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验基本原理及主要实验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验基本原理及主要实验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验基本原理及主要实验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验基本原理及主要实验

目录

第一部分生物化学技术概论

1.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普通实验技术…………………………………………………………………

3.实验样品的制备………………………………………………………………

4.离心分离技术原理及使用方法………………………………………………

5.电泳原理………………………………………………………………………

6.分光分析原理…………………………………………………………………

7. 层析分离原理…………………………………………………………………

8. 实验室规则…………………………………………………………………

第二部分生物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一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实验二考马氏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三蛋白质紫外分光测定法……………………………………………实验四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实验五血清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六血清蛋白质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七pH对唾液淀粉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八碱性磷酸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九改良Mohun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实验十氨基转移作用…………………………………………………………

实验十一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混合氨基酸……………………………………

实验十二胡萝卜素的柱层析分离……………………………………………

第三部分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实验十三脲酶凝胶过滤分离……………………………………………………实验十四血清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实验十五质粒DNA的微量快速提取…………………………………………

实验十六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实验十七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实验十八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实验十九四唑盐比色法(MTT)法………………………………………………实验二十核酸的提取、定量测定………………………………………………实验二十一肝糖原提取与鉴定……………………………………………………

本部分的内容为生物化学实验中所涉及的主要原理。介绍如何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及书写实验报告的一般规则,是训练学生进行正规实验寻林的重要内容。普通实验技术包括玻璃仪器的洗涤,洗液的配制,吸量管的使用、混匀的方法以及过滤、离心等一般实验室技术。实验样品的制备着重讨论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血液、尿液样品及组织材料的采集和处理,匀浆制备和组织浸出液制备。离心分离技术、电泳原理、分光分析、层析分离技术,重点讨论这些重要技术的原理,内容则尽可能简洁扼要,作为具体实验内容的参考。

一.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实践,目的在于经过实践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探求真知、尊重科学事实和真理的学风,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一)实验记录

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及时地记录在激烈路本上。原始数据必须准确简练、详尽、清楚。记录时不能夹杂主观因素,在定量实验中观测的数据,如称量物的重量、滴定管的读数、光密度值等,都应设计一定的表格,依据仪器的精确度记录有效数字。

完整的实验记录包括实验日期、实验题目、目的、操作、结果。

(二)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及记录,按照下列顺序写出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The title of experiment ):

2.目的(Objective):

3.原理(Principle):最好使用简式。

4.操作步骤(Operational procedure):

5.实验记录

6.计算与结果(Calculation and Results):

7.讨论(Discussion):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异常现象进行探讨和评论,

以及对于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

操作者姓名,实验日期。

二、普通实验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与清洁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清洁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玻璃仪器的洗涤工作是

很重要的

1.新购置玻璃仪器的清洗

新购置来的玻璃仪器表面附着有游离碱质,应先用肥皂水洗刷后再用流水冲洗,浸泡于I-2%HCl中过夜,取出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在干燥箱中烤干或自然晾干,备用。

2.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洗涤·

(1)一般玻璃仪器:烧杯、三角烧杯、试剂瓶、试管等,可先用洗衣粉或肥皂水刷洗,将器皿内外壁细心地刷洗,使其尽量多地产生泡沫,然后再用自来水洗干净,洗至容器内壁光洁不挂水珠为止,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晾干备

用。

(2)容量仪器:吸量管、容量瓶、滴定管等在使用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勿使粘污物质干涸,并及时用流水或洗衣粉水尽量洗涤,稍干后有铬酸洗液浸泡数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将洗液完全洗去,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晾干备用。

(3)比色杯:用毕立即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干净,如不干净时可用HCl或适当溶剂冲洗(避免用较强的碱液或强氧化剂清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切忌用试管刷或粗糙的布或纸擦洗,以保护比色杯透光性,冲洗后倒置晾干备用。

(二)清洗液的原理与配制

1.肥皂水,洗衣粉溶液和去污粉:是常用的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除去污垢,能使脂肪、蛋白质及其它粘着性物质溶解或松弛,一般玻璃仪器可直接用肥皂水浸泡或刷洗。

2.铬酸洗液

(1)原理:铬酸洗液由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和浓硫酸配制而成,其清洁效力主要应用其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K2Cr2O7 + H2SO4→H2Cr2O7+ K2SO4

2CrO3(铬酐,红色) + H2O

Cr2O3(绿色)+ 3(O)

H2SO4→H2O + SO2 + (O)

铬酐越多硫酸越浓,其清洁效力也就越强,当洗液变绿色后则不宜应用。

洗液的配制:

称取重铬酸钾5g放于250ml烧杯中,加热水5ml搅拌,使其尽量溶解,烧杯下垫一一石棉网以防过热,然后慢慢加入工业用浓硫酸100ml随加随搅拌,尽量避免红色铬酐沉淀析出。此时洗液由红黄色转为黑褐色,冷却后储存于指定容器内,盖紧以防吸水,贴上标签(洗液变绿后不宜使用)。

3.使用:使用洗液前需将玻璃仪器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并将仪器上的水分尽量除去再放洗液中浸泡,数小时后取出仪器,用自来水充分清洗至无水分为止,冲洗时注意勿将洗液溅出水槽,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数次,晾干备用。

上述两种洗液时常用的,实验中遇到特殊污染物,需用针对性强的洗涤液。

(三)量器类的使用法

量器是指对液体体积进行计量的玻璃器皿,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刻度吸量管、刻度离心管及自动加液管等。

l.滴定管:

滴定管分常量与微量滴定管。常量滴定管又分为酸式与碱式两种,各有白色、棕色之分。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氧化性以及盐类的稀溶液。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溶液。棕色滴定管用于盛装见光易分解的溶液。常量滴定管的容积有20、25、50、100毫升四种规格。微量滴定管分为一般微量滴定管和自动微量滴定管,容积为5、10g升等规格,刻度精度因规格不同而异。

滴定管主要用于容量分析。它能准确读取试液用量,操作比较方便。一般是左手握塞,右手持瓶;左手滴液体,右手摇动。在滴定台上衬以白纸或者白磁板,以便观察锥形瓶内的颜色。滴定速度以10ml/min,即每秒3~4滴为宜。接近终点时,滴速要慢。甚至每秒半滴或l/4滴地进行滴定,以免过量。达到终点后

稍停l~2分钟,等待内壁挂有的溶液完全流下时再读取刻度数。正确读取容积刻度是减少容量分析实验误差的重要措施。滴定管的读数方法,可依个人的习惯而不同。但是在同一实验中读取容积刻度时,必须以液面的同一特征标志为准,以保证其系统误差。

一般读数方法∶普通滴定管读取数据,双眼与液面同水平读数。

有色液读取数据是溶液弯月面两侧最高点连线与刻度线重合点°

无色液读取数据是溶液弯月面最低点水平线与刻度线重合点。

2.吸量管

可淮确地量取溶液的体积。

(1)分类:常用分三类:

①奥氏吸量管:供推确量取0.5毫升、l毫升、2毫升液体时用。每根吸量管上只有一个刻度,放液时必须吹出量后残留在吸量管尖端的液体,主要用于量取粘滞系数大的液体。

②移液管:供推确量取5毫升、10毫升、25毫升等较多体积液体时用。每根吸量管上只有一个刻度,放出液体流毕后,将吸量管尖在容器内壁上继续停留15秒,注意不要吹出尖端最后的部分。

③刻度吸量管:供量取10毫升以下任意体积的液体时用。分全流出式与不完全流出式。全流出式:一般包括尖端部分,欲将所量取液体全部放出时,须将残留管尖的液体吹出。此类吸量管的上端常标有吹字。

不完全流出式:若吸量管上端未标有吹字样,则残留管尖的液体不必吹出o其刻度不包括吸量管的最后一部分。

(2)吸量管的使用

①选择:使用前先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吸量管,刻度吸量管的总容量最好等于或稍大于最大取液量。临用前要看清容量和刻度。

②执管:用拇指和中指(辅以无名指),持吸量管上部,用食指堵住上口并控制液体流速,刻度数字要对向自己。

③取液:用另一只手捏压橡皮球,将吸量管插入液体内(不得悬空,以免液体吸入球内),用橡皮球将液体吸至最高刻度上端l~2cm处,然后迅速用食指按紧管上口,使液体不致于从管下口流出。

④调准刻度:将吸量管提出液面,吸粘性较大的液体(如:全血、血清、血浆)时;先用滤纸擦干管尖外壁,然后用食指控制液体缓慢下降至所需刻度(此时液体凹面,视线和刻度应在同一水面上),并立即按紧吸量管上口o

⑤放液:放松食指,使液体自然流入受器内。放液时,管尖最好接触受器内壁。但不要插入受器内原有的液体中,以免污染吸量管和试剂。

⑥洗涤:吸血液、血清等粘稠液体及标本(尿液)的吸量管,使用后要及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吸一般试剂的吸量管可不必马上冲洗,待实验完毕后再冲洗。冲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备用。

3.容量瓶

用于配制一定浓度标准溶液或试样溶液。颈上刻有标线,表示在20℃,溶液装至标线的容积。有10、25、50、100、250、500、1000、2000毫升几种规格,并有白色、棕色两种颜色。

使用方法:使用前应先检查容量瓶的瓶塞是否漏水,瓶塞应系在瓶颈上,不得任意更换。瓶内壁不得挂有水珠,所称量的任何固体物质都必须先在小烧杯中溶解或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4.量筒

量简是用来量取要求不太严格的溶液体积的。在配制要求不太准确的溶液浓度时,使用量筒比较方便。它有从5~2000ml十余种规格。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溶液。读取刻度的方法与容量瓶和滴定管相同。

(四)一般操作法

1.溶液的混匀

样品与试剂的混匀是保证化学反应充分进行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使反应体系内各物质迅速地互相接触,必须借助于外加的机械作用。混匀时须防止容器内液体溅出或被污染,严禁用手指直接堵塞试管口或锥形瓶口振摇。溶液稀释时也须混匀。混匀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⑴搅动混匀法:适用于烧杯内溶液的混匀。如固体试剂的溶解和混匀。搅拌使用的玻璃棒必须两头都圆滑,棒的粗、细、长、短必须与容器的大小和所配制的溶液的多少呈适当的比例关系。搅拌时必须使搅棒沿着器壁运动,以免搅入空气或使溶液溅出。倾入液体时必须沿着器壁慢慢倾入,以免产生大量气体,倾倒表面张力低的液体更要缓慢仔细。研磨配制胶体溶液时,搅棒沿着研体的一个方向进行,不要来回研磨。

⑵旋转混匀法:适用于锥形瓶;大试管内溶液的混匀。手持容器使溶液作离心旋转.以手腕,肘或肩作轴旋转。

⑶指弹混匀法:适用于离心管或小试管内溶液的混匀。左手持试管上端,用右手指轻轻弹动试管下部,或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持管的上端,用其余三个手

指弹动离心管,使管内的液体作旋涡运动

⑷振荡混匀法:适用振荡器使多个试管同时混匀,或试管置于试管架上,双手持管架轻轻振荡,达到混匀的目的。

⑸倒转混匀法:适用于有塞量筒和容量瓶及试管内容物的混匀。

⑹吸量管混匀法:用吸量管将溶液反复吸放数次,使溶液混匀。

⑺甩动混匀法:右手持试管上都,轻轻甩动振荡即可混匀。

⑻电磁搅拌混匀法:在电磁搅拌机上放上烧杯,在烧杯内放入封闭于玻璃或塑料管中的小铁棒,利用磁力使小铁棒旋转以达到混匀杯中液体的目的。适用于酸碱自动滴定,pH梯度滴定等。

2.过滤法

是分离沉淀和滤液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收集滤液,收集或洗涤沉淀。可用漏斗及滤纸或吸滤法。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制备血滤液等实验时,要用干滤纸而不能用水把滤纸先弄湿,因为湿滤纸会影晌血液稀释的体积。

⑵折叠滤纸的角度应与漏斗相合,使滤纸上缘能与漏斗壁完全吻合,不留缝隙。—般采用平折法(即对折后再对折)。

⑶向漏斗中加溶液时,使其沿玻璃棒慢慢流下;玻璃棒不能在漏斗中搅动。倒入速度不要太快,以防损失,不得使液面超过滤纸上缘。

⑷较粗的过滤可用脱脂棉或纱布代替滤纸,有时也可用离心沉淀法代替过滤法。

3.加热法

可直接用火(电炉)或水浴加热,使用水浴时防止浴中容器倾倒。酒精灯使用

注意:①禁止头碰头点燃。②用过后先用盖子盖一下,灭后再拿下重盖,防止形成真空,盖子打不开。③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人。④加热时管夹夹住试管的上l /3部分,均匀加热,再固定管底加热。

4.烤干法

烤干试管时,应将管口向下倾斜约成45°角,由上往下,先烤管底,最后将管口的水份烤干。烤干时须经常移动以免炸裂。试管等普通玻璃器材,也可在烘箱内烘烤干。

三、实验样品的制备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无论分析组织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或是探索组织中的物质代谢过程,都需要利用预先处理过的特定生物样品。掌握此种实验样品的正确处理与制备方法是做好生物化学实验的先决条件。

在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样品是人或动物的血、尿和组织等。现将动物或人的这些样品制备的方法扼要介绍如下:

(一)血液样品

收集动物或人的血液样品时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以防止溶血。

1.全血取出血液后,迅速盛于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内,同时轻轻混匀,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以免血液凝固。取得的全血如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储存于4℃冰箱中。

常用的抗凝剂草酸盐(1~2mg/ml全血)、柠檬酸盐(5mg/ml全血)、氟化钠(5~10mg/ml全血)、肝素(0.01~0.2mg/ml全血)。可将抗凝剂配成适度的水溶液,按需要量加入试管中,并涂布于试管壁,横放烘干备用。

2.血浆将上述抗凝之全血在离心机中离心,白细胞下沉,上清液既为血浆。分离血浆时必须严格控制溶血,除采血时一切用具都需要清洁干燥外,取出之血液也不能剧烈振摇。

3.血清收集的血液不加抗凝剂,在室温下约5~20分钟即自行凝固,通常经3小时,血块收缩而分离出血清。血块收缩后,应及早分离出血清,一面溶血。若血块粘着容器壁过紧,血清不易分离出来,可用细玻璃棒轻轻剥离,将血液离心,可分离的较快、较多。

4.无蛋白血滤液分析血液中某些成分时,为了避免蛋白质的干扰,需预先除去血中的蛋白质成分。常用三氯醋酸、钨酸或氢氧化锌等沉淀剂与蛋白质作用,然后用过滤或离心方法制成无蛋白血滤液。

(二)尿液样品

一般定性实验样品可以用随时收集的新鲜尿液。定量测定尿液中各种成分时应收集24小时的尿液,混合后再取样。

收集方法:一般在早晨一定时间排出残余尿弃去,以后每次尿液收集于清洁大玻璃瓶中,到第二天同一时间收集最后一次尿即可。把收集地4小时尿液充分混合后用量筒量准起总体积,然后取样分析。

收集的尿液不能立即进行实验,则应置于冷处保存。必要时收集尿瓶中预先放入防腐剂,通常甲苯约10ml/L尿或浓硫酸10ml/L尿。收集实验动物的尿液时,可将动物置于代谢笼中,按以上方法通过笼下的漏斗收集动物24小时的尿液。

(三)组织样品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常利用离体组织研究各种物质代谢的突击功能与酶系的作用,也可以从组织中提取各种代谢物质或酶进行研究。

但生物组织离体过久,其所含物质的含量和生物活性都将发生变化。因此,利用离体组织作为提取材料或代谢研究材料时应在冰冷条件下迅速取出所需要的组织,并尽快进行提取或测定。

1.组织糜将组织用剪刀迅速剪碎,或用绞肉机绞成糜状即可。

2.组织匀浆向剪碎的新鲜组织中加入适量的冰冷的匀浆制备液,用高速

电动匀浆机或玻璃匀浆器制成匀浆。

3.组织浸出液将上述制成的组织匀浆加以离心,其上清液即为组织浸出

液。

四、离心分离原理

(一)原理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把溶液中的粒子进行分离的一种仪器。所谓离心力是指物体作圆周运动时形成的一种使物体脱离圆周运动中心的力。离心力的单位为g,即重力加速度(980.6cm/S2),离心力的大小可根据离心时的旋转速度(r/min,每分钟转速)和物体离旋轴中心的距离r(cm)按下式计算:g=r×V2×1.118×10-5

或按下式计算所需要的转速

V=[(g×89445)/r]-2

制备离心几乎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分级离心法,另一种是密度梯度离心法。

(二)分类

1.分级离心法:非均一的粒子悬浮液在离心机中离心时,各种粒子以各自的沉降速度移向离心管底部,逐步字底部形成一层沉淀物质。这层沉淀物质含有

各种组分,但是最多的是那些沉降得最快的组分。为了分出某一些特定的组分,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离心。通常先选择一个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进行第一次利息,使大部分不需要的大粒子沉降去掉。这时需要的组分大部分仍留在上清液内。然后将收集到的上清液用更高的转速离心,把需要的粒子沉积下来。离心时间要选择得当,使大部分不需要的小粒子仍留在上清液中。倾去上清液,再把沉淀悬浮起来,用较低转速离心。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需纯度。

2.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可同时使样品中几个或全部组分分离。将样品粒子在一个密度梯度介质中离心,这个介质由一合适的小分子和样品粒子可在其中悬浮的溶剂组成。离心时离轴心愈远介质密度愈大。

(三)电动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欲使沉淀和母液分开,过滤和离心都可达到目的,但当沉淀粘稠,或颗粒过小能通过滤纸、总容量太少又需要定量测定时,使用离心沉淀法比过滤法要好。使用方法:

1.应先将离心机放在稳定的台面上,放平、放稳,检查离心机转动状态是否平稳,以确定离心机的性能。

2.检查套管与离心管大小是否相配,离心管应能在套管内自由转动不至太紧,套管软垫(用棉花或橡皮)是否铺好。套管底部是否有碎玻璃片或漏孔(玻璃片必须取出,漏孔经修补好后才能使用)。

3.检查合格后,将一对离心管分别放入一对套管中,然后连同套管一起分别置粗天平两侧,使两侧的总重量平衡(包括离心管、离心套管、离心管内装溶液的重量的总和),用滴管向较轻的一侧离心管与套管之间加水,直至天平两侧彼

此相等为止。将各对已平衡的套管连同内容物放置于离心机内,两个等重的管必须放在对称位置,严禁在对称两侧离心管套中,仅一侧放置离心管。离心时离心机内不得留有离心管套。

4.将离心管放要后,应先盖好离心机盖,检查所需电源电压的大小,再按要求将电源接通。打通电源开关,逐步旋转转速旋钮,速度调节应缓慢,增加离心机转速直至所需的转速。

5.离心机转动时,如果机身不稳或声音不均匀时,应立即停止离心,重新检查重量

是否对称和离心机是否放平稳。离心时,玻璃管、套管打碎应立即清除,重新配平后再

离心。

6.离心达规定时间后,将转速旋钮逐步回转到零。再关闭电源。不可以用手强制使其停止转动,因这样既损伤离心机,同时沉淀又可能被搅动浮起,待离心机停稳后,取出离心管及管套,最后将电源插头拨下。

注意事项:在配平时,勿使离心管套外部沾水,否则会影响结果。

五、电泳原理

(一)电泳的基本原理

带电荷的质点,在一定条件的电场作用下,可向一极移动,如带电荷的质点移向负极,这种现象称为电泳。许多生物分孑都带有电荷,其电荷多少取决于分孑性质及其所合在介质的pH和组戍,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所带电荷性质、电荷数量以及分子量、颗粒形状的不同,在同一电场的作用下,各组分泳动的方向和

速度也各异,因此,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组分移动距离的不同,而达到分离鉴定各组分的目的。

设一带电分子在电场中所受的力为F,F的大小取决于质点所带电荷Q和电场强度X,即F=Q·X根据Stoke氏定律,一球形的分子运动时受的阻力F’与分子运动的速度V、分子的半径r、介质的粘度η的关系为F'=6πrην当F=F′时,即达到动态平衡时:Qx=6πrην

移项得v/x=Q/6πrην(1)

当v/x表示带电分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运劫速度,移为迁移率,也称为电泳速度,以v表示,

即v=v/x=Q/6πrην(2)

由式(2)可见,一个带电分子的迁移率不仅取诀于其本身所带的电荷,而且还与电场强度介质的pH、禹子强度、粘度、电渗等因素有关。在具体实验中,移动速度v为单位时内t(以秒计)内移动的距离d(以cm计),即

V=d/t

又电场强度Ⅹ为单位距离I(以cm计)内电势差E(以伏待计),即以v=d /t,X=E/I代入(2)式即得v=v/x=(d/t)/(E/I)=dI/Et

故迁移率的单位为cm2.秒-1伏待ˉ1。

物质(A)在电场中移动的距离为:d A=VA Et/I

物质(B)在电场中移动的距离为:d B=V B Et/I

两物质移动的距离之差为△d=dA-dB=(VA-VB)Et (3)

(3)式表明物质A、B能否分离取诀于两者的迂移率,如相同则不能分离;如有差别则能分离。实验所选择的条件如电压和电泳时间与两物质的分离成正

比;电场距离如滤纸与离距离成反比。

(二)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

1.电泳介质的pH当介质等于其两性物质的等电点时,该物质处于等电状态即不向正极或负极移动。当保质pH小于其等电点时,则呈正离子状态移向负极;反之,介质pH大于其等电点时,则呈负离孑状态,移向正极。因此,任何一种两性物质均受介质pH的影晌,即诀定两性物质的带电状态及其量,为了倮持介质pH的稳定性,常用一定pH的缓冲液。

2.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对电泳的影响是:离子强度低,电泳速度快,分离区带不易清晰;离子强度高,电泳速度慢,但区带分离清晰,如离子强度低,缓冲液的缓冲量小,不易维持pH的恒定;离子强度过高,则降低蛋白质的带电量(压缩双电层)使电泳速度减慢。所以常用离子强度为0.02~0.2之间。

溶液离子强度的计算I=l/2ΣCiZi2

I表示离子强度Ci为克分子浓度(指离子而言)Zi表示离子的价数。

3.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和电泳速度成正比关系。电场强度以每厘米的电势差计算,也称电势梯度。电场强度越高,则带电粒子的移动越快。电压增加,相应电流也增大,电流过大时易产生热效应可使蛋白变性而不能分离。

4.电渗作用在电场中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如滤纸中含有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溶液则向负极移动。由于电渗现象与电泳同时存在,所以电泳的粒子移动距离也受电渗影响。如果纸上电泳蛋白移动的方向与电渗现象相反,则实际上蛋白泳动的距离,等于电泳移动距离减去电渗距离。如果电泳方向和电渗方向一致,其蛋白质移动距禹等于二者相加。电渗现象所适成的移动距离可用不带电的有色染料或有色葡聚糈点在支持物的中问。观察电渗方向和距

离。

4.其它因素例如滤纸、缓冲溶液的粘度以及电泳时的温度变化等因素也都

影响泳动速度。

(三)区带电泳分类

按支持物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

l.滤纸及其他纤维素膜。如乙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膜、聚胺纤维膜电泳。2.粉末电泳如纤维素粉、淀粉、玻璃粉电泳o

3.凝胶电泳如琼脂糖、硅胶、淀粉胶、聚丙烯酰胺电泳。

4.丝线电泳知尼龙丝、人造丝电泳°

按支持物的装置形式不同,可分为:

I.平板式电泳,支持物水平置,是最常见的电泳方式。

2.垂直板式电泳。

3.连缓一流动电泳,首先应用于纸电泳将滤纸垂直竖立,两边各放一电极,缓冲液和样品白顶端下流,与电泳方向垂直。可分离较大量的蛋白质,以后有用淀粉、纤维素粉、玻璃粉等代替滤纸,分离效果更好。

按pH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

l.连续pH电泳

电泳的全部过程中缓冲液的pH保持不变,如纸电泳、乙酸纤维膜电泳。2.非连续pH电泳

缓冲液和支持物间有不同的pH,如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等电聚焦电泳,等速电泳等,能使分离物质的区带更加清晰,并可对极微量物质(ng即10ˉ9g)迸行分离。

(四)电泳技术的应用。

电泳技术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分离各种有机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酯类、核苷、核酸等)和无机盐。并可用于某种物质的纯度及分子量的测定。电泳技术与层析技术结合和指纹图可用于蛋白质结构的分析。现免疫结合的免疫电泳,提高了对蛋白质的鉴别能力。与酶方法结合发现了同功酶。电泳技术是目前应用极广的分离物质的一种很好方法。也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技术。

六、分光分析原理

分光分析原理

许多物质的溶液是具有颜色的,如高锰酸钾显紫红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这些溶液的颜色深浅是和溶液的浓度有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的浓度越大,表现为溶液的颜色越深,因此,可以用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称力比色分析法,简称比色法。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波长在400~700nm范圈内的电磁波为可见光。自然界的白光是一种混合的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知果把两种适当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就叫互补色。

溶液对可见光区的各色光几乎都吸收,则溶液呈黑色。如果溶液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则溶液呈现出被它吸收色光的补色。例如:白

色光照射KmnO4溶液,溶液将其中的绿色光大部分吸收,而其它各色光透过溶液,通过溶液的光除紫色外其它颜色的光都两两互补成白色光,所以看到的是透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从上面可知,有色溶液显现的颜色实质上是它所选择吸收光的互补色。

(一)比色法主要有目视比色法、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它们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被用来测定溶液中存在的光吸收物质的浓度,其理论依据是Lambert和Beer定律。

https://www.doczj.com/doc/b42242321.html,mbert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使光的强度减弱,若溶液的浓度不变,则溶液的厚度愈大,光线强度的减弱也愈显著。若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I表示光线透过溶液后的强度,L表示溶液的厚度。

则一dI/dI∝I —dI/dI=aI

或dI/I=a.dI ∫Io I dI/I=-a∫Io I dI

ln(I/I0)=-aI

所以ln I0/I= aI或I/I0=eˉaI

或lgI0/I=K1e(K1e=a/2.303)(I/I0=10ˉKie)

K1是一常数,受光线波长,溶液性质和溶液浓度影响。从上述公式可知,透过溶液

后光线I0强度的减弱(I/I0)与溶液厚度L呈指数函数关系。

2.Beer定律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细菌生化试验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琼脂平皿上的生长表现观察并记录不同的菌落:大小、形状、边缘、表面性状、隆起度、颜色、透明度、硬度、溶血等。 观察琼脂斜面上的生长表现:菌苔的颜色及茂盛情况。 观察半固体琼脂的生长现象:绒毛状、线状等。 细菌的培养特征:点状圆形丝状不规则形假根状纺锤状扁平隆起凸起垫状脐状边缘整齐波状裂片状啮蚀状 .丝状卷发状丝线状刺毛状串珠状疏展状树根状假根状丝状串珠状乳头状绒毛状树根状量杯状萝卜状漏斗状囊状层状絮状环状蹼状膜状 2.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1 绪 论

1 绪论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地和基本生产资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由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三个环节组成。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其产品可直接作为粮食或工业原料被人类直接利用,也可作为饲料、饵料等用于动物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其他产品。农业生产的废弃物,通过耕作归还土壤,继续进入土壤物质循环之中,更新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高土壤生产性能。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因此还能给提供大部分生命必需元素。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主要是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植物生产还是动物生产,都是离不开土壤这个基地的。 土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型资源,因为土壤的形成和更新速度非常缓慢,而土壤质量的破坏却可能是极为迅速的。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是全人类的一项迫切而又长远的历史任务。 1.1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土壤(Soil)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陆地表面”说明土壤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则是土壤这一物质客体的基本必要组成分;“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说的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即具有肥力;“未固结层”指其物理状态之疏松多孔,明显有别于坚硬固结的岩石等。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再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阶段性产物,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变得疏松多孔,部分矿物彻底分解成为可溶性物质。生物的活动不仅加快了岩石风化进程,而且为土壤积累有机物质创造了条件,于是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诞生了。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这一概念涉及到土壤学的各个分支。狭义的土壤肥力的概念是指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土壤养分和水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是重要的,但不能全面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因素至少应包括养分、水分、空气和温度四个方面,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协调状态。 根据肥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将之分为自然肥力(natural fertility)和人为肥力(anthropogenic fertility)。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也就是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纯粹的自然肥力只有在原始林地和未开垦的荒地上才能见到。由耕作、施肥、灌排、改土等人为因素作用形成的土壤肥力称为人为肥力。人为肥力是在自然土壤经过开垦耕种以后,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创造出来的。 农业土壤(又称为耕作土壤、耕种土壤),既具有自然肥力,又具有人为肥力,就其发生而论可以区分,但极难分出各自的权重。在农业生产上,土壤肥力受到环境条件、土壤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特点等的限制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来。我们把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 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 (二OO四年一月六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七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学位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如下。 一、总则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等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预答辩资格的申请、预答辩、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及学位公示等环节。 凡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者,一律实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和论文“双盲”评阅制度。 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由研究生院学位办组织实施。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一)答辩申请资格 硕士研究生须按计划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所规定的总学分,并参加一定时数的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的

研究和撰写工作,经导师和学科点点长同意签字,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二)答辩的组织与表格领取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学院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人凭学位论文答辩稿一份,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领取《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一份)、《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硕士学位申请书》(一式三份)、《知识产权认定书》(一式三份)、《学位论文修改鉴定意见存查表》(一份)、《论文发表情况表》(一份)。 由答辩秘书认真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经所在学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送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办理答辩手续。 (三)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本学科点点长与导师协商提名,报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签名,方可正式聘请,并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被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抽检的学位论文评阅按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制订的办法(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研[2002]1号)实行。 硕士论文评阅人由2-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硕导。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实验三细菌生理生化鉴定-LOPAT试验

菌落圆形,污白色,全缘,微凹,光滑 实验三细菌生理生化鉴定-LOPAT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lopat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分类地位薄壁菌门Gracilicutes,Proteobacteria纲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SPA培养基:蔗糖20g,蛋白胨5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2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 对照SPA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5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2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 Thornley培养基配方:蛋白胨1g,精氨酸10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钾0.3g,酚红0.01g,琼脂6g,蒸馏水1000ml 1%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3×108 /ml的菌液(病原菌),烟草,马铃薯; 灭菌培养皿及培养基(平板)110套、未灭菌培养皿110套,接种针15个,试管110支,接种针55把,滤纸55张,试剂瓶55个,胶头滴管55支,喷壶55个 三、试验方法: 果聚糖试验(Levan formation): 用细菌悬浮液,在SPA培养基上,再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培养基平板上分别划线。在25℃条件下培养3–7 d,形成白色、粘稠、圆顶、隆起而有闪光的菌落为阳性反应。 在此条件下,在SPA培养基上可形成前述菌落,果聚糖试验为阳性;而在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培养基上,不形成前述菌落。 氧化酶试验(oxidase reaction): 在培养皿内放一张滤纸,滤纸上加3–4滴1%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使其湿润。用玻棒挑取生长24 h的菌苔涂在滤纸上,若菌苔在10 s内变成紫色,为阳性反应;在60 s以后变色或一直不变色,为阴性反应。 在此条件下,菌苔的氧化酶试验为阴性反应 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马铃薯软腐试验(potato erroring capacity): 在马铃薯上做刺伤伤口,将细菌接到伤口上,几天后观察,是否出现软腐。 精氨酸双水解酶检验(argine reaction): 配制Thornley培养基。每试管装3–4 ml培养基灭菌,冷却,针刺接种细菌至培养基底部,立即用凡士林封管,在27℃条件下培养7 d。 在此条件下,精氨酸双水解酶为阴性,颜色不变。 细菌的精氨酸双水解作用是将精氨酸经过两步水解,生成有机胺和无机氨。鉴定细菌的精氨酸试验,无论发酵菌还是非发酵菌,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测的都是精氨酸双水解酶,使用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所以,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用同一种基础培养基,为Moeller配方或Falkow配方,均须加盖石蜡油。对于发酵菌,细菌生长后,培养基变黄为阴性,变紫为阳性;对非发酵菌,培养基颜色不变为阴性,变黄为阳性。另有一种精氨酸双水解酶专用培养基,其中使用的是酚红指示剂。这种配方目前已不使用。细菌生化反应表中的精氨酸双水解酶的阳性百分率也不是在这种培养基上做的,所以,该配方实际已淘汰。 烟草过敏性反应(tobacoo hypersensitivity):

南农土壤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土壤生产力 2、激发作用 3、浸水容重 4、气相率 5、斯托克斯定律 6、土壤水贮量 7、硅氧烷型表面8闭蓄态磷9.Soil order 10、土壤自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根据历届国际土壤学会(或国际土壤联合会),土壤学较成熟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2.何为2:1型非膨胀性矿物?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3.简述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4.何为盐基饱和度?它与CEC有何关系? 5.土壤酸碱度对养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 6.何为酸性沉降?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响如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粘土矿物?其基本结构单位有哪些?请叙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2.何为土壤腐殖物质?土壤腐殖酸有哪些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过程中有何作用? 3.土壤中存在哪些类型的水分运动?各自的推动力是什么?并请叙述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 4.土壤分类工作有哪些内容?请阐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命名方法及其特点。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单位晶片 2.矿质土壤 3.腐殖化系数 4.土水势 5.ESP 6.滞后现象 7.土壤呼吸 8.水合氧化物型表面9.黏着点10.土壤退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简述土壤生物多样性。 3.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意义? 4.何为土壤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5.说明下列函数式中各字母和符号的含义:S = f (cl,o,r,p,t……) 6.什么是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有何用途?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哪些重要作用?目前土壤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何为土壤质地?不同质地的土壤肥力有何特点?如何进行利用与改良? 3.土壤酸度有哪些指标?土壤酸碱性对土壤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如何对土壤土壤酸碱性进行调节? 4.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营养和环境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有机肥减少的情况下,您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 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中, 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作, 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摆 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 2-1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2、淀粉的水解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收唾液所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反应过程为:(C6H12O5)m→(C6H10O5)n→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生化实验报告资料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吴瑞 学号: 3120016004 专业年级: 2012级临床医学(妇幼保健) 组别:第四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室规则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高声说话。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一、 成果简介 -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一、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驱动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很低,主要表现在: 1)具有海外交流经历的研究生规模很小。由于海外交流成本很高,所以受众面很小,出国交流人数占研究生总人数比例很低。 2)研究生校园国际化交流氛围不浓厚。研究生绝大部分为中国本土学生,难以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校园氛围。 3)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程度不高。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实施缺乏国际化理念,全英文课程建设不成体系。 4)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学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国际化运作机制不成熟。 2. 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在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校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理念为引领,突破传统的“小规模、贵族式”国际化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新路径,在理念、形式和内容上做出转变,探索“大规模、大众化”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主要经验有: 1)首创研究生选派机制,提高选派学生质量,多形式多渠道不断扩大研究生出国学术交流规模。 2)开创以研究生为主导的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提升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培养水平,营造校园国际交流氛围,搭建研究生国际化交流平台。 3)建设研究生全英文课程体系,为国际化教育提供支撑。 3. 创新点 1)创新研究生选派机制,研究生出国质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全面拓宽了研究生国际视野;首创直博生全英文论坛、国外访学新模式。 2)开创以研究生为主导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农林学科海外影响力,为农林高校研究生打开了国际交流窗口。 3)建立与世界接轨、体现农林院校特色的全英文课程体系,在兄弟院校中示范推广。构建了科学、规范、长效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结果观察 1 葡萄糖发酵实验直接观察试管,试管变黄者为葡萄糖发酵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恶臭假单胞菌,有气泡并变为黄色;右边为大肠杆菌 2 V. P.反应和甲基红试验: 将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两个干净的小试管中,在一管中滴入2-3滴甲基红试剂,溶液 变红的为甲基红阳性菌,不变的为甲基红阴性菌?在另一管中加入V. P.试剂,在37C保温15 分钟,变红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VP,图为右边为大肠杆菌,溶液变红,为阳性菌。 3吲哚实验 在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厘米高的乙醚,振荡,静置分层,加入2-4滴吲哚试剂,在掖面交界出现红色者为吲哚反应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大肠杆菌,出现红色阳性菌;右边为产气杆菌,颜色不变,阴 性菌。 4硝酸盐还原实验 在点滴板上滴入革里斯试剂A液和B液,如过溶液变红说明有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果不变色需要再倒出部分培养基在另外的小孔中再滴如耳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此菌为阴性菌;如果不变色,说明此菌为硝酸盐还原强阳性菌. 右下方恶臭假单胞菌,加入革里斯试剂A、B后不变色,再加入二苯 胺试剂后变蓝,为阴性菌;左上方大肠杆菌为红色。 5柠檬酸盐实验 直接观察斜面,斜面变兰色者为柠檬酸盐利用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产生蓝色,产气杆菌阳性;右边为大肠杆菌,阴性。 6明胶水解 向培养好的明胶培养基中加入酸性氯化汞或三氯乙酸溶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明胶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左边为大肠杆菌,出现透明圈,阳性;右边为枯草杆菌,阴性菌。 7淀粉水解实验 向培养好的淀粉培养基平板上加入碘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淀粉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 南农大 909 土壤肥料学通论硕士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b42242321.html, “土壤肥料学通论 ”课程参考书如下: 参考书目 《土壤肥料学通论》,主编:沈其荣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书号ISBN:9787040091946。 考试大纲 《土壤肥料学通论》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与施肥技术以及农田土壤保护等多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 主要了解土壤在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土壤与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圈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 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掌握土壤生物的种类与特性、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土壤水分的类型与性质、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土壤水分的能态以及土壤水分的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土壤通气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关系;重点了解土壤热量及土壤水、气、热调节等内容。了解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掌握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和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的关系。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的关系。 了解土壤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指标;掌握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土壤污染的来源与防治方法。 了解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其分组、植物根系与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及影响植物吸收、分配养分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因素;了解合理施肥应遵循的基本原理,掌握确定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技术。 了解土壤中氮的形态与含量,掌握土壤氮素的转化过程及其有效性;了解植物体内的氮素含量分布及缺氮引起的植物缺素症状,掌握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同化;掌握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施用方法与技术。了解土壤中磷钾的形态与含量,掌握磷钾在土壤中的转化;了解植物对磷钾的吸收及磷钾在植物生长中的生理功能及缺磷钾引起的植物缺素症状。掌握磷钾肥的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特征和合理使用技术。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及其转化特征、植物伸长发育过程中中、微量元素的功能及缺素症状,掌握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 了解复混肥料的概念及特点,重点了解其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配方设计及生产流程。 了解有机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化肥和有机肥料的关系,重点了解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掌握有机肥料的腐熟原理与技术。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301)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2.农业经营管理 3.资源环境 4.区域经济 5.农村发展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在考试中取得75分以上成绩(不计算学分)。已修过并取得合格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本课程体系适用于在职人员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 1.必修课(21学分) (1)990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990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 3学分

(3)9902001外国语 6学分 (4)1601001现代经济理论 3学分 (5)1605001经济计量学 3学分 (6)1601010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 (7)1601011 Seminar 2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选7学分) (1)1606005农业经济专题 2学分 (2)1602002产业组织理论 2学分 (3)1606006发展经济学专题 2学分 (4)1606007资源经济学专题 2学分 (5)1605009经济计量软件应用 1学分 (6)1606008国际农业政策专题 2学分 3.任选课(至少选4学分) (1)1604002管理学专题 2学分 (2)1606009农产品营销专题 2学分 (3)1605003高级技术经济学 2学分 (4)1605006生产率及效率分析 2学分 (5)1602005农业关联产业经济分析 2学分 (6)1603002国际贸易专题 2学分 (7)2001009公共经济学 2学分 (8)1601002金融专题研讨 2学分 (9)其它 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目录(适用于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农业经济学 (4)发展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一大纲

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六门课程,每门课程50分,考生可以在以下六门课程中任选三门。 《植物学》考试大纲 无参考书 通过植物学学习: 1.掌握细胞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掌握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类型; 2.掌握及根尖的分区、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发生过程、根的变态; 3.掌握枝条的形态、茎和芽的类型和茎分枝方式,茎尖的分区、茎的初生结构、茎的变态类型以及年轮的概念,年轮的形成与环境关系; 4.掌握叶的外部形态、类型、功能、解剖结构以及叶的变态; 5.掌握花的概念、花的形态、花的类型、雌雄蕊的结构以及开花,传粉与受精; 6.掌握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最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 7.掌握被子植物重要分科(木兰科、毛茛科、桑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菊科、茜草科、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等)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了解生态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等。 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结构组成与功能、稳定

机制、开放程度、生产力、能流特征、养分循环特点及系统服从规律、运行目标等方面的主要区别。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与特征,环境因子与生物间的关系及遵循定律,生物生态适应性的表征。了解生态位理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能量传递途径与转化的实质,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基本定律,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分析与调控途径。 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温室效应的利弊,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效率及其平衡途径,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平衡和物质循环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重点掌握生物种群的特征、增长类型及特点,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原因及调节方式,生物种群进化过程中的生态策略选择。掌握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生物群落结构理论及其农业应用,生态位理论与应用,群落演替与顶极群落理论的应用。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以及人工调控途径,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诊断方法的应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遵循原理及健康评估的方法。 了解农业资源的类型、特性与利用原则,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中国的生态问题,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的防治。 了解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兴起原因,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在原理与技术上的比较,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目标和关键技术。 《土壤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土壤学》黄晶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土壤学作为农业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广泛服务于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与保持等。 主要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重点掌握粘土矿物的类型的性质以及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了解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腐殖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重点掌握土壤腐殖质的性质,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和土壤有机质的管理措施等。 掌握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以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环节,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研究生课程教学要着眼于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坚持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本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处理好博士生课程与硕士生课程、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衔接。 第二章课程开设 第三条必须按照《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由主讲教师制定或牵头制定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注明在学习期间要求研究生完成的必读文献。授课教师原则上必须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授课。 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的中英文名称、总学时、学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授课范围及对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情况、预修课程、参考文献、主讲与协讲教师(两名以上)等。 第四条增设新课需由开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表附后),由所在学科点点长召集该学科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3-5名教师论证会议,形成书面材料,经学科点点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委员会分委会讨论通过,经该学科所在学院院长签字后,连同撰写好的课程教学大纲(含参考文献和必读文献),在课程开出前三个月报研究生院审批。 第五条现有课程的修改、修订参照“增设新课”程序执行。 第六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设的课程,原则上不允许拖延。 第七条对于选修课程,如果选课学生人数在5人以下(含5人),本学年暂停开设此课,可与下一届选修此课的研究生一并上课。如连续两届均无人选修的课程,应从课程目录中取消该课程。 第八条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相关基础课程或其

1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 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 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 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三、操作方法 1. 细菌接种法 1) 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纯种培养法 ①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 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 c) 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 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 ③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生物化学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2.学习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准备更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爱护国家财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的总要求 1.按教研室予先公布的实验进度表,了解各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并认真做好预习。弄清各步骤的意义,避免教条或机械式做实验。 2.进行实验不仅要求结果良好,而且要求敏捷高效。为达到此目的,实验者应注意:①一切步骤都按正规操作法进行;②样品与试剂勿过量取用;③宜粗者勿细(例如粗天平称量物品即足够准确时,不用分析天平,用量筒取液足够准确时,不用吸量管);④试剂、仪器防止污染及破损,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⑤注意力集中,避免差错。 3.实验中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尽、及时与客观,不得于实验后追记,应直接记在实验报告本中,而且无论实验成功与失败,都应记下。对于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其原因。 4.实验室是集体学习与工作的场所,实验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工作与思考。对师长尊敬,对同学要团结友爱。实验后应清洗整理用过的仪器及清理自己的实验场所。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者应该重视。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下列各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计算(定量测定、解释)、讨论或小结。实验记录除应包括“实验总要求”的第3项要求外,还应包括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随做随记的第一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书写实验报告要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的实验报告,是尊师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组织与分组 1.每一个班学习委员负责①实验报告的收集与分发;②安排清扫值日名单; ③反映同学学习情况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④其它临时性的工作。 2.一般实验都为两个学生单独进行。有的实验要4人一组,由相邻两学生组成固定小组。小组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同意下,可作适当的调整。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一.分光光度技术 1.定义:根据物质对不同孩长的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语。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定t 、定性分析的技术。 2.基本原理:(图1-1光吸收示意) 透光度T=It/lo 吸光度A=lg(lo/ I1) 朗伯-比尔(lambert-Beeri)定律:A=KLc K 为吸光率,L 为溶液厚度(em), c 为溶液浓度 (mol/L)] 摩尔吸光系数日ε:1摩尔浓度的溶液在厚度为 I.cm 的吸光度。 c=A/ε 3. 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工作曲线)法 (2) 对比法元-KCLCx (3)计算法: e=A/ε (4)差示分析法(适用于浓度过浓成过稀) (5) 多组分湖合物测定 4.技术分类 分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

可见光(400-760 nm) &紫外光(200~ 40m) &红外光(大于760 nm)分光光度法; 5.应用方向 有机物成分分析&结构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内的微量元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电脉技术 1.定义:带电荷的供试品在情性支持介质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 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脉动。使组分分离成族窄的区带,用透宜的检洲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请或计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2.基本原理: 球形质点的迁移率与所带电成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成反比。v=Q/6xrη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大,带电质点的迁移率加速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离pl越远,质点所带净电荷越多,电泳迁移幸越大 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高子浓度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 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4:技术分类: 自由电泳(无支持体) 区带电泳(有支持体):法纸电泳(常压及高压),博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波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柔丙烁配胶凝胶)等 5. 电泳分析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小分子物质滤纸、纤维素、硅胶薄膜电泳复杂大分子物质凝胶电泳 ⑴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①这种薄顺对蛋白质样品吸阴性小,消除纸电沫中出现的“拖尾”现象 ②分离理应快,电泳时间短 ③样品用最少: ④经过冰最酸乙醉溶液或其它看明液处理后可使膜透明化有利丁对电泳图潜的光吸收措测店和爱的长期保 ------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胰岛素、游菌酶、胎儿甲种球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小木虫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理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分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如下所示: (一) 糖、醇发酵试验 原理: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培养基配制: 一般细菌常用休和李夫森二氏培养基: 蛋白胨:2g ,K2HPO4 :0.2g ,NaCl:5g ,糖(醇、糖苷):1% ,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PH:6.8~7.0,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先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水溶液)。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 (NH4)2HPO4:1g ,MgSO4:0.2g ,KCl:0.2g ,酵母膏:0.2g ,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 ,蒸馏水:1000mL ,溴甲酚紫:0.4%乙醇液2mL,PH:6.8~7.0。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 ,115℃灭菌20min。 测定的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D-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 注意: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用18~24h的幼龄菌种,用穿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d,3d,5d后观察,颜色变黄为阳性,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 结果记录: 产酸:+,产气:○,不产酸长气:- 。 (二) 淀粉水解试验 原理: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培养基配制: 牛肉膏5g;NaCl:5g;可溶性淀粉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2 121℃灭菌20min。 试验方法: 以18~24h的纯培养物,点接于淀粉琼脂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圈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