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电子线剂量学

临床电子线剂量学

02人体剂量学

讲授姜鹤群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在读)

第一节电离辐射计量学 一、照射量 照射量(exposure ,X) X 射线或γ射线照射dm 质量空气时便与空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部分放射线损失的能量被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而使原子电离,当这些获能电子被完全吸收时所产生的同种符号离子(或带电原子)的总电荷量(dQ )称为照射量(X )。 照射量的国际单位(SI )是库(仑)/千克(C/kg ),目前照射量的测量仅适用于能量在10KeV ~3MeV 范围内的X 射线或γ射线。 dm dQ X

照射量率(exposure rate, )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称为照射量率,其表达式为: SI 单位:库(仑)/(千克.秒)(C/kg.s )只对空气而言,仅适用于X 射线或γ射线。 伦琴(Roentgen,R ) 照射量的曾用名 1R=2.58 ×10-4C/kg X . dt dX X .

二、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D ) 吸收剂量是指授予单位质量靶物质(或被单位质量靶物质所吸收)的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即:dm 为被照射物质的质量,dE 为其吸收的辐射能。SI 单位:J/kg,专用名称:戈瑞(gray,Gy), 1Gy=1 J/kg 。旧制单位是拉德(rad), 1Gy=100 rad 。 吸收剂量(D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和任何被照射的物质,并适用于内、外照射。dm dE D

D. 吸收剂量率(absorbed does rate, ) 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为吸收剂量率,单位为 戈(瑞)/秒(Gy/s)。 空气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换算 D=33.97X 式中X为照射量,单位为C/kg;33.97为空气中的换算系数;D为吸收剂量,单位为Gy。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X线同步推量和电子线补量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阿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X线同步推量和电子线补量的剂量学比较分析阿迪娜·贾库林 发表时间:2018-05-09T14:39:27.3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阿迪娜·贾库林,曹茜,加尔宝·吐尔德通讯作者:木妮热· [导读] 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放疗科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不同放疗方式的剂量学特点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3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银夹标记,其中15例行瘤床同步推量放疗,15例行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评价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及体积。结果:瘤床同步推量和电子线补量计划中CTV和CTVTb适形度和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脏V20和V10、心脏V30和V10,以及对侧乳腺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放疗在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优于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且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同步推量放疗;电子线补量放疗 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乳腺癌治疗的应用,所谓的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技术(SIB)在保乳术后放疗中逐渐被应用[2-3]。本研究主要是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同一病例比较瘤床调强同步推量与电子线补量(SBT)计划的剂量分布、肺、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之间的差异,评价SIB技术的剂量优势以及适应症。 1 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保乳术的患者,瘤体处均放置银夹,分期为 T0 ~ 2N0 ~ 1M0期,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乳腺癌。共选择30例,年龄在37-57岁间,中位年龄47岁,其中左侧15例,右侧15例。 1.2体模制作与CT定位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交叉抱头,在患侧乳腺用铅丝标记分界,用热塑网膜体位固定。嘱患者平静呼吸,应用CT模拟机扫描,范围从下颌骨下缘至肝下缘,扫描层厚5 mm,并将图像传至医生工作站,勾画靶区。 1.3 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靶区包括患侧乳房完整的乳腺组织,边界界定为:上界在胸廓入口,下界为乳房下1~2cm,底部不超过胸壁,前界不超过皮肤,内界胸骨中线,外界腋中线。胸壁和全乳腺定义为瘤床靶区(CTV),银夹所标记的范围外扩1. 0~1. 5 cm为瘤床靶区(CTVTb)。危及器官包括肺脏、心脏、对侧乳腺、肝脏等。 1.4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对于瘤床调强同步推量计划CTV处方剂量为50.4Gy/28f(1.81Gy/次),CTVTb处方剂量为60.2Gy/28f (2.15Gy/次)。对于电子线补量计划CTV处方剂量为50Gy/25f(2.0Gy次),CTVTb处方剂量为10Gy/5f(2.0Gy次),均设5个野照射。 1.5评价指标采用DVH图进行综合评价: ⑴用VCTV(乳腺靶区容积)和VCTVTb(瘤床靶区容积)以及VCTVTb/VCTV,来反映乳腺靶区和瘤床靶区之间的比例; ⑵重要器官的受照体积及剂量:SIB组和SBT组均采用肺脏受到≥20Gy剂量照射时的体积V20及≥平均剂量照射的体积来反映患侧肺脏受照体积;采用心脏受到≥30Gy剂量照射时的体积V30及≥平均剂量照射的体积来反映心脏受照容积和剂量。 ⑶两种放射治疗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指治疗体积与计划靶体积之比。[4]V95% /VPTV,Vptv为PTV体积。适形指数越接近1说明适形程度越高。 ⑷靶区的均匀性:计算方法[5]为TH=(靶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靶区最大剂量。TH值越接近1说明均匀程度越高。 1.6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要器官的受照体积及剂量 SIB和SBT比较,肺V20和肺V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和P=0.728);心脏V30和V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和P=0.216),见表1。

放射治疗的剂量单位

放射治疗的剂量单位 一、曝射量(Exposure Dose) 指距放射源某一距离下,放射源对该点的照射量。在测定曝射时时,用于测量的电离室周围不允许有任何产生散射线的物体。曝射量的剂量单位是伦(R),即在0.001293g的空气中,每产生2.04×109对离子,所需的放射量就是1R. 二、吸收量(Asorbed dose) 被放射线照射的物体从射线中吸收的能量称吸收剂量。吸收剂量单位是拉德(rad)。1dar为1g受照射物质吸收100尔格的辐射能量。即1rad=100尔格/g=0.01kg.现在吸收剂量单位改为戈端(Gray,Gy),是由国际放射单位测定委员会(ICRU)规定的,1Gy=100rad. 三、放射强度(Radioactivity) 放射强度又称为放射活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放射物质锐变(衰变)的多少,不表示具体剂量。放射活度单位为贝克勒尔(Becquerel)符号Bq,表示每秒钟有一个原子蜕变。过去放射强度单位曾用居里Ci表示,1B9=2.703×10-11Ci. 四、剂量率(Doserate) 距放射源某一距离处,单位时间的剂量,常以Gy/min为单位。 五、放射性能量(Energy of radiation) 指电离辐射贯穿物质的能力,用能量表示。能量单位为MV(Megavoltage)或MeV (Megaelectron-Volt)。2MeV以下X线勉强用管电压表示贯穿物质的能力,但这类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单一用管电压说明线质并不全面,通常是用半价层(HVL)来表示平均能量。 六、体内各部位剂量名称 (一)空气量(Air dose,Da) 治疗计划常以空气量做为每次治疗剂量单位设计。 (二)皮肤量(Skin dose)或称表面量(Surface dose) 被放射线照射物体表面所测得的剂量,此剂量包括原射线和组织向该测量点的反向散射线。 (三)深度量(Depth dose)和肿瘤量(Tumor dose) 指放射线经过皮肤射入身体,在中心线束上某一深度处的剂量,该点的剂量包括被浅层组织吸收以外射线和周围组织对该点的散射线。若该点恰为肿瘤中心则该点剂量称为肿瘤量。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汇总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 应用高能电子线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电子线的产生主要源于电子感应加速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发展,使得该项技术在临床得以普及应用。现在高能加速器可以提供多种能量电子线照射。电子线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表面和深度小于5cm的表浅病变,也可用于肿瘤手术中放射治疗。 第一节电子线的能量表述方式 电子线照射介质时,由于是带电粒子,很容易通过库仑力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作用的主要方式有: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及核外电子发生 弹性碰撞。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在电子引出窗以前,能谱较窄,近似可看作是单能。电子线引出后,它的能谱随着射线束经过散射箔、监测电离室、空气等介质,到达体模表面和进入体模后逐渐展宽,如图6-1所示。在不同位置电子线能量有很大差别。在临床实践中,体模表面和体模中特定深度处的能量有实际意义。确定电子线能量的方法有3种:核反应阈值法、电子射程法和切伦科夫辐射阈值法,以电子射程法最为快捷实用,但其精确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测量时所用的电离室的直径和照射野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要用很小直径的柱形空腔电离室,照射野的直径要大于电子线的实际射程。 一、最可几能量(most probable energy) 体模表面最可几能量(E p)0指体模表面照射野内电子最大可几能量,即照射野内电子能量高斯分布峰值所对应的电子能量,它和电子射程R p直接对应: (E p)0=C1+C2+R p+C3·R p 2(式1) 式中R p为电子射程(图6-2),定义为深度剂量曲线下降部分梯度最大点的切线,与韧致辐射部分外推延长线交点处的深度(cm)。系数C1=0.22MeV, C2=1.98MeV·cm-1和C3=0.0025MeV·cm-1。 二、平均能量(mean energy) 体模表面的平均能量E0,表示电子线穿射介质的能力,是确定体模中不同深度处电子线平均能量的重要参数,它与半峰值剂量深度R50(cm)的关系为: E0=C4·R50(式2)

放射治疗学考题.docx

单选题 1 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不包括(C) A 手术治疗 B 化学治疗 C 激素治疗 D 放射治疗 2、( B)制造了钴 -60 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逐渐形成了独立学科。 A 20 世纪 3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代 3 循证放射肿瘤学与传统医学的差别错误的是(A) A循证医学以死亡 / 生存作为判断疗效的最终指标 B循证医学以可得到的最佳研究证据作为治疗方法依据 C循证医学中病人参与治疗选择 D传统医学以基础研究、理论推导、个人经验作为治疗方法依据 4 对放射治疗中等敏感的肿瘤(A) A 子宫颈癌 B 小细胞肺癌 C 淋巴瘤 D 骨肉瘤 5 亚临床病灶放射治疗剂量(C)时肿瘤控制率可达90%以上 A 50-55Gy B60-65Gy C45-50Gy D75-80Gy 6、二次方程式取代NSD,TDF的重要原因是( C) A 减少放疗早期反应 B 增加照射总剂量 C 降低放放射晚期损伤 D 增加肿瘤控制概率 7、( A)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不增加正常组织合并征。 A 超分割 B 加速超分割 C 后程加速超分割 D 分段照射 8、下列哪种治疗不属于近距离治疗(B) A 腔内治疗 B 外照射治疗 C手术中治疗 D 组织间治疗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近距离照射特点(A) A、照射时间短 B 后装照射 C放射源微型化 D 剂量分布由计算机进行计算 10、下列( A)不是现代近距离照料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A 铯-137 B 钴-60C铱 Ir-192D 碘-125 11、放射治疗在初始阶段经过了艰难的历程, 20 世纪 30 年代建立了物理剂量——(A) A伦琴(γ)B X线管 C 深部 X 线机 D 电子直线加速器 12、患者,女, 46 岁,阴道不规则流血 3 月来诊,腹部、盆腔强化CT示宫颈占位,活检病理示鳞癌,宫颈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属于(C) A 低度敏感 B 中等敏感 C 放射敏感 D 放射抗拒 13、高能 X(γ)射线能量表面剂量比较(),随着深度(),深度剂量逐 渐增加,直至达到( A)A 低增加最大剂量点 B 低减少剂量建成区 C 高减少最大 剂量点 D 高增加剂量建成区 14、加拿大物理学家提出的( A),解决了钴 -60 和中低剂量等光子射线束 旋转治疗的剂量计算问题。 A Tissue air ratio B Beam quality C calibration point Dinverse square law 15 对钴 -60γ射线,影响组织空气比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C) A 射线束的能量 B 照射野的大小 C 源皮距离 D 水模体中深度 16、中低能 X 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随照射野变化较高能 X 线(γ)显著的原 因是( A) A 高能 X(γ)射线散射方向更多延其入射方向 B 受照射野尺寸的影响大 C 受射线束的影响大

光子照射剂量学

第六章光子照射剂量学 光子即X射线与(γ)射线的总称,是现代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射线之一,掌握好X射线与(γ)射线照射剂量学的各种特性,将能更好地利用X射线与(γ)射线的特性为肿瘤病人制定一个系统的、全面、完善治疗计划,使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病人的疾苦,提高疗效。 第一节原射线与散射线 人体或模体中任意一点的剂量可分为原射线和散射线剂量贡献之总和。 一、原射线是指从放射源(或X射线靶)射出的原始X(γ)光子,它理解为射线 经电子打靶后(或辐射源)直接产生原始X(γ)光子,穿过过程中没有碰到任何物体或介质而产生散射,经常用零野来表示,它在空间或模体中任意一点的注量遵从平方反比定律和指数吸收定律。 二、散射线包括:①上述原射线与准直器系 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线光子,准直器系统包括一级 准直器、均整器、治疗准直器、射线挡块等;②上述 原射线以及穿过治疗准直器和射野挡块后的漏射线光 子与模体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散射线。区别这两种散射 线是很重要的,例如加射野挡块时,对射野输出剂量 虽有影响,但影响很小,大约只有不到1%的范围, 但却减少了模体内的散射剂量。,散射线来源于射线穿 过一级准直器、均整器、治疗准直器(包括射野挡块) 的射线,它射线质比较硬,穿透力比较强,对输出剂 量的影响类似于原射线的影响,故一般将这种散射线归图6-1原射线与散射线示意图属于始发于放射源(或X射线靶)的原射线的范围,称为有效原射线(图6-1),由它们产生的剂量之和称之为有效原射线剂量,而将模体散射线产生的剂量单称为散射线剂量。这样规定以后,模体中射野内任意一点的原射线剂量可理解为模体散射为零时的该射野的百分深度剂量。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

第七章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 高能电子线在现代肿瘤放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表浅肿瘤(深度小于5cm)的治疗,其射野设计的简明和剂量分布的优越使之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高能电子线因其剂量特性而能避免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这是电子线优于高能X 线的地方,也是电子线最重要的剂量学特点。据统计,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10~1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应用高能电子线,主要用于治疗表浅或偏心的肿瘤和浸润的淋巴结。高能电子线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开始由电子感应加速器产生,后来发展为由直线加速器产生。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除提供两档高能X 线外,通常还提供能量范围在4~25 MeV 之间的数档高能电子线。 第一节 电子线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 类似于X 线,对电子线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深度剂量分布,和高能X 线的区别以及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是在临床使用之前必须掌握的。 一、中心轴深度剂量曲线的基本特点 高能电子线的中心轴深度剂量定义与高能X 线相同,归一化后称为百分深度剂量,用PDD 表示,形状显然有别于高能X 线,见图7-1,图中照射野大小均为10cm ×10cm ,SSD 为100cm 。与高能X 线相比,高能电子线具有更高的表面剂量,一般都在75%~80%以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很快在最大剂量深度max d 达到最大剂量点(表面至max d 段称为剂量建成区);在max d 后形成高剂量坪区;然后剂量迅速跌落(剂量跌落区);最后在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韧致辐射“拖尾”(X 线污染区)。这些剂量学特性使得高能电子线在治疗表浅的肿瘤或浸润的淋巴结时,具有高能X 线无可比拟的优势。 图7-1 高能电子线与高能X 线深度剂量曲线的比较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 令狐文艳 应用高能电子线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电子线的产生主要源于电子感应加速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发展,使得该项技术在临床得以普及应用。现在高能加速器可以提供多种能量电子线照射。电子线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表面和深度小于5cm的表浅病变,也可用于肿瘤手术中放射治疗。 第一节电子线的能量表述方式 电子线照射介质时,由于是带电粒子,很容易通过库仑力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作用的主要方式有: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及核外电子发生 弹性碰撞。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在电子引出窗以前,能谱较窄,近似可看作是单能。电子线引出后,它的能谱随着射线束经过散射箔、监测电离室、空气等介质,到达体模表面和进入体模后逐渐展宽,如图6-1所示。在不同位置电子线能量有很大差别。在临床实践中,体模表面和体模中特定深度处的能量有实际意义。确定电子线能量的方法有3种:核反应阈值法、电子射程法和切伦科夫辐射阈值法,以电子射程法最为快捷实用,但其精确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测量时所用的电离室的直径和照射野的大小,一般情况下

要用很小直径的柱形空腔电离室,照射野的直径要大于电子线的实际射程。 一、最可几能量(most probable energy) 体模表面最可几能量(E p)0指体模表面照射野内电子最大可几能量,即照射野内电子能量高斯分布峰值所对应的电子能量,它和电子射程R p直接对应: (E p)0=C1+C2+R p+C3·R p 2(式1) 式中R p为电子射程(图6-2),定义为深度剂量曲线下降部分梯度最大点的切线,与韧致辐射部分外推延长线交点处的深度(cm)。系数C1=0.22MeV, C2=1.98MeV·cm-1和C3=0.0025MeV·cm-1。 二、平均能量(mean energy) 体模表面的平均能量E0,表示电子线穿射介质的能力,是确定体模中不同深度处电子线平均能量的重要参数,它与半峰值剂量深度R50(cm)的关系为: E0=C4·R50(式2)式中系数C4=2.33MeV·cm-1.R50可根据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得到,为了克服射野对R50的影响,测量时应采用15cm×15cm射野或更大。由于式2只适用于固定源到电离室距离(SCD=100cm)测量条件,若采用固定源到体模表面距离(SSD=100cm)测量,式2改为: E0=0.656+2.059 R50,d+0.022 (R50,d)2 (式3)

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剂量学

文献题录 R 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 V ol.105N o.1242003 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剂量学 职业、公众与医疗照射研讨会文集 2002年9月9~12日英国牛津新大学(New C ollege) ICRP第2委员会工作概况C S treffer ICRP关于职业照射的导则C Streffer 21世纪放射防护理念R H Clarke ICRP在辐射防护中的作用———从工业的角度来看K Henrichs ICRP模型用于内照射剂量评价的实践经历M S Peace 内照射剂量学中的靶细胞W G ssner 人体消化道新模型 人体消化道新模型H Métivier 食入D ounrey燃料碎片后的剂量与危险P J Darley等铀在胃肠道的吸收:在人体中的f1因子M L Z am ora等99T c在一般海藻(即日常饮食中食入Hizikiz f usiforme)中的摄入与排出——— 一例成年男子的测量结果H K awamura等从饮用水中摄入的氡的生物动力学T Ishikawa等ICRP人呼吸道模型的实际应用 ICRP人呼吸道模型的实际应用M R Bailey等超微粒子在人呼吸道中的沉积与廓清的随机模型W H ofmann等玛雅克工作人员肺中钚粒子的分布F F Hahn等根据玛雅克钚工作人员身上得到的结果对ICRP66号报告的剂量学模型进行修正S A R omanov等根据人吸入硝酸钚和氧化钆后观察到的生物动力学结果进行预测的比较A H odgs on等放射性核素混合物的摄入评价R S O’Brien 慢速廓清时相的动力学含义R S turm等八氧化铀吸入和滞留后的吸收比较P G D Pellow等吸入氧化铀后监测方案的优化G N S tradling等二氧化钍摄入的生物动力学与评价S A H odgs on等人鼻廓清研究对鼻呼气和生物检测样品测量解释的影响J R H Smith 与吸入粒子大小无关的工作人员内照射有效剂量评价M Fujita等人体中央气道吸入粒子的沉积与廓清的模拟I Bal sh zy等两例吸入易溶性钚的研究及对生物检测的影响E H Carbaugh等用CR239放射自显影对老化钚α发射粒子在个人空气采样器滤膜上的分级R B Richards on等沉积于人体呼吸道的氡子体沉积与廓清T Ishikawa等吸入α发射体后计算的肺平均剂量确实反映了诱发恶性肺癌的危险吗?P Fritsch等M OX气溶胶的Pu溶解参数的体内测量及在每单位摄入剂量值中的相关不确定度B R2L G all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 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 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 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 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 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 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 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 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 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 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 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 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放射治疗学复习总结 (1)

源皮距S S D:射野中心轴上辐射源前表面到体模表面的距离。 源瘤距STD:射野中心轴上辐射源前表面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 源轴距SAD:射野中心轴上辐射源前表面到机架旋转中心或机器等中心点的距离。机器等中心点:机架的旋转中心、准直器的旋转中心及治疗床的旋转中心在空间的 交点。 PDD:百分深度剂量:体模内射线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Dd与参考深度d0处吸收剂量D0之比的百分数,是描述沿射线中心轴不同深度处相对剂量分布的物 理量。 剂量建成效应:百分深度剂量在体模内存在吸收剂量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剂量建成效应。从表面到最大剂量点深度称为剂量建成区 高能X线的剂量建成效应要优中低能X线,且随能量的增大而增大;有利于保护皮 肤。 GTV:肿瘤区:是指通过各种影像学、病理学等诊断形式可以明显确诊或可以肉眼 分辨和断定的恶性病变位置和范围。 CTV:临床靶区:包括GTV、亚临床病灶和肿瘤可能侵犯的区域在内的临床解剖学 体积。 ITV:内靶区:考虑了患者自身的脏器运动,由CTV加上一个内边界范围构成的体 积。 PTV:计划靶区:包括ITV外,附加摆位不确定度边界、机器的容许误差范围和治 疗中的变化。 OAR:危及器官:指某些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它们的放射敏感性或耐受剂量对治疗 计划的射野和处方剂量有直接影响。 眼55Gy 脊髓45Gy 皮肤55Gy 脑干54 剂量学四大原则1.靶区剂量准确、2.靶区剂量均匀,剂量梯度不超过5%、3.提高靶

区受照剂量,减小正常组织受照量。4.保护周围重要器官。 常规治疗:每次,5f/w 1f/d 非常规治疗:超分割、加速分割、大分割等。 TD5/5: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5年之内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 的患者不超过5%。 TD50/5: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5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 伤的患者不超过50%。 影响PDD的主要因素:射线能量、照射野大小及形状、源皮距。 适行调强的特点!1.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方向必须与靶区一致(适形)。2.靶区内及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因为要求每个射野内各点输出剂量率按要求的方式进行 调整。 X线的质是指x射线光子能量的大小。由管电压决定,用KV值表示。 定位最差的部位是胸部 计划的执行者是技术员 比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离子在质量为dm的某物质内释放出来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 动能的总和。K=dE/dm 当介质为空气时,测定为空气比释动能 比释动能率:在单位时间间隔内,比释动能的增量 吸收剂量:是度量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指电离辐射授予单位质量照射物的平均辐射能量于该物质的质量之比。 吸收剂量率:在单位时间间隔内,吸收剂量的增加量。吸收剂量与离辐射源的距离 和放射野的面积。 术前放疗的优点:杀死周围亚临床病灶,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分期, 减少手术时,肿瘤播散的可能。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模拟胸壁电子线照射的剂量学探讨

收稿日期:2007208229;修回日期:2007211214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作者简介:曾子君(19732),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 T 模拟胸壁电子线照射的剂量学探讨 曾子君,李伟雄 Dosimetry of Electron 2beam R adiotherapy with Us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2B ased on Chest W all for Postmastectomy P atients ZEN G Zi 2jun ,L I Wei 2xiong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 y ,Cancer Center ,Guang dong Provincial People ’s Hos pital ,Guangz hou 51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evaluate the dosimetry of electron beam with the us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2based radiotherapy on chest wall for postmastectomy patients.Methods CT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for 20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ving received electron beam chest wall irradiation after postmastectomy ,and digitizing reconstitution of the image pictures from spiral CT equipment and outlining the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and organs at risks (OARs )such as heart and lung ,calculating their volume and exposure dose ,were done by the 3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 ).The prescribed dose for chest wall was 5000cG y .R esults The maxi 2 mum dose (Dmax )、mean dose (D mean )and dose of 90%CTV (D 90)for the left breast cancer were (5542±279)cG y 、(4809±116)cG y and (4526±239)cG y respectively.The Dmean and percentage of volume receiving more than 20G y (V 20)and 10G y (V 10)of left lung were (1616±608)cG y 、(33±13)%and (44±16)%re 2spectively.The mean dose (Dmean )and volume receiving more than 30G y (V 30)of heart were (1008±457)cG y and (13±9)%.The Dmax 、Dmean and D 90for the right breast cancer were (5554±253)c G y 、(4783±89)c G y and (4496±101)cG y respectively.the Dmean 、V 20of right lung were (1416±567)cG y 、(30±12)%respectively.C onclusion By the us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2based to perform the plan of electron 2beam radiotherapy on chest wall ,we can understand precisely the dosimetry of the target volume and normal struc 2tures ,and perfect the radiation plan better. K ey w ords :Breast cancer ;Postmastectomy radiotherapy ;Electron beam ;Chest wall 摘 要:目的 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 模拟定位下胸壁电子线照射的靶区和心肺受照体积和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20例有胸壁照射适应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行CT 模拟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CT 图像进行数字化重建,勾画胸壁CTV 及心、肺等危及器官,并计算胸壁及其心、肺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胸壁处方剂量为5000c Gy 。结果 左侧乳腺癌靶区的Dmax 为(5536±301)c Gy 、 Dmean 为(4823±129)c Gy 、D 90为(4543±290)c Gy ,同侧肺Dmean 为(1724±624)c Gy 、V 20为(36±13)%。心脏Dmean 为(1008±457)c Gy 、V 30为(13±9)%。右侧乳腺癌靶区的Dmax 为(5554±253) c Gy 、Dmean 为(4783±89)c Gy 、D 90为(4496±101)c Gy 、同侧肺Dmean 为(1416±567)c Gy 、V 20为(30 ±12)%。结论 通过CT 模拟定位制定胸壁电子线照射放疗计划,能更准确地了解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从而能更好地优化放疗计划。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电子线;胸壁 中图分类号:R 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578(2008)0920671203 0 引言 胸壁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疗必须照射的部 位,目前许多单位常用电子线照射的放疗技术,我科也一直采用6MeV 的电子线半程加补偿膜垂直胸壁放疗的方法。随着CT 模拟定位的出现,本研究 希望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了解胸壁电子线照射的靶区、心肺受照体积和剂量分布,以评价这种技术的 合理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07年5月 收治的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左侧13例,右侧7例,中位年龄49岁(33~65岁)。照射胸壁的指征:原发灶T 3以上和(或)腋窝转移淋巴结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