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天地里

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天地里

认识网络危害、正确上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了解不健康上网方式对学生的危害。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络游戏的必要性。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双面性。发扬网络积极的一面,减少其消极影响。

一、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上课之前老师首先播放Flash软件《享受网络,享受生活》,让学生初步感受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针对这一事实,今天我们现场做一个调查:上过网的同学请举手;玩过网络游戏的请举手;有网友的请举手。(现场调查结果:百分之九十多的同学都有此三点经历。)调查结束后:看来同学们都是一只只小网虫啊,说起网络,大家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它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捷,让我们得到更多的享受。那么你认为网络有怎样的神奇作用呢?

学生各抒己见:方便、快速查询;迅速快捷购物;可以及时了解你想知道的一切情况……

(提示学生也可举实例来说明,注意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运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谈谈网络的神奇作用。)

二、认识网络危害

活动一、初步认识网瘾的危害:

老师:对,网络世界是精彩的,但是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无奈,下面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内容。

课件展示内容:学生日记摘抄——迷恋网络

“我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我依恋上网络,有时能在网上游荡十几个小时而屁股一动都不动,甚至通宵达旦。有时夜晚起床解手,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上“溜达溜达”。白天学习无精打采,然而一摸键盘立刻神采奕奕。就像是人在吸毒一样,上瘾后没完没了,看来上网和吸毒可以画等号。我感觉我已经深深的中毒了,我成了网络中无数网虫的一员了,说到网虫我对它

的理解是:一个人在网上吸食了“网络毒品”,以后逐渐上瘾,再以后死在了网络上。网络这把双刃剑把我“杀”死了,只是它“杀人”不见血。

老师提问:看了上面的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自由发言:原来网络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潜在的危害呀。过于痴迷的会上瘾、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的......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引导总结出“网瘾”:

互联网(Internet)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对方便人们学习、研究、工作和娱乐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应该正确对待。过于痴迷网络就会患上“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网瘾”,并初步认识网瘾的危害。

活动二: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网络世界利与弊,切实体会迷恋网络的危害

老师:通过上面的材料我们知道,沉迷于网络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危害的,那么具体会有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小品,通过小品亲身体验一下他的危害。

(同学上台表演自编小品):

上课前小明问小刚“你Q了吗?”?小刚回答说:“土,现在还有不Q的?”在课堂上小明递纸条给小刚:55QQ,5753(晚上玩QQ,不见不散)。小刚妈妈一般不会让他上网,于是告诉小明,说妈妈不会同意的。小明说:“笨呀,编个理由”,于是小刚决定回家骗妈妈。

晚上放学后小刚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网了,老师要我们上网查资料。”妈妈怀疑问:“真的?”“不信你去问老师!”“那快些……”小刚进入房间,关上门,虽然妈妈不时的在门外催促,小刚还是边做作业边与小明聊天,聊得很开心......一直到深夜也没有完成作业。

第二天二人来到学校,同时向老师谎称自己生病,没有完成作业。并且课堂上无精打采,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但是下课后二人又立即生龙活虎,飞快跑出校门来到游戏机前“奋力拼杀”。通过表演反映在游戏世界的那种“废寝忘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老师:看完上面的小品,同学们你有什么感想?上面二人的行为如果不加约束,任其发展会给他们带来哪些潜在的不良危害?,

由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分散我们的精力,导致我们上课时精神恍惚;影响我们的学习;磨灭我们的理想;导致情绪不稳定和说谎话,容易诱发心理疾病(教师适当的指导)

学生讨论后老师:通过小品我们已经看到了迷恋网络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危害,所以我们不要沉溺于其中,轻则会影响我们的学习,重则就如吸食电子海洛因一样,会使人越来越难控制好自己,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

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内容,这些都是因为过于迷恋网络而造成的悲剧:课件展示

案例1: 2002年6月15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4死13伤的严重后果,经公安局调查,系人为纵火,两名涉嫌纵火嫌疑人案发后不久就被警方抓获,据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张策介绍,纵火嫌疑人张某、男、13岁,宋某、男、14岁,二人系北京市某初中学生,且均因父母离异后缺少家庭管教经常逃学。近半年来,二人一直居住在海淀区展春园宋某家一间房屋内。二人交代,他们经常去网吧玩,两周前在“蓝极速”网吧与服务员发生纠纷,于是起意报复,遂购买汽油纵火。

案例2:2004年3月31日上午9点33分,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初一(5)班的三名学生罗华、熊海和王东逃学后,他们在离开学校的48小时内,就在一家网吧里玩了大约44个小时的“传奇”游戏,其中熊海连续沉湎电脑游戏达3个通宵。三人走出网吧后,在极度困乏的情况下,他们竟躺在火车铁轨上睡觉,结果导致熊海和王东被疾驰而来的火车碾死,罗华滚下铁轨侥幸逃生。事后,罗华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在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火车惊醒,他们绝不会死!”

案例3: 2005年一名沉迷于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

老师提问:看过材料后你们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由同学们相互讨论: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触,“网瘾”猛如虎呀;网络的危害真是可怕啊,幸亏我还没有到哪一步;我可得小心点了,我有必要思考我自己的上网态度了......

老师:看着这一幕幕的悲剧,我相信大家都感触到了“网瘾”是猛如虎的,

我想大家在心里会对网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会正确合理利用网络的。

活动三:“我诉我心”及时的进行自省自律。

老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迷恋网络的危害。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小品里的情况呢?平时在利用网络时自己有哪些不对行为?你有没有达到痴迷程度呢?现在我要进行一次调查:同学们不需写名字,但要真实填写。(向同学们发放“网络小调查”表)下面请同学们实话实说。

网络小调查:

1、你是否经常上网(),你上网的时候是否经常玩游戏和聊天()

2、你是不是在课下搜集了很多关于游戏的海报和手册等()

3、你是否特别喜欢谈论关于网络的问题()

4、你是否因为上网与父母发生争吵();你上网的时候是不是很烦家人的打扰?()

5、是否全神贯注于网络活动,下线后仍继续想上网的情景?()

6、是否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才能得到满足?()

7、是否向家人或师长撒谎以隐瞒自己涉入网络的程度?()

8、是否不能成功的减少和控制、停止网络的使用?()

这8个问题中,如果前4个问题都回答了“是”,后4个问题中有任何2个以上回答“是”,那么基本可以判定你也有“网络成瘾”的倾向了。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老师:看来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人对网络有所痴迷,我们班级的部分同学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方面问题。那么谁能告诉我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的行为呢?(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明理易,践行难。明明都知道要健康上网,可为什么我们当中还是有一些人会上网成瘾,不能自拔呢?这些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主要会集中在:这些人对缺少网络知识,对网络认识不健全;上网方式不健康......(教师一旁适当指导)

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什么是不健康上网方式:

1)某些网络游戏,似网络毒品,一玩就上瘾,且难以自拔。

2)现实感缺乏,网聊十几个小时而不下线,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3)暴力游戏导致抢劫和斗殴等犯罪行为发生。

4)色情游戏导致不健康性行为,例如裸聊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