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_刘喆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_刘喆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_刘喆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_刘喆

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学刊2014.10官方微信号:zgjyxk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

◆刘喆尹睿

[摘要]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是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兴趋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实现技术促进型学习。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三大核心。信息化教学能力凸显出鲜明的境域性、融合性与生成性,其与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包括: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深化职前培养;以《标准》规范在职培训,增强培训效果;重视实践反思环节,促进知能转化;加强组织支持力,增长自我发展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4)10-0031-06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学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解释。若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待教学,就产生一种现象和活动———信息化教学。[1]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兴教学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意识、态度、方法与技能。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必将赋予教师教学能力新的内涵。201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相继颁布,其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规范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其中,前两个维度聚焦于在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中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那么,立足于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的深层挖掘,人们首先不禁追问:究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什么?它与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有什么区别与关联?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的厘清与澄明,一方面有助于廓清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范畴,完善信息时代教师能力标准的制定,为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导向;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建立起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深层变革,推动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

(一)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界定

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概念,目前国内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已有研究绝大多数是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视角进行描述性界定,如我国学者顾小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基本信息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理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仅有少部分研究基于下定义的方式揭示其内涵。由于研究者的目的、视角、观念和兴趣不同,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不同的解释。通过梳理,目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可大致归纳为“目的说”“技术说”和“组合说”三种类型。

1.“目的说”

“目的说”实为对教师形成与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价值问题的回答———究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抑或是为了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王卫军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

刘喆|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讲师,博士(广州510631);尹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广州510631)。

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2]。李娟等指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所具备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研发的理论与实践”[3]。

2.“技术说”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是一种整合了技术支持的教学。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产生的必要前提与核心体现。例如,“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设备,合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与方法,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4]。又如,“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即能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呈现、处理、创造、传递相关的教育信息,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5]。3.“组合说”

“组合说”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加以综合观照。有代表性的阐释如:“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学人员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设计、开发、管理、评价教育教学过程,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将学科教学与教学媒体有机地组合起来的一种能力,是通过在不断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能力”[6];又如:“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利用信息与传播技术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综合利用水平”[7]。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本质属性

揭示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内涵是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逻辑起点,而概念内涵是借由定义加以呈现的,本文将在澄明信息化教学能力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界定。因为通过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以说明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此更加明确概念的本质内涵,这也是给概念下定义的基本前提。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境域性

境域性(contextuality)是指任何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之中的;任何知识的意义都不仅是由其本身的陈述形式来给定的,更是由其所位于的整个意义系统来赋予的;离开了这种特定的境域或意义系统,既不存在任何的知识,也不存在任何的认识者和认识行为。[8]现代教师教育体现出“实践取向”的主导思想,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成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最根本标志。“实践取向”蕴涵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需要依赖具体的情境,即“基于现场”(on-the-spot)的真实教学情境;二是指教师所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特定性,即针对特定教学情境所创生的。安格里(C.Angeli)和瓦兰奈德(N.Valanides)所建构的教师知识框架———“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ICT-TPCK,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正是这样一种反映教师所处教学现场的特点并与课目知识紧密相关的“视情境而定”的知识体。他们指出,ICT-TPCK是一种面向具体主题和具体情境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发展自己的ICT-TPCK。一方面,ICT-TPCK离不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它既是在实践中建构的(in practice),又是关于实践的(on practice),还是指向实践的(for practice);另一方面,ICT-TPCK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与表征,与特定的课目主题紧密联系,用于解决学科实际教学问题。由此可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境域性”思想———在真实的教学实践情境中逐渐生成与发展,且指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这一特殊情境。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融合性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或者毋宁说是人类存在本身。在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生存与专业发展的根本。从时间维度看,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过程之中的各种教学能力的综合展现,亦即在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全面融合信息技术之后,得以生成发展。从空间维度看,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独特的教师专业知能结构体。“知能”(expertise),指专门知识或技能(尤指在某一领域)。它是“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统一体,两者互为包含,是一种融合的关系,而不是组合的关系。融合,即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教师的专业知能基础包括所要教的知识和如何教授这些知识的知识和能力。依据“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分析框架,信息

化教学能力融合了课目主题知识(Content Knowl-edge)、教育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有关学习者的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包括学生特征以及原有认知水平)和有关情境的知识(Knowledge of Context)(涵盖了班课情境、教育目标与价值以及教师关于教与学的认识论、信念等),以及经由教师的切身实践与高超智慧形成的持续张力所衍生出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它们之间相互交叉产生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信息化教学能力既是多种知识(能力)的共生存在,更是这些知识(能力)彼此浸染与交融所转化而成的独特整体,凸显出鲜明的融合特征。

3.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生成性

信息化教学能力并非教师“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是在信息时代,伴随着新兴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的勃兴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全新挑战,所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必将是动态发展的,即意味着“生成性”。生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生成、融合的动态变化;二是随着教学实践知识与经验的增长,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渐内化为教师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教学特质,进而升华为一种教学文化自觉;三是针对不同的实践场域、不同的技术媒介、不同的课目内容,信息化教学能力能自发、自律地转化为解决真实教学问题的能力,促发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ICT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实现技术促进型学习(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其不仅应具备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还必须涵括根据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情境所生发的“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目内容”三者融通转化的能力。其中,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是三大内核。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相关概念辨析

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审视,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但是,它们之间并不等同,而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对三个概念进行辨析,对深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理解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来看,若立足于教育教学,其内涵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基本一致。(一)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桑新民教授曾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促使我们传统社会的‘读、写、算’三大文化基石发生巨大的裂变。”[9]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形态全面变更,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了当代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正像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N.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信息技术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其更倾向于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关注的是一种工具或技术的使用,从而使周围的行为方式或环境发生改变。聚焦于教育教学领域,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能力具体化为教师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得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的能力。

然而,信息化教学能力并非单纯局限于技术或工具的操作层面,其直面活生生的课堂教学生态与真实教学问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帮助所教学生解决课目学习困难的问题,最终指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彰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转化”(transformation)智能。

由此,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但信息化教学能力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本身,其追求“用技术解决真实教育问题”的价值目标,突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综合能力体现。虽然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决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效果。(二)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

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10]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其只关涉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实践,更为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与促进学习的综合能力,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若从二者的发展背景来看,从以手工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到以视听媒体的应用为标志的视听媒体教育再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在人类社会产生教育教学活动之始就已经存在,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若从二者的结构内涵来看,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综观国际上各教育组织机构制定的有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的《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NET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标准》(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s,ICT)和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等,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而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更为宽广,其不仅包含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包括教师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还有利用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与过程的有效管理以及支持自身科研工作与专业发展等能力。

上述表明,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但是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教育技术能力涵括信息化教学能力且包摄面更广。因此,三种能力在不断发展和联系的同时,人们更应该加强认识予以区分,从而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深入探索与研究奠定科学的基础。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正所谓,“身体的空间性是我们存在于世界学习技能的根本方式”[11]。因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出发点就应是从实践中学习。基于实践取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路径来获取与提升。

(一)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深化职前培养

教师能力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促进环节,是能力发展不同阶段的脚手架、助推器。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侧重点不同,职前教师主要是以技术知识的习得以及技能训练为主,在职教师则以基于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实践为主。由此,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一体化发展过程,应从职前培养的源头入手,并延续贯穿到职后动态实践之中。

职前培养需要依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培养模式、课程、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培养体系。第一,直面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性变化,更新教育理念、变革培养模式,如构建四年一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从感知、领悟、体验、提升四级培养目标出发分年级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学渗透在课程学习、见习调查、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当中。还可以建设高校—中学信息化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和竞赛体系、开发与实践面向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的微型课程,探讨协同培养、以赛代练、在线学习等培养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第二,开发能够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公共课程,采用问题解决、任务驱动、案例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以及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从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到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再到与具体学科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综合知识逐层开展培养,完成信息化教学知识的普及与渗透。第三,建设与实践领域对接的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培养环境,如整合微格课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中小学远程教育实验室以及学科教学资源网等教师教育信息化实训平台,实现课堂教学自动录播、远程见习、视频互动以及资源共享,破解信息化教学技能的训练难题,完成信息化教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化。此外,为促进教师能力持续发展,建设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为一种探索路径,其可承担教师培养和培训一体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模式实践、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以《标准》规范在职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经过完整的职前培养,教师基本具备“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目内容”知识以及三者融通而成的信息化教学知能体,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在职教师提供了创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土壤和养分。由于我国存在教师教育改革落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现象,加上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困惑不断涌现,在职培训成为职前培养的有益补充。

有研究显示,目前在职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标准、效果不够理想,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良莠不齐。2014年出台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在培训机制、方式、策略、内容等方面都作了明确建议,为规范培训课程建设和实施、增强培训效果指明了方向。在培训主体上,既要对骨干教师群进行全面培训与指导,也要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由其完成对各自学校教师的全面培训与指导,还要将培训重心下移,以校为本,推动每个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培训机制上,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为教师提供多套培训课程组合菜单,确保按需施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院校培训、校本培训、短期培训、教研服务等。在培训策略上,可将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重点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实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在培训内容上,实施主题式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把重点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培训上,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在整体教学流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此外,培训机构要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帮助教师开展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具体操作而言,比如针对骨干教师,可结合院校培训和网络自主研修,系统学习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参与短期集中培训,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获得信息化教学实践应用指导;开展校际协作学习,发展学习共同体,形成长期共享和共同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的工作习惯;借助校本培训,检验“培训者培训”成效,逐步发挥骨干教师自身的校本培训力量。

(三)重视实践反思环节,促进知能转化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M.I.Posner)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由此,教学实践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生长之域,教学反思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之源,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应互为前进之轮,共同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境遇性特征,是一种运用ICT将TPCK“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这种转化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实践。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呈现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提倡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之中,相关技能竞赛也为信息化教学知识应用提供平台。教师教育应引导规范职前教师通过学习模仿、迁移融合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法课程知识学以致用,强化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转化。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协作研讨、观摩交流能使在职教师获得基本知识、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能力,但如果要形成独有的信息化教学智慧,仅仅靠素朴的职前体验和短期的培训方式是不够的。学科教学是在职教师实践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场域,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发展模式是技术知识转化的重要渠道。就是说,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知能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要将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看成一个贯穿始终、持续不断的终身实践过程,将信息化教学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文化自觉。这就需要教师摒弃简单的技术性、理论化教学实践,指向包含学习、反思、成长的智慧型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师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成长历程的一种倾心聆听,通过这种对教学实践体验的再次体验不仅会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知识体系的理解、促进信息化教学知能转化的最优化,而且有助于实践化理论的生成。教学反思应紧扣教学实践活动,可采用自发式反思交流与培训式反思指导相结合、现场集中交流与在线实时讨论相结合、传统记载

方式与信息技术记载相结合等反思策略,按照“实践—反思—实践……”的螺旋上升式能力发展模式,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四)加强组织支持力,增长自我发展力

第二代认知科学认为,认知、身体和环境耦合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随着环境的变化,身体会有不同的境遇。有组织支持的积极从教环境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硬件”保障,由自我发展信念支撑的积极心理环境为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软体”保障,这两个保障相结合构成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两个重要支点。

教师自身信念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最根本内驱力。亚尔钦(SA.Yalcin)指出,在教师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时,对技术整合的自我效能信念被证明是教师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教师对运用教育技术有积极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从被提供的教学信息中受益。而且,这种积极态度将帮助教师运用更多的技术使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有趣迷人。对技术持消极态度的教师不可能从技术本身中受益,也不能有效地将技术运用于教学环境。[12]埃特默尔(PA.Ertmer)将影响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障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前者作为第一层障碍包括技术使用、时间、培训和支持,后者是教师的态度和信念。他认为有了第一层障碍,技术整合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即使第一层障碍不存在,教师也不可能自动地将技术与教学整合。[13]由此,只有教师本人乐于信息化教学,并对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信心,其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教师自我发展力,还包括教师自主学习,在自身信念的驱动下达到身心统一,成为信息化教学共同体不可分割的存在部分。自身信念、自主学习等自我发展内力必须与一定外力组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组织支持为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提供外部条件,措施包括:创设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支持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提供多样化培训机会,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自主提升;构建教研共同体,加强同行间协作交流、观摩研讨,发挥榜样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多元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宽松的实践空间。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以‘卓越教师’为导向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影响因素多层分析”(项目编号:EIA120397)、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3JK048)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SK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

[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9.

[3]李娟,张家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7):107-111.[4]林雯.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3):60-62.

[5]王为杰.浅论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14-16.

[6]李士艳.甘肃省藏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2.[7]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8]石中英.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29-36.

[9]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教育研究,1997(5):18-23.

[10]何克抗.教育技术能力等同信息技术能力吗?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含义却是大不相同[N].中国教育报,2006-06-19(005).

[11]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0-114.

[12]YALCIN A S,et al.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es self-efficacy levels[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28):499-502.

[13]ERTMERA P.Addressing first-and-second-order barriers to change: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9,47

(4):47-61.

(责任编辑吕允英)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设一支职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那么怎么写一份计划呢?下面和XX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本计划的实施,使青年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选聘和调入我校,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任务,现任中级或中级以下职称的在编在岗40岁以下青年教师。 新上岗教师试讲项目 1、本项目旨在通过试讲环节,使新上岗教师在同行教师的指导下受到课堂教学的规范训练,帮助其客观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新上岗青年教师正式上课之前,院系须安排其进行试讲,试讲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试讲由系主任主持,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督导、青年教师导师、教研室同行教师参加,听讲人数不少于5人。试讲后现场进行

公开评议,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并明确给出试讲是否通过的结论。 3、新上岗教师试讲通过后方可正式上课。试讲未通过者,院系不得安排其作为主讲教师,应安排其他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新上岗教师作为辅导教师跟班听课学习,1个月后重新安排试讲。 导师跟踪指导项目 1、本项目旨在进一步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导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跟踪指导,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风学风和敬业精神,培养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等。 2、学院应为每位青年教师选派导师。导师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每位导师以指导1—3名青年教师为宜,指导期一般为2年。学院也可聘请65周岁以下的离退休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 3、新参加工作或新调入的青年教师到学院报到后一周内,学院应为其选派导师,并要求青年教师主动与导师取得联系,由导师根据其承担的教学任务,提出对课程教学工作的整体要求,安排其在上课前利用假期认真备课。 4、导师职责 在2年指导期内,导师应完成以下工作: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习资料

学习-----好资料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本计划,促使广大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成长常态化、制度化,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建立教师培训、交流、评估、咨询、服务系列制度,使全校基础课程教师、中青年教师、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特色课程教师和研究生助教等接受系统的教学培训和交流研讨,开展覆盖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评估与个性化咨询服务,建立完善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强化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辐射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建设 1. 实行新教师教学准入制度,加强岗前培训与资格认定。设立新教师研习营,为期一年,实行学分制管理,进行课程学习、主题研讨、教学录像、教学诊断、教学观摩、助教计划、

必读文库等方面的培训,经试讲和考核合格后新入职教师才能取得上岗证书和开课资格。学院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对新教师加强过程管理,为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一名具有高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新教师制定完善的课程助教计划,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观摩和名师示范课程,组织新教师课程试讲,并进行教学录像与教学诊断,配合学校建立新教师教学成长档案。 2. 建立在岗常态培训机制,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应配合学校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优秀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各类专题培训、外语技能培训,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与方法、教学研究能力、学术道德和师德等方面的提升。 实行职称有待提升教师再训制度,所有校内在编在岗教师如申报副教授必须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引进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国内高校教师系列引进人才除外)需在到岗工作后两年内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学院应配合学校对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等培训工作。 3. 建立青年教师全面参加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制度,提高中青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最新资料推荐------------------------------------------------------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苏欣湉 13 音乐与舞蹈学摘要作为当代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身份使得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加强个人的科研能力,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必须以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根本。 以更好地完成今后的科研任务。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索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需要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广泛积累学科内外知识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科学研究科学精神创新逻辑思维学术交流引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然而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重要指标的学位论文的质量不尽人意。 研究生学位论文目标不明、内容空泛、层次不清、推理不严,以及答辩准备不充分的现象十分普遍。 因而可以看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亟需提高。 内力是决定问题的最本质因素。 作为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应认识到提高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寻找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一、树立科学精神科学研究作为一项持久、艰巨、精 1 / 9

准、繁重的工作,完成它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同时,科研能力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因而可以说科研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只有树立正确积极的科研态度,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及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科研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总的来说,正确积极的科研态度即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又可以从怀疑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等几个维度进行阐释。 1、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研究者的行为,是科学研究者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作为当代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更应树立科学精神,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善于怀疑首先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精神。 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怀疑,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打破沙锅问到底,而决不轻易相信。 科学史上传闻,牛顿看见苹果坠地这件很平常的事,却引起他的疑问: 苹果为什么会坠地呢?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终于导致万有引

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我参加了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与研修培训。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学习了微课的操作。这次培训为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网络、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习认识到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教师自我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自我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在教学中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们也是需要自我提升的。下面大家就随一起去看看相关的自我能力提升计划吧!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发展中,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了使自己能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更加的得心应手,本人特制订素质提升计划 一、结合教学,提升素质。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学习内容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写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寻找和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好的教学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不断实践、运用、反思中使自己求得进步与发展。同时,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网络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在教学和反思中提高。 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册教材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小处入手进行研究。课前,重视导入语和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课堂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寻找最佳的导入方法。在研究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本人将以“有效课堂”为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分析 教材,认真设计每一节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学生作业,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扎实、有效的进行。以此过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本班教学质量。 总之,个人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实践中加以强化和形成。因此,本学期,本人将以更大的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提升是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 教育的理念。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也是学生。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自修,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和改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根据教育课程目标来指定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教学任务,环节等,在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设计上能有所创新,把学科课的教授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统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一、目标 结合二期质量工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的 现实反思,在教师培训期间,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

浅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浅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能力和水平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从重点院校毕业,这些青年教师尽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师背景,在教学理论、策略、方法方面的知识十分有限。广大青年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同时努力多参加教学实践和一些教学竞赛,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掌握教学技巧,以便让知识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首要环节。 我们青年教师进入教师岗位不久,工作阅历浅,教学经验不足,备好课显得尤其重要。一堂课整体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质量。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课下却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认真的准备工作。个人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并虚心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和专家的指导,以达到吃透教材,熟练掌握知识要点,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 (2)设计合理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脉络清晰。一般英语对初学者来说都比较难,所以教学思路要特别注重符合学生思维逻辑,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备教材的同时,关键还要备教法。要让整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的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真正因材施教,全心全意付出,认真备好课程和教法。 (3)目前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英语教学应引入更多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扎实的基本功,是讲好课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不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幽默感,就会使学生失去专心听课的兴趣,久而久之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课堂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英语专业的青年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让自己具备有一定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 三、依赖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点评,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教研工作一般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研员负责,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师为核心,围绕课程建设,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团队建设。我们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团队定期开展的教学活动,定期交流教学体会和经验,交换教学意见,让他们指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我们青年教师还要多上课堂听课,积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研修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XXX大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 培养新模式,学院组织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网络 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信息化教学入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化课程开发、信息安全防护等设置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人的挑战。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 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

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要拥有新课程观 信息化教学环境集音视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以网络为基础,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教学服务等全部都是信息化,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程观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那么,在教育中就必须要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三)教师要学会合理选用教学策略 如何在备好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选用教与学的顺序,采取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在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对接、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德育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对接、信息化环境技术方法

信息化提升工程培训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课时安排:≤10课时 描述: 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基本环境。通过本主题学习,使教师科学认知多媒体教学环境,能正确使用常用设备,优化教学过程 内容要点: 1.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教学功能; 2.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3.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常用设备的一般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践任务: 设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实践任务,制定实践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完成环境认知和常规使用。具体课程 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电子白板基本功能的操作与使用。 3.投影机的基本操作。 4.实物展台的使用。 5.触控电视的操作与使用。 6.常见数码设备的基本操作。 二、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课时安排:≤10课时 描述: 检索、获取恰当的数字教育资源是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通过本主题学习,使教师了解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具备合理选用资源的能力。 内容要点: 1.利用教育资源类网站获取资源的方法; 2.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筛选资源的方法; 3.资源下载、存储与管理方法; 4.优秀教育资源网站的介绍与使用。 具体课程 1.搜索引擎的使用。 2.数字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与管理。 3.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使用。 三、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课时安排:≤10课时

描述: 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对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进行编辑、修改与制作是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通过本主题学习,提高教师处理与加工素材的能力。 内容要点: 1.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完成日常文字处理工作; 2.选择恰当的图像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图像素材; 3.选择恰当的音频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音频素材; 4.选择恰当的视频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视频素材; 5.选择恰当的动画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动画素材。 具体课程 1.教学文档的编辑与制作。 2.图片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3.音视频素材的编辑与加工。 4.动画素材的加工与制作。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16课时 描述: 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本主题学习,使教师具备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内容要点: 1.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2.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求与流程; 3.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具体内容: 1.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3.电子书的设计与制作。 4.利用电子白板内置工具制作**学科教学课件。 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教师加深对能力标准的理解,增强教师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识 具体课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为大家的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次培训使我终身受益,老师的精彩讲解,学员间的集体讨论,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也将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我们学习了创建与管理自己的网络空间、教育技术、网络的检索与管理、用Flash制作动画、微课的制作、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各专题的学习,这些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的教学效率,

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通过聆听曾友立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通过张葵老师和黎建强老师手把手的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的教学和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应用方面的知识太落后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心得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 学习心得 我从----年12月5日注册开始学习,到----年2月22日完成规定学时,第一个感受是这种学习形式很好,使我们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中,可以灵活地利用边角时间开展学习。第二个感受是学习重点明确,内容紧贴教研前沿,符合实际,解决问题;使我收获很大。 重温了文东茅教授的《教育与幸福》,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聆听了李云梅老师的《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刘祥柏老师的《高职院校专家型教师成长之路》,明确了自己的进步途经;闫智勇老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董刚老师的《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新使命》,李粉霞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得到了修习提升。 通过陈宝生部长的讲解《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职教改革动态;王继平同志解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书国同志讲解《职业教育4.0——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邢晖同志《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在新理念与新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专题下,学习了徐国庆老师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重新温习了吴访升院长的《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熊发涯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变革与

教学能力提升》,熊庆旭《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课堂教学的内容》,郭江峰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李新萍同志《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加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明确了比赛和教学的关系。 更为有用的是学到了打造高校金课的方法,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则可以归结为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又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王竹立老师《如何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冯瑞玲老师《教与学共同改进的炼“金”之法——基于BOPPPS、对分、雨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冯瑞玲老师的亮考帮对我印象深刻,李新萍同志《新时代,新作为——立德树人,“金课”建设的根本》《聚焦“金课”建设,提升课堂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明确金课和水课的本质区别,他们的先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推广。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篇一 x月xx号至x月xx号我参加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与全省同行们的交流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说这样五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开班仪式上,省职教所马所长除了给我们明确了组织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要求,他说“这次的培训不能像温水煮青蛙,而是希望能给我们大家一个刺激”。我在听完了刘大君等老师的成果演示后,我想马所长的目的是达到了。那些优秀的作品提升了我的视野,感觉到先进的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上的巨大魅力,我憧憬未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激发了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以为信息化技术只是做做课件,甚至认为信息化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在听了钱东东院长的一席话后,我了解了信息化是个内涵丰富的领域,它不仅仅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它应该是每个老师要去努力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达到资源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助化、情景虚拟化、媒体数字化。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培训的第二天,张义兵老师给我做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讲座,他给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的观念。他以知识论坛为例给我们介绍了创新知识教学,知识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

浅谈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国外发达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代化走向中有一个主要的表现,那就是在教育研究水平要求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师是在最直接的教育实践层面,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并以自己的态度、知识、人格、意志、情感对教育对象产生最大影响的系统因素。而以上这些因素的迅速改变乃至持续的改观都离不开教育的科学研究,所以,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加强培训,创设科研氛围 科学研究必须把握研究的新动向、新方法、新策略,必须有较强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因此,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培训中强化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学校应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作用,定期由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对全体教师进行科研方面的辅导,与此同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做专题讲座,就当前科研的形式、内容、方向、课题的确定、课题的申报以及课题的结题等有关事项予以讲解和指导,使全体教师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此外,学校还应重视校本培训,结合学校的办学和教育教学现状,定期组织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以他们为中心带动其他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 二、开展活动,强化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队伍,是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学术思想更活跃,课讲得也更有特色、更生动。因此,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看,教师的科研水平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并用取得的成果去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优化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加强了教育理论的学习,有目的、有选择地接受了新的教育思想,并利用科研的迁移效应,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 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其次,我们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

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20xx高级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的解析和对“PPT20xx高级应用”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2 参加“国培计划20xx”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温馆长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精彩解读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1)学习资料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本计划,促使广大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成长常态化、制度化,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建立教师培训、交流、评估、咨询、服务系列制度,使全校基础课程教师、中青年教师、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特色课程教师和研究生助教等接受系统的教学培训和交流研讨,开展覆盖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评估与个性化咨询服务,建立完善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强化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辐射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建设 1. 实行新教师教学准入制度,加强岗前培训与资格认定。设立新教师研习营,为期一年,实行学分制管理,进行课程学习、主题研讨、教学录像、教学诊断、教学观摩、助教计划、必读文库等方面的培训,经试讲和考核合格后新入职教师才能取得上岗证书和开课资格。学院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对新教师加强过程管理,为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一名具有高

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新教师制定完善的课程助教计划,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观摩和名师示范课程,组织新教师课程试讲,并进行教学录像与教学诊断,配合学校建立新教师教学成长档案。 2. 建立在岗常态培训机制,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应配合学校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优秀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各类专题培训、外语技能培训,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与方法、教学研究能力、学术道德和师德等方面的提升。 实行职称有待提升教师再训制度,所有校内在编在岗教师如申报副教授必须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引进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国内高校教师系列引进人才除外)需在到岗工作后两年内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学院应配合学校对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等培训工作。 3. 建立青年教师全面参加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制度,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申报副教授,必须具有学校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参赛经历。通过教学竞赛平台,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4. 建立助教岗位制,设立研究生助教培训项目。研究生助教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研究生

参加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参加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4月26日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组织了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题研习,给我们这些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体会。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手”的我,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现就本次培训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不断提高认识,经常更新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障,而参加培训,自觉听取和接受前辈的指导和指点则是“新手”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主要从事的是培训和成人教育工作,虽然没有给普高的学生上课,但给成教学院上课更需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培训中听了郑茂刚处长做的《凯里学院教学管理规范解读》、劳醒华老师做的《教学督导中发现的为题与分析》、王贵生教授做的《青年教师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许杨阳老师的微课比赛的经验分享及同行间的交流讨论,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给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方法,拓宽了工作思路。 郑处长在讲座中指出“胜任才是硬道理”,让我认识到省里提升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研究能力,才能更好的做好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与教学理念,才能适应学生学员的需求,才能胜任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真正树立“立德-立功-立身”的工作理念,

把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作为自己安生立命与立足当下的资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教学工作,切实做到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 二、加强反思,提升自我 通过劳老师与王教授对青年教师在上课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讲解和分析后,让我认识到自己这两年来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我面对的都是中小学教师和成高学员,在这两年的教学工作中,不太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员为中心和与学员交流等;听了来两位老师的讲座后,让我知道了作为高校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明白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站在参训学员的角度去考虑培训问题,积极探索培训新的方法方式,争取所做的培训工作要尽量地适应和满足成人教育的需求,这样才会使得成高教学效果更好。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己为镜,可以自知之明。听了各位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劳老师在讲座中说到“教师的成长=知识+实践+反思+经验”,可以看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经常反思。《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注意课后的反思,争取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原有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2018年8月26日——2018年8月30日,为期5天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专家老师从资源库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与微课的开发思路、PPT高级课件制作、FOCUSKY软件的应用、Camtasia录屏软件、信息化常用软件、视频的拍摄方法与技巧、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与经验交流等多方面详细讲解了信息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给我打开了一扇信息化教学新的窗户,使我对以前信息化教学的浅显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通过本次培训,我个人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提高: 1、更新了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和微课的开发思路。在线开放课程的本质以微课视频为核心,按照授课进程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呈现的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在单节课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围绕知识点、技能点将相关资源有序排列。我们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同时投入时间制作微课,把传统的课堂讲授通过微视频上线的形式进行前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室,从而充分保障课堂面授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讲授部分仅仅针对重点、难点,或者同学们在线学习过程中反馈回来的共性问题,彻底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完善我们的传统教学,给与学生多方面的课堂体验,让他们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2、掌握了加深了PPT高级课件的制作能力。我们以上上课基本都是采用教材配套课件进行教学,如同刘万辉老师说的,我们只是在照本宣科,换任何一个人都能讲,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我们从学情出发,自己制作课件,对自己的课件了如指掌,才能按照一定的思路完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课堂气氛。同时,以前我也应用PPT制作课件,但是制作方法不高级,接下来我会在图书馆借几本PPT高级制作书,根据老师讲解,全面学习PPT高级制作,老师课堂也说了,我们的培训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方向,学习还在下面,我要按照老师讲授的印子花时间加深学习,尽快全面掌握PPT高级制作能力。 3、全面学习了录屏软件和视频制作方法。本次李刚老师带领我们实战了Camtasia录屏软件,苗健老师给我们讲授了视频的拍摄方法和技巧。他们用他

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四条路径

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四条路径 教师科研素养是指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既是目标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具有差异化和多变特征,因此,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既要体现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又要能满足教师内在价值和潜能实现的本性,遵循的是“自我导向性学习”和“用以致学”的学习理念。 一、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活动,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主动、积极实践学习的过程,满足不同年龄和学科的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 1.制度保障,营造教师“小课题研究”氛围 2. 讲座沙龙,引领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践科研沙龙是一种交流科研成果、探讨研究问题的有效研究方式。教科室把“科研沙龙”作为教师课题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科研沙龙让教师们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或困惑,讨论教育实践问题,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实践的把握。学校多次给全校教师作“小

课题研究”的理论讲座和案例指导。教师的科研问题意识和课题研究 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教学成果撰写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种教育理论进行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等。教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写作过程也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建构的过程。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对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 以校“暑期论文”评审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反思意识 2. 以区“课题成果”提炼指导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与表述,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 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要求具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每年2 月,学校科研处结合区科研成果评审的契机,对全校教师开展科研成果总结的讲座培训,并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一对 一的修改指导,帮助教师整理、归类、提炼,拓展教师课题成 果总结的视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