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文化中龟的意蕴

浅谈中国文化中龟的意蕴

浅谈中国文化中龟的意蕴
浅谈中国文化中龟的意蕴

浅谈龟中国文化中的意蕴

摘要

龟作为四灵之一,在中国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龟的文化意蕴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深受人们信仰崇拜的地位,变为受人嘲笑甚至所不齿的对象。乌龟、王八也成了骂人的词汇,龟背负了几千年受人辱骂的罪名实属冤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两种方式收集资料、分析材料并综合手头材料得出个人观点,并通过实地调查得出龟文化意蕴演变的各个时代的不同。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发现,近年来龟文化的文章相对较少,而研究龟文化意蕴的文章更加少。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不仅研究其文化意蕴的演变,而且还研究龟的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对龟的崇拜,以及龟在饮食和影视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中证实龟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并没有完全被贬低成遭众人唾骂的地步,相反在现代人们的心中龟依然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文化,龟,意蕴

Abstract

The tortoise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s efficacious four.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the tortoise has changed enormously in China's 5,000 civilization, the status worshipped by people's faith, turn it into targets despised even laughing at. The tortoise, cuckold have become scolding people's vocabulary too, it is not worthwhile that the tortoise has born the charge abused in several thousand years. This text not only studies its connotation of culture's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forefathers but also study the worship to the tortoise of each field of current society of the tortoise, and tortoise's important position in diet and movie and TV culture. Verify tortoise's image has not been totally belittled into the stage spat on and cursed in Chinese culture by everybody from it, opposite in the minds of modern people the tortoise still has a quite high position.

This text mainly reads two ways and collects the materials, analyzes materials and comprehensive material on hand obtain the personal view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earch and literature, and through the difference for each eras that connotation of tortoise's culture developed happens i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Find, there are relatively less articles of tortoise's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urse of collecting materials, it is fewer and study tortoise's article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 This text not only studies its connotation of culture's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forefathers but also study the worship to the tortoise of each field of current society of the tortoise, and tortoise's important position in diet

and movie and TV culture. Verify tortoise's image has not been totally belittled into the stage spat on and cursed in Chinese culture by everybody from it, opposite in the minds of modern people the tortoise still has a quite high position.

Keyword:Chinese culture,tortoise,Implication

目录

序论 (4)

一、龟在中国文化中的文化意蕴 (6)

(一)龟——帝皇的象征 (7)

(二)长寿的龟 (7)

(三)被当做谩骂对象的龟 (8)

三、文学领域中龟的意蕴 (11)

(一)诗词中意蕴高雅的龟 (11)

(二)龟字在人名、成语中的意蕴 (12)

(三)小说及其它文学类型中龟的意蕴 (13)

1.小说龟的意蕴 (13)

2.民间故事中的吉祥龟 (14)

3.可笑的龟 (14)

四、民间对龟的崇拜 (16)

(一)石塑与龟 (16)

(二)将龟作为吉祥物收藏、饲养 (16)

(三)药用及饮食文化中龟的一席之地 (17)

五、中外文化中龟的意蕴对比 (18)

总结 (19)

致谢 (20)

序论

龟作为四灵之一,在中国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龟的文化意蕴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深受人们信仰崇拜的地位,变为受人嘲笑甚至所不齿的对象。乌龟、王八也成了骂人的词汇,龟背负了几千年受人辱骂的罪名,实属冤枉。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遭受这样的误解龟本身其实也要负一定的责任;但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谁的责任的问题,作者想去探讨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使人们重新认识龟这一文化意象,减少对它们的偏见;让他们笨笨可爱的形象重新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取代其在人们心中龟极不好的印象。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两种方式收集资料、分析材料并综合手头材料得出个人观点,并通过实地调查得出龟文化意蕴演变的各个时代的不同。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发现,近年来龟文化的文章相对较少,而研究龟文化意蕴的文章更加少。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不仅研究其文化意蕴的演变,而且还研究龟的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对龟的崇拜,以及龟在饮食和影视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中证实龟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并没有完全被贬低成遭众人唾骂的地

步,相反在现代人们的心中龟依然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一、龟在中国文化中的文化意蕴

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龟可谓一个大起大落的文化意象。首先,从先秦文化到宋代龟的地位一直高高在上,是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灵并受到顶礼膜拜。首先,龟代表着长寿。因为人类敬畏死亡,所以对长寿的龟不免产生崇拜之情。古人之所以朝拜龟,是希望龟这一有灵性的神物能让自己和亲朋好友能更加长寿。古代对追求长寿的过程衍生出对道学的追求,对道学的追求又使道教顺应而生。道教徒希望通过与自然的细条在自然中脱离世俗,最终悟道羽化而登仙达到长生不老,长生不老正是人们崇龟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第二是吉祥,作为“四灵”之一,同其他三灵一样代表着吉祥如意。自古以来人们相信其能带来祥瑞之气,龟被认为是先行先知的灵物,认为家中若摆放龟饰品可以化阴补阳,调节室内阴阳平衡和天然磁场,能补运气旺财位,并带来平安、吉祥。第三象征富贵。

龟出现于白垩纪时代,与恐龙同属史前动物;但与恐龙不同之处是龟没有因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等原因而绝迹,而是不断适应环境,顽强的生存至今[1]。因为龟在地球生存的年代久远,所以龟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四大古文明中尤以中华文明与龟结缘最深。我国古人皆认为龟性情温和、多性善,能水路两栖,不惧风雨雷电;能忍耐饥寒,亦少病灾,有强硬的甲壳护身,因而被认为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灵龟。

在中国神话传说,龟属于“四灵”之一,被看做具有神性之物。《礼记??礼运》说:“麒麟、凤凰、龟、龙,谓之四灵。”龟的神化是有其原因的,因为龟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寿命长等各种特性。由于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将不可解析的自然现象归咎为一种人类本身之外的一种力量——神。如同我国侗族对其祖先来源认识神话:“四个龟婆在坡脚,它们各孵蛋一个,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孵出一个男孩叫松恩,聪明又灵活。四个龟婆在山脚,它们又孵蛋四个。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付出一个姑娘叫松桑,美丽如花朵。就从那时起,人才世上落,松恩、松桑传后代,世上人渐多。”[2]虽然这仅仅是一首民间歌谣,但由此歌谣可以看出侗族人自己当做龟的传人,并把龟作为图腾而顶礼膜拜。也就是说龟在侗族人的心

目中占据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不可侵犯的神灵。

在元代开始,宋以后,龟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此时龟的文化意义就成吧一个反面的形象,龟成了妻子有外遇男子的外号,还成了骂人的代名词:龟孙子、龟儿子和王八等。但一千多年对龟的崇拜依然存在并未完全消失,在民间在文学界依然存在对龟崇拜的影子。

(一)龟——帝皇的象征

不仅少数民族对龟有崇拜,汉族对龟的崇拜更为普遍。“崇拜天鼋,始于轩辕。”轩辕黄帝时期早期氏族部落将龟视为神物,认为龟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对龟进行朝拜将龟图案作为族徽——图腾。《史记》云:“皇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於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而生皇帝于寿丘。”[3] 是说皇帝少典之子,乃其母附宝在郊野见雷雨之神天鼋巨灵绕北斗枢星就感到自己怀孕;二十四个月后于寿丘生下轩辕。由此可见轩辕帝本是龟神投胎或是龟的后代,皇帝其实就是龟的化身。正所谓“崇拜天鼋,始于轩辕。”综上推出中华民族对龟的崇拜已历史久远。

龟因为被视为帝王的象征,所以在古代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用龟,《礼记》载:“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龟。”唐孔颖达疏:“卿大夫也,大夫卑轻,不得宝龟。”

同样古神话中炼石补天的女娲也曾借助龟的帮助,才能顺利的完成不天的美丽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4]除此外关于龟的神话还有很多,如龟向伏羲先八卦、向黄帝献策擒蚩尤、帮禹治水、助仓颉造字、示汤伐夏,助周公作礼、助秦筑城等。龟在为中华民族传承历史文化表现先秦时期及之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对龟产生了崇拜之情,且对于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长寿的龟

龟在中国被视为长寿之物。龟为什么会长寿?其奥妙在于龟的颈。龟伸颈可以吞气,可以延生,缩颈于壳,可以避险。龟缩在坚硬的甲壳里不动,

很少吃东西。龟的肺可贮大量的空气,呼吸缓慢,因而体能消耗极少。中国道家在向龟学习方面是最成功的。“清静无为,修身养性”是道家崇尚的目标,而龟是这方面的典范。一般动物都造饮食维持生命,而龟则能不吃不喝,靠龟息之法。“龟息”,就是说练气功时,要象龟那样缓缓地呼气,这样才能长寿。

龟因为具有这些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尊崇。在我国众多古籍中就有不少关于记载龟之长寿的特点,如《史记·龟策列传》记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南方有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宋书·符瑞志》说“灵龟者,神灵也。王者德泽湛清,渔猎山川,从时则出,五色鲜明。三百岁游于集叶之上,三干岁常游于卷耳之上。”《论衡》说:“龟三百岁大如钱,游华叶上,三千岁则青边有距。”任昉《述异记》说:“龟一千岁生毛,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万年曰灵龟。”曹操的名诗也说:“神龟虽寿。”都盛赞龟为长寿之物。《气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冥灵”者即大龟也,一度春秋就达千岁,可见寿命之长。

1930年有人在长江内发现一只洪武七年放生的龟,已600多岁。1773年,伦敦动物园在印度洋的埃格孟塔岛捕获的一只象龟(爬行纲,龟科),经科学家鉴定,当时有100岁左右,本世纪20年代还活着,已有600余岁了,据说现在可能还活着。[5]而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并确认龟的寿命可长达300岁以上,人的寿命与其相比可谓相差甚大矣。其一,龟的寿命较长。在鸟兽的世界里,龟在古代先民心目中,寿命是最长的一种。诸多材料都在证明着龟长寿的事实,而正是这一事实让龟的长寿受到人们的羡慕。

(三)被当做谩骂对象的龟

龟自从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位其享受了长久的尊贵地位。因其在古代中国先人的眼中,龟象征着灵性、象征着吉祥与长寿,代表着天与地,并能够知吉凶——种种好事都跟它有关。汉代时龟成为皇权的象征,《后汉书?舆服上》:“龟四游,四仞齐首,以象营室。”又《后汉书?舆服下》:“太子及诸候王,金印龟钮。”汉皇帝绶予王子及诸候的金印都带亦龟形钮,以此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在汉代五品以上官印无论金银铜均铸有龟钮,因此后人把印章均称为龟。

崇龟的鼎盛时期在唐代,唐代不仅继承了历代崇龟的习俗,而且将龟的地位推向了更高贵的地位,在统治阶级内部可以随处看到龟的身影,可谓龟与官场息息相关。在皇权曾把传统用于调兵遣将用的军令虎符改为龟符,龟符与圣旨一样代表着帝皇的旨意,龟代表着皇帝。皇帝也曾把自己当做龟的化身,这一观念由龟帝一说而得。可见唐代帝皇也想建功立业,力争功盖五帝,亦或者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把自己也当成了龟帝的后人。不仅军令符改成与龟有关的龟符,连北方边陲都护府同罗的名称亦与龟有关,名为“龟林府”。在皇权里崇龟的现象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官服及其佩戴。“大唐贞观五年七月,敕七品以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旧唐书?舆服》:“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久视元年十月,职事三品以上龟袋宜用金饰,四品用银鉓,五品用铜鉓,上守下行,皆以官给。”也就是说唐代五品以上官员不仅要穿印有龟图的官的官服,还要佩戴龟袋。但佩戴龟袋这一规定在唐中宗时被改回鱼袋。《新唐书?舆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隋时高官死后葬皆立趺,《隋书》:“在京师葬者去城七野外。三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趺上高不得过九尺。”龟趺即用龟驮的碑,因为在中国九为至阳代表着九五至尊,即至高无上的皇权,因而趺向上的高度不能超过九尺,超过九尺是欺君犯上的罪行。

宋代崇龟这一习俗在民间盛行,因为当时人们信息封闭落后,而官场服鉓成为百姓潮流时尚的导向,所以民间亦崇龟,宋代是全民崇龟的时代。

崇龟的扭曲应从龟的本身特性及先人对龟认识的偏差说起。许慎光在《说文解字》中说:“龟旧也,外骨内肉也,从它(蛇),龟头与它(蛇)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鳖之类以它(蛇)为雄。”是说龟的头部与蛇相同,且没有雄性欲生产只能与蛇交配方能产子,无论龟鳖都是以蛇为雄。又西晋张华撰的《博折志》卷十一中说:“龟类无雄,与蛇通气则孕皆卵生。”可见古人对龟的这一古老第一生物的认识是错误的。

而龟形象扭曲起始于元代,元代龟崇拜的扭曲又始于朝庭,从一品高官至九品芝麻官,前朝官印上的龟钮均以三台直钮取代。元颁布新的规章制度:“凡娼妓皆穿着紫皂衫子,戴角中儿。家长及亲属男子,裹青头巾。”因为青与绿相似,后来也有以“绿巾”代“青巾”的,而世人称之为“绿头巾”,即现在说的“绿帽子”。元代诗人骂妻子在外偷人者为“缩头龟”。“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陶宗义《败家子孙诗》) 可见在元朝龟崇拜

演变为龟形象的扭曲,龟神从灵般的高尚地位跌入污秽之泥实属必然,因为在“四灵”中,起初以龟为最高尚,龙也比不上。原因在于人们对龟认识不全面,一但人们对龟的了解加深,龟的本身缺点也就原形毕露了。龟在遇到危险时极少反抗,总是把四肢和头部缩入坚硬的龟壳当中;这样表现为胆小、无勇的特性、在死生面前只顾自保,完全不顾他人的死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的爱国情操及侠仪情结中所不耻的。大丈夫大敌当前应挺身而出,有勇有谋;利用智慧去战胜敌人。退一步说“缩头龟”,即妻子与野汉私通,亦不敢吭声甘戴绿头巾之类,此类人之懦弱性与龟缩头之性质是一样的。龟缩头之特性将其长寿、具天地之性、通神灵等掩盖住了。龟为“四灵”中唯一真实存在的生物,其余皆为古人通过想象,集多种动物特点于一身,并赋予它们强大而神奇的力量,可谓趋于完美。而龟则不同,它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随着人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就越全面真实,自然科学知识也不断发展,龟这一远古生物真实特性就会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先前的神性荡然无存,而趋于完美的虚构的麒麟、凤凰和龙人们无法真正去认识它们,所以它们依然保持着神秘,在人们心目中也依然完美无缺高高在上;而龟则只能做一只普通的缩头龟了。

元朝时贬龟的开始,明朝则沿着元朝旧制。明太祖朱元璋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在铸造官印时同样也把龟钮变成了直钮,沿袭了元朝旧的制度。《明史》:“洪武初设铸印局,为百官铸印信。一二品以上银印,三品至九品俱为铜印,俱直钮,在官为条记。”由于官场没有恢复对龟的崇拜,因而从官场至民间形成了贬龟的风气。到清朝贬龟之风盛行,男子被称为乌龟起于明朝,在清朝则被广泛使用。明朝谢肇淛在《五杂俎》写到:“今,以妻之外淫者,其夫为龟。”清小说《九尾龟》:“龟不能交,那雌龟与蛇交;雄不能禁,因此,大凡妇女不端,其夫便有乌龟之号。”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行酒令时,薛蟠道:“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此酒令虽然粗俗,但可以从中看出乌龟是对男子无能的极大侮辱。清朝还有就谚语“半夜回家不点灯——乌龟”含有男女有不正当行为,因害怕被发觉半夜回家也不敢点灯的意思。此谚语是对妇女有不轨行为的嘲讽,但因龟的地位下滑也被冤枉而成了“替罪羊”,被当做谩骂的对象。

三、文学领域中龟的意蕴

(一)诗词中意蕴高雅的龟

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地位,在宋以前崇龟的时代,人们不免会对龟的神秘进行颂歌和赞美,或者借龟的长寿感叹人生苦短,心愿未能实现却已壮士暮年的无奈,最出名的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首联以感叹人生的短暂,即使神龟长寿,最终也不免一死;而人的寿命更短,那就更不用说了。由此诗可见在曹操心中龟是长寿的象征及代表。龟在诗人心中占据着高尚的在位,仅管曹操在诗中说龟不免一死,但依然羡慕神龟的长寿的。从后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看出曹操因龟的长寿不得所以希望能激励自我不虚度光阴在有生之年实现一统三国之大业。可曹操毕竟不是神龟,没能等到统一大业的实现就死去了,正是“神龟虽寿犹有一死”我曹操虽壮心不已但不能逃脱死亡这一劫难啊。

又晋孙惠《龟赋》:“有辎衣之大夫兮,驾云雾而翱翔,风雨为之电奋兮,五色赫以煌。”诗说了龟的神灵,具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本领;并且周身有社秘的五色光。可见晋时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一位身怀仙法的仙人能为百姓带来幸福、吉祥,因为第能呼风唤雨,可使四季风调雨顺,使农作物得丰收。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灵龟,能得到人们的景仰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它能为人们带来幸福吉祥的生活。李囗《龟赋》曰:“质应离像,位定坎居。贱彼朵颐,贲我灵符。浮洛川,见纬书。洞秘赜,通玄虚。”李囗从易经卦象来说龟的神灵,龟可以卜知吉凶,并通天晓地的神灵。临江仙(寿刘子野)【宋?李廷忠】

人物风流真罕见,何须尘外求仙。绿龟千岁稳巢莲。醉倾金凿落,笑拥玉连娟。

须信日边消息好,寒花也作春妍。笙歌乐地酒中天。功名无限事,都在寿觞前。

《诗经》亦有大量关于龟的诗歌。其中大部分为关于龟卜或直接描写龟

的。

与龟卜有关的有:

《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小雅?小旻》:“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诗经》中的龟担当了重要的地位,作为占卜工具,人们无论嫁娶、建改等都问卜于龟,相信龟能告知吉凶,相信龟能预知未来,因此《诗经》中高雅地位表现为先民对龟灵性的崇拜。而灵性亦在占卜这用具中得到牢固与提升。

(二)龟字在人名、成语中的意蕴

1.人名中龟字的使用。因为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人们也爱屋及乌,不仅喜欢龟这一动物,就连汉字中的“龟”字也用作为自己的名字。因为龟的长寿,就认为在名字中取个龟字即好听又吉祥,亦是希望能够像龟一样生命力强健康长寿。其中以龟字为名名人中最为众人所熟悉的莫过于李龟年了。李龟年是我国唐代著名乐曲家兼歌唱家。唐玄宗时的乐工,其兄弟李彭年和李鹤年皆为唐时的乐工,相当于现今的歌坛名星。李龟年三兄弟的名字中间一个字分别为“龟”、“鹤”、“鹤”都含有长寿吉祥的意思。“彭”是指彭祖,是传说中的养生家,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因此世人将彭祖作为长寿的形象之一,所以“彭”字也付有长寿的含义,李彭年的“彭”字当然也就和“龟”字一样代表着吉祥长寿。纵观各朝代,但凡取名含有龟字的人数多不胜数,作者收集到的就有:

李龟年——苏总龟——彭龟年——陆龟蒙——斗伟龟——陈龟——张仁龟

在宋代还有以龟为字、号的名人。如北宋学者杨时,给自己取号龟山;

著名诗人洪朋,字龟父;南宋诗人陆游,曾以“龟堂”为号;词人陈人杰,号龟峰;另外还有南宋绍兴年间进士苏总龟;南宋乾道年间进士彭龟年等。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自咏“龟堂老翁”:

龟堂一老翁,短褐立秋风。

时过同蓠菊,身衰似井桐。

新霜万瓦白,朝日数棂红。

且复寻书卷,悠然度岁穷。

2.龟字成语中的使用

成语中关于龟的成语相当丰富,使用龟的成语这要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词三种。

褒义:

龟鹤遐寿麟凤龟龙龟龙麟凤龟年鹤寿龟龄鹤算金龟换酒龟龙片甲传龟袭紫

贬义:

援鳖失龟证龟成鳖鸡胸龟背兔角龟毛龟玉毁椟龟厌不告诟龟呼天

中性:

不待蓍龟蝉腹龟肠凿龟数策龟冷支床龟文鸟迹凿龟数策鼎玉龟符犀顶龟文不龟手药

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龟在中国文化中的吉祥长寿的意蕴

(三)小说及其它文学类型中龟的意蕴

1.小说龟的意蕴

我国小说起源于《左传》,而崇龟在唐宋时期外于鼎盛时期。因而在这两个朝代小说中龟的开象仍处在高贵的在位,即龟仍然代表着长寿、灵性、吉祥等:

龟在给人带来吉祥如意,帮助人们渡难甚至帮助渴望长生不老的人修道成仙。换句话说在唐宋及唐以前,龟是代表着吉祥的。而元代始人们对龟的认识有了变化,小说中龟的形象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王八、

乌龟,但凡含龟的都付带了贬义的色彩。从此,龟要翻身的也变得无望了,成了秽气、倒霉的代名词,乌龟也成了动作缓慢,办事效率差这一类人的代称,如“你怎么那么乌龟,车都走了才来。”意思是说某某做事慢,总落在别人之后。

2.民间故事中的吉祥龟

民间故事中有不少关于龟的描写,这里面也主要包括褒义和贬义两和类型。

(1)金钱归来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金钱龟”名字由来的民间传说,是南方民间崇龟文化依据。相传两广交界地住有一对年近五十的老夫妻,老夫妻勤奋节俭家中富足,偶然的机会收养了两只背上的甲片酷似钱币,背部有三条黑色条纹很象穿钱币的线金色龟。三年后的一天晚上,熟睡的老汉突然被恶梦惊醒,发现有两个蒙面盗贼背着自家金钱袋正要越窗逃跑,老汉大喊有贼,此时只见红光一闪,那背钱袋的盗贼被脚下一物滑倒,甩开金钱袋重重的摔在地上。等老汉挑灯看时,金钱袋已甩到墙角,盗贼越窗逃跑,而一龟已被当时滑倒的盗贼踏碎背甲,鼻管出血死亡,等老汉再找另一只龟时也不知去向。天亮后二老四处寻找再无着落,二老拿着金钱袋痛哭着喊道:龟啊龟,没有你们哪还有这些金钱,你们才是我们的金钱宝贝啊,你们何时能再来啊?

次年七月的一天,也是一场暴雨后天边挂虹,二老突然发现门前一团红色,只见一个体色艳丽的大龟领着一群小龟在门口张望,二老喜出望外,同时喊出:金钱归来了,金钱归来了!更叫二老惊喜的是,从龟归来后二老晚年得子后裔兴旺。从此以后,当地人们把这种龟叫金钱龟、福龟,并把它当作神龟供养。直到现在,两广和港澳地区凡是家道较好的人家都会在家中养几只金钱龟以示吉祥富足。[6]

3.可笑的龟

笑话中关于龟的故事主要以嘲笑、讽刺为主。主要以龟的负面意蕴讽刺社会中的各种可笑及丑陋现象。

纪晓岚题诗戏恶僧[7]

纪晓岚的家乡献县有座佛寺,寺中方丈禅心和尚,是个臭名远扬的恶僧。一天,纪晓岚进寺去游玩,禅心和尚极表殷勤,亲自陪他游览。游览后,还给纪晓岚敬烟上茶,并拿出一副自己的画像,请他题诗留存。纪晓岚正想嘲弄他一番,便来者不拒,写道:“精神炯炯,老貌堂堂。乌巾白髯,龟鹤呈祥。”禅心和尚一看,满心喜欢,便把画像挂在墙上,供人欣赏。后来,有位饱学之士来此游览,看后捧腹大笑,指着那首诗道:“若单是从诗上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句句是赞词;可是纪晓岚在每句的第一个字上弄了手脚,你连起来读一读,那不是‘精老乌龟’四字吗?”禅心和尚被气得眼斜鼻歪,手脚冰凉,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未卜先知的乌龟[8]

甲、乙、丙相偕进京赶考,半路他们看到一块招牌,上面写着:“未卜先知的乌龟。”三人觉得很好奇,便一块儿进去,准备一探究竟。只见招牌下的帐逢里,有一个贴着红布的小台子,台子上放着一只小乌龟,桌子后面则坐着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老太婆说:“这是一只未卜先知的乌龟,你们想知道什么事,就尽管问。”某甲说:“请问我养了几只羊?”老太婆叽里咕噜对乌龟说了几句,乌龟就把它的头伸进出,反复了三十三次。“乌龟说你养了三十三头羊。”老太婆婆说。某甲非常激动,因为乌龟完全答对了。“请问我有几个儿女?”乙问道。老太婆又对乌龟嘀咕了几句,乌龟同样做了伸头的动作,一共十一次。“它说你有十一个儿女。”老太婆说。乙听了之后频频点头,小乌龟完全答对了。最后轮到丙,他不信邪,偏要出一道难题来考考这只乌龟。他说:“我老婆现在正在做什么?”丙得意地问出这个题目,心想:这下子它一定答不出来了。老太婆照例翻译给小乌龟听。只见小乌龟缓缓地爬起来,然后十分吃力地往后仰躺在桌子上,不断挥动它的四肢。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都是在用龟本身的可笑之处取笑世间可笑

之人或事,可见可笑的的龟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负面的意义,不仅仅是先前的吉祥、长寿等

四、民间对龟的崇拜

(一)石塑与龟

中国华南一带诸多地方的景点有龟的石塑,而石龟在景点里也了人们朝拜的神像,逢年过节还要给石龟挂上红绸缎或者红布以祈求吉祥。华南一带水域众多适于龟类的生存,仅管自元朝以来人们崇龟的风尚锐减,在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消失,龟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乌龟王八”,但在南方地区依然存有崇龟的现象,如广西著名的双钱龟芩膏公司和梧州市龙母庙内各有石龟一个。双钱公司内的石龟站在水池中央周身雪白,高昂着头向前观望活灵活现,十可爱。而龙母庙内的石龟则全身通红年代久远,石龟所在水池内还养有大量不同和类的淡水龟,游人参观石龟时往往会把硬币投入池中以祈吉祥,并以投入龟嘴中钱币方孔为最佳。因为人们认为龟是吉祥之物,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将硬币投入龟池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所以龟池里布满了游客投掷的闪闪发亮的硬币。而龟芩膏公司内的龟同样有类似的情况,龟作为双钱公司的吉祥物,被该公司当作神象一样供奉起来,以祈该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龟作为神像受到朝拜和供奉的例子尚多,但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再一一枚举。但其中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单纯的石龟;一类龟作为驮趺,背上置有一块石碑叫龟驮碑。第一类取龟的长寿,能知恩图报等灵性。第二类则取龟有神力之意,用以驮趺承载大重量的石碑。这类被称为霸下,是龙生九子之首,又名赑屃,喜好负重。人们用其来负石碑是希望石碑能够存久远而不倒及至千秋万代。

(二)将龟作为吉祥物收藏、饲养

现今以龟为饰品放在商铺或家中以示钱财的比交少,而常见的藏龟为。龟与金鱼一样补当作风水龟或风水鱼饲养,金鱼因其名字带“金”字及色彩艳丽象征财富与尊贵,特别是那些颜色为中国红的金鱼,则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古人把龟当作最公正最灵应最现实的财神。《史记·龟策列传》载:“能

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龟在中华五行年文明中虽包含不少贬义,但其长寿、吉祥、财富之意蕴依然存在,饲龟也成为商人或生活较为宽裕人家所喜爱饲养之物。而龟较之金鱼更易于饲养,生命力相对于金鱼来说要强得多。通常龟为成对饲养,这符合中国传统好事成双的观念。而代表财富与吉祥的龟种以金钱龟为首选,也以这类龟为贵,且其市场价格也是最昂贵的龟种之一。在民间人们相信龟是能够训服,并听从指挥的,《南村辍耕录》载:“禽戏余在杭州日,尝见一弄百禽者,蓄龟七枚,大小凡七等。置龟几上,击鼓以使之。则第一等大者先至几心伏定,第二等者从而登其背,直至第七等小者,登第六等之背,乃竖身直伸其尾向上,宛如小塔状,谓之乌龟叠塔。”弄禽者以禽龟在集市上令百禽当众表演以获取收入而谋生,从此可以看出龟是可以马德里驯服的。

笔者曾在土豆网看过一个视频:一外国人把他所饲养的龟驯服,能跟据主人发出的指令做出如站立(两只前腿站起)、翻身等有难度的动作。从这两例子可以看出龟是有一定智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人类给发出的指令。所以民间还流传有龟知恩图报的故事,上文所说到“金钱归来”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与蟾蜍相比龟作为饰品摆入的较少,这与它们本身的外在形态及生活习性有密切的联系,活动的龟比静止的石龟或者饰品要可爱得多,而活动的蟾蜍不仅不可爱,反而会令人起鸡皮疙瘩。但饰品蟾蜍往往浑身金色,称为“金身蟾蜍”且此类蟾蜍嘴吧含有圆形方孔古钱币,是财富的象征,预示财源滚滚而来之意,是招财之神。

(三)药用及饮食文化中龟的一席之地

龟作为四灵之一,不仅俱有传说中的灵性,在中医药学里它全身皆是药,全身皆是宝。是我国中医药中传统名贵药材。《本草纲目》载:“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龟,介虫之灵长者也。”“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可见龟作为药用具有效果,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在我国海南有一种名酒叫“椰岛鹿龟酒”,就是一种能具有良好滋补效果的中成药酒。“椰岛鹿龟酒”不仅名字与龟有关,而且其名字由来与龟有密切的联系。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楚,中方士南山道长取“龟膏鹿脂”奉旨炼丹,年复一年,煎熬煮烤,终于炼成“龟鹿金丹

不老丸”。始皇服后果然气血两旺,精神大振,乃赐道长“至尊天逸大师”封号。南山道长自知“不老丸”仅能延寿,非不死之药,为避杀身乃星夜逃出京城,潜入南海(今福建南部)隐匿。”[9]从此龟鹿金丹不老丸就在海南宝岛上生根发芽,经过漫长的年变成现今的“椰岛鹿龟酒”。作为滋补药酒天市场深受欢迎,亦成为天下儿女孝敬父母所选礼物之一,是希望父母能延年益寿而达“龟龄鹤寿”安享晚年,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变的孝道,亦是龟代表长寿与吉祥的体现。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龟被认为是滋补大品,因而以龟为主原料的中式菜肴在中国也成了一绝。其中最为出名的一种道菜是“霸王别姬”,为徐州名菜由其主材料和“霸王别姬”的故事而得来。以龟为材料的中国菜肴还有:人参鹿茸炖乌龟、红烧乌龟、紫胡白术炖乌龟、砂锅龟肉汤、玉须金龟汤、水龟羊肉火锅、龟肉炖猪肝、乌龟茯苓汤、首乌天麻龟肉汤、三七炖金钱龟、百合红枣龟肉汤、金龟湖水、药制龟羊汤等。以上菜肴以汤为主,主要功效为滋阴补血,起强健身体之用,同样是龟能长寿,也是人们对龟崇拜的又一表现。

五、中外文化中龟的意蕴对比

2008年4月28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4月28日晚上8时),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即由古巴前最高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提议、推动,由古巴国务委员会直接设立的向中国中西部提供单方面奖学金,为该地区培养西班牙语及相关专业人才的留学项目),中国留学生正在参加当日的中古两国升旗仪式。8时10分左右,仪式结束。此时,古巴校方负责人拿出几张画有绿色卡通图案的画报,在几句简单说明后,便向全体师生宣读获得以上画报的班级,并让各自的生活老师代表全班上台领取。相关班级的老师领到用绿色画笔绘的大大的乌龟。该负责人解释所在班级有个别学生动作迟缓,特发此画报,以儆效尤,并要求将此画报贴在所在班级教室的门上。顿时全场哗然,当然最最惊讶、觉得最不可思议、最不可接受的肯定是中国留学生。有的留学生当场就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不理解。[10]

从中看出中古两国对龟这一动物不同的文化意蕴,在古巴龟形象只是行动缓慢可笑的小动物而已;而中国则不同,在五千年龟文化中,龟的意蕴并

不是单一的;它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在当代来龟的说负面意蕴盖过了正面意蕴,“乌龟”或“王八”是辱骂人的词汇,带有强烈的蔑视之意。当中国留学生得知获得“绿龟画报”时表现了极大的不满,是有其根源的。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不同文化化背景的学生产生了两种决然不同的情感

总结

龟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演变,从神一般的地位跌落到被人辱骂的地步,尽管不再具备那么多的神秘但如今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作为中国文化四灵之一,它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注释

[1]刘兆元.论中国龟文化及其扭曲[J].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6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艺研究室.侗族祖先哪里来[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4

[3]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8.9

[4] 王伯沆批点本.淮南子·览冥篇[M].江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2004.10 [4][5]

[6]童勉之.龟与中国文化[J].湖北.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5.1,92-94.

[5][6]孙晓倩.专家解读龟鳖的奥秘(一)——龟鳖基础文化篇[J].北京.北京水产.2008.3,12-16.

[7][8]游戏人生.笑林广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7

[9]椰岛鹿龟酒史[EB/OL].

https://www.doczj.com/doc/b55187072.html,/blog/static/8157743200699027347

[10]侯海光.从“绿龟事件”看中古两国文化差异[J].山西.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8.9

[2]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敖.王八一落千丈考[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4]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焦燕.读《诗》说龟[J].黑龙江.黑河学刊,2009.6

[6]范方方,张居中.中国史前龟文研究综论[J].华夏考古,2008.2,69-75

[7]暴希明.从对龟褒贬的变迁看古代贞操观念的演进[EB/OL].

https://www.doczj.com/doc/b55187072.html,/article.php/15548

[8]郭孔秀.中国古代龟文化试探[J].

[9]周蒙.从灵龟崇拜予到龟卜文化——《诗经》民俗文化论之七[J].求是学刊,1994.4,78-82

[10]戴彦臻.商周龟卜文化新探——论原始龟兆的起源[J].山东.济南大学学报,2002.1,43-45

[11]盛律平,廖建福.中国龟崇拜的演变及其与龟之神性的演变之关系[J].企业家天地,2006.10,138-139.

[12]陈兰兰.由《周礼》谈商周龟卜的取龟与攻龟[J].历史文化,12-13

[13]刘兆元.论中国龟文化及其扭曲[J].河南.寻根,1997.6,5-12

致谢

经过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在此我要感谢在此次论文写作中给与我帮助的老师们,是他们在我遇到问题时给予我指导,让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辅导老师秦凌燕,从开题报告、论文修改以及论文定稿都给与我莫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论文修改方面准确的指出我的不足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高三(9)班黄旖韵 摘要: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中国画博大精深,内容多而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艺术的精髓。 关键字:国画,本质特性,博大精深 正文: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或者说中国画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历朝历代有着众多的著名画家,有着数不尽的作品,可时至今日,画中国画的人,看中国画的人,很多并没有弄清楚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这就影响了从文化的高度欣赏中国画,影响了判断中国画与西方画的各自特性,影响了画家坚守中国画独特优势的自信心。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画的本质特征。 一、注重个体心灵体悟 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画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它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文明受不同的宇宙观制约。依照不同的宇宙观而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和不同的艺术观,创造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民族艺术发生发展的生命路线。宇宙观是指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也就是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以及人怎样与它们相处。我们的祖先与西方先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西方文化比较看重人与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宗教与科学交错而行、并行不悖的特色。中国的先哲几乎从一开始就着力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玄求奥,而不看重人与“天”(神)、人与“地”(物)的关系,从而中国文化中宗教文化贫乏,在人与物关系上,强调感情色彩的“役万物为人所用”。中国文化思考方式是整体性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中国文化信奉人与自然合一的观念。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人与自然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关系之中。由此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品质,渗透到审美意识中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为”、“不着意”、“以人之天而合天之天”,崇尚自然优美。由这种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一旦用于艺术创造,必然产生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现事物的方法,展现出这种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这就形成了中国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画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中国画不是纯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作画的客体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去创作意境深远的胸中画面。作画首要是观察自然,中国画家是在行动中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边走边观察景物,逐渐将自己融入景物之中。此时在画家的心目中“物”即“我”,“我”即“物”,只有这样才最能表达画家感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

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仁者爱人”的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仟感,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感。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与三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高校的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支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结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短期、短效行为,而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载体,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在自由民主、活泼开放、和谐创新的环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质高、方向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感悟孔子 很荣幸能在大三上半学期上中国文化概论,在上复杂的专业课之余享受这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无不令人惊叹,发人深省。其中在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孔子这一人物,有时早上起床后会响亮地诵读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起初似懂非懂,但想必这些语句讲的内容必是十分有道理,从那时起我对“子曰”里的“子”已经开始萌生出敬意。由于高中开设了论语这一科目,让我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孔子。《论语》中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细致的刻画,让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的“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关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孔子身处乱世,可谓生不逢时,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得不到重用的命运。在课堂上观看《孔子》这一电影中就有形象的画面。孔子在挣扎之后也认清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发扬儒家文化。值得庆幸的是,孔子并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一大批心爱的弟子誓死追随。常年的朝夕相处,让孔子与弟子间的师生感情十分深刻,因此在子路和颜回这些心爱的弟子去世后,孔子痛哭不能自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人留恋其中,惊叹不已。虽然我对孔子的理解不是十分深刻,虽然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希望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发表时间:2012-07-17T10:51:57.7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庆杰 [导读]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孟庆杰(长垣县实验中学,河南新乡 453400 )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一、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往往不像西洋画一样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则是相对“工笔”而言,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三、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 ”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阈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淡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 ”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对传统的中国画而言。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内容和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从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在创新中崛起、发展、壮大的呢? 艺术贵在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画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岐。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握、如何去创新等问题倒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很有探讨的必要。对于传统,多数画家仅把画史上几个著名画派的技巧及风格当做传统的本质而加以继承。画派的技巧和风格是形成与发展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的具体体现,但绝不能代替传统。所谓传统,笔者认为,指的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质性。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根据中国画发展的特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

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知道,“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是“达意”。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没有“形”的支架,“神”无处依附。相传五代荆浩为松写生的画集达几万册,所以用笔能够“运转变通”、“如飞如动”,用线既不专以浑朴胜,也不专以娟丽胜,而是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地。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才算是好画。也就是说,画得太像就太俗了;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更不是中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西方绘画史来看,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着重于形的逼真再现;发展到现代派,则走上了另一极端。现代派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的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教育技术111班陈欣宇 学号:1118020106 [摘要]中国五千年传承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重要的非物质性遗产慢慢地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也是要求我们努力去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承文化文化入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外文化开始入侵中国,随着国外文化的不断入侵,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

这一些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脆弱性,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能摒弃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区别于历史古迹,传统文化更多地是植入而影响个人影响民族,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衰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让世界认可。经历了五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让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古国被全世界知晓,让全世界为之征服。孔学、陶瓷、茶艺、百家论道等等都在现今被各国学者不断研究。 然而在国内,受到了不断动乱的政治局势后,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强国对我国的资本和文化入侵,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无人可传,即将消失的境地。当传统文化消失之后,不同于古迹可以恢复重建,传统文化不可恢复不可重建。 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了要建设文化的要求,也是让我们更好地去传承传统文化,传承这些让民族骄傲,让民族进步的文化。 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校内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 优秀传统文化地继承和传承应该从一代代的孩子们开始。现今的我国教育更多地是注重数理化这些考试性科目,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孩提时代起就认知、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也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学校内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对于我们美术学来说,对国画的认识是更有裨益的。各类的中国画首先给人一种意境美和音乐美,在使人在了解画的同时,也得到审美能力的锻炼。 首先我就谈一下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山水画萌芽于晋朝,无论是山水还是树石,都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树的表现,银杏树仅象征性地以三五片银杏叶概括,树枝的“列植之状”也是“若神臂布指,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印行树有很大距离,由此可见,山水画的表现在当时已达到的艺术水准只是没有后来的布局合理罢了 初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人物活动的背景,配景,即使独立为一个专门画种也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早期山水画家也不是很多,顾凯之,宗炳,王微等人关于山水画论的发展为当世山水画的发展和成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历隋唐,五代诸朝,山水画渐盛。他们可谓山水画的先驱,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正说明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益于诗的发展和衍生。 山水画在六朝时期兴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家自身的发展。以前的艺术家往往以工匠身份出现他们都依靠绘画的手艺谋生,绘画是功利的,必须围绕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创作,但也不同程度促进山水画的发展

说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十分强调作者的主观因素,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画家应当“以情入画”力求“情景交融”,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唐代山水家的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均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实践中去。 欣赏中国山水画我觉得应该首先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知会的宝贵结晶,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它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所以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即简练,恬静,含蓄和韵律等 总论,中国画的历史是为了承前启后,我们应齐心协力,使中国画这个传统的画更加繁盛。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选作文3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选作文3篇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安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开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欢迎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篇一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安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开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替代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步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

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实验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奉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篇二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沉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标准的守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教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述题

( ( (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本质)是什么?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 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的文化? 与自然相对,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 的独特生存方式,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又称“大文化”。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 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 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 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4、什么是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 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5、什么是中国文化?它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 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中华民族是中国 文化的创造文体。基本内容有:一、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三、 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四、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五、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六、完备深刻 的道德伦理。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指 6 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 年)时期的中 国文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1、商周至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是怎样划分政区的? (1)商周:商朝开始在王室以外地区分封诸侯,世袭统治权。西周实行了“封邦建国”,“受 民受疆土”的典型分封制。 2)秦朝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全国。 2)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 行制”。(3)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基本保持州、郡、县三级。总的来看,秦汉及魏晋南北 朝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多样化有何影响?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 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 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3、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 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地理条件过于优越。因为在本文近代文明兴起之前,中国是东亚乃 至当时全世界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无求于人。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概况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