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最新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最新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最新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2)吸取溶液手拿刻度以上部分,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吸取溶液

至刻度线2cm以上,迅速用食指堵住移液管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垂直提离液面,调节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

(4)放出溶液放液以后使尖嘴口在容器内壁靠约30秒,注意最后一滴的处

理,吹或不吹。

为了使液体自由落下,不停留在管内壁,确保移液准确定量,故放液时要垂直流下液体;

若移液管上没有注明“吹”字,最后一滴不可吹出,因为在设计移液管时,移液管体积没有包括最后一滴溶液的体积。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如何进行定量转移?

答: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靠近瓶颈内壁,不要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待测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向上稍提起,同时直立,是附着在烧杯嘴上的一滴溶液流回烧杯内。残留在烧杯中的少许溶液,可用少量蒸馏水按上述方法洗3-4次,洗涤液转移合并到容量瓶中;定容并摇匀。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的标定

思考题:

1)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盐酸和用台秤称固体氢氧化钠,而

不用移液管和分析天平?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

答:因为浓盐酸容易挥发,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准确量取无意义,只能先近似配制溶液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所以配制时不需要移液管和分析天平。

因为配制时粗配,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一位有效数字。

2)标定HCl溶液时,基准物,称0.13g左右,标定NaOH溶液时,称邻苯

二甲酸氢钾0.5g左右,这些称量要求是怎么算出来的?称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根据滴定时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的体积在20-25ml估算出来的。因为滴定管在读数时会存在一定误差,消耗体积在20-25ml时相对误差较小。称太多,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可能会超过滴定范围,而且会造成浪费;称太少,相对误差较大,不能满足误差要求。

3)标定用的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基准物质应具备:(1)组成物质应有确定的化学式;(2)纯度要求在99%以上;

(3)性质稳定;(4)有较大的摩尔质量;(5)与待标定物质有定量的化学反应。

4)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50ml蒸馏水应使用移液管还是量筒?为什么?

答:用量筒。因为基准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加入50ml蒸馏水只是保证基准物质完全溶解,不影响定量反应有关计算,所以只需用量筒取用就可以了。

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什么选用酚酞指示剂?用甲基橙

可以吗?为什么?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在水溶液中显微碱性,酚酞的显色范围为pH8-10,可准确地指示终点。

甲基橙的显色范围为pH3.1-4.4,在反应尚未达到终点时,就已经变色,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不能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6)能否作为标定酸的基准物?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草酸的和值接近,不能分步滴定,滴定反应的产物不是唯一的,所以不能作为标定酸的基准为。但能作为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

实验三容量器皿的校准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容量器皿的校准?影响容量器皿体积刻度不准确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

答:容量器皿的容积并非与其标出的体积相符合,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就必须对容量器皿进行校准。

影响容量器皿体积刻度不准确的主要因素有:(1)温度——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容量器皿的容积不同;(2)仪器制造工艺误差。

2)称量水的质量时为什么只要精确至0.01g?

答:滴定管的读数精确到0.1ml,估读到0.01ml,根据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水的质量只要精确到0.01g就能满足要求。

3)利用称量水法进行容量瓶校准时,为何要求水温和室温一致?若两者有稍微

差异时以哪一温度为准?

答:水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玻璃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水温和室温一致,可以使水的体积和容量器皿的容积一致,使校准结果更准确。

若两者有稍微差异时以水温为准。

4)从滴定管放出去离子水到称量的容量瓶内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1)注意滴定管中不能有气泡;

(2)控制放液速度,使滴定管读数准确(V=10ml/min);

(3)滴定管中的水不能溅到容量瓶外;

(4)滴定管口最后一滴水也要引入容量瓶中;

(5)正确读取数据;

(6) ★容量瓶外部必须是干燥的。

实验五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思考题:

1)从实验结果说明哪些因素影响反应速率?它们是怎么影响的?

答:(1)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不均匀系统中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都将影响反应速率。

(2)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为:

●温度:温度升高,系统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浓度:浓度增大,活化分子的总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反应物的活化能降低,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的

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表面积:对于不均匀反应系统,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反应速率。

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加。

2)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分析原因。

答:(1)取用试剂的量筒没有分开专用

——会造成试剂相互污染,使浓度发生变化且有副反应发生,最后影响反应结果。

(2)先加,最后加KI溶液

——加入的溶液将先于溶液中的反应,因而减少溶液中总量,当最后加入KI后,与KI反应生成的与反应的时间变短,结果造成反应速度增大的假象,产生正误差。

(3)缓慢地加入溶液

——由于缓慢地加入溶液,使随着不断地加入而不断地消耗,浓度不能达到最大的初始浓度,故反应速度比瞬时加入要

时低,使结果产生了负误差。

实验六醋酸的解离度与解离常数的测定

思考题:

1)本实验室如何测定HAc的准确浓度的,其依据是什么?

答:通过已知准确浓度的NaOH容易滴定HAc来测定其浓度。其依据是酸碱中和反应是定量进行的。

2)若改变所测HAc的浓度或温度,则其解离度与解离常数有无变化?

答:改变醋酸浓度,其解离度有变化,解离常数不变;

改变醋酸溶液的温度,其解离度变化,解离常数也变化。

3)在测定一系列同种弱酸的pH值时,为什么应按浓度由稀到浓一次测定。答:测定一系列不用浓度的同种弱酸的pH值时,按照浓度由稀到浓测定可以:减少记忆效应,使玻璃电极薄膜两边的浓度较快达到平衡,使读数尽快

稳定且准确,减小由于残留浓度对下次测量造成的误差。

如何校正酸度计,怎样才算校正完毕?

答:本实验采用两点校正法:

a:将选择旋钮置于pH档,调节温度补偿旋钮,使其指示浓度为溶液温度b:将玻璃电极的玻璃球浸入已知准确pH值的(=6.86)的标准缓冲溶液。

调节定位旋钮使指针读数与该值一致,消除电极不对称电势产生的误差。用蒸馏水洗净玻璃电极后,将玻璃球放入pH值为4.00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斜率旋钮,使指针读数指向4.00,补偿电极转换系数值不能达到理论值而产生的误差。

实验八苯甲酸燃烧热的测定

思考题:

1)本实验如何考虑系统与环境?

答:被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系统以外的周围物质称为环境。本实验可将钢弹内物质苯甲酸和氧气作为系统,将钢弹、水、金属容器和绝热外套作为环境。

也可将钢弹及内部物质、水和金属容器、绝热外套作为系统,而降系统周围的空气等作为环境,弹式量热计是一个密闭绝热系统。

2)如何考虑标准燃烧焓定义中的标准状态?怎样求得25下的标准燃烧焓?答:在化学热力学中规定:压力为标准压力=100kpa(在气体混合物中。系指各气态物质的分压均为标准压力),溶液中溶质(如水合离子或分子)的浓度(确切地说应为有效浓度或活度)均为标准浓度CΘ=1mol的条件为

标准条件。若系统中所有的物质或溶液都是在标准条件下就称之为标准状态。

25时的标准燃烧焓可以由该温度下每种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求得,(298.15K)=(298.15K)=7(-393.50KJ)+3(-285.83 KJ)-(-385.05 KJ)=-3.227 KJ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