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难点: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提问:“什么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中华少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022年《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中华少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
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现代诗。
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第一、二学段中对诗歌的阅读只提出了“诵读体会情感,大体领悟诗意”的粗略要求,学生对于“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
因此,我们在《中华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所要着力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
__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__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祖国风光。
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2.板书课题:中华少年二、导读提示,明确目标1.读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2.指名回答。
三、展示资料,交流汇报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汇报。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读文感悟,加深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每一节诗分别讲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说。
)3.朗读课文,体会自豪之情。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7_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2、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3、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⑴ 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⑵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2、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⑴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⑵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⑶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⑷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⑸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⑹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3. 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诗歌《中华少年》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结构、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讲解生字词针对诗歌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正确理解字词含义。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7. 作业布置(1)抄写诗歌《中华少年》,加强字词记忆。
(2)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述中华少年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述少年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抄写和读后感)进行认真批改,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中华少年》是当代诗人李谷一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中华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诗歌内容解析:诗歌通过描绘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 诗歌语言特色: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动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解析和语言特色。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诗文文本。
2. 课件:诗歌背景图片、内容解析、语言特色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4.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讲解: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3. 诗歌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4. 诗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背诵: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熟读诗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1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2、分角色朗诵3、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七、课外延伸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为大家搜集的《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搜集相关的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适时纠正、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⑵把四组词语联络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祖先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屡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绘仿佛看见的场景。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中国少年的豪情壮志和担当精神。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结构、韵律、意象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韵律等,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中华少年》,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教学设施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中国的山水、古建筑等。
(2)播放音乐:古风音乐。
(3)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出本课诗歌《中华少年》。
2.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3)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艺术特色。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主题。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韵律等,分享学习心得。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情境教学(1)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3)分享自己进入情境后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中深层次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中华少年》的原文及其注释。
(2)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中华少年》。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中华少年》。
(2)简单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与诗歌相关的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讲解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中的意境。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读后感评价:评价学生的读后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少年》这首诗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华少年》这首诗歌,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了解,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PPT、诗歌文本、相关历史、文化、地理资料。
3.2 教室环境座位排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室墙壁上贴有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图片和地图。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产生兴趣。
4.2 新课导入介绍《中华少年》这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义。
4.3 诗歌学习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4 相关资料展示通过PPT展示与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5 诗歌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找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或地理的文章,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5.2 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学生对《中华少年》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情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8 中华少年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 莫非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 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
历史使命感。
【课前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请欣赏有著名作家李少白先生
创作的诗歌《中华少年》。(播放诗歌朗诵视频。)
2.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抒发中华少年自豪之情,表达中华少年建设祖国坚
强决心的诗歌。出示课题,板书:8*中华少年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
读好的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
3.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再读一读。
4.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说明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之朗朗上口,感受其强烈的节奏韵律。
三、研读课文
(一)边读边议,读懂课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
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1)媒体出示:第1自然段 板书 我们是中华少年
①这一小节中分别写了什么?请用直线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
燕”、“草原──雄鹰”、“黄土坡──山丹丹” )
②自由说说:
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③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第2自然段:板书 共同的家园
① 大声朗读,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
试着说一说。
说话练习。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教学生将本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②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3)第3.4自然段:板书 千年文化 中华精神
①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
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
与中华传统等。)
说明 这一交流,既是深入了解课文,又是一次学生课外知识的展示,有助于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4)第5自然段:板书 苦难的母亲 惊醒的睡狮
① 媒体出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② 媒体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5)第6.7.8自然段:板书 中华的未来 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
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6)总结:整首诗按总分总结构来布局(板书 总起 分述 总结),结构完整,
过渡自然,且首尾呼应。同时,全诗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
强的节奏韵律。四、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
色,表演朗读。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四、作业布置
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附板书 8* 中华少年
我们是中华少年 ——总起
共同的家园
千年文化 中华精神
苦难的母亲 惊醒的睡狮
中华的未来 少年去开创 ——总结
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