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利亚事件的历史考察

贝利亚事件的历史考察

贝利亚事件的历史考察
贝利亚事件的历史考察

“贝利亚事件”的历史考察

王桂香

【内容提要】“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坛上的重大政治事件。1953年6月26日,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部长的贝利亚,突然被秘密逮捕,随后被苏联当局指控“反党、反国家罪行”并被枪毙。苏联当局对“贝利亚事件”的正统说法沿用了近半个世纪。“贝利亚事件”的真实面目鲜为人知,实际上,当年的指控是凭空捏造的,存在罪名不符的问题,它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高层权力斗争的产物。

【关键词】苏联贝利亚“贝利亚事件”

【作者简介】王桂香,196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北京100007)

“贝利亚事件”是苏联历史中的诸多谜案之一,几十年以来,对此事件说法不一。

1953年苏共中央七月全会结束后,7月10日苏联媒体首次公开报道了“贝利亚事件”,党的机关报《真理报》刊登了简讯:苏共召开中央全会,讨论了马林科夫代表中央主席团所作的《关于贝利亚的反党、反国家罪行》的报告,指控贝利亚破坏苏维埃国家,为国外资本家服务,企图把内务部凌驾于政府和苏联共产党之上;全会通过决议取消贝利亚的中央委员会资格,并把他作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人民的敌人而开除出党[1]。同日,解除了贝利亚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的职务,移交苏联最高法院审理。随后各出版机关和图书馆奉命销毁了贝利亚的有关资料,大百科全书中的条目也奉命被覆盖粘贴。

近年来,新解密档案材料为人们了解事实真相提供了依据。尤其是《贝利亚在1953年,苏共中央七月全会速记记录及其他文件集》[2],集中了从斯大林逝世到贝利亚被枪决之间苏联当局的一些有关原始资料,为了解“贝利亚事件”真相提供了帮助。贝利亚也越来越引起俄罗斯史学家、文学家们的关注,出现了一些专著[3]、论文以及相关书籍的专门章节[4],其评论不一,争论激烈。一些人仍视他为血腥恶魔的政治家、阴谋家;另一些人则认为,贝利亚是位颇有领导能力的国务活动家,其在镇压中的过错实际上并不比莫洛托夫和赫鲁晓夫这些政治局委员的过错大,只是他在1953年夏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被打败,否则,激进改革的主要发起人的形象是会与贝利亚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为了能够冷静地、客观地、历史地评价贝利亚和“贝利亚事件”,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贝利亚的主要国务活动。

一贝利亚的主要国务活动

被苏联当局从苏联百科全书中删除了近半个世纪的贝利亚,如今重新拥有独立的条目。根据苏联政治精英百科辞典——《绝密人物生平百科》[5],贝利亚自20年代初领导高加索肃反委员会,1931年起任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38年11月起被任命为内务人民委员(即内务部部长)[6],1939年春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1941年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后来称部长会议副主席),主抓煤炭、石油和金属工业及重工业、军工综合体,随后进入战时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委员会,负责监督飞机、坦克、武器、弹药的生产,因卫国战争中的突出贡献而晋升为苏联元帅,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及一系列勋章、奖章。战后任国防委员会特别委员会主席,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工作。自1946年3月起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部长(国家安全部也并入其中),期间提出一系列纠正以往错误的大胆举措。1953年6月26日被当局秘密逮捕,12月23日被枪毙。

简言之,贝利亚是40~50年代苏联高层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斯大林时期,调入中央工作后的贝利亚参与的重大事件主要有:出任内务人民委员,迅速整顿国家安全机关[7],从劳改营、教养院分别释放了22.36万人和10.38万人,但同时也逮捕了许多人,镇压活动并没终止;其次,领导内务人民委员部对侨居墨西哥的托洛茨基实施暗杀[8];再次,整肃外交部[9],为苏德“合作”排除“干扰”;第四,参与“卡廷事件”[10],奉命接管棘手的波兰战俘约25万人,并根据1940年3月5日政治局通过的决议秘密处决2万多名前波兰军官[11];第五,指挥强制性的民族迁徙行动[12];第六,负责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领导苏联情报机关从国外获取原子弹研制的机密,并负责原料铀的开发,1945年秋任原子弹特别委员会主席,负责组织工作并督促保障完成任务。1949年秋苏联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此联共(布)中央和部长会议专门嘉奖贝利亚列宁勋章和一等斯大林奖金,有人称其为“苏联原子弹之父”[13]。其后,贝利亚继续负责主抓苏联氢弹的研制工作,结果比美国早一年研制出来,为苏联的大国地位提供了军事保障。

斯大林逝世后,熟知苏联国内外局势的贝利亚,向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迅速提出了一系列纠正错误的大胆举措和提案,并亲自主抓落实一些议案,展现了其政治生涯的另一面——精明能干的政治家、尝试改革的先行者。

斯大林逝世后,首先是贝利亚主动发起苏联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他签署绝密文件,下令成立专项侦查小组,重新审查斯大林晚年的“医生案件”、“前苏联空军领导人和苏联航空工业部的领导被控案”、“明格列尔案件”等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案件[14]。根据重新审查的结果,贝利亚迅速向苏共中央主席团递交了上述一系列案件的复审报告和予以平反的提案。苏共中央主席团批准了上述报告,其涉案人员都得到了平反,并被恢复名誉。

贝利亚坚持把他签署的案件复审报告和其他材料附在苏共中央主席团的相关决议后面,分发给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以及各地方州委书记等人。贝利亚展示给社会的是反对滥用职权和反对政治迫害的形象,也许他有以此赢得民心、捞取政治资本的动机,但无法否认贝利亚的复查报告和提议平反议案的积极意义,它确实拉开了苏联平反冤假错案的大幕,而且起到了打破社会政治僵局、提高领导集团威信的作用。

1953年3月26日,贝利亚还向苏共中央主席团递交了大赦草案报告,指出劳改营、监狱和集中营服刑的犯人多达252.64万人[15],占1951年初苏联总人口的1.39%,造成监狱、劳改营人满为患。大赦草案提议释放上百万人[16],获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批准,1953年3月28日《真理报》头版刊登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大赦令”。它带给苏联社会的震动是很大的,“给被判刑剥夺自由在5

年以上者的刑期减半”条款扩大了大赦的受益人群,使大赦的意义不只局限于释放103.2万人回家,对稳定社会情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大赦令不适用于反革命罪”犯人(这一提法是苏联政治犯的代名词),使广大的政治迫害受害者继续含冤服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贝利亚还是其他高层领导人,都不可能完全告别斯大林时代,他们也无意于一下子抛弃原有的专制管理模式,所做的只是对其进行修补而已。

此外,贝利亚还递交了关于限制苏联内务部特别会议权限的报告[17],提议修改刑法内容,从法律上纠正镇压范围过大的做法和减少民众的不满,明确提议取消某些经济罪、失职罪的刑事责任[18]。贝利亚曾向米高扬谈过其主要想法:“应当恢复法制,不能容忍国内目前这种状况。我们逮捕了许多人,应该释放他们。应当精简内务部。”[19]

改革户籍管理是贝利亚提出的另一项影响较大的对高度专制管理模式进行修补的缓和举措,因为对自由往来和居住的限制越来越引起国民的不满,中央主席团讨论并通过了贝利亚的“取消护照加注和特别受理地区”报告。贝利亚还对不给农民发放国内护照(即长期有效的多页身份证件)的做法提出尖锐批评,签署内务部第00 357号令,规定在其他地区找到工作的农民可领取临时护照。这一措施冲击了苏联集体农庄体制,因此遭到其他领导人的反对,贝利亚被逮捕后这项措施也被取消[20]。

贝利亚在其递交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报告中也间接地谈到农业问题——大量农庄庄员收入很低,他主张“发展农庄的公有经济和提高农庄农民的物质福利,降低首先是山区和半山区农庄的农产品国家采购定额和规定的现金支付定额”[21]。

在完善民族政策方面,贝利亚向苏共中央主席团递交了关于乌克兰西部、立陶宛、白俄罗斯形势的报告,提出起用地方民族领导干部来替换俄罗斯籍最高领导人的举措,预防爆发非俄罗斯族的民族反抗。这是一种应急性的缓解紧张关系的举措,对此甚至其政治竞争对手赫鲁晓夫后来也承认其正确性[22]。

在改善国际关系方面,贝利亚秘密谋划苏联和南斯拉夫关系正常化,密切关注民主德国严峻的政治、经济局势,主张修改对德政策,大胆地提出极具政治冒险性的尝试——主张在民主德国放弃移植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放弃在农村建立集体农庄的方针,主张在民主德国推行中立的和平德国方针,但遭到莫洛托夫等人的坚决反对,最终导致东柏林的6月骚乱,苏联动用武力进行镇压。

上述是贝利亚百日施政的主要举措。苏联高层领导集团采纳这些提议,是面对斯大林时期造成的严重现实危机所做的自救反应,旨在争取民心、恢复正常秩序,一定程度上缓解、消除民众心中的不满,缓解已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这也

说明,继斯大林之后,无论何人执掌国家管理大权,都必须改革原有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做出顺应民心的举措。

苏联著名资深外交家、国务活动家奥·特罗扬诺夫斯基曾评价说:“虽然当时的第一号人物是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而实际上起主导作用的却是贝利亚……他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他还是一个拥有非凡智慧和巨大组织才能的人。”[23]

贝利亚的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大体上符合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其管理才能,但同时也引起了苏联高层政治精英们的不满、猜疑与忌惮。贝利亚把国家安全部并入内务部后迅速进行人事变动,提议更换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及6个区和49个州的内务部领导人[24],随后更换了各地方中级领导层,如出任乌克兰内务部部长的梅什克立即撤换了18名乌克兰各州内务部管理局长[25]。这种人事变动被贝利亚的同僚们视为“极其危险的行动”,他们本来就对从斯大林时代继承下来的国家安全机关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包括对推荐和调转党务、国务和经济干部拥有决定权)怀有不满,因此出于对权势日盛的贝利亚的共同的恐惧而联合起来,密谋以宫廷政变的方式逮捕贝利亚,这一结果就是“贝利亚事件”。

二“贝利亚事件”始末

官方是在7月10日的《真理报》上公开发表了极为简略的报道。当时苏联官方对何时、何地、如何逮捕贝利亚的,没有任何公开报道,这一直是人们心中的谜案。

事实上,贝利亚是1953年6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参加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时被突然逮捕的,是根据党的高层领导者们的密谋实施的,依靠的是以朱可夫元

帅为首的军人特别武装小组。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В.瑙莫夫评价说,“这在苏联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26]。

马林科夫在中央七月全会上说,关于贝利亚的问题最初始自6月12日中央主席团的一次例会,是在讨论完贝利亚提交的关于白俄罗斯局势的报告之后,开始私下秘密商议的。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承认是他首先向马林科夫提出贝利亚的危险性,并表示已同国防部长布尔加宁谈过多次,从而说服了马林科夫同他结成反对贝利亚的政治联盟。随后的一周多时间里,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分头同主席团某些成员就解决贝利亚问题进行了秘密谈话。赫鲁晓夫比较顺利地说服了卡冈诺维奇和萨布罗夫,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最初并不赞同赫鲁晓夫的提议,对逮捕贝利亚持不积极态度,后来由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出面才被说服。莫洛托夫不仅积极支持搞垮贝利亚,而且首先主张采取极端措施。马林科夫最初也没能说服别尔乌辛,后由赫鲁晓夫出面解决。最后找的是米高扬,他同意解除贝利亚现任职务,但主张用同志式的方法,让其改抓经济工作。可见,在秘密策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赫鲁晓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

经过周密的谋划准备,1953年6月26日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出奇不备地将贝利亚逮捕。据赫鲁晓夫讲,莫斯科空防司令莫斯卡连科和朱可夫元帅等11位元帅和将军参加了武力逮捕贝利亚的行动。会上赫鲁晓夫、布尔加宁、莫洛托夫等发言,揭发、批判贝利亚,随即对贝利亚进行武装监护[27]。晚上才把贝利亚从克里姆林宫秘密送到莫斯科卫戍部队禁闭室,次日又把他转到防空司令部的仓库进行关押,直到审讯和审判结束[28]。

据查证,6月26日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没有留下任何速记记录,目前能找到的能说明这次会议的唯一官方文件,是收藏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内的马

林科夫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草稿——“关于贝利亚问题的决定第10号记录,1953年6月26日”[29]。该文件显示,会上并没有列出贝利亚具体的真凭实据的犯罪事实,只是笼统地谴责贝利亚及其副手们将内务部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导致内务机构有机会滥用职权,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文件有针对性提出了今后任务——对内务部机构进行治理整顿,使其处于党的监督之下,为党和政府服务;而在“怎样纠正?”项下,对贝利亚的处理意见——“解除其部长会议副主席职务、任命为石油工业部长?”旁写有“缓议”一词[30],可见主席团成员们对这项处理意见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26日做出“关于贝利亚反国家罪行”决议,解除贝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和内务部长的职务,取消他曾获得过的一切荣誉称号和勋章[31],移交苏联最高法院审理。

三天后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通过了《关于立案侦查贝利亚反党和反国家罪行》的决议,并委托由赫鲁晓夫一手提拔的、其职务也是这次会上批准的苏联总检察长Р.鲁坚科,负责贝利亚事件的侦查,由其确定专案组成员名单,立即着手揭露和调查贝利亚及其副手们进行反党、反国家的罪行[32]。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紧急撤换总检察长并责其调查贝利亚事件的这种做法,很难让人相信,对贝利亚案件的侦查和取证工作是公正的、客观的,换言之,它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操纵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判处贝利亚死刑做好了准备[33]。

根据6月27日赫鲁晓夫签署的决议[34],7月2日~7日,苏共中央匆忙召开全会,着重揭露和批判了贝利亚的反党和反国家罪行,这就是苏联历史上有名的“苏共中央七月全会”。贝利亚没被允许参加。在这次会上马林科夫做了关于贝利亚反党和反国家罪行的报告,赫鲁晓夫、莫洛托夫、伏洛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主席团主要成员以及部分代表都做了发言,从思想上、政治上检举、声讨贝

利亚罪行。与会代表们的发言把贝利亚勾画成血腥刽子手、帝国主义的间谍、贪恋权力的阴谋家、道德败坏的野心家。七月全会通过了关于贝利亚反党、反国家罪行的决议。

7月初《真理报》除了刊登了本文开头提到的简讯之外,还发表了社论《党、政府、苏联人民的不可摧毁的团结》[35],指责贝利亚“企图把内务部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并罗列了四条罪行:“第一,企图利用内务部中央和地方的机构来反对党和党的领导、反对苏联政府,根据对他个人的忠诚来提拔内务部的工作人员;第二,企图阻挠农业方面最重大的迫切问题的解决;第三,企图破坏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企图在苏联各族之间制造纠纷,并唆使各加盟共和国中的资产阶级民族分子进行活动;第四,蓄意阻挠执行党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关于巩固苏维埃法律和消除某些违法乱纪情况的指示,并多次企图曲解这些指示。”根据新解密的档案文献显示,上述罪名均摘自未发表的苏共中央“七月全会”关于贝利亚罪行的决议[36]。2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通过决议,取消贝利亚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资格。

1953年年底,确切地说是12月7日,苏联最高监察院发布通报,宣布完成了对贝利亚案件的侦讯工作,结论是贝利亚组织了与苏维埃国家为敌的阴谋叛国集团[37],并重复了《真理报》社论中罗列的上述罪行[38]。23日苏共中央报刊发表公告: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对贝利亚一案进行了秘密审判(18日至23日),判处贝利亚及其“同伙”死刑,没收其财产,不得上诉,并立即执行枪决。审判贝利亚的程序完全是按照苏联30~40年代的政治诉讼程序的传统进行的,先由苏共中央全会做出决议(关于贝利亚的旨在颠覆苏维埃国家以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其表现为居心险恶地企图把苏联内务部置于政府和苏联共产党之上的反党反国家的犯罪),预先就决定了几个月后才举行的庭审的判决结论,并且采取的是缺席审判,被告本人不被允许参加庭审,也就无从做出解释和申辩。

就这样,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顺从地执行了党和国家领导的意志,判处枪决贝利亚并直接在关押处执行。至此,“贝利亚事件”落下帷幕。自此贝利亚便被人为地塑造成恶贯满盈的阴谋钻营、道德败坏的帝国主义间谍,是大规模清洗运动和冤假错案的罪魁。

三七月全会和贝利亚的三封悔改信

苏共中央七月全会的主要议题是检举、揭发、批判贝利亚,赫鲁晓夫主持了开幕式,讨论马林科夫的报告《关于贝利亚反党和反国家罪行》。从七月全会速记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马林科夫的报告,还是赫鲁晓夫的讲话以及其他委员的发言,对贝利亚的指责主要是政治性的。他们都步调一致地按照主席团定的调子对贝利亚进行指控、上纲上线并自我洗刷,极力把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通过中央主席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成是贝利亚企图把内务部凌驾于党和政府领导之上,把纠正民族政策上的错误说成挑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把其处理民主德国问题的建议说成“帝国主义的代理人的罪证”。

新近出版的解密档案材料首次全文发表苏共中央七月全会(1953年)的完整材料,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七月全会的会议速记记录竟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始的会议速记记录,即未经修改的反映全会上实际讲话的速记记录(原件现保存在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另一个是会后经过修改的速记记录,也就是进行了变动、增删以交付印刷的速记记录。

1953年9月18日苏共中央主席团通过“关于出版七月全会和九月全会(1953年)速记稿”的决议,定于10月1日前出版。决议明确要求“对发出速记稿尚未核对的同志在一周时间内核对自己的讲话”。此决议为变动、修改七月全会速记记录打开了方便之门。从七月全会到10月初,苏联高层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被正式批准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党

的第一把手,跃居在马林科夫的前面。许多委员们根据时局的变化对自己的讲话稿做了彻底修改。由于七月全会后贝利亚在党的宣传中受到致命的批判,以至于委员们以前关于同贝利亚关系密切、关于内务部长的智慧和经验的讲话变得不合适了;其次要求减少贝利亚改革国家内外政策计划的材料,这一切均由对“敌人、卑鄙的阴谋家、外国情报机构间谍”——贝利亚的指控所取代。许多委员不仅修改个别细节、事实和措词,而且还改变原来讲话的意思,有的发言稿还被怀疑是重写的[39]。值得一提的是,赫鲁晓夫和莫洛托夫的发言也都作了重大修改[40]。

狱中贝利亚曾先后给苏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主席团写了三封信[41],为我们了解《贝利亚事件》的起因以及贝利亚的国务活动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也是贝利亚能为后人留下的唯一能表明他自己对该事件的态度的宝贵资料。7月1日写的第二封信,手稿长达9页,可以视其为无法参加七月全会的一个书面发言。他诚恳地请求原谅:“我对自己的全部行为作了最严厉的反省,严厉地责骂自己。我对您(指马林科夫)的态度在性质上特别严重和不能原谅。我是百分之百地错了。”他承认坚持要把内务部的报告同中央决定一起散发的想法是错误的,认识到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中央决定本身的意义,“从我方面来说坚持散发报告是愚蠢的,是政治考虑不周,更何况您曾告诫我不要这样做。”信中贝利亚还回忆了与马林科夫以及其他主席团成员之间多年的工作友谊和相互提携,也间接地表白了自己在国务活动方面所做过的成绩和工作,并请求“安排做点工作吧!哪儿都行,任何需要的工作、最细小的工作都行……在任何一个边区和州、国营农场、农庄、建筑工地,恳求您不要使我失去成为一名积极的建设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仍将忠于我们亲爱的党和苏联政府。”

次日,贝利亚给主席团所有成员写了封短信,恳请大家立即干预,“有人想不经审判和侦查就迫害我,5天关押后一次审问也没有……难道作为中央主席团委员不应要求对他的案件仔细审理,提出指控,要求解释,讯问证人……对一

位中央委员和自己的同志不经审判和弄清情况,在地下室蹲5天5夜后处死他,难道是唯一的和正确的解决方法……我断言,只要愿意进行调查,一切指控将被撤销……我请马林科夫同志和赫鲁晓夫同志不要固执,给同志平反难道不好吗?”一连串简短的语句表达了贝利亚无助的心情,也间接地说明贝利亚对没有被允许参加中央全会的彻底失望,同时他确信其同僚们拿不出什么不牵扯他们自己的真凭实据的指控。”

负责监管贝利亚的К.С.莫斯卡连科将军在其回忆录中证实说:“所有这些信我们都呈递给了主席团委员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后来我们得到指示,不许再给他纸、铅笔、钢笔,也就是禁止他写,我们就遵照执行。”[42]由此可见,后来贝利亚连申述权也被完全剥夺了,他的竞争者们竟然对他手中的笔都害怕。

事实上,贝利亚的这些信不仅没有拿到中央全会上宣读,甚至没有让中央主席团全体委员审阅,他的请求也没有得到批准,其同僚们为了保全自身,把贝利亚作为造成斯大林时代所犯下错误的主要罪魁,以此来洗刷自己,这正是贝利亚悲剧之所在。

四“贝利亚事件”深层原因

斯大林逝世后,政治精英们开始对国家权力重新分配。1953年3月5日晚召开了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会上经贝利亚提议确立马林科夫为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书记。此外,会上还通过了一项“绝密”议案:苏共中央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授权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赫鲁晓夫采取措施,整理斯大林同志的文件,无论是正在执行使用的文件还是档案文件。对此有评论认为,“它是了解随后发

生各种事件实质的关键,实际上它说出了斯大林主要接班人的名字,因此他们很快就得决定,这三个人中谁将成为头号人物。”[43]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马林科夫同意与赫鲁晓夫结成反对贝利亚的政治同盟的动机所在。另外,贝利亚的儿子谢尔戈曾在书中披露:“我父亲搞了一份马林科夫的材料,包括他的所有活动以及根据他主动提议所犯下的罪行(马林科夫参与了集体化和所有清洗运动),我父亲曾对他说:‘算你走运,这些材料在我手里,不过以后你做事要明智些。’(逮捕贝利亚及其家属后,马林科夫曾亲自找贝利亚的儿子索要贝利亚手中的档案,无获而归,非常恼火)”[44]。当然,贝利亚手中掌握的不只有马林科夫的“把柄”,还有主席团其他成员的类似“把柄”。正是对这种威胁性的担忧,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贝利亚,以此洗脱各自与过去错误的干系。

历史学家德·沃尔科戈诺夫在其书中的讲述也证明了这一点:“当贝利亚被逮捕时,赫鲁晓夫下令把保存有斯大林发给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许多文件的贝利亚私人档案也‘全部都带走’。为此成立的专门委员会,出于‘善意’考虑,没翻看也没去读,就执行命令把11袋文件全部都烧毁了呀!很可能,这些文件都是独有的一份呀……党的高层领导们害怕,这些文件中有他们的黑材料,斯大林发给贝利亚的许多命令和决议,都被扔到专门委员会点起的火堆上烧了,永远成了历史的秘密。”[45]

在分析“贝利亚事件”时,研究苏联战后时期的著名学者叶·祖布科娃谈论说,“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高层权力斗争的产物。“事件”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贝利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其作用日益显赫,而这些措施触动了他的同僚们的权势欲,引起了他们的惶恐,使他们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数年间里,内务部获得了过多的权力,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党的监督范围。他的同

僚们不无理由地看到了这里存在的对自己以及自己生存的现实危险性,是恐惧感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贝利亚,把贝利亚从政治舞台上清除掉。事实上,逮捕贝利亚、削减强力机关的过大权力,这既符合赫鲁晓夫的利益,也符合马林科夫的利益。

贝利亚的儿子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父亲是一位追究真实结果的务实的国务活动家”,“父亲错在过高地估计了周围同僚们对举措议案的赞同,同时也没有充分估计到他们施展阴谋诡计的‘才华’”[46]。

贝利亚的昔日同僚们——他的政治竞争对手们,也极力地把一切都推到贝利亚身上。中央主席团成员以及委员们在“七月全会”上的发言就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1955年赫鲁晓夫在访问南斯拉夫时,在公开声明中就曾把过去破坏苏南关系的罪责统统推到贝利亚和阿巴库莫夫身上,这引起铁托极大的不满。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中,也极力把贝利亚同战后斯大林时期的镇压活动绑在一起:“斯大林极重的猜疑心被卑鄙的奸细、可恶的敌人贝利亚巧妙地加以利用……正是贝利亚向斯大林‘抛出’了他和他的心腹一手炮制的材料……斯大林是从贝利亚和阿巴库莫夫那里获得了某些伪造材料……在策划五花八门的肮脏可耻的案件中,我党的凶恶敌人、外国间谍机关的走狗、骗取了斯大林信任的贝利亚起了最卑鄙的作用”[47]。

赫鲁晓夫在各种场合曾多次不厌其烦地解释贝利亚问题,而且往往前后说法不一致,可见是有其目的的。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В.瑙莫夫、Ю.希卡乔夫在《贝利亚在1953年,苏共中央七月全会速记记录及其他文件集》的序言中评论说:“实际上,贝利亚事件是政治局反对其某成员的阴谋,这场阴谋的全部要素俱在:极端保密、秘密起草指控条款、认真推敲行动计划、幕后进行密谈、分配角色和组织执行逮捕的武装

军官小组”;“贝利亚被剪除后,斯大林逝世后争夺党和国家领袖的斗争第一阶段宣告结束。在这场斗争中,赫鲁晓夫是最大的赢家: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大大加强。”[48]

究其实质来说,“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高层权力斗争的产物。由于强力部门的权力过大,超越了党的监督,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作为强力部门的领导者、大清洗运动的执行者,贝利亚也就成了斯大林时代大清洗镇压错误的“承担者”,对其担任内务部的领导期间所参与的镇压活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尾声:“贝利亚事件”的平反问题

根据现已公布的档案史料来看,1953年指控贝利亚所犯的罪行——背叛祖国、组建反苏联阴谋团伙、从事恐怖主义活动、担任过秘密间谍,是属于当时为了权力斗争的需要而凭空捏造的,确实存在罪名不符的问题。

但1999年10月和2000年5月,俄罗斯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两次驳回贝利亚亲属要求给贝利亚平反的上诉。

为此,笔者走访了一些俄罗斯著名学者以及普通民众。有学者认为,尽管“贝利亚事件”确实存在罪名不符,但给贝利亚平反仍是不现实的。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贝利亚长期以来一直被塑造成一个血腥镇压、阴谋钻营的帝国主义间谍,臭名昭著,在俄罗斯民众的意识当中埋下了很深的怨恨;另一方面,自1938年起贝利亚曾长期担任苏联内务部部长的职务,对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镇压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尽管斯大林的亲信们在这方面每个人也都有罪责,但在人们的意识和记忆深处,已经很难把贝利亚与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分割开来[49]。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在回答笔者就这一问题的提问时,也明确表示“贝利亚事件”很难给予平反,因为确切地说,它不是司法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米亚斯尼科夫在接受笔者的提问时也明确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俄罗斯学术界依据新公布的档案对“贝利亚事件”及贝利亚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进行重新评价,这是正常的,它能勾画出其真实历史面目,更接近客观事实。弗·米亚斯尼科夫院士回忆说,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逝世时,他正值大学时代,曾亲眼目睹了当时的历史进程,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控的悲痛之中,客观地说,贝利亚当时表现得很冷静,操办一切事情。可以看出,贝利亚对如何使国家继续向前发展是怀有信心的,但有的学者把贝利亚捧成英明的改革家,过分夸大了其主张和作用,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弗·米亚斯尼科夫院士进一步指出,“贝利亚事件”是苏联当时高层权力斗争的结果,但要给贝利亚平反会造成社会上思想混乱,因此他认为,不会予以平反。鉴于经贝利亚之手曾有几万无辜政治犯被枪杀,他强调说,即使是再过50年、100年也仍然不会给贝利亚平反。

《贝利亚在1953年,苏共中央七月全会速记记录及其他文件集》一书版权页上的内容提要中,赫然写道:“靠造假做法指控贝利亚所犯的罪行是凭空捏造的,但关于他所犯的真正暴行——组织大规模镇压运动,却只字不提。”

笔者认为,贝利亚自1938年年底起开始担任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无论在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是主动、积极倡议者还是主要参与、执行者,也无论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维护以斯大林为首的苏维埃政权或是政治需要还是生性残酷,他对其在任期间苏联国内某些大规模的清洗和镇压活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贝利亚对当局所犯的罪行是负有责任的,其实,瞬间变为严酷的审判官的贝利亚的‘亲密同志’——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赫鲁晓夫、伏罗希洛夫、米高扬、布尔加宁也一样负有责任。”[50]俄罗斯历史学家阿·托普特金也认为,贝利亚昔日的这些战友们对大清洗的参与以及直接负有的责任实际上并不亚于贝利亚。他在其书中梳理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赫鲁晓夫、伏罗希洛夫、米高扬、布尔加宁等人的简要升迁履历,并用详细的数字逐一列举了他们各自在大清洗运动中所参与以及经手批示的枪毙人数、抓捕进集中营的人数[51]。“但多年来,贝利亚在苏联社会意识中成了残暴统治者的象征,成了他自己所犯一切罪行和归咎于他的斯大林政权的错误的‘替罪羊’”[52]。

因此,尽管“贝利亚事件”的曲直已经披露,但“贝利亚事件”却很难予以平反。也许将来会把追究贝利亚在清洗运动中的责任问题,与指控罪名确实不符的“贝利亚事件”区分开来,以更客观的态度予以评价,或许时间会对“贝利亚事件”做出另外的答案。

(责任编辑张昊琦)

注释:

[1]Правда, 10июля1953г.

[2]ЛаврентийБерия. 1953:СтенограммаиюльскогопленумаЦККПССидр.документы.М.: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Фонд“Демократия”, 1999.

[3]РубинН.ЛаврентийБерия:мифиреальность.М.:“Олимп”иСмоленск,“Русич”, 1998;Антонов-ОвсеенкоА.Берия,М.:“Изд-воАСТ”,

1999;НекрасовВ.Ф.Берия:Конецкарьеры.,М.:, 1991;СергоБерия,Мойотец?ЛаврентийБерия,М.:,“Современник”, 1994;СергоБерия,МойотецБериявкоридорахсталинскойвласти.М.:ОЛМА-ПРЕСС,2002;МухинЮ.УбийствоСталинаиБерия.?М., 2002;ЖуковЮ.Н.ТайныКремля:Сталин,Молотов,Берия,Малеков.М.:ТЕРРА-Книжныйклуб, 2000;ТоптыгинА.ЛаврентийБерия.Неизвестныймаршалгосбехопасности.М.:Яуза,Эксмо, 2005;Кремл?вС.Берия.ЛучшийменеджерХХвека.М.:Яуза;Эксмо, 2008.

[4]БезыменскийЛ.ДелоБерии.Полвекаспустя//Новоевремя, 11июня2000,№23;НаумовВ.П.БыллизаговорБерии?Новыедокументыособытиях1953г. //Новаяиновейшаяистория? 1998.сен.-окт.№5;ОнирастворилиБериювщелочи//Власть, 6июня2000№22;索·弗·汤姆:《法国历史学家眼中的贝利亚》,载《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1期;时殷弘:《权力欲望与改革尝试:贝利亚在1953年》,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闻一:《改革还是争权夺利?——当贝利亚开口说话(三)》,载《回眸苏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МленчинЛ.М.КГБпредседателиорганов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Рассекреченныесудьбы,М.:“Центрполиграф”, 2001.

[5]См.:ЗеньковичН.А.Самыезакрытыелюди.Энциклопедиябиографий,Москва:“ОЛМА-ПРЕССЗвездныймир”, 2002г.,С. 49~55.绝密人物指苏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局、书记处委员们。

[6]贝利亚曾拒绝接受赫鲁晓夫对他的任职祝贺并表示宁愿留在格鲁吉亚继续任职,贝利亚想进联共(布)中央做党务工作,并不热衷于内务人民委员的职位(参见列·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第200页);贝利亚的儿子谢尔戈也曾讲述了其父亲对这一任职的不情愿,并曾借口自己是非俄罗斯族人不便担任此职,但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参见СергоБерия,МойотецБериявкоридорахсталинскойвласти.М.:ОЛМА-ПРЕСС, 2002.С.52)。

[7]1939年开除7 372人,更换了3/4的领导干部,急剧缩减国家安全机关中的犹太人,剔除了东欧族干部,显示出他具有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的精明能力,“贝利亚是得到斯大林的指示——招收联共(布)党团员彻底更新国家安全机关。”参见列·姆列钦《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第202页。

[8]贝利亚的儿子谢尔戈指出,贝利亚是不同意暗杀托洛茨基的,认为托洛茨基已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了,且完全处于监视中,构不成威胁(СергоБерия,МойотецБериявкоридорахсталинскойвласти.С.79)。斯大林曾亲自接见负责该任务的苏联国家安全部情报局副局长帕·苏多普拉托夫等军官,根据其回忆录讲述,从中也可以看出贝利亚确实是负责、参与了这项任务。参见〔俄〕帕·苏多普拉托夫著,魏小明等译《情报机关与克里姆林宫》,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65~83页。

[9]1939年5月李维诺夫外交人民委员(即部长)被斯大林解除职务后,外交部共有2 500人被逮捕。

[10]有人辩解说卡廷事件是战前为防后患、先发制人地消灭不喜欢苏联的波兰军官。

[11]有说是贝利亚提议的,但其儿子谢尔戈却另有说法:贝利亚是主张留下这些富有作战经验的波兰军官抗击德国,但遭到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的反对,斯大林赞同他们的主张,下令处决,为此险些罢免贝利亚的内务人民委员职位(СергоБерия,МойотецБериявкоридорахсталинскойвласти.С.77~78)。由于尚没有找到苏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波兰军官命运的这场讨论记录,故无法证实贝利亚的真实态度。法国苏联问题专家弗·汤姆指出,贝利亚在决定枪毙被俘的波兰军官的命令书上签了字,可是熟悉苏联官僚体制的人都知道,这不足以说明贝利亚是这一决定的主张者(СергоБерия,МойотецБериявкоридорахсталинскойвласти.С.397)。

[12]根据国防委员会1944年第5 073号和第5 309号令,将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巴尔卡尔人等少数民族强制迁往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驱逐人口多达47.9万以上。

[13]参见А.Н.АртизовиР.А.Усиков,Вавгусте49-го... (Какбыларешенаатомнаяпроблемавнашейстране)//Родина, 1992№8,№9;СтарковБ.А. ,Стодней“лубянскогомаршала”//Источник,1993.№4;〔俄〕帕·苏多普拉托夫著,魏小明等译:《情报机关与克里姆林宫》,第七章,原子谍报活动,第198~253页;〔俄〕若列斯·麦德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1613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年13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1611年910月 商人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公爵领导的第二民军建立。 1612年10月 民军将波兰武装干涉者驱逐出莫斯科。 1613年 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16131645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位。 1617年 俄国同瑞典签订《斯托尔鲍沃永久和约》。 1618年 同波兰签订了为期14年的德乌林诺协定。 1628年 兴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16321634年 俄国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的战争。 16431646年 瓦·波雅尔科夫率军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 1645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 1647年 鄂霍次克市奠基。 1649年 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的缙绅会议通过《会议法典》,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这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形成。 16541667年 俄波争夺乌克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把乌克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聂伯河左岸(即东乌克兰)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即西乌克兰)归波兰。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由俄军占领两年,但实际上被俄国永远占有。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地。 1655年 尼康进行教会改革。 16561658年 俄瑞战争。 1661年 伊尔库斯克奠基。 16671671年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应该教给孩子的就是学会做人,具备了正直,善良,勇敢,坚毅,宽容,自信的品质和乐观,开朗,平易,独立,豁达的性格,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外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中国的家长们忽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外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培养孩子成人成才。 一、西方人对于孩子成名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

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二、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定都于亳(今天河南安阳)。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郑州)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定都咸阳,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二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寅子 2015-04-28 清源渭水阅503 转8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引言 我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以来,文章的河流滔滔不绝流传至今,记载和传播着中华文明,培育了雄立于世界的中华民族之魂。写作在教育的过程中历来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远在几千年前,曹王以帝王之尊谈到做文章时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终,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典论·论文》)为封建帝王,能认识到文章具有治国安邦的作用,并将它作为经国大业重视起来,实为不简单。如何写好作文,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时至今日,时代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但人们实际的写作能力却令人担忧。我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作文训练,到高中毕业却只有少数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作文,多数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许多有志之士对其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成效都极为有限,至今作文教学仍未走出“高消耗、低效率”的怪圈。其实我们与其闭门造车不如放眼国外!在此之前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概念:在现代教育中究竟什么是作文教学呢?可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作文水平是衡量一个人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想象、语言表达、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的重要标尺,特别是特别是思维和想象和语言表达。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头脑中加工制作过程的一种观念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就可以得到真的锻炼! 那么在我们迷茫和探索的同时国外美、英、日等国的作文教学又有哪些特点?取得了那些成绩呢?笔者通过研究分析美、英、日等国在作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特点,①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从教材、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现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作文教学发展的症结。结合国外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从写的需要出发,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阅读、去调查研究、去鉴别,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再创作。从而开发出新的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写作教学法——“调酒式写作教学法”。 一、美、英、日几个的国家作文教学特点: 总的来说,在外国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动力是来自学生本身,作文教育是实践教育,在信息化的社会,应注重掌握社会通讯技能,更好的施展文章的社会传达机能作用,侧重实用文(指具有实际应用性的文章)的写作,如较为重视写报告、意见陈述文、评论文、说明文等。 具体而言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外国作文教学理念比较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注重写作目的和对象。如英国作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实际作文当成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就各种各样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今日的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主要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 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一)背景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背景: 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外:协约国武装干涉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

中国历史年表及皇帝年号

中国历史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期(迁殷前)(前1600-前1300)后期(迁殷后)(前1300-前1046) 周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21)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楚汉争霸(前206-前202) 汉(前202-公元220):1.西汉(前202-公元8) 2.新(8-23)和更始帝(23-25) 3.东汉(25-220)三国(220-280)1.魏(220-265)2.蜀汉(221-263)3.吴(222-280) 晋(265-420)1. 西晋(265-316)2.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09) 1.南朝:1)宋(420-479)2)齐(479-502)3)梁(502-557)4)陈(557-589) 2.北朝:1)北魏(386-534)2)东魏(534-550)3)北齐(550-577) 隋(581-618)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1.五代1)后梁(907-923)2)后唐(923-936)3)后晋(936-946)4)后汉(947-950)5)后周(951-960) 2.十国1)吴(902-937)2)南唐(937-975)3)吴越(907-978)4)楚(907-951)5)闽(909-943)6)南汉(991-971)7)前蜀(903-925)8)后蜀(934-980)9)南平(924-963)10)北汉(951-979)宋(968-1279)1.北宋(960-1127)2.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夏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金(1115-1234) 元(1206-1368)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称帝,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明(1368-1644) 清(1616-1911)努尔哈赤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近10年思政教育的发展

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以及发展的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诞生至今已三十年,近十年是学科发展以及创新的全新时期。回顾过去的成就,学科专业建设、分支体系建设、研究进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推动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力激发基层自主探索能力、扎根于基本理论深化研究、发展学科范式、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实务工作经验,提出学科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大发展、大繁荣。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趋势;新课题 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试图对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热点问题,总结我国已有的发展经验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科发展的不足,展望学科的发展,对推动学科进一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主要成就 1.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的专业建设,首要解决的是学科定位问题,这是学科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学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科人才的培养以及队伍建设,这是推动学科前进的两大动力。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包括

俄罗斯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7---1698年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703年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 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 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 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出现了布尔什 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日俄战争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可编辑版】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一个10岁的中国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三六九等的分类牌位。这就是呈现在一个中国记者眼前的美国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这个中国孩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过熟练地在美国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地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面对他不懂地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美国的小学教育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眼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办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起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有一次中国家长问孩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一些重要的东西呢?”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在一个是他综合使用

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业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可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得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地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合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动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没自身的文明?我们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真正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首先想到的是他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没有想到他到底又多少实践操作能力,到底对学习又多高的兴趣。改变评价的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目光由校内引向广阔的社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学习。这就是我看美国教育的初步启发。 附送: 美国本科留学推荐信怎么写 美国本科留学推荐信怎么写 在申请学校的过程当中,申请者会发现学校会要求申请者提供2至3封信,对于申请本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信应该是来自其高中老师、教导主任或者是校长的,而信的内容也应该是从学科成绩到标准化考试再到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因为学校招生委员会的人员在审

中国历史年代表(绝对完整)

中国历史年代表(绝对完整) 一原始社会 (距今约40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距今越400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 距今越200万年前巫山人已在川东生息 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打制石器问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越100万年前蓝田人已在陕西蓝田地带生息 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并用火烧烤食物,手脚分工明确,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距今约20万年前金牛山人已在东北辽河流域生息,标志着人类开始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 距今约15万年前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约10万年前许家窑人(伏羲氏)已在晋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飞石索已用于狩猎 距今约5万年前骨针在辽宁小孤山制成 距今约3万年前峙峪人已在晋北桑干河流域生息 距今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距今约3万年前下川文化在晋南形成 距今约1万年前(神农氏)原始农业在中华大地出现

约公元前6000年裴李岗文化在中原地带形成,龟甲占卜在中原出现,文字符号萌芽,骨笛制成,粟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猪狗鸡在中原已家养 约公元前5850年大地湾文化在陇东形成,黍子、油菜已种植,原始混凝土制成 约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骨耜已为稻作农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形成,龙虎观念萌生,彩陶艺术出现,壁画出现母系氏族公社 约公元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酿酒器皿制成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大溪文化在长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现,动物殉葬风俗已见 约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草原东部及辽西形成,玉猪龙崇拜形成,石砌祭坛出现 约公元前3300年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形成,彩陶艺术进入盛世,青铜刀已用范铸;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天圆地方观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于建造 约公元前3000年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汉江地带形成,崇祖观念萌生,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筑成 约公元前2600年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文字与文书出现,山东邹平丁公村古成筑成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1917年——今)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成立 1918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 1927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斯大林模式形成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1-6 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德国希特勒上台,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掌握内阁,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法西斯三国轴心形成。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高潮 1939.9 德国奇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 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1.6 苏德战争爆发 1941.9——1942.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1941.12,日本奇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1944.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战结束 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 1945.9.2 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1948年美国实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___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欧洲联盟建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夏商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南北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北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朝朝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隋 唐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周秦西汉 汉新 东汉xxxxxx西晋 东晋 十六 国十六国宋南xx北朝朝xx xx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公元9年—公元24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五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代 十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国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十国公元902年—公元979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辽 西夏金元明清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注]十国包括: 前蜀、后蜀、xx、闽、xx、 xx、xx(xx)、xx、xx、南唐 xx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思政教育价值主体性探索-模板

思政教育价值主体性探索 一、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的概述 (一)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以往所有哲学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体性思想也不例外。马克思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主的唯心主义主体论和以费尔巴哈为主的旧唯物主义主体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自己的主体性范畴。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理念作为一切的最高根据,是一切无所不包的“主体”、一切客体存在的创立者。在他看来,从事现实活动的人不过是理念的化身,无论是理论活动还是实践活动,只是绝对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自我意识(客体)也只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由于这种绝对观念的“主体”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制约,因而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但只不过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费尔巴哈则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只是把“现实的人”看作是感性的对象,看作是一个感性的实体,即自然存在的人。这种抽去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仅仅把人看作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这样的人是非历史的、不是真正从事物质实践活动的人。这两种主体性的观点虽然是对立的,但是方法论上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不懂得实践,不能从实践的观点来理解事物、现象和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P499)在这里,马克思把实践作为理解主体性的途径,从实践唯物主义高度,建构了主体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也不同于费尔巴哈式的感性肉体的存在,也不能等同于孤立的、抽象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行动中的“现实个人”。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P16“2)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P525)主体性作为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彰显出来的,离开了指向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就无所谓人的主体性。同样,只有当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一定的特性在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时,才可称之为主体性,而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对象化关系也就是实践的关系。实践作为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最本质的关系,作为主体与客体的桥梁,既是主体性产生的内在源泉,又是主体性发挥外在表现。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

大事年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二)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今)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年25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922年2年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4年7月,《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1955年4月,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9年,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新加坡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新加坡的德明政府中学是一所?比中国学校还中国?的知名华语特色学校,她也是一所办学质量优秀的初高中直通车学校,既有初中也有高中。从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堂正君子,社稷栋梁,学贯中西,兼容并蓄,心系祖国,放眼世界?和学校的校训——?诚、信、勇、忠?中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通过开设四大类课程——双文化课程、人文艺术课程、知识技能课程、数理课程,努力践行德明的使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他们成为?关怀、服务、领导?的社会公民。 在德明政府中学,感慨最深的还是他们的中文图书馆,藏书数量堪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种类之丰富令参观者为之感叹。图书馆有许多中国历史书籍,更多的是近现代中国问题分析类的学术著作,涵盖军事、外交、农业、工业、国家政治、社会学分析,特别还有《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全套武侠小说,让参观的一帮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学校图书馆都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同时还是师生讨论室和自修室。而参观的每一个社区图书馆则成为了整个社区居民心灵相依的文化港湾。 学校的中文老师介绍,这里的高中学生在他们的?中国通识?课上每年要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中国分析与评价的学术论文,课题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高深?内容,论文质量之

高,常令老师赞叹不已。这就是一所双语精英学校在?双文化课程?的具体体现。 有缘的是,在德明,我们还遇到了学校艺术演艺中心音乐总监郑朝吉博士,他也是新加坡著名的民乐团体——鼎艺团音乐总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访问过北京十二中,熟悉学校金帆民乐团的大名,对乐团取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赞赏有加,让我们感动。在德明政府中学有一个可容纳850人的表演艺术中心音乐厅,一流的隔音和舞台设备,可与专业场地媲美。校园华乐团是新加坡众多中学开设的课程辅助活动之一,而德明政府中学更是十分重视通过课程辅助活动培养学生的品格,华乐团成为德明作为特选学校弘扬和保留华族文化的旗舰项目。因为在华乐(民乐)中包含了华族民俗、历史和音乐等重要的文化元素,学生在学习各种乐器的当儿,也是在累积文化底蕴。德明政府中学对双文化教育非常重视,华乐团在这方面所发挥的教育成效能助学生更加巩固双文化认识。 环球课室,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具有96年历史的南洋女子中学校是新加坡最好的女子中学。为了推进教育国际化,他们发起成立了国际教育联盟,努力实现?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的环球公民?的长远目标。南中校长王梅凤把学生的浸濡和交流计划称作?环球课室计划?。 所谓‘环球课室’,意指国外浸濡并不是孤立的学习,而是新加坡课堂学习的延伸。真正把体验式学习融入环球课室计划,做到?读

中国历史年代表、事件表(word表格打印版)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7000~5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5000~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公元9年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0年)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详细版)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产生、兴起的过程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反映——文艺复兴。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1497—1498年达.伽马由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0年葡萄牙占领巴西(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 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553年入居澳门,鸦片战争后窃据澳门,实行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8世纪)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美洲兴起。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建立海上霸权 16世纪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1607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佛吉尼亚 1638年英国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内战结束,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军事独裁者。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政坛发生分化,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177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 1777年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美国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