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

元氏一中刘照林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能够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的表示方法,了解集合要素的三个性质,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集合知识是整个高中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的基础。通过学习集合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集合语言,可以使学生逐步运用集合的观点和思想分析数学问题。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只描述的概念。在初中数学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过集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结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相关概念,集合的元素特征,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对集合的初步认知,有了对周围事物的发现总结能力,对部分粗心大意的学生,培养其细致的观察力,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会有所混淆,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来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可能会用初中熟知的记忆学习方法来学习,鼓励学生理解学习,事半功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0日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创设问题

我们高一18班一共48人,其中班长李明瑞,现有以下问题:

⑴我班的48人能否组成一个整体

⑵李明瑞和48人所组成的班集体是什么关系

⑶假设张三是相邻班的学生,问他与我班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1)48个人能成为一个集体。

(2)李明瑞属于这个班集体。

(3)张三不属于这个班集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周边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理解概念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含义,为下一步教学奠

定基础。

2.元素的特征

探究1.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我班全体学生;

(3)较大的数;(4)大于200的数。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1)可以构成集合,元素是直辖市;

(2)可以,全体学生;

(3)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4)可以,大于200的数。

教师点评,并总结得出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四)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

等等.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1,2,3,4},{x2,3x+2,5y3-x,x2+y2},…;各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

写成{|()}

x p x的形式。

(六)巩固训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x2,3x+2,5x3-x}即{5x3-x,x2,3x+2}

(2)若4x=3,则x ?N

(3)若x?Q,则x ?R

(4)若X∈N,则x∈N+

2.若方程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M,则M中元素

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讲的知识,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

集合的表示。

(七)课堂小结

1.集合的概念中,“某些指定的对象”,可以是任意的具体确定的事物,例如数、式、点、形、物等.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要能熟练运用之.

3.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八)课后作业

习题1.1A组第4题;讲练学案本节练习。

六、板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