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1麓山国际学校模拟试卷(初三语文)

2019-2020-1麓山国际学校模拟试卷(初三语文)

2019-2020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模拟试卷(初三语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7 分)

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一篇文章的好坏,不能仅仅看其文彩藻饰

....,还要看是否契.(qiè)合时代风貌

B.民间歌谣.yáo 极具生命力,听来让人心旷神怡

....。

C.诗人将惆.(zhōu)怅的心境蕴含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当中,真誓

..动人。

D.谚.yán 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耐何

....,勉强从事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打着到培训班补习的幌子

..的表现。谁都不是一开始..,逃避学校布置的作文任务,这是怯懦

学写作就胸有成竹

....,取得进步。

....的,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钻研精神,才能哗众取宠

A.幌子

B.怯懦

C.胸有成竹

D.哗众取宠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通过“传承经典爱我中华”的诵读活动,让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

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 万单左右。

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 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自己的父亲。

B.2018 年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相为猪的人的本命年,那么2020 年庚子年是属狗的人的本命年。

C.“而立”代称30 岁,“而立之年”是指成年的年龄,“不惑”代指40 岁,是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二十四节气”是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6、综合运用(6 分)

戏曲是中华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大舞台,领略戏剧文化的魅力,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1).歌曲《戏说脸谱》中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1)下列关于京剧脸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红色表示忠诚耿直如:关羽。

B.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如:张飞。

C.白色表示奸诈多疑,如曹操。

D.黄色表示温文厚道,如典韦。

(2)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戏曲知识丰富多彩,请根据上联,补充下联。(2 分)

上联:生旦净丑,演绎人生苦乐。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 E 时代的今天,艺术形式日渐多元化,传统戏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九年级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反方辩题“流行音乐更具生命力”,请你作为正方作申论陈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默写填空(5 分)

(1)同学们来到东北雪乡旅游,看到满树积雪,惊喜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青年毛泽东刻苦攻读,意气风发,想到年少有为的孙权不畏强敌,忍不住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校园体育文化节跳远比赛即将开始,赵老师给同学们鼓劲: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定能超越自我。《曹刿论战》

8、下列各句关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示例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书名中“钢铁”比喻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是信念、意志的象征。

B.保尔身患重病一度想自杀,是冬妮娅一直鼓励保尔,让保尔有了通过写作重新进入革命队伍的目标。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比如将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力时内心由绝望、动摇到最终战胜自我的过程刻画得细腻感人。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取材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西游记》中,大圣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天蓬无礼堕入轮回误投猪胎,卷帘大将打破琉璃盏被贬下界,三太子烧毁夜明珠被贬鹰愁涧。他们都曾犯错,但最终历经艰险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体阅读(共 57 分)(一)古诗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0—12 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4 分)

A.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主要通过正面描摹来描写山中寺之幽深静寂。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B. 首颔两联,是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三四两句以动衬静,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C.颈联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手法和前二句不同,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D.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E. 这首诗采用由近及远、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1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 题

关羽传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①,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②,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3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4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①稠人广坐:公共场合。②白马:地名。○3:旗帜和车盖。○4壮:佩服。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先主奔.袁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执策.而临之(《马说》)

C.礼.之甚厚/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D.辽以.羽言报曹公/必以.分人(《曹判论战》)

13.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B.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C.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D.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每题3 分)

(1)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关羽投奔先主刘备后,时刻陪伴左右,在被曹操所俘,礼遇甚厚的情况下也不愿归降,由此可见其忠心耿耿。

B.虽然后来关羽最终回到了先主身边,但对于曹操的知遇之恩还是尽力报答,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包括《三国演义》中华容道义释曹操等情节可以看出他知恩图报。

C.曹操很看重关羽的人品,认为他是真正的义士,并向皇帝上表封赏他,对于关羽不降一事,虽然表现出不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关羽的决定。

D.关羽刮骨疗伤,神情自若,表现了关羽的意志坚强,勇敢无畏,从另一个侧面也展现了三国时期医术高超。

(二)说明文阅读(8 分)

湘绣

①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它与苏绣、粤绣和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②湘绣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大多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 70 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因此湘绣一直是收藏家们珍爱的藏品。

③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据记载,1958 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1972 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 40 来件刺绣衣物。这些绣品图案多达 10 余种,绣线有 18 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④20 世纪 30 年代,湘绣的产值最高达 80 万银元,产品 1/3 出口。解放后的数十年间,湘绣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独特风格和高超绣艺傲立于“四大名绣”之列,成为湖南乃至国家的“艺术名片”,每年出口最高达 500 万美元。然而,在绝对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湘绣无比荣耀的背后却难掩尴尬的现状——在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占了 80%,湘绣仅占 5%; 在国内,湘绣只占 30%,而苏绣占 60%的市场。一些湘绣生产厂家纷纷倒闭,湘绣出口受困,现有市场也是惨淡经营。长沙市海关数据显示,湘绣已经从湖南省大宗出口商品中销声匿迹。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湘绣快走到穷途末路的境地。湘绣生“锈”了!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

....的一项是 ( ) (2 分)

A.湘绣根据不同画稿的题材,选用不同的针法和绣线,使所绣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得到淋漓的体现。

B.湘绣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生动、质感强烈,它大多不需要稿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进行艺术再创造。

C.两千多年前,湘绣就以图案精美多样、色相丰富、针法多变显示出较高的水平。

D.虽然湘绣曾以独特风格和高超绣艺傲立于“四大名绣”之列。但是,在绝对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湘绣的发展现状却远不及苏绣。

1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2 分)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题目即为说明对象。

B.第②段中“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中的“一般”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C.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湘绣的悠久历史和发展水平。

D.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总的介绍湘绣,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具体地说明介绍。

18.请结合上文有关湘绣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 分)

【链接材料】极品和精品用的丝线以及绣工都比普通的湘绣制品更加细致,绣制一幅精品耗时比较长,同一种图案绣工不同,质量也就不同,价格也随之而异,看绣工可以看丝线绣的疏密程度,丝线颜色是否亮丽,缎面是否光滑亮泽。湘绣画的主题有山水、动物、人物几大类型,其中牡丹花、虎猫、狗、龙是比较典型的湘绣图案,从绣工的难度来讲,山水相对较动物、人物容易,人物是最难绣的,丝线的密度要求很高,而且人物的神态要绣得惟妙惟肖是很不容易的。挑选湘绣时最主要的是看湘绣表面的光洁度,如果绣得比较稀的话,光洁度就不够,好的绣品针线绣得很密,使图案有立体感,光洁度高。

(1)请你为远在上海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湘绣。(2 分)

————————————————————————————————————————————————————————————————————————————— (2)上海的朋友想到商场买一幅湘绣,请你告诉他如何挑选一幅好的湘绣。(2 分)

————————————————————————————————————————————————————————————————————————————(三)议论文阅读(共 8 分)

成大事者必自律胡运生

①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子放在同一个房间里,并放上糖果,诉他们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然后用隐藏的摄像头观察他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诱惑。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工作人员发现,没吃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事业上大都比较成功,而吃了糖的那些孩子少有成就,且失业率偏高。可见,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②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现实中,自律像一个导航仪,具有定位、引导、纠正人生航向的功能。一般来说,自律者皆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自律会衍生强大的自我管控能力,让一个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不断地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③自律是成大事者的必备能力。晚清名臣曾国藩既无显赫家世,也无过人天赋,曾考了

7 次才中秀才,后来之所以能在 9 年间连升 10 级,并担任封疆大吏,一条重要秘诀就是自律。他修身有十三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写日记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对普通人来说,这些事情要一一做到非常困难,但曾国藩做到了。难怪有人说,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一个懂得自律的人,才能形成自由行走世间的底气,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

④自律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保持自律则需要坚定的毅力。一旦做出一个决定,就要无反顾、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一个人若想通过自律来实现目标,既要有“逼一逼”自己的狠劲,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笃定坚持。没有强大的意志力,自律就是一句空话。

⑤一个人不自律,不仅难以成就事业,更可能毁了自己。在《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个关于马和骑师的故事。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疆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缨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一路狂奔,不仅把骑师摔下来,还冲下了深谷,粉身碎骨。现实中,自律犹如给人生套上疆绳,防止误入歧途、身败名裂。

⑥自律的人虽然不一定成功,—————————,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可以说,

一个人自律的水平,往往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生命之花必定会绽放得更加绚烂精彩。

(选自《江西日报》2019.03.15,有删改)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 (2 分)

A.第①段从心理学家做的实验切入,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B.第②段运用比喻论证,将自律比作导航仪,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第⑤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举出一个关于马和骑师的故事,论证了自律的重要性。

D.本文的论述旨在告诉我们,要想成大事一定要自律,自律的人必会成功。

20.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2 分)

A.魏源的“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自律的必要性。

B.《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自律的作用。

C.“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律是成大事者的必备能力。

D.“宇宙之王”霍金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可以论证保持自律需要坚定的毅力这一论点。

21.请为第 6 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并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自律。(4 分)———————————--——————————————————————————————————————————————————————————————————- (四)记叙文阅读(共18 分)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发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辰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

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子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 岁,21 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选文有改动)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 分)

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两项是(4 分)()()

A.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C.第③段中加点的“无限地拉长”用词精妙,描绘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方的背影,突出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

D.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E.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好地表达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

25.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

⑧段龙应台这番话的理解和感悟。(6 分)

【链接材料】初三,因为学习紧张,我寄宿了,每周日下午爸爸把我送到校门口,每走到学校门口铁棚旁边,总能听到身后熟悉的喇叭鸣响数声,回头,父亲高声道:“有事打我电话!”我习惯性地“哦”了一声,走进校园内。走得慢慢的,身旁立刻满是学生,拐角处回头,总能见父亲白色的车仍伫立在校门口,在诸多学生身影中,父亲隔着挡风玻璃和铁棚的眼睛是否可以看见女儿消失在路的拐角?我隐约可以感受到父亲担忧的眼神,这就是目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述(共10 分)

26.当前,许多中学生由于用眼过度,或不能正确用眼,导致视力下降。健康用眼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6 月6 日是全国“爱眼日”,校报即将开设“爱眼日”专栏,希望你能为该专栏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爱护眼睛,合理用眼。请你根据讨论中的有效信息,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份倡议书。要求:①信息全面、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得体;③符合文体要求;④只需写倡议书的正文内容,字数不超过180 字。(10 分)

倡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1)班班委会

2020 年3 月20 日

四、作文(共60 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一次,李华看见爷爷正在扎竹扫帚,每扎好一个扫帚,都会把扫帚上的竹叶烤去。李华问爷爷:“竹叶本是竹子的一部分,每一根竹子都会长出茂盛的竹叶,去掉竹叶不就伤害了竹的完整性了吗?”爷爷却说:“扎扫帚,那些竹叶根本没用,只会成为累赘,只有去掉了,才能扫得更加轻松。”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60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