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研究、申报资料

药学研究、申报资料

药学研究、申报资料
药学研究、申报资料

目录

1 品种概述 1

2 变更事项及变更原因 1 2.1 变更事项 1 2.2 变更内容及变更理由 1

2.3 变更的合理性评价和风险分析 2

3 变更前后辅料相关情况及其质量标准 2

4 制剂处方研究 3 4.1 湿法制粒处方研究 3 4.1.1 采用清膏湿法制粒 3 4.1.2 采用喷雾粉湿法制粒 4 4.2 流化床一步制粒成型研究10 4.2.1 喷雾速率考察10 4.2.2 雾化压力考察11

4.2.3 小试样品的制备11

5 生产工艺研究与验证12 5.1 湿法制粒工艺研究12 5.2 流化床一步制粒工艺研究与验证13 5.2.1 变更后XXXX工艺流程图13 5.2.2 中试工艺验证样品生产工艺14 5.2.3 3批中试工艺验证生产信息15 5.2.4 主要的生产设备1

6 5.2.5 各工序质量控制点16 5.2.6 中间产品的控制1

7 5.2.7 三批中试验证结果和评价17

5.3 变更前后的制备方法比较18

6 包装材料18

7 XXXX质量研究19 7.1 性状19 7.2 鉴别19 7.2.1 仪器与试药19 7.2.2 丹参薄层鉴别20 7.2.3 川芎薄层鉴别24 7.2.4 葛根素薄层鉴别28 7.3 检查32 7.3.1 水分32 7.3.2 溶化性33 7.3.3 粒度33 7.3.4 微生物限度检查33

7.4 含量测定35 7.4.1 仪器与试药35 7.4.2 丹参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35 7.4.3 葛根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44

7.4.4 XXXX(未添加蔗糖)含量测定53

8 变更后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书54 8.1 样品信息54

8.2 检验结果54

9 稳定性研究55 9.1 试验仪器55 9.2 对照品和对照药材55 9.3 试验样品56 9.4 研究内容56 9.5 研究结论57 9.6 稳定性数据58 9.6.1 加速试验58 9.6.2 长期试验62

1、品种概述

1.1 药品名称

药品名称:XXXX

1.2规格:每袋装10g

1.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154

1.4 批准时间:2002年7月10

1.5执行标准国家药品标准

1.6 有效期:36个月

1.7 历次补充申请及最近一次再注册的情况:

补充申请:

2012年9月5日:企业名称由“XXXX特种药材饮片生产有限公司”变更为“XXXX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不变。

再注册情况:

2015年7月24日,获得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再注册批件(批件号:)”,药品批准文号有效期:2020年7月23日。

2、变更事项及变更原因

2.1 变更事项

本次XXXX补充申请为“变更药品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即辅料由“蔗糖”变更为“糊精、甜菊素”。

涉及到的关联变更包括:增加药品规格,即在原规格“每袋装10g”基础上,增加“每袋装6g(未添加蔗糖)”。

2.2 变更内容及变更理由

本品变更前后的主要变化包括:批量、辅料种类及用量。生产设备、制备方法、工艺参数等均未变化。

表1. XXXX变更前、后主要变化及原因

2.3 变更的合理性评价和风险分析

XXXX(添加蔗糖)的辅料为蔗糖,因药物的异味和苦味,其中蔗糖用量大,易吸潮,不宜用于老年人、糖尿病人等禁糖患者,临床应用局限。为克服中药颗粒剂因含糖而致的各种弊病,可对制剂进行改进,替换辅料蔗糖,研发为中药无糖颗粒剂。其一,解除了糖尿病患者、肥胖的群体或潜在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等人群的用药限制,制剂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并更好的服务与患者;其二,解决了颗粒中蔗糖易吸潮、软化的问题,无糖颗粒剂使药物更利于保存。传统含糖颗粒改制为无糖剂型后的优良特点,使无糖颗粒剂受到市场及临床的青睐。

本品变更的辅料为常用辅料(糊精、甜菊素),具有法定标准,符合辅料管理要求,且辅料变更幅度符合各辅料允许使用范围。此类变更不会引起药用物质基础的改变,对药物的吸收、利用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不会引起安全性、有效性的明显改变。根据《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本次变更属Ⅰ类变更。

经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国产药品数据库,XXXX有“不含蔗糖”的批准文号,如:北京亚东生物制药(安国)有限公司,规格:8g;河南兴源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g;哈尔滨大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6g。

通过对变更前后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研究比较,变更后的产品与变更前产品质量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本次辅料的变更是合理可行,对本品的产品有效性、安全性不会产生影响。

3. 变更前后辅料相关情况及其质量标准

表2. 原辅料来源、批准文号及执行标准

糊精、甜菊素辅料资质文件见附件。

4、制剂处方研究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中有关规定,在原XXXX的煎煮、浓缩、干燥等工艺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优选试验,筛选辅料的种类和用量,确定XXXX(未添加蔗糖)的制剂处方。

在制剂处方研究过程中,采用颗粒剂常用的湿法制粒和流化床一步制粒2种方式进行研究。

4. 1 湿法制粒处方研究

选择颗粒剂常用辅料糊精和可溶性淀粉,设计不同的成型处方进行辅料筛选。4. 1.1 采用清膏湿法制粒

取处方量的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和1.35(80℃)的清膏。

分别取不同相对密度(1.30、1.35)的XXXX清膏适量,加入不同比例的糊精,混匀,并加入适量乙醇,14目筛制粒,结果如下:

表3. 糊精用量筛选试验结果

结论:根据初步试验摸索,清膏相对密度在1.30时,清膏:糊精(1:1.8)较适宜,制成的颗粒形状较好,经折算XXXX的规格相当于每袋8g;清膏相对密度在1.35时,清膏:糊精(1:1.6)较适宜,制成的颗粒形状较好,经折算XXXX的规格相当于每袋7g,均未达到拟定的规格要求(小于6g/袋)。

4. 1.2 采用喷雾粉湿法制粒

①制剂规格的确定

按5g/袋规格设计的初步研究

称取XXXX喷雾粉(批号20190103,喷雾干燥制得,干膏率15.6%)23.4g,分别与26.6g糊精或可溶性淀粉混匀,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润湿剂制粒,观察制粒的难易程度,结果如下:

表4. 辅料筛选试验结果(规格:5g/袋)

结论:按5g/袋设计成型处方,以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为辅料,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均结团发黏,难以制粒,故本品不适合制备5g/袋的规格。

按6g/袋规格设计的初步研究

按6g/袋规格设计成型处方试验,称取XXXX喷雾粉(批号20190103,干膏率15.6%)23.4g,与36.6g糊精或可溶性淀粉制粒,观察制粒的难易程度,结果如下:

表5. 辅料筛选试验结果(规格:6g/袋)

结论:以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为辅料,使用60%的乙醇适量制粒,颗粒形状较好,XXXX(未添加蔗糖)能够制成6g/袋的规格。

②不同处方配比(糊精和可溶性淀粉)辅料筛选

根据上述6g/袋规格的处方预实验情况,考察喷雾粉和不同比例的糊精和可溶性淀粉混匀,以6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粒,以制粒情况、溶化性、成型性、流动性、吸湿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制粒情况:以“揉之成团,触之即散”为软材的标准,以大小均匀为湿颗粒的指标。

溶化性:按ChP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溶化性检查方法: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均不得有焦屑

等异物。

成型性:用颗粒的成型率来测定,按ChP2015年版四部通则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收集能通过1号筛而不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称重,按下式计算成型率,颗粒成型率=(过筛后颗粒重量/ 过筛前颗粒重量)×100%。

流动性:颗粒流动性以休止角测定来衡量,休止角的测定采用固定漏斗法,即将3只漏斗串联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标纸上适宜高度处,使漏斗下口距坐标纸的距离为H(1cm),小心地将样品沿漏斗壁倒入最上面的漏斗中,直到最下面漏斗药粉的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口为止,此时由坐标纸测出圆锥体底部的直径R,计算出休止角(tanα=2H/R)。每个处方选取一个,测定三次,求其平均值。休止角应控制在40o以下可满足颗粒装量差异的要求。

吸湿性试验:将称量瓶烘至恒重,冷却后准确称重,分别加入1.0g左右不同处方的颗粒,平铺于瓶底,精密称重后,放入有KNO3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RH=92.5%),将称量瓶打开,定时称重,按下式计算吸湿百分率,吸湿率=(吸湿后颗粒重量-吸湿前颗粒重量)/吸湿前颗粒重量×100%。

按表7设计的不同制剂处方配比,以60%的乙醇适量制粒,干燥,整粒,每个处方进行3次试验,结果见表8、9、10。

表6. 不同制剂处方配比

表7. 不同处方配比的筛选试验结果(制粒情况、溶化性、成型率)

表8. 不同处方配比的筛选试验结果(流动性)

《生药学》习题集(1)资料

生药学习题辅导药学专业 主编王跃华

一、名词解释 生药、中药、草药、本草、道地药材、性状鉴定、星点、云锦花纹、过桥、芦头、芦碗、艼、芦碗、条痕、晶鞘纤维、麻黄式穿孔板、镶嵌细胞、云锦状花纹、中国药典、发汗、药物的有效成分、水试、酸不溶性灰分、腺鳞、神农本草经、当门子、怀中抱月、二杠茸、泛油、腺毛、垂轴式气孔、本草纲目、药物的辅成分、火试、药材的总灰分、嵌晶纤维、显微鉴定、气调贮藏、理化鉴定、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部颁标准、酸不溶性灰分、药物的辅成分、发汗、走油、透化、饮片 二、简述题 1、简述茯苓与猪苓的区别点。 2、用显微鉴定法区别下列6种生药粉末:黄连、五味子、大黄、猪苓、茯苓、番泻叶。 3、茯苓和猪苓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是什么? 4、写出下列生药的基原植物(中文名)、药用部位、主产地、主要有效成分。 天麻、丁香、乌头、麝香、猪苓、三七、当归、薄荷、蟾酥、川贝母、麦冬 5、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如何区分松贝、青贝和炉贝。 6、黄连、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 7、性状鉴定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8.黄柏药材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二者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一种质量最佳? 9、对人参的三种商品:生晒参、红参、野山参的性状鉴别异同点进行比较。 10. 比较红花与西红花的异同点。 11.用显微鉴定法区别下列10种生药粉末: 当归、甘草、黄芩、薄荷、黄芪、金银花、人参、茯苓、黄柏、红花。 12、写出下列矿物生药的来源、主产地、矿石主成分。 (1)朱砂 (2)石膏 (3)雄黄 (4)信石 (5)芒硝 13、在粉末制片中,一般制片法和特殊制片法有何不同。 14、简述生药的记载大纲? 15、生药常见的分类法有哪些? 16、简述下列生药的主要粉末鉴别特征: 麻黄肉桂半夏甘草天麻大黄 17、有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药物鉴定方面有什么特点? 18、在中国药典上,为什么有些生药的质量标准是用的浸出物的含量来表示? 19、药物粉末制片中,一般制片法和特殊制片法有何不同? 20、绘红花和金银花的粉末图,说明他们在粉末结构上如何区分? 21、简述生药的储藏和品质的关系? 22、在显微制片中,透化的作用是什么? 23、树脂和树胶有何不同?

生药学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生药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沉香的药用部分是(C)。 A. 根及根茎 B. 未开放的花 C. 含树脂心材 D. 干燥柱头 2、K—K 反应可用于检查( D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氨基酸类 D.强心苷 E.糖类 3、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B)。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4、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B)。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5、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A)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6、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E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蒽醌类 D.醇苷类 E.酚苷类 7、下列除哪些项外,均是甘草特征( A )。 A.石细胞尖圆形、壁厚、木化,可见纹状及层纹 B.可见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 D.晶纤维 8、下列生药中,来源于毛茛科的是( A )。 A. 川乌 B. 葛根 C. 马钱子 D. 当归 9、以下哪一项不是当归的性状特征(D )。 A.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 B.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C. 形成层环黄棕色 D. 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 10、大黄粉末在日光或紫外光灯下显( E )。 A.金黄色荧光 B.橙红色荧光 C.天蓝色荧光 D.乳白色荧光 E.深棕色荧光 11、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为( A )。 A. 青海 B. 广东 C. 吉林 D. 上海 12、生药厚朴来源于(D)。 A. 蓼科 B. 豆科 C. 樟科 D. 木兰科13、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 C) A. 根茎部位 B. 支根和须根 C. 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 主根和支根 14、麻黄粉末镜检可见气孔特异,其保卫细胞呈(D)。 A. 念珠状 B. 球形 C. 多面体 D. 哑铃状 E. 椭圆状 15、朱砂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平喘的成分为( A)。 A. 麻黄碱 B. 伪麻黄碱 C. 四甲基吡嗪 D. 槲皮素E、去甲基伪麻黄碱 16、生药薄荷叶的下表面气孔多见,气孔类型为()。 A. 不定式 B. 不等式 C. 直轴式 D. 平轴式 E. 环式 17、《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本草著作,其中收藏药物( D )。 A. 730种 B. 1082种 C. 1892种 D. 365种 E. 12092种 18、黄连的饮片在紫外灯下显( C )。 A. 天蓝色荧光 B. 紫色荧光 C. 亮黄色荧光 D. 乳白色荧光 E. 棕色荧光 19、白芍的药用部分是( A )。 A. 根 B. 根及根茎 C. 茎 D. 根茎 E. 块根 20、当归的香气成分是(A)。 A. 正丁烯酜内酯 B. 阿魏酸 C. 藁本内酯 D. 邻羟基苯正戊酮 21、天麻的药用部位为( A )。 A. 块茎 B. 根 C. 侧根 D. 种子 E. 寄生根 22、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 A )。 A. 商陆 B. 野缸豆 C. 山莴苣 D. 华山参 E. 桔梗 23、大黄的泻下成分是( D )。 A. 大黄酸 B. 大黄酚 C. 大黄素 D. 大黄酸葡萄糖苷 24、为保证生药的品质,常进行生药的限量检查,其中包括( E)的测定。

药剂学综述栓剂的研究进展[1]

栓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栓剂是古老剂型之一,栓剂不仅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还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近年来栓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应用筒单方便,效果明显可靠。对近年来栓刺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新型栓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随着新制药技术和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对栓剂的研究及使用也显著增加,出现了很多新型栓剂,如中空栓剂、双层栓剂、泡腾栓剂等,中药栓剂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关键词】栓剂;研究概况;综述;新剂型; 引言:栓剂是古老的外用固体制剂。在我国,汉代时期就已有对栓剂的记载。栓剂系将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随着栓剂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和栓剂生产自动化的实现,栓剂现已生产的品种和数量都显著增加,如中空栓、泡腾栓、微囊栓、海绵栓、凝胶栓等新型栓剂,尤其中药栓剂不断涌现,栓剂的研发热潮仍在进行中。 1 .栓剂概述[1] 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 体状外用制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人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栓剂因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喉道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目前,常用的栓剂有直肠栓和阴道栓。这两种栓剂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肛门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阴道栓的形状有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尿道栓呈笔形,一端稍尖。 2.栓剂分类 2.1按作用

分局部作用栓剂和全身作用栓剂。 2.2按应用部位 分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脐栓、耳栓等,其中直肠栓和阴 道栓最为常见.Kyong-Hoon Eun等【2】曾用家兔做过栓剂直肠实验。2.3按形状大小 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和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前者多为肛门栓,塞人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压人直肠内。后者多为阴道栓,亦称阴道弹剂,因相同重量的栓剂,鸭嘴形的表面积较大,因此以鸭嘴形较好。 2.4按基质 1.脂肪性基质,包括可可豆油、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类、乌桕油和氢化油等。 2.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包括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吐温一6l等。 2.5按剂型 分双层栓剂、泡腾栓剂、微囊栓剂、中空栓剂、海绵栓剂、渗透泵栓剂、不溶性栓剂、凝胶栓剂等。【3】 3.栓剂作用特点【4】 栓剂给药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栓剂在腔道内起局部作用;其二为栓剂中的药物经由腔道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作用。局部作用主要为润滑抗菌、消炎、收敛、止痒、止痛局麻等作用,例如甘油栓,紫珠草栓及苯佐卡因栓等。这类局部作用是栓剂的特色和长处之所在,因其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病所。所以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全

《生药学》复习资料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虫体似蚕,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褐色,具环纹20?30条;足8对,中部4对明显。头部生有细长棒球棍状子座,表面黑褐色,具纵皱纹;子座断面淡黄白色。以四川产量最大。夏至前后,子座出土而孢子未发散时采挖。 【蕨类植物:最高等的孢子植物,最原始的维管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类植物。孢子体发达,通常有根、茎、叶的分化;自养性;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绵马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斜生,有较多的叶柄残基,孢子囊群着生于叶片背面;根茎呈长倒卵形,略弯曲,表面呈黄棕色,其上密布叶柄残基和膜质鳞片,叶柄残基有黄白色维管束5?13 个环列;外侧为数列厚壁细胞;绵马酸类,驱虫;秋季。 【裸子植物: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能产生种子并具维管束,故又是种子植物。【银杏科:落叶大乔木,单叶,扇形,球花单性,雌雄异株。 【银杏叶:呈扇形,具两叉状平行脉;银杏叶有效成分:黄酮类成分、萜类内酯。平喘,活血化瘀。 【麻黄: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草麻黄:表面淡绿色,有细纵棱;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基部部分合生,上部 2 裂;体轻,质脆,中心暗红棕色;气微香;气孔特异,保卫细胞呈电话筒状或哑铃形;表皮纤维布满草酸钙簇晶,形成晶纤维;导管分子斜面相接,接触面具多数穿孔;薄壁细胞中常见红棕色块状物。 【大黄: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掌状5?7 中裂;唐古特大黄:叶片掌状深裂;味苦,表面黄棕色,髓部宽广,有多数星点;韧皮部有大型黏液腔,星点为外木式维管束,星点的木质部可见特异形状的导管——蛇形导管,形似蛇盘状;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草酸钙簇晶;西北;蒽酮类,泻下,抗菌。 【黄连: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连,云连,雅连;一般均在秋末冬初采收,四川-味练;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表面黄棕色,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 呈圆柱形,稍弯曲,节间(过桥杆)较长;云连:多为单枝,圆柱形弯曲或呈倒钩状,过桥杆较短;根茎横切面:味连-木栓层为数层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鲜黄色,单个或数个成群散在,维管束外韧型,髓由薄壁细胞组成;雅连-皮部髓部都有较多石细胞;云连-皮层, 中栓髓及髓部均无石细胞;粉末:石细胞鲜黄色,韧皮纤维鲜黄色;生物碱 【川乌: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主根(母根)。多年生草本。地下块根常4?5 个连生在一起,母根瘦长,子根肥短;母根-川乌,子根-附子;瘦长呈锥形,味辛辣而麻舌(剧毒);川乌横切面:后生皮层,髓部明显,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呈V”字形或放射状排列, 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乌头碱-甲苯酰乌头碱-乌头胺;祛风除湿,温经镇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附子:盐附子、黑附子、白附片-回阳救逆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浙江(杭白芍)、安徽(亳白芍)、四 川(川白芍);夏秋季,刮去外皮;横切面:木栓层偶有残存,没有髓形成层,呈微波形环;木质部宽广;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粉末: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薄壁细胞,排列成行;薄壁细胞壁略呈连珠状增厚;根呈圆柱形,表面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有“菊花心”,射线宽。【草酸钙簇晶:麻黄、大黄、何首乌、白芍、甘草、黄柏、人参、三七。 【厚朴: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四川、浙江,根皮、枝皮直接阴干,干皮微煮,“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卷成筒状;干皮:呈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指甲刻划显油痕; 【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北五味子,浆果球形,肉质,深红色;辽宁;内

新药研发申报资料样板

药品名称 1.1名称 中文名:板蓝根颗粒(无糖型)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1.2 命名依据 本品为颗粒剂,系《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品种,其通用名称为板蓝根颗粒。方中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之功效。根据其处方中所含药味,结合剂型及本品不含糖的特征,故命名为“板蓝根颗粒(无糖型)”。 证明性文件 2.1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 2.2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2.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2.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注册证 2.5有关本品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情况的说明 2.6对他人的已有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2.7组织机构代码证 2.8商标注册证 2.9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相关标准复印件 2.9.1板蓝根质量标准复印件 2.9.2板蓝根颗粒质量标准复印件 2.9.3糊精质量标准复印件 2.9.4糖精钠质量标准复印件 2.10原、辅料来源相关证明性文件复印件 2.10.1板蓝根来源证明性文件(自产证)复印件 2.10.2糊精来源证明性文件(购物发票)复印件

2.5有关本品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情况的说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 本公司在申请注册本项目的过程中,详细的查证了有关板蓝根颗粒(无糖型)的处方、工艺等专利及其权属状态。结果发现,该品至今尚无任何单位和个人申请任何专利。 特此说明 、、、、、药业有限公司 2003-07-25

附: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中药品种保护情况检索结果报告单 2.6 对他人的已有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 本公司在此郑重保证:本申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未侵犯他人的权益,如查有不实之处,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导致的一切法律后果。 特此保证 、、、、、药业有限公司 2003-07-25

生药学复习资料

生药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沉香的药用部分是(C)。 A. 根及根茎 B. 未开放的花 C. 含树脂心材 D. 干燥柱头 2、K—K 反应可用于检查( D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氨基酸类 D.强心苷 E.糖类 3、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B)。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4、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B)。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5、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A)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6、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E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蒽醌类 D.醇苷类 E.酚苷类 7、下列除哪些项外,均是甘草特征( A )。 A.石细胞尖圆形、壁厚、木化,可见纹状及层纹 B.可见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 D.晶纤维 8、下列生药中,来源于毛茛科的是( A )。 A. 川乌 B. 葛根 C. 马钱子 D. 当归 9、以下哪一项不是当归的性状特征(D )。 A.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 B.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C. 形成层环黄棕色 D. 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 10、大黄粉末在日光或紫外光灯下显( E )。 A.金黄色荧光 B.橙红色荧光 C.天蓝色荧光 D.乳白色荧光 E.深棕色荧光 11、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为( A )。 A. 青海 B. 广东 C. 吉林 D. 上海 12、生药厚朴来源于(D)。 A. 蓼科 B. 豆科 C. 樟科 D. 木兰科 13、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 C) A. 根茎部位 B. 支根和须根 C. 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 主根和支根 14、麻黄粉末镜检可见气孔特异,其保卫细胞呈(D)。 A. 念珠状 B. 球形 C. 多面体 D. 哑铃状 E. 椭圆状 15、朱砂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平喘的成分为( A)。 A. 麻黄碱 B. 伪麻黄碱 C. 四甲基吡嗪 D. 槲皮素E、去甲基伪麻黄碱 16、生药薄荷叶的下表面气孔多见,气孔类型为()。 A. 不定式 B. 不等式 C. 直轴式 D. 平轴式 E. 环式 17、《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本草著作,其中收藏药物( D )。 A. 730种 B. 1082种 C. 1892种 D. 365种 E. 12092种 18、黄连的饮片在紫外灯下显( C )。 A. 天蓝色荧光 B. 紫色荧光 C. 亮黄色荧光 D. 乳白色荧光 E. 棕色荧光 19、白芍的药用部分是( A )。 A. 根 B. 根及根茎 C. 茎 D. 根茎 E. 块根 20、当归的香气成分是(A)。 A. 正丁烯酜内酯 B. 阿魏酸 C. 藁本内酯 D. 邻羟基苯正戊酮 21、天麻的药用部位为( A )。 A. 块茎 B. 根 C. 侧根 D. 种子 E. 寄生根 22、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 A )。 A. 商陆 B. 野缸豆 C. 山莴苣 D. 华山参 E. 桔梗 23、大黄的泻下成分是( D )。 A. 大黄酸 B. 大黄酚 C. 大黄素 D. 大黄酸葡萄糖苷 24、为保证生药的品质,常进行生药的限量检查,其中包括( E)的测定。 A. 灰分含量 B. 水分含量 C. 浸出物 D. 挥发油含量 E. 以上均对

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

附件2 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 申报资料要求 (征求意见稿) 第一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 (研究综述部分) 一、目录 1.1 品种概述 1.1.1 历史沿革(介绍产品的历史沿革,简述原研产品情况) 1. 1.2 批准及上市情况 1. 1.3 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 1. 1.4 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 1. 1.5 生物药剂学分类 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 格式为 2. 3.P.1) 1.3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 3. 2.P.2产品开发” 1.3.1处方组成 1.3.1.1原料药 1.3.1.2辅料 1.3.2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 1.321处方再研发(如有处方改变,详述具体内容)

1.322生产工艺再研发(如有工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 1.4生产(参照CDE资料3. 2.P.3,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 1.4.1生产商 1.4.2批处方 1.4.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 1.4.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 1.4.5工艺验证和评价 1.4.6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 1.5原辅料的控制 1.6包装材料(基本同 3. 2.P.2.4包装材料/容器,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 1.6.1包装材料类型 1.6.2选择依据 1.7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3. 2.P.6制剂的质量控制) 1.7.1质量标准 1.7.2分析方法 1.7.3分析方法的验证 1.7.4批检验报告 1.7.5杂质谱分析 1.7.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1.8对照品 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 3. 2.P.7稳定性”) 1.9.1稳定性总结 19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针对有处方和生产工艺改变的品种) 193稳定性数据 1.10参比制剂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药” 2.“中药” 3.“草药” 4.“道地药材”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 A.《本草图经》 B.《本草纲目拾遗》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2.《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其中收载药物( ) A.730种 B.1082种 C.1892种 D.12092种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2.“中药”: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草药”: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4.“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 简答题: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答案: 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 填空题: 1.基源项包括、、和。 2.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答案: 填空题: 1.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药用部分 2.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第一节生物的出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 一、名词解释: 1.初生代谢 2.次生代谢 二、填空题: 1.初生代谢产物包 括、、、、、。 2.次生代谢产物包 括、、、、、、。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初生代谢: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 2.次生代谢: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又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二、填空题:

中药、天然药物药学研究综述资料

中药、天然药物药学研究综述资料 数据化申报的格式与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一)、申请临床研究 1、品种概况 药品名称、注册分类、处方来源(经验方还是科研方,改剂型品种说明原剂型标准出处,有效部位品种说明有效部位确定的依据等)。 处方组成,制成总量。 拟定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 2、剂型选择依据 根据文献和/或试验研究结果,简述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3、制备工艺及研究内容 3.1简述制备工艺(包括工艺路线及关键参数)。 改剂型的品种,需提供原剂型的制法。 3.2 简述制备工艺的研究情况,以及工艺筛选和验证情况,包括试验方法、考察指标等,明确确定的工艺参数。 3.3 简述中试研究结果和质量检测结果(包括批次、规模、成品率)。说明含量测定成分的转移率。 3.4、综合分析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的合理性。 4、质量标准研究及起草说明 4.1 原药材、辅料的质量标准 说明原、辅料法定标准出处。药材质量标准中已建立含量测定方

法的说明其含量限度。无法定标准的药材,说明是否建立了质量标准。说明原、辅料用量是否超出法定标准规定的范围。 4.2 成品质量标准 简述性状。 鉴别:简述质量标准中列入的鉴别项目(包括方法、鉴别药味、对照药材和/或对照品,阴性对照结果)。 检查:说明检查项目、方法及检查结果。 含量测定:说明含测方法、含量限度、对照品来源等。 说明自检样品的批次和结果。 4.3 评价质量标准的可控性。 5、初步稳定性考察 简述稳定性考察的方法、时间、结果,以及考察样品的批次、拟定的贮藏条件。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提示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6、综合分析与评价 分析各项药学研究工作之间的联系,并评价药学研究工作与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工艺合理性、质量可控性,初步判断产品稳定性。 (二)、申报生产 1、品种概况 药品名称、注册分类、处方来源。临床批件情况,简述临床批件号和获得时间,临床批件中的遗留问题,针对批件要求所进行的工作。

药学申报资料案例分析

药学申报资料案例分析 一、原料药: (一)合成工艺:本品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主环的醛基与脂肪族侧链的有机磷衍生物通过Wittig反应联接起来;二是主环的有机磷衍生物与脂肪族侧链的醛基通过Wittig反应联接。申报资料中应该对此两类反应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参照文献设计其他反应的合成路线,具体共5步,具体路线为:以XX为起始原料,与手性侧链经Wittig反应相连, 连接产物用XX保护基, 再选用立体选择性的还原试剂经还原反应得到光学纯的产品(HPLC法测非对映异构体纯度98.6%),水解得到钠盐,再经钙离子交换得到(3R,5S)终产品。样品精制方法:乙腈/水重结晶。申报资料要对以上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每一部的时间,催化剂,所使用的溶剂,反应条件等。并详细阐述采用熔点、TLC法等对中间体进行质控的过程和方法。要说明关键手性合成步骤无有效中间体质控手段,手性侧链和主环由何处提供。 由于侧链的光学纯度是控制本品光学纯度的关键,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要交待其合成工艺,有关物质,异构体,残留有机溶剂,并制定严格内控质量标准。 合成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腈、甲醇、三类有机溶剂为乙醚、乙醇、乙酸乙酯。后三步反应使用的二类以上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甲醇。需要交待提供了三废处理方案。 申报资料中交待按上述工艺生产的共约XXg该产品。省药监局对研制现场及原始纪录进行考核,记录是否完整,研制单位是否具备研制条件,要附上省药监局的考核意见。 (二)结构确证 样品:乙腈/水(2:3)重结晶精制,HPLC法测定纯度为99.66%。 提供了元素分析、IR、UV、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重水交换、DEPT、氢氢相关、碳氢相关、远程相关谱、MS、粉末X-射线衍射等测试结果和图谱。元素分析结果应该显示C、H、N、F、S、Ca的组成比例是否与理论值相符;需要提供IR本品结构的特征吸收峰;UV吸收情况,对谱带进行合理解析;提供核磁共振图谱,并对其进行归属和解释;需要提供MS的分子离子峰;需要提供多批样品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和结果;提供DSC分析的结果和TGA分析图谱。 (三)质量研究 三批自制样品进行的质量研究详细资料,包括性状、溶解度、熔点、吸收系数、比旋度、鉴别、钙含量、氯化物、对映异构体、有关物质、水分、有机溶剂残留、重金属、

资料3-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1.1剂型选择及规格的确定依据 剂型选择:口服液 口服液吸收了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是将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封、灭菌而得到的。具有服用剂量小、吸收较快、质量稳定、携带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优点,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是双黄连系列产品中一个全面研究并取得卫生部新药证书的剂型。 规格:每支装10ml 规格是指单位制剂中或单一包装容器中药物的重量、体积或浓度等药品规格主要用以表达单位制剂中药物量的信息,如单位制剂中药物成分的含量、浓度或装量等,而与药品所含辅料关系不大。从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来确定药物的规格,即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性,也确保了药物的安全性,每支1oml不仅携带方便,更是服用简便。 1.1.2制备工艺的研究 处方: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 制法: 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为7.0,回收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30分钟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的清膏,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上述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辅料为蔗糖,加入量为300g,起矫味作用,并加入适量香精也起到适当的矫味作用。质量检测结果:投放量:1500g,辅料量:300g,中间体得量率为98.1%,成品率为95.6%,实际转移率为91.3% 评价工艺:所选工艺简易,选材普遍,工艺简单,工艺流程具有合理性及可行性。1.1.3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原料药、辅料的质量标准:原料药、辅料质量标准出处为哈尔滨制药厂 质量控制方法: 分层法又名层别法,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按照同一性质或同一条件进行分类,从而找出其内在的统计规律的统计方法。常用分类方式有按操作人员分、按使用设备分、按工作时间分、按使用原材料分、按工艺方法分、按工作环境分等。 成品质量标准: 鉴别: (1)取本品1ml加75%乙醇溶液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的基本考虑_二_

C h i n e s e Jo u rn a l o f N ew D ru g s 2010,19(6) 中国新药杂志[作者简介] 于红,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化学药品技术审评工作。联系电话:(010)68585566-508,E m ai:l yuh @cde .org .c n 。 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 指导原则解读系列专题(十八)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的基本考虑(二) 于 红,张玉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应体现申报品种整个药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内容,它对于注册申请人以及技术审评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申报品种的药学研究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内容以及需关注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供药品注册和药学研究工作者参考,以提高注册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药学研究;综述资料;撰写规范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3-3734(2010)06-0473-03 G eneral consi derati on on organization of phar m aceutical research su mm ary YU H ong ,Z HANG Yu hu (Cen ter for Drug E val u ation,State Food and Drug Adm i n istration,Beijing 100038,Ch ina) [Abstract] Phar m aceutica l research is a basis for safety and efficacy st u dies in phar m aceutical product de ve lopm ent pr ocess .The summ ary for phar m aceutical research data should present a full pr o file ,inc l u di n g ana l y sis and evaluati o n of resu lts in each part o f che m ical deve l o p m ent st u dies .These contents should prov ide co m prehen si v e understanding o f the product and itsm anu fact u ring process fo r app licants and rev ie w ers .B ased on the relevant gu i d eli n es ,this artic le described the suggested contents and key consideration for applicants and researcher ,w hich w ill help to i m 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 f drug reg istrati o n. [Key w ords] phar m aceutical research;summ ar y ;specifica ti o n 在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的基本考虑(一)中,作者阐述了综述资料的重要性、常见问题和基本要求,同时对药学研究中的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和结构确证研究,以及制剂的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两个方面的撰写内容及技术要求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下面将继续对药学研究中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稳定性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三个方面需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简介药学研究工作的综合分析和自我评价内容。1 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药品的质量控制需将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与生产的过程控制相结合,也就是说,在系统、深入的质量研究基础上所制订的质量标准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综述资料应简述质量研究内容的确 定依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 和结果;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对照品(标准品)的溯源,制备、标化方法及适用范围。根据质量研究结果评价质量研究内容是否全面,方法学研究和验证是否充分,质控限度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质量标准能否反映产品特征和质量的变化情况,是否可有效控制产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具体内容和技术关注点: 调研国内外同品种的质控情况,如中国药典(CP)、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E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 P)等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 结合原料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具体的制备工艺(如化学合成、动植物提取、微生物发酵),制剂的剂型、处方工艺,以及临床应用等,确定质量研究内容。 研究项目应能灵敏、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化,关注各检测项目的互补性、原料药与制剂的关联性。例如非洛地平等

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目录 一、概述 二、撰写格式和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2分析与评价 2.申请生产 2.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2分析与评价 (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 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分析与评价 三、参考文献 四、著者

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一、概述 中药、天然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是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而制订。 本指导原则的制订旨在指导申请人规范对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引导申请人对药学研究结果及药学与药理毒理、临床等相关研究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与评价,关注药品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药品研究开发的水平。 药学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包括药材(含饮片)、提取物(含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化学药等〕的鉴定与前处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研究、中试研究、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等。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则是申请人对所进行的药学研究结果的总结、分析与评价。 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新药申请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新药申请又包括申请临床研究和申请生产。 二、撰写格式和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1.1 剂型选择及规格的确定依据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和/或文献,简述剂型选择及规格确定的依据。 1.1.2 制备工艺的研究 简述制剂处方和制法。若为改变剂型品种,还需简述现工艺和原工艺的异同及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 简述制备工艺参数及确定依据,如: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成型工艺的试验方法、考察指标、辅料种类和用量等。 简述中试研究结果和质量检测结果,包括批次、投料量、辅料量、中间体得量(率)、成品量(率)。说明成品中含量测定成分的实际转移率。 评价工艺的合理性,分析工艺的可行性。 1.1.3 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原料药、辅料的质量标准: 说明原料药、辅料法定标准出处。简述原料药新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含量限度。无法定标准的原料药或辅料,说明是否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及申报,简述结果。 说明是否建立了中间体的相关质量控制方法,简述检测结果。 成品质量标准:

2016第80号-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

附件 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 第一部分 注册分类1、2、3、5.1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 一、申报资料项目 (一)概要 1.药品名称。 2.证明性文件。 2.1注册分类1、2、3类证明性文件 2.2注册分类5.1类证明性文件 3.立题目的与依据。 4.自评估报告。 5.上市许可人信息。 6.原研药品信息。 7.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 8. 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 9. 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 10. 非临床研究信息汇总表。

11. 临床研究信息汇总表。 (三)药学研究资料 12. (3.2.S)原料药(注:括号内为CTD格式的编号,以下同)。 12.1(3.2.S.1)基本信息 12.2(3.2.S.2 )生产信息 12.3(3.2.S.3 )特性鉴定 12.4(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12.5(3.2.S.5)对照品 12.6(3.2.S.6)包装材料和容器 12.7(3.2.S.7)稳定性 13. (3.2.P)制剂。 13.1(3.2.P.1)剂型及产品组成 13.2(3.2.P.2)产品开发 13.3(3.2.P.3)生产 13.4(3.2.P.4)原辅料的控制 13.5(3.2.P.5)制剂的质量控制 13.6(3.2.P.6)对照品 13.7(3.2.P.7)稳定性 (四)非临床研究资料 14.非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15.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6.安全药理学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7.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遗传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0.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1.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2.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3.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4.其他安全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5.非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6.复方制剂中多种成分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五)临床试验资料 27.临床试验综述资料。 28.临床试验计划及研究方案。 29. 数据管理计划、统计分析计划。 30.临床研究者手册。 31.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准件;科学委员会审查报告。 32.临床试验报告。 33.临床试验数据库电子文件(原始数据库、衍生的分析数据库及其变量说明文件)。 34. 数据管理报告、统计分析报告。

生药学资料

定义 1.1 药物(Medicines):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1.2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 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从广义上讲, 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 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1.3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 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 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 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即处方制剂。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六神丸:牛黄、 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 1.4 草药(Medicinal 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药+ 草药。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生药学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 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总目标: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第2章、有效性-第3章和安全性-第4章评价方法) (1)生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 即“真伪”鉴定,包括基于药用部位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基于生药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基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2)生药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有效性评价即指对生药中含有的能够代表该生药医疗效应的化学成分的评价,包括生药中所含有效成份或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含量限度

0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20201119123509)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我们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相关穿心莲内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做到了质量可控。对所有项目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本品符合部颁标准规定。药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品质量可控。本品稳定性结果表明,本品质量稳定。 一、制备工艺的研究 在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对原工艺条件的验证研究,并根据生产实际和成本考虑,选择原工艺作为最佳工艺条件。我们按照上述工艺制备6批样品,结果6批样品均较稳定,说明所定工艺稳定可行。根据胶囊剂制剂通则(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 L)的要求,结合本药特点,分别取200g生药的提取物和400g生药的提取物,并以流动性和崩解为考察指标进行复方苦木消炎胶囊的处方工艺筛选。我们初步选用微晶纤维素(MCC)、预胶化淀粉、乳糖作为稀释剂,2%CMS —Na为粘合剂,以羧甲淀粉钠(CMS-Na)为崩解剂,以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工艺采用湿法制粒。最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和成本考虑,我们选择如下处方作为最佳处方。 1.1处方 规格:每粒装0.2g (约相当于生药0.2g) 200g生药的提取物 淀粉210g 羧甲基淀粉钠10g 2%羧甲基淀粉钠话量 微粉硅胶0.3g 制成 1000 粒 i

规格:每粒装0.2g (约相当于生药0.4g) 400g生药的提取物 淀粉200g 羧甲基淀粉钠10g 2%羧甲基淀粉钠话量 微粉硅胶0.3g 制成1000粒 1.2制备工艺 1.2.1取穿心莲、苦木各100g (相当于生药0.4g规格取穿心莲、苦木各200g),照复方苦木消炎片标准提取,得到提取液。 1.2.2将提取液浓缩至稠膏。 1.2.3将两味药材稠膏混匀,干燥。 1.2.4将干燥提取物粉碎过80目筛,并将处方量的辅料分别粉碎过 80目筛,备用。 1.2.5取羧甲基淀粉钠加水制成2%溶液,作为粘合剂。 1.2.6提取物与辅料等量递加法混匀,加入2%羧甲基淀粉钠溶液, 过20目筛制粒,55C干燥,20目整粒,得干颗粒。 1.2.7干颗粒加入过100目的微粉硅胶混匀。 1.2.8装胶囊,装量约为0.24g。 1.2.9包装。 二、质量研究 2.1依据 复方苦木消炎胶囊为中药新药9类,根据新药审批有关规定, 本公司在研制该品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3 —B —1186—9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 s—B —2007—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