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超然台记

九年级语文超然台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愚公移山》是八年级下的一篇文言文,对于进入初中阶段中期的学生来说,这篇文言文篇幅较长,但是内容比较易懂。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是以朗读为主,掌握文章的生难字词,利用多形式的朗读来熟悉课文,在课堂上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大意。 二、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文章的注解,掌握关键字词的意思,顺利地翻译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与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及要点 (提示:教学活动围绕诵读,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进行) (一)引入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寓言,用心去体会他。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篇。《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撰。《汉书?艺文志》中录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今《列子》,一般认为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其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它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关于神话: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二)问题探讨1:诵读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自由读,分小组读,分段读,同桌互读等。 1、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的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2、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 “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 (三)问题探讨2: 参看课后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记住关键字词的意义。 翻译方法指导: (1)加。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如“仞”现在已经不作长度单位运用,可改为意思相近的词“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愚公移山练习语文版(含答案)

18 愚公移山 1.作品简介 《列子》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保存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其作者列子,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2.文言文考点链接 “其”的用法 “其”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常见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代词。 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译为“他”“它”。如《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的“其”。 ②用在名词之前,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如《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的“其”。 ③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④也可译作“其中的”。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其”。 (2)语气词。 “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如《愚公移山》中“其如土石何”的“其”。 (3)连词。 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表选择,译为“还是”。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5)。 01 积累与运用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始龀.(chèn) 孀.妻(shuāng) 箕畚.(běn) 万仞.(rèn)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室:家 (4)杂然 ..相许.杂然:皆,共同许:赞同 (5)其妻献疑 ..曰献疑:提出疑问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丘:土山 (7)荷担者三夫 ..三夫:三个人 (8)叩.石垦壤叩:敲。这里是凿的意思 (9)始.一反.焉始:才反:回 (10)甚.矣,汝之不惠甚:太,过分 (1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地面长的草木 (12)北山愚公长息 ..曰长息:长叹

人教部编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人教部编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第9课《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

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九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 友情提示: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一、积累运用(共40分) (一)积累(共 26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5 分)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chun )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cuan ju )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lin xun ) 的却又像那样玲珑剔透。 (摘自杨朔《画山绣水》)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 ) A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 .为防止有毒奶粉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C .元旦期间,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接待量的2.3倍;游人摩肩接踵....,难以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气氛。 D .春节期间,某市大型商场扩大营业面积,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 A .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B .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C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道出了我们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D .救援物资迟迟未到,他们很难克服粮食紧张,淡水缺乏。 4、默写。(10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水暖鸭先知。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完整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 自学检测 复习回顾课文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一、文学常识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时期鲁国人,()家思想的代表,我们还学过他的《》《》。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是()时期()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作者是(),()时期文学家。序分()和(),本文是一篇()序。 二、默写 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句是: ,;,;,。 2、《鱼我所欲也》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作者读书时自己穿着、食物都不如同学,却一点都不羡慕别人,原因是: ,。 课堂探究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仓鹰击于殿上 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 2、重要实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蹴尔而与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以大易小,甚善 布衣之怒以头抢地

休祲降于天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色愈恭,礼愈至录毕,走送之 主人日再食 其将归见其亲也益慕圣贤之道 未尝稍降辞色 寓逆旅卒获有所闻 略无慕艳意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 3、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轻寡人与 天下缟素腰白玉之环 主人日再食 4、虚词 为: 故不为苟得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与: 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 以: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 其: 安陵君其许寡人门人弟子填其室 俟其欣悦 5、翻译句子: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愚公移山》练习语文版

21 愚公移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万仞( ) 穷匮(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3)杂然相许( )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4.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划一处) (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6.句子积累——用原文语句填写。 (1)愚公之所以决心平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这一句而言的。 7.课文写了两场论争,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论争,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论争,比较这两场论争,根据所给提示指出其不同之处。 (1)性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发点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氛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不少于60字) (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 材料一:听起来是奇闻,谈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摘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道修路的大儿子的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 ——摘自《重庆晚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17首

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 1、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重点) 3.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重点) 4.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

为哪种说法好,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2.掌握难词难句。 ①通假字:反一返惠一慧亡一无厝一措 ②一词多义: 且:A.将近;B.况且。 固:A.本来;B.顽固。 献:A.提出;B.奉献。 曾:A.甚至;B.竟然。 荷:A.荷花;B.肩负。 惩:A.苦于;B.惩罚。 ③特殊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 3.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 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愚公以90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3.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 明确: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 (二)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 册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九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1.汹柔坟喉惆黎 2.B 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 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6.C 7.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略2我用残损的手掌 1.(1)憔(2)逐(3)躏恒 2.戴望舒雨巷 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 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略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熏惫(2)扉惘 2.舒婷朦胧诗 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喻指祖国。 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 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 4外国诗两首 1.B 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 3.A 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 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 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

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8.略单元复习 1.瓣魂烬绚 2.D 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 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8.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9.秋季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10.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11.CD12.BC13.(1)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受当地习俗的影响而不知觉醒。(2)就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会有像我这样忠诚、有信义的人。14.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进步那就注定要退步,而好学是取得进步的前提。15.略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洞suì dòng : 即隧道。 蜗行wō xíng : 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ū tān : 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bó chuan : 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如煤、油木材或粮食);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 簇新cù xīn : 极新;全新。~的大衣。 笑涡xiào wō : 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 喷薄pēn bó : 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欲出的一轮红日。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 : 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第2课《梅岭三章》 阎罗yán luó : 即间罗王,也称“间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捷报jié bào : 胜利的消息:~频传。 血雨腥风xuè yǔ xīng fēng :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 :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第3课《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长夜。路途~。 装饰zhuāng shì: 1.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品。~图案。她向来朴素,不爱~。 2.装饰品:建筑物上的各种~都很精巧。 舵手duò shǒu :1.操舵驾驶船的人。 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埋没mái mò :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第4课《海燕》 苍茫cāng máng : 空旷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gāo ào :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海鸥hǎi ōu : 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 飞窜fēi cuàn :飞逐。 蠢笨chǔn bèn : 笨拙;不灵便的。 翡翠fěi cuì : -种珍贵的玉石,颜色多样,以绿色最为常见。 困乏kùn fá : 疲乏,疲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一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二了解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加、亡、且、焉、诸、以。 教学重点:一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二从讨论思想内容,带动对词语句子的深入研究,解决词语句子的译释。 一导入新课。简介《愚公移山》的体裁、出处和作者:《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汤问》篇里。《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指导预习。 1.对照注释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表疑问的句式。 2.理清全文脉络,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 (2)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 (3)什么地方写“移山”的结果?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全文。 正音,将课文注释中的有关拼音读一遍。 2.教师提问: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3.学习第2段。教师启发提问:愚公为什么要发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怎么样?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

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启发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一、“遗男”“跳往助之”,表示得到了邻居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二、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这一段文字中,着重掌握:龀,动词,换牙;始,才,说明路程之长;“反”同“返”) 四布置练习、思考。 1.完成“朗读?背诵”一、二。 2.思考:课文写了两场论争,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论争,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论争,说说这两场论争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 ..的一项是()(2分) A.阔绰.(chuò)贮.蓄(zhù)玷.污(zhān )浑身解.数(xiè)B.迸.溅(bèng )枯涸.(hé)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 C.倔强.(jiàng)拮据.(jù)污秽.(huì)锐不可当.(dāng) D.荒谬.(miù)罅隙(xià)真谛.(dì)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多姿多彩心旷神怡转弯抹角消声匿迹 B.明辨是非川流不息迫不及待阴谋鬼计 C.周道如砥遮天蔽日鳞次栉比皇失措 D.变换莫测流连忘返幅员辽阔谈笑风生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__________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________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_________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________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见证铸就只有才 B.印证造就只要就 C.印证铸就只有才 D.见证造就只要就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在雨林区,砍伐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②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 ③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⑤然而这种做法效率极低。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④①⑤ C.①⑤④②③ D.①⑤②③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2分) A.“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夏日的宿迁嶂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 C.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 ....,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D.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7.走近名著。(4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萧县郝庄初级中学李海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4.创新目标:智叟也智。 教学重点 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彩屏显示:MTV录相《愚公移山》 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同学们听后,一定被愚公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给打动了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彩屏显示课题:愚公移山 二、检查预习,疏通难词、难句。 彩屏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例.()汝.()魁.父()荷.担() 箕畚 ..()()孀.妻()始龀.() 智叟.()穷匮.()曾不若.() 亡.以应()一靥.()陇.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年且.九十②惩.山北之塞③指.通豫南 ④投诸.渤海之尾⑤始一反.焉③汝之不惠. 三、听朗读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含词、句)。

四、学生质疑,教师答疑(通过这一步骤,进一步解决生字难词,基本疏通文意)。 五、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讨论下列问题(要求用原文回答)。 彩屏显示:1.愚公为什么下定决心“移山”? 2.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 3.“移山”的结果如何? 六、全班齐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课文写了哪些人? 明确:有愚公、智史、愚公妻、子孙、京城氏遗男。 彩屏显示:愚公等人的人物速写画。 2.哪些人响应愚公的号召,参加了移山的行动? 明确:愚公、荷担者三夫(三个子孙)、遗男。 3.移山的工作做起来顺不顺利?遇到哪些困难?请学生从书中找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小结:由此看来,要搬走两座大山,确实困难重重。越是困难的处境,越能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所写的这些人物对待移山的态度如何,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段(一人扮愚公,一人扮愚公妻,一人扮智空,一人读叙述做文字,“杂日”由全班齐读。要求把握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5.从指导朗读人手,理解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 愚公妻和智良说的话差不多,能不能用同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明确:不能,因为他们对待“移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以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资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总之,愚公真是“献疑”,智更是“笑而止之”,一“疑”-“笑”,态度截然不同。“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全班齐读2、3段,深入体会愚公妻与智具不同的态度。 再来看愚公子孙和“遗男”的态度。找出表明他们态度的词、句子。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一起看看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 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来认识这位移山的 愚公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教师不予指导。 三、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四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