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药

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药

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药

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药

一、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二、二型糖尿病如何预防三、二型糖尿病饮食注意

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药1、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药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能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如罗格列酮(文迪雅),早餐前服,可与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合用。

磺脲类:第一代的已很少用,如D860。第二代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波脲等,其中除糖适平仅5%由肾脏排泄外,其他几种90%由肾脏排出。新一代磺脲类为格列美脲,它不仅促进胰岛素分泌,又能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服用简单,每日只需服药一次,能控制24小时血糖,且很少发生低血糖。

非磺脲类: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又称“膳食葡萄糖调节剂”,是一种强有力的促胰岛素分泌剂,能刺激胰岛素快速释放,它的特点是吸收快,起效快,代谢排泄快,进食服药,不进食不服药,发生低血糖机会少,可与二甲双胍合用,但不能与磺脲类合用。

2、二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发表时间:2016-05-05T12:03:30.58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12期作者:王汉琴 [导读] 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分析以及用药指导。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适当,疗效显著,远离了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需根据病情,合理安全用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王汉琴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 2012 年 5 月—2014 年 5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分析以及用药指导。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适当,疗效显著,远离了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需根据病情,合理安全用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用药安全性;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会引起蛋白质、脂肪、糖等代谢紊乱,导致心脏、血管、眼、肾等器官的损害。为了及时安全地控制血糖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的良好治疗,必须合理选择糖尿病药物,采取适当的方式用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性。选取我中心 2012 年 5 月—2014 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54例,其中男112例,女14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130例,有不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124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研究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合理性,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 1.2用药情况 仅使用一种药物的多为胰岛素类 85 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患者 145 例,包括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 1 联用 62 例,二甲双胍类和瑞格列奈类联用 38 例,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25例,使用阿卡波糖类和胰岛素类联用21例,使用二甲双胍类和格列酮类,使用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多为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 24 例。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符合治疗糖尿病的要求。 2用药分析 治疗的25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基本合理,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糖尿病不仅在控制饮食、运动,监测血糖,药物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治疗,更要重视药物治疗的用药选择及有效安全。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是否肥胖等病理,来选择合理安全的药物,尽早进行治疗,达到满意效果。分析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用药。 2.1单独用药 ①单独用药,多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对不同的糖尿病都有降糖作用,而且起效快。研究表明胰岛素可促进机体对糖的利用,促进葡萄糖的酵解合成糖元转化为脂肪,抑制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迅速下降血糖。②二甲双胍类药物可以对肌肉等组织加强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的产生,抑制肝糖原的产生,具有降血脂的作用。③磺酰脲类药物是使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可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出胰岛素,使血糖化为血红蛋白,促进降糖作用。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抑制小肠中葡萄糖苷酶,阻止碳水化合物分解,减少对葡萄糖的吸收,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2.2联合用药 ①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联合,可使血糖化为血红蛋白,增加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②二甲双胍类和瑞格列奈类联合,瑞格列奈起效作用快,选择胰岛β细胞 SUR较高,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及老年患者。③二甲双胍类和格列酮类联合,能够对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④二甲双胍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可以降低空腹、饭后的血糖值。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及身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达到用药安全性,有效降低血糖。 3用药指导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采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时,需要考虑、了解患者的血糖值,患者是否伴有并发症,对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否合理等安全性问题。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要求都需要注意。因此,合理使用降糖药,必要的用药指导,也是提高用药安全有效的作用之一。 3.1注射胰岛素 因为胰岛素会在胃中被破坏,所以只能采取注射的方式。在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注射的剂量、时间、方法与注射部位。为防止注射部组织变硬,要经常变换部位,加强胰岛素的吸收。注射后应在15~30min内再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的现象。 3.2口服降糖药 对于口服的降糖药物种类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患者和药物不同特点来选择用药,例如肥胖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二甲双胍类,饭后高血糖患者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口服用药也应注意用药的时间,像二甲双胍类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需要指导患者在饭后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不能与抗酸药、消化酶等同时服用,应指导在进第一口食物时咀嚼服用,同时避免降低降糖的作用。 3.3药物的相互作用 降糖药物联合以及伴有并发症用药之间的联合,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相互的作用,用药剂量的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危害很大,如果多量饮酒对肝内药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胰岛素与口服药物产生低血糖的现象,严重会造成死亡;如果少量多次饮酒却可以促进药酶的分泌,降低了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必须禁止饮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使其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4结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疾病,除了控制饮食和运动的方式,合理采用药物降糖、预防并发症,已是现代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的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关于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作用及副作用必需掌握,患者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要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虽是终身疾病,但只要血糖控制的好便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 一、需要坚持的八个方面: 1. 合理膳食:饮食控制是最基本的一项治疗措施,也是治疗 的基础。多吃菜,少吃粮,一天不要超五两(一般人),粗细搭配,不易升糖。不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量高的水果。 2. 适量运动:这是防止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3. 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它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和血压的升高,诱发令人生畏的心、脑血管疾病。 4. 心理平衡: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淡薄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少求寡欲,其乐融融。这对平稳地控制血糖和血压特别有利。 5. 坚持服药:吃什么药,怎样吃,要听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不要轻信广告和偏方。 6. 自我监控:患者要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尿糖、血压等指标

7. 定期复查:患者要和医生很好的配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 蛋白、血脂、心、肝、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有无并发症等。 8. 学习有恒:坚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接受防治糖尿病的教育。 二、看病的八项注意: 1. 至少每月到医院复诊一次。 2. 到医院复查时,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 3. 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要同时查餐后2小时血糖。 4. 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尽管尿糖阴性,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 5. 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的控制情况。 6. 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 7. 到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生的正规治疗,只凭偏方或降糖 保健品等控制病情不可靠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这两类胰岛素促泌剂的选药原则如下:可以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老年人伴有血粘度升高者宜选用格列齐特。 双胍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适应证如下。(1)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超重或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2)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降糖、减少胰岛素用量。(3)与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有协调作用。(4)在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促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5)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禁忌证如下。急性并发症、应激状态(外科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损害、妊娠;缺氧性疾病,如心衰、慢性肺部疾患;胃肠道疾病;高龄;酗酒;使用静脉造影剂。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通过提高靶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促泌剂、双胍类、阿卡波糖)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30%。此类药物禁用于反复水肿的患者、肾功能损害3级以上者、肝功能损害者。常用的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食物中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复合糖,包括分子量小的低聚糖(寡糖)及分子量较大的多糖。复合糖必须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处被α-糖苷酶作用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必须经过α-糖苷酶作用分解。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同时减轻餐后高血糖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黄酰脲类或双胍类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对于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可合用阿卡波糖,但如果两者联合使用应当减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可应用与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肠道疾病与肠功能紊乱者慎用;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联合使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导致的低血糖必须用葡萄糖处理;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感染发热者、孕妇、哺乳者不用;18岁以下儿童、有恶性肿瘤者不宜使用。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考莱希胺、肠道吸附剂及消化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因为可能会消弱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由降糖药本身的药理作用决定,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导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甚理想。糖尿病患者须了解5种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用时间,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或减少其副作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在餐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在餐前5~20分钟服用。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在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仅需服药1次,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也可在餐前1分钟(即与第一口饭同服)服用,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大打折扣,起不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也应于餐前1分钟服用(即与第一口饭同服)。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 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窗体顶端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每年的4月7号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的糖尿病患者,即几乎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可见糖尿病药物市场需求的巨大。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随着各家糖尿病药物企业陆续发布2015年财报,笔者对糖尿病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IMS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600亿美元左右。笔者根据各家药企的数据分析,约有450-500亿美元的规模。差值应主要为新兴市场的本土化企业销售数据难以获取,以及口服降糖药很多已经专利到期,市场被仿制药分割。本文仅依据各药企财报数据,所以主要针对品牌药数据进行分析。笔者统计了11家药企、30余个降糖药物(为便于统计分析,部分药物是合并计算的,实际上超过50个。如诺和诺德所有二代胰岛素合并为同一个药物计算)近6年来的销售数据,对糖尿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32个降糖药物2015年销售额合计达到377亿美元,占据品牌降糖药至少70%的份额。表一:32个降糖药物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注:所有数据来自各药企年报,汇率算法可能稍有区别。五大巨头保持稳定,强生脱颖而出32个降糖药物由11家跨国药企所有,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默沙东、阿斯利康仍是最主要的5家降糖药物供应商。强生则凭借first-in-class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Invokana的亮眼表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盲目服药,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2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诺和锐等。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给药5—10min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3。5h,故应在餐前5min左右注射。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3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常规优泌林等。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3—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您是否有“心理胰岛素抵抗”?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害怕严重并发症;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自我管理失败; ?害怕注射疼痛,注射不方便; ?担心低血糖; ?对胰岛素的临床益处不明确; ?存在误解,认为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担心治疗费用贵; ?担心体重增加。 胰岛素认识常见误区: 误区一: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意味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无药可救? ●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胰岛素可以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如果等到其它药物都不能控制血糖时 再使用胰岛素,并发症则可能已经严重损害您的健康。 ●胰岛素可以避免肝肾功能损伤。 ?胰岛素治疗新观念: 从原先的降糖达标即可转换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保护胰岛功能。 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是首先使用口服降糖药来维持,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控制血糖的作用。但这些药物尤其是磺脲类药物,是通过刺激残存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作用的。在发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β细胞数量已经是正常人的一半,数年后患者体内残存胰岛β细胞最终完全衰竭,这时再使用胰岛素治疗将为时已晚。而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来治疗就减轻了β细胞的负担,使其有修养生息的机会,在以后的生存期内保持残存的生理性β细胞功能,这是任何外源性人工因素无法替代

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及早及长期使用对身体有益无害。 误区二:打胰岛素会上瘾,一旦用了胰岛素就必需终生应用?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岛β细胞分泌的唯一降血糖的物质; ●注射的人胰岛素制剂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致; ●外源注射胰岛素能够起到补充或替代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误区三: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都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 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状况; ●糖尿病病人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血糖监测、适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低血糖 是可以避免的。 误区四:打胰岛素会发胖?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常见副作用之一; ●但是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体 重的增加。 误区五:打胰岛素会很疼? ●注射胰岛素需使用专用针头,针头非常细(4-8 mm),注射几乎无痛感。 误区六:打胰岛素很难,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最常使用的胰岛素笔,使用和携带均非常方便,使用方法学习也很简单。 误区七:打胰岛素了就不需要注意控制饮食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包括胰 岛素)治疗以及血糖监测;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

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分析

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分析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及患者的低龄化尤显突出。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996年开始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始进行第3次全国糖尿病患病率普查,共普查4万多人(年龄在20岁以上),统计得出中国糖尿病标准化患病率为3.21%,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为4.76%。其中糖尿病患病率比1978年的第一次普查的1.21%和1994年第2次普查的2.28%有了显著增高。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0岁以上年龄段的发病率达到11.34%。糖尿病患病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1.21%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3.62%,10年间增长了近3倍,目前估计全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糖耐量低减患者人数超过3000万。其中城市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大城市人口的患病率高于小城市,在统计的11个省市中,北京的患病率最高,标化患病率达到4.56%。超重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更为可怕的是至少有1/4到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在已诊断的患者中只有1/3得到理想控制。因此糖尿病的临床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用药的数量及金额统计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糖尿病的用药量虽然有一定的起伏,甚至在2001年第1季度和2002年第1季度出现过低点(分析可能与医院进药季节性有关),但从整体的趋势线上可明显看出医院用药量是在逐步增长且势头较强。 同期糖尿病患者医院临床用药的金额也在增加,从2000年至2003年短短的四年中,医院的用药金额迅猛增长,以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产品的上升的势头不减,在未来2年内能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一、介绍 本指导原则为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提供建议。在以下的讨论中,简要描述了1型和2型糖尿病及其治疗目标,为临床试验设计、适用于不同研究阶段的终点事件和适宜的人群等问题提供指导原则。这些问题适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 本指导原则不讨论临床试验设计或统计学分析的一般问题。本指导原则重点是特定药物的研发和试验设计。同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一样,这些问题仅用于糖尿病研究中。HbA1c 的下降直接反应血糖控制的改善。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短期高血糖治疗和长期微血管并发症的控制,HbA1c 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有效替代指标。 本指导原则仅视为推荐性的建议。 二、背景和治疗目标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并存所致的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改变也是胰岛素分泌和反应缺陷的重要表现。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或特发性)和2型糖尿病(进展性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并存的复杂病理生理,并有遗传背景)。糖尿病也与妊娠期间激素水平、遗传缺陷、其他内分泌病、感染以及某些药物有关。

上述研究均采用HbA1c 的改变来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c 这个替代终点反映了有益于治疗糖尿病的直接临床疗效(高血糖及其相关症状),而且降低HbA1c 可以合理地预期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风险。此外,已逐渐认识到诸如高血压、吸烟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目前糖尿病已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等危症。 三、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没有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表1 糖代谢分类 WHO 1999(mmol/L) 糖代谢分类 FBG 2hPBG 正常血糖(NGR)<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 <7.8 糖耐量减低(IGT)<7.0 ≥7.8-<11.1 糖尿病(DM)≥7.0 ≥11.1 注: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每年的4月7号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的糖尿病患者,即几乎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可见糖尿病药物市场需求的巨大。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随着各家糖尿病药物企业陆续发布2015年财报,笔者对糖尿病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IMS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600亿美元左右。笔者根据各家药企的数据分析,约有450-500亿美元的规模。差值应主要为新兴市场的本土化企业销售数据难以获取,以及口服降糖药很多已经专利到期,市场被仿制药分割。本文仅依据各药企财报数据,所以主要针对品牌药数据进行分析。笔者统计了11家药企、30余个降糖药物(为便于统计分析,部分药物是合并计算的,实际上超过50个。如诺和诺德所有二代胰岛素合并为同一个药物计算)近6年来的销售数据,对糖尿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32个降糖药物2015年销售额合计达到377亿美元,占据品牌降糖药至少70%的份额。表一:32个降糖药物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注:所有数据来自各药企年报,汇率算法可能稍有区别。五大巨头保持稳定,强生脱颖而出32个降糖药物由11家跨国药企所有,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默沙东、阿斯利康仍是最主要的5家降糖药物供应商。强生则凭借first-in-class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Invokana 的亮眼表现迅速攀升至第6位,未来可能会威胁到阿斯利康的地位。BMS的糖尿病业务已经陆续转移给阿斯利康,表中只作为一家企业计算。BI与礼来在2011年组成糖尿病联盟,针对新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DPP-4抑制剂类药物、PEG化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仿制药等进行研发-销售的全面合作。表中也作为一家企业计算。表二:各家药企降糖药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 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 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 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 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 影响吸收。 身体部位不同, 药物吸收速度也不 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 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 然后马上 注射。 1.2 速效胰岛素 的危险。 1. 3 短效胰岛素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 3— 6h ,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 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 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 、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 2?4h 起效,作用持 续 lOh 以上。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配合睡前注 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之所以选择睡前注射, 是因为这样既可有效地控制夜间直至 次日的空腹血糖, 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风险, 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缺 乏的病人, 也可在早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中效胰岛素, 然后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 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 。 1.5 长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即甘精胰岛素 ),如来得时、长秀霖等。长效胰岛 素注射后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可维持 24h ,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提供全天基础 胰岛素的分泌, 因而可以固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注射,十分方便、 灵活。 通常还需 在三餐前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 (或口服降糖药物 )。 15— 30min 内进餐, 使药液充分混匀,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 诺和锐等。 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 给药 5— 10min 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 3。5h ,故应在餐前5min 左右注射。 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并减少低血糖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 、常规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 O .5h

糖尿病药物市场分析

糖尿病药物市场分析 当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同时也使得一些危害健康的疾病发病率 随之提升,其中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和患病者逐渐低龄化尤其突出。中国目前大约有2000 多万名糖尿病患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终身疾病,很难彻底治愈,需要终身服药,因此人们也戏谑其为“富贵病”之一。 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 相对不足,或是该物质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9月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⑴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症状,且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一天中任 意时间)血糖≥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⑵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只要重复两次血糖化验结果均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为糖尿病。疾病分类为Ι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Ι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早,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Ⅱ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类型的大多数,具有一定家族遗传性,另外两种类型发病率会较少。 该类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季节性不明显,从零售监测数据库选择6个城市2012年糖尿病用药可看到,零售终端糖尿病用药由片剂主导(见图1),占了将近8成的市场,其次是胶囊剂,其他剂型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等占比相对较少,仅占6个城市合计的4.6%。米内网研究表明糖尿病用药现以化学药为主,中成药为辅,但中成药的市场比重在缓慢增加(见图2),2012年北京、成都、广州、杭州、上海和武汉6个城市合计的糖尿病市场化学药占了80.5%,中成药为19.5%。因我国有使用中草药的悠久历史,国民对中药认可度 较高,故开发中成药或中药单一提取物成分降糖新药成为很多国内医药研究机构的研发方向。我国现今已批准上市的中药类降糖制剂至少有40多种,然而如同化学药一样,让消费者能够脱口而出的品牌屈指可数,中成药市场竞争激烈,树立品牌必不可少。 图1:6城市合计降糖用药剂型分布 糖尿病化学药用药中,按药物的药理可分为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alpha-糖苷酶抑制剂和其他6大类(见图2),近年来较新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因在零售比重较少,暂时也归到其他类里面。 磺脲类占比最大,达33.8%,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代表药物通用名有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其次是双胍类占了24.7%的比例。两者合计瓜分了一半以上的化学药市场。 噻唑烷二酮类和alpha-糖苷酶抑制剂属于较新一类治疗糖尿病药物。其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由于化学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噻唑烷二酮结构,药理作用也相似,即能改善胰岛

糖尿病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联合用药原则 1.早期、小剂量、联合用药(一药加倍,不如两种药搭配)。 2.联合用药只限于“非同类药物”之间联用,同类药物不得联用(如消渴丸与格列齐特;优降糖与达美康,瑞格列奈与格列美脲)。 调整原则 1.在无禁忌症、无配伍禁忌或无严重不良反应(顾客不可耐受)的用药方案下,如果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可以考虑增加血糖仪、预防保健及并发症产品的销售。 2.有些消费者原来服用的是非正规产品,大多是非法添加药品的保健品和某些假冒国药准字的中药产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格列本脲等促泌剂),实际上此类产品就是假药。一旦确定顾客服用假药,不允许在继续服用的时候给予其它联合用药指导,必须坚决替换掉,给予全新的联合方案。替代此类产品的最佳药品是格列美脲,起始剂量根据原非正规产品剂量而定。(切记:需要请教辅导老师后确定) 3.顾客用药方案的调整必须根据最近的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值),不能只根据1个血糖值来调整用药方案。任何血糖值的异常都要全面分析,糖尿病“五驾马车”治疗是否合理,在排除饮食、运动、情绪等非药物因素的前提下,考虑药物因素。 4.用药方案的调整必须兼顾空腹与餐后血糖,合理方案使用后要继续监测血糖谱,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临床中与用药有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临床病情需要但并未给与的药物治疗。 ②接受了错误的药物治疗。 ③接受了正确的治疗药物,但所用剂量过低。 ④接受了正确的治疗药物,但所用剂量过高。 ⑤正在经历一个药物的副反应。 ⑥正在经历一个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⑦没有按处方服药。 ⑧没有在药师指导下应用药物。 一定是要给予会员综合解决方案,包括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节,从而带动血糖仪,降糖药品,并发症品种,预防保健等产品的服务。 每确定一个新的治疗方案都需要考虑以下6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没有,请反复。(如图)请务必记住以下几点: 1.没有降不下去的血糖; 2.降糖药物是不会升高血糖的。血糖升高了,一定有原因; 3.不能根据1次血糖检测值进行分析,必须综合考虑血糖普;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糖尿病用药大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 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 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 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 ),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 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 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 分钟,作用高峰为2~4 小时,持续时间5~8 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4 小时,作用高峰6~10 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 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 小时,作用 高峰14~20 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 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 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 40单位/毫升

口服糖尿病药物市场分析

源中国医药报 2009-11-9 16:58:04 口服糖尿病药物市场分析 李梅梅 热点推荐 2009年全球十大生物医药交易事件 2009年生物医药领域最火热的趋势,莫过于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间的并购. ?更多专题 相关阅读 2009美国FDA批准上市新药 2009年FDA批准26种新药上市 ?更多新药信息 【生物谷https://www.doczj.com/doc/b43930648.html,】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全球每年有超过38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目前全世界已有2.46亿糖尿病患者。我国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5倍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如此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催生出潜力巨大的糖尿病用药市场。糖尿病用药领域也已成为各大药企征战的重点。2008年,全球糖尿病市场总销售额高达240亿美元,而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口服药市场份额略高于胰岛素制剂。 2008年口服降糖药市场TOP10企业所占市场份额

外资产品称霸市场 据华源医药电子商务数据推算,在国内4900家综合医院及近万家政府办中医院,口服糖尿病用药的购药金额均在逐年增加,且近几年在整体市场中所占份额相对稳定。 在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上,外企所占金额份额远远大于国内企业。其中,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最为突出,其拳头产品阿卡波糖(拜糖平)独占了30%的市场份额;在销售业绩排在前10名的企业中,三资企业占到90%,内资企业仅有北京万辉双鹤药业一家跻身前10。造成这种市场格局很重要的原因是,口服降糖药中的明星产品基本为国外企业的专利药,虽然仿制药也层出不穷,但并未对专利药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专利药的推广也非常成功,牢牢控制着市场。 口服降糖药品种浅析 口服糖尿病用药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用药金额份额超过50%。两地用药金额最大的都是阿卡波糖。 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华源医药电子商务抽样数据涉及常用的20多个口服降糖药品种,按照用药金额份额依次降低排序为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和中药降糖药,其中α-糖苷酶抑制剂在金额份额上一直领先。近年来,非磺脲类促泌剂的销售增势最为明显,并在2008年将双胍类挤出前三。双胍类代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备受市场青睐,所以从口服降糖药销售数量来看,双胍类药物仍遥遥领先。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品种为二甲双胍与苯乙双胍。最初临床用得较多的是苯乙双胍(降糖灵),但因其乳酸酸中毒发生率较高,欧美国家已停止使用,我国也已近淘汰。目前,二甲双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继2005年9月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后,2006年ADA/EASD联合发表的专家共识对应用二甲双胍的态度更加积极,建议将二甲双胍列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步治疗中,这就意味着除非患者有禁忌证,否则一旦确诊均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 国内生产二甲双胍的企业较多,商品名有降糖片、甲福明、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君力达等,但市场集中度较高,2008年前10名企业所占金额份额接近95%,数量份额超出80%。其中,百时美施贵宝的“格华止”占绝对优势,其金额份额几乎占到整个市场的3/4,但价格较为昂贵,每克价格在3元左右,而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二甲双胍价格每克不超过2元。国内企业的领跑者为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 α-糖苷酶抑制剂目前研究开发出来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以及米格列醇。α-糖苷酶抑制剂与双胍类的区别是延缓而不是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因此能够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阿卡波糖与米格列醇均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但二者的销售成绩却有天壤之别。阿卡波糖的销售金额一直领跑口服糖尿病用药。获准生产阿卡波糖制剂的生产企业有3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和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源医药电子商务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原研厂家拜耳医药占据市场83%的金额份额,近几年略有下降,所丢失的市场主要被杭州中美华东公司抢占,两家的产品均为阿卡波糖片,而四川宝光的50mg阿卡波糖胶囊仅占1%的市场份额。 伏格列波糖由日本Takeda公司开发,曾在全球畅销药排行榜排在前150位,市场推广也较为强劲,但在中国市场与阿卡波糖的销售相比处于下风。2004~2008年,伏格列波糖的金额份额持续下降,2008年

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 非磺脲类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 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缺陷,对降低餐后血糖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瑞格列奈治疗组的I相胰岛素分泌可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瑞格列奈还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二甲双胍类 盐酸二甲双胍是首选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超重和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其常用药物有:糖-100、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一)糖-100:主要成分BTD-1是调节饭后血糖急速增加的大豆发酵提取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MORI利用脱脂豆粕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MORI产生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小肠绒毛里面的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二)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三)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胰岛素增敏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