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滚动练14练习卷(答案详解)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滚动练14练习卷(答案详解)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滚动练14练习卷(答案详解)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滚动练14练习卷(答案详解)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滚动练14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因为谋求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公务员职位不容易,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见

到上级总是诚惶诚恐,对一些有不正当行为的同事也保持一团和气

....,唯恐得罪了人。

B.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中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行不由径

....一心报国的当代杰出青年,唯有如此,才能昂然立足于社会,从而创造出令

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C.这所有名的中学为了落实上级的素质教育精神,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

柔的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

....,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D.东风路育才幼儿园的老师们,接受过严格的教育培训,责任心强,知识素养很高,

在日常教育中,即使对顽皮的学生也能耳提面命

....,赢得周围

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国家质监局发言人明确表示,近来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报道了许多制假售假行为,质监局督察队一定要把这些非法行为当做首要工作常抓不懈。

B.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在莫斯科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的精彩汇报演出,赢得全场俄罗斯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评价。

C.上海通报的新增两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将全国感染禽流感的病人数刷新至18名,致使中国禽流感疫情成为国际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备受世人关注。

D.苹果中国官网4月1日发布CEO库克致中国消费者的道歉信,这让不少中国人想到这一天是愚人节,苹果选择这个日子进行道歉是不是有别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韩愈《山石》的优点何在?清人查晚晴说:“写景无意不刻,无语不僻。”这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但我们更应注意查晚晴所说的“屡经荒山古寺来,读此始愧未曾道着只字。”B.日记,顾名思义,“逐日所行之事,巨细不遗,以纪实也。”关于日记文体的渊源,清代学者有源于西汉说、源于东汉说、源于唐代说。

C.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的全心全意,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凡·高?

D.在节日或庆典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等作为装饰,贴在窗户上的叫“窗花”,贴在门楣上的叫“门签”;也有用于礼品的装饰或刺绣的花样。

二、语言表达

4.《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一部杰作,作品里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而其语言艺术更是璀璨美丽。试依照其《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描述性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汪为胜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

深远的“三远法”。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认为绘画应“取其意气所到”。倪瓒所提到的“逸气说”,与苏轼的观点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思想影响很重,他的山水画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力求抓住“远”这一特性,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这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认真研究。倘若我们鄙之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成为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3年2月28日《美术报》,有删改)

5.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B.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D.哲学精神在古代许多山水画大师的创作中都有体现,所以历代画论都有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

6.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董源深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

风格平淡天真,有浓厚的高隐成分。

C.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D.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他们的主张体现了古代先贤认为心得思维产生于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这一智慧。

B.宋代文人画家颇受道家思想影响,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就是一种写实性山水画作,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C.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哲学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A.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B.行不由径: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

C.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D.耳提面命:多形容恳切地教导。

2.D

【解析】试题分析:A.“把这些非法行为当做首要工作常抓不懈”表意错误;B.“对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评价”前缺少主语;C.“致使中国禽流感疫情成为国际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备受世人关注”杂糅。

3.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最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此处为不完整引用。B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引号外面,此处为不完整引用。C项,有迷惑性,这是一个复杂的单句,此处的问号是与“有没有可能”在语气上相联。D项,分号改为逗号。

4.示例:蔚蓝如洗的天空虽然飘拂着朵朵白云,地上也处处零星点缀着菊花,已然萧索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那孤独南飞的大雁似乎知道我的心情,缓慢飞行的身影也似乎在留恋什么。万物憔悴,似乎知道我内心因为心上人的离去而含悲。一步紧随一步,长亭在望,你看山上山下的枫树林染红了一片山地,可是那无情的秋风却硬是把片片枫叶儿吹落满地,落叶就像我无着无落的心,举杯饮酒,我只能和枫林同醉。张生呀,你也为什么总是一步三回头,那深情的双眸里的难舍难分,那款款留恋的浓情蜜意,催落的是我噙满眼眶欲滴难滴的离别泪水。

【解析】

试题分析:情景交融的描述是文学作品的常用手段,也留下了很多经典华章。对它的赏析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段落却是一直被忽视的。本题考查的就是通过想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语段的能力。结合《长亭送别》的描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营造的是一种凄凉的秋景,而它烘托的是送别的凄凉气氛。描述时应当把握这种“景”“情”的关系。

5.C

6.A

7.D

【解析】试题分析:

5.A.这是孔子的哲学思想而非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主张”。B.“重要内容”无中生有,原文是指“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而非组成部分。D.因果倒置,应是画论提出要求,确立创作特点。

6.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表述不当,荆浩是践行者但未必是开创者,原文未提及。

7.A.应是“心得思维产生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而非“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产生心得思维”。B.“写实性山水画作”表述不当,“……审美心理建构”是对“逸气说”的评价。C.以偏概全,这是明代董其昌的绘画特点而非全部古代山水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