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

2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

3 分析埃里森《隐形人》中美国的种族歧视

4 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5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 E- C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8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9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

10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11 论《皮格马利翁》的结局

12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3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14 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

15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6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特征

17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

18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

19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

20 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

21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分析

22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23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24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25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26 教师的态度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7 苔丝死之谜

28 从心理学角度看霍尔顿的内心世界

29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

30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31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

32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3 心理因素对提高英语口语的影响

34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35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36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

37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

38 《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

39 解析《安娜与国王》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40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41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42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

43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

44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45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

46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47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

48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

49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50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51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

52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53 《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

54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

55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

56 试论霍桑小说《胎记》中的象征主义

57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

58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59 中西方对鬼怪认识的差异

60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

61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62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63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

64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65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66 《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

67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

68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69 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70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71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72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73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7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5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76

77 论《爱玛》中的反讽

78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79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

80 中西方礼仪差异

81 借代和提喻的对比研究

82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83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

84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85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影视字幕翻译——结合美剧“绯闻少女”进行个案分析

86 等效理论框架下的中国菜肴英译研究

87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88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89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90 浅谈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地方特色

91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92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93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

94 物欲与爱情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对现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启示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95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96 The Way to Succ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at Gatsby and Bill Gates

97 试析《假如明天来临》的叙事艺术

98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99 《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

100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101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

102 从目的论角度看外宣翻译—以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103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

104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105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106 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

107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108 《三国演义》中带数字的词语翻译研究

109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110

111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112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

113 玛丽?巴顿的女性意识

114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

115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116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117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118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9 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

120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121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122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123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124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125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126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127 通过《蝇王》看人性

128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129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

130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

131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人物性格

132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133 浅析虚词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134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5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

136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137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138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

139 《织工马南》中的因果关系说

140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141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142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

143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

144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

145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

146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

147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148 英汉超音段音位的对比分析

149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150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

151 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152 认知语境对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

153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154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155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56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57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58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159 约翰.邓恩诗歌艺术陌生化

160 论《爱玛》中的反讽

161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求职简历汉译英

162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163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164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

165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66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

167 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

168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169 浅析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

170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71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72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173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

174 《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之哥特风格

175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176 体育新闻标题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177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78 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内涵

179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180 从归化策略视角看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

181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182 美国电影文学中种族歧视现象研究

183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184

185 中英禁忌语的异同性分析

186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

187 从《嘉莉妹妹》看现代女性的自我实现

188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189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190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191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192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193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194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195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196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197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198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199 广告翻译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 较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姓名:陈家梅 院系:教育与音乐学院 班级:艺术管理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其它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基督教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教认为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教中是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基督教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就验证了“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强者拯救自己,伟人拯救他人。安迪给其他狱友带来希望,也拯救了他们。 2 佛教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从中外电影看文化差异_研究性学习

从中外电影看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指导老师: 研究小组成员:刘芳陈琦宋朝张劲文罗杰秦梦寒刘家巍 从中外电影看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一背景说明 现在很多人用自己的休闲时间去看电影,那么是中国电影好看还是外国电影好看?而中国电影和外国电影又有那些区别呢?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决定 二研究成果 从电影论中西文化差异无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电影的内容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实思维方式是主导一切文化差异的根本。 二是从电影的拍摄习惯这一技术层面可以感觉到文化的差异。东方电影导演是注重色彩表达感情的,而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光影的变化,来传达情感。 三是从电影的文化衍生物副产品的方面,也明显能感觉到文化差异。美国的电影是工业化的,产业链条非常完整。而中国和东方的电影更多是为了传递情感、表达述求。即使拍出了大片,也不能把大片的产品中影像转化为实物,进行二次销售。 思维方式上,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于是便有来一大批《超人》、《蜘蛛侠》、《蝙蝠侠》、《007》等一系列凭借个人能力拯救世界的电影。同样西方人是崇前的,于是《黑客帝国》、《变形金刚》也成为来西方人的不朽之作。而对于东方人而言,他们崇尚团结,反对特立独行,同时怀古情节也颇为严重,因此《黄金甲》、《赤壁》也会风靡一时。 从技术层面来讲,中国的各方面特效技术都远不及美国。但从一个《阿凡达》来讲——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斥资5亿美元,历时12年精心打造的史诗级科幻巨作,其特效成分就占了整部电影的80%。而中国的电影则更注重于人物

的刻画,电脑特效使用的程度与深度都是微乎其微的 从电影的文化衍生物副产品的方面来讲,西方的电影做的是非常之完美的。从《变形金刚》来看,虽然其电影在影院早已下线,然而其票房却一直处于收入状态,原因就在于电影公司对电影的周边产品的制作与版权保护方面做得十分周到,使得标价近千元的实物“变形金刚”热销于荧屏之外。而中国的《长江七号》正版的“七仔”在还未面世之前,各式各样的“七仔”就开始活跃于全国各个电影周边市场。类似于这样的中国电影还有很多,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电影的悲剧。 以上是对中西方电影内容上的总结,下面我们要说一下关于电影叙事上的不同。 很多人都发现了,中国的一些电影,在表达情感时候经常会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这似乎有点传承于宋朝的人文画和古代的一些借景抒情的诗歌。而西方的电影更多是靠人物细腻的表情来刻画人物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更注重自然的规律,而西方则更注意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从而也造成了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更使得景物的描写成了中国电影中的一种特色。 而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又因为西方自由的教育模式,使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在电影中,西方人细腻的表情变化成为了衡量一个演员的尺度。 三小组成员的心得体会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暑假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 高一二班 丁明锐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高一二班丁明锐 电影是文化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途径之一。中西方电影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其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有关。因此从分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电影的内容及主题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集体主义强调团体成员间的合作,通常与个人主义相对,并且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必须认真遵守社会或团体的规则,保护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否则,任何影响集体利益的个人行为都将招来批评。 集体主义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电影中表现的最为突出。这些电影大部分是以革命为题材,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电影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集体主义电影”。代表作有:《黎明》、《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鸡毛信》等等。 个人主义在中国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字眼。但是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个人主义”的解释是这样的: “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是一种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意识。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包括了特定的价值体系、人性理论和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态度、倾向和信念”。可以说,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提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重视他人的权利。 美国1979年的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人们解释了“个人主义”。泰德是一位广告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他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妻子不忠。但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的这种行为。因为在中国,像泰德这样努力工作支撑家庭的男人通常都是个好丈夫。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的一生,只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二、电影的周边以及文化衍生等副产品 从这方面来讲,西方的电影做的是非常之完美的。电影《变形金刚》系列,虽然其电影在影院早已下线,然而其标价近千元的实物“变形金刚”热销于荧屏之外。电影《阿凡达》在电影上映后不到一年内便出版了同名同题材的大型游戏。电影《哈利波特》系列和电影《指环王》系列的周边产品在几年前更是随着每一部电影的上映而不断更新,从游戏到实物几乎都是一年一更新。而中国的电影却很少出现这种“周边产品热潮”,为什么西方电影的文化衍生副产品影响会如此之大呢? 究其根源,这种现象与中西方电影的制作过程和制作目的有关。西方的电影大都是工业化的,产业链条非常完整。而中国的电影更多是为了传递情感、表达述求。即使拍出了大片,也不能把影片中的产品影像转化为实物或者其他具有销售价值的东西,进行二次推广。这种不具有经济意义的“无为”思想,是中国的电影很难对观众产生长久的印象。 总之,中西方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文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以,使得社会问题突出;而中国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也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西方向东方取经,东方向西方看齐,东西方民族相互取长补短,这是中西方文化重新获得活力和新生的唯一出路,也是两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姓名:陈家梅 院系:教育与音乐学院 班级:艺术管理 学号:20111062417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其它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基督教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教认为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教中是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基督教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摘要: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正文: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之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精华和糟粕。 生于不同的土地,长于不同的环境,中西两种文化矛盾又统一地屹立于七块大陆之上。或是针锋相对,或是胶乳相融,两种文化从时间的沙漏遗漏,抑或张扬,抑或安分地拥着蓝色星球。有幸,我们可以在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尝试着接受、理解另一种文化。“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多元化的潮流中,我们得以更加充实、圆满。也只有了解了、正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才得以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正视自我,知己知彼。和谐,由此而生;生命,由此完满;文化,由此精致;世界,由此安宁。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从电影文化浅析中西文化,从小小的一点,认识大地之外的广博。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摘要: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正文: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之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精华和糟粕。 生于不同的土地,长于不同的环境,中西两种文化矛盾又统一地屹立于七块大陆之上。或是针锋相对,或是胶乳相融,两种文化从时间的沙漏遗漏,抑或张扬,抑或安分地拥着蓝色星球。有幸,我们可以在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尝试着接受、理解另一种文化。“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多元化的潮流中,我们得以更加充实、圆满。也只有了解了、正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才得以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正视自我,知己知彼。和谐,由此而生;生命,由此完满;文化,由此精致;世界,由此安宁。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从电影文化浅析中西文化,从小小的一点,认识大地之外的广博。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字眼。科本哈瓦却说:“它帮助人们不断向前,是人类本性,身体,感官,心灵,

论东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论东西方文化差异 当代电影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加上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电影业达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电影已经作为大众传播的重传播媒介,将丰富多彩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达给受众,不同的文化也通过大荧幕展现出不同的姿态,互相交汇,融合。 全球电影市场可大致分为东西两个板块。西方文化的开放和东方文化的内敛使得东西方电影各有千秋,姑且作一下简单的划分。西方电影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大胆,奔放,以科幻,动作见长。而东方电影以国产电影为代表,稳重而且敢于创新,武打片是一大特色。 西方电影中大量运用科技元素,电脑特效和3D技术等加上独特的画面构思使得西方电影显得与众不同,狠狠抓住观众的眼球。夸张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是其一大特点。近期的《盗梦空间》中如梦似幻的场景,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中鬼魅绚丽的人物设计。无不彰显西方文化张扬大胆的一面,包括它的功利性。好莱坞善于出产这类影片,借科技迎合观众口味赚的钵满体满。虽然国产电影也有3D技术和电脑特效的运用,但仍不见成熟的技术运用或者是大胆的构思。热捧的《唐山大地震》也不过只是运用了几分钟而已。以前呼声较高的《英雄》一类也实在差强人意,演员们吊着威亚在几棵树前面飞来飞去就像自然写真,令人毫无兴致。而日本的恐怖片《咒怨》效果欠佳,感觉更像搞笑片,总体来说东方电影更多地给人以拘谨的感觉。反映了东方流行文化的创新的局限性,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也有传统文化的束缚。可以说,在影片的画面表现上,西方电影比国产电影更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但不得不承认这促进了西方文化的推广,毕竟电影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娱乐性需求。 再者就是电影题材,东西方在电影题材的运用上非常有各自特色。传递出各国的文化特点和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流行文化的差异。就单从商业片这一角度来说,西方电影大多以一部畅销小说,漫画且多为魔幻科幻动作方面为电影题材。小说漫画的风靡可以说已经为电影的上映打好了扎实的观众基础。这些电影通常带有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例如《碟中谍》系列,《007系列》主角最后往往都是拯救了国家,拯救了全人类。类似的包括蜘蛛侠,等电影。“超人”不仅美国电影的代表,甚至是一种文化。自信而又乐观的文化特征,这一点也可以从普天盖地的选秀节目中看出。西方文化,尤以美国为代表注重表现自我价值。东方电影很少见到翻拍畅销小说而成的电影。大多选材于主题较为保守沉重,严肃且有特殊历史背景意义的文学作品。例如前段时间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带有浓重的历史色彩。对于大多数有过这段经历或者关心的中国观众来说,这类影片是值得观看的。和西方电影不同的是国产电影更多的关注人性的复杂和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情节的推动往往需要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因而使得故事曲折而富有争议。从这类影片的大量上映可以看出东方文化的伦理性和和谐性以及在面对其他国家流行文化的入侵时一种矛盾的心态。这类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电影人在西方媒介的冲击下试图通过这一类题材的电影来维持本国的文化特征。在趋于多样化的东方流行文化中这类片子虽然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是种必须。 与上述的电影相对的是,更多的国产电影趋于搞笑的风格。电影情节的设定通常都是荒凉的黄土高坡,衣着邋遢破烂的人,谈吐粗俗,不雅的举动,奇怪而又莫名的世界观,诸如《让子弹飞》,《三枪》几乎成为近期国产电影的主流。这类影片的出现正逐渐扩大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国内外的知识差距。中西方对于幽默有着不同诠释。在东方文化中表现幽默的往往是通过卖丑的方式,更多的是种幸灾乐祸的低级趣味。中国作为一个劳动输出型国家,有时需要这类电影以满足部分受众的需求。但却不自觉的发展成为迎合一些受众的糟粕。本山幽默的出现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畸形地迎合使得东方流行文化表现出低俗的一面,为人诟病。而在西方电影中,大多的喜剧片都取材于都市爱情生活,虽然情节都落于

从电影论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论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论中西文化差异无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电影的内容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实思维方式是主导一切文化差异的根本。 二是从电影的拍摄习惯这一技术层面可以感觉到文化的差异。东方电影导演是注重色彩表达感情的,而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光影的变化,来传达情感。 三是从电影的文化衍生物副产品的方面,也明显能感觉到文化差异。美国的电影是工业化的,产业链条非常完整。而中国和东方的电影更多是为了传递情感、表达述求。即使拍出了大片,也不能把大片的产品中影像转化为实物,进行二次销售。 思维方式上,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于是便有来一大批《超人》、《蜘蛛侠》、《蝙蝠侠》、《007》等一系列凭借个人能力拯救世界的电影。同样西方人是崇前的,于是《黑客帝国》、《变形金刚》也成为来西方人的不朽之作。而对于东方人而言,他们崇尚团结,反对特立独行,同时怀古情节也颇为严重,因此《黄金甲》、《赤壁》也会风靡一时。 从技术层面来讲,中国的各方面特效技术都远不及美国。但从一个《阿凡达》来讲——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斥资5亿美元,历时12年精心打造的史诗级科幻巨作,其特效成分就占了整部电影的80%。而中国的电影则更注重于人物的刻画,电脑特效使用的程度与深度都是微乎其微的 从电影的文化衍生物副产品的方面来讲,西方的电影做的是非常之完美的。从《变形金刚》来看,虽然其电影在影院早已下线,然而其票房却一直处于收入状态,原因就在于电影公司对电影的周边产品的制作与版权保护方面做得十分周到,使得标价近千元的实物“变形金刚”热销于荧屏之外。而中国的《长江七号》正版的“七仔”在还未面世之前,各式各样的“七仔”就开始活跃于全国各个电影周边市场。类似于这样的中国电影还有很多,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电影的悲剧。 以上是对中西方电影内容上的总结,下面我们要说一下关于电影叙事上的不同。

分析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_英语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从电影木兰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2 欧洲余烬里飞起的凤凰--Geoffrey Hill诗歌主题与艺术风格 3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5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 6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 7 英汉语言中颜色隐喻的认知差异研究 8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 9 从《寻找格林先生》看索尔.贝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10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11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12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3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的人物分析 14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15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 16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17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18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9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20 对中西方传统节日之文化差异的研究 21 A Study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and Its Effect on EFL Reading 22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23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2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25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26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品牌发展 27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28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29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英汉互译 30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31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32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 Works 33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34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 35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36 学生性格与口语能力初探 37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Modernism of Wuthering Heights 38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39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霍尔顿的摇滚情结

以电影翻译论中西方文化差异

以电影翻译论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新时期电影翻译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遭遇到的主要问题 “归化与异化是折磨翻译者的两难选择”。所谓的归化,就是指电影翻译中如何更加妥帖地转化为本民族语言,转化为符合本民族认识习惯的形式。但是在电影翻译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电影翻译中由于过度追求翻译“归化”,结果导致形式和内容脱节,让人们读起来觉得不伦不类。譬如看到一些抗日电影片,当看到有些日本军人说着极其流利的汉语时,总让人觉得不舒服。而反之如果翻译的不恰当,中国观众又会觉得演员的语言听起来太生硬、不自然。因此如何掌握电影翻译的度,做到既忠实于作品原来的文化精神,又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能够领略到一部影片的艺术特色,就成为电影翻译中的难题。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常常遇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给电影翻译带来的巨大挑战 文化的多元性也同时决定了人们在审美价值取向上的多元性特征,翻译者必须懂得在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中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解读艺术作品的基本倾向才能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生命与生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底蕴,因为美总是来自于一种善的价值取向;而西方主流文化则认为美学独立于生活之上,和生活有着清晰的界限。这种基于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根本差异,作用电影作品中就形成了不同文化情趣的电影作品。如何理解这两种审美取向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翻译者来说,首先需要具备很高的哲学和文学修养,仅仅掌握专门的翻

译技巧,是不足以准确实现这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忠实转换的。其二,思维差异性是电影翻译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对于电影翻译来说,基于文化性格的差异性导致的思维的差异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翻译人而言,自身必然因为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而存在着思维方面的差异性,其在翻译中需要自觉地克服这种差异性,以达到在语境用意上最佳的揭示电影作品的核心精神。 2.表现为对于观众的影响方面 由于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会带着强烈的主观性,他们对于一部电影作品的认知和评价会因为其审美取向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电影翻译中一定要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感受,否则就会导致电影翻译的失败。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龙千红,2007)。东西方文化中思维差异的根本不同,导致人们在对评价电影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如何调和这种认识,是电影翻译人应该注意克服的问题。 二、策略 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根本差异,客观的形成决定了电影翻译中应给注意的基本原则。 其一,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正确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在强调文化互补中解决这一问题。任何文化的形成过程都包含着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形成与积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与价值多元性特征日益彰显,电影翻译者面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巨大差

浅谈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 一总述 电影是一门容纳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语言、建筑的综合性艺术,在电影这个平台上,各个地区和各个名族的文化可以得到充分体现。通过电影文化的差异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分述 1.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中国电影中人物表达感情经常会切换镜头到周围景物,靠景色渲染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类似于中国古代借景抒情的诗歌。例子:《投名状》庞青云(李连杰饰),站在严冬的湖冰上,镜头对准的是庞的背部,在茫茫雪景中,孤身一人立于湖上,发出“人生多艰,如履薄冰”的感叹 西方电影中更多依靠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感情,在无声电影时代,电影的卖点就是演员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家喻户晓的卓别林就是例子。西方现代电影上很好的传承了这一特色。“好莱坞喜剧之王”金.凯瑞主演的《变形怪杰》里,以夸张的动作,千奇百怪的面部表情和精湛娴熟的身体技能折服了观众。西方人细腻的表情变化成了衡量一个演员演技的尺度。 2.英雄主义旋律不同 *英雄塑造不同 西方电影中英雄人物高大威猛,发达的肌肉,冷峻的眼神,必要的时候还有超能力,如詹姆斯邦德、超人、美国队长、钢铁侠、蝙蝠侠。而中国电影里的英雄更多的是普通人,没有显著的服装特点,没有凸起的肱二头肌,平凡普通就是标签,如霍元甲、黄飞鸿。

*英雄的使命不同 好莱坞电影的英雄,不是拯救地球(《复仇者联盟》),就是化解人类危机(《勇闯夺命岛》)。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兵瑞恩也要肩负起伟大的国家使命——因为瑞恩的兄弟已经战死,不能再死掉最后一个而让他的母亲或者说美国所有的母亲伤心了。中国的荧幕英雄结合历史,承担起各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下面就说几种。抗日英雄,他们肩负抗击日军,誓与国家共存亡,如《金陵十三钗》里佟大为饰演的狙击手,《集结号》里的士兵。革命英雄,他们与封建统治者斗争,发动革命,或者保卫重要革命人士(如《十月围城》)。名族英雄:他们抵抗外来侵略者,不断地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斗志和士气,如《霍元甲》、《黄飞鸿》系列、《叶问》。 *英雄的结局不同 西方电影的英雄在结尾大多是名利双收,抱得美人归,在全世界赚钱赚好评。相比之下中国的荧幕英雄大都以悲剧结尾,不死不足以显其悲壮。 3.中美电影擅长方面不同 * 中国导演把重点放在历史剧和民族文化电影上。我国有不间断的5000年悠久历史,地域辽阔,有不同的民俗;民族众多,在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地区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体现西北民俗的《白鹿原》(改编于陈忠实的同名小说《白鹿原》),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芙蓉镇》等优秀代表作品。在历史题材电影方面《一九四二》、《南京!南京!》、《建国伟业》、《金陵十三钗》频频发力。 * 西方电影擅长展开情节复杂,结构缜密的剧情片和气势恢弘,场面细腻,想象夸张的科幻片,好莱坞依托强大的科技实力,把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论东方电影与西方电影的文化差异文/ 葳蕤以爱 一般而言,就电影这种文化来说,它具有全球性和统一性,但从现在的电影文化派别来看,由于地理的差异和文化性质的侧重不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分别被赋予了各自不同民族区域的不同特色。 一、电影中的突出体现不同历史 在《霸王别姬》中,对于京剧的描写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也是通过电影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京剧的美丽。在影片的开头,影片细致地描写了京剧班子里角儿是怎样炼成的。影片通过对小豆子和小石头这样两个角色的描写,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下付出的艰辛以及这样两个小人物内心对世界的价值观。在电影中,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将人物命运硬生生地掰成两段。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一个事件曾经被作为很多电影的题材,而在这部片子里,导演从京剧角儿这样的一个视角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对人性的摧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质。他体现了革命与传统的交锋,从而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悲剧,惨烈,疯狂。 而在西方电影文化中,不同民族的电影都包含各自的历史事件。《辛特勒名单》、《美丽人生》分别是美国人以及意大利人拍摄的关于德意志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残杀的历史事件。在影片中大量使用黑白意境,将这样的死亡赋予了不同的感**彩。但是,这又不仅仅是描写历史事件的电影,历史作为一个背景,正式上演的还是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温情和人性的亮点。历史作为一个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充分闪耀在电影文化中,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将历史还原,使观众对历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会。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传承的时间悠久,因此,题材显得丰富,西方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文化带,又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历史的全然不同和经历的全然不同导致了东西方电影文化本质上的差异。 二、传统文化以及科技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许多导演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都表示,电影的拍摄一定要建立在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弃。于是这也成全了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色彩。在《孔子》中,中国坚持千年的儒家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发扬的很好契机。《孔子》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了抢救掉落冰河里的书籍,最终冻死在冰凉的河水里。此时年老的孔子无能为力地泪流满面。它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所宣扬的对知识的绝对恭敬,它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孔子坐临困境,不愿接受他国的一粮一食,直到饿晕过去,这在陶渊明等不为斗米折腰的道德理念提供了基础。道德主义的中国传统,用道德解释一切,导致国民乐于言义耻于谈利,重道德修养,轻外在事功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科学在古代中国失去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社会地位。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而西方对于科学的探索具有超乎东方人的热情。这也体现在他们的电影文化中。《阿凡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对于电子科技的新一个阶段的掌握。在这部片子中,体现的是西方人对于未知宇宙的探知和好奇。在电影中,不需要有太多的传统文化,它需要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这无疑是向人们传达着西方对于未来的预知。在《2012》中,影片竭力去描绘世界末日的景象,高科技的应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管是世界末日,但是影片的最后诺亚方舟的出现又体现了西方人民对未来新生活的一种向往。 东方倡导传统道德观的传承,强调真、善、美。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而西方倡导科技文化,科学观念和技术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这也导致西方社会重理性而轻情感,长于说理而短于谈情,善于逻辑思维而疏于直观感受。三、道德习俗与法制观念的侧重程度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