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释肥资料

控释肥资料

控释肥资料
控释肥资料

硫磺加树脂就是PSCU,硫磺通常比例是15%-20%左右,树脂只有0.5%左右,金正大的树脂是环氧树脂。别说只有0.5%,就是1%-2%的树脂,还是包硫尿素的范畴,因为它的释放模式还是概率破裂式释放,树脂只是增加硫磺的耐磨性、抗破损性,并没有有本质的改变,它必须执行SCU的检测方法,不执行GBT_23348-2009_缓释肥料的检测方法。

照国际的标准: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是包括SCU、脲甲醛、IBDU、硝化脲酶抑制剂、树脂包衣肥料等所有能减缓肥料释放速度的肥料。而把只受温度影响的的树脂包衣的肥料叫做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而其他具有缓释性能的肥料除了受温度影响外,还受水分多少、土壤微生物、土壤的盐分等影响。控释肥是技术等级最高,利用率也是最高的,当然价格也最高,它是任何一秒都在释放的肥料,它也是植物最喜欢的释放形式。也就是说控释肥是缓释肥里面高级形式,就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样。

中国的标准:缓释肥就是树脂包衣肥料,把其他所有缓释的形式都剔除在外,但也说明,控释肥是缓释的高级形式,也就说质量好的、能调控释放曲线的肥料叫控释肥。中国的缓释肥面太窄,所以另设有“SCU(包硫尿素)标准”和“稳定性肥料标准”。

树脂包硫尿素(PSCU,也就是所谓的双膜控释肥)是在普通的SCU的基础上加上一层薄薄的树脂,树脂的比例很低,一般都在1%以下,通常都是零点几,这个树脂的作用是防止硫磺的膜在包装或运输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而破例(硫磺晶体易破例);防止空气氧化硫磺而导致膜易碎;防止储存过程中因水分和微生物而导致硫磺粉化,等等。

树脂包硫尿素的释放模式和包硫尿素完全一样,都是硫磺膜破裂的概率不同而产生“概率释放”,但PSCU能明显减少因外因而引起的膜破裂,释放期也通常优于SCU,但对释放形式没有改变,尿素还是在一颗一颗的膜破裂后完全释放出来。而控释肥是膜一直没有破,养分从树脂膜里的纳米微孔渗透释放出来,和PSCU完全不一样。

所以,把树脂+包硫尿素说成控释肥就是典型商业炒作和欺诈。

如果控释肥不能精确的控制养分的释放,那请问有那一种更好的肥料能控制养分的释放来适合作物生长的需要?通过设备来控制施肥或人工施肥的不应算作肥料本身的释放。

诚然,控释肥不能替代所有的根部施肥,但控释肥比传统的根部施肥具有明显精确优势,高的肥料利用率、和植物相近的释放曲线、环保、省工方面是其它肥料不能相比的。制约控释肥应用的主要是成本。单单ESN在北美的玉米和小麦上面就使用就超过30万吨,有近10%左右的增产,而且年增长超过100%,控释肥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应用表明,随着未来资源的枯竭和肥料价格的上涨,替代传统的肥料是迟早的事。

控释肥和植物吸收曲线的吻合主要通过“控释肥”、“土壤”、“植物”、“温度”这四个因素形成的,当然,这里所述的控释肥是质量好的、设定好释放曲线

的控释肥。当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植物基本不生长,而控释肥也基本不释放;控释肥的释放期也是和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致的,这也是提前设计好的,主要通过膜的厚薄或其它添加的成分来控制。温度高时,植物生长快,肥料释放快;温度低时,植物生长慢,肥料也释放慢。除此之外,土壤对肥料具有吸附能力和缓冲能力,当植物的根系主动吸收肥料的养分多时,致使根系周围的肥料离子浓度降低,从而使得控释肥膜外的养分向根系扩散,造成膜外浓度降低,从而提高膜外膜内的蒸汽压的压力,释放加快;同理,当植物吸收肥料慢时,致使土壤肥料浓度升高,膜外膜内浓度差减小,释放减慢。正是由于土壤的缓冲和吸附作用,才使得肥料的释放和植物的生长更趋于一致。

osmocote是最早推出控释肥的品牌,取“osmo”(“渗透”意思)和“cote(窝)”的结合,现在也是世界控释肥的第一品牌。

如果要说质量的话,目前公认的nutricote的质量最好,主要是因为nutricote释放比较稳定,从施入到释放结束,一直很平缓,绝对不会出现烧花的现象。nutricote的一个小问题是磷供应不足,主要是因为肥芯的质量不太好,就是说磷不能溶于水,很多养分不能从膜里面释放出来;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膜的降解性差,不环保。nutricote质量好不是说他技术有多好,主要是因为做事的态度好,包衣率近10%,很厚,他们主要通过降低材料的性能同时提高包衣率达到的,nutricote所有配方的包衣率是完全相同的,主要通过调节PE和EVA的比例来控制释放期的。

osmocote 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主要前期释放太快,通常第一天会有10%(甚至超过10%)的养分。我近期正在测osmocoted 的一个配方(14-13-13)(同时还测nutricote),就有这个问题,前五天至少释放掉了25%,这个配方用在花卉上肯定会出问题的。我原来测得14-14-14的(高塔造粒的肥芯)只会第一天释放快(10%),第二天就正常了。osmocote 是采用反应包衣的,可能他们在关键的技术上面还没有完全吃透,凑合着过吧。

判断包衣尿素的好坏是比较容易的,不过,需要耐心啊,因为要花大量的时间。

1、将包衣的控释肥放入水中,最好是室温25度左右,24小时,如果空壳很多,说明没有包住的很多,24小时代表完全没有包住;

2、第十天,国际上用Q10(十天的释放总量)来表示,是包衣不均匀或者包住了但很薄而导致的的释放总量,虽然有一定的缓释性,但缓释性比较弱。如果到第十天空壳很多的话,那就说行质量不行。

3、十天后能继续释放的,基本上是完全包住了,现在就看膜的缓释性能了,现在开始主要看释放期了。每个七天换一次水,只到肉眼能看到完全包衣尿素完全变成空壳为止,释放期大概是这个时间加15-20天。在干的土壤里释放期更长一些,主要水分影响肥料的扩散而引起的。

那么,控释肥和缓释肥的区别是什么呢?

1、控释肥,故名思义,在普通肥料的基础上通过某种工具,或是第三方物质,由此达到控制养分的释放。

2、缓释肥,故名思义,已经改变了肥料的本质,肥料本身就可以具备养分缓慢释放的功能,而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或是第三方物质;

3、区别:控释肥要作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气温,光照,湿度,土壤含氧

量,微生物,如果条件不具备,就无法达到长效的作用,也就是说不是每一块土壤都可以施用;而缓释肥的本质就已经可以缓慢释放,

那么目前国内的长效肥有哪几种呢:1、包衣型:在普通肥料外包一层衣,但是这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肥料的本质,包衣的作用对肥效长短影响很低;包衣型也分三六九等,取决于所包的是什么衣,就跟人穿的是什么衣服一样。

2、抑制酶型:在普通肥料中掺入抑制酶,可以抑制养分的释放,但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肥料的本质,而且抑制酶的作用要发挥受到水分,光照,温度,温度等影响,只有在特别的环境中才能算是长效肥;

3、长链分子型:以脲甲醛工艺代表,属长链分子型。即把常态下的一个尿素分子变成高分子型甲醛尿素,即改变了肥料的本质。甲醛尿素是由多个尿素分子和多个甲基组成,即成为一串尿素分子,分子链越长,肥效越长。甲醛尿素释放过程是逐步释放出尿素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根离子,部分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分子链越长,释放的时间越长;离子就是作物根系需要的养分;这种长链分子型的长效肥是不受土壤,水分,温度,湿度影响的。

脲甲醛工艺1921年由德国科学家发明,但只存于实验室,50年代日本开始研究脲甲醛,并实现了从室验室到工厂的应用。60年代脲甲醛从日本传到中国上海的部分高校中,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工艺不成熟,但至今仍然存实验室中。

昆山新型肥料会议PPT中关于控释肥释放原理,简易汇报如下:

1、控释肥的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生物大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其原因是因为半透膜的孔隙的大小比离子和小分子大,但比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淀粉小。半透膜在化学中只允许溶液通过,胶体和浊液均不能通过。(粒子大小:浊液:大于100nm>胶体:1~100nm>溶液:小于1nm )。

2、膜内外形成蒸汽压的压差:水分子通过微孔进入膜内,膜内养分被溶解,形成饱和溶液,肥料养分在膜外膜内蒸汽压的作用下通过微孔通道向膜外渗透扩散。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拉乌尔定律:在液体中加入任何一种难挥发的物质时,液体的蒸汽压便下降,在同一温度下,纯溶剂蒸汽压与溶液蒸汽压之差,称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30℃时,纯水的蒸汽压为4242Pa,尿素的饱和溶液的蒸汽压为3078Pa,这样在纯水中控释肥的膜内膜外压差为164Pa。

3、膜外膜内压力差主要的影响因素* 温度的下降直接导致水的蒸汽压下降* 温度的下降导致膜内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下降,从而导致蒸汽压下降* 每隔10摄氏度膜外膜内压力差下降约2倍

4、膜内蒸汽压下降导致的结果产生渗透压(肥料养分的渗透压)由渗透压公式计算出,25℃时尿素饱和溶液的渗透压为38.3MPa

5、影响控释肥释放的因素

* 温度是最主要影响的因素* 水分对控释肥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水分的多少影响控释肥膜外肥料的扩散,从而影响膜内膜外的浓度差(蒸汽压的压力差)* 两种情况下,温度是唯一影响的因素:一是水分非常充足(如水田);二是控释肥近根使用,控释肥释放的养分能很快被植物吸收。* 其他因素:如土壤的PH、微生物、电解质等对控释肥的释放完全没有影响。

只有是半透膜的树脂包衣的肥料才是真正的控释肥,只有这种膜才会有肥料的质变,才会比普通的肥料利用率提高到2-3倍,才能一次施肥管一整季,作物才能长得更健康。

有机肥是非常好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作物的根部呼吸,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当然有机肥的养分也是缓释的,而且养分很全面。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一点也不矛盾,因为微生物对控释肥的释放完全没有影响,微生物不能进入膜内,在释放期内因为膜外盐分很高,微生物不能对膜有影响,释放完毕后微生物才慢慢对膜进行降解。控释肥对化学肥料来说的,是对化学肥料的升级换代,最重要的答复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劳动力,提高作物的产量,提高作物的品质。

据悉,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山东金正大集团共同起草、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分别对缓释肥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有关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适用于氮肥、钾肥、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等产品的所有颗粒或部分颗粒经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缓释肥料。该标准的核心指标是缓释肥料在25℃静水中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小于15%,28天累积养分释放率小于80%,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积释放率大于80%。因此,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对约束缓释肥料生产企业质量行为、规范缓释肥料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缓释肥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专家告诉记者,鉴别真假缓释肥料可采取以下简易的方法:首先,可将缓释肥料和普通复合肥分别放在两个盛满水的玻璃杯里,轻轻搅拌几分钟,复合肥会较快溶解,颗粒变小或完全溶解,水呈混浊状,而缓释肥由于溶解缓慢,水质清澈,无杂质。其次,缓释肥料的核心是速溶性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将剥去外壳的缓释肥放在水中,会较快溶解。若剥去外壳不溶解的,是劣质肥料或假肥料。再次,不能根据颜色辨别缓释肥。有些厂家仿冒缓释肥料颜色,把普通肥做成与缓释肥料相同的颜色,如果放在水里肥料脱色,水质浑浊带色,也不是缓释肥料,真正的缓释肥料外膜不脱色。最后,对于掺混型缓释肥(通常情况下,缓释肥料所占比例不少于30%),可将其中的缓释粒子分拣出来按以上方法鉴定。

20

释肥的核心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主要表面和强度要求,养分的比率和微量元素等,这本身是控释肥技术的一部分。通常国外的质量比较好一些,但不一定要用国外的。

2、你说的是高档的花卉控释肥吧?高档花卉肥料销量小,对品牌忠诚度高,这个市场是鸡肋。你需要重新定位市场,比如,家庭小包装对价格不敏感感市场(我将来肯定要要做的)。有一定的容量的市场(比如绿化树),同时要把价格降下来,同时要做试验,一旦确认传统肥料更高的性价比(农民使用后有价值盈余),这个市场就前景很好。

3、控制肥料释放时间,有很多种方式,通常采取厚度(最笨和成本最高的方式),每种材料

和肥料核心都必需通过检测后才能确认,事先估计后再检测和调整。

国外缓/控释肥市场报告控释肥是近些年的称谓,以前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控释还达不到,只能起到缓释的目的。可以说,缓释肥是控释肥的前身,所以在此不对此进行过多的区分。世界上生产和使用缓/控释肥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西欧、日本。从量上看,都以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为主,此外还有部分的进出口量。美国总产量和消费量都较多,虽出口少部分,但也需要进口一些以不足贸易缺口和满足需求交换。西欧的产量不大,对于缓/控释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较好,需求量也稳步上升,所以需通过进口来补足。日本主要是自给自足,其产量也十分可观。世界上对于缓/控释肥的需求以每年递增的速度增加,虽然技术的进步带来各国的产量的增加,但总体上看还不能满足整体需求。用途:美国:消费者家用,高尔夫球场,专业的草坪养护和景观维护,共占70%左右。增长速度相持平。西欧:消费者家用,高尔夫球场,其他的专用草坪,景观维护,范围相当集中。现今消费量占美国四分之一,但是其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对缓/控释肥的认知也是最好的。日本:农作物市场。如水稻、蔬菜和柑橘。优势:

1、与低成本的传统肥料和有机肥料有市场竞争关系。(是否严格意义上的竞争替代关系)

2、方便使用,节约劳动力,故在非农业用肥市场有经济竞争力。农业上一般限于高价值作物。

3、环保因素、水土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民注意。

4、开发了新的肥料,减少了氮的流失。

5、技术的提高使得缓/控肥料价格降低。价格:美国:2000年,UF 600-700美元/短吨(批发价格),IBDU 750-850美元/短吨(批发价格)。包硫尿素300美元/短吨左右。西欧:2000年,1248美元/短吨(消费价格)。控释肥因含量、颗粒、包装等区别而价格繁多,少则二三百美元/公吨,多则2500美元/公吨。日本:2000年,620美元/吨(45%包膜复合肥);含CDU的复合肥为940美元/吨。技术及政策:美国:缓释肥料为主,一半左右属于脲反映产品,其中主要为固态和液态的脲甲醛(UF),亚异丁基尔脲(IBDU),少量的亚丁烯基二脲(CDU)。西欧:缓释肥料为主,UF,IBDU。欧盟对缓释肥料已有管理制度,控释肥料管理制度也在制定之中。其中,控释肥料的含量,科学、精准的施肥量将是厂家和国际贸易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日本:以前主要是IBDU,现今包膜肥料,占70%左右。另:三者以前都以缓释肥为主,但近些年正以每年占总产量近10%的速度递减,改产包膜肥料。自1978年,在日本Mitsui Toatsu销售包硫包腊肥料,包膜材料可降解,土壤中没有残留。主要厂商:美国:Scotts(UF),Nu-Gro技术公司(UF和IBDU)西欧:Compo Gmbh&Co.KG,Scotts公司,Wilhelm Haug Gmbh&Co.KG。三者产品面向特定终

端,有很强专用性。国家有芬兰、德国(厂家较多)、意大利、英国。一般是大量中间商销售,少部分有自己的配制商和销售公司(英国的Rigby Taylor,德国的Manna、Sppiess-Urania,这些公司有自己的品牌并且因客户不同而有所不同)。25公斤包装售给专业用户,1-10 公斤包装用于消费者家用肥。现在西欧最大的包膜肥料供应商是英国的Scotts,其品牌为Osmocote Exact(5-6个月,8-9个月,12-14个月)。Aglukon Spezialdunger Gmbh&Co.KG专利聚氨酯包膜技术生产包膜肥料,Aglukon销售。日本:Asahi化工公司(包膜复合肥),Chisso公司(包膜尿素),两家都采用聚烯烃包膜技术。Mitsubishi化学公司生产机械化施肥的IBDU。Asahi化学公司产品有Chiss.-Asahi在日本销售。Katakura Chikkarin公司生产醇酸树枝包膜复合肥以Sigmacoat为商标。Mitsui Toasu生产销售包硫和包腊复合肥,其开发了甘脲,将很快投放市场。最重要的包膜肥料生产商为Asahi和Chisso,其他小量有entral Glass,Mitsubishi和Mitsui Toatsu。关于包膜肥料:美国:花卉类用薄膜较多,花卉的高价和勤施水是原因。西欧:聚合物包膜肥料,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园艺,其他用于高价值农作物、私人住宅和花园。对于包膜肥料比较十分认可。市场:美国:农业用肥为东南部,占60%——70%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草莓、桃树、扁桃树。家用肥主要从零售商取得。美国是富人的天堂,家用肥料,高尔夫球场草坪用肥,所占比重很大。另美国环保意识强,各种专业非专业的草坪用肥也相当可观。西欧:包膜肥料主要用于草坪、蔬菜、苗圃和盆栽,并且日益走俏,故如果质量和技术过硬,市场潜力巨大。有的公司为了取得价格优势,将包膜和非包膜的控释配方肥掺混销售。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最大市场,占70%。日本:90%以上都用于蔬菜和水果。包膜尿素用于蔬菜和水稻(Chisso-Asahi生产)。贸易调整:美国:主产缓释肥,包膜主要从国外(日本Asahi化工生产的Nutricote牌子,由Agrivert 公司在美经销)进口。随着对包膜肥的需求增加,其在生产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缓释肥料出口到欧洲、加拿大、加勒比海、澳大利亚、亚洲部分地区。包硫尿素和聚合物包膜肥料主要出口到加拿大。西欧:缓/控肥料供应能力不足,需进口量比例较大,预计西欧2005年需进口量为3.8万公吨。其中,包膜肥居多,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增强和对高科技肥料的要求变高。从日本(CDU,聚合物包膜肥料)、美国、加拿大(SCU公司的包硫尿素)、以色列和匈牙利进口。英国的Hortifeeds从美国Pursell技术公司进口Polyon牌控释肥料,而出口除了个别情况外几乎没有。日本:主要出口包膜肥,进口天然有机肥和UF400-700吨。趋势:包膜控释肥越来越受到人民的认知和喜爱,消费比例也在逐年增大。原因:1、利润回报。2、环保意识的增强。3、水土污染的考虑。4、价格的递减。农作物市场也在逐年增加,但不变还不为人民所接受,大田作物的使用还需要时间。在欧洲,用于区分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定义被广泛接受。聚合物包膜肥料、硫磺包膜肥料及硫磺包膜肥料是控释肥料;UF,IBDU和CDU时缓释肥料。

日本覆膜控释肥料的开发与应用当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应强度不能满足作物生产目标的实现时,就需要人为地向土壤中直

接施人或叶面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缺的营养元素。补充农作物养分不足的主要方法是向土壤中基施速效化肥,这种施肥方法经研究表明存在许多缺点:一是养分的利用率不高。有研究证明在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一35%,磷肥为10%一25%,钾肥为35%-50%,施人土壤中的养分大部分被淋溶、挥发和固定。二是这种施肥方式易于污染环境。以氮肥为例,长期大剂量地向土壤施用氮肥,土壤和地下水氮含量提高,导致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江河湖泊营养富积。另外大量施氮在反硝化条件下,产生N2O,挥发进人大气,破坏臭氧层,加剧了温室效应。三是农作物易受病虫的危害。大量使用速效肥料后,农作物在短时期内生长茂盛,叶片多汁,抗性减弱,病虫害发生严重,而为防治病虫害施药,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污染了环境。四是一次性施人速效性肥料不能满足农作物全生育期生长的需要,生育前期生长快,后期出现脱肥现象,追肥又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成本。为此各国科学家都积极研制各种缓释或控释肥料,一方面可以稳定地供给农作物营养,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一、覆膜控释肥料的开发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功地研制出控释肥料,产品经过不断的改进,现已成为商品肥料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国际商品名称为Meister和Nutricote, 日本的控释肥料是以聚烯树脂为主体,配以不同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及添加剂包裹在肥料的表面而制成的。这种覆膜肥料对水分有一定的渗透性,抗一定的压力,有利于机器施用。覆膜控释肥料分许多日型(日型为控释肥料在25℃水中,释放出其所含养分80%量时的天数)主要有30、40、50、70、100、140、180、360,所含养分有N、NP、NPK、NCa、NPK多种微量元素等。不同日型肥料可单施也可配合施用,满足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覆膜控释肥料主要有二大类:一类是普通释放型(Ordinary release group), 另一类是延迟释放型(Delnyed release group).普通释放型的养分释放规律遵循二次方程式,而延迟释放型的养分释放规律遵循S型曲线覆膜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主要受土壤温度控制,土壤温度高,养分释放快,温度低,养分释放慢。养分的释放不受土壤含水量(在农作物正常生理代谢范围内)土壤pH、Eh和阴阳离子含量的影响。覆膜控释肥料的这一特性,保证了养分的释放可以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期相吻合,可以作为基肥,一次性投人,既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又可满足作物全生育期生长的需要。覆膜控释肥料的研制成功带来了施肥技术上的一次创新。众所周知土壤施肥可分为种肥和底肥两部分。种肥用量很少,其主要原因是种肥若用量大,有烧种烧苗现象,而施用覆膜控释肥料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将农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的肥料做种肥一次性施人的技术叫接触施肥(Co-situs ation和Contact placement)。接触施肥技术可以避免种子发芽障碍,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用15N标记研究表明,水稻硫酸铵表面施用,利用率只有9%,侧施利用率33%,而覆膜控释肥料LP-100表面施用利用率为61%,侧施利用率为78%,接触施肥为83%。

二、覆膜控释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水稻苗床全量施肥技术这种技术是将水稻全生育期所需的营养全部施在苗床上,随秧苗移栽,根系将苗床所施人的控释肥料包裹住,一起移栽到田间;研究表明水稻苗床施用延迟释放型尿素LP-S100(含氮40%)时,在地温为25℃条件下,最初的30d释放量很少,只有3%;而随后的70d有80%的氮素释放出来。这样水稻种子在苗床不会产生肥害,也不会引起苗期的徒长,移栽到本田之后,随着累积地温的提高,氮素释放与水稻生育进程相

吻合,不用生育期追肥。这种施肥法的氮肥用量只相当于常规用量的60%,产量比常规法提高10%以上。水稻亩床全量施肥技术在水稻免耕种植中应用前景广阔。

2、大田作物种子和肥料的同层施肥技术在农作物播种时,可以将种子和覆膜控释肥料同层施用,在施肥量和肥料种类上,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并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选择不同日型的肥料配合施用,既满足了苗期,又可满足后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种技术在玉米和甜菜育苗移栽及免耕栽培中应用效果较好。

3、在无上栽培中的应用无土栽培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对栽培营养液需要定期进行调节酸度及离子浓度,操作起来较复杂,限制了其快速发展。而应用覆膜控释肥料,只需将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肥料与栽培基质混合,定期补给植物生长所需水分,肥料中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就会按照植物的生育进程,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供栽培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减轻了劳动强度,使无土栽培技术成为简单的、大众化的生产技术。

奥绿肥系列控释肥缓释肥基本 介绍

奥绿肥系列控释肥缓释肥 1、奥绿肥1号(14-14-14,最新编号为奥绿肥3号,一样)花卉小灌木蔬菜通用3月肥 效。 2、奥绿肥A2(9-14-19+MgO+Fe)多肉球根瓜果用6月肥效? 3、奥绿肥5号(14-13-13)花卉木本通用6月肥效? 4、奥绿二代301 (15-11-13-2MgO+Te) 5、奥绿二代501(15-10-12+2MgO+TE,TE为微元素)花卉木本通用,尤其是需铁需 微量植物如天竺葵。 6、奥绿二代801(16-8-12+2MgO+TE)常绿植物及木本用9月肥效? 7、奥绿二代601(10-11-18+2MgO+TE)多花类兰花水生植物(如睡莲等)用6月肥 效 8、奥绿第二代mini奥绿肥(12-11-17+2MgO+TE)播种插阡育苗促根或盐过敏幼苗用 6周肥效 9、第三代精控奥绿肥迷你型(16-8-11)3~4月肥效均衡释放型加镁加微量元素?。 整个释放期均衡释放(不同释放期释放量完全一致),主要用于些珍贵植物的穴盘育苗、插扦育苗等,主要用于生根到定植(换盆)的过渡阶段: (1)3~4个月稳定一致的肥料供给对育苗的成功非常关键 (2)在不大的育苗容器内,肥料能均匀分布 (3)促进根系生长 使用方法:3~4个月迷你型与育苗土或插扦土混合后使用平均每升土2~3g 10、第三代精控奥绿肥(15-9-12)5~6月肥效均衡释放型加镁加微量元素 整个释放期均衡释放(不同释放期释放量完全一致),主要用于些珍贵植物,当然如果您对您的植物爱护有佳,也推荐使用精控奥绿肥: (1)稳定一致的肥料供给对植物最终结果非常重要 (2)停止生长时要求立即短肥,如冬季,很多植物需要停肥 5~6月适用于非休眠期(即生长阶段)在5~6月的植物或距离停肥时间在5~6月时使用 11、第三代精控奥绿肥(15-9-11)8~9月肥效均衡释放型加镁加微量元素 整个释放期均衡释放(不同释放期释放量完全一致),主要用于些珍贵植物,当然如果您

包膜型缓控释肥含控释肥、缓释肥的概念区分(优质参考)

包膜控释肥 据权威人士估计, 发展中国家粮食的增产中, 其55% 归功于化肥的作用。但是,化肥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仅为10%~25%,钾肥为35%~50%,如此低的利用率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有些地区出现地表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氮的含量严重超标等问题。缓释和控释肥( slow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简称SRFs和CRFs)为解决这个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更有效的途径,这已成为化学肥料革新和研究的热点。 一、控释肥、缓释肥的概念区分 一般认为,所谓“释放”是指养份由化学物质转变成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形态的过程(如溶解、水解、降解等);“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份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份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份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份的规律相一致。因此,在生物或化学作用下可分解的有机氮化合物肥料(如脲甲醛)通常被称为缓释肥(SRFs),而对生物和化学作用等因素不敏感的包膜肥料通常被称为控释肥(CRFs)。 其中控释肥,根据不同的控释方法又可分为包膜肥料(CoatedFertilizers)和非包膜肥料(Uncoated Fertilizers,如胶粘肥料、载体肥料等)两大类。由于包膜型控释肥其包膜材料众多、配方多变,能适应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因此在国内外研究,占缓/控释肥料的50%以上;且技术上更为成熟、商品化应用更广。 二、包膜控施肥的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 美国是世界包膜肥料的发源地,2O世纪6O年代中期,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硫包膜尿素(SCU),其包膜层由包硫层、密封层(石蜡一煤焦油)、扑粉层组成。在当前的包膜肥料中,硫包膜尿素是一类很重要的包膜肥料,尤其适用于缺硫土壤;1964年美国ADM公司用二聚环戊二烯和丙三醇共聚生产出聚合物包膜控释

国内外控释肥品牌介绍

缓控释肥料的发展历程与前瞻 控释肥料是以包膜、包裹的方式达到延长水溶性肥料的肥效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施肥过量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受到各国专家的重视。 氮肥因受到脱氮(denitrification)、挥散(volatilization)、淋溶(leaching)、土壤固定(soil fixation)以及土壤表面径流(surface runoff)等作用之影响,氮素损失高达50%以上,尤其在高温多雨气候下,施用方法不当如表土施肥不覆盖,以及排水不良或水田不排水等情况下施肥,氮肥利用率可能更低。钾肥亦同样因淋溶、表面径流、土壤固定等作用而容易损失。 以提高作物对营养要素回收的立场观之,控释肥有下列三个主要的优点: 1. 减少要素因淋溶与表面径流所造成之损失; 2. 减少土壤中之化学性与微生物性的固定作用; 3. 对氮素而言,减慢硝化作用及减少因氨挥散与脱氮之损失; 另外尚有下列各项优点: 4. 减少因局部聚积高浓度之盐分与大量施肥所造成之种子与幼苗之肥伤与叶面灼伤; 5. 以稳定的速率供应营养成分,可以改善作物之质量; 6. 对饲料作物而言,施用控释肥可以获致较佳的生长,使其季节性之分配较佳,配合牲畜之需求; 7.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及节省施肥次数。

控释肥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先后研制的有尿素甲醛(Ureaform, UF)、尿素乙醛(Crotonylidene diurea, CDU)、异丁醛二尿素(Isobutylidene diurea, IBDU或 IB)、胍脲盐(Guanylurea salt)、乙二酰二胺(Oxamide)、被覆肥料(Coated fertilizers)与浆状肥料(Paste fertilizer)等。 一、控释肥料的基本概念、测定标准及制程简介 1、基本概念 包膜肥料: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定义,包膜肥料为在肥料颗粒表面涂覆其它物质制成的一类缓释肥料,用于成膜的物质有天然产品和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如聚氨基甲酸乙酯、聚乙烯、石蜡、油脂、沥青和硫磺等,它们成膜后具有减少肥料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控制水溶性肥料粒子中养分的释放速率、改善肥料理化性能等作用。基本上包膜材料除硫磺外,大多为非植物营养物质,因此,包膜层不允许太厚。但为了形成完整的密封层,也不能太薄(因肥料颗粒表面并非完全圆润光滑,而是存在凹陷与凸起)。通常包膜层重量为肥料总重量的10%一30%。 包裹肥料(肥包肥):包裹肥料是包裹型复合肥料的简称。据中国包裹型肥料制造联合体技术数据定义:包裹型复合肥料是一种或多种植物营养物质包裹另一种植物营养物质,而形成的植物营养复合体,虽然符合此定义的肥料早已发明如美国的裹硫尿素(sulfur-coated urea, SCU),但是此定义是郑州工业大学许秀成等1987年的发明专利中提出的。 包裹肥料与包膜肥料的共同点均为通过包覆,使肥料达到缓释的目的,而其主要区别在于,包裹肥料是以肥料包裹肥料,因此,包裹层的重量可占肥料总重量的30%-80%。 此外还有涂层肥料等等能够控制核心肥料不会在短时间内释放的肥料。 2、控释肥料测定标准 对于控释肥料的测定标准,目前还没有国际标准,世界各地有主导的几种测定方法:

缓释肥与控释肥的区别

缓释肥与控释肥的区别 缓释肥料是指能延缓或控制养分释放速度的新型肥料。相对于速效肥,有以下一些优点: 1.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营养元素在土壤中释放缓慢,减少了营养元素的损失。 2.肥效长期、稳定,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在整个生产期对养分的需求。 3.由于肥料释放缓慢,一次大量施用不会导致土壤盐分过高而“烧苗”。 4.减少了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节约成本。 广义上的缓释肥料包括了缓释肥与控释肥两大类型。 缓释肥:通过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使肥料中的养分释放速率变慢。主要为缓效氮肥,也叫长效氮肥,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施入土壤后,在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肥料逐渐分解,氮素缓慢释放,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氮的需求。 控释肥:通过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内使养分缓慢释放。当包膜的肥料颗粒接触潮湿土壤时,土壤中的水分透过包膜渗透进入内部,使部分肥料溶解。 这部分水溶养分又透过包膜上的微孔缓慢而不断向外扩散。 肥料释放的速度取决于土壤的温度以及膜的厚度,温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渗透越快。 根据成膜物质不同,分为非有机物包膜肥料、有机聚合物包膜肥料、热性树脂包膜肥料,其中有机聚合物包膜肥料是目前研究最多,效果最好的控释肥。 缓释肥和控释肥都是比速效肥具有更长肥效的肥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缓释肥与控释肥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但从控制养分释放速率的机制和效果来看,缓释肥和控释肥是区别的。 缓释肥在释放时受土壤pH值、微生物活动、土壤中水分含量、土壤类型及灌溉水量等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肥料释放不均匀,养分释放速度和作物的营养需求不一定完全同步;同时大部分为单体肥,以氮肥为主。 而控释肥多为N-P-K复合肥或再加上微量元素的全营养肥,施入土壤后,它的释放速度只受土壤温度的影响。但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速度的影响也很大,在比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升高,控释肥的释放速度加快,同时植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对肥料的需求也增加。 因此,控释肥释放养分的速度与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速度比较符合,从而能满足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缓控释肥资料

缓控释肥专题 一、什么是缓控释肥 缓释肥料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引自《缓控释肥料》化工行业标准。 缓控释肥与传统肥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缓控释肥可以根据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基本同步释放养分,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2)减少了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节约劳动力和成本;(3)养分有效控制,缓慢释放,不会因局部肥料浓度过高对作物根系造成伤害,使用安全;(4)缓控释肥一次施用无须追肥,可避免因为气候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无法追肥的状况,提高了保障力;(5)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符合作物的吸收规律,作物生长更加健壮,抗逆性提高,农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6)缓控释肥可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避免氮的挥发、磷和钾的流失和固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推广缓控释肥对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金正大缓控释肥: 金正大缓控释肥是以全树脂包膜,或硫磺加树脂包膜的延迟释放型肥料。肥料施入土壤后开始养分释放量很少,达到设定的天数和积温后,养分快速释放,可使养分释放和作物吸收的速率基本一致,同时,与普通化肥比较,不易烧种、烧苗,更为安全,可以一次性施肥。 从“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今年我国首次将缓控释肥纳入为农业主推技术,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中心将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23个省。此举意味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提速,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将由此驶入快车道,真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不仅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而且农业主管部门更是积极推动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自2008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发文,要求各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开展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工作。目前,示范推广范围已从2008年的5个省、6种作物、37个县扩大至2011年的23个省、25种作物、72个县。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缓控释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以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22.8%计算(表1-1),201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722万吨,203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921万吨,缓控释肥使用后可大幅度降低肥料使用量(表1-2)。因此,缓控释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表1-1 等量缓控释肥与普通速效肥料增产率及氮素利用率增加量对比 地点作物增产率氮素利用率增加量(百 黑龙江庆安水稻10.5 17.0 浙江萧山水稻16.0 16.2 河南驻马店玉米16.2 25.3 吉林公主岭玉米11.2 18.6 黑龙江呼兰玉米11.9 17.6 河南驻马店小麦12.0 26.2 河南遂平小麦13.9 28.5

包膜型控释肥包膜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112 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7期包膜型控释肥包膜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苗晓杰.蒋恩臣 (华南农业大学t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通过从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2个方面总结了现行国内外包膜型控释肥包膜材料的主要种类。并进行展望。为今后研究控释肥的控释材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控释肥:包膜型控释肥;包膜材料 中图分类号:S1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7-0112—04 化学肥料在农业上的地位极其重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农业增产约50%的贡献来自化肥。化肥在带来高产出的同时。由于人们片面追求这个高产出。而盲目超量施用化肥,忽视施用有机肥,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又给土壤、地下水等农业生产环境带来了污染。控释肥作为解决化肥负面作用的有力措施。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学者们纷纷开展研究1“。但是现行控释肥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控释效果不佳、肥料价格偏高、质检标准不完善等。其中肥料价格偏高是影响控释肥大面积推广使用的主要因素.而决定控释肥价格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控释材料的价格。而且控释材料的选择也影响控释肥的质量和控释效果。因此控释材料的研究是控释肥研究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从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2个方面总结了现行国内外包膜型控释肥包膜材料的主要种类,以期为今后研究控释肥的控释材料提供参考。 1无机包膜材料 1.1硫磺 硫包膜肥料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美围为了解决冶炼工业中副产品硫的利用问题,开发出硫包尿素,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才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随后在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有此类产品问世121。美国于1961年开发出的包硫尿素.包硫量一般占肥料重量的16.5%,密封剂占2%。调节剂占2.4%.其成本比尿素高30%,局限用于园林、经济作物1”。硫包尿素在包膜肥料中占有特殊地位.硫作为包膜材料其本身又是营养元收稿日期:2009-03-03 作者简介:苗晓杰(1984一),男,博士生 通讯作者:蒋思臣(1960-),男,博士,教授,E-mail:ecjiang@scau.edu.cn素.而且价格较低,因此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1.2高表面活性矿物 高表面活性矿物是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较大比表面积的无机非金属矿物.通常包括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蛭石等)、层链状结构的粘土矿物(如海泡石、坡缕石等)、架状结构的沸石族矿物以及硅藻土等矿物。高表面活性矿物的层状结构和层间的几何空间层间域是良好的化学反应场所,经改性后能有效地作为肥料和土壤的活化材料141。国外有研究者在高渗透性稻田土壤中加入肥料的同时,加入沸石(按0.01t/mr)。4周后测定表明,氮的利用率提高到63%15】。宋波等16I利用改性柱撑蒙脱石对尿素和磷铵进行非包膜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可显著提高作物累积生物量和氮磷利用率: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也表明柱撑蒙脱石与尿素发生作用。使C—N键和N—H键与材料的表面键合作用增强,从而延长了肥效并提高了氮的利用率。柱撑蒙脱石与磷铵中的HnPO。成键作用增强,从而提高了磷的有效性。陈慧泉等同以尿素为基质.以硅藻土、膨胀珍珠岩等多孔物质或钙镁磷肥为包膜材料,研究了包膜材料、粘结剂、包膜厚度对肥份释放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肥料肥份保持时间长、淋溶小。并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 1.3化学肥料 利用无机化学肥料即是用以肥包肥的方式生产控释肥。早在1973年,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就成功研制出钙镁磷肥包膜的碳酸氢铵,不仅控制了养分的释放,而且抑制了氨的挥发,具有良好的肥效,增产显著18I。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继开展了包膜型缓释/控释肥料的研究,并推出产品J9l。如郑州乐喜施肥料公司生产出以钙镁磷肥为包膜、尿素为基质的商品名为Luxuriance、Luxecote、Luxacote的缓释肥:浙江龙游化工厂研制生产的硫铵 万方数据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我国氮、磷、钾肥高消费、低利用率的现状以及造成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出缓控释肥这种新型的肥料,并对缓控释肥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重点论述了应用缓控释肥的优点及国内缓控释肥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缓释肥;控释肥;优点;前景和方向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学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提高单产中,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一60%[1]。但是生产实践表明,由于化学肥料本身性质和土壤环境条件及农业措施等综合影响,化学肥料利用率很低。中国因肥料养分利用率低所造成的养分资源浪费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施用的氮肥量(以纯氮计,下同)约为2千万t,其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50%,累计利用率为45%-60%,因氮肥利用率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达239.4亿元[2]。如何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减小因施肥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高效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缓释和控释肥(slow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简称SRFS和CRFS)的研制和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缓释肥和控释肥的研制已经成为世界肥料研究的热点。 一、缓释/控释肥定义和分类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委托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编写的《肥料手

册》1980年版(1984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为中文版),第21章为控制释放肥料。内容包括: (1) 控制释放磷肥。主要有磷矿粉、煅烧磷酸铝矿、碱性炉渣、脱氟磷肥、熔融钙镁磷肥、雷诺尼亚磷肥、骨粉、磷酸二钙、磷酸铵镁、偏磷酸钙和偏磷酸钾。 (2) 控制释放氮肥。主要有:1.微溶物质:脲甲醛(UF)、异丁叉二脲(IBDU)、丁烯叉二脲(CDU)、草酰胺、磷酸铵镁(Mag Amp);2.水溶性缓释肥:脒基硫脲(GUS)、脒基磷脲(GUP);3.包涂层的可溶物质:包硫尿素(SCU)、聚合物包膜肥料;4.硝化抑制剂。 (3)控制释放钾肥。主要有聚磷酸钾、聚磷酸钙钾、包硫氯化钾。 上述《肥料手册》1998年版取消了控制释放这一章,但列出了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定义如下。 (1) 缓释肥料(Slow—Release Fertilizer,SRF)定义:一种肥料所含的养分是以化合的或以某种物理状态存在,以使其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延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 (2) 控制释放肥料(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定义:肥料中的一个种或多种养分在土壤溶液中具有微溶性,以使它们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均有效。理想的这种肥料应是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完全一致。微溶性可以是肥料本身特性或通过包裹、包膜(Coating)可溶性粒子而获得。 由上述定义可知,缓释、控释肥有两大类: (1)微溶性化合物,如《化肥手册》1980年版所描述的肥料本身特性所具有的微溶性氮、磷、钾肥;

腐植酸肥料配方

1 01114017.8 一种生物腐植酸肥及其制备方法 2 02132659.2 一种腐植酸多营养元素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3 01141363.8 一种腐植酸生产方法 4 02154421.2 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工艺 5 02150088. 6 一种制备腐植酸的工艺 6 01135269.8 腐植酸冲施肥 7 02138934.9 腐植酸钠煤棒的制造方法 8 02126643.3 腐植酸复混追肥 9 02126644.1 腐植酸复混肥 10 02102185.6 一种长效腐植酸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11 02132527.8 一种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造方法 12 96115435.7 腐植酸复混肥 13 96115011.4 一种腐植酸铵肥料 14 97103852.X 腐植酸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15 87102530 制备腐植酸脲醛木合板粘接剂方法 16 87101113.1 以有机污泥制腐植酸磷钾铵的方法 17 88104176.9 腐植酸类磷矿团块的制造方法

18 88107216.8 用糠醛渣生产腐植酸铵及腐植酸的方法 19 88109005.0 腐植酸类颗粒钙镁磷肥的粘接力法 20 92103519.5 用生化法制取腐植酸、氨基酸、核糖核酸混合物的方法 21 92103265.X 腐植酸型复合喷淋肥 22 92110708.0 从棉籽、麸糠、油渣中提取腐植酸的方法 23 92106049.1 腐植酸液体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 24 92111853.8 全营养腐植酸复合肥 25 94104441.6 腐植酸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26 93120970.6 腐植酸硝铵及其制备方法 27 94103519.0 腐植酸菌谱富集方法及菌谱接种法生化合成腐植酸生产新工艺 28 94113858.5 一种新型腐植酸树脂类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29 95116761.8 腐植酸生物复混肥的生产工艺 30 95110754.2 硫酸腐植酸锌、锰、铜、铁预混料的制备及应用 31 97105226.3 腐植酸盐生产方法 32 96108849.4 一种高浓度不絮凝腐植酸络合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33 96108848.6 一种腐植酸尿素络合物的制备方法 34 96112577.2 腐植酸磷钾多类多元螯合复合肥

新型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研发

新型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研发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olymer Coated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s 中国农业大学新型肥料研究中心胡树文 化学肥料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化肥用量的快速增长,施肥不合理现象极为突出,如肥料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吕殿青等,1998;谷洁等,2000)。缓/控释肥料是一种通过各种调控机制,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与作物需肥规律相一致的肥料(马丁.特伦克尔,2002)。其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缓/控释肥料的快速发展,其己进入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国内外也已涌现出具有一定规模的知名企业。特别是在国内,近十年来缓/控释肥料产业发展迅速,缓/控释肥料研发、生产体系初具规模。广大科研工作者同企业联合,从最初的模仿国外先进工艺发展到目前的自主独立研发,已在膜材开发和工艺研发等方面发表了很多文章和专利,特别是在膜材研究和连续化生产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研究概况 目前广泛使用的缓/控释肥料有稳定性氮肥、化学合成型氮肥、无机包膜肥料、有机高分子包膜肥料等,其中包膜材料是国内外缓/控释肥料的研发重点。 1.1国外缓/控释肥料研究概况 1961年美国TV A公司研究硫磺包膜尿素,并于1971年投产(许秀成等,

2000)。但由于硫膜存在残缺等且易被微生物分解致使养分控释性能不稳定,20世纪80年代对其工艺进行改进,釆用有机聚合物和硫双层膜改善硫包尿素控释性能,在硫包尿素外层再包一层有机聚合物使之成为硫聚合物包膜尿素(PSCU)(产圣等,2009)。 1964年美国ADM公司开发了以热固性树脂为原料的包膜技术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此后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陆续开发了各类聚合物树脂材料(张夫道等,2008)。目前聚合物包膜材料是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一类控释包膜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醇酸树脂类。1967年美国生产的Osmocote所用包膜材料为醇酸树脂,它是双环戊二烯和甘油酯的共聚物。醇酸树脂可以很好的控制成膜厚度,控释性能较好,可以应用于各类颗粒肥料(Xie et al., 1981)。 2)聚氨酯类。这类包膜材料是在肥料表面直接以聚异氰基和多元醇反应生成的树脂包膜,从而形成抗磨损的包膜材料(Peterda et al.,2002)。 3)聚烯烃类。最常用的技术是将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中,通过流化床反应器喷涂到肥料表面上;或者将聚烯烃与辅料的熔融液直接喷涂到肥料表面。日本首先开创了热塑性树脂包膜研究。90年代初,日本研制出聚烯烃包膜肥料技术,具体做法是在聚烯烃熔融体内加入滑石粉和金属氧化物从而改善聚烯烃的通透性和降解性,达到控制肥料释放速度的目的(Edze et al., 2000)。还有一些热塑性聚合物包膜技术和产品,如加拿大的一种乳胶包膜尿素产品,选用聚偏二氯乙烯水乳液喷涂在肥料表面,不需回收溶剂;英国的研究技术是将天然橡胶经过改性涂敷在肥料表面(Francesco et al.,2008)。

控释肥知识

控释肥知识 缓释肥是缓慢释放的肥料,比正常的肥料释放慢,包括包硫尿素(膜随机破裂式缓释);脲甲醛、IBDU等缓慢释放氮肥;硝化、脲酶抑制剂,只对氮肥有限的缓释,对磷钾没有缓释。 控释肥是采用聚合物包衣的肥料,膜上的微孔通常只有几百纳米,液态的水根本无法通过膜,只能以水分子形态进入膜内,所以除了水分子能自由进出膜内,肥料颗粒完全和外部隔绝,而养分通过膜的渗透压排除膜外。所以,养分的释放快慢只和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和膜微孔的孔隙有关,当一种控释肥施入土壤后(微孔已设定),只和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关,而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温度。而土壤的微生物、PH值等控释肥的释放没有任何影响。 普通的肥料施入土壤后,前期养分过量,植物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吸收,造成大量的养分蓄积在土壤中,容易下雨流失;渗入地下;或土壤固定,所以肥料平均利用率只有35%左右,而后期又缺乏养分。控释肥实际上是把前期的不用养分节约拿到后期供应给植物,同时减少了淋失,微生物的分解和土壤固定,相当于一点一点不停地给植物喂肥。因此,肥料利用率能达到70%左右,近根使用最高能达到80%以上。 控释肥实际上是一种24小时都在释放的养分,释放快慢取决于温度,白天温度高释放快,晚上温度低释放慢,而植物也是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光合作用强。 有些专家说,控释肥的养分释放曲线和植物需求吻合,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想法,很不严谨,顶多也是曲线近似。 控释肥的释放曲线有三种,一种是High release(抛物线的前一半),即前期快速释放,这种膜通常厚度较薄或材料性能差;第二种为匀速释放,即温度恒定的前提下,每天释放基本完全一样,如果温度有波动,只是差异很小,主要因为这种包衣材料膜没有膨胀性,微孔或孔隙的大小是恒定的;第三种是“S”的释放曲线,这是非常理想的曲线,通常这种肥料前期释放很慢,后期释放加快,实现S释放有两种方式,一种材料包衣很厚,而材料本身性能不强,后期膜膨胀,微孔或孔隙增大,华南农大的水溶性树脂即采用此种方式,通常成本很高,令一种是膜材料性能很强,包衣率很低且可以前期的超低释放,后期膜膨胀,微孔或孔隙增大,释放速度加快,加拿大Agr ium的ESN就是此种释放曲线。 S型曲线是植物生长最喜欢的养分释放曲线,前期植物苗期时,对养分需求少,随着生长的加快,对养分的需求随之加快,因此,S型的释放曲线是非常理想的曲线。ESN的释放时间完全做到植物生长期有多长,释放时间有多长,和植物的生长基本一致。 目前,国内的控释肥厂家的产品可以说成本高,不环保,释放不稳定。 以金正大公司为例,材料为废弃的低密度聚乙烯,这种材料的本身性能很强,但如果因为肥料表面不光滑,致使一些凹凸的肥料表面没包住,这些没包住的部分,哪怕只有针尖的小孔,肥料会在24小时很快释放出来,所以往往会造成肥料前期释放过快,即24小时初始释放在20%左右,而包住的肥料在后期释放很慢,而且是直线的释放曲线(膜基本不膨胀)。养分的释放是第一天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第22号公告批准,已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具体标准如下: 缓控释肥料产品应符合表1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包装标明值的要求。 表1 缓控释肥料的要求 项目 指标 高浓 度 中浓度 总养分(N+P2O5+K2O)的质量分数/% ≥40.030.0 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的质量分数/% ≥7050 水分(H2O)的质量分数/% ≤ 2.0 2.5 粒度(1.00mm-4.75mm或3.35mm-5.60mm)/ %,≥90 养分释放期/月=标明值 初期养分释放率/% ≤15 28天累积养分释放率/% ≤75 养分释放期的累积养分释放率/% ≥80 中量元素单一养分的质量分数(以单质计)/%≥ 2.0 微量元素单一养分的质量分数(以单质计) /%≥0.02 1.三元或二元缓控释肥料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4.0%。 2.以钙镁磷肥等枸溶性磷肥为基础磷肥并在包装袋上注明为“枸溶性磷”的产品、未标明磷含 量的产品、缓控释氮肥以及缓控释钾肥,“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的质量分数”这一指标不做检验 和判定。 3.三元或二元缓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用总氮释放率来表征;对于不含氮的二元缓控释肥料,其养分释放率用钾释放率来表征。缓控释磷肥的养分释放率用磷释放率来表征。 4.应以单一数值标注养分释放期,其允许差为15%。如标明值为6个月,累积养分释放率达 到80%的时间允许范围为6个月±27天;如标明值为3个月,累积养分释放率达到80%是的时间 允许范围为3个月±14天。 5.包装容器标明含有钙、镁、硫时检测中量元素指标。 6.包装容器标明含有铜、铁、锰、锌、硼、钼时检测微量元素指标。 7.除上述指标外,其他指标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的规定,如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掺混 肥料中的氯离子含量、尿素中的缩二脲含量等。 部分缓控释肥料的缓控释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包装标明值和相应国家标准的

控释肥技术样本

国内生产厂家及相关科研单位工艺技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先后研制成功 硫包碳酸氢铵粒肥和用钙镁磷肥包裹的长效碳铵和长效尿素, 但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研制成功”涂层尿素”生产技术, 其关键技术是涂层液的配制和涂复工艺。涂层液是十烷基苯磺酸和高岭土等无机矿物混合成的胶质物质, 根据不同农业生态条件确定各类物质的组成比例, 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制成。涂复工艺采用造料塔内喷涂的的新工艺, 并借助尿素本身的热量, 使包膜干固一次完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技人员, 采用化学、物理的微乳化和高剪切技术, 研制生产了具有缓释性能的纳米肥料。纳米肥料的胶结包膜剂胶团直径均在100纳米以内。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 可使肥料粒子带有磁效应, 从而使肥料养分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有效刺激植物生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 采用各种废弃塑料作为包膜材料, 溶剂采用松节油, 包膜设备采用流化床喷动塔制备包膜化肥。经过调解包衣材料, 肥料在土壤中的缓释速度达到可控, 不烧苗, 不伤根。 山东农业大学研制成功控释时间长达70—400天不等的系列包膜控释肥产品, 经过调整配方能够设定膜上孔的数量、大小等控制养分的释放。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主要受温度、水分等条件的限制, 根据作物的需要可进行释放时间和释放高峰期的调整。包膜材料主要是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和无机添加剂高岭土、滑石粉等。 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缓释肥料的研究, 特别是在近年来取得可喜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自研的植物性复合控释包膜材料, 应用混合展着包膜新工艺, 率先在国内研发出廉价、高效、长效肥料产品。

功能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Vol.41No.1·12·化 工 新 型 材 料 NEW CHEMICAL MATERIALS第41卷第1期 2013年1月 作者简介:马志远(1987-)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联系人:贾鑫(1976-)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与功能应用研究。功能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马志远 贾 鑫* 刘志勇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3 )摘 要 对包膜型缓释/控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概念进行了论述,系统地阐述了包膜缓释肥料和功能型包膜缓释肥料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缓释肥料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关键词 缓释/控释肥料,功能型肥料,包膜材料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 ect of coated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Ma Zhiyuan Jia Xin Liu Zhiyo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hihezi 832003)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ated 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and coating materials were discussed.Coated/functional 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were expatiated.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were dis-cussed,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evelop ment direction.Key  words 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functional fertilizer,coating material 随着我国加入WT O,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愈来愈快。缓/控释肥料摒弃了传统农业的弊端,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解决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问题。发展缓/控释肥料以其高利用率,使用简约化等优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是我国国情的需要。 国家对新型肥料的研发给予专项资金帮助和政策扶持。在“十五”、“十一五”规划中,都指出需要发展新型肥料,且新型肥料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缓/控释肥料、 微生物肥料、多功能肥料。这也是国内国际今后一个时期肥料研发的重点。从缓控释肥料的应用价值和长远利益来看,发展缓/控释肥料将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缓释/控释肥料 1.1 缓/控释肥料的区别 根据肥料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情况可分为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两大类。缓释肥料就是通过养分的化学复合或物理作用,使其对作物的有效态养分随着时间而缓慢释放的化学肥 料[1] 。但是对于控释肥料,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 控释肥料是那些养分释放率与作物需肥规律完全匹配的肥料,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释放规律的智能型肥料,也就是说控释肥料是缓释肥料的高级形式。 1.2 缓/控释肥料的分类 缓/控释肥料种类繁多,各种文献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至使其分类差异较大。人们普遍接受以色列Shaviv教授的分 类方式。他们将缓释肥料分为以下四类[2] :(1) 低溶解性的无机材料;(2)低溶解性的有机材料;(3)可降解的低溶解性材料;(4 )涂层(包膜)肥料。2 国内外功能型包膜肥料研究现状 包膜肥料是在粒状肥料表面包裹上一层包膜材料,起到减慢肥料的释放速度、延长肥料的释放时间的作用。包膜肥料是缓/控释肥料的重要成员, 随着各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和功能型材料的发现,人们不再是仅仅以减低肥料施放速度、延长肥料释放时间作为单一的研究目的, 而是把目光转向功能型包膜肥料, 逐步形成了现代包膜肥料的特点。但是由于功能型包膜肥料制造成本较高,现在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还未走进田间实践。 2.1 吸水/保水缓释肥料概况 高吸水型材料与农业的结合不仅开启了新型节水技术的序幕,同时拓宽了吸水保水材料的应用。它具有吸水蓄水、抗旱保水、改善土壤结构和增效缓释四大作用。常用的吸水性聚合物可分为两类: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 (1 )天然吸水性聚合物最大的优点是其优越的可降解性。例如:日本用淀粉与尿素水溶液混合后造粒烘干,制得吸水型 缓释肥料[3] ;吴春华等将淀粉与聚乙烯醇混合糊化包膜尿素,制得吸水型缓释肥料[4]。另外,天然提取物(如:纤维素[5] 、多糖类[6] 等)也可以作为吸水保水材料。它们降解性良好,且是

包膜控释肥知识及部分产品介绍

包膜控释肥知识及部分产品介绍 有关控释肥的概念 关于缓释和控释肥的概念和定义已有大量的文献报导。一般认为,所谓“释放”是指养分由化学物质转变成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形态的过程(如溶解、水解、降解等);“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按照制作过程将缓释和控释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尿素和醛类的缩合物,这类被称为缓效或缓释肥料)另一类是包膜肥料,被称为控释肥料,因此,生物或化学作用下可分解的有机氮化合物(如脲甲醛UFs)肥料通常被称为缓释肥(SRFs)熏而对生物和化学作用等因素不敏感的包膜肥料通常被称为控释肥(CRFs)。国外多年的研究资料和大量文献以及我们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意义上的控释肥,即肥料的养分释放率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应该是包膜肥料,其它的缓效肥料可称为缓释肥而不能称为控释肥。 控释机理与生产原理 在控释肥研制和开发的同时,对包膜控释肥的控释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制作了在不同温度情况下:①膜厚度与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关系曲线,②相同膜厚度不同粒径颗粒和相同粒径不同膜厚度的组合比例与养分释放速率关系曲线,③相同膜厚度不同添加剂比例的养分释放曲线等。 通过调整膜厚度、添加剂、不同粒径颗粒等的比例与组合,以及对不同控释

时间的控释肥进行组合来模拟作物的养分吸收曲线,达到使控释肥释放高峰与作物吸肥高峰期相吻合(图3),解决了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生长吸肥规律相吻合的技术难题。 在控释肥扩大性试生产的同时,进行了水稻、玉米、花生、蔬菜、果树、花卉、草坪等多种作物的育苗试验、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与示范,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及时反馈,进行包膜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控释期6个月的包膜复合肥(20-8-10)的N、P、K释放曲线 定型的包膜控释肥系列产品 经过多年的试制、试验、反馈、改进和创新,目前已定型的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包膜控释肥包括以下十多个系列数百个控释肥品种。 1.热固性树脂包膜尿素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270天、360天等系列品种。 2.热固性树脂包膜复合肥,不同养分配比、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270天、360天等不同控释时间等系列品种。 3.热固性树脂包膜硫酸钾,60~360天系列品种。 4.热塑性树脂包膜尿素,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270天、360天等系列品种。 5.热塑性树脂包膜复合肥,不同养分配比、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270天、360天等不同控释时间等系列品种。 6.热塑性树脂包膜硫酸钾,60~360天系列品种。 7.硫包膜尿素?熏60~360天系列品种。 8.硫包膜复合肥,不同养分配比,60~360天系列品种。 9.硫包膜硫酸钾,60~360天系列品种。 10.以硫为底涂层的热固性树脂包膜尿素,60~360天系列品种。 11.以硫为底涂层的热固性树脂包膜复合肥,不同养分配比,60~360天系列品种。

什么是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 1、缓控释肥 缓释肥料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 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 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引自《缓控释肥料》化工行业标准。 缓控释肥与传统肥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缓控释肥可以根据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基本同步释放养分,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2)减少了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节约劳动力和成本;(3)养分有 效控制,缓慢释放,不会因局部肥料浓度过高对作物根系造成伤害,使用安全;(4)缓控释肥一次施用无须追肥,可避免因为气候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无法追肥的状况,提高了保障力;(5)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符合作物的吸收规律,作物生长更加健壮,抗逆性提高,农 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6)缓控释肥可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避免氮的挥发、磷和钾的流失和固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推广缓控释肥对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都有着重要 意义。 从“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今 年我国首次将缓控释肥纳入为农业主推技术,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中心将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23个省。此举意味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提速,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将由此驶 入快车道,真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不仅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而且农业主管部门更是积极推动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自2008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发文,要求各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开展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工作。目前,示范推广范围已从2008年的5个省、6种作物、37个县扩大至2011年的23个省、25种作物、72个县。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缓控释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以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22.8%计算(表1-1),201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722万吨,203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921万吨,缓控释肥使用后可大幅度降低肥料使用量(表1-2)。因此,缓控释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表1-1 等量缓控释肥与普通速效肥料增产率及氮素利用率增加量 对比 地点 作物增产率氮素利用率增加量(百黑龙江庆安水稻10.517.0浙江萧山 水稻16.016.2河南驻马店玉米16.225.3吉林公主岭玉米11.218.6 黑龙江呼兰玉米11.917.6河南驻马店小麦12.026.2河南遂平小麦13.928.5湖北黄冈棉花26.236.6湖北枝江油菜14.916.5浙江仙居柑桔37.625.5平均值/1722.8题,于管路高中资以正常总体配地缩小故

中国缓控释肥的生产现状研究..

中国缓/控释肥的生产现状研究 王蒙武松伟李富钰李沁兵郭超贾艳波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缓/控释肥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缓/控释肥料已成为未来肥料研究与生产的热点,是未来肥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缓控/释肥的发展、分类、生产厂家与产量、生产技术及生产工艺、以及包膜材料的选择、缓/控释肥的生产成本等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缓/控释肥,分类,生产厂家,生产工艺,包膜材料,生产成本。 引言:我国开展缓/控释肥料研制是为解决“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肥料问题”,在继“我国化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0]的报告后,力图通过改造肥料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结合我国国情,缓/控释肥料的研制目标被锁定在三个方面:1.肥料的供肥量和供肥速度与作物吸收基本吻合;2.缓/控释肥料本身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无污染;3.缓/控释肥料的价格低廉,即一方面高端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同类产品,另一方面用于大田的中低端产品最终不增加农民的投入或不降低农民的收入。缓/控释肥料及其延伸产品能明显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大降低施肥劳动强度。全球现有包膜缓/控释肥料消费量虽在150万吨左右,但是近几年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很快。中国是世界上的肥料消耗大国,目前中国年需要化肥 1.2~1.3亿吨,但是肥料利用率低及其引发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同时,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大气、水质污染,过量施用磷肥引起江河湖海水质富营养化。因此,环保型肥料专用复合(混)型缓/控释肥料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农业优先主题,发展以包膜缓/控释肥料将是我国肥料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一.缓/控释肥料的概述 (一)缓/控释肥料的概念 缓控释肥的定义与划分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这里有人们对缓释和控释概念理解上的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标准不同的因素,也有新型缓释/控释肥料接连地出现,不断地冲击原有概念的原因。据武志杰、陈利军的研究,讨论国内外有关缓释、控释肥料的概念。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对缓释和控释肥料的定义为:1缓释和控释肥料是那些所含养分形式在施肥后能缓慢被作物吸收与利用的肥料;2所含养分比速效肥(例如硝铵、尿素、磷铵、氯化钾)有更长肥效的肥料。通常认为缓释和控释之间没有法定的区别。美国植物食品管理署(AAPFCO)在他的官方用语和定义中同时使用二者。不过该机构遵循惯例,将能为微生物分解的氮化合物(如脲醛化合物)称为缓释肥料,将包被或包囊的产品称为控释肥料[1]。 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对评判缓释肥料的说明是,若养分释放在25℃时能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则该肥料可称为缓释肥料[2]:(1)肥料中的养分在24小时内的释放量不超过15%;(2)在28天内养分释放量不超过75%;(3)在规定时间内,养分释放量不低于75%。这一标准是以肥料养分在水中的溶出率来评价的。 许秀成等(2000)多年来对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提出,应以缓控释肥料在土壤中的实际效果来评价其缓释性能,因为化学肥料的肥效期不仅取决于肥料本身的溶解性或养分释放期,还与它在土壤中的行为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樊小林和廖宗文(1998)将促释的概念引入控释肥料,将控释肥料定义为:以以有机无机肥为基体,依据横向-纵向平衡施肥理论,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的手段调节和控制养分促释和缓释,通过工业制造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