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交界处,北接四川省泸州市,西邻云南省XX、曲靖地区,东南西分别与本省遵义、安顺、贵阳地区、六盘水相连。全区总面积26846平方公里,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XX八个县市,250个乡镇,4202个行政村,XX年年末总人口715万,农业人口占94.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1.2%。XX年,全区GDP实现196.03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15%,第二产业为6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8.11亿元,年均增长15.3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XX年的44.3:30.5:25.2转变到XX年的34.8:35.6:29.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结构比趋向好转。全区XX年财政总收入为26.38亿元,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29.4亿元,年均增长1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大秘书网-https://www.doczj.com/doc/b49715145.html,

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村两级逐步配备科技行政副职,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形成。一批以科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发挥。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逐年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义教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许多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学校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区除威宁、XX两县外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75.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9.1%,基本实现了省规划的年度目标。到XX 年,全区青壮年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两基”人口覆盖率为%,高中阶段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返乡率%。在“十五”期间,全区国债实施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专

项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省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专项补助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全区新建农村寄宿制中学所,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全区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得到相应发展。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加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310个,其中:医院31个、乡镇卫生院241个、采供血机构4个、妇幼保健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所9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村卫生室4047个;现有病床5557张,其中:综合医院2127张、中医医院762张、乡镇卫生院2111张,妇幼保健院187张、其它326张;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6125人,其中:县级以上医院2784人,乡镇卫生院2580人,妇幼保健264人、其他497人;村卫生人员5738人。各县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9122m2、2258m2、118933m2、23408m2、5724m2;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2万元、490.5万元、1084.46万元、1569万元、55.6万元。在“十五”期间,全区国债实施卫生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债投

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投资卫生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省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专项补助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中心医院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机构正逐步完善。我区乡镇一级均有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县、乡、村的三级防保体系正逐渐形成。

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通过国家的投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得到逐步改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也有一定的发展。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XX年底全区广播覆盖率为80.4%,电视覆盖率为82.77 %,“十五”期间全区共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套,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到XX年,全区新建体育场馆个,投入体育器材套,总价值亿元,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一定的体育设备。在县城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有新普及和加强。

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旅游服务体系得以建立。旅游业在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区依托织金洞、

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如农家乐、民族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逐步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到XX年,新修旅游公路公理,新建宾馆个;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十五”期间,共引资亿元;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

计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近几年来,全区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全区250个乡镇均设有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生服务,部分乡镇计生服务站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计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从XX年的21.8‰下降到XX年的8.17‰,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三、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毕节地区各项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因此,存在以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区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二是科技项目资金在农村比较缺乏,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基本办公条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

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四是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缺乏必要的培训;五是农村涉农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使毕节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产品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我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加上历史欠帐比较大,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一费制”收费,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备和教学业务专项经费,而乡镇财政有限,学校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在一些乡镇基础条件改善了,但教学设备、业务还存在拖后腿的现象。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部分课程设置缺乏。全区农村初中虽然部分开始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效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5%以上,且严重缺乏专业英语教师。

3、“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教育负债多,由于在“普九”中,县级财力紧张,部分政府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解决建设资金,以致在建设后缺乏一些必要的投入,使学校运行困难;二是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客

观上削弱了乡镇一级对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与教育有关的实际工作基本上由学校包办代替。

4、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

5、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住下来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吃不起饭,住不下来;二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三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6、民办学校场所小,设施设备简陋,投资小,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不能有效地分流更多的适学儿童。

7、农村职校办学点严重缺乏,规模小、专业单一、专业教师缺乏、无实验基地、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由于受我区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困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技术人员补给机制欠灵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主要有血压机、体温表等简单设备,少数卫生院仍靠“老三件”来诊治疾病。三是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

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我区许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看电影难、看书难、听广播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给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留下了空间。

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由于基础设施不足,缺乏一定的机构和人员,加上政府资金投入极少,在农村全民健身运动只是宣传而也,没有落到实处。

农村旅游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农村旅游业发展多数为自发性、零星的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落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二是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状况,资源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及经营过程中权责明确的制度。

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到目前为此,基本是空白,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太远,由于我区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低,各级对建设农村社区的认识普遍不足,无论是从思想、机制、投入等方面都欠缺较大,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

农村计生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人口基数大,人口的增长与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养子防老”等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根除。三是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还不充足。

四、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教育和卫生两个重点,加大力度解决计划生育、公共文化、农村科技三项难点,积极关注群众体育、乡村旅游、广播电视、社区建设四个热点,要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定我区“十一五”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提高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

2、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合理规划配置,充分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

3、坚持“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以最优化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使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向需求量大的公共服务领域流动,做到资源共享,依靠科技和现代管理,提高资源共享率。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引导和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思变革、谋发展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要依靠自身力量与积极争取国家和其它外部支持结合起来,整合内外部力量,走出一条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

五、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目标

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教育、科技、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毕和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提高政府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比重,加强社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力争到XX年,教科文卫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 %,全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乡村旅游、计划生育、社区建设等社会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趋于协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是:

1、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解决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应用,加快形成全区科技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科研条件平台和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加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技普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乡镇科技活动经费比例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力争到XX年,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值占GDP比重有所提高,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和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2、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区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宗旨,以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出青壮年文肓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巩固和提高初等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素质;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全区以政府办学为主,公民办等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教育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切实抓好校舍建设及教学设施改善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继续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实施,作为切实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切入点,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覆盖面,增加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同时,大力推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力争到XX年,XX、威宁两县通过省“两基”验收;到XX年,力争60%以上的乡镇建有幼儿园,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40%左右;全区创办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地级示范性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7%以下;80%以上的乡镇建成寄宿制初中,初中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8%以下,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62%,“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

以上。到XX年,各县市城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以县市为单位每6万人左右要新建或立足初级中学改、扩建一所完全中学,确保全区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40%左右,全区力争创办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0所地级优质高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定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民办学校的农村贫困学生可同等享受农村“两免一补”的国家经费补贴。

3、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要以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居民享有与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要的卫生体系,完善各级医院、传染病院建设,健全各类医疗和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完善和加强乡级卫生服务站。要把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作为重点工作领域,重点抓好以基层乡镇卫生院尤其是中心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力度,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

农民,充分利用医疗救助体系和医疗救助基金,大力推进和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减少因病返贫的发生。要积极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加强医药市场管理,整顿医疗秩序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不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在农村继续坚持以改水改厕改厨为重点,预防和养活疾病发生,促成文明村镇建设。

力争到XX年,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得以提高;基本完成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房屋和设备改造,每个县市建成一所传染病区,把地区医院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中医院为三级中医院,黔西、威宁两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本条件,改建和扩建乡镇卫生院,完成227个乡镇卫生院的房屋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建设和完善4047个卫生室。使全区每千人口医生数提高到人,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提高到张, %的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儿童免疫率达到 %;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50%;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农村安全饮水达到 %,农村卫生厕所所占比重达到40%。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长效公共卫生机制。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卫生事业科技进步,加

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力度。

4、大力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推广“集团承包”等有效措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作为重点,坚决制止计划外生育。要继续把改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设施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加快乡镇计生业务用房改造步伐,按照“八化”要求,逐步建立完善、更新、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医疗仪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消除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宣传教育,用科学知识引导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婚育观,提高全民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健全计划生育基层网点,特别是乡级计生站,搞好培训,提高计划生育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把生育条件、节育措施、奖励和处罚政策,落实到家庭和生育对象。要加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增加投入,完善医疗设备,为节育、生育、治疗不育等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和保健服务,使计划生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继续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健全完善各种计划生育配套措施,强化计划生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坚持推行生产、生活、生育“三结合”的利益导向机制,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扶贫资

金、物资和项目、技术等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和贫困户。要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家庭养老、自养和社会养老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保证计划生育工作正常进行,实现人口有计划的增长。力争到XX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3‰左右,全区总人口控制在758万人以内。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为目标,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系统的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全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村级文化室、公众娱乐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成立农村文化宣传队和村级文工队,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加大破除农村不良习俗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的保护、维修、抢修的投入力度。

6、努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XX年,力争把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6%和90%以上,

积极发展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整合全区有线电视网络,并延伸到乡镇,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节目制作和服务质量。

7、推进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强调体育在精神方面和文化方面对人的影响,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地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全民健身运动,既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又强调群众的娱乐活动。努力改善体育设施,加快建成毕节地区体育馆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要鼓励集体、私人兴办体育事业,充分发挥体育的商业性,使体育事业与经济效益结合充分地在一起。要增加到乡镇、村、社区的体育器材的投放和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健康有益的农村大众体育活动。力争到XX年,建成地区体育馆,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 %以上的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起体育指导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 %以上。

8、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要进一步提高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认识,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投入上支持,以加快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娱乐化方向发展。要结合地方实际和资源状况,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产业。

9、积极推进社区事业的建设。要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参与社区建设,政府要

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力争到XX年, %以上的乡镇建立社区, %以上的社区达到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六、实现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

思想保障

1、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社会事业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切实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弘扬试验区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积极进取,不断更新观念。

组织保障

1、切实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同时把农村社会事业工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

2、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填平补齐,按照上级规定及标准进行合理设置,合理建设,做到统一标准,规范建设,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达到满足群众对农村社会事业服务的需求。

政策保障

1、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发展试验区农村社会事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

2、充分发挥毕节地区作为“试验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政治优势和政策优势,继续争取来自中央的各方支持、帮助与指导。

3、继续争取和充分利用深圳待发达地区、国际机构、民间组织对试验区的帮扶、援助与合作,不断改善农村社会事业的条件,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经费保障

1、积极争取中央、省对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构建与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投入保障机制。

2、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运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手段提高农村社会事业融资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贷款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继续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社会事业,把社会事业向市场化、商业化推进。

3、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杜绝挪用、挤占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现象。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加强规划,防止

结构性浪费,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制度保障

1、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明确、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引导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参与社会管理和为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2、深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大力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完善以县市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重点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切实保证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就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政府公益性医疗机构、社会性公益机构和经营性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村计生室与卫生室的合并。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规范医疗医药市场秩序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有序竞争,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长效公共卫生机制。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与方法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与方法 一,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 1,发展乡土特色产业。 1)坚持规划引领。 进一步明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产品、区域布局、保障措施,引导更多资源、技术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的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以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做精乡村特色产业。 2)加强项目示范。 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和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项目,中央财政安排72.7亿元,支持552个乡镇和62个县(市)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3)开展宣传推介。 开展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遴选推介工作,通过编发名录、展会宣传等方式,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乡村产业“金字招牌”,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优化乡村休闲旅游。 1)加强政策引导。 明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设施、服务、文化、管理升级五项任务,提出从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产业类型等方面,引导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2)强化示范带动。 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8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10个。 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推进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跨界重组、主体跨界联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培育融合主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引导各地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人才。全国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 (2)搭建融合载体。 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农业产业强镇552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200个、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形成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的格局。 (3)丰富融合业态。 引导经营主体聚焦农业两头、生产两端,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培育蟹稻共生、渔稻共生、中央厨房、乡村休闲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条增值收益。 4,健全治理机制。 引导和鼓励地方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平台,因地制宜选择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建立运行顺畅的建设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5,发展产业链金融。 研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色贷款产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户信用保证保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通讯和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住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里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村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房设计模式也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大多数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等。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它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

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用电器,村里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进变化。 (二)、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 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为灌溉用的水渠和水井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现今早已不用了,而村民种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 2、农民饮水 村民的饮水很早就基本实现了每户家里有一口井,由人力打水到电力水泵打水的转变,而就在去年,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生活用水更加方便。 (三)、公路交通 村里在几年前是真正的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后来用沙石大致把路铺了一下,使路面不至于像以前那么糟糕。就在去年,政府和村里共出资一百多万,把原来的毛坯路修铺成了现今的水泥路,这条路连通了周边的村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四方,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而且也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唯一可惜的是村里没通公交车,去远一点的地方实在不方便。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2020年)全文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2020年)全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2020年)全文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 ___、 ___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___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 ___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

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 ___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

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总结 **县**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村,其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涵洞工程、防洪堤工程、河道疏浚工程、网围栏工程。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共包含两条道路,主线全长1503.27m,支线在场镇区域与主线相接,全长343.955m,K0+000-K0+240段为新建道路,k0+240-k1+503.270为改建段,路基宽度5.5m,行车道4.5m。路面结构层设计为:30cm砂砾垫层、22cm水

稳砂砾基层、28cm混凝土面层;桥梁工程全长71.04m,全宽5.5m,16m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吊装方式跨越河流。 该项目于20XX年6月20日开工,20XX年11月20日完工,提前合同工期1个月。 二、机构组成 该公路设有公路工程项目部,主要人员有: 项目经理:严德全总工程师:高崇明实验室:王显勇

工程部:李建儒材料部:曹洪财务部:高中海 施工队:罗俊文运输队:孙吉勇测量工程师:古芝彬 本段路投入设备有: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自卸车6台,推土机2台,平地机1台,振动压路机1台,洒水车1辆,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该项目主要是混凝土路面,投入的设备有混凝土拌和机一套。 为了确保该项目施工任务在合同期内顺利完成,我单位按要求成立了项目经理部进行项目管理。另外还要求公司各部门积极做好服务,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各负责人分工负责的责任制。

三、质量管理情况 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和信誉就是一个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施工单位始终把工程质量问题放在首位,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牵头的质量保证体系,制订了相关质量管理文件及规章制度,使本项目部的质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了层层质量责任制,进行奖优罚劣的检查制度,同时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常规试验器材,以试验来指导施工,这样从根本上把好工程质量关。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做好技术交接底工作 项目部首先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合同条款及有关质量要求,做到了如指掌,严格执行,精心制订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要点为指导,以三级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90分)

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2. 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 ( )。 A.加快发展农村的服务事业 B.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 C.加快发展农村的思想建设 D.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 3. 要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的()。 A.社会事业 B.文化事业 C.卫生事业 D.社会保障体系 4. 从()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义务教育工作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大了经费投入,扶持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5. 乡镇图书馆、文化室建设这个工程已经由()组织实施,安排投资和项目。通过在一些乡镇,在一些村建

立了图书室、文化室,使农民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到这个地方阅读报刊,阅读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生活水平。 A.教育部 B.广电总局 C.文化部 D.民政部 6. “三网融合”工程又称作()工程。 A.三路合一 B.三电合一 C.三水合一 D.三气合一 7.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最核心的措施是( )。 A.对义务教育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B.鼓励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 C.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D.加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8. 在()会议上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村级2019-2021产业发展规划

官庄镇沟渠头村2019-2021产业发展规划 (草案) 一、沟渠头村基本情况: 沟渠头村位于官庄镇西南3公里处,总人口165户698人,包含两个自然村,俱家自然村和沟渠头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村庄南北布局,主干街道东边为居民区,其他区域为耕地,总面积2352.17亩,耕地面积2172亩,果园面积1032亩,全村主导产业为苹果产业,品种分为红富士和秦冠两种。全村共18名党员,贫困户共计30户105人。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600元,2017年底共完成1.5公里水泥路铺设,2000米自来水管道改造,3200米排水渠铺设,安装光伏太阳能路灯50盏,建文化广场一个,沿村主干路建花园20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沟渠头村集体经济薄弱、来源渠道单一狭窄,无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依赖于向上争取资金。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沟渠头村发展经验总结 沟渠头村2015年以前原本属于一个软弱涣散村、贫困村,自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官庄镇党委政府,县上扶贫农发办、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郭氏基金会(淳化脱贫奔小康协会)对沟渠头村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沟渠头村经过2015-2017年摘掉了软弱涣散和贫困村这两顶帽子,这几年各级政府在沟渠头村累计投资超过300多万元,总结沟渠头

村这几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沟渠头村的发展得益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局,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县扶贫农发办、基金会等外部资源的及时介入和强力刺激,使得沟渠头村在基础设施、民风民俗、产业发展等民生工程方面得到了根本转变,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摘掉了历史包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村庄。 三、沟渠头村未来几年发展规划 站在沟渠头村新的历史起点,村“两委”班子由刚开始的被带着工作到如今的主动工作,作为“两委”会班子的领导他们个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逐渐成熟起来,决定抢抓机遇,积极迎接挑战,以党建为引领,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揽,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决定从2019年开始做以下工作: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村庄治理。 强化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积极吸纳青年人入党,强化中年党员教育,发挥老年党员积极性,打造一支铁的党员队伍,为沟渠头村发展奠定人才之基。准备建设村史馆、党建馆、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消费扶贫产品展示区等加强村民和党员的教育,让大家知道沟渠头村的发展历史,让党员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是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揽,抓好产业富民。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只有通过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运作市场化、民营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服务,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社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农村文化设施等。 从公共物品的属性来划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公共资源性物品。目前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种流行观点有:一是凡是人们迫切需要而社会和市场做不了、做不好和不愿意提供的产品,均是政府的责任[1]。这一理论从传统的以物品属性来划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范围跃至根据需求及供给环境来确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但是,其考量标准的模糊性让公共产品与服务在实践中供给主体最优化选择以及相应的责任确定带来了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判断标准的量化将能很好地完善这一理论。二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公益性程度及需求满足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不同,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类(表1)。三是根据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的不同,将公共产品提供制度安排分为四大类(表2)。 将表1与表2进行比较可知,表2中A 区域即表1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C区域对应表1中准基本公共服务;B、D 对应经营性公共服务。A区域、C区域主要是政府自己生产不可能或效率较低的领域,如自来水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因B、D区域的公共产品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且完全属于差异性需求,本文不作讨论。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与问题 2.1现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市场建设等方面供给严重不足。其中虽然有些方面取得了覆盖率上的提高,但是,其供给质量较低。因此,如果把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为量的满足和质的追求两个阶段,那么,我国现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处在量的满足阶段,且大多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逐步转向较高层次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届时,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可能出现公共服务供给“青黄不接”的结构性困境。此外,我国农村边际消费倾向中,文教娱乐、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的消费倾向分别为0.1925、0.1861、0.1625(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分别为0.1608、0.037、0.1256、0.026)。再加上农民存在着对公共产品消费极强的收入弹性,农民从收入中支付了大量本不应该属于农民支付的费用。这种“畸形的供给关系”造成的对农民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4]。农民消费倾向明显的领域恰好是表2中的A、C区域,这就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2.2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资金方面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支农资金中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和民间资本利用两方面。配套资金方面,据统计,目前乡村负债的15.20%~25.80%是由旨在促进农村建设的中央支农资金造成的,在现有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5]。配套资金问题是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全国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性公共产品、跨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行政软强制”的综合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欧阳光明创编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 欧阳光明(2021.03.07) (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 (2)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 (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按其内容可分为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型。前者包括供应生产资料的产前环节的基础设施、生产农业初级产品的农业产中环节的基础设施、加速农产品流通的农业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后者包括农业综合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推广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政策及法规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信

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论是物质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只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尽管如此,从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各地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都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3.保障能力下降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农业基础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

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xxx”规划,国家

XX村产业发展规划

**县***乡 ***村产业新村建设规划(2018—2025年) 编制单位:***村村委会 编制日期:二0一八年七月

**县***乡***村 (2018—2025年)产业新村建设规划 为加快我村产业发展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基础,抓住我村被县里列为产业新村规划试点村的有利时机,特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村情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状况 1、自然和社会概况。 ***村位于***乡政府西南2公里处,东临六沟镇,西接孟家院乡。全村境内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8.47公里。 全村有农户375户,总人口1335人。现辖12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全村有劳动力680人,其中,男劳动力340人,女劳动力340人。 ***村是以平地和山地丘陵为主的山区,平地面积大都集中在村庄的东西部,山地面积较多,比较分散,地形错综复杂。 2、区位与交通条件 ***村距**县城20公里,**市30公里,平泉县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承秦公路经村境内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村土地总面积12702亩。其现状结构为:耕地面积

129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园地亩,占%;林地面积5000亩,占%;山场面积8000亩,占%。 2、水资源 老牛河水系在***村境内流过,水资源开发利用有相当潜力。目前,全村总用水量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万立方米,地表水万立方米。全村水利配套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共有机井15眼。 3、林业资源 ***村林业资源丰富,通过多年积极保护和退耕还林,全村林业用地面积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近年来新发展果品栽植面积亩,其中山杏亩,家杏亩,大枣亩。 (三)经济发展状况 几年来,***村始终坚持“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鸡、蔬菜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村从事蔬菜产业的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并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同时被誉为***乡蔬菜示范基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蔬菜产业 1、规模与分布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XX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四级公路587公里占%,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xx县辖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xx 所,其中小学xx 所,初中xx 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xx所。全县现有幼儿园xx所。全县现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人,普通高中xx人,职教中心xx人,特教学校xxx人,幼儿教师xx人。全县中小学在校生x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x 人,普通高中xxx人,职业高中xxx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学生xxx 人。全县在园幼儿xx人。 二、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xxx经济的战略措施,教育事业规模

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度重视,积极担负县域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县切实将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规划,研究措施。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视、同期部署、同步考核。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定期组织专项督导,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县教育工作。 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充分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教育人事调配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县教育支付中心统一管理。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乡政府抓投入、抓建设、抓硬件;教育局及各学校抓管理、抓质量、上水平。为促进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亲自调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确保全县教育工作健康、优质运行。 2、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我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舍建设进程。一是xxx迁建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xx亿元、占地xxx亩,目前已经完成立项、选址、土地预审、设计与勘察招标等前期手续,一期工程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二是城区xxxx小学新建项目。

最新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精选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精选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交界处,北接四川省泸州市,西邻云南省昭通、曲靖地区,东南西分别与本省遵义、安顺、贵阳地区、六盘水相连。全区总面积26846平方公里,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八个县市,250个乡镇,4202个行政村,20××年年末总人口715万,农业人口占94.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1.2。20××年,全区GDP实现196.03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15,第二产业为6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8.11亿元,年均增长15.3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20××年的44.3:30.5:25.2转变到20××年的34.8:35.6:29.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结构比趋向好转。全区20××年财政总收入为26.38亿元,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29.4亿元,年均增长1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村两级逐步配备科技行政副职,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

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集科技治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形成。一批以科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发挥。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逐年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义教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许多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学校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区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75.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9.1,基本实现了省规划的年度目标。到20××年,全区青壮年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两基”人口覆盖率为,高中阶段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返乡率。在“十五”期间,全区国债实施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中心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心专项资金(义教工程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省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专项补助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全区新建农村寄宿制中学所,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全区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得到相应发展。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提纲

农村发展规划 一、重点概念 1、农村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 2、城镇 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 3、中心村 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4、农村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道路选择和目标设定,即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5、农村经济结构 指农村各个经济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区域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7、村镇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乡(镇)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对区域内的集镇、村庄和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8、村镇建设规划 是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各项建设及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具体安排。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规划。 9、区域环境规划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10、农村发展规划 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11、旅游规划 是针对一定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未来旅游发展优化方案和实施要求。 12、旅游地域系统 指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要素综合体——目的地、客源地、中间环节各要素及围绕着旅游者行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 13、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内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4、环境容量 指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阈限,通常以区域环境目标值为衡量标准。该值是国家按环境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 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

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常铁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如何,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发展政策和投资安排上都加大了支持力度。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力度;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 但也要看到,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解决好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应该说,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基本具备加大力度扶持“三农”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农民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也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机制保证和强大动力。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和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应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

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总结

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总 结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村,其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涵洞工程、防洪堤工程、河道疏浚工程、网围栏工程。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共包含两条道路,主线全长1503.27m,支线在场镇区域 与主线相接,全长343.955m,K0+000-K0+240段为新建道路, k0+240-k1+503.270为改建段,路基宽度5.5m,行车道4.5m。路 面结构层设计为:30cm砂砾垫层、22cm水稳砂砾基层、28cm混凝土面层;桥梁工程全长71.04m,全宽5.5m,16m预应力空心板梁 预制吊装方式跨越河流。 该项目于20XX年6月20日开工,20XX年11月20日完工, 提前合同工期1个月。 二、机构组成 该公路设有公路工程项目部,主要人员有: 项目经理:严德全总工程师:高崇明实验室:王显勇 工程部:李建儒材料部:曹洪财务部:高中海 施工队:罗俊文运输队:孙吉勇测量工程师:古芝彬 本段路投入设备有: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自卸车6台,推土机2台,平地机1台,振动压路机1台,洒水车1辆,全站仪

1台,水准仪1台。该项目主要是混凝土路面,投入的设备有混凝土拌和机一套。 为了确保该项目施工任务在合同期内顺利完成,我单位按要 求成立了项目经理部进行项目管理。另外还要求公司各部门积极 做好服务,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 理负责制,各负责人分工负责的责任制。 三、质量管理情况 (1)做好技术交接底工作 项目部首先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合同条款及有关质 量要求,做到了如指掌,严格执行,精心制订了实施性施工组织 设计,以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要点为指导,以三级技术交底,操 作规程和工序交接检查为保证,严格各施工工序的控制和管理, 从而使整个工程都纳入到质量管理中来。开工前在技术负责人带 领下,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了调查和复测,做好各技术资料整理,并及时落实到人。 (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根据施工中所需材料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提早做好采购工作,并按规定进行试验,对主要的原材料如:水泥、钢筋、碎石等均 委托四川畅仪能工程测试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试验检测。对工 地试验室完成的材料试验检测也都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经 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对碎石、砂砾堆放也进行硬化、分档

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选择.doc

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事业发 展路径选择- 摘要: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进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生活条件差距,已经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与此同时,农村公共事业还是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缩小城乡之间发展距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抓手。通过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提升,为农村发展输入更加强劲的动力与活力,这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对社会事业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城乡一体化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往现代工业社会实现变革的必经过程。农村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能够用来衡量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所以,强化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但与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化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探索新形势下的社会事业发展途径等均具备了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社会事业含义界定 中国的社会事业一般是指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各类公益性服务之总称。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指维护社会团结的事业。主要偏重于为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提供相应

支持和服务,从而让受助者能与别人一样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而绝不是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外,这样一来就能提升其福利以及社会认同感,并且实现维护社会团结稳定之目标。这也被称之为社会慈善事业或福利事业。其次是指控制社会风险与维护社会安全的事业。主要注重于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安全以及秩序上的保障,切实防止或者减轻其受到意外风险所产生的损失,进而提升社会成员的互信力和安全感,实现维护社会稳定运行之目的。这也被称之为社会保障服务。再次是指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与促进全社会的发展的事业。最后是指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主要注重于维护社会系统运转以及发展的各种外部环境,包括了物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其重点在于维护与创造良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此层面上的社会事业有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以及资源节约等内容。 2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一)加大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比例 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在城乡社会事业支出上明显失衡的现实情况,为了能够实现持续提升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一目标,一定要全面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所具有的体制性障碍,尽早设立有利于促进我国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财政支持体系。这就需要切实消除城乡二元化的固有结构,营造出城乡社会事业统筹一体化的全新格局。要全面转变我国所固有的重城市轻乡镇的观念,形成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的新型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并且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支出领域的制度化,有效提升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财政支持强度与力度,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之重点往农村进行转移,有效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进而实现城乡与区域之间的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