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教案

[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教案

[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教案
[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教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重难点解析

(一)怎样把握货币起源的各种学说?

1.古今中外有各种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如中国古代有先王制币说和交换发展说;西方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由于这些学说采用存在的考察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停留在对现象的解释上,局限性较大。

2.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采用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创立了科学的货币起源说,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的线索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揭示了货币的本质。

(二)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1.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2.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

(三)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货币形式的发展?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

1.从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出现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占主导的时期;

2.从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化;金属货币有过秤量货币和铸币两种形式。

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现代信用货币主要有纸币(现钞)、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四)如何理解货币的功能?

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贮藏。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功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作为各种商品交易时的交换手段;二是作为计价单位去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三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用以偿还债务或作其他支付。理解货币的功能时需要注意:

首先,货币的功能是货币本身所具有,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功能是由货币本质决定的。

其次,对货币的功能有多种概括,如西方学者概括为交换媒介、核算单位、贮藏手段;马克思将金属货币的功能概括为5个: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功能,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自身有价值;流通手段,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三是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段的功能;四是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功能;五是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执行世界货币功能。

第三,掌握货币功能的特点与作用,如交换手段的特点是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作用主要是便利商品交换,但也可能导致买卖脱节;支付手段的特点是没有商品或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用于偿还债务或单方面支付等。正因为货币具有重要的功能,所以货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五)为什么要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1.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2.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

3.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4.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但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二、典型例题

通过对上述重难点问题的学习,你可以进行一下自我测试,如果你能够正确完成下面的题目,说明你对本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判断题

1.从货币的发展形式看,最早的货币是铸币。(否)

2.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是)

3.存款货币是有形的货币。(否)

4.货币作为交换手段,把原来的物直接交换分割成买卖两个环节。(是)

5.当代信用货币是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是)

6.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能力。(否)

7.近年来,许多经济和金融发达国家出现把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从狭义货币向广义货币移动的趋势。(是)

8.狭义货币量通常指银行活期存款加准货币。(否)

9.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是)

10.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否)

(二)选择题

1.货币的产生是(C )

a.由货币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b.国家的发明创造

c.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C )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价物

3.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D )

a.商品交换的媒介

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4.充当货币的材料应该具备以下性质:(ABCD )

a.价值较高

b.易于分割

c.易于保存

d.便于携带

5.货币可以包含以下的形式:(ABCD )

a.实物货币

b.金融货币

c.存款货币

d.电子货币

6.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ABC )

a.交换手段

b.计价单位

c.支付手段

d.价值贮藏

7.在下列哪些活动中,货币发挥了支付手段的功能:(ABCDE )

a.赊销

b.信贷收支

c.工资发放

d.捐款

e.赔款

8.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货币层次可划分为:(ABC )

a.现钞

b.狭义货币

c.广义货币

d.信用货币

9.下列哪些属于准货币:(ABCDE )

a.定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外币存款

d.银行承兑汇票

e.短期国库券

10.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划分层次时,都以(C )作为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复杂性

第二章货币制度

一、重难点解析

(一)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1.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就开始形成货币制度。

2.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3.现存的货币制度可分为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三类。

(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自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就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逐步确立的。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三)国家货币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16世纪以后国家货币制度发生了数次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轨迹可用下图表示:

(四)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1.贵金属非货币化

2.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3.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4.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五)如何把握我国的货币制度?

1.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

2.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目前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港元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澳门元是澳门地区的法定货币,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六)如何看待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双挂钩”的安排;实行固定汇率制;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该体系的安排中隐含着诸多的缺陷导致了其最终走向崩溃。

2.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内容及其利弊?

(1)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2)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3)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国际上缺乏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标准;加大了汇率风险;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存在着局限性。

(七)如何看待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

1.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欧洲货币制度等。

2.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3.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4.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克服。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前景尚难定论。二、典型例题

通过对上述重难点问题的学习,你可以进行一下自我测试,如果你能够正确完成下面的题目,说明你对本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判断题

1、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是)

2、“格雷欣法则”指的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驱除劣币的规律。(否)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形成了“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是)

4、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但不能在各国间自由流动。(否)

5、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是)

6、在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是与贵金属相挂钩的。(否)

7、金本位制度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否)

8、牙买加体系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否)

9、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建立是以货币一体化理论为依据的。(是)

10、欧元已成为欧盟成员国统一的法定货币。(是)

(二)选择题

1、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的是( C )。

a.金块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银行券制

2、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B、C、E )。

a.银本位制

b.复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银行券制

e.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3、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它包括(A、D )。

a.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b.规定本位币币材

c.规定技术标准

d.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

4、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特点(A、C、E )。

a.人民币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人民币是可兑现的银行券

c.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d.人民币可以兑换黄金

e.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f.人民币的法偿能力是有限的

5、下列哪些属于货币制度的内容(A、B、C、D、E、F )。

a.规定货币材料

b.规定货币单位

c.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d.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e.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f.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6、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下列哪三方面的内容(A、C、D )

a.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b.对各国中央银行的管理

c.汇率制度的安排

d.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7、下列属于国际货币制度的有(B、C、D )

a.国际银本位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8、下列属于牙买加体系内容的是(A、B、C )

a.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b.汇率安排多样化

c.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d.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无权享受“铸币税”

9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a.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b.实行固定汇率制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d.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10、下列属于区域性货币制度的有(A、B、C、D )

a.西非货币联盟制度

b.中非货币联盟制度

c.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

d.欧洲货币联盟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一、重难点解析

(一)如何理解外汇的构成?

外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概念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狭义的外汇则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我们主要按照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来识记外汇的构成:即(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4)其他外汇资金。因为通常人们是在狭义意义上使用外汇概念的。

(二)如何把握汇率的种类?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大家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汇率,这些汇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我们只要掌握了汇率的分类标准,就能相对准确地把握汇率的种类。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以列表的方式来分析。

列表如下:

(三)如何理解汇率的决定问题?

汇率的决定是极其复杂的问题。中外学者有多种学说来解释,各国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于汇率的决定,同学们要根据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来掌握。

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汇率是由其含金量的大小决定的,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外汇汇率的波动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下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上下波动。例如教材上的国际借贷说主要就是说明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原因在于国际借贷关系及其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动所致。

在信用货币流通制度初期,各国参照过去金币含金量规定纸币的法定含金量,汇率主要是由纸币法定含金量的对比决定的。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采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在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情况下,各国货币根据与美元所规定含金量的比例确定汇率,中央银行负有稳定汇率的责任;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因此,当前凡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就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状况、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预期等,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能引起汇率的变动。

随着金融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变得日益复杂,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其他角度来解释汇率的决定。例如货币分析法认为导致货币市场失衡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金融资产说则认为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我国学者提出的换汇成本说主要把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作为决定汇率及其变动的因素,我国一直依据出口换汇成本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如何理解汇率的作用与影响?

汇率作为经济中重要的杠杆性经济变量,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材上主要是从4个方面来概括的:一是从汇率的贬值与升值两个角度来考察汇率对国际贸易及进出口的影响;二是通过人们对汇率变动的预期影响资本流动;三是本币汇率的贬值有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四是汇率的变动通过影响资产的收益率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产生影响。当然除此之外,对汇率的作用还可以有一些表述,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汇率是否能够发挥上述这些作用,不是无条件的。一般来说,要受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的制约,弹性越大,汇率的作用也越大;同时,还要受各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汇率制度、市场条件和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对外开放程度有多大、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汇率最终发挥了何种作用不一定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五)如何看待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度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浮动汇率制是指是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一般都认为浮动汇率制最理想,认为浮动汇率不仅可以充分灵敏地反映外汇的供求状况,而且可以对整个国际收支和经济运行进行自发的调节,是自由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体现。其实问题不是那么简单,香港是世界上公认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但香港实行的却是相当于固定汇率制的联系汇率制,也有的国家仍然实行固定汇率制,他们认为这可以避免汇率频繁变动给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带来的汇率风险,

减少收益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和长期跨国投资,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主张浮动汇率的人却争辩说浮动汇率的风险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活动予以分散或转移。总之,关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孰优孰劣并不是可以简单判定的。因为事实上这两种汇率制度安排各有利弊。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前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已明显地呈现出多样性,各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应该说并不是在严格的理论意义上的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取舍,而是在现实意义上的盯住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之间做选择。

(六)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

1.正确理解和看待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背景与条件约束。教材上分了四个阶段来描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

2.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口换汇成本。

3.1994年以后至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制度框架:

☆银行结售汇制度与银行周转头寸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制度;

☆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

4.考虑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特殊国情及其变化。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绩效是显著的。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了稳定,即使在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坚持不贬值,不仅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好评,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首先是促进了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发挥了汇率对外贸的调节功能。其次,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10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威信,还降低了进出口交易的成本。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汇率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第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一方面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应持有的外汇头寸限额,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设立外汇交易室直接进入市场从事外汇买卖。当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业务过程中出现超过限额的头寸后,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抛补。这使得外汇指定银行仅成为中央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柜台,而不是真正的市场交易主体。同时中央银行被动地服从市场吞吐外汇和人民币,这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初衷相悖,一定程度的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第三,现行结售汇制造成了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分割,迫使企业只关注国内的结售汇价,而无需理睬国际市场汇价的变动。从而削弱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和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动性。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这一命题显得格外重要和充满魅力。

二、典型例题

通过对上述重难点问题的学习,你可以进行一下自我测试,如果你能够正确完成下面的题目,说明你对本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判断题

1、货币的对外价值是决定其对内价值的基本依据。(否)

2、在采用直接标价法的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

表示的。(否)

3、自由外汇是指经过外汇管理当局批准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者可以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国货币及支付凭证。(否)

4、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互为倒数。(是)

5、固定汇率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非常固定,没有任何波动幅度。(否)

6、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同时受中央银行的管理与调控。(否)

7、所谓开放条件下的“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是)

8、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否)

9、1996年12月1日起中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

10、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大致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型。(是)(二)选择题

1、外汇包括(C、D、E、)。

a.本币

b.信用卡

c.外币

d.外币支付凭证

e.外币有价证券

2、金本位制下,(B、)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货币含金量

b.铸币平价

c.中心汇率

d.货币实际购买力

3、按照外汇的汇兑方式,可将汇率分为(C、D、E、)。

a.买入汇率

b.卖出汇率

c.电汇汇率

d.信汇汇率

e.票汇汇率

4、外汇汇率的基本标价法有(A、C、)。

a.直接标价法

b.黄金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

d.美元标价法

5、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价值的高低呈(B )变化。

a.正比例

b.反比例

c.无确定关系

d.以上都不对

6、按照汇率的制订方法,可将汇率划分为(A、C )。

a.基本汇率

b.即期汇率

c.套算汇率

d.远期汇率

7、在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D )的限制。

a.黄金储备状况

b.外汇储备状况

c.外汇政策

d.黄金输送点

8、下列属于汇率决定理论的有:(A、B、C、D、E、F )。

a.国际借贷说

b.购买力平价说

c.汇兑心理说

d.货币分析说

e.金融资产说

f.换汇成本说

9、汇率变动可以对下列哪些经济活动发生影响:(A、B、C、D )。

a.国际贸易

b.资本流动

c.市场价格

d.金融资产选择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

一、重难点解析

(一)信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可以从历史和信用发展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是以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作为基础和条件。

从信用的发展看,信用的壮大有两次大的飞跃:

一次是信用方式的进化。即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进化。

一次是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即从单纯的消费领域先是向社会再生产领域,然后再向宏观经济领域扩大。

(二)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高利贷

首先,我们要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存在的客观基础。高利贷是由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其次,要把握高利贷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高利盘剥的特点,这是由当时信用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的特定。

再次,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一方面,它破坏了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道德上具有极端落后性;另一方面,却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准备了前提条件(资本和工人)。

第四,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从矛盾推动社会前进的角度理解)。

第五,如何看待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高利贷现象(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三)怎样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

1.信用关系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2.在现代经济、信用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

3.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4.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不仅间接融资活动

要通过信用中介来完成,直接融资也离不开信用中介机构的服务。

(四)怎样理解现代信用的作用与影响

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信用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1.现代信用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1)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

(2)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3)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2.现代信用与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

(1)现代信用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2)现代信用可能带来经济泡沫。

(五)如何建立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

建立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关键是建立好五个子系统:

1.信用档案系统。包括个人信用档案和企业信用档案。

一是征信机构征集的个人信用信息主要限于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个人身份情况;

商业信用记录;社会公共信息记录: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以及个人财产状况及变动等记录;特别记录: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记录。

二是征信机构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主要限于可能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企业进入与退出市场的资料;企业被行政处罚的资料;工商部门行政监管的资料;企业被投诉举报的资料;企业被认证褒奖的资料。

2.信用调查系统。

贷款信用调查;融资信用调查;合资合作信用调查;贸易伙伴信用调查。

3.信用评估系统

对个人进行信用评估的重点是对影响个人及其家庭的内在的和外在的主客观环境进行综合考察;

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则是从企业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等各方面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研究。

4.信用查询系统

个人信用查询系统是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与个人信用评分。

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是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企业信用报告与企业信用评级。

5.失信公示系统

根据失信行为严重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内部公示和外部公示。

二、典型例题

通过对上述重难点问题的学习,你可以进行一下自我测试,如果你能够正确完成下面的题目,说明你对本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判断题

1.经济范畴中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指道德范畴中的信用。(否)

2.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3.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否)

4.信用与货币虽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但有着紧密的联系。(是)

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式方式不同。(是)

6.在整个社会的融资总规模中,债权融资的规模远远小于股权融资的规模。(否)

7.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是)

8.中央政府信用和地方政府信用又称为国家信用。(否)

9.我国目前并不存在民间借贷的形式。(否)

10.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是)

(二)选择题

1.高利贷是一种以(B )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a.价值转移

b.极高的利率

c.价值特殊运动

d.极低的利率

2.关于信用对现代经济作用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B、C、D )。

a.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

b.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c.推动经济的增长

d.如果利用不当,信用也会带来经济危机

3.信用是一种(D )。

a.买卖行为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借贷行为

4.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5.消费信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个人(A、C )而产生的。

a.提前购置耐用消费品

b.投资

c.购买住房

d.发放工资

6.按照融资活动参与主体的性质,信用可以分为(A、B、C、D )。

a.企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政府信用

d.个人信用

7.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有(A、B、C、D )。

a.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b.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

c.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d.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

8.下列属于信用风险的有(A、B、C )。

a.购货企业无法支付赊销商品的贷款

b.消费者不能偿还住房贷款

c.企业不能支付银行贷款

d.商品价格暴涨暴跌

9.信用机构主要包括(A、B、D )。

a.信用中介机构

b.信用服务机构

c.信用协调机构

d.信用管理机构

10.社会征信系统由以下(A、B、C、D、E )子系统构成。

a.信用档案系统

b.信用调查系统

c.信用评估系统

d.信用查询系统

e.失信公示系统

第五章信用的形式

一、重难点解析

(一)如何认识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作用

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

2.商业信用的特点

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3.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

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商业信用的作用受自身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局限性的影响。

(二)怎样理解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特点

▲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性;

▲银行信用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3.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与制约因素是什么

1.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

2.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

3.消费信用的作用:

▲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

▲扩大即期消费需求;

▲增加消费者总效用.

4.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

▲总供给能力与水平;

▲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

▲资金供求关系;

▲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四)如何把握国际信用的具体形式

1.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资本与国际间的流动。

2.国际信用具体形式包括: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国际租赁和直接投资等。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一些大商业银行向外国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私营工商企业或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这种贷款利率较高。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有:独家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即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是他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本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

一般带有援助性质。外国政府贷款中通常包含一定的无偿赠与。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即国际金融机构对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线织、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及一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向外国投资者筹集资金。

▲国际金融租赁。国际金融租赁是指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决定,向承租人选定的第三者(供货人)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将该设备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并在一个不间断的长期租赁合同期内,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收回全部或大部分投资。这是一种采用“融物”形式进行的中长期融资活动。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直接投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在国外开办独资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2)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包括建立附属机构;(2)与东道国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办企业;(4)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5)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

二、典型例题

通过对上述重难点问题的学习,你可以进行一下自我测试,如果你能够正确完成下面的题目,说明你对本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判断题

1.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否)

2.商业信用包含了两种行为: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是)

3.银行信用属于直接信用的形式。(否)

4.消费信贷的规模越大越好。(否)

5.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信用中往往是债权国。(是)

6.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政府作为债权人而形成的负债。(否)

7.政府信用的直接用途是用于弥补政府财政赤字。(是)

8.消费信贷中的卖方信贷是指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直接发放贷款。(否)

9.从总体上讲,我国消费信贷已处于发展成熟阶段。(否)

10.银团贷款是指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是)

(二)选择题

1.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C )。

a.政府信用

b.商业信用

c.银行信用

d.国际信用

2.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A、B、C )。

a.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

b.银行信用推动商业信用的完善

c.两者相互促进

d.银行信用大大超过商业信用,可以取代商业信用

3.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有(A、B、C、D )。

a.发行政府公债

b.发行国库券

c.发行专项债券

d.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4.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银行向(C )提供的信用。

a.本国政府

b.社会团体

c.消费者

d.工商企业

5.商业银行的局限性体现在下列哪几个方面:(A、B、C )。

a.规模

b.方向

c.期限

d.管理

6.下面哪些属于消费信用的形式(A、C、D )。

a.赊销

b.发行债券

c.分期付款

d.消费信贷

7.与其他信用形式相比,银行信用的突出特点有(A、B、C )。

a.所贷放的是社会资金,可以达到巨额规模

b.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c.贷款方式和期限灵活

d.是直接的信用形式

8.下列哪些是国际信用形式(A、B、C、D、E )。

a.出口信贷

b.国际融资租赁

c.直接投资

d.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e.外国政府贷款

第六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重难点解析

(一)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1.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是把握本章内容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研究利率理论的出发点。

2.古今中外许多经济学家在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上提出过各种理论观点, 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因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解释上和不注重经济关系的分析,而带有较大的片面性。

3.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分析人手,深入剖析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为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依据。对利息来源与本质的认识,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同制度下利息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二)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及其作用是什么

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种转化的主要作用在于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

2.收益的资本化是从收益、利率、本金三者的关系中套算出来的。一般来说,收益是利率与本金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收益(B)=本金(P)×利率(R)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金,即:

3.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例1: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三)怎样把握利率的种类

1.各种利率都是按不同的划分方法或划分角度来进行分类的,划分利率种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