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优秀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优秀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优秀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优秀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

《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

一、主题内容分析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隐患,并深刻、全面而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现代文明病”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引导学生及早认识这些问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有效地控制不良影响,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度过青春期,预防当代常见疾病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和青少年开始。

二、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全面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主动关爱自己的身体,自己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三、主题教学策略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师则以“教”师的角色转为“导”师,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交流讨论、实践体验等学习形式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活动一健康与生活方式

一、教材分析

个人生活习惯行为的总和构成生活方式。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病呈现井喷式上升,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称,其中80%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这充分说明了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从讲明什么是健康作为切入点,进而讲解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理解树立现代健康观念和建立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是本节课讲授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今天的小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在小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多严重的不良生活方式: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被生活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围绕着,爱吃零食、电视成瘾、网瘾肆虐……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生活方式;了解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的健康的重要意义,拥有了健康,才有可能拥有智慧、财富、知识等,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生活方式;了解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难点:能分析出健康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学会解决身边事,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同学们做了调查访问和上网搜集资料,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多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明晰的认识和观点。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学生学习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亲自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身边事,锻炼能力等等。

五、教学环境与媒体建议

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媒体设计: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收集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故事:同学们,最近在网上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妇人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三位老人,见天气寒冷,便请三位老人到她家,老人到了门口就停住脚步不进去了,妇人奇怪问原由,老人说:“我们分别叫财富、成功、健康,你只能请一位进去”。妇人进去与先生、孩子商量,先生说:“请财富,有了财富我们可以买很多东西,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妇人说:“请成功,有了成功就会有财富。”孩子说:“请健康,有了健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夫妇觉得有道理。

妇人出门请健康进屋,奇怪的是财富、成功都一起进屋,妇人不解,老人说:“财富、成功是跟随健康的,没有健康就没有财富和成功”。

1.分析这个故事,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

2.教师小结: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这节课就让我们探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与生活方式。(板书主题)(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初次感受健康的重要性。)

(二)学习与探究

1.教师导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是否就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地生活?

(1)学生各抒己见。

(2)听一听老师对这些问题的解释: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2.什么是生活方式呢?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

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

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3.根据以上资料,自我分析,说一说自身存在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身心的影响。

4.你觉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哪些内容呢?

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

教师整理板书:

(1)合理营养(学生讨论)

由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一日三餐的食谱,同学共同讨论是否合理,如何改正?

(2)适量的运动

(3)合理的安排生活规律

(4)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5)心理平衡

5.通过以上学习,说一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前,先来了解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生活方式,以便学生在以下的学习中更准确,更全面的探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只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带来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实践与体验

1.展示一个小案例:明明和小芳,他俩是同桌,但是常常因为一些小事

而争吵,虽然是小矛盾,但是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请同学们做他们的小帮手,想一想应该怎样改变他俩的矛盾?

2.教师出示方法提示:

方法一:改变思维

方法二: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宣泄法、角色互换法、自多激励法、转移目标法

方法三:培养良好的性格行动改变性格,每天改变

一点

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方法提示,为他们列举出具体的办法。

(四)展示与评价

1.推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汇报方法。

2.教师出示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1.方法是否得当、能实实在在的解决问

题。

2.是否为对方的感受着想。

(1)个人评价: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2)小组间相互评价:小组一起讨论,最后推选出小组认为最优秀、最有效的方法。

(3)教师在同学们评价的基础上,推选出“校园最佳心理小医师”称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元方式进行评价,从评价中发现优点和不足,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学习,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拓展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2.说一说你身边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谈谈你认为如何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感受,巩固所学的知识;如何改变身边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让学生多方面的掌握知识。)

七、板书设计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与生活方式

健康:生理、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遵循了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2.注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能力发展:以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过程中讲述一个实例,让学生从身边经常发生的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不足:本节课如果多分析一些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收获,效果会更好。

活动二 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评价自己的的健康状况,对健康与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深化、探究。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自我生活方式进行判断,初次感受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再通过大量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认识“生活方式病”都是哪些疾病,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分析资料并亲自动手实践,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带给我们的严重危害。

二、学情分析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一些中小学生逐渐染上了吸烟、喝酒、迷恋网络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他们而言,意识不到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危害。由于中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弱,自己抵制诱惑的能力缺乏,作为教师应指导他们认识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危害,感受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营养

2.适量的运动

3.合理的安排生活规律

4.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5.心理平衡

的重要性,学习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形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认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带给人们的疾病的转变;认识不良生活方式带给人类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抵制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了解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感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重点:认识现代“生活方式病”;认识人类疾病的转变;认识不良生活方式带给人类的严重危害。

难点: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主动关爱自己的身体,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主动寻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教学方法是: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交流讨论、实践体验等学习形式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适于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亲自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分析实例、实验验证、撰写倡议书等等。

五、教学环境与媒体建议

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媒体设计:

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三个一样的瓶子、清水、香烟、竹筷、三条小鱼);搜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造成危害的资料、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调查、采访身边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给人造成危害的事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包括作息时间、饮食习惯、起居习惯等。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吗?如果不健康你觉得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交流汇报

2.引出主题: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懂得了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板书主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我,判断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初次感受生活方式带给我们影响。)

(二)学习与探究

1.上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不健

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已按老师要求做的同学请举手。

(1)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邻居的李奶奶,听说本身患有高血压,而她又特别喜欢打麻将,简直是嗜麻如命,有一天,听说是和了一个“杠上花”,突然引发脑溢血而去世了。

学生乙:我发现抽烟特厉害的人,呼出来的气都有很大的烟味,他们的牙齿和手指甲都变黑了。

学生丙:我听我的爷爷说,他小时候特别能吃,还喜欢看电视、睡懒觉,所以现在很胖,又患了心脏病,经常在上下楼梯时很吃力。

学生丁:原来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暑假时每天都去游戏厅打电子游戏,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甚至会接连几天都不回家,家长急得到处找,后来,这个同学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经常旷课,无心学习,直到退学,据说还得了胃病。

2.教师出示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肺部的对比图片:

3.根据以上同学和老师的资料,谈谈你的想法。

4.这些就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像这样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精神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我们称之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5.你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最大,原因是什么?

(1)分组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

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科学研

究证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

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的过度疲劳、不注意饮食的营养

平衡,过多地吃一些高脂肪或高热量的食物等有关,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6.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有关生活方式病这方面的材料:(课件出示)

材料一:

材料二:

5.听到这些,你还想说些什么?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

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以实例认识“生活方式病”,认识“生活方式病”给人们的生命带来的危害,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带给我们的严重危害。)

(三)实践与体验

口说无凭,下面让我们做个实验吧!

实验:香烟的危害

材料:三个一样的瓶子、清水、香烟、竹筷、三条小鱼。

实验过程:

第一步:找三个大小一样的瓶子,里面装着相同的清水,准备一根香烟。

第二步:第一个瓶子不放烟丝;第二个瓶子放少些的烟丝;第三个瓶子放很多的烟丝;然后用竹筷在三个瓶子里搅拌。

第三步:把三条小鱼分别放进三个瓶子里。

(设计意图: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亲眼看到烟草带给我们的危害,从感官上认识不良生活方式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四)展示与交流

1.在幻灯片下展示实验报告单,小组成员一起来汇报。

2.通过以上学习,谈一谈以上甲、乙、丙、丁同学搜集到的实例,你觉得应该如何矫治他们不良的生活方式。

(1)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矫治他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让学生认识正确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怎样的?为下节课健康生活每一天做一个铺垫。)

(五)拓展与延伸

设计一则宣传禁烟、戒酒、戒网、戒赌、戒毒等等方面的公益广告或漫画,

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公益广告或漫画,激发学生劝告、警示他人禁止不良生活方式的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决心。)

七、板书设计

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身体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在整个主题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我更加重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需要教师和学生提前充分准备,尤其是相应的资料和实验设计,是上好这节课的基础。

2.尽量用感性的内容明白什么是健康的生活,因为这样比枯燥的文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多去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时时引导,防止出现不正确的判断,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高度重视,进而付诸于行动。

活动三健康生活我行动

一、教材分析

在“健康与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两个活动中,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有害于健康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引导学生反思并矫正自己的行为,因此设计了“健康生活我行动”这一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明确健康生活的标准并以此衡量和指导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小档案”这一活动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反思、矫正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们追求健康、向往美好,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生活,引导学生的思考。本主题活动中还关注了心理健康地表现,旨在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能较好地认识什么样的生活是健康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本主题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尤其是让学生懂得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容易接受,如何发现自身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有毅力克服,这是本课教学和今后改进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健康不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全面了解健康,了解健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是健康的,什么样的生活是不健康的,并初步认识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感受健康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健康对人的意义,了解危害我们健康的事物和行为,初步掌握维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难点: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同学们做了调查访问和上网搜集资料,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课堂上多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明晰的认识和观点。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抽象,在学生分析身边事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使其逐步内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意志品质。此外,在课堂中还加入了游戏活动,旨在通过游戏不但放松心情,还引导学生如何健康的生活。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与媒体建议:

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媒体设计:

1.教具准备:课件、搜集的案例。

2.学具准备:搜集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花落到谁那里,谁就站到前面,讲一件自己最近遇到的不愉快的事。然后,同学们帮他解决不悦,尽量逗他笑。依次进行,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一下“笑一笑”对自己心情的积极作用。

在同学们高兴地大笑时,师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高兴)高兴就有利于身体健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健康生活我行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感受到这样的游戏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于健康的生活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

(二)学习与探究

1.教师展示图片(呈现的是孩子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是随心所欲、但对健康却无利,而有的是积极向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

2.说一说:图片中,你更赞成哪些生活方式?为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板

书)看来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都是对我们有利的。

4. 诊断小红健康吗?(出示课件)

小红身体无病,但不合群,每次考试如果成绩不好就愁眉苦脸,好几天没有精神,考好了就得意洋洋,目中无人。若同位超过了她,她就好几天不理睬对方。看到同班女同学在一起说悄悄话,她就怀疑人家在说她的坏话,这样的孩子你觉得她健康吗?假如你是小红,你该怎么做呢?

5.教师小结:所以健康的生活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旨在让学生产生对比体验。能初步判断健康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了解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都是对人有利的。并为下面的讨论做好铺垫与引导)

6.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你的生活经验和你所搜集的资料以及你的调查访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1)小组汇总选代表发言

(2)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把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分开板书

7.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健康生活每一天呢?

(1)小组讨论汇报

(2)教师课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讲究卫生、科学科学饮食、按时作息、坚持运动等有利于身体健康,乐于交往、渴望成功、热爱生活、调整心态等有利用心理健康,如果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了,我们就能健康生活每一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对课前调查、搜集以及课上讨论成果的一种汇总展示,也是对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利用社会信息和分析信息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明理的一个过程。)

8.谈观点: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参加过哪些班级或级部或学校等组织的集体活动?你在这样的活动中有什么感受?(教师可稍作提示,比如我们将要举行的运动会等,学生说完后,教师可稍作补充,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光锻炼了身体,我们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因此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明白,常生活中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都是有益

健康的,并产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健康活动的意识。设计到这儿学生已经能认识到健康对人的意义,了解危害我们健康的事物和行为,初步掌握维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三)实践与体验

健康问题我行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1)星期天,小丽看了一天电视。

(2)今天太热了,小红说:“我要把雪糕吃个够”。

(3)昨天,王涛与李杰因为一件小事闹别扭,到现在还闷闷不乐呢。

你来做一个“健康小使者”,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危害?他们又应该怎样做好呢?(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谈认识。)(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行动起来,通过分析他人,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也可以反思自己,促进自我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四)总结与交流

1.反思自己一天的生活,找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做好记录,小组内交流,如果有的同学不知如何改正,其他同学帮帮忙。(可能有些同学还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他同学可给他指出来。互相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各自的生活方式。)

2.教师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可关键在于谁有毅力能够坚持进而形成生活习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慢慢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谈自己的计划)

(设计意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初步认识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五)拓展与延伸

1.建立健康生活小档案,便于自己反思和别人监督,不断调整自己,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做起,到下次我们上课时,我们大家共同来评一评。

2.通过本课三个主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你还知道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健康生活我行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前两节课的总结课,是把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用行动展示给大家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仅能给他人提出看法和建议,也懂得了如何使自己改掉坏的生活习惯,建立生活小档案,从今天开始,反思、监督自己。这些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教师应该在课前一周,让学生提前建立生活小档案,这样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再进行自我分析,更能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会更准确些。

健康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