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师1603春《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1603春《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1603春《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1603春《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1603春《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得分:80

V

1. 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________。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阶段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满分:2 分得分:2

2. “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

A. 巴班斯基

B. 布卢姆

C.

帕克赫斯特

D. 瓦根舍因

满分:2 分得分:2

3.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A. 情境模式

B. 目标模式

C. 批判模式

D. 过程模式

满分:2 分得分:2

4.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__________。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2 分得分:2

5. 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

A. 古德莱德

B. 帕里斯

C. 斯金纳

D. 兰德

满分:2 分得分:2

6.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_______。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满分:2 分得分:2

7.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满分:2 分得分:2

8.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A. 复习

B. 实践

C. 方法

D. 拓展

满分:2 分得分:2

9. 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

A. 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B. 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C. 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D. 强调由单一形转向多样性

满分:2 分得分:2

10.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_________。

A. 量的研究

B. 质的研究

C. 课堂研究

D. 试验研究

满分:2 分得分:2

11. 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满分:2 分得分:2

12. 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_______。

A. 轮形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 STS课程

满分:2 分得分:2

13. 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_________是其中之一。

A. 行为主义教学论

B. 人本主义教学论

C. 尝试教学论

D. 发展性教学论

满分:2 分得分:2

14. 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 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 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 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 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满分:2 分得分:2

15. 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___。

A. 教师和学生

B. 社会和生活

C. 目标和过程

D. 行为和目标

满分:2 分得分:2

16.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_______。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列昂节夫

满分:2 分得分:2

17. 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学科内容和________三个方面。

A. 生活经验

B. 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C. 指导者

D. 学习环境

满分:2 分得分:2

18. 新课程强调:

A.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满分:2 分得分:2

19. 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 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满分:2 分得分:2

20.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 哲学取向

B. 心理学取向

C. 忠实取向

D. 背离取向

满分:2 分得分:2

21.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 先知者

B. 管理者

C. 促进者

D. 指导者

满分:2 分得分:2

22.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___________。

A. 整合性

B. 逻辑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满分:2 分得分:2

23. 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__________。

A. 精确性

B. 普遍性

C. 规范性

D. 模糊性

满分:2 分得分:2

24.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坦纳

满分:2 分得分:2

25. 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__________。

A.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B. 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C. 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 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满分:2 分得分:2

26. 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__。

A. 讲解

B. 讲读

C. 讲述

D. 讲演

满分:2 分得分:2

27.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

A. 杜威

B. 洛克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满分:2 分得分:2

28. 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___________。

A.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 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 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满分:2 分得分:2

2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A. 长期性

B. 连续性

C. 广泛性

D. 间接性

满分:2 分得分:2

30.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________。

A. 课程目标

B. 学生需要

C. 社会需要

D. 教师计划

满分:2 分得分:2

31. 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

__________。

A. 半封闭性试题

B. 开放性试题

C. 半开放性试题

D. 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

满分:2 分得分:2

32. 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满分:2 分得分:2

33.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__________。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满分:2 分得分:2

34. 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_____。

A. 合作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同步学习

满分:2 分得分:2

35. 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_________。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经验课程

D. 学科课程

满分:2 分得分:2

36. 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C.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 分得分:2

3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满分:2 分得分:2

38.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满分:2 分得分:2

39. “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_________的观点。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滞后论

D. 超越论

满分:2 分得分:2

40.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_。

A. 活动分析

B. 解放兴趣

C. 八年研究

D. 泰罗主义

满分:2 分得分:2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得分:20

V

1. 信息交换途径有:

A. 经验交流

B. 经验总结会

C. 信息发布会

D. 读书汇报会

满分:2 分得分:2

2.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 实践性

B. 关联性

C. 统一性

D. 内在联系

满分:2 分得分:2

3. 新教学观应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

A. 个性教育与个体的社会化

B. 儿童行为障碍及其矫正

C.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D. 提倡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满分:2 分得分:2

4. 怎样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知识生命化)?

A. 用思维来建构知识

B.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

C. 用想象来拓展知识

D. 用情感来丰富知识

满分:2 分得分:2

5.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___________。

A. 研究性学习

B.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 劳动与技术服务

D. 信息技术教育

满分:2 分得分:2

6.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叙事”型的两类文章:

A. 学习叙事

B. 教学叙事

C. 生活叙事

D. 成长叙事

满分:2 分得分:2

7. 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________。

A. 统一性

B. 连续性

C. 序列性

D. 整合性

满分:2 分得分:2

8. 选择案例的要求有:

A. 趣味性

B. 代表性

C. 典型性

D. 针对性

满分:2 分得分:2

9.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分别是_________。

A. 改革本身的因素

B. 学校内部的因素

C. 学校外部的因素

D. 学校实施的因素

满分:2 分得分:2

10. 教师引导的特点:

A. 含而不露

B. 开而不达

C. 指而不明

D. 引而不发

满分:2 分得分:2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 ?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 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满分:2??分 2.??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____ A. 赫尔巴特 B. 瓦o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满分:2??分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____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满分:2??分 4.??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A. 教育 B. 教学 C. 德育 D. 智育 ??????满分:2??分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满分:2??分 6.??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 课程大纲 B. 课程安排 C. 课程计划

D. 课程实施 ??????满分:2??分 7.??()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 课程实施 B. 课程评价 C. 课程教学 D. 课堂反馈 ??????满分:2??分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满分:2??分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____ A. 杜威 B. 怀特海 C. 布鲁纳 D. 克伯屈 ??????满分:2??分 10.??()是指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 A. 体力 B. 智力 C. 能力 D. 创造力 ??????满分:2??分 11.??()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 B. 1964 C. 1966 D. 1967 ??????满分:2??分 12.??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2016川大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及问题详解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5年07月08日10点26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C )。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4.唯物辩证法的畴是( D )。 A.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称之为( D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B )。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畴 B.事物的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畴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部联系的一对畴 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畴 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C )。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D )。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11.假象是指( D )。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D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V 1.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2.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道德的三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从个体的品德发展来说,这三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顺序是:()A. 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B. 政治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 C. 道德品质→世界观→政治品质 D. 世界观→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3. 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和利用以往时代在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表明德育具有()。A. 民主性 B. 变革性 C. 继承性 D. 滞后性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4.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5. 从系统观来看德育过程,()仍然是德育系统运作过程的主要控制者或发轫者。A. 受教育者 B. 教育者 C. 思想家 D. 教育家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6. “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表明,道德品质是( )A. 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 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 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 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在中国古代德育思想中,()思想占主导地位。 A. 儒家 B. 道家 C. 庄家 D. 老家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2.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A. 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B. 造就道德客体的过程 C. 造就再生产道德客体的过程 D. 制定道德规范的过程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3.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是() A. 实践性 B. 独立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4. 国际课程理论领域的隐性课程的概念出现于() A. 20世纪40年代后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 C. 20世纪60年代后期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 少年期品德发展的特点是()。 A. 幼稚性 B. 动荡性 C. 成熟性 D. 自觉性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6. 传统伦理观念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的伦理原则 B. 自由主义的伦理原则 C. 客观主义的伦理原则 D. 超自然主义的伦理原则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7. 东方国家和民族的德育目标受到儒家思想道德的影响,这表明哪一因素对德育目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A. 经济政治制度 B. 生产力状况 C. 一定社会的精神文化、民族传统 D. 德育对象的需要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8. 哪一种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A. 社会实践活动 B. 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C.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D. 各科教学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9. 学生一时失足犯了严重的错误,也要坚持说服教育,启发其认识和改正错误,这是根据()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 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10. 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评价()

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二次作业可下载

2020-2021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制度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经济体制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形态。 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生产价格以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 3.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①价值规律; ②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③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④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简述公有制的含义以及公有制主体作用的表现。 答:公有制的含义: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 公有制主体作用的表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能够调节生产资料的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6.简述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答: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③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7.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哪些阶段,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①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销售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②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2-6章) 一、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15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答:这是正确的。毛泽东指出:五四以后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指导不了中

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多次丧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答:这是正确的。没收官僚资本,不仅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是由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分成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部分。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自然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部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福师10春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附答案】

福师10春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 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A. 马克思 B. 亚里士多德 C. √恩格斯 D. 皮亚杰 满分:2 分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道德经》 满分:2 分 3. ()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A. 马卡连柯 B. 柯尔伯格 C. 杜威 D. √麦克菲尔 满分:2 分 4. 国际课程理论领域的隐性课程的概念出现于() A. 20世纪40年代后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 C. √20世纪60年代后期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满分:2 分 5. 以下不属于德育评价的原则的是()

A. 教育性原则 B. √主观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满分:2 分 6. 德育评价的核心是() A. √品德评价 B. 思想评价 C. 能力评价 D. 学习评价 满分:2 分 7.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满分:2 分 8. 品德评测的指标只能以()要求为参照加以设计。 A. 德育内容 B. 德育方法 C. 德育评价 D. √德育目标 满分:2 分 9. 首先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是() A. 马卡连柯 B. √杰克逊

C. 杜威 D. 皮亚杰 满分:2 分 10.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满分:2 分 11. 人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 A. √生存 B. 发展 C. 德育 D. 工作 满分:2 分 12.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功能就在于() A. 发扬传统美德 B. √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C. 提倡良好社会风气 D. 打破封建观念 满分:2 分 13. ()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生活的普活性。 A. √基本文明规范 B. 传统美德 C. 伦理观念 D. 社会风气

201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次作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 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请判断:( B ) A、正确 B、错误 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请判断:( B ) A、正确 B、错误 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请判断:( A ) A、正确 B、错误 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请判断:( B ) A、正确 B、错误 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请判断:( B )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人们认识的起点是(C )。 A、客观事物 B、社会意识 C、感觉 D、理性认识 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 B、人们的一切运动 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 3、“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表述体 现了认识论中的( A)。 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 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平时作业

1.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关系和变化规律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核心是资本意识形态是根本,政治是手段,经济是最终结果。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志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演变规律:剩余价值—剥削—贫富两极分化,失业现象—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阶级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只占少部分社会财富。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同时资本积累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日益加剧,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引发了阶级斗争,更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经济的危机,政治的动摇。 2.论述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 关系。 一,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2,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15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____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 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 要看情况而定正确答案:C 2. ____是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 德育目标 B. 德育 C. 教育目标 D. 教育正确答案:A 3. ____是指课程机构的编制,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 A. 课程安排 B. 课程大纲 C. 课程设计 D. 课程计划 幼儿教育学作业二答案 正确答案 :C 4. ()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B. 文化素养 C. 专业素养 D. 职业素养正确答案:A 5. 在1951年提出 A. 赫尔巴特 B. 瓦o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正确答案 :B 6.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正确答案 :B 7.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 A. 拉丁语 B. 汉语 C. 德语 D. 英语 正确答案:A 8.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 课程实施 B. 课程评价 C. 课程教学 D. 课堂反馈 正确答案 :B

9.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____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正确答案:C 10.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正确答案 :A 11.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 A. 主体 B. 客体 C. 教的主体 D. 学的主体正确答案:B 12.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正确答案 :B 13.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正确答案 :B 14.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正确答案:D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正确答案 :B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____ A. 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B. 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C. 评价过程是否科学 D. 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正确答案:ABD 2.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____ A. 社会政治的需要 B.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文化传统的影响 D. 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正确答案:ABCD 3. 学校文化的特性有() A.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五次作业答案(全) 第一次作业 1、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而能动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2、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真理:一切被检验并且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价值观,既是真理。 4、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5、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6、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8、发展: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正向质变,即带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9、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0、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把认识看作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认识论思想。 11、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应,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1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3、辨证否定:是指,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14、价值: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 15、人民群众: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二次作业 1、什么是哲学? 答:首先,哲学是智慧之学。 其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再次,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最后,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如何理解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正确答案:B 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____ A. 杜威 B. 怀特海 C. 布鲁纳 D. 克伯屈 正确答案:C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正确答案:A 4.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____ A. 是同时的 B. 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 说不清楚 正确答案:C 5. ()是指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 A. 体力 B. 智力 C. 能力 D. 创造力 正确答案:C 6.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____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 没有效果的时期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正确答案:B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正确答案:B 8.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____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C 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正确答案:B 10.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____ 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 正确答案:C 11. 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正确答案:A 12.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正确答案:D 13.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福师2016秋季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福师2016秋季学期《德育论》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从理论角度对“传统品格教育”提出批评的主要理论家是() A. 顾明远 B. 亚里士多德 C. 杜威 D. 皮亚杰` 标准答案:C 2. 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A. 是一种社会现象 B. 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 C. 是一种生物现象 D. 是人的偶然的表现 标准答案:B 3. 从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有一个综合发展过程() A.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活动课程 标准答案:A 4. 德育过程论的研究对象是() A. 客观的事物 B.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C. 静止的事物 D. 社会规律 标准答案:B 5. 在西方个性发展理论中与品德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理论是()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A. 柯尔伯格 B. 皮亚杰 C. 莱士特 D. 艾里克森 标准答案:D 6. 中国古代社会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这表明德育目标由什么所决定()。 A. 生产力水平 B. 经济政治制度 C. 科技发展水平 D. 哲学思想 标准答案:B 7. 下列哪一个观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德育中的人本主义()。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人最为天下贵”“人定胜天”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标准答案:C 8. ()是着重考察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A. 社会学 B. 心理学 C. 哲学 D. 德育心理学 标准答案:D 9. 在集体中显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 A. 班风 B. 集体舆论 C. 传统 D. 集体纪律 标准答案:B 10. 下面不属于班集体德育工作基本要求的是()。 A. 全面负责、全面安排 B. 面向全班,照顾个别 C. 善始善终,循序渐进 D. 评定学生操行 标准答案:D 11.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 群众性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人活动 D. 集体活动 标准答案:B 12. ()是要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所持的立场,懂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道理。 A. 政治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思想教育 D. 法制教育 标准答案:A 13.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包括德智体三者的初步的教育理论。 A. 洛克 B. 卢梭 C. 裴斯泰洛齐 D. 康德 标准答案:A 14.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A. 马克思 B. 亚里士多德 C.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你的得分:70.0 完成日期:2015年07月04日13点45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4.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称之为()。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 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11.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否认相对静止是()。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1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次作业 1.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达到一定的速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符合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C 2.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 3.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4.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剖析它的根源,揭露它的实质,直到对它彻底摧毁 B、具体分析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以它为对立面,当作批判的靶子 D、全部抛弃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5.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学会:()。 A、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B、在现实中把握问题,在问题中把握现实 C、在现存中把握未来,在未来中把握现存 D、在理论中把握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理论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A 6.“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体现了认识论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唯心主义思想 C、辩证法思想

福师《德育论》离线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 答: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2、德育内容 答: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3、德育课程 答: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德育方法 答:德育方法是批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结合。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 答:所谓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思想品德鉴定法、思想政治表现鉴定、操行评定、定性描述法、评语法。这种方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参照有关标准内容(例如“五育”情况或评定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地作出个人鉴定意见。 虽然单独使用评语鉴定法的学校还是大多数,但发展的趋向表明,评语鉴定法正倾向与其他测评方法结合使用,对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的测评结果起一种补充、说明、解释或指导的作用。因此,它是以某些变式的形式出现。例如附言,补充意见,希望,特殊说明,甚至简称意见。这种方法目前的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课任教师、家庭几方面),依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数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应用评语鉴定法的另一创举,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分项评语鉴定,实践中人们应用评语鉴定法,一般都是对学生品德进行总体性的鉴定或说明。 评语鉴定法既汲取了总体印象测评法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它的不足。 首先,评语鉴定法的测评者,一般事先知道自己的身份与职责,会对测评对象作比较系统而有目的的观察与了解,减少了测评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其次,评语鉴定者一般要求由那些受过专门训练,或者具有一定专业素养与观察鉴定经验的人担任。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再次,它是针对一定的规范标准(例如《规范》《守则》)作出鉴定,不像总体印象测评法那样缺乏明确的标准而随其自然。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另外,它的测评结果是由一系列观点明确的语句表述。而且一般对测评象在各个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行为表现都有鉴定,比较全面,能使第三者对被测评者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测评者还可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或详或略地评定,评一人像一人。然而,评语鉴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还是以总体印象测评法作基础。每一条评语的鉴定仍然是以测评者个人对测评对象的总体印象为根据,只不过每次鉴定侧重某一个方面而已。因此,其缺点类似总体印象测评法,要么鉴定主观随意、凭印象,要么差不多,大多数学生套用同一等级语言,分不出张三李四。甚至有人整个地套用总体印象测评法,首先按印象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各写好一个模型后,逐个学生“对号入座”,内容大致相同,有时稍为变换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考核作业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5年07月31日13点1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4.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D )。 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称之为( D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C )。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 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C )。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D )。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11.假象是指( D )。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D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否认相对静止是( C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1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