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的行动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的行动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的行动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的行动研究

小学促进教学互动的行动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始终是师生间永恒的主题。通过师生间互动的形式来完成传授的过程。然而主动不是简单的“搬运”,也不是一种“复制”。因为教与学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对独立,既能相互交融,又会相互排斥。因此“互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成了解决教与学中的关键因素。

一.课堂教学中互动意义及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开展“互动式”教学具有很深远的意义。①它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自然人,都遵守一定的发展规律来发展自己的,其中包括生理方面的,心理方面的和知识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常常是“为知识而教”,“为分数而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人的自身发展。素质教学需要是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素质的主动发展。“互动式”的教学为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方法与条件。②它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主体性教学原则,是衡量素质教学还是“应试教学”的一条重要标志。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边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有助于让广大教师正确树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氛围,促进课堂40分钟的效益。③它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夺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逼使学生被动学。“互动式”教学为实现自己学,主动学提供了条件与可能,通过研究学法来设计教法,寻找适易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这一点来讲,“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现代素质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④它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互动式”教学中体现了一种学会合作的方法。无论是师生的合作,还是生生的合作,讲究相互间的默契,强调的是人力资源间充分利用和谐调,从21世纪人才基本素质构成当中提出,合作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而互动中的那种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恰是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为培养未来所需的人才做了必要准备。

何谓“互动”。是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把教学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体验价值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

生教学共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从互动的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从互动的形态看有行为的互动,语言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从互动的组织形式看,有同桌的主动,小组的互动,班集体的互动。一切的互动,形成了多边的、主体的、动态的活动。

二.课堂教学中互动的策略与原则

(一)互动的策略

1.积极参与策略,“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课教学的参与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因素。①全员参与。可以抓住两个方面:一是抓课堂教学中的个体参与,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自己的水平进行自我学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营造独立思考和个性体验的空间,使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二是抓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和反馈。教师以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广泛接触,并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人参与互动交往的生动局面。②主动参与,课堂参与的效益不仅和参与的覆盖面相关,还要极大地依赖于参与者的积极心态,要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必须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要贴近儿童心理,选择好儿童参与的合适时机和方法。③差异参与,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全员参与,参与的要求是因人而异,因组而定。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分层递进、互补互协”的方法,参与内容和方法的必须符合易于互动的实效性。

2. 情感交融策略: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优化互动的动力源之一。应采取①师生间的互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师生间关系的核心,互爱是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②人格平等。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三尊重”。

a.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或截流学生的学习行为

b.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际合作策略: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学互动的又一必要条件。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人际交往的环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是教学环境交互决定的重要变量,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①语言合作,要求做到善说善听善议善评。②环境合作合理的座位组合形式,来缩短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③个群的合作,强调生生间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

4.教学相辅策略:教有教法,学有学法,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的,只有教法与学法取得一致,相互适应时,才是最经济有效的学习,尤其应注意班集体的稳定性和师资人员固定性。形成师生间相适应的教法和学法的稳定性。

(二)互动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师生关系,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使用中开发增值性教学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机制,教师要有民主的意识,互

动中求同存异,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使之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2.作性原则:现代教育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协作的重要性,这种协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行为,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除了师生协作外,生生间的协作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良好的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顺社会分工协作的优化,适应科技发展的人才需要。

3.情趣性原则:众多实验和事实表明,师生间的情感因素,生生间的志趣因素,都关系到互动的质与量,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情趣作为课堂教学互动活动的一种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心理效应。对师生间,生生间的行为发挥巨大的调节作用:消除课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理疲劳,心理紧张,授知枯燥的状态,创造师生间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

4.评价性原则:互动的评价是指师生间,生生间在互动中其效果优劣的价值判断,主要体现在及时性,对比性,渐进性,激励性和竞争性,属动态评价的范畴,提高互动质与量,规范互动的有序性,提高互动个体间协作的效果,扩大互动的覆盖率,体现一种自我评判,自主学习,自由评说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三.课堂教学中互动的途径和方法。

(一)互动的途径。

“互动式”的教学是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中介(教材、教学手段等)的交互活动行为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同时反映其与学生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的对应关系的教学结构框架。其整个流程称为“三阶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即:“三阶段”:互知阶段,互助阶段和互进阶段。“四环节”是:①尝试发现②独立思考③协作讨论④运用评价。

“互动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阶段:教师

手 段

从上面的流程图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不仅反应整堂课的“互动”教学形态,还可以体现在课堂局部教学中的运用,可提供给广大教师在操作中的因材施教,因人施学,因组施协。

(二)互动的方法:

互知是互助的基础。互知中关键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对教学习惯的适应,对新授知前的基础掌握。

1.从“互动式”教学模式三个阶段看

互知的方法:①兴趣介绍法 ②尝试促问法

③需求自择法 ④静思感悟法 ⑤推荐演示法

互助的方法:①协助共进法 ②交流互补法

③共探目标法 ④参与成果法

互进的方法:①交流点评法 ②效果评析法

③评比择优法 ④揭示规律法 ⑤分析判断法

2.从互动的对象看

师生互动的方法:①引生激趣法,确立学习的动机

②引生出问法,善于发现,积极参与。

③引生探究法,组织思考,重视知识迁移。

④引生评估法,学会学习,学会评价。

生生互动的方法:①情趣交流法。 ②协作共进法。

③榜样互励法。 ④自我评价法。

四.附课题教学案例

近年来,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师资力量充足,学生在校享有的物理空间增大,使小班教学具备了一定客观条件。通过实践观察与分析研究者发现小班额的班级教学并不能等同于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缩小,学生人数减少,客观上给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本身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但其优势是潜在的,小班本身并不能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它必须通过与教学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地影响学生

的发展。由此研究者展开了以互动问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为重心的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与小班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研究分析总结了具有小班教学特点的人际互动主体的划分并由此而组合形成的人际互动的基本类型,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平等参与、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人际互动方式。从构成人际互动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主体、客体、媒介、情境入手,提出促进师生合作性互动的基本策略。从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着眼,提出了外部空间环境创设、合作学习目标设计、合作学习成员角色分配、小组合作学习成绩评价、合作技能培养、合作效能分析等促进生生合作性互动的教学策略。同时初步构建并在实践中验证了能够体现师生、生生合作性互动,师生、生生、个体、群体多向交流的小班化互动教学模式。

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使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在学校里、课堂上建立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无心理障碍的多边互动,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合作研究的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

1研究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笔者在长期的听课和评课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是一言堂,教师说得一身劲,学生听得一头闷;有的教师互动勉强、课堂沉闷;有的教师上课时看起来一问一答,但预设问题简单,没有生成,也就没有效果······

2问题的原因

教师在新课改中,仍然没有改变教学理念,继续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不会互动,不敢互动,怕互动影响教学内容的系统讲授,影响教学进度,还是老师的一言堂;有的教师担心课堂纪律,不敢放手让学生互动;有的老师平常教学中没有民主,上公开课时学生不敢互动;有的是老师在问,学生在答,预设的多,生成的少;有的老师课堂上缺少表扬和点拨,学生缺少参与的积极性。

3问题的解决

新课程把创设一种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看成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共同发展。怎样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如何指导年轻教师教学工作,如何指导老教师搞活课堂教学,教学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多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理念、熟悉新课标、多听公开课,学习他人之长;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

3.1提供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

首先是时间。给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至少有10分钟以上主动活动的时间,最好有25分钟以上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包括思考、操作、练习、讨论等各种形式。

其次是空间。课堂上,可以通过增加学生个别辅导、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或情景表演等形式;加上原先的师生一问一答和教师讲述,构成6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而且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使他们在小组和大组讨论中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观点和结论,有时候课堂上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思维是人类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智力的核心,要探索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通过思维。

3..2.1 鼓励学生生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产生疑问,而又不能解决急于求解时才会积极地思考,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索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氛围。所以要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学生善疑,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方面的意识。教师可以从讲清思考的重要性入手,让学生明确思考与学习、思考与怀疑的关系,在提出“好思善疑”的要求,进而鼓励学生自觉培养“质疑”精神。只有常常质疑发问才会有问题产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环境。

3.2.2提高质疑质量

当学生学会生疑,敢于提问之后,教师又该如何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呢?首先引导学生发现疑点、难点,从而产生求解的欲望,出现“愤悱之状,思有所泄”。其次要教会学生多角度质疑。第三要训练学生质疑的条理性。学生刚开始免不了会杂乱无章地提问,此时就该训

练提问的条理性了。可以先由学生提问,教师板书,然后再让学生寻找规律,明确这些问题与什么有关,最后教师总结。第四培养学生质疑的深刻性。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深刻性,就要让学生明确“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不提;触及到实质的问题要多提;能深入到中心与主要内容有关的问题要重点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时还应注意学生质疑与教师质疑相结合。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疑;在涉及问题不够深入时导疑;在学生无疑时激疑。

3.2.3让学生学会解疑

当学生遇到难题有困惑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1)集体探讨(2)通过大胆的假设证明(3)亲自动手实践(4)在课外收集各类信息与课堂之上进行交流等。如此一来可以使课堂教学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3.3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是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即平等、民主的关系。这需要师生长期培养感情,教师应思考:自己是否在各个方面都真正高于学生,如果不是,就应该不耻下问;因为教师作为个体,在庞大的学生群体面前,只是一份子,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教师平时多和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关心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学中,师生才会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

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寻找和开发运用课外材料的方法来辅助课堂学习,让学生明白,这样,有利于扩大自己其它领域的知识。这样辅导了一阵,学生们逐步养成了恰当寻找课外学习材料的能力,他们自己巩固并创新了很多好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经常学习、充电;不但要把握好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向各种媒体学,丰富自己在各个方面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

其次,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洞察、组织教学的能力,师生呼应,共同推动课程环节的开展。在以前的化学课堂上,老师只是起到指导学生根据书后问题进行学习的指导作用。在学习和实践中,我对学生参与教学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 这些内容应是通过课堂上师生密切配合,才能恰当处理的问题。由此,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以最宽松的空间,鼓励学生,

只要是经过认真学习,领会了内容,就可以大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并不用急着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长此下去,学生就真正意识到师生是在一起学习的,而不是靠老师的权威性,更不应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而应该是师生一块参与学习,师生都是学习者。在实践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可以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使学生敢于说,善于学,这样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作为教师也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作用,教师应该做恰当的鼓励和点播,如:“你说得真不错,你真爱动脑!”“你的思路和我想的一样!”“老师真佩服你,要向你学习!”等。在课堂上,学生有时可能会成为老师,而教师也可能成为课堂上的学生,课堂已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展,表达自己的心声,倾诉内心的情感的学习天地。

再次,教师应信任学生具有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前当学生有问题提出时,教师总是苦苦的想办法,去帮他们解决问题;但效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但是师生的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很有个性的学生。

3.4.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摒弃教师的“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教学的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工作中,教师即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又要写好课后回顾、实验日记、教学随笔,把教学经验或感悟积累起来,整理出来,形成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下一步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使老教师提高了理论水平,加强了实际运用,使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学会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进一部升华,使原先一潭死水的课堂慢慢变成师生交流的乐园,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论与反思

通过一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时发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1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明确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中提到的: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扮演的是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评论者的角色。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关注学生想学什么,乐学什么,想怎么学,爱怎么学。让学生在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充分表现内心需求,依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既有知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教学方式的转变

4.2.1 讨论内容的精心组织

4.2.1.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4.2.1.2、精心选择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讨论。课堂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组织得不好会出现冷场现象或偏离中心议题,变成拉呱杂谈,貌似热闹,但无成效,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可以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展开。要使课堂讨论能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然而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伴有情感因素,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也可以从议题的难易度方面展开。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以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会导致多数学生坐冷板凳、兴味索然或对答如流,无法做深层次的展开而进行讨论,就不能达到教师的预定目标,不同的难易度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4.2.2讨论时机的巧妙把握

4.2.2.1把握住当学生的“愤悱”状态。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

4.2.2.2把握住学生的认知冲突状态。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是有当堂解决不了的,也为教师课后提供了素材。教师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探讨价值时,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讨论。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准备材料。

4.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当学生对已有结论产生怀疑,或是与旧知识发生矛盾时,便会质疑。我们应把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让学生想质疑,教学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步入学习和探究过程。其次让学生敢质疑,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如用提醒别人注意,考考别人等,鼓励学生提问,鼓励每个学生敢问。最后是会质疑,我们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疑"提得好,以便发现高质量的"疑"。学生的质疑实质是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善于倾听,捕捉课堂教学的敏感信息,并及时处理和利用,作出判断,进行归纳。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倾听水平的加强是构建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也进行了反思,有些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改的实质,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有条件可以通过进修,提高认识;有的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但互动质量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问题过于简单、老师预设的多,学生生成的少、有的教师控制不了课堂纪律等;有的教师平时对学生要求过高,没有民主,上课时学生不敢互动。学生学习条件差,没有课外资料,知识面狭窄,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努力克服的。如通过外出进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多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等加以解决。

一、提出问题:

我们在培养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意识,主动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策略开发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因此,在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正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小学…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并希望通过研究,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

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使课堂尽显师生的智慧。

二、课题的界定:

(一)互动:是指教学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

(二)生成:“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的概念,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新课程的教学,应该在预设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一些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进行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和要求。

(三)“互动—生成”课堂教学:以集体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同伴、文本课程等之间的对话,在互动中分享经验、融通视界、建构知识的意义,沟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形成富有人情味的教与学活动。

(四)“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含义包括:

1、操作特点:“互动—生成” 课堂教学强调促进四个转化。即: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学的客体转化为学的主体,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分享学习,认知过程转化为感悟过程。

(1)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教师为学生创设发现的情境,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需求,就会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学习动机就会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的优效。

(2)学的客体转化为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组织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因生施教,体现教育的公正性和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各得所需,并得到相应的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主客体之间的转化。(3)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分享学习。通过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通过一种开放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培养人的亲和力。

(4)认知过程转化为感悟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认知过程,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过程。同时,现代认知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只有经过学习者亲身经历的、建立在学习者感悟基础之上的知识,学习者才会对其形成真正的“内化”。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概念的基础。课上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获得发展。

2、价值取向:“互动—生成” 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互动”与“生成”。利用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共同投入,并相互影响、相互启发,通过教与学活动结果的撞击而闪现各种生命火花,通过不断磨合而产生各种愉悦体

验。在价值取向上强调激发关注课堂教学的学习动力,发挥个体与群体学习的潜力。通过积极的多边互动和多向运动,发现一些意外涌现的价值、发掘其教育意义或成长意义,从而使学生人人都能体验到创造的喜悦与生命的感悟。

3、师生关系:“互动—生成”课堂教学强调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师生关系是完全民主、平等。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做心灵上美好的精神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共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力争求得新的收获,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共同实现彼此的生命价值。

三、主要理论依据及假设:

(一)理论基础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课堂可看作是一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也是课堂中各种角色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师生双方特征结合的产物”或“交往的结果”,不仅如此,它更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因素双边相互作用的综合生成结果。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所以,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叶澜教授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

(二)研究假设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互动交往中实现的,教师和学生的生成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和互动关系中。“互动—生成”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种以课堂教学中人、环境及其它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的各种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1、课堂教学核心为“互动”与“生成”,让学生在多边活动中动手动脑,实现“互动—生成—再互动—再生成”的能动,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发情感;

2、强调互动的发展性和教育性,有的放矢地整合生成,融多维目标于一炉,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人格素质的积淀。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完善自我价值的目标;

3、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随时随地充盈其中,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结合系统论整体性原则,强调“互动”与“生成”的相互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四、研究目标:

(一)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和谐课堂”。

(二)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力争培养和提高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四个转化的实验研究,对“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内涵、“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特征、“互动—生成”方法的反思研究以及影响“互动—生成”教学的主要因素等进行理论概

括。

认知

情感

方法

目标

方法

内容

学生

课程

教师

课堂

(1)三维同构:认知与情感的互动、情感与学习方法的互动、学习方法与认知的互动。认知、情感、方法构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2)三方同整: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互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互动。目标、方法、内容互相整合构成了课程。

(3)三者兼顾:课程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教师与课程互动。教师、学生、课程三者兼顾构成了一个课堂的生态系统。

一个课堂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相互构建,实现四个转变,即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学的客体转化为学的主体、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分享学习、认知过程转化为感悟过程,促成情感、智慧、方法、思想的生成,达到情理交融,情通理达,情动辞发课堂新境界。

2、通过建立子课题、实验班等,对稳定的教学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形成案例分析,进行不断研究概括总结,形成策略以指导实践,包括讲解策略、讨论策略、提问策略、管理策略以及过程控制策略等。

3、“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而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为学生生成设计弹性空间,同时也包含了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反思研究。

(二)研究重点:对“互动—生成”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概括,形成具体的策略研究,以更广泛地指导实践。课题研究的难点主要在于“互动—生成”教学的理论研究,也就是对互动生成教学的内涵、特征以及影响互动生成教学的主要因素等进行概括,它将直接影响到“互动—生成”教学的现状研究和互动生成教学的策略研究。

(三)研究的具体策略:

1、教学目标在真实学情中动态构建。

教学目标具有可预知性、可操作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前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经验等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从而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然而这种预设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预设的教学目标做出相应调整。这样的目标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合理、更有效。

2、教学过程在生成的话题情景中展开。

我们都希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行云流水”式的理想化课堂。可是,由于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课堂情境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原因,课堂的信息反馈非常复杂、难以预料。学生的回答有的始料不及,有的节外生枝,有的似是似非,有的则牛头不对马嘴……教师应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呢,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善待孩子,给他们质疑、批判的权利,并鼓励他们求异,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把学生的回答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必然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产生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3、教学资源在教学失误中提炼。

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偶尔的教学失误甚至失败不可避免。而这种失误和失败往往是二度教学时一种很好的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对象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当我们把教学过程看成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提升的过程时,作为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人,是人的情感、态度、能力、交往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使教学成为学生获得更好发展,使学生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4、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中培育。

“互动—生成”教学把教与学的关系定位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相交流、平等对话的精神交往活动中,教学活动是一种人对人的理解过程,其基础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而教学中师生

对话、包容、共享的“我—你”关系的形成,不仅是教育发生的背景,它本身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正因为如此,“互动—生成”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核心就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中。

1.促进教学互动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学、教育学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高质量、高标准、多元化需求愈发显现,时代对于学校教育,尤其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的标准之下,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也必然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学互动是个基础的教育学课题。《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意味着在学生身上将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且意味着教师工作也将随之发生变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促进教学互动的研究与推广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前景。

日前,二期课改以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知识体系全面结合的理念,已给基础教育形成了冲击。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阶段,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的主渠道,更应把目光“聚焦”于“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它作为“切入口”,来带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一旦得以突破,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对教师业务上的提高,对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会有大的改观。

3.促进教学互动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行动研究倡导的“课程研究者又是课程实践者”、“人人是研究者”的思想理念,在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背景下,对于我们教师改善教学行为,行动研究既成了教师的研究方式,也成了教师的工作方式。行动研究可以解决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对于改革传统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足,有着非常适宜的指导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我校已着力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参与和互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2.杨浦区小班化教育网

3.Research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肖宜宁;

三、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以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

标,以提高全面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新型的、通过师生间互动的形式创建互动的教学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研究内容:

(一)、构建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模式

(二)、制定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原则

(三)、探索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特点

(四)、建立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流程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统计

研究过程:

开题论证、调查研究、探索实践、总结规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3──2009.6)研究准备阶段:制定《教学互动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7──2010.6)实施方案阶段: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举行教学互动教学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0.6──2010.12)总结课题阶段:整理数据、资料,课题结题,拿出研究报告。

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构建新型的、通过师生间互动的教学模式

四、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1.本课题的研究以小班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切入口,研究具有前瞻性。同时,我校前期课题《小学互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本课题具

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2.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共8人,有教学管理人员,也有一线教师,其中5人本科毕业。课题组长为本校校长。曾多次在区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三等奖,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3.学校是区小班化试点学校。已经开始小班化教育研究6年。有多年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9.3──2009.6)研究准备阶段:制定《教学互动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7──2010.6)实施方案阶段: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举行教学互动教学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0.6──2010.12)总结课题阶段:整理数据、资料,课题结题,拿出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10.12

最终成果形式:案例集、调查报告、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1.促进教学互动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学、教育学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高质量、高标准、多元化需求愈发显现,时代对于学校教育,尤其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的标准之下,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也必然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学互动是个基础的教育学课题。《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意味着在学生身上将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且意味着教师工作也将随之发生变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促进教学互动的研究与推广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前景。

日前,二期课改以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知识体系全面结合的理念,已给基础教育形成了冲击。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阶段,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的主渠道,更应把目光“聚焦”于“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它作为“切入口”,来带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一旦得以突破,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对教师业务上的提高,对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会有大的改观。

3.促进教学互动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行动研究倡导的“课程研究者又是课程实践者”、“人人是研究者”的思想理念,在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背景下,对于我们教师改善教学行为,行动研究既成了教师的研究方式,也成了教师的工作方式。行动研究可以解决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对于改革传统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足,有着非常适宜的指导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我校已着力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参与和互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2.杨浦区小班化教育网

3.Research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肖宜宁;

三、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以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全面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新型的、通过师生间互动的形式创建互动的教学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研究内容:

(一)、构建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模式

(二)、制定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原则

(三)、探索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特点

(四)、建立教学互动行动研究的流程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统计

研究过程:

开题论证、调查研究、探索实践、总结规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3──2009.6)研究准备阶段:制定《教学互动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7──2010.6)实施方案阶段: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举行教学互动教学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0.6──2010.12)总结课题阶段:整理数据、资料,课题结题,拿出研究报告。

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构建新型的、通过师生间互动的教学模式

四、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1.本课题的研究以小班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切入口,研究具有前瞻性。同时,我校前期课题《小学互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本课题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2.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共8人,有教学管理人员,也有一线教师,其中5人本科毕业。课题组长为本校校长。曾多次在区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三等奖,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3.学校是区小班化试点学校。已经开始小班化教育研究6年。有多年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9.3──2009.6)研究准备阶段:制定《教学互动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7──2010.6)实施方案阶段: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举行教学互动教学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0.6──2010.12)总结课题阶段:整理数据、资料,课题结题,拿出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10.12

最终成果形式:案例集、调查报告、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浅谈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能够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它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期待与厚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巨大的促动作用。如果师生间出现感情上的隔阂,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英语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可见,师生关系与英语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呢?作者认为能够从这几方面努力。 一、严格与宽容相结合,彼此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课堂是师生关系得以体现的最佳舞台。这个舞台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的舞台。英语教师是很好的设计者、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时还担任着多重角色,她既是严师又是朋友。传授知识时英语教师应以亲切温和的形象面对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走到学生中间与之平等对话,宽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以便让学生感受尊重和平等的气氛。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敢于发表见解,勇于创新,拓展思维。对于违反纪律等不良现象,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就事论事,实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但仅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人比成功更重要。英语测试会出现偷考现象,教师不能点名批评。要劝阻一件事,永远要躲开正面批评。教师应装作不知道,报成绩时对进步的同学实行表扬,其中包括偷考的同学。课后找这位同学谈心,仍然不点破,希望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位同学很不好意思,但在以后的课堂上很认真,考试也不作弊了。通过这个事例,我觉得教育学生要讲究策略,对学生正面的批评会毁损了他的自重,剥夺了他的自尊,如果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苦,就不但会欣然接受,而且会对你心存感激。称赞和真诚的欣赏是批评最好的开始。这样,学生更加喜欢你,喜欢你的棵,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英语,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不过我们要摒弃一重见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零距离”接触,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与学生越是亲近,学生越是不怕你,课堂上越容易扰乱秩序。老师的出发点与结果往往背道而驰,这就如同父母的溺爱,过度地纵容却害了自己。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需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学习上有困难时给与协助,纪律上违反给与严厉教育。这样有助于英语教学顺利实行,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二、赏识每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广阔的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雄伟的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浩瀚的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作为“园丁”的老师精心地培育着每支“花朵”,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郭振峰).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 5月 30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 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 一词被频繁运用, 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 (2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的系统研究和成果,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 (1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2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3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 (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 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路,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 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浅谈师生互动

浅谈师生互动 沈新琴 一、师生互动的意义 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则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违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教”只能为学生的“学”服务。 2.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能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加里培林也认为,儿童在早期的学习中,智能技能的形成是外部操作转化成大脑内容的内化操作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操作对于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要学懂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平时的训练,如果光凭教师的分析,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学会的。经常性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 3.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由于对本科教材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因而能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进行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思维,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在阅读、思索、领悟教材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到的疑难问题,要求教师解答,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能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像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向提高”和“双向交流”的势态。教师通过“教”来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增长教学能力。 二、师生互动的内容 1.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悟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为是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其核心就是调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因此,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水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热爱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意识,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认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学时教师运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镕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2.教师的监控与学生的自律 无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组织管理对于教育效能的影响。赫尔巴特早就郑重指出:“如果不坚定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相对于成人,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脆弱,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河北省邢台县路罗中学张艳菊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的学生,全心全意地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时时和学生和谐相处,他们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灵活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授课内容,千方百计地把和谐渗透到教学中,在和谐中互动,在和谐中求知、收获。 灵活把握教材的前提需要我们先吃透教材,对要讲内容的知识结构、来龙去脉、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和内在联系弄清楚,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去灵活的运用教材、组织教材、处理教材、甚至是超越教材。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情感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例如我们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出示徽标、枫叶,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主动去探索一些图案中蕴含的轴对称关系,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去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这样设计又有何意义?教师的这种直观式教学既走进社会,又贴近生活,创造性得使用了教材,从而使师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与气氛,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针对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去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无精神压力、无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强,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接受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构建教学环境和气氛的和谐,使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数学。比如:用做一做,比一比等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去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用动手操作、分组合作,听音乐的方式;或是借助现代化设备,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中有一些基本图形,都可以由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转换得到,因此我们就可采用FLASH等工具把这部分内容化静为动,综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媒体的信息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齐齐哈尔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QJH115-028 科研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克山二中施长红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课堂显得越发的重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人们越来越重视它。但是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课堂依然处于扭曲的状态,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会受到各方面的束缚,而且课堂气氛也是紧张冷漠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不能自主,更不能与老师产生互动的效果,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僵局,取而代之为师生互动的形式。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是双向交互和影响的关系,它表现为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或学生将所欲传递的种种信息,藉由各种媒介,传达给对方,并发出预期的反应结果;由此反应结果再回馈给对方,而形成良好的回馈循环系统。在互动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扮演着信息吸收、加工、创造、输出者的角色。互动关系的本质是师生人格的平等和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个性的全面交往。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基础的活动——课堂活动中积极有效地“动”起来。在互动中,活动的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而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成为课堂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脱离静止的状态,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的生命活力得以勃发,他们的学力得到增强,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

展。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课堂中,根据互动主体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 1、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观念来理解对方,或者是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有了师生互动,课堂纪律课内活动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现今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这样的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一般分为合作与竞争两种,合作是积极的相互依赖,而竞争则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在合作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与心理调适能力。通过竞争,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3、群体互动。就是班级中的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有关资料的研究表明:同龄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有利于消除他们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犹豫不决,自卑感、内疚感和焦虑感。 (三)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 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手段,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师生的双向互动是师生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当通过互动交流,使自己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应该促成其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惠城区横沥中学陈文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绝妙方法是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做,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叫做师生互动呢?师生互动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激活、展开、丰富与提升师生生命的有机交互过程。 师生互动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师生间的亲密交流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许多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系统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直接讲授难以获得的。如在我们的一些乡镇中学里,值得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主张“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写“学案”而不是以往的教案,在教案中教师参与讲课的时间安排在15分钟左右,在讲授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讲为主,尽量让学生多讲,教师少讲,这种课堂互动,让学生多了开口说话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师生互动。在课堂中,安排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巡视,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帮助,这种自学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又能进行有效的指导,照顾了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这种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学习的双边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剩下10分钟,师生互动反馈知识。师生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 一、教师应做一个聪明的引导者 为了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该转换自身的角色。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一个聪明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成为师生和谐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帮助者、支持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习的一切”的观念,尊重学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师生互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还远远不够,因而在具体的操作和评价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困惑。本文从师生互动及其意义入手,说明什么是师生互动;怎样评价师生互动是成功的。成功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式的互动有许多的困难。于是,分析目前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从师生互动的主体比例、对象、主导者、广度、深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着重讨论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最后提出互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一、师生互动及其意义 对“师生互动”一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要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1〕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师生互动”在教学活动中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改变过去“灌输式”、“被动式”学习。 怎样评价师生互动是成功的?教学的成效不是以教师传授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进行积极思维。那么,学生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的标志是:一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二要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勇于争论、敢于表态。三要看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思考,另辟蹊径,尽力去做,尽管有时会犯错误,也说明学生已处于较为旺盛的思维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是与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课堂教学相对应而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强调了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重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2〕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并使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起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与丰富的活动,引导着学生发展的方向与过程。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题,无论是教师的教诲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只有通过学生的主题活动才能产生效果。所以说,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形象一点说,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拍电影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就是演员了,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电影要拍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每一堂课。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简述师生关系。 一、简述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他所教的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与学生群体的关系,而不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等。 2、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我们应顺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因此,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师生关系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情景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如下几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1.专制型。以活动目的、结果为取向,教师依靠自己的权力,采取强硬的管理手段,严厉要求学生,只许学生服从,不许有不同的意见,对学生不够尊重和热心。学生对教师畏惧或敌意,或一味服从,或表面服从,内心抵制。 2.权威型。以任务为取向,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经常性的强调学生应完善个人修养、遵守社会道德,对学生的期望也非常高。学生对教师崇拜和敬慕,从内心希望与教师有更多的接近与交流。师生关系密切,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特征及策略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特征及策略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特征及策略 内蒙古扎兰屯市大河湾农场中心校刘金凤 〔摘要〕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交往,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 而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分析课堂师生互动特征, 探讨怎样在英语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 〔关键词〕师生互动;特征;策略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凡是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进行师生互动有相当的困难,原因是学生人数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而且无关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

育的效果。为此我们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关注,并尝试一些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方法。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对语言的交际性与人本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 并把它作为评判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反映了语言教学的内在要求, 符合语言交际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学习理论, 是英语教学应当努力追求的境界。加强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性的研究, 认识和把握其中的规律将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基本特征。 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interactivity) 以培养学生听,说, 读, 写, 译技能为中心, 以发展和提高学生交际语言能力为目标, 在形式多样的认知, 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活动中, 师生职方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互呼应, 相互协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是师生间, 学生间在课堂上形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的一种体现, 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积极睦, 具有平等民主的特点, 营造出一个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新思考

浅谈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定位 赤城小学米永峰 【摘要】为了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自身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功能。语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教学观念,教师角色由驯化者、传授者转换为对话者。将师生之间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智力关系转换为对话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关系对话者对话关系 教学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所展开的师生协同活动。它的具体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于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协同活动,双方缺一不可,教学观念也必然涉及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师生关系: 训诲—驯化型教学,讲究师道尊严,师甚至和所谓天、地、君、亲并列。这种师生关系实质上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师的尊严来自于道的尊严,学生尊师是崇道的表现,因而师的尊严实际上可以说是?狐假虎威?,?虎?者,道也。如果离经叛道,则师将不师,甚至连人都不是了。师道尊严其实依附于道学尊严。师对生的统治实质上是道对人的统治,表现为思想、行为上的专制主义。从起居洒扫应对进退直至所思所想对蒙童实行极为严格的管束,使蒙学成为忠诚孝子的训练营地。蒙学的专制性在《红楼梦》中有相当生动的描写。蒙童如果出格越轨,处罚是极其严厉的。第三十三回写贾政决心打死宝玉,怕的也是?明日酿到他杀父弑君?。在封建社会里,师道尊严说到底是君主专制的需要,师生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实质上是君民之间统治与被统治

的关系的一种曲折的表现形态而已。 传授—训练型教学,以语文知识为最高权威,把少年儿童从君主专制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但师生之间仍无平等可言,因为它是以知识为权威对?无知?的学生所实行的另一种专制,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必循语文知识的规矩,亦步亦趋,稍有背离,仍然严惩不贷。1999年4月12日《深圳法制报》报道: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一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中写到:?……老鼠见了我,吓得没命地跑,突然一头撞到墙上,四脚朝天地躺在地上,不省鼠事?!这就是孩子的灵性在闪光,我想大作家们见了也会为之赞叹的。可老师偏偏就在这上面打了一个大扛叉。理由是成语词典上只有?不省人事?,而无?不省鼠事?!—为了守住知识的围城,毫不犹豫,决不手软地扼杀所有一切创新精神,哪怕只是一点萌芽也不放过,这难道不是一种祸害吗?开口说话,必循?知识?之规,下笔作文,必蹈?知识?之矩,决难达到培养言语能力的目的。例如:把?发明蒸汽机瓦特是的?组词连成句子,如果答成?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错!写?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这句话的小孩,绝望地说:?我完蛋了!? 教师的权力是来自知识的权威,其实被奉为权威的知识是否就是正确判定正误是非的权威是大可怀疑的。查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确无?不省鼠事?这一词条,老师依据此权威判定其为生造词语,似乎有理,奈何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却有?仿拟?一格,自可仿?不省人事?而拟?不省鼠事?。王希杰也说:?50年代,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批评过不少‘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但现在许多已被承认了。?以并不科学的知识?规定人们如何说话?,这不是专制又是什么?!即使老师用以教学的

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泽诞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

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 ] 角色转变习惯培养时机选择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做到三种角色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 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在互动学习中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教师在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二、互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 为了有效地开展高互动学习,保证“互动学习”在实践中取得较高的效率,在互动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论是“互动”、“合作”、“交流”,都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互动前,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没有独立思考的互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互动的效率、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互动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而应是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互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独立思考是互动的基础,引导有深度地独立思考和探究是进行互动的基础,更是建立自主、合作、互动等探究方式的核心。 (二)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认真倾听的习惯 交流是互动学习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互动中得出的知识、方法、结论,都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还应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教育改革以来,传统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内涵。因此,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呼声中,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本文将从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标签:新型师生关系;小学语文;对策 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学习阶段,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本”理念已经渗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而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优劣是实现知识生成与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老师的课堂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對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发挥作用。”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也不在仅仅是一种权威,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由此可见,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互尊互爱的情感关系。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挥。 二、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作用 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视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事物敏感,求知欲望强,语文学科的学习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也是他们走入社会的基础。相关调查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创造性。所以,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需要,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思维碰撞和双向交流的需要。 从教师视角出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是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对学习有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不和谐,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学生如坐针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图强二小课题组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课题研究按预定方案稳步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回顾。 (一)构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教育体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入剖析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此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出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立足点即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地域性、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准确地把握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确定准确的目标,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其次要重视激发活动的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以其“动”促其“学”,从而进一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并不是交流终点,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交流,通过内化促进个性的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教

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况的创设,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拓展,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了。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为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呈现出“新型的导和学的关系”,尤其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我听”、“教师写,我记”、“教师问,我答”的统一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独立研究,从而使学生由原来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变为高度的积极状态。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可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即探讨教学方法,又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主动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题研究中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实验班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都得到了较和谐的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师生互动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质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课程实施的基本途经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而交往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因此,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如何找准这个突破口呢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如下: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教学艺术的协调统一;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师生互动,协调统一,有机结合 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主要的形式。协调统一:即和谐融洽、同步一致。有机结合:即为紧密地联系或恰当地组合起来。 师生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在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因为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所以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师生互动过

程中,行为、情感和认知,这三者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即是说:只有当它们协调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怎样让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想谈如下体会: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师生开展有效互动的动力。课堂中,当学生有兴趣时,就会精神饱满、全神贯注、认真听课、努力思考。反之,学生则萎靡不振、毫不在意、没精打采、视而不听。 例如:在教了三角形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回答归纳:三角形按角和边各可以分成哪几种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全班40多个同学举手的不上10个,答对的不上5人,说对理由的不上3人。后来,我了解到,有的同学答得来,不想说,有的同学心不在焉,有的熟视无睹,有的听而不闻,没精打采,闭口不开,其原因是,他们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第二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过程,一上讲台,我就用双手捧着一个三角板,只现出一个锐角,让同学们猜:“同学们,请猜一猜我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 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施方案 龚晓娟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取得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一、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二、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四、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等。针对这些偏差,本课题组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并实现其互动,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构建有九华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 1、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本课题通过师生互动研究,逐步形成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带着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共同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探寻自己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过程中,我们将遵

循“自主—合作—发展”的规律,使师生之间能朋友式的讨论争辩、探索真理。通过研究逐步形成教学模式,使学生有适宜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的发展。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2、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配合、相互协作所产生的互动,可以改变师生自身的某些认识、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还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的认识功能和情景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为将来能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改变传统教育中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从师权向学权转化,使学生主体精神得以发挥,主体人格得到丰富完善。新型师生关系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和改造,是勇敢的实践。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二、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国际上现代的教学理念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皮亚杰的、“认识论”赞可夫的五大教育原则为代表,他们都主张对人格的尊重、开放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始终是师生间永恒的主题。通过师生间互动的形式来完成传授的过程。然而主动不是简单的“搬运”,也不是一种“复制”。因为教与学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对独立,既能相互交融,又会相互排斥。因此“互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成了解决教与学中的关键因素。 一.课堂教学中互动意义及内涵 教学互动,是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把教学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体验价值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孩子,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开展“互动式”教学具有很深远的意义。①它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自然人,都遵守一定的发展规律来发展自己的,其中包括生理方面的,心理方面的和知识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常常是“为知识而教”,“为分数而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人的自身发展。素质教学需要是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素质的主动发展。“互动式”的教学为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方法与条件。②它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主体性教学原则,是衡量素质教学还是“应试教学”的一条重要标志。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边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有助于让广大教师正确树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氛围,促进课堂40分钟的效益。③它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夺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逼使学生被动学。“互动式”教学为实现自己学,主动学提供了条件与可能,通过研究学法来设计教法,寻找适易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这一点来讲,“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现代素质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④它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互动式”教学中体现了一种学会合作的方法。无论是师生的合作,还是生生的合作,讲究相互间的默契,强调的是人力资源间充分利用和谐调,从21世纪人才基本素质构成当中提出,合作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而互动中的那种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恰是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为培养未来所需的人才做了必要准备。 现在在小班化环境下,为 从互动的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从互动的形态看有行为的互动,语言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从互动的组织形式看,有同桌的主动,小组的互动,班集体的互动。一切的互动,形成了多边的、主体的、动态的活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策略与原则 (一)互动的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