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16949:2016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gment systems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9001:2015 for automotive production And relevant service part organizations

国际汽车工业组发布

1、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与适用的

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及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本技术规范与ISO9001:2015相结合,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相关时,也适用于安装和服务。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件的制造现场。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本技术规范可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中的术语和定义。

3.1汽车行业的属于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ISO9000:2015和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3.1.1控制计划control plan

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3.1.2有设计责任的组织design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

有权建立新的产品规范,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注:本责任包括在顾客规定的应用范围内对设计性能的试验和验证。

3.1.3防错error proofing

未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制造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3.1.4实验室laboratory

进行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3.1.5实验室范围laboratory scope

受控文件,包括:

——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

——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清单;

——进行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清单。

3.1.6制造manufacturing

以下制作或加工过程:

——生产材料;

——生产件或维修零件;

——装配;

——热处理、焊接、喷漆、电镀和其他表面处理。

3.1.7预见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

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3.1.8预防性维护prevention maintenance

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的计划外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措施,作为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3.1.9超额运费premium freight

在合同约定的交付之外发生的附加成本或费用。注:可因方法、数量、计划外或延迟交付等导致。

3.1.10外部场所remotelocation

支持现场且不存在生产过程的场所

3.1.11现场site

发生增值的制造过程的场所。

3.1.12特殊特性special characteristic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律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是正面或负面或要考虑的状况;

注2:可以通过考虑源于际、国家、地区或当地的国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促进对外部情境的了解。

注3:可以通过考虑组织的价值、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因素,促进对内部情境的了解。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对组织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有关相关方及其有关要求的信息。

4.2.1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补充

组织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年度绩效目标(内、外)时应对各相关方及其有关要求的评审过程予以考虑。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见4.1;

b)相关方的要求,见4.2;

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本标准中适用于组织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全部要求,组织应予以实施。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加以保持。该范围应描述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

若组织认为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不适用本标准的某些要求,应说明理由。

那些不适用于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能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

支持职能,无论是现场或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都应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

唯一允许删减的章节仅限于8.3条款中关于产品设计开发的要求,过程设计不得删除,删除8.3产品设计开发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且保持文件化信息。

4.3.2顾客特殊要求

必须对顾客特殊要求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

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且应:

a)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预期的输出;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

程有效运行和控制;

d)确定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

e)规定与这些过程责任和权限;

f)应对按照6.1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h)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4.4.1.1产品和过程一致性

组织由责任明确产品和过程的一致性,包括服务件及其外包。已达到所有的顾客、法律和监管要求(见第8.4.2.2)。

4.4.1.1产品安全

组织应为产品安全相关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管理形成文件化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 A)识别法定和监管有关的产品安全要求;

b)通知顾客上述要求;

c)顾客要求的识别

d)设计FMEA的特殊审批;

e)识别产品安全特性;

f)从产品生产和制造的角度识别和控制与安全相关的特性;

g)特别批准的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

h)定义反应计划;

i)定义职责,定义升级过程和信息流,包括最高管理层和顾客通知;

j)有关人员参与产品安全相关程序的具体培训;

k)产品或过程的变化,应在实施前予以批准,包括对产品安全性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和产品更改;

l)关于产品安全性的要求,包括顾客指定的来源;

m)至少:在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n)针对新产品介绍的经验教训。

4.4.1.2外包过程

组织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外包,组织应对质量管理体系中任何这样的过程确定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并确保外包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见8.4)。

4.4.2必要时,组织应:

a)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过程运行提供支持;

b)保留文件的信息,以证实过程按策划执行的。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作用和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确保获得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f)传达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g)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的预期结果;

h)鼓励、指导和支持员工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i)推动改进;

j)支持其他管理者在其负责的区域证实其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使用的“业务”一词可大致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核心活动,无论是公营、私营、盈利或非盈利组织。

5.1.1.1企业责任

组织应制定并实施员工行为规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提升方针(WH IS TLE-BL O WERP O L I CY),目的是保证供应链的社会和环境绩效。

5.1.1.2过程效率

最高管理者应评审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效率。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评审过程活动及结果应包括在管理评审中(见9.3)。

5.1.1.3过程所有者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过程所有者,确定其的职责,并确保他们有能力执行过程。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保持以增强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

5.2方针

5.2.1质量方针的制定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

a)适应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b)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c)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d)包括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5.2.2质量方针的沟通

质量方针应:

a)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

b)在组织内部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c)适当时,可向有关相关方提供。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整个组织内相关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沟通和理解。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改进机会(见10.1);

d)确保在整个组织提高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5.3.1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补充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人员,赋予其职责和权限,以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体现,包括特殊特性的选择、制定质量目标和相关的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产品设计和开发。

5.3.2产品要求符合性和纠正措施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确保产品符合性要求的人员有权停止装运并停止生产,以纠正质量问题;

b)应立即把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过程通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权限的人员,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运至顾客和对所有潜在的不合格产品的识别与控制;

c)保持这些问题和纠正措施的文件化证据并在要求时可以提供(见8.7);

d)所有班次的生产作业人员都配备了主管人员,或委派职责,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e)保留授权人员的文件化信息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和4.2的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以便: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期望的结果;

b)增强期望的影响;

c)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

d)实现持续改进。

6.1.2组织应策划:

a)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如何: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融入和实施这些措施(见4.4);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注1:应对风险可包括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而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

可能性和结果、分担风险、或经过明智决策延缓风险。

注2:机遇可能会导致采用新实践、发布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客户、建立合

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它有利的可能性。

6.1.2.1风险分析

组织应持续的进行风险分析,至少包括:潜在的和实际的反馈、现场返回及修理、投诉、报废以及任何返工。

注:风险分析应根据对顾客的影响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

6.1.2.2应急计划

组织应:

a)识别和评估所有生产过程和基础设施设备的内部和外部风险,确保生产的输出和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

b)根据风险和对顾客的影响制定应急计划;

c)制定应急计划,以确保在下列任何事件发生时供应的连续性:关键设备故障(参见第8.5.6.1)、供应链中断、自然灾害、公共设施中断、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的破坏;

d)应急计划应包括任何影响顾客的操作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顾客通知;

e)定期测试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包括模拟;

f)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包括最高管理者)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年)与更新;

g)保留文件化信息,描述应急计划的修订和授权修订人。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组织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关职能、层次、过程设定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

a)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b)可测量;

c)考虑到适用的要求;

d)与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

e)得到监视;

f)得到沟通;

g)适当时进行更新。

组织应保持质量目标有关的形成文件信息。

6.2.2组织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应确定:

a)要做什么;

b)需要什么资源;

c)由谁负责;

d)何时完成;

e)如何评价结果。

6.2.2.1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补充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顾客特殊要求所需的质量目标在整个组织中的相关职能、过程和层次上得到定义、制定和保持。

6.3变更的策划

当组织确定了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的需要时,应经策划的、系统化的实施(见4.4)。组织应考虑到:

a)变更的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资源的可获得;

d)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和再分配。

7、支持

7.1资源

7.1.1总则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组织应考虑:

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

b)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2人员

组织应确定和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及过程运行和控制所需要的人员。

7.1.3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的过程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

注:基础设施可包括:

a)建筑物和相关设施;

b)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运输资源;

d)信息和通讯技术。

7.1.3.1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

组织应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缓解方法,用于开发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在设计工厂布局时,组织应:

a)优化材料的转移、材料处理,对场地空间的增值使用,以及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b)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如适用。

方法的制定和实施,以评估制造的可行性。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评估现有业务的有效性。

组织应保持过程的有效性,通过定期重新评估,以包括过程中批准的任何变更(见第8.3.4.4)、控制计划的维护(见第8.5.1.1)和作业准备验证(见第8.5.1.3)。

注1:这些要求应包括精益生产原则的应用。

评估制造的可行性,应将现有业务和新设施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见9.3)。

注2:本规定适用于供应商活动现场。

7.1.4过程运行环境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运行所需的环境,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注:适当的过程运行的环境可以是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的组合,例如:

a)社会因素(如无歧视,和谐稳定,无对抗);

b)心理因素(如舒缓心理压力、预防过度疲劳、保护个人情感);

c)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等)。

由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这些因素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注:在人员安全性方面,进行ISO45001认证,可以用来证明组织符合这一要求,但不是强制性的。

7.1.4.1过程运行环境-补充

组织应保持生产现场处于有序、清洁和维护的状态,以符合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要求。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总则

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活动验证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时,组织应确定并提供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所需的资源。

组织应确保所提供的资源:

a)与所进行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具体类型相适应;

b)得到维护以确保其持续满足使用要求。

组织应保持适当的文件的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满足使用要求的证据。

7.1.5.1.1测量系统分析

应进行统计研究,分析每种测量和测试设备系统的结果中出现的变差。本要求适用于控制计划中引用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验收标准应符合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见附录D)。如果顾客认可,其他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也可以使用。记录应保持顾客接受替代方法(见9.1.1.1)。

7.1.5.2测量溯源

当测量有追溯性要求或组织认为是提供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必要部分时,则测量设应: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保留作为校准或检定(验证)依据的形成文件化的信息;

b)予以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c)防止可能使校准状态和随后的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损坏或劣化。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能满足期预期用途时,组织应确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

不利影响,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7.1.5.2.1校准/验证记录

对所有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员工和顾客所有的设备)都应提供校准/验证活动的记录,用以提供符合确定的产品要求的证据。记录应包括:

a)工程变更引发的修订;

b)在校准/验证时获得的任何超出规范的读数;

c)超出规范条件影响的评估;

d)校准/验证后的符合规范的说明;

e)如怀疑产品或材料已发运通知顾客;

f)当仪器在计划检定或校准过程中发现有缺陷或在使用时,对该仪器(包括相关标准的上一次校准日期和下一次校准报告)所获得的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记录将保留;

g)为产品和过程控制使用所有软件的维护活动的记录应保留。

7.1.5.3实验室要求

7.1.5.3.1内部实验室

组织的内部实验室设施应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包括进行要求的检验、试验和校准服务的能力。实验室范围应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实验室应至少规定并实施以下方面的技术要求:

a)实验室程序的充分性;

b)实验室人员的能力;

c)产品试验;

d)正确的进行这些服务,可溯源到相关的过程标准(如A S TM、E N)的能力。

e)相关记录的评审。

当没有国家或国际标准存在时,组织应定义一种方法来验证测量系统能力。

注:按ISO/I EC17025进行的认可可以用于证明组织内部实验室符合这一要求,但不是强制的。

7.1.5.3.2外部实验室

组织用于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外部/商业/独立的实验室设施应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包括进行要求的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能力,并且

——实验室依据ISO/I EC17025或国家等效文件获得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认可(认证),或,

——应有证据证明外部实验室对顾客是可接受的。

注:顾客的评定或顾客批准的第二方评定等方式可作为证明实验室满足ISO/I EC17025或国家等效文件意图的证据。第二方评定实验室的方法可能需要顾客认可。

对于某一设备,当没有具有资格的实验室时,校准服务可以由原始设备制造商进行。这种情况下,组织应当确保上述7.1.5.3.1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7.1.6组织的知识

组织应确定过程运行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

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围内可得到。

为应对变化的需求和趋势时,组织应考虑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取必要的附加知识所需的更新。

注1:组织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知识,是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的共享信息。

注2:组织的知识可以基于:

a)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历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得到的经验教训,得到和分享未形成文件的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

b)外部来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

7.2能力

组织应:

a)确定组织内从事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

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

c)适用时,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d)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注:适当的措施可以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任务,或者招聘具备能力的人员等。

7.2.1培训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信息,识别培训需求及意识(见7.3.1)并使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具备能力。承担特定任务的人员应具备要求的资格,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

7.2.1.1在职培训

对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的岗位,组织应对新上岗或调整工作的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包括合同工和代理工作人员。应将不符合顾客要求带来的后果告知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

7.3意识

组织应确保其控制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

a)质量方针;

b)相关的质量目标;

c)其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质量绩效的益处;

d)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能引发的后果。

7.3.1意识-补充

组织应确保所有员工都知道他们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实现、维护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的重要性,包括顾客特殊要求和所涉及的不合格产品的顾客的风险。

组织应评价其人员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其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7.3.2员工激励和授权

组织应有一个激励员工实现质量目标、开展持续改进和建立促进创新环境的过程。该过程应包括在整个组织内提高质量和技术的意识。

7.4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需求,包括:

a)沟通的内容;

b)沟通时机;

c)沟通对象;

d)如何沟通;

e)由谁负责。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

a)本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信息;

b)组织确定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化信息的程度可以因以下方面而不同:

a)组织的规模、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人员的能力。

7.5.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并包括:

a)质量手册,可以是系列文件;

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c)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d)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

7.5.1.2质量手册

应建立和控制文件化的质量手册,可以使系列文件,以确定组织按策划的安排,符合第7.5条的要求。手册的格式和结构由组织自行决定,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文化和复杂性。质量手册应包括以下: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b)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文件化过程,或引用;

c)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描述,包括输入和输出。

7.5.2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与更新形成文件的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等);

b)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如:纸质、电子)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7.5.3.1组织应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化信息,以确保:

a)无论何时何处需要这些信息,均可获得并适用;

b)予以妥善保护(如防止泄密、不当使用或不完整)。

7.5.3.2为控制形成文件化的信息,适用时,组织应关注下列活动:

a)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存储、保护,包括保持清晰;

c)变更的控制(如版本控制);

d)保留和处置。

对确定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组织应进行适当识别和控制。

注:获取是指有关文件化信息浏览许可的决定,或浏览和更改文件化信息的许可和权力。

7.5.3.2.1记录的保存

组织应形成文件化信息确定和实施记录保存过程。记录的控制应符合法律、法规、组织和顾客的要求。

生产零件批准、工装记录,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或同等)记录、采购订单等及其修改应保持的时间长度,即零件(或零件族)生产和服务的在用时间,再加上一个日历年,除非顾客或监管机构另行规定。

注:保存时间是指最低的的要求,组织应根据顾客的合理要求和期望进行保存。必须时,顾客有权针对法律诉讼(如召回)等要求组织延长保留时间。

7.5.3.2.2工程规范

组织应有一个过程,以保证按顾客要求的时间安排及时评审、发放和实施所有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及其更改。及时评审应当尽快进行,与顾客达成一致。

工程标准/规范的变更的结果,产品的设计变更在第8.3.6要求,当工程标准/规范的变更的结果,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变化参考第8.5.6和8.5.6.1的要求。组织应保留每一更改在生产中实施的日期的记录。执行应包括更新文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产品和服务要求所需的过程(见4.4),并实施第6章所确定的措施,通过:

a)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建立以下内容的准则:

1)过程;

2)产品和服务的接收;

c)确定符合产品和服务要求所需的资源;

d)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e)确定和保持必要的文件的信息:

1)证实过程已经按策划予以实施;

2)证明产品和服务与其要求的符合性。

策划的输出应适合组织的运行。组织应控制策划的更改,评审非预期变更的结果,必

要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控制(见8.4)。

8.1运行策划和控制-补充

在进行产品实现策划时,应包括以下内容:a)顾客产品要求和技术规范;b)物流要求;

c)制造可行性;

d)项目计划(参阅第8.3.2);

e)接收准则。

注:8.1c)所识别的资源是指针对产品和产品接收准则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见附录D)

8.2产品和服务要求

8.2.1顾客沟通

与顾客沟通的内容应包括:

a)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有关信息;

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变更;

c)获得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d)顾客财产的处置和控制;

e)关系重大时,制定特定的应急措施。

8.2.1.1顾客沟通-补充

书面或口头交流应采用与顾客商定的语言。

组织应具备沟通必要信息的能力,包括顾客制定的采用计算机语言和格式的数据(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数据交换)。

8.2.1.2顾客沟通-培训

组织应确保负责完成顾客沟通的人员,能完成沟通要求相关的顾客指定的培训,包括但不仅限于产能报告、纠正措施报告、物流信息以及顾客门户平台。

8.2.2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确定

在确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求时,组织应确保:

a)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到规定,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2)组织认为的必要要求;

b)对其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能够满足组织声称的要求。

8.2.2.1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补充

这些要求应包括已识别的回收利用、环境影响及特性,作为组织的产品及制造过程的知识要符合8.2.2,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与材料获取、存储、搬运、回收、销毁、处置有关的所有适用的政府、安全、环境规定。

8.2.3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评审

8.2.3.1组织应确保其有能力满足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组织应对以下各项要求进行评审: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组织规定的要求;

d)适用产品和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

e)与先前表述存在差异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组织应确保与先前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组织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作为替代方法,可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进行评审。

8.2.3.1.1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补充

当顾客采用正式的评审来批准8.2.3.1中所述的要求偏离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弃权(参见上面的注)。

8.2.3.1.2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组织应在特殊特性的指定、批准文件及控制方面符合顾客要求。

8.2.3.1.3组织制造可行性

组织应采用跨职能小组的方法来评估、确认和文件化所提出产品的制造可行性,包括风险分析和能力分析。

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评估现有运行的有效性。优先风险和相关的缓解措施应被识别并传达给顾客。

8.2.3.2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评审结果;

b)针对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

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若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更改的要求。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后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8.3.1.1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补充

8.3.1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并应聚焦于防错而不是8.3.1的探测。

8.3.2设计和开发策划

在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及其控制时,组织应考虑:

a)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性质、周期和复杂程度;

b)所要求的过程阶段,包括适用的设计和开发评审;

c)所要求的设计和开发验证和确认活动;d)设计和开发过程涉及的职责与权限;

e)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所需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f)设计和开发过程参与人员之间接口的控制需求;

g)顾客和使用者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需求;

h)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

i)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期望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水平;

j)证实已经满足设计和开发要求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3.2.1多方论证方法

组织应在所有设计阶段,使用多方论证方法,即跨职能团队,为产品实现做好准备,包括:

a)项目管理;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IATF16949:2016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gment systems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9001:2015 for automotive production And relevant service part organizations 国际汽车工业组发布

1、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与适用的 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及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本技术规范与ISO9001:2015相结合,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相关时,也适用于安装和服务。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件的制造现场。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本技术规范可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中的术语和定义。 3.1汽车行业的属于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ISO9000:2015和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3.1.1控制计划control plan 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3.1.2有设计责任的组织design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 有权建立新的产品规范,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汽车分类国家标准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造型和性能特征等千差万别,如何区别这些汽车?一般来讲,根据新的汽车分类国家标准(gb9417-89)就可方便地区分车型。中国汽车划分为8大类: 1.载货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微型货车(ga≤1.8吨)轻型货车(1.8吨<ga≤6吨)中型货车(6.0吨<ga≤14吨)重型货车(ga>14吨)2.越野汽车:依越野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越野汽车(ga≤5吨)中型越野汽车(5.0吨<ga≤13吨)重型越野汽车(13<ga≤24吨)超重型越野汽车(ga>24吨) 3.自卸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自卸汽车(ga≤6吨)中型自卸汽车(6.0吨<ga≤14吨)重型自卸汽车(ga>14吨)矿山自卸汽车; 4.牵引车:半挂牵引车、全挂牵引车; 5.专用汽车:厢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棚式汽车、特种结构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 6.客车:依车长(l)划分为:微型(l≤3.5米)轻型(3.5米<l≤7米)中型(7米<l≤10米)大型客车(l>10米)和特大型客车;中大型客车又可分为城市、长途、旅游及团体客车,特大型客车指铰接和双层客车; 7.轿车:依发动机排量(v)划分为:微型轿车(v≤1升)普通轿车(1升<v≤1.6升)中级轿车(1.6升<v≤2.5升)中高级轿车(2.5升<v≤4升)高级轿车(v>4升)8.半挂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半挂车(ga≤7.1吨)中型半挂车(7.1吨<ga≤19.5吨)重型半挂车(19.5<ga≤34吨)超重型半挂车(ga>34吨)本站点车型定义与分类本网站主要收集小型客车,如各种轿车,轻型越野汽车,微型货车,微型客车。在中国,根据公安部的车辆分类标准,小型客车的共分为四类,即:·小轿车、越野车、旅行车、轻型小客车·本站点即主要采用这种分类办法。·本站点还同时收录适宜家庭使用的小型货车(皮卡,pickup),归类为小货车每辆车属于哪一种车型,请参阅该车的行驶证(不是司机驾驶证)正页第5行均已标明。·小轿车举例:桑塔纳,宝马,奥迪等;夏利、奥拓属于小轿车。切诺基小客车在北京行驶按照小轿车进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ISO/TS16949第一版标准最初由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6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支持下创建于1999年,旨在协调和统一全球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不同评估与认证体系。 ISO/TS 16949建立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并于2002年和2009年随着ISO 9001:2000版和ISO 9001:2008版的升版而作了相应的更新。2014年12月,IATF成立了包括IATF成员在内的工作组,开发了ISO/TS 16949改版的设计规范,以保持和ISO 9001:2015版标准的架构和要求相一致。2016年8月9日,IATF和ISO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公布了IATF决定发布独立的IATF 16949标准的消息。IATF承诺继续和ISO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新版IATF 16949:2016将和ISO 9001:2015的架构和要求保持统一,已于2016年10月发布,替代现行的ISO/TS 16949:2009版标准。 此新版标准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并减少供应链中的变异和浪费。新标准着重考虑了顾客导向性,综合了许多整车厂的顾客特殊要求,并连同ISO 9001:2015要求一起定义了对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新标准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IATF 16949:2016与ISO/TS 16949:2009的联系与区别★ IATF 16949和ISO/TS 16949标准都是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框架为基础而建立的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ISO/TS 16949:2009版标准是基于ISO 9001:2008版的要求,而IATF 16949:2016新版标准是在ISO 9001:2015的要求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的汽车客户特殊要求。 ★IATF 16949:2016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IATF 16949适用于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零件的制造现场,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适用。―汽车‖包括轿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卡车、公共汽车和摩托车,不包括工业用、农业用和非公路用(采矿、林业、建筑等等),亦不包括售后市场零件。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制造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及分销中心等),由于它们对制造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制造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IATF 16949:2016的主要内容涉及ISO 9001:2015基础部分的要求和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部分。 ★ISO 9001:2015基础要求相关部分的变化★ 01 了解组织及其环境,了解相关方的需求 组织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相关方的影响;微观环境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资源环境等;内部环境是指管理的具体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价值、文化知识)、绩效相关的问题等。 组织分析内外部环境,有利用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识别风险和机会,建立符合组织自身特点和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 02 基于风险的思维 组织应识别出任何可能影响组织持续经营的风险,并基于此做出应对措施。标准对风险的管理体现了

【汽车行业类】汽车装潢标准

(汽车行业)汽车装潢标准

汽车美容装潢工职业标准(试行) 壹.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汽车美容装潢工 1.2职业定义 使用专用设备及工具,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内、外部进行清洁、保养和装璜,且指导车主正确对车辆的非机械部分进行维护保养。 1.3职业资格等级 本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分别为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室外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壹定的观察能力,有色觉感、四肢灵活、适应于长时间站立。 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学历之上。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历教育: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 职业培训: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不少于3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初级、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培训教师应具有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职业资格;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培训教师应具有车容护理高级工职业资格三年之上,或长期从事车容护理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 专业理论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之上专业职称。车容护理高级工培训的专业理论教师应具有本科之上学历;或高级之上职称,或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理论研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理论基础的人士。 1.7.3培训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汽车清洗场;室内装饰场;油漆烘干室;空压机;移动式清洗机;自动(半自动)洗车机;举升机;各种类型的缝纫机及磨、钻、锯设备;相关电子仪器。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汽车美容装潢工作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具有初中之上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具有初中之上文化水平,持有初级汽车美容装潢工证书半年之上。 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具有高中之上文化水平,有C级之上驾驶执照,持有中级汽车美容装潢工证书壹年之上; 1.8.3采用知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俩种方式。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技能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考核。俩门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皆达60分为合格。 高级汽车美容装潢工可采用知识和技能壹体化的模块考核,同时仍须进行专业英语、计算机知识和论文答辩等项综合评审。

汽车行业的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汽车行业的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时间:2006-9-17 当前,全球各行各业的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多种,在汽车行业开展得最普便,应用最广泛的依然是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它有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 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当然还有以ISO9000为基础的结合汽车工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认证,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QS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德国汽车行业的VDA6.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认证。 2.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我国目前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认可的体系认证机构56家,其中有30余家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汽车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汽车行业企业已达1600余家(不包含维修服务企业),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认证证书数量为136家,汽车改装车、挂车企业的认证证书数量为7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认证证书数量为1391家,仅2001年汽车行业获证企业就超过750家。据不完全统计,2 001年度汽车整车(包括改装车、挂车)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90余家,这些企业中包括: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亚自动车有限公司、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双层客车制造厂、洛阳宇通汽车有限公司、横店集团神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中佛专用汽车厂等;2001年度汽车零部件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数超过650家,这些企业的产品基本覆盖了各类汽车零部件。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度汽车销售与维修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数超过400家。截止到2001年底汽车销售与维修企业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总数已超过700家。其中,大部分为上海大众汽车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神龙汽车公司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和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等,仅有少量其它整车厂的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上海大众汽车销售与特约维修企业通过认证的数量最多。 2.2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2.1QS9000和VDA6.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纷纷在华投资,与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同时也导入了各国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由于这些合资企业纷纷要求他们的供应商通过相应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QS9000和VDA6.1),所以汽车行业除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IATF 16949:2016标准制定的背景★ ISO/TS16949第一版标准最初由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6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支持下创建于1999年,旨在协调和统一全球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不同评估与认证体系。 ISO/TS 16949建立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并于2002年和2009年随着ISO 9001:2000版和ISO 9001:2008版的升版而作了相应的更新。2014年12月,IATF成立了包括IATF成员在内的工作组,开发了ISO/TS 16949改版的设计规范,以保持和ISO 9001:2015版标准的架构和要求相一致。2016年8月9日,IATF和ISO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公布了IATF决定发布独立的IATF 16949标准的消息。IATF承诺继续和ISO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新版IATF 16949:2016将和ISO 9001:2015的架构和要求保持统一,已于2016年10月发布,替代现行的ISO/TS 16949:2009版标准。 此新版标准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并减少供应链中的变异和浪费。新标准着重考虑了顾客导向性,综合了许多整车厂的顾客特殊要求,并连同ISO 9001:2015要求一起定义了对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新标准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IATF 16949:2016与ISO/TS 16949:2009的联系与区别★ IATF 16949和ISO/TS 16949标准都是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框架为基础而建立的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ISO/TS 16949:2009版标准是基于ISO 9001:2008版的要求,而IATF 16949:2016新版标准是在ISO 9001:2015的要求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的汽车客户特殊要求。 ★IATF 16949:2016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IATF 16949适用于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零件的制造现场,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适用。“汽车”包括轿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卡车、公共汽车和摩托车,不包括工业用、农业用和非公路用(采矿、林业、建筑等等),亦不包括售后市场零件。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制造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及分销中心等),由于它们对制造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制造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IATF 16949:2016的主要内容涉及ISO 9001:2015基础部分的要求和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部分。 ★ISO 9001:2015基础要求相关部分的变化★ 01 了解组织及其环境,了解相关方的需求 组织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相关方的影响;微观环境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资源环境等;内部环境是指管理的具体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价值、文化知识)、绩效相关的问题等。 组织分析内外部环境,有利用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识别风险和机会,建立符合组织自身特点和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 02 基于风险的思维

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现在的消费者的眼光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价格方面了,对于质量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如何让客户、消费者相信你公司的产品质量,如何让消费者安心、放心的购买,那这时候ISO/TS16949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ISO/TS16949怎么认证呢,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什么样的呢?聚思企业管理认证带你走进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汽车供应商目前普遍采用的ISO/TS16949标准正是ISO9000标准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特定要求。 一、全球贯彻ISO/TS 16949标准动态: 2002年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ISO/TC176)重新以ISO9000:2000标准为基础修订了TS16949标准,ISO/TS16949:2002正式实施。作为汽车工业老大,美国三大公司的态度不同,通用公司积极响应,福特公司是态度坚决立即组织实施,戴姆勒-克莱

斯勒。德国、法国、意大利也已组织转化着手实施,日本的态度也很积极,动作很快。我国在贯彻QS9000和TS16949方面,态度一贯坚决,积极响应,并与(IATF)和(ISO/TC176)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召开专业会议,讨论转化标准。2002年5月在威海召开了技术委员会和部份企业代表参加的专题会议,解决技术细节,决定贯彻,并将ISO/TS16949:2002转化为GB/T18305-2002质量体系—汽车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现行标准为ISO/TS16949:2009已正式实施。 二、贯彻TS16949标准重要性和意义 汽车制造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装配在一起的组合件,涉及冶金、化工、纺织、电工、玻璃、塑料、橡胶、轻工等行业。因此整车制造商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依赖性很强,需要一种模式来保证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为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需要,减少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减低采购成本,ISO/TS16949技术规范符合全球汽车行业中现用的汽车质量体系要求,并可避免多重认证审核。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美国及欧洲都可以接受的单一质量体系文件和认证注册方案,避免企业编制多重质量体系文件和重复认证注册的困扰。

关于汽车的所有国家标准

B/T3730.1-1998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类型 GB/T3730.3-1992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尺寸 GB/T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17347-1998商用道路车辆尺寸代码 GB/T16735-1997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位置及固定 GB/T16736-1997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 GB/T16737-1997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GB/T16738-1997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 GB/T17349.1-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 GB/T4782-1984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 GB/T4971-1985汽车平顺性名词术语和定义 GB/T12549-1990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T15089-1994机动车辆分类 QC/T34-1992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 QC/T571-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名词、术语 GB/T9417-1988汽车新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GB/T17349.2-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 GB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17676-1999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 GB/T4781-1984牵引车与全挂车的机械连接装置互换性 GB/T4606-1984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5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607-1984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9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QC/T538-1999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QC/T535-1999重型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1495-19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 GB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GB11561-1989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GB11553-19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 GB/T7031-1986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7259-1998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QC/T245-1998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47-1998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51-1998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 GB/T16887-1997卧铺客车技术条件 QC/T635-2000双层客车技术要求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编制说明 一、背景与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鼓励等综合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构建了协调、协作机制。 在规划和战略层面,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

“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为重点发布战略研究计划,并于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欧盟议会早在1984年即通过关于道路安全的决议,并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车辆安全专用道路设施(DRIVE)”项目,持续资助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2015年,欧盟发布GEAR2030战略,聚集汽车、IT、通信、保险和政府等方面,重点关注高度自动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等推进及合作。日本政府也将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通过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先进安全汽车(ASV)等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年,日本发布《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SIP)》,将自动驾驶作为十大战略领域之一。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整车企业,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正在普及推动P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计划推出CA级自动驾驶产品;各国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加强,相互持股与并购的情况日益普遍,通信、信息、电子、整车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美国在网联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日本则在智能安全技术应用上较为领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安排专项资

【7A版】最新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梳理解析

【7A版】最新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 梳理解析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9001:2015 for Automotive production And relevant service part organizations 国际汽车工业组发布 1、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Client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Client要求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Client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及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Client 或顾客Client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注3:本技术规范与ISO9001:2015 相结合,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相关时,也适用于安装和服务。 注4: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组织进行顾客Client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件的制造现场。 注5: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

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注6:本技术规范可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的术语和定义。 3.1汽车行业的属于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ISO9000:2015 和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3.1.1控制计划control plan 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3.1.2有设计责任的组织design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 有权建立新的产品规范,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注:本责任包括在顾客Client规定的应用范围内对设计性能的试验和验证。 3.1.3防错error proofing 未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制造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3.1.4实验室laboratory 进行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

TS 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TS 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2008-09-26 22:04:58| 分类:BSI 认证产品介绍|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TS 16949 入门 一、ISO/TS16949的概念 ISO/TS16949 (以下称TS 16949)全名是“质量体系-汽车供货商——应用ISO9001:1994的特殊要求”,简称ISO/TS16949标准。目前,国际汽车工业界正在酝酿实施ISO/TS16949质量体系的审核和认证工作。不久,一项国际上共同认可的专门适合于汽车工业的质量体系认证,将有可能取代各国自己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认证。 二、ISO/TS16949的制订 ISO/TS16949 标准由美、法、德、英5国汽车工业部门联合起草,由IATF(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下面的各国汽车联合会(ANFIA,AIAG,CCFA,FIEV,SMMT和VDA)共同制定,在经过GM正式认定后,与各个国家汽车标准(VDA6.1, QS9000,AVSQ 和EAFQ)等同采用。这就是说,拥有TS 16949认证证书的企业,不必再做QS9000或VDA6.1认证。也就是说新的质量管理标准ISO/TS 16949首先将为那些客户遍布不同国家的汽车供货商提供方便,他们将来不必再做多重认证。 三、ISO/TS16949与ISO9001、QS9000、VDA6.1的关系 ISO/TS16949 目的是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要求,减少汽车零部件及材料供货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该标准是以国际上普遍接受的ISO/9001标准为基础,补充进汽车工业的特殊要求而形成。它完整地引用了ISO/9001标准的有关原文,表明国际汽车工业界完成接受ISO9001标准,要想达到ISO/TS16949标准要求的基本条件是先满足ISO9001标准。 ISO/TS16949采纳了近代汽车工业界认可的质量工程概念、方法和技术,在内容方面十分详细、具体。如要求采用先期质量策划、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等系统技术,突出强调了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多方论证、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性等概念和方法。王秉刚解释道:所谓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指在产品投产前,就把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问题找出来。这样做避免了产品投产后,一边卖一边改,搞事后质量攻关,保证了投产后的产品一定是高质量的商品。其实以上内容在ISO9001标准中也有,但是新标准提出得更详尽、更加针对汽车工业。 ISO/TS16949标准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所制订的QS9000质量体系内容十分相似,还吸收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编制的汽车工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意大利、潜力汽车工业组织编制的质量体系文年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内中美、中德、中法、中意及中英合资的汽车企业来说,该标准与他们当前实施的质量体系标准很接近。 TS 16949当前的版本还留有VDA6.1 和QS9000的明显特征。其结构、语言甚至连认证规定也是从QS9000搬来的,但是目前能在VDA6.1内找到的产品安全、员工激励、环境保护或劳动安全的主要方面在TS 16949内也可以找到。此外还有既不属于VDA6.1又不属于QS9000的要求: 1、更多地考虑顾客满意。 2、在质量管理职责中强调更多的管理联系。

IATFRev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IATF16949 [键入文档标 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 Qualityma nageme ntsystemrequireme ntforautomotiveproductio nan dreleva ntservice partsorga ni zatio ns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目录

前言-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 历史 目标 有关认证的说明 引言 (5) 0.1总贝y (5) 0.2质量管理原则 ....................... 50.3过程方法 (5) 6 7 0.4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7)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8) 1范围 (8) 1.1范围-汽车行业对ISO9001 : 2015的补 充

2.1规范性引用标准和参考性引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 8. 3.1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 4组织环境 (10)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10)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1)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11 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 432顾客特殊要求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1) 4.4.1 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 产品安全 4.4.212 5领导作用 (12)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12) (12) 公司责任 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5.3.2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6策划 (13)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3) 风险分析 预防措施 应急计划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4) 6.3变更的策划 (15) 7支持 (15) 7.1资源 (15) 15 15 15 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 操作的环境 (15) 7.141过程操作的环境一补充15 16 总则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溯源 3过程拥有者 12 5.2方针 (12) 1213 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13) 2.1校准/验证记录 3实验室要求 3.1内部实验室16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最新)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汽车修理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和调试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环境条件 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6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实际操作教师:培训初、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且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及播放设备。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600m2以上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场地,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必要的工具、夹具、量具,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奈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两门均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和高级技师鉴定还需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员与考生配比为1:5。 1.8.5 鉴定时间 根据职业等级不同,理论知识考试为90~120min,技能操作考核为150~240min,论文答辩不少于40min。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枝在具有必备的设备、仪器仪表,工、夹、量具及设施、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和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进行。 2. 基本要求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doc55页)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16949 ) 概述 0.1总则 £0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概述 0.1总则 采纳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组织的战略决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特定目标、所提供产品、所采用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本国际标准既不打算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也不打算统一文件。本国际标准规 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标有备注”的信息是理解或阐明相关要求的指南。本国际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 机构(包括认证机构)评审组织满足客户、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IS09000和IS09004中表明的质量管理原则已经在开发本国际标准期间得到了考虑。 0.2过程途径 £0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0.2过程途径 本国际标准在开发、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时鼓励采纳过程途径,通过满足客户要求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联系的活动。一个使用资源、并且为了能够将输入转换为输出而进行管理的活动,可被考虑作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

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过程系统的应用,伴随着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他们的管理,可称为“过程途径”。 过程途径的优点是持续控制,以提供过程系统内独立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的结合和相互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在使用时,该途径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理解和满足要求; b)考虑增值过程的需求; c)获得过程表现和有效性的结果; d)依据客观的量测值,对过程持续改进。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如图一所示,过程之间联系的说明体现在第 4-8 章中。该说明显示在将要求确定为输入时,客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客户满意度的监控要求对与客户感受有关的信息进行评估,客户感受表明了组织是否已经满足了客户要求。图一展示的模式覆盖了本国际标准所有的要求,但没有反映详细的过程。备注:此外,已知的“计划- 执行- 检查- 行动”( PDCA )方法,可应用于所有的 过程。PDCA 可以简单地描述如下: 计划:根据客户要求及组织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以得到结果。 执行:实施此过程。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TS16949) 概述 0.1 总则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 要求 概述 0.1 总则 采纳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组织的战略决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特定目标、所提供产品、所采用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本国际标准既不打算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也不打算统一文件。本国际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标有“备注”的信息是理解或阐明相关要求的指南。本国际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机构(包括认证机构)评审组织满足客户、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ISO9000和ISO9004中表明的质量管理原则已经在开发本国际标准期间得到了考虑。 0.2 过程途径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 要求 0.2 过程途径 本国际标准在开发、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时鼓励采纳过程途径,通过满足客户要求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联系的活动。一个使用资源、并且为了能够将输入转换为输出而进行管理的活动,可被考虑作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组织内过程系统的应用,伴随着这

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他们的管理,可称为“过程途径”。过程途径的优点是持续控制,以提供过程系统内独立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的结合和相互作用。质量管理体系在使用时,该途径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 理解和满足要求; b) 考虑增值过程的需求; c) 获得过程表现和有效性的结果; d) 依据客观的量测值,对过程持续改进。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如图一所示,过程之间联系的说明体现在第4-8章中。该说明显示在将 要求确定为输入时,客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客户满意度的监控要求对与客户感受有关的信息进行评估,客户感受表明了组织是否已经满足了客户要求。图一展示的模式覆盖了本国际标准所有的要求,但没有反映详细的过程。 备注: 此外,已知的“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方法,可应用于所有的过程。PDCA可以简单地描述如下: 计划: 根据客户要求及组织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以得到结果。 执行: 实施此过程。 检查: 针对产品的方针、目标和要求,监控和测量过程和产品,以及报告其结果。行动: 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表现。

高空作业车国家标准

GB/T 9465—2008(2008-02-03发布 2008-07-01实施)代替CB/T 9465.1~9465.3—198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9465.1—1988《高空作业车分类》、GB/T 9465.2—1988《高空作业车技术条件》和GB/T 9465.3—1988《高空作业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9465.1~9465.3三个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最大作业高度改为100m,并提出不适用产品的范围; ——增加了额定载荷系列2000 kg、3000 kg、4000 kg、5000 kg; ——增加了型号中绝缘型高空作业车的标记; ——增加了高空作业车工作条件; ——结构安全系数、平台的升降速度、回转速度参照IS0 16368:2003国际标准的要求; ——增加了高空作业车调平机构要求; ——增加了绝缘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杭州爱知车辆工程有限公司、杭州赛奇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有限公司、北京京城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华、陈继军、陈建平、张秀伟、白日、张海云、张梅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9465.1—1988、GB/T 9465.2—1988、GB/T 9465.3—1988。 高空作业车 Vehicle-mounted mobile elevating work platform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空作业车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作业高度不大于100 m的高空作业车(以下简称作业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高空消防车、高空救援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07 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3766—2001,eqv ISO 4413:1998)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