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的风化》优秀教案

《岩石的风化》优秀教案

《岩石的风化》优秀教案
《岩石的风化》优秀教案

6岩石的风化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观察岩石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大胆猜测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2.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3.知道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能对岩石的最终风化结果进行合理推想。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知道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推理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岩石的活动;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2.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石灰岩碎块(小而且薄)、水槽、镊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图片:山脚下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碎石,漫山遍野都是大小不等的岩石,有的岩石布满了凹痕、裂缝;还有的岩石缝里竟长出了植物…

引导质疑:看到这样的情景,爱发现、爱探索的同学们是否会心生疑问呢?请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探究。(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明确探究主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坚硬的岩石发生破碎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大胆猜想,合理假设。

1.提出问题:“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岩石的特点,展开想象,猜一猜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破碎?

2.小组讨论交流,班内展示汇报。

3谈话:同学们对岩石破碎的原因做出了大胆的推测,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去进行科学的验证?(模拟实验)

(二)设计模拟实验

1.谈话:这节课,我们先来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师出示探究指导:请各小组同学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重点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这个模拟实验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你们能按照上图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吗?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师巡视,适时指导)

4.班内展示汇报。

(1)汇报所需的实验材料,并上台领取材料。(师引导学生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学生补充修正

5.师总结完善实验方案:(课件出示)

实验内容: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方法:用镊子夹一小块石灰岩,先放到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6.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

2.提问:实验中的器材分别模拟自然界的哪些因素?(学生交流)

师补充:酒精灯代表大自然中太阳的光和热,凉水代表着大自然中的温度变冷,反复几次表示经历的时间。

3.追问:你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推测出自然界中岩石破碎的原因吗?(学生交流)

4.师适时播放温度对岩石的作用的视频。

5.师结合图示讲解:

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

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二)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生长、水流冲刷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探究植物生长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提出问题:岩石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出现了裂缝。同学们,请大胆想一想,出现了裂缝的岩石会让哪些因素“趁虚而入”呢?

预设:学生会根据登山时观察到的现象想到植物会在岩石缝隙里生长。

(2)追问:风扬起尘土,带着植物的种子在岩石的裂缝里安了家。植物不断生长,会对岩石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呢?

(3)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在观察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植物的根对岩石的破坏。

(4)师小结:植物生长也会使岩石发生破碎。

2.探究水流冲刷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引出问题:温度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在不断的破坏着岩石,“破碎不堪”的岩石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告诉你们吧,它们会随着流水去“旅行”。在旅行的途中,流水会对岩石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明确:水流也是有力量的,“水滴石穿”的现象就是很好的证明。岩石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会因互相碰撞而破碎。另外,海岸、河岸边的岩石在流水长时间的冲刷下会不断掉下一块块的碎石屑,时间长了,也会破裂、破碎。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光滑、美丽的鹅卵石就是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互相碰撞、摩擦形成的。(师展示水流冲刷下的岩石图片)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一)揭示风化的概念。

1.提出问题:现在,谁能根据我们的探究过程说一说,自然界中的哪些因素会让岩石发生破碎呢?(学生交流)

2.师总结概括: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3.理论提升:暴露在自然界中的岩石,对自然界中这些风化因素的任何一个

都无法逃避,也无法抗拒。这些因素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是同时起作用的,而且必须经过漫长的时间,甚至于上万年,上千万年,亿万年。

4.情感教育:人们开山取石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为的破坏也是岩石风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岩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做起,保护我们国家的资源。

(二)抽象提升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15页下面的四副连续图

提出问题:岩石不断地风化,最终会变成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2.师概括提炼:

岩石岩石破裂小石子、沙、土

3.质疑提升:岩石不断的风化下去,若干年后,地球上是否会只有土壤不会有岩石了?(学生课下探索完成)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联系实际,提升认知:岩石的风化作用,也会雕琢出许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造型。

质疑:这些岩石经过几千年,上万年后,它们的样子会发生变化吗?(学生交流)

2.课后延伸: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祖国许多著名的石刻和石雕破坏也很大。(出示图片)

同学们能想出好的办法,保护它们吗?课下请查阅资料了解著名石刻、石雕物品的防风化措施,为国家的文物保护出一份力。

3.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

(2)总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可同学们的探索空间是无限的,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索岩石风化的秘密。

【板书设计】:

6 岩石的风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