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IP和OSPF的配置实验报告

RIP和OSPF的配置实验报告

RIP和OSPF的配置实验报告
RIP和OSPF的配置实验报告

RIP和OSPF的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1、在路由器上启动RIP和OSPF的路由进程。

2、理解路由表的含义。

3、查看和调试路由协议。

要求:

1、掌握rip和ospf的基本命令。

2、能够掌握查看命令。

3、能够测试和排错。

网络拓扑与分析设计:

内容:

1、配置网络拓扑,完成不同网络的互联。

2、做rip协议的配置。

3、做ospf的配置。

4、诊断网络,练习show和debug命令。

注意:构建的网络拓扑至少含3个以上不同的网络,才能够产生相应的RIP或者OSPG的路由表。

实验步骤与调试过程:

1.打开Cisco Packet tracer,拖入一个PC,三个路由器,建立完整的网络拓扑(PC 用交叉线连接Router2的F0/1口,Router2与Router1也用交叉线相连,Router1与Router0用串行线相连);

2.点击PC、进入Desktop设置IP(IP Address 192.168.0.2 Subnet Mask 255.255.255.0 Default Gateeway 192.168.0.1);

3.进入Router2的配置命令中Router(config)#route rip

Router(config-router)#naetwork 12.0.0.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show ip route rip

R 3.0.0.0/8 [120/2] via 12.0.0.2, 00:00:22, FastEthernet0/0

R 23.0.0.0/8 [120/1] via 12.0.0.2, 00:00:22, FastEthernet0/0

Router#debug ip rip

RIP protocol debugging is on

4.在Router1中输入Router(config)#route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0.0.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23.0.0.0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show ip route rip

R 3.0.0.0/8 [120/1] via 23.0.0.3, 00:00:06, Serial0/1/0

R 192.168.0.0/24 [120/1] via 12.0.0.1, 00:00:27, FastEthernet0/0

Router#debug ip rip

RIP protocol debugging is on

5.在Router0中输入Router(config)#int loopback 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3.3.3.3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route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23.0.0.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3.3.3.3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show ip route rip

3.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R 12.0.0.0/8 [120/1] via 23.0.0.2, 00:00:00, Serial0/1/0

R 192.168.0.0/24 [120/2] via 23.0.0.2, 00:00:00, Serial0/1/0

Router#debug ip rip

RIP protocol debugging is on

6,使用show ip protocol 路由协议OSPF的信息

7,log-adjacency-changes命令是显示出动态个OSPF配置模式命令

8,show ip ospf datadase命令显示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内容。

9,show ip ospf neighbor detail命令显示邻居路由器的信息

10.show ip ospf neighbor显示邻居路由器的简要信息

11,show ip route 显示当前路由器的路由表

实验结果:

1.通过OSPF进程配置命令route-id x.x.x.x手工指定OSPF路由器的RID。

2.完成OSPF的配置。一个area内可以有多个DR,但广播域内只能有一个DR。

3.了解OSPF的功能。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协议中的一种,链路状态协议跟距离矢量协议是有本质区别的,距离矢量协议也是一种谣传路由协议,是根据邻居传递过来的消息而决定路由表的表项。

4.验中三台路由器的OSPF进程号都为100 ,实际网路环境中可以不同。

【免费下载】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2012014048实验日期: 6.6

误并纠正后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案方卷试料资中高试调备设定

[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

PCD通通通--- 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 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 徐波_ 日期2014.6.06 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 金振宁_ 日期2014.6.06 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4_ 本人姓名_ 陈哲日期2014.6.06

理解OSPF 路由协议,OSPF 协议具有如下特点:适应范围: OSPF 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快速收敛: 如果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OSPF 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 无自环: 由于 OSPF 通过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故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实验个人总结班级 通信123班 本人学号后三位__050 本人姓名_ 赵权 日期 2014.6.06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 路由协议,组建一个简单的 路由网络。想必以后的生活中有可能会用到。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案。

交换机基础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础配置实验 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 班级: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实验题目:交换机配置基础 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的管理特性,学会配置交换机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视图及常用命令。 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口连接交换机; (1)、搭建实验环境 (2)、创建超级终端 在计算机上点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通讯】— 【超级终端】,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为9600bit/s、8位数据 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 (3)、进入命令行接口视图 给交换机上电(启动交换机),终端上显示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 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用户回车后进入用户视图。 (4)、熟悉各类视图 (5)、验证交换机常用配置命令 查看当前设备配置: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保存当前设备配置: save 查看flash中的配置信息 rdiaplay saved-configuration 删除flash中的配置信息: reset saved- configuration 重启交换机:

reboot 显示系统版本信息: display version 显示历史命令,命令行接口为每个用户缺省保存10条历史命令: 【H3C】display history-command 查看接口状态: 【H3C】display interface 关闭/启动端口: 【H3C-Ethernet1/0/1】shutdown 【H3C-Ethernet1/0/1】undo shutdown 设备重新命名,设备的默认缺省名称为: 【H3C】system switch 2、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 (1)、通过Telnet配置交换机管理VLAN的IP地址: syetem-view 【H3C】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H3C-Vlan-interface1】ip address 192.168.10.0 255.255.255.0 (2)、配置Telnet用户认证方式: 认证方式为Non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H3C】user-interface vty 0 【H3C-ui-vty0】authentication-mode none 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 【H3C】user-interface vty 0

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 实验名称: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2012014048实验日期:6.6

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

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 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 徐波_ 日期2014.6.06 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 金振宁_ 日期2014.6.06 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4_ 本人姓名_ 陈哲日期2014.6.06

理解OSPF路由协议,OSPF协议具有如下特点: 适应范围:OSPF 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 快速收敛:如果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OSPF 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 无自环:由于OSPF 通过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故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50 本人姓名_ 赵权日期2014.6.06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组建一个简单的路由网络。想必以后的生活中有可能会用到。

1_RIP路由协议实验资料

1.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2. 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 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 分计。 4. 实验报告文件以PDF 格式提交。 【实验题目】RIP 路由协议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2和RIPv1路由协议。 2. 了解有类路由和无类路由的区别,是否支持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3. 了解路由器广播和组播形式的区别 【实验内容】 1. 在实验设备上完成P145实验4-2并测试实验网连通性。 2. 通过实验观察RIP V1 和 V2的区别(重点在VLSM 上)给出分析过程与结果(实验IP 采用 10.10.x.0网段) 3. 学会使用Debug ip packet 和Debug ip rip 命令,并对debug 信息做分析。 4. 观察试验拓扑中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路由表的前后信息对比及debug 信息的变化。 【实验要求】 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实验拓扑图: 实验一:RIPv2路由协议 (使用10.10.x.0的IP 地址,变长子网掩码,两个路由器之间的网段是10.10.2.0/30,路由器和PC 之间的网段分别是10.10.3.0/24和10.10.1.0/24。) 步骤0: (1) 配置PC1和PC2的IP 、掩码、网关,测试连通性。 警示

分析:因为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所以ping不通。(2)在Router1上执行show ip route,记录路由表信息。 分析: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 (3)在PC上的命令窗口执行命令route print,记录路由表信息。

1_OSPF路由协议实验分析

0分计。 4.实验报告文件以PDF格式提交。 【实验目的】 掌握OSPF协议单区域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完成路由器配置实验实例4-3(P155)的“OSPF单区域配置”,回答步骤0、步骤8问题。 (2)在(1)的基础上每台路由器上各加入一台电脑,画出新拓扑,然后: (a)检查任意两个PC之间是否可以Ping通,对一台主机ping其它主机的结果进行截屏。 (b)采用#depug ip ospf显示上面OSPF协议的运行情况,观察并保存R1发送和接收的Update 分组(可以改变链路状态来触发),注意其中LSA类型;观察有无224.0.0.5、224.0.0.6 IP 地址,如有说明这两地址的作用。 (c)显示并记录路由器R1数据库的Router LSA,Network LSA,LS数据库信息汇总 # show ip ospf database router !显示router LSA # show ip ospf database network !显示network LSA # show ip ospf database database !显示OSPF 链路状态数据库信息。 (d)显示并记录邻居状态。 # show ip ospf neighbor (e)显示并记录R1的所有接口信息 #show ip ospf interface [接口名] 【实验要求】 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1)完成路由器配置实验实例4-3(P155)的“OSPF单区域配置”,回答步骤0、步骤8问题。 实验拓扑图:

RIP动态路由协议的汇总实验

RIP动态路由协议的汇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IP协议的配置实验 2、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实验学习路由的设置 3、熟练掌握RIPv1与RIPv2在路由中的不同 二、RIPV1与RIPV2的区别 RIPv1: 1、RIPv1 是有类路由协议 2、RIPv1发布路由更新不携带子网掩码信息 3、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ISM 4、RIPv1发布路由更新时自动汇总并且无法关闭的 RIPv2: 1、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 2、RIPv2 发布路由更新携带子网掩码信息 3、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ISM 4、RIPv2发布路由更新时自动汇总并且可以关闭的 三、实验器材 需要四台电脑、两个(2811型号)路由器、五根交叉线 注意:R1需要设备物理试图为(NM—4E) 四、实验拓扑图

五、实验步骤 1、路由之间实现全网互通 R1的配置实验 Router> Router>en Router#conft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 R1(config)#int e1/0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10.254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0,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 R1(config-if)#int e1/1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20.126 255.255.255.128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1,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1,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int e1/2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1.11.11.254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2, changed state to u R1(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2,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int e1/3 R1(config-if)#ip address 11.11.22.126 255.255.255.128 R1(config-if)#no shu %LINK-5-CHANGED: Interface Ethernet1/3,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Ethernet1/3, changed state to up R1( (config-if)# R1(config-if)#int f0/0 R1(config-if)#ip add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3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

【报告】交换机的配置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0901班 学号: 姓名: 2011-10-30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的配置 二.实验目的: (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层交换机的启动和基本的只设置(3)掌握交换机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 交换机(switch),它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从外观上看,它与集线器没有多大区别么都是带有多个端口的长方形盒状体,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图是为常见的24端口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内存中保存着一个MAC地址表,当工作站发出一个帧时,减缓及读出帧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根据地址记下接受该帧的端口,然后根据帧的目标地址和交换机表中的地址进行核对,在地址表中寻找通向目的地址的端口,接着从选定的端口输出该帧。登陆交换机进行配置的三种方式有consol端口、telnet和web等。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环境: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 Console端口链接示意图 2.硬件系统: (1)cpu:交换机的中央处理器 (2)RAM\DRAM:交换机的工作保存器 (3)NARAM:保存配置等信息 (4)闪存:保存系统软件映像,启动配置文件等信息 (5)ROM:存储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软件 (6)接口:用于网络连接。 3.试验步骤: (1)串口管理: 通过console电缆把pc机的com端口和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连接起来。给交换机加电。 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 进入终端建立新的链接。(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终端仿真为VT100) (2)启动交换机: 交换机上电后首先运行BootRoom程序,若在出现press ctrl-b enter boot menu 等待5秒,否则进入boot菜单。 (3)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 命令试图有:系统视图,以太网端口视图,vlan视图,vlan接口视图,本地用户视图,用户界面视图,FTPClient视图,MST视图等。 五.实验作业: 1,主机和交换机之间通过telnet连接时,采用交换机的什么端口?此时使用的是直连线还是交叉线? 答:采用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此时使用的双绞线是直连线。 2.观察你所配置的交换进型号,它是基层交换机?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 实验名称: OSPF路由协议配置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XX014048 实验日期: 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第页共页 [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 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 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 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徐波_ 日期 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金振宁_ 日期 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本人姓名_陈哲日期 第页共页 篇二:单区域的OSPF协议配置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篇三:OSPF实验报告 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 XX 年春季学期) 课程名称:局域网设计与管理 主讲教师:李辉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 学 年郑思楠号: XX012019 级: XX级

实验报告-RIP路由实验三

实验报告RIP路由实验三一、实验小组拓扑(VI) 二、实验准备 1、路由器网络地址方案设计 2、PC机设置方案 三、实验内容

根据要求,我们按照拓扑结构和路由协议进行了子网划分而且子网掩码的长度一致,设置了9个网段(200.10.10.16,200.10.10.32,200.10.10.48,200.10.10.64,200.20.20.80,20 0.10.10.96,200.10.10.112,200.10.10.128,200.10.10.144),测试网络连通性实验过程如下(这里以路由c、d和主机6-3、6-4的操作为演示): 1.为各个网段、路由器的各个接口(e0,e1,e2)设置ip地址(路由器有a,b,c,d,e 共5个),配置rip1协议,并使能各个网段。 2.内网-本机IP设置ip地址和缺省网关(对第二个网卡进行设置)

3.查看路由c 路由表 4.路由c ping / tracert路由e(200.10.10.82端口) 测试过程

5.路由c ping / tracert主机(6-4)测试过程 6.主机(6-3)ping通路由a 端口过程 7.主机(6-3)ping/tracert路由e端口(200.10.10.114)过程

8.主机(6-3)ping通主机(6-4)过程 9.RIP2的报文认证实验 选择对路由C的e2端口设置报文协议 等待一段时间后路由表发生变化,如图 (缺少了对应端路由器接口e2(200.10.10.50)的信息)

(缺少了对应端路由器接口e2(200.10.10.49)的信息)

实验四 交换机中 VLAN 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四交换机中 VLAN 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虚拟 LAN(VLAN)基本配置; 2.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 VLAN 的配置方法; 3.掌握 Tag VLAN 配置方法。 (二)实验要求 按要求完成命令操作使用,将结果和分析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 Packet tracer,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即使是两台计算机有着同样的网段,但是它们却没有相同的VLAN号,它们各自的广播流也不会相互转发,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验步骤 1.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

2.划分VLAN;将端口划分到相应VLAN 中;设置Tag VLAN Trunk 属性;PC1 IP: 192.168.1.2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2 IP: 192.168.1.3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3 IP: 192.168.1.4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4 IP: 192.168.1.5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Switch1 Switch>en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vlan 2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vlan 3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inter fa 0/2 Switch(config-if)#switch access vlan 2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

交换机实验II 实验目的 1.理解掌握环路对网络造成的影响,掌握环路的自检测的配置; 2.理解路由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设备路由的配置方法 3.掌握DHCP的原理以及其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及基本的线路连接等; 实验1: ①.用独立网线连接同一台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端口时期形成自环 ②. 对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开启所有端口的环路检测功能、设置检测周期等属性 实验2: ①.按图1方式对三层交换机的VLAN、端口进行配置 ②. 在交换机中分别对VLAN的IP地址进行配置 ③. 启动三层交换机的IP路由 ④. 设置PC-A、PC-B的IP地址,分别将它们的网关设置为所属三层交换机VLAN的IP地址 ⑤. 通过Ping验证主机A、B之间的互通状况 实验3: 三层交换机作为DHCP服务器,两台PC-A和PC-B,分别从交换机上获取IP地址。PC-C 手动配置IP地址。 ①.按图2方式建立主机A、B、C与三层交换机间的连接,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②.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DHCP地址池属性 ③. 启动DHCP服务 ④. (1)查看主机A、B能否正确的获取到给定范围内IP地址,通过Ping查看网关、交 换机之间的互通情况;(2)拔掉主机B的网线,将主机C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B所 获取的到的IP地址,然后再插上B机网线,查看其是否能获取到不同的IP地址;(3) 分别重启主机A、B及交换机,查看A、B获取到的IP地址是否和前一次相同。 图1. 三层路由连接图图连接图

实验结果 实验1:环路测试 交换机出现环路的自检测结果: 实验2:路由配置: 主机A连接交换机端口2,划分为vlan1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主机B连接交换机端口10,划分为vlan20,端口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在未设置IP routing之前主机A、B分属于不同网段,因此它们不能互通,设置后通过路由则可相互联通:

实验报告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网络管理技术》 题目:动态路由的配置 班级:网络081 学号:110821110 姓名:周永超

1.目的与要求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RIP路由的方法,掌握针对RIP路由的常用查看和测试命令。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多区域OSPF路由的方法,掌握针对OSPF路由的常用查看和测试命令。 2.实验内容 (1)在指定拓扑结构的多个路由器上配置单区域OSPF路由; (2)使用OSPF路由的常用查看和测试命令。 (3)在指定拓扑结构的多个路由器上配置多区域OSPF路由; (4)使用OSPF路由的常用查看和测试命令。 (5)在第二台和第三台路由器串口上配置PPP验证,实现计算机间的通信。(选做) 3.实验步骤 (1)按照给定的实验拓扑配置单区域(area0)OSPF路由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在R1上配network 12.0.0.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0;在R2上:配network 2.2.2.0 0.0.0.255 area 0,Network 12.0.0.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 3.0.0.0 0.0.0.255 area 0;在R3上:network 23.0.0.0 0.0.0.255 area 0,network 3.3.3.0 0.0.0.255 area 0; (2)配好后查看相关端口状态确保正确后查看路由信息:show ip route show ip ospf interface;

在路由器R1上ping 2.2.2.2,ping 23.0.0.2 ping 23.0.0.3 ping 3.3.3.3测试成功,在R2:ping 1.1.1.1 ping 3.3.3.3;R3:ping 12.0.0.1 ping 12.0.0.2 ping 2.2.2.2 ping 1.1.1.1,测试成功。 (3)再根据拓扑结构配置多区域路由,路由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在R1上配network 12.0.0.0 0.0.0.255 area 1 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1;在R2上:配network 2.2.2.0 0.0.0.255 area 0,Network 12.0.0.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3.0.0.0 0.0.0.255 area 0;在R3上:network 23.0.0.0 0.0.0.255 area 2,network 3.3.3.0 0.0.0.255 area 2;(4)重复步骤(2)进行测试。 (5)进行PPP协议配置时R2上的端口S1/2不稳定,经常时开时关,无法进行发送、认证,没有进行配置。 4.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 初始情况下查看端口状态 在R1上配置OSPF路由

实验六 动态路由协议RIP初步配置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7/12/14 实验成绩: 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实训 一、实验目的 ●深入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学会配置RIP协议网络 ●掌握RIP协议配置错误排除 二、实验设备及条件 ●运行Windows 操作系统计算机一台 ●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 ●Cisco 1841路由器两台,普通交换机三台,路由器串口线一根 ●RJ-45转DB-9反接线一根 ●超级终端应用程序 三、实验原理 3.1 RIP协议简介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 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RIP协议是最早的路由协议,现在仍然发挥“余热”,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有两个版本。 ●RIPv1协议—有类路由协议 ●RIPv2协议—无类路由协议,需手工关闭路由自动汇总。 另外,为了兼容IP V6的应用,RIP协议也发布了IP V6下的应用协议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next generation) 有类与无类的区别在于: 有类路由在路由更新时不会将子网掩码一同发送出去,路由器收到更新后会假设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假设基于IP的分类,很明显,有类路由只会机械地支持A、B、C这样的IP

交换机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交换机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2013年12 月 交换机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 1( 认识锐捷交换机 2( 进行交换机的基本信息查看,运行状态检查 3( 设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交换机命名、特权用户密码 4( 交换机不同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切换 5(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 、实验环境 1( 以太网交换机两台 2(PC多台 3(专用配置电缆多根 4(网线多根

三、实验准备

1、物理连接 交换机设备中配有一根Console (控制口)电缆线,一头为RJ45接口连接在交换 机的Console 端口,另一头为串行接口连接在 PC 机的串行口 (COM 口)上。 串口 2、软件设置 1)、运行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 “附件” ? “通讯”中的“超 提示:如果附件中没有“超级终端”组件,你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添 加/删除程序”方式添加该组件。 2)、在“名称”文本框中键入新的超级终端连接项名称,如输入“ Switch ” 弹出对话框输入电话号区号(如:0593),点击“确定”按钮,弹出“连接到”对话 3)、在“连接时使用”的 级终端”软件,弹出“连接描述”对话框如图 12-6所示。 口 PC

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与交换 机相连的计算机的串口, 如选择“ COM ”。然后单击 “确定”按钮,弹出的对话框 如图12-7所示。 4)、COM U 性对话框中 图12-6超级终端 的参数设置可按照图 12-4中所示的参数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每秒位数要一定要 端□说置 F 还原芜默认直?11 I 确足 [取消I 5)、完成以上的设置工作 后,就可以打开交换机电源 了,登录交换机过程需要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六rip路由协议配置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指导书 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RIP 动态路由协议,使得3 台Cisco 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RIP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Cisco 路由器3 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2 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线、V35 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3 台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 ,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 口同异步串口网络模块(WIC-2T ),重新打开电源。然后,用交叉线(Copper Cross-Over )按图6-1(其中静态路由区域)所示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 ,用DTE 或DCE 串口线缆连接各路由器(router0 router1),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S0/0 为DCE ,S0/1 为DTE )。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1、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 )项,选择运行IP 设置(IP Configuration ),设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 PC1 PC3 3、点击路由器R1,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 )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点击路由器R2,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 )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 ……… …… ………… …装… …… ……… … …… … …… … …… 订 …… … …… … …… … …… … …… … …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2.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2)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模块模块 单板 单板单板 功能机框 模块 交换系统 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 用户框+主控框 USM USM/TSM/UTM+AM/CM C&C08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OSPF单区域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规划与管理 实验项目名称OSPF单区域 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实验楼808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2014 年9月25 日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OSPE单区域实验 一、【实验名称】 OSPE单区域基本配置。 二、【实验目的】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OSPE单区域。 三、【实验原理】 OSP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协议。 OSPE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然后路由器采用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 OSPF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掩码)。OSPE是以组播的形式进行链路状态的通告的。 在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中,OSPE支持区域的划分,将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划分区域时必须存在area0(骨干区域)。其他区域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或通过虚链路的方式连接。 四、【实现功能】 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五、【实验设备】 S3350(1台)、R1762路由器(两台)、V35线缆(1根)、交叉线或直连线(1条) 六、【实验步骤与结果】 步骤1基本配置。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验证测试

路由器基本配置1)路由器1

配置路由协议RIP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时间:2011年12月7日 指导教师(签名):班级:计教081 姓名:学号: 实验目的: 1、了解动态路由协议采用的自适应路由算法 2、了解路由协议算法的层次划分 3、学会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 C isco Systems 实验内容及过程: 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机最佳路由。由于路由的复杂性,路由算法也是分层次的,通常把路由协议(算法)划分为自治系统(AS)内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与自治系统之间(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的路由协议。 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IGP,采用Bellman-Ford算法。RFC1058是RIP version 1标准文件,RFC2453是RIP Version 2的标准文档。

一、实验环境构建,配置如下实例 实验中各个网段与路由器接口IP地址分配如上图所示。 二、RIP协议基本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ip classless 让路由器支持无类编址,RIPv1是不支持无类IP编址的。 RIP基本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w.x.y.z 可选的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no router rip 在路由器上关闭RIP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o network w.x.y.z 从RIP协议中移除w.x.y.z网络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RIP协议为第2版 Router(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2 该接口仅发送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该接口仅发送RIP ver 1报文 Router(conif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2 该接口发送RIP ver 1报文和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if)#ip rip receive version 2 该接口仅接收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路由协议的自动聚合功能 Router(config-router)#ip split-horizon 配置水平分割 三、RIP配置 首选根据实验需要配置好PC机及路由器各个接口的IP地址等参数。 1、三个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实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姓名: 学号: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1 指导老师: 2011 年 7 月 5 日

一、 实验目的与任务 1,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3,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的安全配置。 二、网络拓扑结构 三、实验涉及的相关知识点 1,交换机的分类: (1) 按使用范围分: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 (2) 按实现的技术分类:帧中继交换机、ATM 交换机、光纤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 (3) 根据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 核心层交换机。 (4) 根据对数据包的处理方式分:直通式交换机、无碎片式交换机。 2,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1) 地址学习功能。 (2) 转发或过滤选择。 (3) 防止交换机环。 3,超级终端和TFTP 。 (1) 启动超级终端:“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 端”,设置超级终端主要设置两个内容,一是选择端口,二是设置端口速率。 0/5

(2)TFTP的设备配置。 4,交换机的配置方式: (1)命令行方式CLI:即通过超级终端或Telnet工具进行配置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要记住相关的命令,优点是配置灵活、速度快。 (2)图形方式:一般是指通过IE浏览器或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的配置。 这种方式的配置是界面直观,无需记住大量的命令,但控制功能不如命令方式灵活。 四、实验内容与过程 1、在FILE中打开建立的拓朴结构。 2、在eSwitches中选择s21,出现如下所示:

3、输入命令enable,再输入命令show run: 4、输入命令show interface 和show flash分别观察交换机的端口信息和flash存储器中的内容。

RIP路由报文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网络实验资源库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 NE 6 实验名称: RIP 路由报文结构分析 所属课程: 网络工程 知识类别: 协议分析 难度系数: 1级【容易】 实验来源: 锐捷公司 关键词: RIP路由协议RIPv1协议RIPv2协议 所属TCP/IP层次: 网络层 实验目的: 1. 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 的报文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2. 掌握RIP 路由协议两个版本的区别。 背景描述: 3 台路由器运行RIP 路由协议,使用协议分析仪采集数据包,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预备知识: RIP 协议的报文格式,RIP 协议的工作原理,RIP1 和RIP2 的区别,RIP 协议的缺陷。实验设备: 3 台路由器,1 台交换机,1 台协议分析仪。 实验拓扑:、

设备连接如下图: 实验原理: RIP 协议简介 RIP 路由协议有RIPv1 和RIPv2 两个版本,RIPv1 是有类路由协议,其不支持VLSM,不支持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的广播的方式;而RIPv2 是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支持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组播的方式。RIPv2 首先在RFC1388“携带额外信息的RIP 版本2”中定义,发布于1993 年1 月。该RFC 在1732 中做了修订,最终在1998 年11 月发布的RFC2453“RIP 版本2”中定稿。 为确保RIP 今后可以和TCP/IP 一起使用,有必要定义一种能和IPv6 一起使用的版本,1997 年RFC2080 发布了标题为“用于IPv6 的RIPng”文档。 RIP 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是通过发送两种不同类型RIP 报文实现的:RIP 请求和响应,这些报文作为常规TCP/IP 报文,使用UDP 传输,使用UDP 端口520。该端口按照如下方式使用: 1.RIP 请求报文发送到UDP 目的端口520,这些报文可以使用520 作为源端口,也可以使用一个短暂端口号。 2. 为回答RIP 请求面发送的响应报文使用源端口520,其目的端口等于RIP 请求报文使用的端口。 3.未经请求的RIP 响应报文发送时使用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均为520。RIP 报文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