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死学论文

生死学论文

生死学论文

我们上的科目叫做生死学,专业的解析:生死学就是一门学问,牵涉到社会学、科学、医学、法律等层面,企图从理论或实务层面提供生命或死亡的相关见解。这些见解是与人类的社会文化脉络形成的知识系统密切相关的,而在生死学的视野来看,人类的知识系统可粗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宗教、哲学、与科学,宗教解释人的生前死后,科学研究出生到死亡,哲学则在思想上贯串整个时空,其间的关系正是生死学涵盖的部分。由于大部分的学科都已经将生命的部分做出相当的研究,因此生死学探讨的议题,便有大部分的内容在探讨死亡,有时候狭义的说法会将生死学与死亡学画上等号。老师在第一节课给我们上的内容就是解放思想,也就是说,每个人对待生和死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解放思想,就是帮助一些人纠正思想,让他正确看待世界的每一样事物,在当今社会里面,正是有很多人在看待生和死方面出现偏差,那些频繁不断的自杀事件才会出现。而我当初选这门课的原因,那就是我想端正自己对生死的认知。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觉得老师在某些方面说得很深刻,让我得到了想要的效果,我在对生和死的认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下是一些我结合老师教导的和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些论点和想法:

一、我个人的生死观:

人一生下来,就到了他所生存的世界,便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技术、器械、药物,攻克了种种不治之症,延长了人的生命,给人类带来福音。同时由于人的征服自然价值观的误导和科技的异化,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疾病肆虐等等生态危机,直接毁坏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威胁人的生命,又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下面我说说我个人的生死观:

人的生,从他诞生的那一天算起。这个意思我是在书上看到的--《素问?

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这句话得意思就是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一个人获得生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受精卵开始到胚胎一直到个体,时间是10个月,但我认为那是一个神圣而漫长的过程。而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有他的生活价值,人的生活方式也会不同,我们不能单纯地说谁的生活有意义,谁的生活没有意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意义的体现。生命的魅力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从痛苦和不幸中分娩出思想,从创造和超越中享受生命的力量,生命敢于承受苦难和悲剧,生命便挣脱了自身的局限,也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人的死,也就是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天。每个人在经历人生的最后一天的时候,终究会看到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但我认为,如果我们看透了死亡,它会存在着很多的益处。死亡可以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还活在世上的亲戚朋友。我们应该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遇到的人。不管它是贫穷,富有,权势。死亡会让它平等的!我没有必要在任何人面前显得自卑,不管他是名人还是富翁,不管他是白痴还是智者,死亡的面前他们都一样,难道他们就不怕死亡吗?我相信只要还眷恋这个世界的人,都会因为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害怕的!所以抱这大家都要死的态度看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我们还会害怕吗!死亡让我们学会了公平!学会了风度!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死亡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它也有可能教会我们一些宝贵而必须的

精神和品质。所以,我们要正视死亡,不要单方面的认为那是可怕的,因为往往这样认为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不尊重自己的生命!

二、儒、道、佛的生死观: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竞。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是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它重视的是前生而不是死后。就我的理解,就是孔子学家想要我们在生前尽我们的努力,尽自己的责任,坚持不懈的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而终生奋斗。而孟子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寿命,而是修养和道德。如果一个人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道德与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总的来说,儒家思想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对我自己来说,也许长期以来受儒家的影响,所以我比较赞成儒家的生死观。

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我们都知道,道家提倡的是?无为?、?顺其自然?。同样,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其自然?。他们认为生和死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不需要太在意自己的生死,这与?无为?是相符的,他们认为人只有在不在乎自己的生命的情况下反而较好的保存自己。庄子认为生死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认为那只是以一种状态,只是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但照我的理解?苦在自然之未能顺?,就是在当今社会上,能真正顺其自然的人不多,顺其自然,就相当于我们学物理时用到的理想状态,基本在真实里面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觉得道家的生死观对于现实的我们意义不大。

佛家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众所周知,佛教为什么会传入我们中国,那是因为佛教的教义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海。而佛教中,人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聚。但这些苦在佛教看来,是可以变?不苦?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把痛苦看作是苦,那就是超越了?苦?,而?苦海?就变成了?极乐世界?。照逻辑推理,如果一个人不把死当作是死,那?死海?就变成?生海?,这全部知在于个人的觉悟,没有这种觉悟的人?苦在无明之未能除?,即因为执着外在的东西,而不能出去无明为苦。我认为要达到这种觉悟对我们平常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那些高深的哲学家才会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还是否定这种生死观。

在不同的时代里孕育出上面几种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生死观,至今,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上,我们会否忽视这人生的大问题呢?不管科技如何发达,生死观仍然是个大问题,也是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问题。希望今后的我们能把握好生和死的意义,共谱美好的生死章程。

三、社会人群的生死观

说到社会的人的生死观,我就不禁有一种愤怒的表情,虽然我不能给社会的人群的生死观下一个定论,但至少我还可以评价它们。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校园血案,公司血案等等,足以证明他们对生命的不重视。对于犯罪者来说,他既不尊重别人的生命,同时也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只当做是他们嬉戏的工具,当做他们报仇的工具,也许其中是有不可理喻的道理,但在生死观里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况且你的做法是犯法的,那凭什么说你们的行为是对的呢?其实从生死学的根本观点来想,他们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归根于他们对生死观的薄弱理解,正因为他们不相信有后世,所以无恶不作,也就是?不

畏后世,无恶不作?相信着这些罪孽都不会带到后世后代,不会有任何副作用。但是,刚好他们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亦无法排遣,焦虑使他们走入犯罪的道路。但当他们面对着疾病和死亡时,才意识到有来世,那么已经为时已晚,上天不仅会给予他们今世严厉的惩罚,后世也为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对于受害者来说,一种就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另外就是一种?被受害者?,表面上不是他们的错,但毕竟事情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某些错误,就导致了其他人可能会铸成大错,这些人才是社会真正的祸害!

另外还有一种事情很叫人失望——自杀。大学生由于爱情问题或就业问题自杀事件在校园里颇有出现,富士康连续出现自杀事件,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即使我们是人口大国。曹文轩曾经写过?一个正在坠落的肉身在坠落的深渊里再度看到了天空中飞翔的翅膀与神圣的殿堂,一个四处漂泊的心灵在幽深的峡谷中终于追忆起那个离得太久、险些遗忘的家乡,一个即将全无意义的生命在号啕大哭中回返了原本属于它的庄严与神圣。?有一些人选择自杀就是因为如此,他们相信死了会更好,会找回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我想告诉这些人,如果你们是健在的,你们不试试往下走,怎么会知道以后会没有这样的情景呢?请大胆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用轻易选择死亡。也有一些人选择自杀是不想拖累别人,比如一些得了癌症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病不能治好而且需要一大笔的医疗资金,所以他们做出了一件神圣的事——自杀。这种行为,我同意。这些人,我表示敬意。自杀者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的亲人,他的朋友,其实这就是生。我们不是经常说?有一些人活着,但他是死的,有一些人是死的,但他还是活的?的吗?就是这种道理。而那些为了爱情、金钱、失败而自杀的人,我不敢说鄙视,起码,他们不是我该尊重的。

说来说去,我就是想说社会上还是有一大部分的人还是没有真正认识生和死的,他们轻生,随便就结束自己或者结束别人的生命,这样的生死观都是错误的。

四、我对报应的看法

小的时候我就不赞成有报应这回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事实让我相信那是有可能的。例如,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为什么有一些人会生在有钱人的家庭里,也有一些人生在贫穷的家庭里,这真的是随机的吗?我觉得不是,那是因果关系,在佛教里面称为‘过去的业力’’—意即我们过去世在身体、语言和心念中的造作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力。又如,为什么有些人生出来就是聪明的,而有一些人是弱智的,为什么有一些人能成就大业,而有一些人却碌碌无为,为什么有一些人得寿命能很长,而有一些人却很短等等的问题证明了这一切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有果必有因。

现在的科学认为:宇宙中每一件现象有它的原因的。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说素:?所有各派的一切哲学家都以为因果律是科学的基本公理之一科学界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解释是: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所谓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先于某一现象的现象;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后果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

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提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与非,因果并非是某家宗派文化的独创,而是自古以来诸圣贤的共同认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也是以因果为根本,如论语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讲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道家《太上感应篇》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等;形成了特有的感应说、承负说和阴鸷说,基本上都是些朴素的善恶报应思想虽然是共同的认可,但是却存在着认识和层次上的差异性。所以,每种宗教固然都有自己的一套因果或类似因果理论,但是,其包揽性、容纳性却也明显存在着不同。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每做一件事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能消失的,它会一直存在来影响你以后的生活,你做错事,你就会有报应,你做了好事,你就会有好报。所以有一些人通常愿意自己吃眼前亏,而把好处让给别人。因为他知道学习吃亏对自己的将来大有益处,学吃亏不但可以使别人欢喜,更可以藉此机会砥砺自己的坚忍和仁慈的品德。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吃亏就是占便宜。眼前所吃的亏将来必定能得到更大的报偿。所以说因果法则对社会稳定繁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代高僧大德印光大师说:?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古话说:?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在因果法则面前,人人平等,有人以为自己造罪是因为不懂,似乎不懂就没有罪。要知道因缘果报并不是什么上帝的意志,原谅你就没罪了,而是一种自然规律。

而对于我本人来说,正式因为我相信这因果关系,我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不做对不起社会和别人的事情,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而铸成大错,造成自己以后的生活挫折不断,烦劳不断,我相信,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

五、业

业,其实与上文的报应是息息相关的。业,有行业、事业之意,是有情生命的本能反应、造作动力。简单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行为,任何在身、语、意方面有意志的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好的或不好的,都是属于业。表现在道德上,我们就称为善业或者不善业。在究竟意义上来说,业是指所有善与不善的意思。因为,业可以表现为我们说到的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但真正来说,能够造业的其实只是思心所。思心所有两种作用,第一种作用它可以起到组织和敦促其它的心所一起对所缘作业;而同时,它自己也可以负责造业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思理解成一种动机,或者说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或者意志力。由于这种心所造下的力量,它能够留下一定的影响力,我们称这种影响力为业力。除了佛陀与诸阿拉汉之外,任何的思都称为业。

业力——业的影响力。好明显,就是跟报应相对应的,佛陀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造下了身的恶业、语的恶业、意的恶业,他想要由这种业而带来乐的果报,那是绝不可能的,是无有是处的。同样的,如果一个人造了身的善业、语的善业、意的善业,如果是由于这种善业,给他带来不善的果报,带来恶的果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方面在上一个论点已经做了详细的解析了。在

这里,我也提出一个概念:业的定律。业的定律是自作自受的,即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造的业负责。就是因为业的影响力,我们以后的生活都一直会受影响,而如果我们做错事了,我们就要乖乖地接受惩罚,对自己的业负责。

通过对这一方面的学习,我才觉悟,我以前单单认为业就是指我们的行为,而且仅仅是肢体上的行为,而没有想到思想,意志上的行为,但从再深一点的角度来看,业就是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你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做一件事,不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吗,你做的事不就是能看出你是怎样的人吗?而不是你做了多少善事多少恶事那么简单。确实,我们做了什么事,会对业的形成有影响,但并不是你做了很多善事就一定会增长善业、办坏了很多事就一定是恶业,业不是这回事。归根到底还要看你是怎样一个人!业没有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好,因为你所做的某些事情都不能被定义是好是坏,那怎样能定义你的业呢?

六、灵魂与中阴身

灵魂,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简单古朴之灵魂观念,往往含有强烈的物质性格。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例如某些宗教、哲学相信灵魂可以独存于肉体死亡以后,进而视之为不朽的精神实体。

中阴,其实指的是人死之后,在另一期生命的出生之前。三界、六道所有众生,死此生彼,都经过中阴的阶段;但无色界众生是定境,没有色蕴,所以没有中阴。以《大宝积经》第五十六卷〈入胎藏会〉所说,由地狱众生而转的中阴,容貌丑陋,如烧焦的枯木;由傍生而转的中阴,其色如烟;由饿鬼所转的中阴,其色如水;欲界的人及天所转的中阴,带有金色;色界众生所转的中阴,形色鲜白。因此,中阴身的形状有两手、两脚、四脚、多脚,或者没有脚,都是随著他们生前的形相,而显出同类的身相。又根据《俱舍论》第九卷说,欲界中人的中阴,身量像五、六岁的儿童。欲界的菩萨之中阴则如壮年人的身量且相貌杰出,当其入胎投生时,必有光明照耀。而色界天人的中阴,则形量圆满和他生前相同。(来自网络)

灵魂与中阴身,这两者的差别,实际亦即人们所说的魂与魄的差别。我一直对这两者的关系不太理解,看了专业知识也不太了解,在佛教里面它们虽然很相似,但还是存在不同点:中阴身是众生轮转于六道的过渡阶段,而鬼魂是六道中的一个类型。任何人死了都要经过中阴身的阶段,但不一定都会变成鬼。佛教所说的鬼和中国传统观念也不同。

老师,由于我对灵魂和中阴身的理解不是很透,所以只能介绍到这个地步了,希望以后能通过更多的学习来提高这一方面的知识。

七、生命的轮回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世界在变化,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自然也在变化。但是,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等,它们却又是在经历一个又一个轮回。

历史便是一种轮回,各个朝代都经历了一种建立.发展.巅峰.衰败.破灭的轮回,历史总是在轮回中进步。我们现在的社会依旧处在这样的轮回之中。其次,轮回每时每刻又都在上演,大大小小,纷纷繁繁:小到我们的心情的起落

是一种轮回,大到宇宙的形成与毁灭的不断轮回。

曾几何时,我经常望着天空发呆,思索着生命的奥秘。心想我要是天空上的星星那该多好,照亮别人前行的道路,那是多么的伟大;心想我要是天空上飞行的鸟儿那该多好,尽情的飞翔,那是多么的自在;心想······我曾经无数次的思考:生命到底有轮回吗?我相信有。世间万物都是在轮回之中,生命也不例外。但是,关于生命轮回的更深方面的东西,我一直在思考。

还记得前些时候看了一些关于生命轮回方面的书,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有生命轮回的这个说法。这些书中列举了一些人通过催眠进入前世记忆的事例。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患有一些病症,比如:极度恐水.恐黑等一些心理病症。但是,在他们的记忆中并没有因为某些事件而造成这方面的心理阴影。于是,心理医生想通过催眠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找回那些造成心理阴影的记忆,从而治愈

他们的心理病症。但是令他们吃惊的是当这些病人被催眠后却异想不到的进入了前世记忆,他们讲述了前世的身份和一些前世的经历,也正是前世的一些特殊经历才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病症,等他们醒来后他们的心理病症也随之消失,事后也证实他们所说的事情全部都是真实的。通过这些事例我们不得不相信生命是有轮回的,虽然我们的躯体只有短短的一世,但我们的意识在这个世界上却是永远存在的。我们都存有前世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已经被封锁起来,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记不起来的,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才能重新拾起这些记忆。

虽然生命轮回是客观存在的,你可以期待下一次的轮回,但是你已经完全不记得上次生命的经历,也没有办法再和家人或朋友团聚了。请记住我们的记忆只有一世,请你不要对父母说出:?对不起,来生再做你的孩子,再去孝敬你们?的这种屁话;请你不要对朋友说出:?哥们,我错了,来生再做朋友吧.?的这种蠢话,请记住不要奢望来世,就在今生今世,就在你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中,去珍惜你身边的所有爱你的人,去对你的父母说声:?辛苦了,谢谢。?去对你的朋友说声:?哥们,保重.?去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

轮回虚无缥缈,现在在你掌控,把握现在,做好自己。

八、前世与今生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分,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加一本古书上记载着。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尘往事的孟婆汤。所以,在走上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心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为什么叫奈何桥的原因。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插肩而过,如果可以我愿用亿万光年的守候换取与你一世相守。。。。。。这就是千古绝唱。千古绝唱让我们感动,同时让我们感慨:人真的有前世吗?如果人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那么我们的前生曾会是什么?也许你的前世是一支深山里的海棠。也许我的前世就是忘忧河上撑蒿的船夫。也许你的前世是一缕彤云的影。也许,我的前世是一滴晶莹

的泪,由寒山寺的佛眼,坠落万丈繁华。佛说: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连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现在我眼前。我说:前生,你在我的眼睛里;今生你在我的牵挂里;来生,你在我的血肉里。

佛说:你要静静的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我于是虔诚的祈祷,愿你,能盛开最温柔的饱含沧桑的回眸一笑。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那为什会转世为人呢?其转世因缘也是很复杂的。有些是前世为人,今生重新再投胎为人的;有些灵魂是在地府幽冥受苦报之后,因缘成熟,今生重新再投胎为人的;有些人是从天界转世人间的;而有些是乘愿再来的人;而后又有一些是转世者。

也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其实父亲是女儿第一个有过很长时间接触的男人,即使没有接触,在心灵桑也有很大时间空间。父女亲份是这个世界上难以逾越的高山也是温馨海湾。前世今生能说得上的,就是空阔无力地方回响信号,谁知道它来至何方,却又有相似地方。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其实这些都是佛教所说的前世今生。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又有很多人是不相信前世今生这一说法,觉得这是迷信的说法。但不管怎样,活在当下是最好的。

什么是今生?什么是前世?前世在哪里?你们见过吗?今生就是实实在在的,但也就止步于你生命结束那一刻。人死了,今生也就结束了。那会有来世吗?现在得科学还无法证实有没有,也无法得知它的真实性。也许答案就在你自己的心里吧,也只有自己知道是否存在。

生生死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论题,永远也不会定格,以上是我对关于生和死的某些方面的某些微见,只代表我个人的想法,如有什么错误或偏差,希望老师指出,同样,我非常期待能继续关注这方面的知识,谢谢老师一年来的细心教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