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整理笔记、大纲、重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整理笔记、大纲、重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整理笔记、大纲、重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整理笔记、大纲、重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

一.商品

㈠使用价值:山股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例:能用来交换的)

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㈢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㈣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二.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㈠货币产生的第一阶段: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㈡一般等价物1.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

2.功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㈢货币1.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例:标签、价格)含义:“商品的流通”为货币参与的过程

②流通手段(例:买卖)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功能

③贮藏手段含义:货币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含义: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用

于偿还债务?作用: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⑤世界货币

㈣金银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三.价值尺度与价格

㈠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㈡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大小商品的职能

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四.纸币

㈠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㈡发现要求: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率(次数)

㈢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㈣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与㈢相反

信用卡、支票与外汇

一.信用卡与支票

㈠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和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

㈡信用卡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银行信用卡的含义: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作用:持卡人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质地哦那个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

4.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㈢支票

1.分类:①转账支票②现金支票

2.现金支票的使用要求:①妥善保存,不得折叠;②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③在支

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④支票如被银行退回,要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⑤不得

将它作为转账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

3.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

二.外汇

㈠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㈡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

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㈢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有利于不利于

贸易进口出口

生活我国人民出国、旅游、住房、留学发展旅游业

投资对外投资出口

债务偿还外债收回外债

地位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加大我国国际金融风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二.价值决定价格

㈠供不应求(供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供求)→价格下跌

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价值决定价格2.价值是价格的基础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㈢价值量

1.含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不是由商品生产者所消费的个别(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多人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

↓反比

社会必要生产率→(反比)──┐

↓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的价值量

↓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㈣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②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㈤价值总量①定义:某一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的量的总和

②价值总量只会受到个别劳动生产率和时间的影响

*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㈥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促使商品生产着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㈦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商品生产与交换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㈣㈤

1.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

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替代商品:①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②含义: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互补商品:①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②含义: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㈠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制约,价格变化会影响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的跌涨

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2.调节产量:①价格高→利润大→增加/扩大产量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水平与类型

一.消费水平

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主要因素:居民(主要)收入的水平2总体物价水平 3.消费心理

㈡解决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的原因:1.当前的收入水平2.未来收入预期3.收入的差距

㈢基础和前提:收入

㈣1.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社会收入差距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消除两极分化

*恩格尔系数1.含义: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2.系数越小:①消费水平越高;②消费结构更合理

二.消费分类

㈠类型 1.按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发展资料消费(学习等)、享受资料消费(高层次的)㈡消费是一个逐渐变高的过程

消费观与方法论

一.消费心理

㈠人民的消费心理受消费消费的影响

特点评价

1.从众心理防效性、盲目性、重复性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①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②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攀比心理炫耀性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和发扬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㈠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1.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2.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综合探求

经济大观单元:正确对待金钱

金钱观的好处:正确的金钱观,知道我们通过合乎道德语法录得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纯

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㈠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对生产的调整和生产起着导向作用:①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②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㈢社会再生产

1.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

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过程:①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②各环节间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直接生产

?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分配和交换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㈠发展原因:

1.理论原因: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市场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产的

展和基础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3.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㈡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基本要求:坚持和解放社会生产力

2.思想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丝毫动摇

3.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5.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6.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㈢改革的目的: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㈡依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①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二.公有制

㈠主要形式: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作用:①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②灌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

③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混合经济(国有+集体+外资+个人=都于一个单位)例:江铃集团

㈡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㈢如何提升公有制地位:1.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3.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㈣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㈠形式:个体经济(自己劳动)、私营经济(雇人劳动)、外资经济(港澳或外国企业投资)

㈡意义: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三.公有和非公有

㈠相实行的用处:1.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2.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㈡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㈢坚持政策的必然性:1.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的经营

一.企业㈠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㈡性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㈢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㈣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及开展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公司㈠含义1.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2.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3.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㈡形式:1.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股份责任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有限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

人。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的发起人

*成立股份公司的好处:1.可发行股票筹备更多的资金 2.股票可以自由的流通转让

3.股东对公司债务支付有限清偿责任

4.有利于政务分开,更有效的适应市场灵活多变的要求

㈢两种公司的区别:详情见书P38-39表格

三.经营与发展

㈠企业经营的目的:利润

㈡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取决因素:1.直接条件(公司经营的航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关键/根本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

的竞争优势

㈢兼并的意义:1.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2.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

3.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利于优化资源与整合资源

4.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㈣破产的意义:1.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

㈠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㈡意义:1.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2.国家角度: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二.就业

㈠意义:1.社会意义: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对劳动者的意义:①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②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

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㈡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

1.国家(根本):①从根本上大力发展支持,加强引导,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措施

2.劳动者(树立正确的观念):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⑤提高自身素质技能

*我国就业形势主要原因:1.人口总量与劳动力总量较大

2.劳动素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国家:1.规范与协调劳动关系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劳动者1.基础: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重要途径:劳动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

一.储蓄存款

㈠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㈡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㈢存款利息:

1.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2.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㈣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定期储蓄

㈤活期与定期储存异同点:

活期储蓄定期储蓄

流动性强差

收益性低高

风险性低略高

共同点低风险,低收益,较方便安全快捷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

㈠银行业务1.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2.主体业务:货款业务

3.结算业务:①现金结算;②转账结算

4.其他业务:债券买卖及税负、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㈡贷款原则:真实性、安全性

㈢商业银行的组成: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㈣作用:1.“纽带”: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依据”: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监管”: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政府控股:各地银行(例:南昌银行、九江银行等)

以及“五商”(中国工商、农行、建行、交行、中国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一.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流动性强)

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㈢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㈣性质:所有权凭证

㈤作用: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债券(稳健的投资)

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㈡性质:债务证书

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㈣特点/种类:

风险收益

企业高高

金融一般一般

第七课(生产决定)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㈠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㈡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生产与分配

㈠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㈡如何看待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

1.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班存有技术资本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

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三.按劳分配

㈠性质:公有制的基本原则前提/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

㈡基本内容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㈢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㈣它是由什么决定的: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㈤必然性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四.多种分配

㈠形式:1.个体经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2.外资经济─┐

3.私营经济─按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参与程度分配

㈡生产要素:资本、管理、技术、劳动、知识、信息等

㈢意义: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收入分配

㈠主要表现: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及要求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㈡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㈢收入分配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与健康发展

㈣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㈤有利于:1.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2.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基尼系数1.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

2.收入分配越底差距越小,越高差距越大

3.低于0.2表收入平均;0.2左右比较平均;0.4是差距过大的警戒线

*经济学上的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

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之一:保证两个合理比重①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㈦如何实现第二举措:①保护合法收入;②调节过高收入;③取缔非法收入

㈧如何实现第一举措:1.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2.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㈨再分配的主要渠道: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

四.效率与公平

㈠二者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保证效率

㈡二者矛盾性:因为二者强调了不同的方面,注重效率就会有差距,而差距过大就会有失公平

㈢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和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

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㈤提高效率的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㈥促进公平的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人民

*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1.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这是有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2.一方面: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已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允许鼓励部分先富

一方面: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两极分化,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如何减小贫富差距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2.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既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要将收入差距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

5.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只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好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一.财政㈠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㈡目的:履行对外对内职能

㈢本质:分配关系,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㈣特点: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集中性

二.国家财政㈠主要环节:1.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2.国家决算:上一年的国家执行的会计报告

㈡地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㈢作用: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㈠积极财政政策:1.减税→降低税率2.增财→增加财政支出

㈡财政政策:1.国家增加国债,加大财政补给 2.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㈢货币政策: 1.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2.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扩张性财政其实质含义是赤字财政

㈣社会供需1.社会总供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购买

2.社会总需求: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购买

四.财政收入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㈡含义的形态1.静态: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

2.动态:国家筹集资金的过程

㈢构成1.税收收入①主导地位;②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

2.利润收入①国家利润;②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

3.债务收入①国家通过贷款的方式;②政府向人民借钱

4.其他收入①税、利、债以外的财政收入②收费、罚款等

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基础:经济发展水平

五.财政支出㈠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筹集和使用

㈡含义的形态1.静态:国际的预算支出和财政资金

2.动态:对集中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㈢构成1.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办大事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

4.社会保障支出

5.债务支出

六.㈠财政收支关系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㈡1.财富过多①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②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2.收入太少①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②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㈢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方法:既保证国家收入的稳定增长,有促进企业而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㈣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3.稳健的财政政策

征税与纳税

一.税收㈠含义:税收是国家(主体)为实现其职能(税收的目地)凭借政治权力(手段)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地位)

㈡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㈢特征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二.税率

㈠税率=比例税率×17%=(进价-售价)×17%

㈡增值税1.含义: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㈢个人所得税1.含义: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在我国境内

无所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㈣超额积累税1.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2.含义:既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超额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㈤比例税率含义:即不论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

*税率计算方式:1.不超过1500;3%

2.1500<x<4500;10%

3.4500<x<9000;20%

4.9000<x<25000;25%(还是不懂的话看书P71笔记)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㈠税收性质:1.无偿性(一对一)2.整体性二者相互不矛盾

㈡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

为物质基础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㈢违反税法的行为

1.偷税: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

2.欠税:没有按照纳税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得钱):是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骗取税收减免

4.抗税: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税缴纳税款的行为

㈣公民应该怎么做

1.权利方面:公民应自觉履行纳税的义务

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九课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一.配置

㈠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存在矛盾

㈡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1.国家:计划;2.市场

㈢市场配置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优点:

①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作用下的

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3.主要方式:价格、供求、竞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扩大→资源流入

↑↓

资源流出←生产缩小←价格下跌←生产缩小

二.市场

㈠市场规则:①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则

②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由、平等、公平、诚信、实用)

㈡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1重要性: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措施:①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②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自发性①有利可图→不择手段、多多生产②无利可图→无人问津,不生产或少生产

㈢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1.法律: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道德:诚信守规。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尚

㈣地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市场调节

㈠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㈡如何调节弊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理,采取计划经济

㈢市场失灵的联系:1.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2.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3.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我国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㈠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㈡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三.宏观调控

㈠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㈡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㈢主要手段: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㈣经济手段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税收、国债等);货币政策(利率、汇率、信贷等)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设社会的目标

一.总体小康:㈠表现1.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二.全面小康

㈠含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小康的样子

㈡面貌:1.总体与工业增强2.制度完善且良好3.有亲和力且对外开放

4.人民与环境更好

5.人民民主有文化

三.经济建设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科学发展观

㈠树立的原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㈡基本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㈢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㈣科学内涵:1.第一要义:推动经济谁发展 2.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㈤如何贯彻: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2.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发展实现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5.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6.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㈠方法论: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㈡以加快经济转变方式为主线,要适应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一.基本

㈠含义:指商品、劳务、设计、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㈡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㈢理解: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㈣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㈤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经济

二.宏观方向

㈠影响:利>弊影响全世界是一把“双刃剑”

㈡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㈢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

㈤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的对策:1.提高防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的迎接挑战

2.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

㈠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2.透明度原则3.自由贸易原则4.公平竞争原则

5.贸易政治法则透明原则

6.互惠原则

㈡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㈢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利>弊)

1.利:①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健全;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经济水平

2.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二.对外开放

㈠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内容基本战略:“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㈡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版 注意抓住角度(主体):国家、企业、消费者等 一、消费环节(生活与消费) (一)价格: 1、前因——什么影响价格(价格变化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最终原因、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于求时,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2、后果——价格影响了什么 (1)价格影响消费: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影响大,价格上升,对互补品需求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2)价格影响生产: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注意图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二)消费(扩大内需) 1.消费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前提和基础(直接原因)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社会贫富差距 (3)物价水平——重要因素 (4)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为什么?(扩大内需)▲ (1)依据(理论上)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意义(现实上)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

大内需);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怎么办?(扩大内需)▲ (1)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缩小贫富差距 (4)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 (5)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6)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环境 (7)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8)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9)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 (10)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内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 二、生产环节(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发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4)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怎样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从根本上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 ①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②分类:A、按国家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构成因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最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⑤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①含义: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②分类:A、按成员性质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 B、按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和区域性; ③作用:(积极方面)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①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④作用: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也有局限性。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国际关系: ①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6、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①表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PDF.pdf

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等都是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资载体。(如从艺术作品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5、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6、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如西方的见面礼节是拥抱,中国则是握手);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a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如乡音难改。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塑造人生:a丰富精神世界;b增强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主要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如长城。 2、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原因: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在交流在传播。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丝绸之路);b人口迁徙是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人口流动);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孔子学院); 大众传媒(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电视、网络、报刊等);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播(唐僧取经)。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 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温习提纲 必修2?《政治生活》温习提纲 第1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主体:公民) (知识提纲: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1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份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注意区分两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最广泛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但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统1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最真实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资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趋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获得的成绩,充分反应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人民民主的最管用 我国建立1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保护国家统1和民族团结、遵照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眼前1律同等的原则;(同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1的原则;(1方面要建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外一方面,要建立义务意识,自觉实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4 \* GB3 ④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有序的政治参与)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A、(量)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措施 A、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实现形式:处理资产的方式。这里主要为实行股份制,以较少资金控制较多的资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

经济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二、非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3、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 4、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实施基本经济制度的措施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

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将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注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和非社会主义经济。】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它们在市场竞争 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笔记

1、文化生活和传媒商业化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走进 1)积极①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先进文化载体、传媒工具、大批量文四、发展中 文化生活 化产品的生产。 特社会主 ②表现A、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义文化建 B、以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形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设社会主 C、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 义文化强 德素质,他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国 2)消极①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商业化。 ②表现A、有些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肆意生产品味低下文化产品 B、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名义,以荒唐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C、有些传媒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乐衷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 任的传播绯闻轶事。 ③正确态度: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大众文化 1 )我国文化现状: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各种思想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

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17

2)原因①主观原因:人们对精神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等方面的特点。 一)走进 ②客观原因A、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给我们的文化生文化生活 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2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尤 发其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在寻求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 展社会。 大3)对策: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众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 文会主义文化强国。 化 A、应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 a、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 c、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18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1.文化的的内涵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影响 (1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通过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来使自己价值观念向外推销而实现的) (3: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③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无形的、主动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④文化塑造人生(对人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增强人们的 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等素质)。 3.民族文化 (1)含义:每个民族、国家自己的文化。 (2)地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表现:①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1)地位及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民族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性: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各民族间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存在普遍的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是世界的; 5.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途径: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繁荣进步;③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知识点(精品)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来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推行强权政治。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地位和作用:(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重要的精神武器。 (2)我国的应对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本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族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②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权力)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选择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力,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

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4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A、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b、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B、两要求: a、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b、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8、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洁版)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要点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1)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