数,大小为6.626×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 ④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时,能量的变化为 ?E=|E1-E2|=|n1ε0-n2ε0|=|n1-n2|ε0(1-1-3) 即,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必须以量子的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进行。这种物理量的不连续变化称为量子化。

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原子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原子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原子模型 一、教 法 建 议 抛砖引玉 本节双基学习目标 1.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 了解原子学说的发展历史,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大意义 3. 了解玻尔理论的三条假设 4. 通过公式12 121 ,E n E r n r n n = =,使学生了解原子能 级、轨道半径和量子数n 的关 系 指点迷津 本节重点内容点拨 通过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阐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从原子具有稳定结构的事实

出发,建立玻尔的能级理论。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本节理论原理明晰 关于原子结构的四个学说要从学说提出的实验基础,学说内容,能解释的现象,遇到的障碍四个方面掌握。 1.汤姆生的枣糕原子模型 ①实验基础汤姆生发现电子(发现电子打破 了原子不可再分观念,表明电子是原子 的组成部分)。 ②模型内容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 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 镶嵌在原子里面。 ③能解释现象原子光谱(原子受激,电子振 动而发光)。 ④遇到障碍不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①实验基础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用α粒 子轰击金箔,发现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 大多数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甚至被反弹)。实验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的,中间存在很大空隙,电子质量远小于α粒子质量,大角度偏转不是电子作用结果;大角度偏转应是α粒子碰到质量很大的物质,α粒子大角度偏转极少,表明原子的核心很小。 ②模型内容有三个特点:a.核很小,原子直 径约10-10米;b.核很重,原子的质量几 乎全部集中在核里,原子核集中了全部正电荷; c.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③能解释现象α粒子散射实验:由于原子的 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核里,当α粒子与 核十分接近时,会受到很大的库仑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因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核又很小,所以α粒子靠近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α粒子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力小,基本按直线前时,极少数α粒子离核较近,发生大角度偏转。 ④遇到障碍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 的矛盾。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堂练习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堂练习 1、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 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原来增加了5条。用△n 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 之差,E 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 和E 的 可能值为 ( ) A 、△n =1,13.22 eV <E <13.32 eV B 、△n =2,13.22 eV <E <13.32 eV C 、△n =1,12.75 eV <E <13.06 eV D 、△n =2,12.72 eV < E <13.06 eV 2、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上图所示,现有每个电子的动能都为E e =12.89 eV 的电子束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束射入同一区域,使电子与氢原子发生迎头正碰.已知碰撞前一个电子与一个氢原子的总动量为零.碰撞后,氢原子受激发而跃迁到n =4的能级.求碰撞后1个电子与1个受激氢原子的总动能.(已知电子的质量m e 与氢原子的质量m H 之比为1∶1840) 3、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 =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 ,式中n =l ,2,3,… 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 A . B . C . D . 4、假设在NaCl 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一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NaCl 分子,若取Na +与Cl 一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 分子的电势能为一6.1eV , 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Na 最外层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Na +所需的能量(电离能)为 5.1ev ,使一个中性氯子Cl 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一所放出的能量(亲和能)为3.8eV .由 此可算出,在将一次NaCl 分子分离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 和中性氯原子Cl 的过程中,外界供给能量等于 eV . -0.54 -13.60 -3.40 -1.51 -0.85 -0.38 -0.28 1 2 3 4 5 6 7 n E /eV A 163A 167A 1611A 16132 n A En -=

高中物理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课程设计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高三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教(学)案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 12r n r n = n=1,2,3……能 量: 12 1E n E n = n=1,2,3……式中r 1、E 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 n 、E n 分别代表第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 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3.氢原子的能级图 从玻尔的基本假设出发,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的能量。 (1)氢原子的大小: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r n : r n =n 2 r 1, r 1代表第一条(离核最近的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 1=0.53×10-10 m 例:n=2, r 2=2.12×10-10 m (2)氢原子的能级:①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E n 称为原子的能级。它对应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E n (包括动能和势能) E n =E 1/n 2 n=1,2,3,······ E 1代表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E 1=-13.6eV 注意:计算能量时取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带负电,在正电荷的场中为负值,电子的动能为电势能绝对值的一半,总能量为负值。 例:n=2,E 2=-3.4eV , n=3,E 3=-1.51eV , n=4,E 4=-0.85eV ,……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达标练习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达标练习 1.(多选)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它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B.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C.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D.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解析:玻尔的原子模型在核式结构模型的前提下提出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及能级跃迁,故A错误,B正确;它的成功就在于引入了量子化理论,缺点是被过多的引入经典力学所困,故C错误,D正确. 答案:BD 2.(多选)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解析:由玻尔理论知,当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要放出能量,故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了,由库仑定律知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增大了.故A、C错误,B、D正确. 答案:BD 3.(多选)如图所示给出了氢原子的6种可能的跃迁,则它们发出的光( ) A.a的波长最长 B.d的波长最长 C.f比d的能量大 D.a频率最小 解析:能级差越大,对应的光子的能量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小. 答案:ACD

4.(多选)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B.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D.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解析:由于处在激发态的氢原子会自动向低能级跃迁,所以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C24=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故A正确,B错误;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只能是4→3→2→1或4→2→1或4→1三种路径中的一种路径,可知跃迁次数最多的路径为4→3→2→1,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故C错误,D正确. 答案:AD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这群氢原子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可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 D.金属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 eV 解析: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可能发出C2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n=3和n=2间能级差最小,所以从n=3跃迁到n=2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根据玻尔理论hν=E2-E1=hc 可知,光的波长最长,选项A错误.因为n=3和n=1间能级差最大,所以氢原子从n=3跃λ 迁到n=1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故B错误.当入射光频率大于金属钠的极限频率时,金属钠能

选修3-5 玻尔的原子模型 习题(含答案)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后作业 1.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B) A.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 B.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 C.动能变大,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 D.动能变小,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 2.下列叙述中,哪些符合玻尔理论(ABC) A.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B.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时,原子将辐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 C.电子的可能轨道上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 D.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只存在电子云 3.大量原子从n=5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是( B ) A.4条 B.10条 C.6条D.8条  4.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BC) 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 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 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 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 的概念 5.氢原核外电子分别在第1、2条轨道上运动时,其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是(BC ) A.半径r1>r2 B.电子转动角速度ω1>ω2 C.电子转动向心加速度a1>a2 D.总能量E1>E2 6.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D ) A.用波长为600nm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用光子能量为10.2eV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的光子 D.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的光子 7.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吸收频率v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 释放频率v2的光子,若v2>v1则当它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B将(D) A.放出频率为v2-v1的光子 B.放出频率为v2+ v1的光子 C.吸收频率为v2- v1的光子 D.吸收频率为v2+v1的光子 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E1=-13.6eV,第二能级E2=-3.4eV.如果氢原子吸收______eV的能量,立即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如果氢原子再获得1.89eV的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 教案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新课教学: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 12r n r n =

玻尔的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

玻尔的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 下一页 1 2 1912年,玻尔在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的实验室里工作过4个月,其时正值卢瑟福发表有核原子理论并组织大家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玻尔很钦佩卢瑟福的工作,坚信他的有核原子模型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也很了解他的理论所面临的困难.按照经典电动力学理论,一个做加速运动的带电粒子要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能量,卢瑟福模型中的电子绕核运动时,必然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将会经很短的时间(约1。一125)就会落到原子核内了,因而这个模型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形成的光谱应该是连续的.这两点都无法得到实验验证. 玻尔以原子的稳定性与原子光谱实验规律为基础提出了3点基本假设. (1)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绕原子核做圆轨道运动. (2)同经典理论相反,电子只能处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它在这些轨道上运动不会辐射电磁波,每一个允许的轨道对应于一个确定的能量值瓦,即在氢原子中存在着一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态. (3)当电子从一个允许轨道跃迁到另一允许轨道时,便会发射(或吸收)一份电磁辐射,即发射(或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加由两轨道的能量差E”一瓦,决定,即h:一E二一E.

玻尔理论能够合理解释氢原子光谱,成功在他引人了量子条件.但玻尔理论是经典理论加量子论的混合理论,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原子,该理论的局限性就明显显露了.3.量子力学的发展 众所周知,光在许多情况下(干涉、偏振、衍射等)表现为波动性,但在有些情况下(如光电效应、黑体辐射等)又表现为粒子性,对光完整的认识应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他认为波粒二象性是一切微观粒子共有的特性一个实物粒子在自由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为E、动量为p,这样的自由粒子必定对应一个振动频率为p、波长为几的平面简谐波.这两组特征量之间的关系是_,物质波的物理意义究竟是什么?波是振动状态在空间传播形成的,波在空间某处振动状态的强弱可用该处振幅的平方来表征.对于光波,若某处振幅的平方较大则该处的光较强,光子数较多,这也意味着光子在该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物质波也是如此.物质波若在某处振幅的平方较大则实物粒子在该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可能性的大小可定量地用数学上的概率来表述,物质波在各处振幅的平方便与粒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联系了起来,这就是物质波的物理意义.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为量子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打通了薛定谬通往波动力学的道路. 1926年玻恩提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找到了波与粒子统一的

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主讲:方树君 教学内容 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假说的主要内容。知道轨道量子化、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知道原子跃迁的频率条件。 (2)了解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3)了解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玻尔理论的学习,探索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两个问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答案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 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的两个内容: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2)频率条件。 教学难点 1.原子的能量包括哪些;原子能量、动能、势能的变化。 2.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汤姆孙发现电子:原子是可分割的―→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① 原子的稳定结构;② 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二、玻尔原子结构假说的内容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1)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必须满足:12r n r n (n=1,2,3……) 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所以原子是稳定的。电子的轨道半径只可能取某些分立的数值。如氢原子:r 1=0.053nm ,r 2=0.212nm ,r 3=0.477nm ……轨

道半径不可能介于这些数值中间的某个值。 请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可以是不连续的? ①人在楼梯走动时脚停留的位置; ②棋盘上棋子的摆放位置。 电子绕核运动轨道与卫星的运动轨道是不一样的。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半径可按需要去任意值,轨道半径是连续的。 (2)定态 在不同轨道上运动,原子的状态是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能量。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满足:121E n E n = (n=1,2,3……) 问题:原子的能量包括哪些? ① 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r v m r e k 2 22= mr ke v 2 = ② 电子——原子核这个系统具有的势能。 能级: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定态: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基态:能级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以氢原子为例,基态::E 1=-13.6eV 代表电子在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时整个原子的能量,此时原子是最稳定的。 问题:原子的能量为什么是负值? 激发态:n=2,E 2=-3.4eV ;n=3,E 3=-1.51eV ;n=4,E 4=-0.85eV ;……此时原子比较不稳定。 综上:轨道量子化与定态,解释了为什么原子是稳定的。 氢原子能级图 2.频率条件 问题:电子在定态轨道上运动,不会发生电磁辐射,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原子光谱? (1)跃迁:原子由一个能量态变为另一个能量态,称为跃迁。 ①高―→低:放出光子νh (自发的) ②吸收光子νh :低―→高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了解测不准关系,掌握和 的物理意义;掌握一维势箱模型Schrodinger方程的求解以及 该模型在共轭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理解量子数n,l,m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掌握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原子轨道等值线图和原子轨道轮廓图;难点是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知识点整理 一、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 1.物质波的证明 德布罗意假设:光和微观实物粒子(电子、原子、分子、中子、质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两重性质,即波粒二象性,其基本公式为:

对于低速运动,质量为m的粒子: 其中能量E和动量P反映光和微粒的粒性,而频率ν和波长λ反映光和微粒的波性,它们之间通过Plank 常数h联系起来,普朗克常数焦尔·秒。 实物微粒运动时产生物质波波长λ可由粒子的质量m和运动度ν按如下公式计算。

λ=h/P=h/mν 量子化是指物质运动时,它的某些物理量数值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只能为某些特定的数值。如微观体系的能量和角动量等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能量的改变为E=hν的整数倍。 2.测不准关系: 内容:海森保指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离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它们遵循“测不准关系”: (y、z方向上的分量也有同样关系式) ΔX是物质位置不确定度,ΔPx为动量不确定度。该关系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必然结果,亦是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判别标准。对于可以把h看作O的体系,表示可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是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的宏观物体,对于h不能看作O的微观粒子,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要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3.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几率波 实物微粒具有波动性,其运动状态可用一个坐标和时间的函数 来描述,称为波 函数或状态函数。 1926年波恩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提出了统计解释:由电子衍射实验证明,电子的波动性是和微粒的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波函数正是反映了微粒行为的统计规律。这规律表明:对大量电子而言,在衍射强度大

高中物理 玻尔的原子模型精品教案

玻尔的原子模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12r n r n = n=1,2,3……能 量: 121 E n E n = n=1,2,3……式中r 1、E 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 n 、E n 分别代表第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 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3.氢原子的能级图 从玻尔的基本假设出发,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的能量。 (1)氢原子的大小: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r n : r n =n 2r 1, r 1代表第一条(离核最近的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 1=0.53×10-10 m 例:n=2, r 2=2.12×10-10 m (2)氢原子的能级:①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E n 称为原子的能级。它对应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E n (包括动能和势能) E n =E 1/n 2 n=1,2,3,······ E 1代表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E 1=-13.6eV 注意:计算能量时取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带负电,在正电荷

玻尔原子模型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玻尔的原子模型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学习目标】 1.了解玻尔的三条假设.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了解原子能级的量子化。 2.了解玻尔理论的重要意义. 【预习案】 一、玻尔的原子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1)轨道假设r n =n2r1 n=1,2,3,… 电子的轨道是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2)能级假设(定态假设)E n=E1/n2,n=1,2,3…. 原子的能量是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能量的最低状态叫做。其它的状态叫做。 (3)跃迁假设 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可见:原子的吸能和放能都不是任意的,而为某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所以原子的光谱为线状谱,这一说法也和事实符合得很好,原子发光的光谱是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组成的线状谱. 二、玻尔理论的成功:解释氢光谱的规律 三、玻尔理论的局限 【同步检测】 1、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 2.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电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表示赞同 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D.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只存在电子云 E.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3.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任意取值; 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4.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 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另一半径为r b的圆轨道上(r a>r b),在此过程中() A.原子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5.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发出蓝色光,则当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可能发出的是() A、红外线 B、红光 C、紫光 D、 射线 【探究案】

玻尔的原子模型讲义

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 能)公式:轨道半径:12r n r n = n=1,2,3……能 量: 121E n E n = n=1,2,3……式中r 1、E 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 n 、E n 分别代表第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 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3.氢原子的能级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