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遥感: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特征性质的及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是安装遥感器的飞行器,是用于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

电磁辐射:具有能量传递的,且其能量与与其传播的频率成正比的电磁波。

电磁波谱:按照电磁辐射在真空中传播的频率或波长进行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谱带,这个谱带就是电磁波谱。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幅照度:实际物体在单位光谱区间内的辐射出射度与吸收系数的比值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是各波段辐射通量之和。(压力))

反射率:地面物体反射的能量占入射总能量的百分比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称物体为黑体。

地物反射波谱:研究地面物体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瑞利散射:由大气中原子、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的散射。(条件: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很多)

加色法:由三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其他颜色的方法。

减色法:减色法是从自然光(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二种基色光而生成色彩的方法。

光谱色:圆环上把光谱色按顺序标出,从红到紫是可见光谱存在的颜色,每种颜色对应一个波长值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主光轴:通过物镜中心并与主平面(或焦平面)垂直的直线

像主点:主光轴与感光片的交点

航向重叠:为了使相邻航片之间没有航摄漏洞,也为了做立体观察,应使相邻航片之间有一部分重叠,这一重叠部分就叫航向重叠中心投影:空间任意点(物点)与一固定点(投影中心)连成的直线或其延长线(中心主线)被一平面(像平面)所截,则此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像点位移:地物反映到航空相片上的像点与其平面位置相比产生位置的移动

传感器:获取地面目标电磁辐射信息的装置

距离分辨率:侧视方向上的雷达图像分辨率

方位分辨率:沿航线方向上的雷达图像分辨率

合成孔径雷达:也称侧视雷达,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

透视收缩:指山上面向雷达的一面在图像上被压缩且表现为较高亮度的现象。

数字图像:能在计算机里存储、运算、显示和输出的图像

灰度直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一幅灰度范围为0~n的数字图像像元分布状态,横轴表示灰度级,纵轴(Pi=mi/M)表示灰度级为gi的像元个数mi占像元总数M的百分比。将2n个Pi绘于图上,所形成的统计直方图

大气校正:指消除主要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

空间滤波:根据需要,舍弃不需要的频率曲线,选择适宜和需要的频率波形曲线,重新构成新的图像,使一些地物或现象得到突出显示。

假彩色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的方法。

遥感的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1根据工作平台不同,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电磁波的工作波段不同,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3传感器工作原理,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4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高光谱遥感.常规遥感;6应用领域,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等。

遥感探测的特点?1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2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3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4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太阳幅射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太阳辐射接近于温度6000k的黑体辐射,地球辐射接近于温度为300k的黑体辐射。太阳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部分,从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区段。在这一波段地球的辐射主要是反射太阳的辐射。地球自身发出的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部分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这就是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大气的散射类型有哪些?瑞利散射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特点: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且散射光的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的散射强度更强,方向性较明显。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

简述绿色植被的反射波谱特点?由于叶绿素影响,对蓝光和红光吸收强,对绿光反射强。在可见光波段范围有小反射峰,位置大约在绿色波段,两边蓝波段和红波段有两个吸收带,在曲线上为凹谷。在遥感影像生成过程中,真彩色与假彩色有什么不同?

(1)真彩色合成是红、绿、蓝三个滤光片,而假彩色是绿、红和红外三个滤光片;

(2)真彩色合成影像:用白光照射黑白透明底片,加上影像生成时时相同的滤光片来恢复原有景物,假彩色合成影像:用白光照射黑白透明底片,在原来绿的色通道加上蓝光滤光片,在原来的红色通道加上绿色滤光片,在红外通道加上红色滤光片,这样出现合成的彩色影像.传感器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1)收集器,负责收集地面目标辐射的电磁波能量;(2)探测器,将收集到的电磁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或电能;(3)处理器,对转换后的信号进行各种处理;(4)输出器,输出信息的装置。

传感器的类型有哪些?(1)按数据记录方式可分为成像方式传感器和非成像方式传感器(2)按传感器工作波段可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3)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传感器和被动传感器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传感器最具有实用意义的性能指标是分辨率。包括: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后单元的尺寸或大小(2)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所能记录的电磁波谱中,某一特定的波长范围值(3)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进行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4)温度分辨率:热红外传感器分辨地表热辐射最小差异的能量。

摄影类型传感器与扫描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何异同?摄影类型的传感器原理:有物镜收集电磁波,并聚焦到感光胶片上,通过感光材料的探测与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留下目标的潜像,然后经过摄影处理,得到可见的影像。扫描类型传感器原理:将收集到的地磁波能量通过仪器内的光敏或热敏原件转变成电能后在记录下来。

何谓高光谱遥感?它是利用很多狭窄的电磁波波段产生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

航空遥感的优缺点?优点:(1)航空遥感空间分辨率高、信息容量大;(2)航空遥感灵活,适用于一些专题遥感研究;(3)航空遥感作为实验性技术系统,是各种星载遥感仪器的先行检验者;(4)信息获取方便缺点:主要表现在航空感受天气等条件限制大;航空遥感的观测范围受到限制;航空遥感数据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不如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1)气球,它是一种廉价的、操作简单的航空平台,(2)飞机,是航空遥感中最常用的最广泛的遥感平台。

航空相片的投影原理?中心投影原理,航空摄影时地面上每一物点所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中心在安装在焦平面上的感光胶片上成像。其中有一条光线为中心光线,所以每一物点在像面上的像可视为中心光线与底片的交点,在底片上构成负像,经过接触晒印得到航空相片。航空相片视差产生的原因?主要由像片倾斜、地面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差和物理因素(如摄影材料变形、压平误差、摄影物镜畸变、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等)产生。

引起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是由像片倾斜、地面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差和物理因素(摄影材料变形、压平误差、摄影物镜畸变、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等)产生。

在垂直摄影的航空像时像点位移有什么规律?(1)对于相对高差相等的点,像点位移亦相等;像点到像主点的距离为零时,像点位移也为零,像主点无像点位移;(2)像点位移与地面离差成正比,地面离差大于零,像点背离像主点方向位移,像点位移大于零;地面离差小于零,像点朝向像主点方向位移,像点位移小于零(3)像点位移与摄影行高成反比

遥感卫星轨道参数有哪些?(1)开普勒的六个参数:轨道长半轴(a,卫星轨道远地点到椭圆轨道中心的距离),轨道偏心率(e,椭圆轨道焦距与长半轴之比),轨道倾角(i,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升交点赤经(Ω,轨道上由南向北自春分点到升交点的弧长),近地点角距(ω,轨道面内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地心角),过近地点时刻(t0,以近地点为基准表示轨道面内卫星位置的量)

航天遥感与航空遥感相比有什么特点?航空遥感具有技术成熟,成像比例尺大,地面分辨率高,适用于大面积地形测绘和小面积详查以及不需要复杂的地面设备等优点。缺点是飞行高度、续航能力、姿态控制、全天候作业能力以及大范围的动态监测能力较差。

航天遥感具有以下特点:航天遥感比航空遥感开阔,观察的地面范围大,可以发现地表大面积内宏观的、整体的特征;在同样长的时间内,航天遥感的观察范围远远大于航空遥感,因此,航天遥感的效率比航空遥感高得多。

微波遥感有什么优缺点?(1)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这使遥感探测可以不受天气影响的进行。(2)微波可以全天候工作;(3)微波对地表面的穿透能力强;(4)微波具有某些独特的探测能力,是海洋探测的重要波段,适于精确地距离测量、海面波动、风力等。

为什么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提高分辨率?因为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所以,可用于高轨卫星。天线越小,方位分辨力越高。而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的大小为小天线的一半,天线双程相移,这将提供很高的分辨率。举例说明根据直方图形状如何分析图像特点?a,直方图均值靠近低值区,表示地物反射率低的像元多,图像较暗

b,表示地物反射率高的像元多,图像较亮;c,表示低反差图像;d,表示高反差图像

试说明回归分析和直方图校正的原理?回归分析法原理:大气散射主要影响短波部分,波长较长的波段几乎不受影响,因此可用其校正其它波段数据。直方图校正原理:在假设水体(或阴影)等物体的灰度值为0,大气散射导致图像上这些物体的灰度值不为0(辐射偏置量)的前提下,从图像象元亮度值中减去一个辐射偏置量,辐射偏置量等于图像直方图中最小的亮度值。

几何校正为什么要进行像元灰度重采样?(1)几何校正过程中,由于校正前后图像的像元大小可能变化、象元点位置的相对变化等,不能简单用原图像象元灰度值代替输出象元灰度值。(2)对应的坐标值可能不是整数。因此,需要插值(重采样)

遥感图像中“岩层三角面”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特殊意义,影响岩层三角面形状的因素有哪些?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并受地形影响发生转折,或通过山脊沟谷,出现岩层三角面。利用岩层三角面可分析甚至测量岩石产状。因素:岩层产状、地形

举例说明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中的直接标志一般包括哪些?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读物体性质或高度。形状: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图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选择遥感数据要注意哪些事项?(1)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2)颜色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3)阴影,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断物体的性质或高度。(4)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5)根据物体的大小可以判断物体的熟悉。(6)位置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特征之一。(7)以图型为线索可以容易地判别出目标地物。依据空间布局可以推断目标地物的属性

简述遥感目视判读的具体方法?(1)直接判定法根据地物色调、图形、大小等直接标志判定(2)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对不同遥感影像、卫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及与其它已知资料、方法获得的结果或实地进行对比分析。

(3)逻辑推理法分析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间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表现出的特征,判定某一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及其属性。

如何区分遥感影像上的向斜背斜?向斜和背斜在影像上表现为色调不同的条带且对称平行排列,其整体图像常成闭合图形。(1)在遥感图像上可利用岩层产状来确定向斜和背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向的向斜,岩层倾向相背的是背斜。背斜转折端的岩层倾向一律向外倾斜,向转折端的岩层倾向一律向内倾。转折端处水系向内收拢的多为向斜,向外散开的多为背斜。(2)还可根据褶皱转折端的单层影像的出露宽度特点分析向斜和背斜。由褶皱里面向外,岩层的出露宽度逐渐加大的是向斜,组成褶皱里面的岩层出露宽度大于外围岩层出露宽度是背斜。从组成转折端的岩层形态来分析,弯曲的岩层在靠近褶皱核部的弧度较大、向外弧度变小的背斜,反之是向斜。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一、判断题 1. 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5分) 参考答案:正确 2. 微波辐射计属于非成像遥感。(5分) 参考答案:正确 3. 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5分) 参考答案:正确 4.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参考答案:正确 5. 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电磁波谱。参考答案:正确 6. 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叫绝对黑体。(5分) 参考答案:正确 7. 地面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5分) 参考答案:正确 8. 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5分) 参考答案:正确 9. 辐射传播过程中,碰到小粒子,由于各种作用无特定方向的同时发生,使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去,电磁波在强度和方向上发生各种变化,这种现象是散射。(5分) 参考答案:正确 10. 辐射亮度是指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5分) 参考答案:正确 二、填空题 1.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遥感可以分为___(1)___ 和___(2)___ 遥感。(5分) (1). 参考答案: 主动式 (2). 参考答案: 被动式 2.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___(3)___ 、___(4)___ 、___(5)___ 、___(6)___ 、和___(7)___ 的全过程。(5分) (1). 参考答案: 获取 (2). 参考答案: 传输 (3). 参考答案: 处理 (4). 参考答案: 分析 (5). 参考答案: 应用 3. 搭载传感器的载体称作___(8)___ 。(5分) (1). 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 4. 大气的散射现象发生时的物理规律与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为例的直径及辐射波长的长短密切相关。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___(9)___ 、___(10)___ 、___(11)___ 。(5分) (1). 参考答案: 瑞利散射 (2). 参考答案: 米氏散射 (3). 参考答案: 无选择性散射

最新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复习进程

1、遥感:不与目标接触,从远处用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对信息的 处理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与目标物相互间的关系。 2、遥感技术:把从不同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其传输 到地面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和监测的全过程。 3、遥感信息:利用安装在遥感平台上的各种电子和光学遥感器, 在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到的, 来自地面或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 4、遥感地质学: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学 科。 5、绝对黑体: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6、气溶胶:气溶胶粒子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千分之一微米到一百微米的固体、液体粒 子。 7、大气窗口:不同电磁波段通过大气后衰减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而遥感所能够使用的电 磁波是有限的。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 这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8、发射率: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9、反射率:是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0、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辐射通量密度与吸收率之比对任何材料都是一个常 数,并等于该温度下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 11、光谱反射率:是物体在特定波长上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13、光谱发射率:热辐射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与处于相同温度的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之比 14、遥感系统: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 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包括遥感实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5个部分 15、传感器:又称遥感器,是收集和记录地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 如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仪等 16、传感器的分辨率:指传感器区分自然特征相似或光谱特征相似的相邻地物的能力。 17、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 18、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即像素)的操作。 19、量化:将像素的灰度值转换为整数灰度级的过程。 20、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亮度中的失真,辐射量校正 21、定位误差:图像在产生过程中,受遥感系统、大气状况、地形等因素影响产生的误差 22、几何校正:消除定位误差的过程 2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 24、辐射误差:传感器所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亮度等物理量之间的误 差值 25、图像滤波:从图像中提取空间尺度信息,突出图像的空间信息,压抑其他无关信息、去 除图像的某些信息 26、空余滤波:邻域操作,通过图像的卷积运算实现 27、频域滤波:对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后,对图像中的频谱进行滤波 28、动态聚类法:在初始状态给出图像粗糙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的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 样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29、水系:一个流域范围内整个地表水网的总称,是主流、支流和更小的支沟等多级水流(水

房屋建筑学复习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建筑是_建筑物__与___构筑物__的总称。 2、常见的三种建筑尺寸是___标志尺寸、构造尺寸_和__ 实际尺寸_。 3、墙体按施工方式不同,有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 4、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立口和塞口两种。 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分为___梁板式楼板_ 、__无梁楼板_ 和___板式楼板。 6、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结构形式有_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_两种形式。 7、平屋顶的排水找坡可由材料找坡与结构找坡两种方法形成。 8、常见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 _和_防震缝__。 9、伸缩缝的内部构造有平缝、错口缝、企口缝三种。 10、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用M表示。 11、标准砖的尺寸是240mm?115mm?53mm。 12、在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__丁砖_,把砖的长度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叫_顺砖_。 13、基础按照构造形式可分为__条形基础__ 、__独立基础_ 和__联合基础_等。 14.平开木窗有门窗框、门窗扇、五金配件等组成。 15.建筑模数的数值为300mm。 16.在砖墙的组砌中,要求_错缝搭接_,并避免通缝的产生。 17.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景下部位的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18、楼梯一般有楼梯梯段、楼梯平台和楼梯护栏_三部分组成。 19、墙体按所在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内墙。 20、饰面装修基层分为实体基础和骨架基础。 21.现浇钢筋混凝土正梁式楼梯按梁的数量和位置分为正梁式、反梁式和_单梁式_三种。 22.屋顶的排水方式有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 23.在开启的状态下能挡雨的窗是悬窗。 24.顶棚按构造形式分为_直接式_和_吊顶式_。 25、地坪层主要是有_素土层_、_垫层_和_面层_三个层次构成。 26、墙承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把楼梯分为_平台_和_踏步板_两个构件。 27.现浇钢筋混凝楼板按照受力特点分为板式楼板_、梁式楼板_和_无梁式楼板_三种 28.地基土质均匀时,基础应尽量_埋深_,但最小埋深应不小于_500_mm。 29.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水平方防潮层,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垂直防潮层_。 30.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_龙骨架_、_面层_和饰面材料__。 31.窗框的安装方法有_分离安装_和_成品安装_两种。 32.平屋顶泛水构造中,泛水高度应为_≥250_mm。 33.民用建筑物按规模与数量分为_大量性建筑_和_大型性建筑_。 34.窗与窗之间或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_窗间墙_,窗台下面的墙称为_窗下墙_。 35.根据土层的结构组成和承载能力,地基可分为_人工地基_和_天然地基_。 36、地下室根据埋入地下深度的不同分为_全地下室_ 和_半地下室_。 3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受力和传力情况分为板式、梁板式和_无梁式三种。 38.民用建筑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可分为_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_。 39.《建筑统一模数》制中规定采用_100mm_作为基本模数值。 40.低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_1050_mm。 41、非刚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_钢筋混泥土_基础。 42、门窗过梁的主要形式有_砖拱过梁_、_钢筋砖过梁_和_钢筋砼过梁_。 43、应用最广泛的预制装配式楼板为预制空心板。 44、泛水是指屋面防水层与垂直墙面交接处的_防水处理__。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 1. 遥感过程 2.遥感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3.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容 4.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数据源及反射率反演 1. 数据源 2. 反射率反演 第三节遥感图像地质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 (2)解译标志 (3)解译的可变性与局限性 (4)解译方法 (5)解译原则 (6)解译程序 第四节主要地貌类型判译 1.概述 2.流水地貌解译 3.海岸及湖泊地貌解译 4.岩溶地貌解译 5.冰川及冻土地貌解译 6.风蚀地貌解译 7.黄土地貌解译 8.构造地貌 9.遥感地貌分区 第五节不良地质灾害 1.滑坡解译 2.泥石流解译 3.崩塌解译 4.岩堆解译 第六节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1)概述 (2)岩浆岩解译 (3)沉积岩解译 (4)变质岩解译 (5)遥感地层单位 (6)小结 第七节遥感图像构造解译 (1)概述 (2)岩层产状的判断及量测 (3)褶皱构造判译 (4)断裂构造判译 第八节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遥感技术(1)概述

(2)沉积矿产勘查遥感应用 (3)生矿产遥感勘查方法 第九节油气资源遥感 第一节绪论 思考问题 (1)遥感的局限? (2)遥感地质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容和研究方法? (3)遥感在地质上有什么用? 1遥感过程 (1)能源 (2)在大气中传播:部分被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CO2,O3,H2O等,气溶胶-水汽,烟)散射和吸收,能量衰减.----大气窗口 (3)到达地表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地表物质由生物、地质、水文、地貌等多因素组成,即自然和人文经济景观。这些因素大小、形状、排列等随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波谱反映不同。例如:植被和岩石。 (4)再次的大气传播。 地表反射或发射的能量,再次进入大气,能量再次衰减。此时,能量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谱响应,大气效应对遥感影像影响大,不仅使遥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散射产生的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引起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等。 (5)遥感系统指不同遥感平台和遥感器组合。 (6)遥感图像产品。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两者转换:模数变换(A/D)或(D/A) (7)数据处理、分析与解译 处理过程中非遥感数据的结合,即辅助数据,包括野外站点采集和调查数据,实验室数据,以及各种专题图如土壤、土地利用、水文、地貌、行政规划图等,各类统计资料,如人口统计,作物统计等。 数据解译、分析主要由两种方式: A:目视解译或模拟图像处理,指通过不同观测、解译设备,如立体镜、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根据解译标志,识别提取信息。 B: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指运用数理统计等多种数学方法,自动提取信息。 (8)信息产品:包括各种图形,图像,专题图,表格,地学参数(湿度、温度、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叶面指数等),这些数据可进一步借助GIS进行分析。 (9)多目标用户:如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全球研究等等。遥感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核心在于“人”。 总结起来,遥感应用涉及三个环节。 (1)数据获取:涉及物理学、大气学、电子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容。 (2)数据处理、分析:广泛应用到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3)数据应用:以专业为基础。 2遥感发展 目前遥感应用不足: (1)实时监测与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如灾害监测、渔情预报、精细农业等所要求的同步、准同步的完成数据获取、分析处理,快速提供连续不断的实用信息。 (2)遥感图像自动识别、专题特征提取,特别是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地学参数的能力和精度,

遥感地质学考试题1

遥感地质学考试题 姓名学号专业 (一)填空题(20分) 1、页岩、砂岩、千枚岩和灰岩水系密度从大至小依次为、 、、。 2、可见光波长范围为μm,红外线波长范围为μm。 3、岩浆岩的影像特征为,等。 4、专业制图仪TM最高分辨率为 m,QUICKBIRD最高分辨率为m。 5、沉积岩与岩浆岩在影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沉积岩有。 6、断裂的解译标志有、、、 、、、。 7、遥感图像上,常见的水系图形有树枝状水系、、、 、、。 8、遥感器的特性参数有、、、 。 9、切断新生代地层或岩体的断层为。 10、酸性岩浆岩在图像上为色调,基性岩浆岩在图像上为色调。 11、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 12、油气的烃类渗露造成的晕有、、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遥感地层单位实质上是一种岩石地层单位。() 2、花岗岩在黑白航片上常呈均一的暗色调。() 3、倒钩状水系往往呈由火山作用形成。() 4、遥感影像上挤压断层延伸较长,分叉较多。() 5、遥感图像上可以根据河流图形初步估计岩性透水性。() 6、利用陆地卫星TM,能够判断小型滑坡。() 7、水平地区倾斜岩层在遥感上的影像类似于直立岩层。() 8、一景QUICKBIRD遥感图像大小为185km×185km。() 9、“入”字型断层主断裂与支断裂间的锐角指向支断裂的移动方向。() 10、遥感图像上,黄土地区水系常梳状。() 三、名词解释(20分) 1、表面反射率 2、大气窗口

3、岩层三角面 4、立体像对 从不同摄站摄取的具有重叠影像的一对像片。 两张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获得的具有重叠区域,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专业仪器或者肉眼可以看到立体影像,通过立体影像可以进行包括测量,生成DEM。 观察立体像对的条件:角度不小于6度,影像沿拍摄顺序从左到右放置(放反了会成为反地形),其中左手边的为左片,右手边为右片,左眼看左片,右眼看右片(如果不行可以使用仪器辅助,比如立体镜),当两张影片上的同一地物重合后则可以看到立体影像。 5、遥感地层单位 四、简答题(30分) 1、遥感应用的不足与原因 2、航空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和河流阶地 3、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滑坡 4、遥感地质解译原则 5、解释“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五、论述题(20) 1、如何在影像上确定褶皱类型及其类型判断。 2、固体矿产找矿中遥感图像如何应用。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

《房屋建筑学》试题库一、填空题: 段。

16、当地下室的常年和最高水位都在地下室地面标高以下时,只需做防潮处理,在墙面外侧设防潮层。 17、按传力情况的不同,基础可分为 18、当地基土有冻胀现象时,基础应埋置在冰冻线以下约200mm的地方。 20、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合砂浆。

和构造柱。 层三种做法。 29、一般民用建筑窗台的高度为 900mm 。 34、楼层的基本构造层次有面层、结构层顶棚层。

全栏杆的扶手高度为 1000mm 。 应采用防烟楼梯。 43、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宽度。 米。 位。

52、刚性防水屋面的设分格缝,嵌缝常用的密封材料为油膏。 57、各砌体结构,屋顶为装配式无檩条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或隔热层的 59、我国单层厂房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其基本柱距是 6m 。 温恒湿车间四种基本类型。 62、单层厂房柱顶标高应符合 3 M的模数。 二、选择题

1、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下面属于居住建筑的是(C )。 A.幼儿园 B.疗养院C.宿舍 D.旅馆 2、耐火等级为一级的承重墙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满足( D )。 A.难燃烧体,3.0h B. 非燃烧体,4.0h C.难燃烧体,5.0h D. 非燃烧体,3.0h 3、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下面全属建筑物的是(C ) A 住宅、电塔 B 学校、堤坝 C 工厂、商场 D 烟囱、水塔 4、下面风玫瑰图,表示全年主导风向为( D )。 A 西北风 B 南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5、建筑耐久等级二级指的是( B )。 A. 100年 B. 50-100年 C. 25-50年 D. 150年 6、下列( A )组数字符合建筑模数统一制的要求。 Ⅰ、3000mm Ⅱ、3330mm Ⅲ、50mm Ⅳ、1560mm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I Ⅳ 7、竖向扩大模数基数的尺寸为( A ). A. 100mm,300mm B. 200mm,300mm C. 300mm,500mm D. 300mm,600mm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 1.遥感和遥感地质学的定义是什么? 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 3.什么是遥感信息? 4.为什么遥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地物属性? 5.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6.针对不同的电磁辐射源,相应的遥感方式是什么? 7.什么是多波段遥感? 8.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习题> 1.发射率(比辐射率)的定义是什么? 2.黑体和黑色物体有何区别? 3.由《遥感地质学》P4图1-3,说明太阳光谱的光谱分布及能量分布特点。 4.大地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波长区? 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对遥感有何影响? 6.大气中气体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H2O↑、CO2、O3的主要吸收带有哪些? 7.什么叫大气窗口?表列常用大气窗口及其应用条件、成像方式、成像遥感器。 8.什么是地物波谱特性?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如何表示? 9.试分析《遥感地质学》P9图1-7植物、图1-8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 10.何谓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11.什么是原色光?什么是三原色光和三原色光原理? 12.什么是间色光?什么是三原间色光? 13.什么是补色光?三对典型互补色光是什么? 14.彩色三要素是什么? 15.简述色光混合的方法及主要的应用领域。 16.消色与彩色如何互相转化? <第三章习题> ⒈什么是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其主要组成是什么? ⒉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资源遥感卫星为什么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 ⒊遥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四个分系统? ⒋什么是成像遥感器?其基本收集元件有哪些?主要探测元件是什么? ⒌遥感器的遥感能力以哪些特性参数进行衡量?它们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⒍什么是摄影方式遥感器?主要的优缺点是什么? ⒎典型的摄影方式遥感器有哪些类型? ⒏光机扫描遥感器如何完成地面覆盖? ⒐简述固体自扫描遥感器的成像过程? ⒑成像波谱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房屋建筑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建筑物的分类 根据使用性质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统称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2 绝对标高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我国规定以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 相对标高:将是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0,单位为米,高于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为负标高. 净高:指空间内楼地面到顶棚或其它构件底面间的距离 层高:相临两层楼地面间的距离 层高=净高+结构高度+装修高度+设备层高度 3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基地蓝图上划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拐点表明坐标:X坐标表示南北向,Y坐标表示东西向,数值向北,东递进. 4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1)建筑基底必须控制在红线范围内(包括基础、管线等) (2)与相邻基地间留出消防通道,符合防火规范 (3)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建筑的最低日照要求 (4)台阶、平台不得突出城市道路红线之外,其上部的突出物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允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5)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永久性

空地,否则不得朝向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或废气 5建筑物构成系统三大类:结构支承系统,围护、分隔系统,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有关的其他系统(P5) 作用:结构支承系统--结构受力、保证结构稳定 围护、分隔系统--围合、分隔空间 其他系统--设备系统 6风玫瑰 根据气象资料总结的当地常年及夏季的主导风向及其出现的频率,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P58 6常用结构体系

(1)墙体承重结构 定义: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 分为: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适用低层、多层的建筑钢筋混凝土墙承重系统,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特别是高层 建筑 墙体布置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 承重墙不宜多开洞,位置不可任意更改 适用于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度相对固定的建筑物 不适于经常灵活分隔空间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 (2)骨架结构体系 一根横梁和两根柱子代替承重墙,节约空间 内外墙均不承重,可灵活布置和移动 适用于需要灵活分隔空间的建筑物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而且建筑立面处理较为灵活 (3)空间结构体系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结构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 (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 1、岩石的颜色 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 3、岩石的湿度 4、岩石的透水性 5、岩石抗侵蚀性 (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 (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 ①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 不甚发育 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 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 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被一般不发育 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 二、沉积岩的解译 (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 是最关键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在各种遥 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即为深浅不同的色调、水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 PDF 三、岩浆岩的解译 (一)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石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 暗色矿物多少 浅色矿物少多 岩石反射率低高

像片上色调深浅 黑色深灰灰浅灰灰白白 (二)岩浆岩的图形特征 侵入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方形、团块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火山岩,由于火山机构保存比较完整,它们往往以 醒目的图形:锥形、舌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展现在图像上。熔岩面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 PDF 文 四、变质岩的解译 (一)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 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 岩接近。决定变质岩波谱特征的主要是矿物成分。 (二)变质岩的图形特征 正变质岩在图像上具备岩浆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重影像 特征。例如:侵入岩体的块状图形背景上叠加了许多细断续线 纹或肠状线纹,这些线纹往往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们和围岩 的断续线纹走向一致。 副变质岩在遥感图像上具备沉积岩和火山岩与变质作用 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即沉积岩的图形类型加细断续条纹条带 ,或复杂的回曲状条纹条带。 (三)变质岩岩性解译 五、地层分析 (一)地层解译的工作程序 1、在前人资料或野外踏勘基础上,选择标准解译地层剖面 ①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并少覆盖的地段 ②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 ③有航空像片像对,以便进行立体观察。建立影像地层单位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分层、立体观察 ④尽量有野外实测剖面资料。最好所选择的影像地层剖面位置,与野外测制的地层剖面位置一致,减少野外地层剖面测制的工作量 2、室内建立地层影像标志 3、野外验证,反复对比,进行修正 4、进行区域地层解译,最后勾绘地层界线,完成区域地层解译图 (二)影像地层划分依据 1、影像地层层位关系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遥感按电磁辐射源的性质不同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基本方式,前者如雷达,使用人工电磁辐射源;后者如摄影,使用太阳等自然辐射源。遥感分类:按辐射源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电磁波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可见光-红外(多波段));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获取资料类别分(城乡方式遥感、非成像方式遥感);按成像方式分(摄影成像遥感、扫描成像遥感) 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辐射特性,从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识别和量测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①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生等)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②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③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④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估计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1)地质体波谱测试;(2)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3)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①视域宽广②信息丰富③定时、定位监测④遥感资料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遥感信息:利用安装在遥感平台上的各种电子和光学遥感器, 在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到的, 来自地面或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 遥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地物属性的原因: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辐射特性。遥感的基本出发点:根据遥感器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特征的差异识别不同的物体。 遥感的物理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机理(反射/吸收/透射/发射) 遥感地质学的发展趋势:主要目标3W(what、where、when);主要性能:3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发展趋势3高(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综合观测趋势:3个结合(大-小卫星,航空-航天,技术-应用) 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电场又洗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电磁波在传播中遵循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吸收、散射等传播规律。 电磁波波谱:宇宙射线:这是来自天体具有很大能量和贯穿能力的电磁波,人工还无法产生它,在遥感上也未能用上的波段。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波段。航空物探放射性测量所记录的就是由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所辐射出来的γ射线。X-射线:宇宙中来的X-射线,被大气层全部吸收,不能用于遥感工作。紫外线:波长在0.01~0.38微米。波长小于0.28微米的紫外线,在通过大气层时被臭氧层及其它成分吸收。只有波长0.28~0.38微米的紫外线,部分能穿过大气层,但散射严重,只有部分投射到地面,可以作为遥感的辐射源,称为摄影紫外。用于环境监测。可见光:波长在0.38~0.76微米,是人们视觉能见到的电磁波,可以用棱镜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当前分辨能力最好的遥感资料,仍然是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红外线:红外线波段细分为近红外波段(0.76~3微米)、中红外(3~6微米)、远红外(6~15微米)、超红外(15~1000微米)。近红外是地球表层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故又称反射红外。其中靠近可见光的0.76~1.3微米波段可以使胶片感光,又称摄影红外。远红外是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线,故称热红外。热红外只能用扫描方式,经过光电信号的转换才能成像。红外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遥感的波段。微波:波长1mm~1m。是一个很宽的波段。微波波长较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昼夜的影响,可以主动或被动方式成像 黑体:是一种具有最大辐射能力的物体,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吸收系数很等于1。 彩色三要素:色调、明亮度、饱和度。三基色:(红绿蓝)。三种间色光(黄、青、品红)三对互补色:(红、青)(蓝、黄)(绿、品红) 颜色分消色与彩色。消色体:物体对白光没有分解能力,不能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只能对固定比例的太阳光作全吸收、全反射或部分吸收、部分反射而呈现黑—灰—白。彩色体:物体对入射的白光有分解能力,并对不同波长的色光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反射什么色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 地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发射、吸收和透射几种形式。 地物波谱:物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反射、发射、吸收和透射电磁波的特性是波长的函数。当我们将这种函数关系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地物电磁波波谱。 反射波谱曲线(反射波谱特征):地物的波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某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该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散射实质上是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遇到各种微粒时所发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散射有由较小的空气分之引起的瑞利散射;和由较粗大的微粒所引起的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是大气中粒径比波长大得多的颗粒所引起,其散射能力与波长无关,因此它对各种波长的色都发生散射,而使天空中呈现一片灰蒙蒙的颜色。天空中有薄云时,米氏散射最明显。这种散射使所形成的图像反差小,图像模糊。瑞利散射是由比光波波长还要小的气体分子质点引起的。散射能力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愈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如雨过天晴或秋高气爽时,就因空中较粗微粒比较少,青蓝色光散射显得更为突出,天空一片蔚蓝。瑞利散射的结果,减弱了太阳投射到地表的能量,使地面的紫外线极弱而不能作为遥感可用波段;使到达地表可见光的辐射波长峰值向波长较长的一侧移动,当电磁波波长大于1毫米时,瑞利散射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的短波辐射、地球的内部热能,而与地球辐射直接相关联的是地表热平衡。(8-14μm)

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DOC)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这些平面称解理面。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填空题 ⒈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⒉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 ⒊生产性建筑指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及民用建筑。 ⒋民用建筑按层数分类可以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 ⒌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方面。 ⒍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任务书、调查研究、收集设计原始资料等。7).设计程序中的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8).建筑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9.炎热地区的建筑因考虑隔热、通风、遮阳,所以建筑处理较为开敞;寒冷地区则应考虑防寒保温,建筑处理较为封闭。 10.风向频率玫瑰图上的风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 11.民用建筑的平面组成,从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包括主要房间和辅助房间。 12.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需要和安全疏散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布置恰当的位 置、确定楼梯的宽度和尺寸。 13.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规范来确定。 14.剖面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 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等。 15.一幢建筑物一般由基础、墙(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组 成。 16.墙体根据功能的不同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 火、防水等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耐久性。 17.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18.为防止构件受潮受水,除应采取排水措施外,在靠近水、水蒸气和潮气一侧 应设置防水层、隔气层和防潮层。 19.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有墙承重结构、框架承重结构、空间结构等三种。 20.玻璃幕墙是当代的一种新型墙体,它赋予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 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21.地基应该满足的要求有强度、变形、稳定。 22.人工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 23.地下室的防水构造做法有: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辅助防水。 24.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能力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一般将基础争取埋置 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25.基础按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联合基础。 26.公共建筑中,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0 mm。 27.楼梯一般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28.电梯由机房、井道和轿厢三部分组成。在电梯井道内有轿厢和保证平衡的平 衡锤,通过机房内的牵引机和控制屏进行操纵来运送人员和货物。 29.楼梯休息平台梁与下部通道处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000 mm。楼梯之间的净 高不应小于2200mm。 30.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板式楼梯,一种是斜梁式楼梯(或 梁板式楼梯)。

遥感地质学报告

遥感地质学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地信111 学号:1108100013 学生姓名:王才妹 指导教师:刘沛 2015年1月10日

一、对ENVI软件的认识 启动ENVI软件: 双击击桌面上的ENVI图标,就能成功的打开ENVI软件。 打开影像文件: 1、选择File→Open Image File。屏幕弹出对话框“Enter Input Data File”。 2、选择进入envidsta目录中的can_tm子目录,从列表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然后点击OK。随即弹出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在列表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光谱波段显示影像或者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就可以选择打开灰阶影像或RGB彩色影像了。 3、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波段名,选中某个影像波段。所选波段会在标有“Selected Band”的区域中显示出来。 4、点击Load Band,将影像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打开的影像窗口有三个,包括主图像窗口(Image Window)、滚动窗口(Scroll Window)、缩放窗口(Zoom window)。 显示影像剖面廓线 可以交互式地选择和显示X轴(水平)、Y轴(垂直)和Z轴(波谱)的剖面廓线图。这些剖面廓线图显示了穿过影像的横线(X)、纵线(Y)或者波谱波段(Z)的数据值。 从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可作以下操作:Tools → Profile → X Profile → Y Profile → Z Profile

分别显示数据值与列号(sampl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数据值与行号(lin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波谱剖面廓线图。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我们可以使用主图像窗口、缩放窗口或者滚动窗口中的默认参数和数据来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Enhance菜单中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对比度拉伸:线性拉伸,0-255之间的线性拉伸,2%的线性拉伸,高斯拉伸,均衡化拉伸以及平方根拉伸。 显示交互式的散点图 ENVI可以绘制出两个所选影像波段的数值关系图,即分别选定这两个波段为X、Y轴,在平面坐标上绘制两者的散点图。 1、在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选择Tools → 2D Scatter Plots。接着Scatter Plot Band Choice对话框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在该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影像波段。 2、选择其中一个波段作为X轴,另一个波段作为Y轴,然后点击OK。 3、一旦打开了散点图绘制窗口,就可以将鼠标光标放在主图像窗口中任意位置,并可以按住鼠标中键来拖动光标。此时,十字丝光标周围10×10范围内的像素在散点图中所对应的点将会用红色突出显示出来。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汇总

《房屋建筑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1篇概论 ①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②建筑的构成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形象和建筑技术; ③一幢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电梯、屋顶和门窗等六大部分所组成; ④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 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 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 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设计。 ⑤建筑设计的程序包括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⑥建筑设计的依据有功能性依据、环境性依据和规定性依据; ⑦建筑模数1M=100mm。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①建筑平面组成

②开间—房间在外立面上占的宽度;进深—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 ③房间尺寸的确定:单侧采光≤2h,双侧采光≤4h(h为窗的高度) ④民用建筑常用门的宽度为: 分户门:1000~1200mm; 住宅卧室:900mm ; 卫生间:700mm。 ⑤门的数量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当房间使用人数超过50人,面积超过60m2时,至少需设两个门。影剧院、礼堂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等,门的总宽度可按每100人600mm宽计算。 ⑥走廊按使用性质,可分为: 交通型 综合型 按走道布置方式,可分为: 单外廊、双外廊

单内廊、双内廊 ⑦宽度相关要求: 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是550-600mm; 两人并行:不小于1100mm; 中小学内廊:不得小于2100mm;外廊:不得小于1800m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过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过道中通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的最小校核。 ⑧长度相关要求: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l=35m)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l=22m) ⑨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合和混合式组合。走道式还可分为内廊式和外廊式,套间式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 作者:赵振远 《遥感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日]卡农公司图象研究室 《遥感地质学》 作者:陈华慧 《遥感地质学》 作者:李永颐李斌山陆成 《遥感概论》 作者:马蔼乃 《遥感文选》 作者:国家遥感中心 《农业遥感》 作者:寇有观萧鉥 《遥感专辑(第三辑)矿产勘查中的遥感方法》 作者: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 作者:谭海樵余志伟 《微波遥感第二卷雷达遥感和面目标的散射、辐射、理论》作者:[美]F.T.乌拉比R.K.穆尔冯健超 《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吉林省遥感学会论文选编 《大气微波遥感》 作者:张瑞生 《微波遥感理论》 作者:王宝发 《遥感精解》 作者:[日]遥感研究会 《宇航遥感物理基础》 作者:孙星和 《航天多光谱遥感》 作者:韩心志 《高等学校教材水文遥感》 作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魏文秋 《环境遥感技术简介》 作者:龚家龙阎守邕 《遥感手册第一分册》 作者:汤定元陈宁锵等 《资源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编辑 《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 作者: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 作者:马鸿良等 《遥感地震地质文集》 作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航空物探遥感论文集》 作者:熊盛青唐文周姚正煦 《巡天千里眼遥感入门》 作者:[加]D.D.哈珀 《英汉遥感地质学词汇》 作者:张世良张炯姚彦之 《环境遥感与地理制图》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刘文熙许伦北方交通大学魏志芳吴景坤《遥感图像对地定位研究》 作者:李树楷 《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原理》 作者:R.D.里根J.V.塔拉尼克S.I.古特曼 《遥感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作者:刘允良邢立新杨德明 《遥感地学分析》 作者:陈述彭赵英时 《遥感图象的数字处理》 作者美)J.G.莫伊克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作者:宁书年等 《遥感手册第八分册》 作者:[美]吉尼·索利查尼斯·波尔顿等 《遥感图象信息处理》 作者:许殿元丁树柏 《遥感手册第五分册》 作者:[美]迪特尔·斯坦纳等 《遥感手册第七分册》 作者:[美]罗伯特G.里维斯等 《遥感手册第三分册》 作者:[美]理查德K.穆尔等 《遥感手册第六分册》 作者:[美]约翰E.埃斯蒂斯弗雷德里克J.多伊尔 《遥感手册第四分册》 作者:奥尔登P.科尔沃科雷塞斯等 《遥感中的自适应雷达》 作者:[美]D.T.吉辛 《全球环境、资源遥感分析》 作者:李树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