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式识别知识点

模式识别知识点

模式识别知识点

1、图像: 图像是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模仿或描述,是物体的一种不完全、不精确,但在某种意义上是适当的表示。

2、数字图像处理:利用数字计算机或其它数字硬件,对从图像信息转换而来的电信号进行某些数学运算以期达到预想的结果。

3、图像数字化:将模拟图像经过离散化之后,得到用数字表示的图像。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主要步骤。

4、分辨率:指映射到图像平面上的单个像素的景物元素的尺寸,单位:像素/英寸,像素/厘米;或者是指要精确测量和再现一定尺寸的图像所必需的像素个数,单位:像素*像素。

5、灰度图像:每个像素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灰度级来描述的图像,没有彩色信息。

6、彩色图像的概念:每个像素的信息由RGB 三原色构成的图像,其中RGB 是由不同的灰度级来描述的。

7、了解彩色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亮度是人眼感受彩色光的明暗的程度,色调是光的颜色,饱和度是颜色的深浅程度。 8、了解图像数字化的量化技术分类:量化可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均匀量化是简单地在灰度范围内等间隔量化。非均匀量化是对像素出现频度少的部分量化间隔取大,而对频度大的量化间隔取小。 9、掌握简述数字图像信息的特点:[简答]

信息量大,占用频宽,像素间相关性大,受人的因素影响大。

Chapter2

1、了解傅里叶变换的条件(狄里赫利条件):有限个间隔点,有限个极点,绝对可积。一个周期为T 的函数f(t)在[-T/2,T/2]上满足狄利赫利(Dirichlet)条件,则在[-T/2,T/2]可以展成傅立叶级数。表明了信号由哪些频率分量组成及其所占的比重。

2、会计算一维、二维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一维:

二维:

3、熟悉二维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比例性质、空间位移、频率位移、共轭对称性、平均值):

4、了解拉格尔函数的基本知识: ,一个不完备的正交集;R(n,t)的取值只有+1和-1;R(n,t)是R(n-1,t)的二倍频。

Chapter3

1、熟悉图像对比度、直方图的定义:对比度是亮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灰度级修正g =T ( f )=Af +C ,当A>1,灰度拉伸; A=1,C=0,图像不变;A<1, 灰度压缩;A=1,C 0,灰度值上移或下移 图像更暗或更亮;A<0, 暗区变亮,亮区变暗;A=-1,C=255,图像反转再求补运算。直方图表示数字图像中每一灰度级与其出现的频数或相对频数之间的关系。

2、掌握图像增强的概念:用一系列手段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改善图像效果,或使之更适合人或机器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处理。增强感兴趣区域;抑制不感兴趣区域;不必须逼近原图像;不增加原图像信息。包括:灰度级修正(线性变换、直方图均衡),图像平滑(平滑、中值、通带滤波),图像锐化(微分法,拉普拉斯法),彩色增强(伪彩色),图像校正(几何校正)。

3、掌握图像灰度的线性变换:(详见书第41页3.1.2和习题3-1)

4、掌握直方图均匀化、规格化的定义及计算:直方图均匀化(均衡化)指将输入图像

转换为在每一个灰度级都有相同的象素点数的输出图像。直方图规格化就是把已知的直方图图像变换成具有期望的某种直方图像。(概念详见书44页起,计算详见书47页例题和习题3-3)。 5、掌握常用的空域平滑方法及特点:平滑技术是为了减少图像的噪声。一般情况下,在空域内用邻域平均减少噪声;在频域内用低通滤波来减少噪声。方法:邻域平均法(对消除随机噪声效果较好,适用于高次噪声,主要缺点是在降噪的同时使图像模糊,即掩膜,特别是在图像边缘和图像细节处更明显,邻域越大,模糊越厉害),中值滤波法(习题3-5,非线性,对脉冲干扰及椒盐噪声的抑制效果好,在抑制随机噪声的同时能有效保护边缘少受模糊。但它对点、线等细节较多的图像却不太合适。要正确选择窗口尺寸的大小。对某些特定的输入信号,滤波输出保持输入信号值不

变),多图像平均法(以噪声干扰的统计学特征为基础,即假定图像包含的噪声相对

于每一象素是不相关的,且其数学期望为零。困难在于把多幅图像配准以便使对应像素正确排列),形态学滤波(理论基础:集合论作用:保持形状特征,同时简化图像工具:结构元)。

6、了解常用的锐化算子(梯度算子,Roberts ,Prewitts ,Sobel ,Laplacian ,Marr ),会用拉普拉斯算子对图像进行增强运算:锐化技术是为了突出边缘,加强轮廓特征。在空域内用微分法使图像清晰;在频域内用高通滤波来清晰图像。详见书61页起,64页例题和习题3-7. Chapter4

1、掌握图像增强和图像复原的区别:都是为了改善图像,图像复原是试图利用退化过程的先验知识使已退化的图像恢复本来面目,即根据退化的原因, 分析引起退化的环境因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并沿着使图像降质的逆过程恢复图像。从图像质量评价的角度来看, 图像复原就是提高图像的可理解性。而图像增强的目的是提高视感质量,图像增强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它利用人的心理状态和视觉系统去控制图像质量, 直到人们的视觉系统满意为止。 图像复原本身往往需要有一个质量标准, 即衡量接近全真景物图像的程度。 为了描述图像退化过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往往多种多样,而恢复的质量标准也往往存在差异性。

2、掌握图像退化的基本模型(空域)及其原理框图:

原始图像f(x, y)经过一个退化算子或退化系统H(x, y)的作用, 再和噪声n(x, y)进行叠加,形成退化后的图像g(x, y)。 4、了解常用的图像复原方法。(线性:逆滤波;维纳滤波、约束最小平方滤波(最小二乘类复原);非线性:最大后验复原,最大熵复原,投影复原)。 Chapter5

1、图像编码的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是指图像压缩编码是利用图像数据固有的冗余性(包括编码冗余、空间冗余、视觉冗余),对图像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和组合,达到以较少的代码(符号)来表示较多的图像信息。必要性指数字图像数据的特点之一是信息量大,海量数据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采用编码压缩以减轻多媒体图像信息保存、传输的困难(即压缩图像的存储量,扩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速度,利用冗余性进行压缩)。

2、计算编码效率: ,图像熵,平均码长,冗余度,压缩比;相关性越强,冗余度越大,可压缩率越高。

3、掌握哈夫曼编码方法:(特点:必须读取图像数据两次;变长编码,单义可译码;同一图像编码不唯一;效率与图像的统计特性相关;缺乏构造性)书107页例题。 Chapter7

1、图像分割的主要方法:分割算法基于图像像素的两个基本特性:空间接近性和像素值相似性。基于边缘检测的方法(检测灰度级的不连续性。找到点、线(宽度为1)、边(不定宽度)。先找边后确定区域),基于区域的方法和基于阈值分割的方法(检测像素值的相似性。通过选择阈值,找到像素值相似的区域,区域的外轮廓就是对象的边)。

2、熟悉图像特征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图像特征:指图像场的原始特性或属性。分类:自然特征和人为特征。常用的特征包括:幅度特征,直方图特征,变换系数特征,线条和角点特征,灰度边沿特征、纹理特征和几何特征等。

3、纹理的定义及如何描述纹理:某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表现出规律性。这种局部不规律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为纹理。纹理是一种区域特性,常用的纹理描述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直方图分析法,灰度共生矩阵法和傅立叶描述法。 Chapter8

1、模板匹配的定义及其特点:指用一个较小的图像,即模板与源图像进行比较,以确定在源图像中是否存在与该模板相同或相似的区域,若该区域存在,还可确定其位置并提取该区域。特点:是最常用的图像匹配方法;需要逐点计算互相关,计算量大;模板只能进行平行移动,如原图像中要匹配的目标发生旋转或大小变化,算法无效(改进:基于特征的匹配)。 Chapter9

1、熟悉模式、模式识别的定义:模式指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特点: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模式识别指用计算机实现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分类:统计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模糊集识别)。

2、熟悉模式识别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图像信息获取:将素材转变成电信号以备后续处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将数据材料加工整理分析归纳后去伪存真抽出反映本质的特征;判决或分类:与特征抽取的方式密切相关,复杂程度也依赖于特征抽取的方式。(也可为: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选择(分为分类器设计和分类决策))。

3、熟悉贝叶斯分类法:

使错判率最小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前提:决策分类的类别数一定;类别i 的先验概率已知;类别i 的状态X 的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已知。书198页开始。

???

??≤≤+---≤≤+--≤≤=f f g

M

y x f b d b y x f b M d M b

y x f a c y x f a b c d a y x f y x f a c y x g ),(,]),()][/()[(),(,),()]/()[(),(0),,()/(),(???????≤≤≤≤+--<<=f

M y x f b d b

y x f a c y x f a b c d a y x f c y x g ),(,),(,),(),(0,),(

模式识别论文

模式识别综述与应用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10-01班 姓名: 学号:

模式识别综述与应用 摘要 模式识别就是研究用计算机实现人类的模式识别能力的一门学科,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将对象进行分类。模式识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 模式识别应用发展状况 前言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一个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涉及人工智能、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医学等众多的研究问题。随着2 0世纪4 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 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2 0世纪6 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一、模式与模式识别的概念 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都可称之为模式;狭义地说,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或简称为类)。 模式识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式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模式识别方法——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结构(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把图像或图像系列分割为线条、边缘,结点,区域等并提供相应的特征,诸如灰度值、颜色、形状、纹理,深度等[5]。目的是要利用这些信息对模式进行分类或者对模式进行分析(描述)。分类是实现一个模式与

模式识别课matlab数字识别程序

名称:模式识别 题目:数字‘3’和‘4’的识别

实验目的与要求: 利用已知的数字样本(3和4),提取样本特征,并确定分类准则,在用测试样本对分类确定准则的错误率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模式识别方法的理解,强化利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 实验原理: 1.特征提取原理: 利用MATLAN 软件把图片变为一个二维矩阵,然后对该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由于“3”的下半部分在横轴上的投影比“4”的下半部分在横轴上的投影宽,所以可以统计‘3’‘4’在横轴上投影的‘1’的个数作为一个特征。又由于‘4’中间纵向比‘3’的中间‘1’的个数多,所以可以统计‘4’和‘3’中间区域‘1’的个数作为另外一个特征,又考虑‘4’的纵向可能会有点偏,所以在统计一的个数的时候,取的范围稍微大点,但不能太大。 2.分类准则原理: 利用最近邻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 实验步骤 1.利用MATLAN 软件把前30个图片变为一个二维矩阵,然后对该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 2.利用上述矩阵生成特征向量 3.利用MATLAN 软件把后5个图片变为一个二维矩阵,然后对该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 4.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用F矩阵表示结果,如果是‘1’表示分类正确,‘0’表示分类错误。 5.对分类错误率分析 实验原始程序: f=zeros(5,2) w=zeros(35,2) q=zeros(35,2) for i=1:35 filename_1='D:\MATLAB6p5\toolbox\images\imdemos\3\' filename_2='.bmp' a= num2str (i) b=strcat(filename_1,a) c=strcat(b,filename_2) d=imread(c) e=im2bw(d) n=0 for u=1:20 m=0 for t=32:36 if(e(t,u)==0) m=m+1 end end if(m<5) n=n+1 end end

随机算法学习心得-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 经过近10周的学习,学习了随机算法中有关模式识别的知识,对随机算法中模式识别的知识也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模式识别这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心得和一些简单的总结。 首先,对于一个完整的模式识别系统,其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类决策或模型匹配。我们在设计模式识别是同时,需要注意模式类的定义、应用场合、模式表示、特征提取和选择、聚类分析、分类器的设计和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的选取、行骗能评价等。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的内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数据处理和模式分类这两部分,为了提高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往往需要加入知识库(规则)以对可能产生的错误惊醒修正,或通过引入限制条件大大缩小待识别模式在模型库中的搜索空间,以减少匹配计算量。在某些具体应用中,如机器视觉,除了要给出被识别对象时申明物体外,还要求给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和姿态以引导机器人的工作。 下面,主要谈谈自己对于模式识别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模式识别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模板匹配、统计模式识别、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式识别五个主要方法。 首先,对于模板匹配,该方法时最早出现,也是最简单的模式识别方法之一。模板匹配方法在字符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计算量非常大,而且该方法的识别率严重依赖于已知模板,如果已知模板产生变形,会导致错误的识别,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衍生出了可变形模板匹配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又称决策理论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模式的统计特征,用一个n维特征空间(特征集)来描述每个模式,然后基于概率论、数理统计以及矩阵理论和向量代数的知识,利用合适的判别函数(每个模式类的特征值分布函数),将这个n维特征空间划分为m 个区域,即类别。特征值分布函数可以通过指定或学习得到。比如,字符识别器确定一个模式的类别为“a”到“z”26 类中的一个。同样地,在进行签名的有效性验证时,人们将某一签名确定为“真实”或“伪造”。统计模式识别技术对于解决分类问题非常有用。在统计模式识别中,贝叶斯决策规则从理论上解决了最优分类器的设计问题,但其实施却必须首先解决更困难的概率密度估计问题。 句法(结构)模式识别,1962 年,R.Narasimahan 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元关系的句法模式识别方法,傅京孙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

模式识别论文

模式识别 课题:基于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研究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摘要 针对江水浊度序列宽频、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引入浊度预测领域,建立了基于EMD2SVM的浊度预测模型.通过EMD分解,将原始非平稳的浊度序列分解为若干固有模态分量(IMF),根据各IMF序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参数对各IMF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合成原始序列的预测值.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浊度预测,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预测及单独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水质评价实际上是一个监测数据处理与状态估计、识别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该方法依据决策二叉树多类分类的思想,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与评价模型。以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与单因子方法及单个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对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的综合水质评价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浊度;预测;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BP神经网络 一.概述 江水浊度受地表径流、温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波动明显,在不同的月份有着很大的变化,表现出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河流生态评价、航运安全以及以江河水为原水的饮用

水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在浊度序列分析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通常都是综合考虑各种水质参数而对浊度进行预测,采用较多的是人工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模型方法[1,2].这种模型结构复杂,要求原始数据丰富,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较为困难.此外,对于江水浊度这一具有宽带频谱的小样本混沌时间序列,采用单一的预测方法,将会把原始浊度序列中的各种不同特征信息同质化,势必影响其预测精度.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浊度序列分解后分别预测,再进行合成将可能提高其预测精度.不同于小波变换,在对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时不需要先验基底,每一个固有模态函数(In2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包含的频率成分不仅与采样频率有关,并且还随着信号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自适应性,能够把局部时间内含有的多个模态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彼此间影响甚微的基本模态分量,这些分量具有不同的尺度,从而简化系统间特征信息的干涉或耦合[3].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2chines,SVM)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是目前针对小样本统计估计和预测学习的较好方法[4],对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5~8].SVM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并解决了模型选择与欠学习、过学习问题及非线性问题,避免了局部最优解,克服了“维数灾难”,且人为设定参数少,便于使用,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分类、识别和回归问题[5,6,8].根据江水浊度序列的特点,结合EMD和SVM两种方法的不同功能,本文提出了基于EMD2SVM模型的预测方法,用于江水浊度的

DX300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概要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X3004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总学时: 6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科学的范畴。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决策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形式语言理论的句法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课程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算法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去,避免引用过多的、繁琐的数学推导。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有关信息领域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 《模式识别导论》,齐敏,李大健,郝重阳编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人工智能基础》,蔡自兴,蒙祖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模式识别》,汪增福编著[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掌握特征提取和选择的准则和算法,掌握监督学习的原理以及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了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和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有效地运用,同时为开发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非线性胖别函数;

《模式识别原理与技术》课程大纲.doc

《模式识别原理与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模式识别原理与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Pattern Recogni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课程编码:Y0703034C 开课单位:电气信息学院 授课对象: 任课教师:郑胜 学时:32 学分:2 学期:2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百分之30,考试成绩(可开卷)占百分之70 先修课程:概率论、线性代数、数字信号处理等 课程简介: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50字以内)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实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运用技能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继续深入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各教学环节,本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认识模式识别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模式识别的过程;理解统计分类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几何分类法和概率分类法的几种典型算法;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聚类分析的几种典型算法。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200字以内) 1)绪论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聚类分析 6)特征提取/选择 7)人工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2、课程具体安排:(按教学章节编写,重点章节下划线)

三、实验、实践环节及习题内容与要求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顺序为:文献名,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1. 模式识别导论. 李金宗. 1994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模式识别. 边肇祺. 2000年1月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Pattern Recognition(第二版). Sergios Theodoridis. Konstantinos Koutroumbas.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 撰写人:郑胜 学位分委员会签字: 学院主管研究生教学院长签字:

模式识别结课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课程 题目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运用学生姓名刘晶晶 学号201110013208 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学生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吕朝辉 教师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时间2014.11.27

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摘要 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迫切地要求计算机能够更有效地感知诸如声音、文字、图像、温度、震动等人类赖以发展自身、改造环境所运用的信息资料。但就一般意义来说,目前一般计算机却无法直接感知它们,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对于这样五花八门的外部世界显得无能为力。纵然电视摄像机、图文扫描仪、话筒等设备业已解决了上述非电信号的转换,并与计算机联机,但由于识别技术不高,而未能使计算机真正知道采录后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计算机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的低下,成为开拓计算机应用的瓶颈,也与其高超的运算能力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着眼于拓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提高其感知外部信息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便得到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模式识别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类或帮助人类感知模式,是对人类感知外界功能的模拟,研究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也就是使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现将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的一些具体和最新的应用列举如下。 关键词: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应用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nificial InteUigence)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即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某些“机器思维”。作为一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研制具有感知、推理、学习、联想、决策等思维活动的计算系统,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二)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这里,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用计算机实现模式(文字、声音、人物、物体等)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一个最关键的突破口,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智能提供线索。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

数字图像处理结课论文

数字图像处理结课作业 --数字图像频域增强方法 及在matlab中的实现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理学院 班级:电科班 指导教师:

摘要: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使处理后的图像更适合于具体的应用,即指按一定的需要突出一幅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同时削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之改善图像质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的处理技术。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空域增强和频域增强。频域处理时将原定义空间中的图像以某种形式转换到其他空间中,利用该空间的特有性质方便的进行图像处理。而空域增强是在图像空间中借助模板对图像进行领域操作,处理图像每一个像素的取值都是根据模板对输入像素相应领域内的像素值进行计算得到的。空域滤波基本上是让图像在频域空间内某个范围的分量受到抑制,同时保证其他分量不变,从而改变输出图像的频率分布,达到增强图像的目的。本文主要从空域展开图像增强技术,重点阐明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几种空域图像增强方法。 关键词:图像增强 MATLAB 空域增强锐化空间滤波平滑空间滤波

目录: 1、何为数字图像处理及MATLAB的历史 2、空间域图像增强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空间域的增强 3.1 背景知识 3.2 空间域滤波和频域滤波之间的对应关系 3.3 锐化滤波 3.4 平滑滤波 4、结论 1、何为数字图像处理及MATLAB的历史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其他数字硬件,对从图像信息转换而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某些数学运算,以提高图像的实用性。例如从卫星图片中提取目标物的特征参数,三维立体断层图像的重建等。总的来说,数字图像处理包括运算、几何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形态学处理、图像编码、图像重建、模式识别等。目前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到工业、医疗保健、航空航天、军事等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MATLAB是由美国Math Works公司推出的软件产品。MATLAB是“Matric Laboratory”的缩写,意及“矩阵实验室”。MATLAB是一完整的并可扩展的计算机环境,是一种进行科学和工程计算的交互式程序语言。它的基本数据单元是不需要指定维数的矩阵,它可直接用于表达数学的算式和技术概念,而普通的高级语言只能对一个个具体的数据单元进行操作。它还是一种有利的教学工具,它在大学的线性代数课程以及其它领域的高一级课程的教学中,已成为标准的教学工具。

《模式识别基础》课程标准

《模式识别基础》课程标准 (执笔人:刘雨审阅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8113 英文名称:Pattern Recognition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 学时安排:40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践8学时。 学分:2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模式识别课基础程是军事指挥类本科生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信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在知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对于巩固已学知识、开展专业课学习及未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是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以后工作中理解、使用信息战中涉及的众多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知识储备。 本课程主要介绍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统计判决、训练学习与错误率估计,最近邻方法以及特征提取与选择。 模式识别是研究信息分类识别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强。从内涵讲,模式识别是一门数据处理、信息分析的学科,从应用讲,属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范畴。理论上它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多,如代数学、矩阵论、函数论、概率统计、最优化方法、图论等,用到信号处理、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生理物理学等知识。典型应用有文字、语音、图像、视频机器识别,雷达、红外、声纳、遥感目标识别,可用于军事、侦探、生物、天文、地质、经济、医学等众多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讲多练,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使学生理解模式识别的本质,掌握利用机器进行信息识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思、学、用、思、学、用的循环中,达到培养理论素养,锻炼实践技能,激发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培养科技底蕴厚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达到夯实理论基础、锻炼理论素养及实践技能、激发创新能力的目的。 模式识别是研究分类识别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强,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应用广。针对其特点,教学设计的思路是:以模式可分性为核心,模式特征提取、学习、分类为主线,理论上分层次、抓重点,方法上重比较、突出应用适应性。除了讲授传统的、经典的重要内容之外,结合科研成果,介绍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以章为单元,用实际科研例子为引导,围绕基本原理展开。选择两个以上基本方法,辅以实验,最后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到一个思、学、用、

人工智能2014结课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人工智能》结课报告 课程号:76807376-01 考试方式:结课报告 使用专业、年级:计算机应用2013-3,4 任课教师:陈淋艳 班级:13级计算机3班 学号:13768073** 姓名:李**

目录 前言 (3) 一、专家系统简介 (5) 二、关键字: (5) 三、专家系统概念和理论 (6) 四、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 (7) 五、专家系统的应用分析 (8) 六、专家系统的发展前景 (11) 七、专家系统的总结 (12) 八、学习心得 (12) 参考文献 (13)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领域:它的研究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电脑等,尽可能地模拟人的精神活动,并且争取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其研究领域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自动定理证明、推理、模式识别、专家知识系统、智能机器人、学习、博彩、自然语言理解等等。 模式识别可能是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简单来说,模式识别就是让电脑能够认识它周围的事物,使我们与电脑的交流更加自然与方便。它包括文字识别(读)、语音识别(听)、语音合成(说)、自然语言理解与电脑图形识别。 现在的电脑可以说是又耸又哑,而且还是个瞎子,如果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并应用于电脑,那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与电脑进行交流,开也不需要记那些英文的命令就可以立接向电脑下命令。这也为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它能使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当中最有趣的应该就是机器人了其实机器人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各种外型的智能机器人,还包括一些用于工业生产的、用于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人、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只有某一种功能的机器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研制一种多功能、人性化的智能机器人,还需要不少时间。 到了那时,我们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人类与机器人的矛盾不知会不会成为现实。专家系统具有一定的商业特性、它先把某一种行业(譬如医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

模式识别 课程设计 关于黄绿树叶的分类问题 成员:李家伟2015020907010 黄哲2015020907006 老师:程建 学生签字:

一、小组分工 黄哲:数据采集以及特征提取。 李家伟:算法编写设计,完成测试编写报告。 二、特征提取 选取黄、绿树叶各15片,用老师给出的识别算法进行特征提取 %Extract the feature of the leaf clear, close all I = imread('/Users/DrLee/Desktop/kmeans/1.jpg'); I = im2double(I); figure, imshow(I) n = input('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sample regions n:'); h = input('Please input the width of the sample region h:'); [Pos] = ginput(n); SamNum = size(Pos,1); Region = []; RegionFeatureCum = zeros((2*h+1)*(2*h+1)*3,1); RegionFeature = zeros((2*h+1)*(2*h+1)*3,1); for i = 1:SamNum P = round(Pos(i,:)); rectangle('Position', [P(1) P(2) 2*h+1 2*h+1]); hold on Region{i} = I(P(2)-h:P(2)+h,P(1)-h:P(1)+h,:); RegionFeatureCum = RegionFeatureCum + reshape(Region{i},[(2*h+1)*(2*h+1)*3,1]); end hold off RegionFeature = RegionFeatureCum / SamNum 1~15为绿色树叶特征,16~30为黄色树叶特征,取n=3;h=1,表示每片叶子取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特征为3*3*3维的向量,然后变为27*1的列向量,表格如下。

模式识别课程论文

模式识别课程学习感想 人类可以通过视觉信息识别文字、图片和周围的环境,通过听觉信息识别与理解语言,比如识别人脸,阅读手写文字,通过气味识别一种水果的种类等。我们希望给机器相同的模式识别能力。 模式识别主要是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性,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机器系统运用一定的分析算法认定对象的类别,系统应使分类识别的结果尽可能地与真实情况相符合。模式识别方法最大的实用性在于“智能”仿真,可以说在同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医疗诊断系统、地球资源探测系统、机器人辅助生产线、公安人员用于破案的指纹识别系统等。模式识别包含由特征和属性所描述的对象的数学模型,这罩所讲的特征和属性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对。 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即设计过程和实现过程。设计过程是指用一定数量的样本(也称训练集或学习集)进行分类器的设计;实现过程是指用所设计的分类器对待识别的样本进行分类决策。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各种模型的模式识别算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线性模型 我们使用线性神经网络来解决线性模型的模式识别。线性神经网络与感知器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神经元有一个线性激活函数,这允许输出可以是任意值,而不仅仅只是像感知器中那样只能取0或1。它采用的是W—H学习法则,也称最小均方差(LMS)规则对权值进行训练。线性神经网络的主要用途是线性逼近一个函数式而进行模式联想。 二、非线性模型 1、Ada-Boosting 基于级联结构的AdaBoost算法目前被认为是较有效的检测算法。 Boosting是一个将弱学习(weak learn)算法融合为强学习算法(strong)的方法。Ada-Boost 算法本身是通过改变数据分布来实现的,它根据每次训练集之中每个样本的分类是否正确,以及上次的总体分类的准确率,来确定每个样本的权值。将每次训练得到的分类器最后融合起来,作为最后的决策分类器。目前在人脸侦测的领域,就有人将Ada-Boost + cascade 作为一个很有效的运算法。Boost是一种常用来增进learning algorithm正确率的方法。使用boost 分类器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特征,并将关键放在关键的特征上面。 AdaBoost算法针对不同的训练集训练同一个基本分类器(弱分类器),然后把这些在不同训练集上得到的分类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强的最终的分类器(弱分类器)。理论证明,只要每个弱分类器分类能力比随机猜测要好,当其个数趋向于无穷个数时,强分类器的错误率将趋向于零。AdaBoost算法中不同的训练集是通过调整每个样本的权重实现的。最开始的时候,每个样本对应的权重是相同的,在此样本分布下训练出一个基本分类器h1(x)。对于h1(x)错分的样本,则增加其对应样本的权重;而对于正确分类的样本,则降低其权重。这样可以使得错分的样本突出出来,得到一个新的样本分布。同时,根据错分的情况赋予h1(x)一个权重,表示该基本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基本分类器h2(x)及其权重。依次类推,经过T 次这样的循环,就得到了T个基本分类器,以及T个对应的权重。最后把这T个基本分类器按一定的权重累加起来,就得到了最终所期望的强分类器。 2、多层感知机 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的神经网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实验一Bayes 分类器设计 本实验旨在让同学对模式识别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算法有一个深刻地认识,理解二类分类器的设计原理。 1实验原理 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已知)(i P ω,)(i X P ω,i=1,…,c 及给出待识别的X 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公式计算出后验概率: ∑== c j i i i i i P X P P X P X P 1 ) ()() ()()(ωωωωω j=1,…,x (2)利用计算出的后验概率及决策表,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采取i a ,i=1,…,a 的条件风险 ∑== c j j j i i X P a X a R 1 )(),()(ωω λ,i=1,2,…,a (3)对(2)中得到的a 个条件风险值)(X a R i ,i=1,…,a 进行比较,找出使其条件风险最小的决策k a ,即 则k a 就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 2实验内容 假定某个局部区域细胞识别中正常(1ω)和非正常(2ω)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正常状态:P (1ω)=0.9; 异常状态:P (2ω)=0.1。

现有一系列待观察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 : -3.9847 -3.5549 -1.2401 -0.9780 -0.7932 -2.8531 -2.7605 -3.7287 -3.5414 -2.2692 -3.4549 -3.0752 -3.9934 2.8792 -0.9780 0.7932 1.1882 3.0682 -1.5799 -1.4885 -0.7431 -0.4221 -1.1186 4.2532 已知类条件概率密度曲线如下图: )|(1ωx p )|(2ωx p 类条件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分别为(-2,0.25)(2,4)试对观察的结果进 行分类。 3 实验要求 1) 用matlab 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要求程序相应语句有说明文字。 2) 根据例子画出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以及分类的结果示意图。 3) 如果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决策表如下:

时间序列分析中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模式识别论文

时间序列分析中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 摘要:时间序列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被观测数据,其观测值按固定的时间间隔采样。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是一种动态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处理,挖掘出对解决和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量。经典时间序列分析在建模、预测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由于实际应用中时间序列具有不规则、混沌等非线性特征,使得预测系统未来的全部行为几乎不可能,对系统行为的准确预测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很难对系统建立理想的随机模型。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小波变换等模式识别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可以对一些非线性系统的行为作出预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随机时序分析技术的不足。【1】 本文主要是对时间序列分析几种常见方法的描述和分析,并重点介绍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小波变换等模式识别方法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典型应用。 关键字:时间序列分析模式识别应用 1 概述 1.1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时间序列分析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概率统计学作为理论基础来分析随机数据序列(或称动态数据序列),并对其建立数学模型,即对模型定阶、进行参数估计,以及进一步应用于预测、自适应控制、最佳滤波等诸多方面。由于一元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在现代信号处理、经济、农业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关的新算法、新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目前,结合各种人工智能方法的时序分析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时间序列分析已是一个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学科,已有一整套分析理论和分析工具。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着重研究具有随机性的动态数据,从中获取所蕴含的关于生成时间序列的系统演化规律。研究方法着重于全局模型的构造,主要应用于对系统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时间序列分析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模式识别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讲座报告 题目:模式识别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1313084 姓名 日期2016.06.05

1、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理论 1.1 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 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模式识别也去的了很多让人瞩目的成就,有很多不可忽视的进展。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图像是人类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来源,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必然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基于模式识别的图像处理随着当今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图像识别领域的踪影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像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然后阐述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应用理论,最后举例说明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模式识别是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一种分类过程,是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是专门研究用机器人模仿人的动作、感觉和思维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图像处理中,识别场景中的对象或区域是一个重要课题。图像模式识别的任务是从策略对象集的场景中识别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种模式,并且策略值是模式的特征,同特征的相似对象集属于具体的模式类,测量特征的技术称为特征提取。模式识别是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一种分类过程,是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是专门研究用机器人模仿人的动作、感觉和思维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2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图像处理 2.1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图像分割 把图像按相关度划分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并提取出所需目标的技术和过程称为图像分割。分割的关键在于分割依据的确定。从模式识别技术理论上考虑图像分割问题,分割是针对图像所需分割的对象,根据图像的结构特性将图像的所有组成部分分成“分割”类和“非分割类”两类。对于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一些本质特征,必然可以提取出本质特征能够与分割背景图像相区别并作为识别事物的依据,即为分割依据。在分割图像定位对象时,可以选择由特征组成的特征空间进行定位识别。因此,将分割对象视为模式识别的对象,图像分割的过程是为在模式识别中寻找特定模式类,并按照该模式类的特征,结合与其对应的分割技术进行分割。 图像识别是图像处理的高级阶段,其研究的是通过仪器对周围物体的视觉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可得到有效的结论性判断。但是,为了使计算机系统也能认识

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论文

浅谈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近年来电子产品中也加入了诸多此类的功能:如手机中的指纹识别解锁功能;眼球识别解锁技术;手势拍照功能亦或是机场先进的人耳识别技术等等。这些功能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如果需要一个概括的话,可以说这都是模式识别技术给现代生活带来的福分。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从而将非电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电信号。 二、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相对与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它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及技术,对人工智能进行模仿、延伸及扩展,进而实现“机器思维”式的人工智能。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感知、推理、学习和联想,甚至是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快速的解决一些需要专业人才能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及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即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及判读,实现人工智能。在这里,我们将周围的环境及客体统统都称之为“模式”,即计算机需要对其周围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和感知,进而进行信息的处理。在人工智能开发,即智能机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采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式(包括文字、声音、人物和物体等)的自动识别,其在实现智能的过程中也给人类对自身智能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途径。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信息处理实际上是机器对周围环境及客体的识别过程,是对人参与智能识别的一个仿真。相对于人而言,光学信息及声学信息是两个重要的信息识别来源和方式,它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机器在模式识别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途径。在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以及语音识别系统等。 在这里的模式识别,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为:根据识别对象具有特征的观察值来将其进行分类的一个过程。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模式识别,是在上世纪60年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

模式识别课程设计 聚类图像分割 一.图像分割概述 图像分割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分析技术。在对图像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往往仅对图像中的某些部分感兴趣。这些部分常称为目标或前景(其他部分称为背景)。它们一般对应图像中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为了辨识和分析图像中的目标,需要将它们从图像中分离提取出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对目标进行测量,对图像进行利用。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现有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类: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原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把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图像分割,提出了不少新的分割方法。 图象分割是图象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且又十分困难的问题,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首要的、重要的关键步骤。图象分割应用在许多方面,例如在汽车车型自动识别系统中,从CCD摄像头获取的图象中除了汽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体和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取汽车特征,辨识车型,图象分割是必须的。因此其应用从小到检查癌细胞、精密零件表面缺陷检测,大到处理卫星拍摄的地形地貌照片等。在所有这些应用领域中,最终结

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象分割的结果。因此为了对物体进行特征的提取和识别,首先需要把待处理的物体(目标)从背景中划分出来,即图象分割。但是,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中,例如金属材料内部结构特征的分割和识别,虽然图象分割方法已有上百种,但是现有的分割技术都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原因在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是对人类视觉的模拟,而人类的视觉系统是一种神奇的、高度自动化的生物图象处理系统。目前,人类对于视觉系统生物物理过程的认识还很肤浅,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要完全实现人类视觉系统,形成计算机视觉,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从原理、应用和应用效果的评估上深入研究图象分割技术,对于提高计算机的视觉能力和理解人类的视觉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 1.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包括全局阈值、自适应阈值、最佳阈值等等。阈值分割算法的关键是确定阈值,如果能确定一个合适的阈值就可准确地将图像分割开来。阈值确定后,将阈值与像素点的灰度值比较和像素分割可对各像素并行地进行,分割的结果直接给出图像区域。全局阈值是指整幅图像使用同一个阈值做分割处理,适用于背景和前景有明显对比的图像。它是根据整幅图像确定的:T=T(f)。但是这种方法只考虑像素本身的灰度值,一般不考虑空间特征,因而对噪声很敏感。常用的全局阈值选取方法有利用图像灰度直方图的峰谷法、最小误差法、最大类间方差法、最大熵自动阈值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

从模式识别认识数学

从模式识别出发解决数学问题 认知心理学家西蒙说:“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首先要识别眼前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然后以此为引索在记忆存储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这就是模式识别。” 我认为,运用模式识别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有大量的练习训练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把握,在头脑中将数学问题进行分类存储,在以后遇到数学问题时,就能很好地将其与记忆中的分类对号入座,迅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模式识别包括:对象识别、结构识别、关系识别、句法识别、方法识别和特征识别六种。 假如拿到一个题目,关于解方程,首先要判断该方程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二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然后才能确定用对应方程的解题步骤来解答。假如是关于函数,则先判断是属于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中的哪一类,然后才能根据相关函数所具备的性质和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这些是模式识别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应用中最基本的,属于模式识别中的对象识别。 假如给定的题目是关于三角函数,先观察给出式子中是否含有特殊角,或者角度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然后运用特殊角以及二倍角公式、两角和(或差)公式等进行解答。假若给的题目是关于不等式,考虑是否能运用一般不等式ab b a 222≥+套用解题,假如题目是关于数列,看看能否利用等差数列公式d n n na S d n a a n n 2)1(,)1(11-+ =-+=和等比数列公式q q a S q a a n n n n --==-1)1(,111进行解答。再比如要求证明三角形全

等或相似,可根据SSS 、SAS 、AAS 、HL 、AAA 等判定方法寻找必要的未知条件然后进行证明。这是运用模式识别中的结构识别和关系识别,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观察给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套用已知公式或者性质及判定方法也是一种解题途径。 假如给定的题目不易直接证明,分析法、归纳法、反证法等可以帮助我们另辟蹊径寻找解题的方法。那些能够用综合法直接证明的题目,则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套用一般解题步骤,譬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程序,即去分母、去括号、移向、合并同类项、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再比如求一次函数图像的单调性,根据“任取21,x x 属于定义域,判定)1(1) ()(),0(0)()(221<><>-或或x f x f x f x f x ”这一模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这是模式识别中的方法识别,有些题目有固定的解题程序可以套用,这为解题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模式识别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应用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掌握并且能熟练运用模式识别,对我们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还是要有足够多的解题经验。假使没有练习的经历,就算掌握了理论知识,模式识别对于我们的解题过程而言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