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第二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题(1)

高一第二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题(1)

高一第二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题(1)
高一第二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题(1)

高一第二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氯离子,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强,碘遇到淀粉显蓝色,故正确;B、铜和硝酸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C、溶液中可能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错误;D、铝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故错误。

考点:氧化性的比较,硝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CO-+2H+=CO2↑+H2O

A.在稀盐酸中投入大理石粉末:2

3

B.1mol氯气通入含1molFeBr2的溶液中:2Fe2++2Br-+2Cl2=2Fe3++Br2+4Cl-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

HSO-

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H2O=HClO+

3

【答案】B

【详解】

CO-的形式,A不正确;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难溶于水,不能改写成2

3

B.0.5molCl2先与1molFe2+反应,另外0.5molCl2再与1molBr-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B正确;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而钠不能与Cu2+发生置换反应,C不正确;

HSO-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能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产物中HClO与

3

共存,D不正确;

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Na2CO3中滴入水,形成十水合碳酸钠,放热,取少许两种物质,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温度升高的是Na2CO3,故A错误;

B.将2mL水滴入盛有1g过氧化钠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产生,故B正确;

C.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说明含Fe3+,不能证明含有Fe2+,故C错误;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24-时,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不能说明含有SO24-,故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B.氯化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玻璃、水泥属传统硅酸盐产品D.氧化铝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详解】

A.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含有的杂质元素主要是碳,因此二者都是铁和碳的合金,A正确;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化钙,B错误;

C.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因此都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C正确;

D.氧化铝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D.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

【答案】D

【详解】

A.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晶体硅可用于制造晶体管及太阳能电池,A错误;B.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对人会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明矾具有净水作用但无强氧化性,因此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C错误;

D.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穿透力强,因此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6.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镁离子,可能有铝离子,故A错误;

B.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铁离子,故B正确;

C.氯化银、碳酸钡、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可能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取样,用铂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有钾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HClO ???→光照

HCl B .Fe 2H O ???→高温Fe 2O 3 C .S 2O

???→点燃

SO 3 D .S Fe

Δ

??→Fe 2S 3 【答案】A 【详解】

A .HClO 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l 和O 2,A 正确;

B .Fe 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 3O 4和H 2,B 不正确;

C .S 在O 2中点燃,只能生成SO 2,不能生成SO 3,C 不正确;

D .S 与Fe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 ,D 不正确; 故选A 。

8.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详解】

A .氢氧化钠可以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的硅酸钠所以要用橡胶塞,表述I 、II 都正确;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生成次氯酸,不是氯气具有漂白性;

C .酸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二者有联系;

D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的次氯酸生效,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加入白醋能增强漂白能力,D 正确。

9.将51.2g Cu 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 、N 2O 4、NO 2)的混合

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OH的浓度为

A.2mol/L B.1.8mol/L C.2.4 mol/L D.3.6 mol/L

【答案】A

【详解】

试题分析:n(Cu)=51.2g÷64g/mol=0.8mol,由于Cu是+2价的金属,所以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e-)=0.8mol×2=1.6mol;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变为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在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与硝酸中N的化合价相同,所以产生NaN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就是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NaNO2)×2=1.6mol,n(NaNO2)=0.8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NaOH)= n(NaNO2)+ n(NaNO3)= 0.8mol+0.2mol=1mol,所以c(NaOH)=1mol÷0.5L=2mol/L,选项是A。

10.将一定质量的镁、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全部是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生成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一定为100mL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mol

C.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

D.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一定是6.6g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发生反应为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发生反应为Mg(NO3)2+2NaOH=Mg (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5.1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5.1g÷17g/mol =0.3mol。金属在反应中均失去2个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0.3mol÷2=0.15mol;

【详解】

A、若硝酸无剩余,则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0.3mol,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0.3mol÷3mol/L =0.1L=100mL,硝酸若有剩余,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100mL,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15mol×8/3 =0.4mol,B正确;

C、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

0.3mol÷3 =0.1mol。若为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但NO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C错误;

D、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15mol×24g/mol=3.6g,若全

为铜,质量为0.15mol×64g/mol=9.6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为3.6g<m<9.6g,D 错误;

答案选B。

11.标况下,将一盛有等体积NO、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设试管中的溶质不往试管外扩散)

A.此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B.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mol/L

C.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

D.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

【答案】C

【详解】

A、将一盛有等体积NO、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发生的反应为

3NO2+H2O===2HNO3+NO,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正确;

B.试管内溶液中溶质是硝酸,设试管容积为V浓度为12

23

22.4

12

23

V

V

?

?

=1/22.4 mol/L,B正确;

C.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12

23

V?,C错误;

D.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侧重于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注意一氧化氮与水不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掌握反应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2.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 +3NH4F,其中产物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F3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B.NF3属于共价化合物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3:1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分子

【答案】D

【分析】

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NH4F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

A.NF3分子中含有氮氟化学键,该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故A不选;

B.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都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不选;

C.在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氧化剂是氟气,还原剂是氨气,有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3:1,故C不选;

D.NH4F是离子化合物,为离子晶体,故D选;

故选:D。

13.将一定量的锌与浓度为18.5mol/L的100m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mol/L,则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n(SO2)/n(H2)=1/1 B.n(SO2)/n(H2)=4/1

C.n(SO2)/n(H2)=1/4 D.n(SO2)/n(H2)=3/2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ZnSO4+SO2↑+2H2O,

Zn+H2SO4=ZnSO4+H2↑,设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列方程为x+y=26.88÷22.4=1.2mol,2x+y=18.5×0.1-1.0×0.1÷2=1.8,解得

x=0.6mol,y=0.6mol,则n(SO2)/n(H2)=1/1,答案选A。

14.将19.2g的铜屑投入到400 mL浓度均为0.5mol/L 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A.4.5 g B.9.9 g C.13.2 g D.14.7 g

【答案】B

【详解】

Cu与稀硫酸、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 H2O,据题可知

Cu的物质的量=19.2g

64

=0.3mol,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4×(0.5+1.0 ) =0.6mol,硝酸根离子

的物质的量是0.4×0.5 =0.2mol,所以氢离子不足,当转移0.45mol的电子时参加反应的Cu

的物质的量=0.45

2

=0.225mol,产生NO的物质的量=

0.45

3

=0.15mol,参加反应的Cu的质量

是0.225×64=14.4g,生成NO的质量是0.15×30 =4.5g,所以溶液增重14.4-4.5=9.9g,故B正确;答案选B。

15.某一固体粉末含有SiO2、Fe2O3、Al2O3,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至恒重,最终固体成份为

A.SiO2B.Fe2O3、SiO2

C.SiO2、Al2O3D.Fe2O3

【答案】A

【解析】

SiO2、Fe2O3、Al2O3,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含有硅酸钠、偏

铝酸钠,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生成二氧化硅,故A正确。

16.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Zn和浓硫酸发生: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浓度减小,

稀硫酸与Zn发生:Zn+ H2SO4(稀)=ZnSO4+H2↑,则生成的气体为SO2和的H2混合物,根据反应的有关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计算。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33.6

22.4/

L

L mol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

2

×1L×0.1mol/L=0.05mol,

参加反应的n(H2SO4)=0.1L×18.5mol/L-0.05mol=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设反应生成xmolSO2,ymolH2,

Zn+2H2SO4(浓)=ZnSO4+SO2↑+H2O

x 2x x

Zn+ H2SO4(稀)=ZnSO4+H2↑

y y y

x+y=1.5

2x+y=1.8

解之得 x=0.3,y=1.2

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和1.2mol的氢气。

A.由以上计算可知,反应中共消耗1.8mol H2SO4,故A正确;

B.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且V(SO2):V(H2)=1:4,故B错误;

C.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3mol+1.2mol)×65g/mol=97.5g,故C正确;D.在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H2O 中,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0.6mol,反应Zn+ H2SO4(稀)=ZnSO4+H2↑中,生成1.2mol氢气转移电子2.4mo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和稀硫酸

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计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7.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

D .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铜与浓硫酸反应中,硫元素部分化合价降低,部分化合价不变,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故A 正确;

B .SO 2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故B 正确;

C .SO 2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但能溶于NaOH 溶液,则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防污染环境,故C 正确;

D .①中反应后为浓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应将①中混合物加入水中,观察溶液显蓝色,确认有CuSO 4生成,故D 错误; 故答案为D 。

18.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 3 ②NO 2③HCl 和N 2 的4:5混合气体,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详解】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3NH 、HCl 、2NO 物质的量相等,设3NH 、HCl 、2N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烧瓶体积为VL 。由2233NO H O 2HNO NO +=+可知生成3HNO 的物质的量为

2mol 3,生成NO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3

,NO 难溶于水,则3HN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13/23

mol

mol L V V L =,3NH 和HCl 溶于水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 /L V ,因此

①=②=③,答案选C 。

19.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只可能含有 NH 4+、Na +、Mg 2+、Ba 2+、Fe 3+、Clˉ、Brˉ、Iˉ、CO 32ˉ、SO 42—中的几种,且浓度均为 0.1mol L —1。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溶液,滴加少许新制氯水,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③取少量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碱性,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将此溶液分为两等份,第一份加热,有气体放出;第二份溶液中加入Na 2C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NH 4+、Ba 2+

B .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Iˉ、Clˉ、Brˉ

C .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Fe 3+、CO 32ˉ、SO 42ˉ

D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 Na + 【答案】D 【详解】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溶液中不含有23CO -

; ②取少量溶液,滴加少许新制氯水,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 -,因Fe 3+与I -不能共存,故不含Fe 3+;

③取少量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碱性,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Mg 2+,将此溶液分为两等份,第一份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此溶液中含有NH 3?H 2O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4NH ;第二份溶液中加入Na 2C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a 2+,因Ba 2+与24SO -不能大量共存,故原溶液中不含有24SO -

; 通过实验确定的离子有:Ba 2+、+4NH 、I -,根据离子浓度均为 0.1mol L -1结合电荷守恒可知阴离子中一定含有Cl -、Br -,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 +,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点睛】

高中阶段对于Na +的检验,常见方法有:①根据焰色反应确定,若颜色反应火焰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元素;②可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分析。

20.如图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X 中试剂 Y 中试剂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

X之前的装置为发生装置,而集气瓶不能进行加热;X和Y装置为除杂装置,Y之后的装置为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导管长进短出,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详解】

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需要加热条件,图示装置不能完成,故A错误;

B.用Na2SO3与浓盐酸制取SO2,二氧化硫气体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进行除杂,若用亚硫酸钠,二氧化硫会与亚硫酸钠发生反应,故B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而图示方法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故C错误;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进行除杂,后进行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1.分别盛有不同无色溶液①②③④四支试管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对应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硝酸,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比如可以是氯化银,也有可能原溶液中有SO32-,硝酸将其氧化成了SO42-,A错误;

B.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一定是AgCl,也有可能是Ag2SO4等,B错误;C.溶液分层且上层为橙红色,说明生成了Br2,证明原溶液中含有Br-,C错误;

D.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遇到了碱性物质,所以试管口有氨气,所以原溶液中有NH4+,D正确;

答案选D。

22.某固体X可能含有Na2O2、Fe2O3、Al2O3、SiO2、K2SO4、Na2SO3、NH4NO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以确定其组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溶液1中不可能含有Cl-

B.气体1可能是二种气体的混合物

C.固体1可能是二种固体的混合物

D.固体X中,K2SO4和Na2SO3两种物质至少含一种

【答案】D

【详解】

固体X可能含有Na2O2、Fe2O3、Al2O3、SiO2、K2SO4、Na2SO3、NH4NO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Fe2O3、Al2O3、SiO2都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K2SO4、Na2SO3、NH4NO3、MgCl2都为溶于水的盐;加入足量水,有气体1产生,则X中一定含有Na2O2,Na2O2与水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A.因为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Mg(OH)2不溶于NaOH溶液,而固体X中加入足量水得到的固体1能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溶液2,故固体1中不含Mg(OH)2,X中不含MgCl2,溶液1中不可能含Cl-,A正确;

B.若X中还含有NH4NO3,则固体X加入足量水后还会发生反应:

NH4NO3+NaOH Δ

NaNO3+NH3↑+H2O,气体1可能是O2、NH3的混合物,B正确;

C.若X中还同时含有Al2O3、SiO2,X与足量水反应后可能溶解部分Al2O3、SiO2,还有未溶解的Al2O3、SiO2在固体1中,Al2O3、SiO2都能溶于NaOH溶液,C正确;

D.溶液1中加入盐酸/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1中可能含SO42-、SiO32-等,即溶液1中不一定含SO42-,则原固体X中不一定含有K2SO4、Na2SO3,D错误;

答案选D。

23.如图所示是某一短周期元素的“类价二维图”。图中箭头表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完成,a、g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为O 2,y 为H 2O

B .c 为S ,g 为Na 2SO 4或NaHSO 4

C .f 的浓溶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

D .反应a→b 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S 2-+2H +=H 2S↑ 【答案】C 【分析】

a 、g 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根据图示,最低价为-2价,即为第ⅥA 族元素,可能为硫元素或氧元素,且存在+4价,即元素为硫元素。根据物质分类可知,

b 为硫化氢,

c 为硫单质,

d 为二氧化硫,即x 为氧气,

e 为三氧化硫,

f 为硫酸,y 为水,

g 为硫酸钠或硫酸氢钠,a 为硫化钠或硫氢化钠。 【详解】

A .根据物质分类和反应过程可知,x 为O 2,y 为H 2O ,A 正确,不选;

B .根据物质分类可知,c 为S ,g 为Na 2SO 4或NaHSO 4,B 正确,不选;

C .常温下,f 的浓溶液会与Fe 发生钝化反应,阻止金属与浓硫酸进一步反应,故能用铁制容器盛装,C 错误,符合题意;

D .a 为硫化钠或硫氢化钠,b 为硫化氢,反应a→b 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S 2-+2H +=H 2S↑,D 正确,不选。 答案为C 。

24.下列有关S 和2S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3SO B .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2SO 作氧化剂 C .将2SO 通入()32Ba

NO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 .2SO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C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也只能生成2SO ,A 不正确;

B .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2SO 作还原剂,将溴还原为易溶于水的氢溴酸而富集,B 不正确;

C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因此,将2SO 通入()32Ba

NO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C 正确;

D .2SO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其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不是因为其有漂白性,而是因为其有还原性,D 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S 和2SO 的叙述正确的是C 。

25.在15g 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150mL ,能放出H 21.68L(标准状况)。同时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而且使Fe 2+完全转化成Fe(OH)2,共消耗3mol/L 的NaOH 溶液200mL ,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1.5mol/L B .2.5mol/L

C .2mol/L

D .3mol/L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向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未见颜色变化,说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 中和过量的硫酸,而且使铁完全转化成氢氧化亚铁,产生溶液中溶质为Na 2SO 4 ,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n(H 2SO 4)=n(Na 2 SO 4),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2n(Na 2SO 4),故n(H 2SO 4)= 1/2 n(NaOH)= 1/2×3mol/L×0.2L =0.3mol ,故c(H 2SO 4)= n(H 2SO 4)÷V=0.3mol÷0.15L=2mol/L ,选项C 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的知识。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SO 2的性质。[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导管b的作用是____。

(2)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

(3)装置C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性。

(4)装置D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浓硫酸”)。

(5)实验结束时需从导管b通入大量空气,其目的是______。

(6)用12.8g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理论上最多可生成_____LSO2气体(标准状况下)。

[知识拓展]

(7)酸雨造成的危害是:____(举一例)。

(8)探究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途径:将SO2通水入中,测得所得溶液的pH___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

【答案】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圆底烧瓶(或烧瓶)平衡气压(或者防止装置中气压过大使仪器破裂,防止气压过小产生倒吸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漂白

氢氧化钠溶液使装置内SO2被充分吸收.减少污染 4.48 土壤酸化(或破坏植物生长、河水酸化、腐蚀建筑等)< 2H2SO3+O2=2H2SO4

【分析】

根据题中图示信息可知,装置A是SO2气体产生装置,装置B是探究SO2的还原性,装置C是探究SO2的漂白性,装置D是尾气吸收装置,防止污染环境;据此解答。

【详解】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铜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SO2气体,导致圆底烧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气流过快,故导管b的作用是平衡压强(或者防止装置中气压过大使仪器破裂,防止气压过小产生倒吸等);

答案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圆底烧瓶,平衡压强(或者防止装置中气压过大使仪器破裂,防止气压过小产生倒吸等)。

(2)SO2气体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装置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为:漂白。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SO2气体,氢氧化钠可以与SO2反应,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而浓硫酸不与SO2反应,则不能吸收SO2气体,故D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5)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可能会残留SO2气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把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赶入D中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答案为:把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赶入D中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6)12.8g铜的物质的量为n(Cu)= m

M

=

12.8g

64g/mol

=0.2mol,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可知0.2mol的铜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的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SO2)=0.2mol×22.4L/mol=4.48L;

答案为4.48。

(7)酸雨的危害有导致土壤酸化或破坏植物生长或河水酸化或腐蚀建筑等;

答案为:导致土壤酸化或破坏植物生长或河水酸化或腐蚀建筑等。

(8)SO2溶于水会生成H2SO3,导致溶液显酸性,则溶液的pH<7,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原因是因为H2SO3被空气氧化生成了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

答案为:<,2H2SO3+O2=2H2SO4。

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图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说明NO2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NO具有还原性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小组一成员对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除了硝酸具有挥发性外,还有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A.NO2与HCl气体混合 B.NO2与H2S气体混合 C.NO2通入Na2S溶液中

【答案】Cu + 4H+ + 2NO3- = Cu2+ + NO2↑ + 2H2O 淀粉KI溶液变蓝打开开关,挤压气囊;丙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也可将I-氧化成I2,使溶液变蓝B

【详解】

(1)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4H++2NO3-=

Cu2++2NO2↑+2H2O;

(2)NO2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所以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NO2具有氧化性;

(3)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说明NO具有还原性,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硝酸也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对二氧化氮性质的检验造成干扰;为防止硝酸的干扰,故应在无水的环境中检验NO2的氧化性,将干燥的NO2与干燥的H2S气体混合,若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即可证明NO2的氧化性,答案选B。

【点睛】

本题利用Cu与浓HNO3的反应制取NO2,再利用NO2与水的反应制NO,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性质的区别。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干扰因素的排除。

2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__________;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可观察溶液呈__________色.

(3)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加热品红试液试管,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5)实验室也可以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木炭跟浓硫酸反应,写出碳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乙中品红溶液褪色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蓝除去尾气SO2,防污染由无色变红色二氧化硫漂白时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C+2H2SO4(浓)CO2+2SO2+2H2O

【详解】

(1)浓硫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得品红溶液褪色,故常用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的存在,即品红褪色,则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铜跟浓硫酸反应,铜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浓”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可观察溶液呈蓝色,故答案为蓝;

(3)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尾气SO2,防污染,故答案为除去尾气SO2,防污染;

(4)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的颜色褪色;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为: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生成了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生成的无色物质分解,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取少量乙试管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溶液会由

无色变成红色;

(5)木炭跟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铜与浓硫酸的性质,试题涉及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二氧化硫的性质及检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知识,注意明确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的区别。

29.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反应一段时间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2)某同学用图仪器进行实验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中含有CO2与SO2(图中加热及夹持仪器略去).

①碳与浓硫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上述仪器连接顺序为A______(根据需要可以重复使用)。

③B瓶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写出其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④证明反应生成CO2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答案】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或a试管中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Ⅲ

SO2+Cl2+2H2O=4H++SO24-+2C1- C+2H2SO4(浓)?

CO2↑+2SO2↑+2H2O CBCD 除去CO2气体

中的SO 2 2242242MnO +5SO +2H O=5SO 2Mn +4H --++

+ 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之后第二次通入的品红溶液不褪色,D 中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1)①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以和最低价的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到最高价的硫酸;

(2)装置A 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发生装置,装置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除去二氧化硫,装置C 中盛装的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存在,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前提需除去二氧化硫,以免造成干扰,据此分析实验原理与方案。 【详解】

(1)①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以和最低价的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S ,故答案为:a 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或a 试管中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 ②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是氯水中的氯离子产生的作用;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含有的漂白性物质次氯酸起的作用;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是二氧化硫在酸性环境下被氯水氧化生成的,即SO 2+Cl 2+2H 2O=4H ++SO 24-

+2C1-,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综上所述,方案Ⅲ实验设计合理,故答案为:Ⅲ;SO 2+Cl 2+2H 2O=4H ++SO 24-

+2C1-。 (2)①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2H 2SO 4(浓)

?

CO 2↑+2SO 2↑+2H 2O ;

②验证CO 2与SO 2,要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先要验证通过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接着通过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这样做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故答案为:CBCD ;

③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二氧化硫被也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结合电子转移数守恒和电荷、原子守恒规律得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42242MnO +5SO +2H O=5SO 2Mn +4H -

-

+

+

+,故答案为:除去CO 2气体中的SO 2;2242242MnO +5SO +2H O=5SO 2Mn +4H -

-

+

+

+

④证明生成气体中含有CO 2的现象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之后第二次通入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除尽,E 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之后第二次通入的品红溶液不褪色,D 中石灰水变浑浊。 【点睛】

实验(2)中检验两种产物的实验方案中,因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必须先除尽二氧化硫,要求学生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探究能

力。

30.为研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

回答以下问题:

(1)A 装置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 .酸性

B .氧化性

C .脱水性

D .吸水性 (2)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B 中溴水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说明2SO 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D 中22Na O 与2SO 反应生成24Na S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同学们发现,A 装置试管中铜和硫酸均有剩余时反应却自动停止了,由此推测反应与硫酸的浓度有关。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Cu 和浓硫酸反应会同时生成多种含硫化合物。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按如下步骤测定硫酸能与铜反应的最低浓度。 ①在盛有过量铜粉的试管中加入10mL ,18.4mol/L 浓硫酸进行反应。

②反应自动停止时,收集到2SO 1.92g ,测得其他生成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共1.08g ,由此可计算出硫酸能与铜反应的最低浓度是___________mol /L (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Cu+2H 2SO 4(浓)Δ

CuSO 4+SO 2↑+2H 2O AB 干燥管 防倒吸 溴水褪色 还原性

SO 2+Na 2O 2=Na 2SO 4 12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装置分析,A 装置为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装置,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剩余的二氧化硫经过C 装置中浓硫酸干燥后进入D ,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在D 中反应,剩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E 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在导管末端连上干燥管,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A 装置试管中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

Δ

CuSO 4+SO 2↑+2H 2O ,该反应中浓硫酸转化成CuSO 4、SO 2,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