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杨振宁演讲美与物理学

高中物理杨振宁演讲美与物理学

高中物理杨振宁演讲美与物理学
高中物理杨振宁演讲美与物理学

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

十九世纪物理学的三项最高成就是热力学、电磁学与统计力学。

其中统计力学奠基于麦克斯韦(J. Maxwell , 1831 - 1879)、波耳

兹曼(L. Boltzmann , 1844 - 1905)与吉布斯(W. Gibbs , 1839 - 1903)的工作。波耳兹曼曾经说过:

一位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即能辨认出莫扎特(Mozart)、

贝多芬(Beethoven)或舒伯特(Schubert)的音乐。同样,一位数

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后辨认出柯西(Cauchy)、高斯(Gauss)、雅可比(Jacobi)、亥姆霍兹(Helmholtz)或克尔期豪

夫(Kirchhoff)的工作。

对于他的这一段话也许有人会发生疑问: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

实就是事实,那里会有甚么风格?关于这一点我曾经有过如下的讨论:

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吧。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

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

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

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

自己的风格。

今天我的演讲就是要尝试阐述上面这一段话。我们先从两位着名

物理学家的风格讲起。

一、狄拉克

狄拉克(P. Dirac , 1902 - 1984)是二十世纪一位大物理学家。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譬如:有一次狄拉克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

演讲完毕,一位听众站起来说:“我有一个问题请回答:我不懂怎么

可以从公式(2)推导出来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者说:“狄拉克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

只说了一句话。”

这个故事所以流传极广是因为它确实描述了狄拉克的一个特点:

话不多,而其内含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一旦抓住了他独特的、别人想不到的逻辑,他的文章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

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

狄拉克最了不得的工作是1928年发表的两篇短文,写下了狄拉克方程:

(D) (略)

这个简单的方程式是惊天动地的成就,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对

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都给予了新的层面和新的极准确的了解。没有这

个方程,就没有今天的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化学。没有狄拉克引进的

观念就不会有今天医院里通用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不过此

项技术实在只是狄拉克方程的一项极小的应用。

狄拉克方程“无中生有、石破天惊”地指出为甚么电子有“自旋”(spin),而且为甚么“自旋角动量”是1 / 2而不是整数。初次了解此中奥妙的人都无法不惊叹其为“神来之笔”,是别人无法想

到的妙算。当时最负盛名的海森伯(W. Heisenberg , 1901 - 1976)看了狄拉克的文章,无法了解狄拉克怎么会想出此神来之笔,

于1928年5月3日给泡利(W. Pauli , 1900 - 1958)写了一封信描述了他的烦恼:

为了不持续地被狄拉克所烦扰,我换了一个题目做,得到了一些

成果。(按:这成果是另一项重要贡献:磁铁为甚么是磁铁。)

狄拉克方程之妙处虽然当时立刻被同行所认识,可是它有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性,叫做“负能”现象,这是大家所绝对不能接受的。狄拉克的文章发表以后三年间关于负能现象有了许多复杂的讨论,最后于1931年狄拉克又大胆提出“反粒子”理论( Theory of Antiparticles )来解释负能现象。这个理论当时更不为同行所接受,因而流传了许多半羡慕半嘲弄的故事。直到1932年秋安德森(C.D. Anderson , 1905 - 1991)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以后,大家才渐渐认识到反粒子理论又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里程碑。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我曾想把他的文章的风格写下来给我的文、史、艺术方面的朋友们看,始终不知如何下笔。去年偶然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园一栏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引了高适(700 - 765)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我非常高兴,觉得用这两句诗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是再好没有了: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而用“出”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另一方面,他于1928年以后四年间不顾玻尔(N. Bohr , 1885 - 1962)、海森伯、泡利等当时的大物理学家的冷嘲热讽,始终坚持他的理论,而最后得到全胜,正合“风骨超常伦”。

可是甚么是“性灵”呢?这两个字联起来字典上的解释不中肯。若直觉地把“性情”、“本性”、“心灵”、“灵魂”、“灵感”、“灵犀”、“圣灵”(Ghost)等加起来似乎是指直接的、原始的、未加琢磨的思路,而这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刚好此时我和香港中文大学童元方博士谈到《二十一世纪》1996年6月号钱锁桥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袁宏道(1568 - 1610)(和后来的周作人〔1885 - 1967〕,林语堂〔1895 - 1976〕等)的性灵论。袁宏道说他的弟弟袁中道(1570 - 1623)的诗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也正是狄拉克作风的特征。“非从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又正好描述了狄拉克的独创性!

二、海森伯

比狄拉克年长一岁的海森伯是二十世纪另一位大物理学家,有人认为他比狄拉克还要略高一筹。他于1925年夏天写了一篇文章,引导出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三十八年以后科学史家库恩(T. Kuhn , 1922 - 1996)访问他,谈到构思那个工作时的情景。海森伯说:爬山的时候,你想爬某个山峰,但往往到处是雾……你有地图,或别的索引之类的东西,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仍堕入雾中。然后……忽然你模糊地,只在数秒钟的功夫,自雾中看到一些形象,你说:“哦,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整个情形自此而发生了突变,因为虽然你仍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但是那一瞬间你说:“我现在知道我在甚么地方了。我必须爬近那块大石,然后就知道该如何前进了。”

这段谈话生动地描述了海森伯1925年夏摸索前进的情形。要了解当时的气氛,必须知道自从1913年玻尔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以后,物理学即进入了一个非常时代:牛顿(I. Newton , 1642 - 1727)力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可是用了牛顿力学的一些观念再加上一些新的往往不能自圆其说的假设,却又可以准确地描述许多原子结构方面奇特的实验结果。奥本海默(J.R. Oppenheimer , 1904 - 1967)这样描述这个不寻常的时代:

那是一个在实验室里耐心工作的时代,有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大胆的决策,有许多错误的尝试和不成熟的假设。那是一个真挚通讯与匆忙会议的时代,有许多激烈的辩论和无情的批评,里面充满了巧妙

的数学性的挡架方法。

对于那些参加者,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自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

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被完全纪录

下来。要写这段历史须要有像写奥迪帕斯(Oedipus)或写克伦威尔(Cromwell)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

遥远,实在很难想像有任何诗人或史家能胜任。

1925年夏天,23岁的海森伯在雾中摸索,终于摸到了方向,写

了上面所提到的那篇文章。有人说这是三百年来物理学史上继牛顿

的《数学原理》以后影响最深远的一篇文章。

可是这篇文章只开创了一个摸索前进的方向,此后两年间还要通

过玻恩(M. Born , 1882 - 1970)、狄拉克、薛定谔(E. Schrdinger , 1887 - 1961)、玻尔等人和海森伯自己的努力,量子

力学的整体架构才逐渐完成。量子力学使物理学跨入崭新的时代,更

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工业发展,举凡核能发电、核武器、激光、半

导体元件等都是量子力学的产物。

1927年夏, 25岁尚未结婚的海森伯当了莱比锡(Leipzig)大学

理论物理系主任。后来成名的布洛赫(F. Bloch , 1905 - 1983,核

磁共振机制创建者)和特勒(E. Teller , 1908 -,“氢弹之父”,我在芝加哥大学时的博士学位导师)都是他的学生。他喜欢打乒乓球,而

且极好胜。第一年他在系中称霸。1928年秋自美国来了一位博士

后,自此海森伯只能屈居亚军。这位博士后的名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周培源。

海森伯所有的文章都有一共同特点:朦胧、不清楚、有渣滓,与

狄拉克的文章的风格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读了海森伯的文章,你会

惊叹他的独创力(originality),然而会觉得问题还没有做完,没

有做乾净,还要发展下去;而读了狄拉克的文章,你也会惊叹他的独

创力,同时却觉得他似乎已把一切都发展到了尽头,没有甚么再可以

做下去了。

前面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给人“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海森伯

的文章则完全不同。二者对比清浊分明。我想不到有甚么诗句或成语

可以描述海森伯的文章,既能道出他的天才的独创性,又能描述他的

思路中不清楚、有渣滓、有时似乎茫然乱摸索的特点。

三、物理学与数学

海森伯和狄拉克的风格为甚么如此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所专注

的物理学内涵不同。为了解释此点,请看图1所表示的物理学的三个

部门和其中的关系:唯象理论(phenomenological theory)(2)是

介乎实验(1)和理论架构(3)之间的研究。(1)和(2)合起来是

实验物理,(2)和(3)合起来是理论物理,而理论物理的语言是数

学。

┏━━━━━┓

┃实验┃(1)

┗━┯━┯━┛

↑↓

┏━┷━┷━┓

┃唯象理论┃(2)

┗━┯━┯━┛

↑↓

┏━┷━┷━┓

┃理论构架┃(3)

┗━┯━┯━┛

↑↓

┏━┷━┷━┓

┃数学┃(4)

┗━━━━━┛

图1 物理学的三个领域

物理学的发展通常自实验(1)开始,即自研究现象开始。关于这一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举很多大大小小的例子。先举牛顿力学的历史为例。布拉赫(T. Brahe , 1546 - 1601)是实验天文物理学家,活动领域是(1)。他做了关于行星轨道的精密观测。后来开普勒(J. Kepler , 1571 - 1630)仔细分析布拉赫的数据,发现了有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这是唯象理论(2)。最后牛顿创建了牛顿力学与万有引力理论,其基础就是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这是理论架构(3)。

再举一个例子:通过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许多电学和磁学的实验(1),安培(A. Amp锇e , 1775 - 1836)和法拉第(M. Faraday , 1791 - 1867)等人发展出了一些唯象理论(2)。最后由麦克斯韦归纳为有名的麦克斯韦方程(即电磁学方程),才步入理论架构(3)的范畴。

另一个例子:十九世纪后半叶许多实验工作(1)引导出普朗克(M. Planck , 1858 - 194 7)1900年的唯象理论(2)。然后经过爱因斯坦(A. Einstein , 1879 - 1955)的文章和上面提到过的玻尔的工作等,又有一些重要发展,但这些都还是唯象理论(2)。最后通过量子力学之产生,才步入理论架构(3)的范畴。

海森伯和狄拉克的工作集中在图1所显示的那一些领域呢?狄拉克最重要的贡献是前面所提到的狄拉克方程(D)。海森伯最重要的贡献是海森伯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H) (略)

这两个方程都是理论架构(3)中之尖端贡献。二者都达到物理学的最高境界。可是写

出这两个方程的途径却截然不同:海森伯的灵感来自他对实验结果( 1 )与唯象理论(2)的认识,进而在摸索中达到了方程式(H)。狄拉克的灵感来自他对数学(4)的美的直觉欣赏,进而天才地写出他的方程(D)。他们二人喜好的,注意的方向不同,所以他们的工作的领域也不一样,如图2所示。(此图也标明玻尔、薛定谔和爱因斯坦的研究领域。爱因斯坦兴趣广泛,在许多领域中,自(2)至(3)至(4),都曾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

┃实验┃(1)

┗━┯━┯━┛

↑↓

┏━┷━┷━┓

┌┌┃唯象理论┃(2)

│玻尔│┗━┯━┯━┛

│海森伯┤↑↓

│└┏━┷━┷━┓

爱因斯坦┤薛定谔┃理论构架┃(3)

│┌┗━┯━┯━┛

││↑↓

│狄拉克┤┏━┷━┷━┓

└└┃数学┃(4)

┗━━━━━┛

图2 几位二十世纪物理学家的研究领域海森伯从实验(1)与唯象理论(2)出发:实验与唯象理论是五

光十色、错综复杂的,所以他要摸索,要犹豫,要尝试了再尝试,因

此他的文章也就给读者不清楚、有渣滓的感觉。狄拉克则从他对数学

的灵感出发: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因此他的

文章也就给读者“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

让我补充一点关于数学和物理的关系。我曾经把二者的关系表示

为两片在茎处重叠的叶片(图3)。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

者之源。譬如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

(Bob注:原图是仅在底部少量重叠的两个长卵形叶片)

希尔伯特空间、黎曼几何和纤维丛等,今天都是二者共用的基本

观念。这是惊人的事实,因为首先达到这些观念的物理学家与数学家

曾遵循完全不同的路径,完全不同的传统。为甚么会殊途同归呢?大

家今天没有很好的答案,恐怕永远不会有,因为答案必须牵扯到宇宙观、知识论和宗教信仰等难题。

必须注意的是在重叠的地方,共用的基本观念虽然如此惊人地相同,但是重叠的地方并不多,只占二者各自的极少部分。譬如实验(1)与唯象理论(2)都不在重叠区,而绝大部分的数学工作也在重

叠区之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重叠区,虽然基本观念物理与数

学共用,但是二者的价值观与传统截然不同,而二者发展的生命力也

各自遵循不同的茎脉流通,如图3所示。

常常有年青朋友问我,他应该研究物理,还是研究数学。我的回

答是这要看你对那一个领域里的美和妙有更高的判断能力和更大的喜爱。爱因斯坦在晚年时(1949年)曾经讨论过为甚么他选择了物理。

他说:

在数学领域里,我的直觉不够,不能辨认那些是真正重要的研究,那些只是不重要的题目。而在物理领域里,我很快学到怎样找到

基本问题来下功夫。

年青人面对选择前途方向时,要对自己的喜好与判断能力有正确

的自我估价。

四、美与物理学

物理学自(1)到(2)到(3)是自表面向深层的发展。表面有

表面的结构,有表面的美。譬如虹和霓是极美的表面现象,人人都可

以看到。实验工作者作了测量以后发现虹是42高漫楚A红在外,紫在内;霓是50高漫楚A红在内,紫在外。这种准确规律增加了实验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这是第一步(1)。进一步的唯象理论研

究(2)使物理学家了解到这42侦P50升i以从阳光在水珠中的折射与反射推算出来,此种了解显示出了深一层的美。再进一步的研究更深

入了解折射与反射现象本身可从一个包容万象的麦克斯韦方程推算出来,这就显示出了极深层的理论架构(3)的美。

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

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伯方程和其他五、六个方程是物理学理论架

构的骨干。它们提炼了几个世纪的实验工作(1)与唯象理论(2)的

精髓,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它们以极度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

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

这些方程还有一方面与诗有共同点:它们的内涵往往随□物理学

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当初所完全没有想到的意义。举两个例子:上面

提到过的十九世纪中叶写下来的麦克斯韦方程是在本世纪初通过爱因

斯坦的工作才显示出高度的对称性,而这种对称性以后逐渐发展为二

十世纪物理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另一个例子是狄拉克方程。它最初完全没有被数学家所注意,而今天狄拉克流型( Dirac Manifold)已变成数学家热门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学物理的人了解了这些像诗一样的方程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又十分复杂的。

它们的极度浓缩性和它们的包罗万象的特点也许可以用布雷克(W. Blake , 1757 - 182 7)的不朽名句来描述: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它们的巨大影响也许可以用蒲柏(A. Pope , 1688 - 1744)的名句来描述:

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可是这些都不够,都不够全面地道出学物理的人面对这些方程的美的感受。缺少的似乎是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我想缺少的恐怕正是筹建哥德式(Gothic)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

有文采有深度的演讲稿5篇

有文采有深度的演讲稿5篇 有文采有深度的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按照惯例,这次轮到我来做“课前三分钟励志演讲”,下面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乐观的生活态度。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小鸟说:我从天空中飞过,但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同样的状况,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相信后者的态度更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会向你露出笑脸,你对它哭,那么你最终只会收获沮丧的心情。 或许有人会抱怨说,上天是如此的不公平,努力奋斗多年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经理助手。寒窗苦读十二年书的我,最终还是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这些抱怨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加重自己的烦恼,何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呢? 相反的,正如我们熟知的林肯先生,在遭受24岁经商失败,26岁爱人死去,27岁精神崩溃,中年时代多次竞选参议员和副总统,却均以失败告终,可面对如此多的打击与磨难,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对这些不如意,最终他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正是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林肯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信,假若没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摔残肢体的桑兰,高位截肢的张海迪,生命中没有光明与黑暗的海伦—凯勒,他们同样不会有灿烂的人生,也就不会赢得世人的尊重与赞美。 亲爱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但相信只要我们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生活一直是快乐的。所以,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哭泣,也要为自己找出一万个理由微笑,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和快乐。 有文采有深度的演讲稿篇二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小草看到苍松的伟岸,便立志发奋图强,可经历千辛万苦,还是一株普通的小草;蜩与学鸠看到扶摇直上的大鹏,便极希望自己也能鹏程万里,于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临终也没有“若垂天之云”的双翼,更没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辉煌。 它们付出努力了,却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认清自己,没有把握好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若想得到成功女神的垂青,努力、奋斗虽必不可少,但认清自己的实力,把握好自己奋斗的方向显得犹为重要。 正是认清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缺陷,班超毅然投笔从戎,使自己不仅在军事方面取得较高的成就,而且也保卫了大汉江山的稳定与繁荣。杨振宁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认真分析原因,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最终,他卸下了“实验物理”的专业抱负,改修“理论物理学”,在理论方面,他驾轻就熟,一日千里,最终摘下“诺贝尔奖”的桂冠。 认清了自己的方向,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奋斗才会有结果,很难想象潘长江能够在nba的赛场上抢篮板、抢断、扣篮??也很难想象姚明穿着时尚的服装,站在舞台上将欢声笑语送进千家万户。 如果不能成为自己的伯乐,不能认清自己,努力方向与实际南辕北辙,那么再多的努力,再多的汗水也只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壮观的波澜,再多的付出也不会得到回报。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要轰轰烈烈,流芳百世,每一个人的事业不一定都要惊天动地,垂名千古,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的。 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认清自己奋斗的方向,把握自己,经过坚持不懈地奋斗,经过挫折的暴风雨,才会出现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同学们,只有认请你的方向,走出失败的荆棘地,前面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课题: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组长:马啸 组员:邢硕张森淇宋迪刘梦圆刘倩指导教师:车卫红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他的杰出贡献是制作了反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的制造成功,是天文学史上的一项重大革新。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但是当时流行的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发明和制造的折射望远镜,口径有限,制造大型望远镜不但困难,而且太庞大,同时折射望远镜的折射色差和球差都很大,这些大大限制了天文观测的范围。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能反射较广光谱范围的光而无色差,容易获得较大的口径,同时对球差也有校正。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特别是对开普勒等人的学说进行过系统的研究。1686年他在给哈雷的信中说明了天体可以按照质点处理并证明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椭圆形轨道以及彗星的抛物线轨道。牛顿还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认为行星都由于自转而使两极扁平赤道突出,还预言地球也是这样的球体。由于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就指出,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摄动将不会通过地球中心,因此地轴将作一缓慢的圆锥运动,这便出现了二分点的岁差现象。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 在物理学方面,牛顿取得了力学、热学、光学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开创者。他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运动三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所研究的机械运动规律,首先是建立在绝对时空观基础之上的。绝对化的时间和绝对化的空间是指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在两个匀速运动状态下的观察者,对机械运动具有相同的测量结果。在高速运动状态下,这种时空观已不能采用,这时(运动速度与光速可以比拟),牛顿力学将被相对论力学所代替。在微观情况下,由于粒子的波动性已明显表现出来,牛顿力学将被量子力学所代替。牛顿在力学方面另一巨大贡献是在开普勒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认为:太阳吸引行星,行星吸引卫星,以及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力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牛顿用微积分证明了,任何一曲线运动的质点,如果半径指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点,且绕次点扫过与时间成正比的面积,则此质点必受指向该点的向心力的作用,如果环绕的周期之平方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则向心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还在力学发展中,首先确定了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如质量、动量、惯性和力等。经过牛顿的工作,力学已形成了严密、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

高中物理老师个人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 我叫叶晴,女,苗族,现任高中物理教师,1995年从益阳师专物理教育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任教物理。通过函授学习于2005年获得湖南农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历。先后在桑植县廖家村镇中学、慈利二中任教。从教18年,担任班主任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德、勤、能、绩四个方面表现优秀,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受到上级领导、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2003年9月,我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任现职9年来,我尽职尽责、既给年轻教师做榜样,同时又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很强,现将我在德、能、勤、绩四方面的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多年来坚持看书、看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遵守宪法和法律、牢记“八荣八耻”和“四个希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每年坚持做政治学习笔记10000字以上,写心得体会4篇以上;每学期的师德师风考核均为合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与老师们能和睦相处,经常帮助老师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践行雷锋精神。多年来的政治学习和教育工作使我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关注国家兴亡,忠诚党的教育事

业,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干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尽一个公民的职责。 二、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求真进取”。在教育理念中,我坚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工作,在教学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中认真备课是第一步,我每上一节课,课前的准备最少4节课,我不仅备教材、备教法,还备学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启发诱导,教学生以知识,以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学科思想,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中面向全体,尤其重视暂时落后同学的转化工作,实际工作中,并不限于对他们进行知识性的辅导,更注重他们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的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历史学科知识点多,牵扯的知识面宽,有些知识客观性强,我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把身心投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强制学习转化到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李政道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李政道。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朱棣文。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 高行健是法籍华人,其余为美籍华人。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赴美入芝加哥大学 李振道,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山东日照,先后在重庆、南京和青岛上小学。1948年随父母去台湾,又在台中读了一年小学。1949年丁肇中先考入台北成功中学,次年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5年建国中学高中部毕业,考入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转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在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在村里小学毕业后,他于1951年在北京读书,次年到香港培正中学就读。1957年香港培正中学毕业,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 高行健出生于江西赣州,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母亲是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在母亲的影响下,高行健对戏剧、写作产生了兴趣,从小就有涂鸦的爱好。1950年,高行健全家搬到了南京 1952年,高行健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中学,以前这所中学是一个教会学校(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能够接触到许多的西方翻译来的著作。另外高行健师从画家恽宗瀛先生学画素描、水彩、油画以及泥塑。对这段时光,高行健回忆到:“我的底子是在那打下的。我的中学生活完全像是生活在梦里”。高行健1981年的著作《现代小说初探》1957年,高行健高中毕业,听从母亲的建议,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高中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高二、班理科物理教学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现做小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进行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的教学。主要工作如下: 教学内容:完成了 ①选修3-1中的: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 ②选修3-2中的: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教学。 作业批改:本着精留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指导思想。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完成质量进行分析,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类,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测试情况: ①单元测试四次。包括电场、恒定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全部为全批全改,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并找同学谈话,分析每个同学的得失。 ②期中考试一次。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出学分。 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 ,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共96学时。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格式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格式Format of work pla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格式 高中物理在理科高考综合学科中分值是的学科,本该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但是物理学科由于理论性强,逻辑推理严密,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紧密,是中学生普片认为的最难的学科。我校各年级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市的排位也是比较靠前的。但是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空间,这也是物理教研组义不容辞责任。 一、基本情况 我校物理教师共计43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精力充沛,斗志旺盛,思维活跃,虚心、好学,有较强的主动性,适应能力强,专业知识较丰富;,但由于工作时间不长,教学中缺乏经验积累,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够强,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有关教学问题还有待提高。学校为有效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花大量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新配备了两个年级的多媒体电子白板,现在的应届高二、高三老师有一年多的实践经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但补习班和新高一教师是新开始接触,运用还不熟练,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使用不是很熟练。物理实验室配备基本完善,入柜到位,实验室的教师都是新大生,没有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还不够强,实验室的使用率不高,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够,实验教学仍然是我校物理学科的一个薄弱环节。物理教学理论的研究不够,课题研究明显缺乏。 二、基本要求: 1、努力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各项任务。配合教务处、教科处对物理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2、组织物理教师进行常规教研活动,每次教研组活动,力争安排由备课组推荐的老师上教学研究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鼓励老师参加学校、市教科所、省教厅等部门开展的各类賽课活动,一旦有机会,全组成员鼎力配合,力争取得成绩。 4、协助学校各年级开展物理学科的补弱提高,创造机会,给学

物理与美学-杨振宁

物理与美学-杨振宁 发布日期:2005-12-9 发布人:施大宁点击数:433【字体:大中小】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畅谈物理学之美

杨振宁为庆祝母校90周年校庆而回到清华,进行了一场题为“美与物理学”的演讲。 一本科普书带给12岁杨振宁诺贝尔梦 杨振宁的启蒙老师是他的母亲,她只是一个念过几年私塾、没有受到过任何新式教育的中国妇杨振宁从她那里学到3000个汉字和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童年的他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至少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孩子。1929年,在他7岁时随父亲来到开始在清华园内读小学,自称“清华的每一棵树都爬过,几乎每一棵都研究过 。十二三岁在崇德(现在的北京第31中学)念书的时候,喜欢东看西看。有一天发现一本“神秘的宇宙 非常有意义中讲述了20世纪到当时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一些物理学的现象和理论。他回家就和父母开玩笑将来要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身为著名的数学家之子,没有读数学呢?杨先生解释,因为父亲杨武之认为,中国必须地把实际的事情搞上去,所以建议他读化学。在报考大学之前,由于中学没有学过物理,杨振宁于门一个月自修物理,竟然发现物理十分有意思,进入西南联大以后,就转到物理系学习。 在西南联大读完大学和研究生课程,又教了几年书,随后决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杨振宁以选择这所大学,不仅仅因为是他父亲的母校,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之——费米在那里教书。 每一个科学家都有独特的治学风格 在介绍科学家的风格之前,杨振宁先给大学生介绍了统计力学创始人波耳兹曼曾经写过的一段搞音乐的人,在听到几个音节以后,就能辨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伯特,同样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在念了几页文字以后,就能辨出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克尔斯豪夫的作品。杨振宁对此解和解释是,每一个画家、作家、音乐家,都有他自己独立的风格。 也许有人认为,科学与文艺不同,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怎么可以称之为风格?宁以物理学为例来说明科学家是有风格的。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与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结构不美与妙 感受有不同的了解。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个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的研究方向究方法,也就是他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同为20世纪大物理学家,狄拉克和海森堡的风格就不相同。狄拉克方程式奠定了今天原子和的基础,解释了无数的物理化学现象。 杨振宁认为,20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早在10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其中,物理学研究提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产生了对人类有深远意义的知识。它所孕育出的新技术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中。因此,物理学的每一次革命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一、日心说的建立——科学战胜神学 古希腊曾创造过灿烂的科学文化。从公元5世纪起,西方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此后,“科学只是教会恭顺的婢女”。地心说的思想博大精深并计算精确,基督教将它与神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封建神权的思想基础。由于神学的桎梏,在此后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方科学停滞不前。中世纪末,先进的思想家们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同时宗教界也兴起了改革。这二者的结合,为科学和文艺的复兴鸣锣开道。科学,从此开始了艰难的革命。 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与地心说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宇宙的中心由地球换成了太阳。也将宇宙的中心放在一个“象征性的太阳”上在计算精度方面,哥白尼的星表“并不远比那些被它们所代替的表好”。另外,日心说还存在两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地球在运动,第一,为什么看不到恒星的视差?第二,竖直上抛的物体为什么会落回原处所以直到临终前,哥白尼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但日心说在客观上产生了向宗教神学挑战的效果。

对地心说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的是开普勒。他从弟谷·布拉赫大量的精确有天文观测资料中,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其第一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从而确立了太阳在宇宙中真正的中心地位这样一来,开普勒引起了教会的极度不满。他虽然被任命为“皇家数学家”,但长期领不到薪俸,只能靠为皇室贵族算命维持生计。开普勒说:“如果‘占星术’女儿不争来两份面包,那么‘天文学’母亲就准会饿死。”1630年11月,开普勒因贫病交加而死。 伽利略为捍卫、发展和传播哥白尼学说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首先,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有力地证实了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比其他星球特殊。1610年,他发行了《星界信使》,公开了自己的观测成果。1632年,他又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批判,在书中,他为日心说的两大困难做了辩护:指出没发现恒星视差是因为恒星离地球太远;他用惯性原理对上抛物体落回原处作出了解释。由于该书是用意大利语写成,又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通俗易懂,使哥白尼学说广为传播。 在1615年,伽利略受到过教会的警告。《对话》发表后的第二年,教会传讯了他并对他刑讯逼供最后伽利略被判为监禁终身,《对话》也列为禁书。相传伽利略被迫公开认错之后,还自语道:“可是,地球是在运动。”在监禁之中,他又完成了《两门新科学的对话》——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日心说与地心说进行了残酷的较量,直到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才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根本原因,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与师德表现 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能认真参加政治、业务学习。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学科教研组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本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1、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品位,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2、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高每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作为最终目标,重视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4、教师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就需要有健康的竞争心理。在课堂上也采用了“竞赛法”进行教学。在备课时出好竞赛试题,题型包括基础必答、能力提高、智慧风险等。课堂上采用分组竞赛、分别记分、现场亮分的办法,最后加分排出名次,老师总结。此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入到积极投入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5、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三、本人在教育教学中所做的具体工作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首先,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另外,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情景教学和课堂游戏,教学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加生动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物理是高一年级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物理,由差到好。 3、精心备课,全面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在上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通过开

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爱迪生:他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发明2000多项,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1328项。主要研究领域在电学方面。在他掌握电报技术后,就日夜苦心钻研,完成了双路及四路电报装置及自动发报机。1877年改进贝尔电话装置,使电话从传送2~3英里扩大到107英里,同年发明留声机。在这期间,他付出巨大精力,研制白炽电灯。除电弧灯外,过去的“电灯”往往亮一下就烧毁了,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及6000多种植物纤维进行实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丝做成可点燃40小时的白炽电灯。其后又不断反复改进、完善,又完成了螺纹灯座、保险丝、开关、电表等一系列发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照明电路系统的研制。在实践中提出电灯的并联连接,直流输电的三线系统,建成了当时功率最大的发电机。1888年起研制电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将电影手段用于教育,并用两个班进行试验。他的其它重大发明还有铁镍蓄电池等。 爱因斯坦: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 安德森:美国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从事的是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1932年他利用云宝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参见“正电子的发现”),并因此荣获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他又独立地从γ光子中发现了产生电

子一正电子对的现象,1937年,安德森和他的合作者尼德梅耶(S.H.Ne -ermever)发现了μ子并测量了它的质量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磁学上,实验研究结果:通电螺线管与磁体相似;两个平行长直载流导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他用实验证明,在地球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犹如小磁针样取向。一系列实验结果,提供给他一个重大线索:磁铁的磁性,是由闭合电流产生的。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终于得出了两个电流元间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作“电动力学”。安培在电磁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它是电磁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此外,他还提出,在螺线管中加软铁芯,可以增强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电磁,现象传递电报讯号。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巴耳末:瑞士数学兼物理学家,发表了氢光谱波长的公式(巴耳末公式),后刊载在1885年《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对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杨振宁

面对面:杨振宁对话王志谈心路历程 清华大学专家公寓B 栋,是杨振宁先生在北京的居所,从2003年11月回到国内,杨先生就一直住在这里,并把这里取名为“归根居”。回归祖国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位八十多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屡屡制造新闻而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05年1月25日,《面对面》栏目的记者来到这里,对处在新闻漩涡中的杨振宁进行了独家专访。 血管里流着中华血 记者:你回国定居的决定,是怎么做出的? 杨振宁:我虽然在美国住了50多年,可是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所讲的,说杨振宁你血管里所流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记者:但是您在美国功成名就,美国的生活您舍得下吗? 杨振宁:假如15年以前,有许多在美国的东西在这儿买不着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改过来了。 上帝给的最后礼物 记者:你好像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论过翁帆? 杨振宁:没有。记者:你介意说一说她吗?杨振宁:你今天要谈? 记者:我们想问,当然大家非常关心。 杨振宁:你给我写的几条(提纲)上没有这一条。 记者:是,所以我们君子协定,我现在向你请求。 杨振宁:我想提一下可以,不必深谈。 记者:好像您这一次引起大家那么强烈的关注,就是因为你的婚事。

杨振宁:是。这个问题是我们预先想到了,我想大家觉得年龄差距这么大,是毕竟少有的,所以就发生兴趣了。不过我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虽然有压力,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承受。我相信我们这次结合,最后大家会认为是绝对美好的。 记者:您不在乎吗? 杨振宁:当然翁帆跟我都有一点点在乎,不过我们觉得,我还记得我当时跟她说,我说不管现在别人怎么讲,过了三十年以后、四十年以后,大家一定认为我们结合是一个美丽的浪曼史。 记者: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希望杨先生幸福。能不能帮你的妻子说句话呢,她爱你什么呢? 杨振宁: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是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这是我的猜想。 记者:其实很多的担心都是出于关心杨先生,您不担心翁小姐那么年轻,她把你给骗了。 杨振宁:是。我想是有人这样想,还有更多的人我想是不是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是我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事实上呢,我想我们两个人都是想得很成熟的。 帮助国人改变看法 记者:杨先生,您说过您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的看法,但是我们很想知道,您是面对中国人讲的一种客气话呢,还是

牛顿对经典力学贡献

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一、认识牛顿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 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 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 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 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 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 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逝世后被 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 二、牛顿力学 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现常简称作《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于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使用拉丁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gravity)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本书中,他还基于波义耳定律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 三、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所谓经典力学,是指研究在低速情况下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所遵循的规律的力学。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 牛顿在前人积累的大量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又通过自己反复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力”、“质量”和“动量”的明确定义,并将它们与伽利略提出的“加速度”联系起来,总结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的这三个定律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大飞跃,它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决定了300多年来力学发展的方向,并且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牛顿的一生不仅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热学、光学、天文和数学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牛顿(1642—1727)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自然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的方法论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牛顿力学较多采用直观的几何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时,比分析力学方便简单。 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如第一个假定,实际上只适用于与光速相比低速运动的情况。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第二个假定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因此经典力学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 因为牛顿的力学与现代力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主导)有很大差别,牛顿的力学虽然在高速和微观领域不正确(由于受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但其在一般情况下(低速、宏观),可以很容易地处理问题(也就是说牛顿力学虽然错误但还是有用的),所以就打算把它们分别起个名字。起什么名字呢?最后,一个叫经典力学,一个叫现代力学。 牛顿三大定律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和部颁教 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持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 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 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水平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 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作业》上的习题,能 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 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于课后辅导相结合,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坚持 每次课后有一定量的作业,并全批全改(部分面改),将"创新"上部分习 题和参考书中的有典型性的例,习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 视野。 四、后进生的转化 1、培养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读,多想,多动笔(特别是教材,教材中的例,习题)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求每位学生认真作好课本上的每一道题,督促学生更正错题,即时辅导作业有困难者,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

3、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协助其解决困难并给以学法上的指导。设立进步目标,鼓励,表扬进步者。 4、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强教。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本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三(134)、(135),这两个班虽是重 点班级,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物理科目比较薄弱,特别是(134)班,上课睡觉人数多,如陈伯、林炽、吴易、王献劭、骆鸿、韩勇、周云烨、邱凯良等,同学们不太爱学习,对高考的意识也不高。 因为学生思维维水平、理解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 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在30分以下占绝绝大部分,这就 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不过,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 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整 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2、高三第一轮复习选用的复习教材,用三维设计。优点:教材中 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都有比较详细的解答,如果教师不够时间讲练 习时,学生就能够较方便的自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与讲解都很详细,学 生在以后的自我复习时,能够很好地使用。不足:部分例题、练习 的难度过大,不太适合本校的学生,所以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 题目讲,和让学生做。 二、工作目标: ⑴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实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 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水平; ⑵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对一些常见的计 算题目,能够较为清晰地实行解答;

杨振宁北京大学演讲

杨振宁北京大学演讲 杨振宁北京大学演讲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这么多的台湾同学见面,这个大礼堂我曾经参观过,但还从来没有在台上或者台下参加节目,今天是第一次。我是1922年在安徽省合肥县出生,一共在合肥住了6年。这是我最早的一张照片(现场投影),坐在妈妈的膝头上。那时我父亲刚刚考取了安徽省公费(留学),要到美国留学,在离开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人照的一张相,就在我们家住的院子里。我父亲穿着长袍马褂。 我叔叔抱着我,我左边的是堂哥哥,右边的是堂姐姐,照这张相寄给我父亲。到4岁时,我和我妈妈在一个照相馆里照的,穿的也是长袍马褂。1928年,我父亲从美国回来,在厦门担任数学系教授。所以我在厦门住了一年。在那个时候,合肥非常闭塞,没有电,比如说晚上就点煤油灯。我到厦门第一次看见电灯。在合肥时,没有见过杨梅,也没见过菠萝,那些都是我到了厦门才见到的,可以说从19世纪进入了20世纪。这是我们在厦门照的相片,我父亲从美国回来已经改穿西装洋服了。 1929年夏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受了清华大学的聘书,我们一家就从厦门经过上海到了北京,那时候叫北平,住在清华园里。所以1929到1937年这8年时间,我是在清华园里成长。那8年的幼年生活是非常美丽的,一切都是我非常怀

念的。清华大学里有一个小学,清华大学那个时候虽然很小,也有50个教职员子弟,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小学。这个照片(现场投影)里站在门口的两位是我的弟弟。这个房子现在还在,不过已经不做小学用了。现在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差不多有1000个学生,另外在清华园的南部盖了房子。 这是我初中时在家里边照的相片,小学是在清华园里,中学是在北京的崇德。每个周末和寒暑假回家。这是一个周末,我们在清华园住的房子里的院子住的。1933年到1937年这几年念初中,这是当时初中的大楼,我是住校的。那个学校一共有300个学生,其中不到100人是中小。这个学校现在还在,叫北京时第31中学,那个时候叫崇德中学。这是我前几年回到母校参观时在大门口照的一张照片。 1937年日本人打到北京,卢沟桥事变。哪位如果再到北京来参观,我建议你们到卢沟桥去看看,因为卢沟桥是日本人攻打华北放第一枪的地方,大家知道是7月7日。七七事变以后,我们全家就离开了当时的北平,1938年到1945年我们去了昆明,因为那个时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个学校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合大学上了四年大学,上了两年研究院,然后又教了两年中学。 高中二年级念完以后,那时候公布了一个法令,说现在有太多的中学生流离颠簸,没有中学毕业,所以你要报考大学没有中学文凭也可以报考,叫做同等学历,所以我就以同

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摘要牛顿一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自然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的方法论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 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牛顿物理学贡献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他所处的时代,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开普勒从第 谷的观测资料中总结了经验的行星三定律, 伽利略又给出了力、加速度等概念并发现了惯性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但是, 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孤立的, 在逻辑上是各自独立的东西。牛顿正是“ 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 对行星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作了整体的考察和研究, 用数学方法, 使物理学成为能够表述因果 性的一个完整体系。正如牛顿所说“ 自然哲学应称之为物理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 并且尽可能地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 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 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牛顿对力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这本书是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伟大著作。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 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对宏观物体的运动给出了精确的描述, 总结了 他自己的物理发现和哲学观点。可以说在整个科学史上没有一部著作在创新或思维方面可以和该书相媲美, 在取得伟大成就方面也是如此。它不仅标志了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标志, 它不仅总结和发 展了牛顿之前物理学的几乎全部重要成果, 而且也是后来所有科学著作和科学 方法楷模。该书的出版, 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立即作为新科学的经典著作而受到崇敬, 在科学发展史上建立了一个不朽的丰碑。 1.1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 牛顿首先明确了当时人们常常混淆的几个重要概念, 如质量、惯性、外力、向心力、时间、空间等, 然后提出了运动的基本定理和定律, 即牛顿力学三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律、相对性原理以及力的等效原理等。这一部分虽然篇幅不大, 但它是全书的基础, 内容极为重要。第二部分是这些定律的应用,

最新高中物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XX高中物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XX高中物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如何写?以下是小编收集的《XX高中物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欢迎大 家阅读参考! XX高中物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一:本学期担任高二(10)、(11)班理科物理教学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现做 小结如下: 本学期进行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的教学。主要 工作如下: (一)教学内容:完成了①选修3-1中的: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②选修3-2中的: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第一、 二、三节)的教学。 (二)作业批改:本着精留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指导思想(符合新课改精神)。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完成质量进行分析,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类,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 技能的提高。 (三)测试情况:①单元测试四次。包括电场、恒定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全部为全批全改,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并找同学谈话,分析每个同学的得失。②期中考试一次(与选修3-1的模块考试采用同一 张卷)。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出学分。 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深圳市教师继续 教育学习,共96学时。 ①认真备课,做到万无一失。②积极听从学校的召唤, 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根据本学期新分班级的特点,并在了解每个学生在高一具体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 学策略。

首先我决定在一开始多注重物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很弱的差生重点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氛围,推动全班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在讲课上我尽可能降低台阶,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 另外,高二学生是学习分化较严重的学习阶段,也是最易松散的阶段,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努力塑造一个轻松、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的热爱,让学生在高二这一关键时期打好基础,为高三的学习做好充分 准备。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多为学生解难答疑,多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贯彻落实好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物理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的进一步 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有待改进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发扬育才人的奉献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工作,为育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XX高中物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二:一年的教学工作已经过去,对我来说是反面而收获良多,我在各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于是我调整心态,适用学校的一切。本学期我担高一和二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