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模板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降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的0.2%,负载电阻为20欧,工作频率分别为220kHz。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

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2升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将一个输入电压在3~6V的不稳定电源升压到稳定的15V,纹波电压低于0.2%,负载电阻10欧,开关管选择MOSFET,开关频率为40kHz,要求电感电流连续。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五、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静态工作点稳定地放大电路分析资料报告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分析 一、课题名称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分析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分析静态工作点、失真分析、动态分析、参数扫描分析、频率响应等。(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三、电路分析 1.静态工作点Q的分析 (1)什么是静态工作点Q 静态工作点就是输入信号为零时,电路处于直流工作状态,这些直流电流、电压的数值在三极管特性曲线上表示为一个确定的点,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在被被放大的交流信号加入电路时,不论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都能满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的三极管放大状态。 可以通过改变电路参数来改变静态工作点,这样就可以设置静态工作点。 若静态工作点设置的不合适,在对交流信号放大时就可能会出现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偏高)或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偏低)。 如图1为阻容耦合电路 图1 晶体管型号BC107BP 参数 .MODEL BC107BP NPN IS =1.8E-14 ISE=5.0E-14 NF =.9955 NE =1.46 BF =400 BR =35.5

+IKF=.14 IKR=.03 ISC=1.72E-13 NC =1.27 NR =1.005 RB =.56 RE =.6 RC =.25 VAF=80 +VAR=12.5 CJE=13E-12 TF =.64E-9 CJC=4E-12 TR =50.72E-9 VJC=.54 MJC=.33 在放大电路中,当有信号输入时,交流量与直流量共存。将输入信号为零,即直流电流 源单独作用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I B,集电极电流I C,b-e之间电压U BE,管压降U CE称为放大电 路的静态工作点Q,常将四个物理量记作I BQ,I CQ,U BEQ,U CEQ。在近似估算中常认为U BEQ为已知量, 对于硅管U BEQ=0.7V,锗管U BEQ=0.2V。 为了稳定Q点,通常使参数的选取满足 I1>>I BQ 因此B点电位 U BQ=Rb1/(Rb1+Rb2)·Vcc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U BQ= Rb1/(Rb1+Rb2)·Vcc I EQ=(U BQ-U BEQ)/Re U CEQ=V CC-I CQ(Rc+Re) (2)为什么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对于放大电路最基本的要求,一是不失真,二是能够放大。为什么要设置合适的静态 工作点呢?如果输出的波形严重失真,所谓的“放大”毫无意义。因此,设置合适的静态工 作点是很必要的。 Q点不仅影响电路是否会产生失真,而且还影响着放大电路几乎所有的动态参数。 (3)使用软件进行仿真 理论值: U BQ= Rb1/(Rb1+Rb2)·Vcc= 5/(15+5)*12=3V I EQ=(U BQ-U BEQ)/Re=(3-0.7)/2.3=1mA U CEQ=VCC-I CQ(Rc+Re)=12-7.4*1=4.6V 仿真结果:

模拟电路_Multisim软件仿真教程

第13章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本章Multisim10电路仿真软件, 本章节讲解使用Multisim进行模拟电路仿真的基本方法。 目录 1. Multisim软件入门 2. 二极管电路 3. 基本放大电路 4. 差分放大电路 5. 负反馈放大电路 6. 集成运放信号运算和处理电路 7. 互补对称(OCL)功率放大电路 8. 信号产生和转换电路 9. 可调式三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13.1 Multisim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13.1.1 Multisim用户界面 在众多的EDA仿真软件中,Multisim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受到电类设计开发人员的青睐。Multisim用软件方法虚拟电子元器件及仪器仪表,将元器件和仪器集合为一体,是原理图设计、电路测试的虚拟仿真软件。 Multisim来源于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原名EWB。 IIT公司于1988年推出一个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EDA工具软件Electronics Work Bench(电子工作台,简称EWB),以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而得到迅速推广使用。 1996年IIT推出了EWB5.0版本,在EWB5.x版本之后,从EWB6.0版本开始,IIT对EWB进行了较大变动,名称改为Multisim(多功能仿真软件)。 IIT后被美国国家仪器(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收购,软件更名为NI Multisim,Multisim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升级,已经有Multisim2001、Multisim7、Multisim8、Multisim9 、Multisim10等版本,9版本之后增加了单片机和LabVIEW虚拟仪器的仿真和应用。 下面以Multisim10为例介绍其基本操作。图13.1-1是Multisim10的用户界面,包括菜单栏、标准工具栏、主工具栏、虚拟仪器工具栏、元器件工具栏、仿真按钮、状态栏、电路图编辑区等组成部分。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

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

怎样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电路课程的学习

怎样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电路课程的学习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二 学习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 一.实验要求与目的 1.进一步熟悉multisim软件的各种功能。 2.巩固学习用multisim软件画电路图。 3.学会使用multisim里面的各种仪器分析模拟电路。 4.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 二、实验仪器 电脑一台及其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 基本界面的电子平台上组建如图所示的仿真电路。双击电位器图标,将弹出的对话框的“Valve”选项卡的“Increment”栏改成“1”,将“Label”选项卡的“RefDes”栏改成“RP。 ” 2)调节RP大约在35%左右时,利用直流工作点分析方法分析直 流工作点的值。直流工作点分析(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是用来分析和计算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进行分析时,Multisim 自动将电路分析条件设为电感、交流电压源短路,电容断开。 单击Multisim 菜单“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待分析的电路节点,如2图所示。单击Simulate 按钮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列出了

单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各节点对地电压数据,根据各节点对地电压数据,可容易计算出直流工作点的值,依据分析结果,将测试结果填入表1中,比较理论估算与仿真分析结果。 表1 静态工作点数据 电压放大倍数测试 (1)关闭仿真开关,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 10基本界面虚拟仪器工具条中,调出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和虚拟双踪示波器,将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将虚拟示波器两个通道分别接到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如图4所示。 (2)开启仿真开关,双击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图标“XFG1”,将打开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放大面板,首确认“Waveforms”栏下选取的是正弦信号,然后再确认频率为1kHZ”;再确认幅度为 10mVp,如图5所示。 四.仿真分析 动态测量仿真电路

数电仿真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利用逻辑转换仪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 二、实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数字逻辑电路,其特点是:任意时刻电路的输出仅取决于同一时刻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 对于给定的逻辑电路图,我们可以先由此推导出逻辑表达式,化简后,由所得最简表达式列出真值表,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电路的功能,这也即是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 对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般遵循下面原则,由所给题目抽象出便于分析设计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分析推导出真值表,由此归纳出其逻辑表达式,再对其化简变换,最终得到所需逻辑图,完成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 逻辑转换仪是在Multisim软件中常用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和分析的仪器,使用方便、简洁。 三、实验电路及步骤 1.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已知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1)按图1-1连接电路。 图1-1 待分析的逻辑电路 (2)通过逻辑转换仪,得到下图1-2所示结果。 由图可看到,所得表达式为:输出为Y, D'+ABCD CD'+ABC' AB' + D C' BCD'+AB' A' + D BC' A'+ CD B' D'+A' C' B' A' Y

图1-5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3)分析电路。观察真值表,我们发现:当输入变量A、B、C、D中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0;当其为偶数时,输出为1。因此,我们说,这是一个四输入的奇偶校验电路。 2.根据要求,利用逻辑转换仪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 问题提出:有一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线三种类型不同的火灾推测器。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会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试设计报警控制信号的电路。 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问题:探测器发出的火灾探测信号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火灾报警(可用“1”表示),一是没有火灾报警(可用“0”来表示),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报警器发出报警时,我们定义此时确有警报情况(用“1”表示),其余以“0”表示。由此,借助于逻辑转换仪面板,我们绘出如图1-3所示真值表。 图1-3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

Matlab第五章 Simulink模拟电路仿真

第五章Simulink模拟电路仿真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常胜

§5.1 电路仿真概要 5.1.1 MATLAB仿真V.S. Simulink仿真 利用MATLAB编写M文件和利用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均可实现对电路的仿真,在实现电路仿真的过程中和仿真结果输出中,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常胜

ex5_1.m clear; V=40;R=5;Ra=25;Rb=100;Rc=125;Rd=40;Re=37.5; R1=(Rb*Rc)/(Ra+Rb+Rc); R2=(Rc*Ra)/(Ra+Rb+Rc); R3=(Ra*Rb)/(Ra+Rb+Rc); Req=R+R1+1/(1/(R2+Re)+1/(R3+Rd)); I=V/Req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常胜

ex5_1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常胜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常胜

注意Simulink仿真中imeasurement模块 /vmeasurement模块和Display模块/Scope模块的联合使用 Series RLC Branch模块中R、C、L的确定方式 R:Resistance设置为真实值Capacitance设置为inf(无穷大)Inductance设置为0 C:Resistance设置为0 Capacitance设置为真实值Inductance设置为0 L:Resistance设置为0Capacitance设置为inf Inductance设置为真实值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常胜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

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点数为10,观察输出节点为Vout响应。 TRAN分析:分析5个周期输出节点为Vout的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的数据保存 (包括图形和数据),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w0=1/LC=1000 10,f0=w0/2 =503.29Hz 谐振时节点out电压 * 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u=2000/(2000+10)*5=4.9751V.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xx理工大学xx学院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4 电气三班 姓名:刘德员 学号: 201430884035 同组队员:庄阳,沈李,黄金金,陈区,胡源指导教师:王萍 日期:2014年 7 月 9 日

目录 一、设计 (1) 二、设计要求 (1) 三、设计内容 (1) 3.1(3.1..............................................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排除措施 (15) 五、总结 (16) 六、主要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目的 为了熟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从整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加贴近实践的知识,巩固我们理论方面的理解,学习Orcad 仿真软件的使用,实现题目所要求的仿真效果,了解实际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因此对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二、设计要求 第一部分:电路如图(1)所示,结合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相关计算,用仿真软件研究下列问题: (1) 确定一组电路参数,使电路的Q 点合适。 (2) 若输出底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 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若同时出现顶部和底部失真呢?调 整Q 点约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3) 要想提高电路的电压放大能力,可采用哪些措施。 图(1) 第二部分:利用软件研究图(2)所示电路的频率响应。 (1) 设C 1=C 2=10uF,分别测试它们所确定的下限频率。 (2) C 1=C 2=10uF 时电路的频率响应及C 1,C 2取值对低频特性的影响。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示例 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 2、仿真 (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 (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选做实验 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虽电压源的变化 曲线。 曲线如图: 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 3、数据输出为: V_Vs1 I(V_PRINT1)

0.000E+00 1.400E+00 1.000E+00 1.500E+00 2.000E+00 1.600E+00 3.000E+00 1.700E+00 4.000E+00 1.800E+00 5.000E+00 1.900E+00 6.000E+00 2.000E+00 7.000E+00 2.100E+00 8.000E+00 2.200E+00 9.000E+00 2.300E+00 1.000E+01 2.400E+00 1.100E+01 2.500E+00 1.200E+01 2.600E+00 从图中可得到IRL与US1的函数关系为: IRL=1.4+(1.2/12)US1=1.4+0.1US1 五、思考与讨论 1、根据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根据图1-1,R1节点:2A+2A=4A,R1,R2,R3构成的闭合回路:1*2+1*4-3*2=0,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U呈线性关系,3R I=1.4+(1.2/12) 1S U=1.4+0.11S U,式中1.4A表2、由图1-3可知,负载电流与1S U置零时其它激励在负载支路产生的响应,0.11S U表示仅保留1S U,将其它电源置零(电示将1S 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时,负载支路的电流响应。 3、若想确定节点电压Un1随Us1变化的函数关系,应如何操作? 应进行直流扫描,扫描电源Vs1,观察Un1的电压波形随Us1的变化,即可确认其函数关系! 4、若想确定电流Irl随负载电阻RL的变化的波形,如何进行仿真? 将RL的阻值设为全局变量var,进行直流扫描,观察电流波形即可。 六、实验心得 1、由实验图形和数据可知实验中的到的曲线满足数据变化规律,得到的函数关系式是正确的。 2、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很方便的求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其变化规律。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仿真软件中绘制电路图,初步掌握符号参数、分析类型的设置。学习Probe窗口的简单设置。 (2)加深对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理解。 二、原理与说明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的支路来代替,该电路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原网络的全部独立电压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诺顿定理指出,任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电导的并联的支路来代替,该电路的电流等于原网络的短路电流,电导等于原网络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ultisim仿真)

《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 报告 姓名 xxx 学号 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指导教师 2014 年 6 月18日

目录 1、目的和意义 (3) 2、任务和要求 (3) 3、基础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4) 3.1 半导体器件的Multisim仿真 (4) 3.11仿真 (4) 3.12结果分析 (4) 3.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5) 3.21理论计算 (7) 3.21仿真 (7) 3.23结果分析 (8) 3.3差分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8) 3.31理论计算 (9) 3.32仿真 (9) 3.33结果分析 (9) 3.4两级反馈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9) 3.41理论分析 (11) 3.42仿真 (12) 3.5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积分电路) (12) 3.51理论分析 (13) 3.52仿真 (14) 3.6波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三角波与方波发生器) (14) 3.61理论分析 (14) 3.62仿真 (14) 4.无源滤波器的设计 (14) 5.总结 (18) 6.参考文献 (19)

一、目的和意义 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子技术2》的理论教学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全局考虑问题、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和造就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将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和设计完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完成该次课程设计后,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技术2》课程知识的理解;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 3、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方法; 5、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能正确反映设计和仿真结果。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pdf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电路图 二、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 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根据电路分析原理,解释三者是什么关系?并在实验报告中验证原理。 三、实验数据: 电压电流U/V I/A 第一组12V 10A 6.800 -1.600 第二组0V 10A 2.000 -4.000 第三组12V 0A 4.800 2.400 四、实验数据处理: U2 + U3 = 2.000V + 4.800V = 6.800V = U3 I2 + I3 = (-4.000A) + 2.400A= -1.600A = I1 五、实验结论: 由电路分析叠加原理知:由线性电路、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

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本次实验中,第一组各数据等于第二组与第三组各对应实验数据之和,与叠加原理吻合,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即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电路计算机电路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xx级电气xx班 学号: xxxxxxxxxxxxx 姓名: xxx 20xx年xx月xx日

预备实验 Orcad Pspice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熟悉Orcad Pspice的操作和分析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了解pspice的启动,电路图的绘制; 2、修改元器件的标号和参数; 3、设置分析功能; 4、仿真前的准备工作; 5、仿真过程; 6、了解库、库元件; 7、了解分析设置的方法。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需要强调的是,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自动”列写节点电压方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参考节点(即接地点)。 三、实验操作步骤 1、电路1 R2 图1 (1)建立电路 A、启动Orcad Capture,新建工程Proj1,选项框选择Analog or Mixed A/D。类型选择为create a blank project。 B、在原理图界面上点击Place/Part或右侧快捷键。 C、首先增加常用库,点击Add Library,将常用库添加进来。本例需添加Analog(包含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Source(包含电压源、电流源等电源器件),special(包含虚拟打

基于Multisim的模拟电路仿真技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Multisim的 模拟电路仿真技术 部系地方生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员郑怿 指导教员梁发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2007 年7 月

基于Multisim的模拟电路仿真技术 摘要:介绍了Multisim 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提出运用Multisim 实现模拟电路的仿真方法。通过几个电子原理性电路的仿真实例阐述了模拟电路建立、元器件的选用和仿真参数的设置方法等关健问题,同时得到了正确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模拟电路;Multisim ;仿真技术;EDA 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电子系统日趋数字化、复杂化和大规模集成化。同时深亚微米半导体工艺、B 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又支持了产品集成化程度的进步,使电子产品进入了片上系统(SOC )时代。另外电子产品厂商不懈追求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从而获取高收益。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EDA 技术应运而生。EDA (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了现代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为平台对电子电路、系统或芯片进行设计、仿真和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利用EDA 技术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一直是研究电力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期望实现的目标。Multisim 就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容易地实现了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包括不控整流电路、可控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电路的仿真分析。仿真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利用Multisim 10平台对基本电子电路进行仿真的方法,得出与理论相符合的结果,有利于实际的工程设计。 1 Multisim 的功能和特点 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 公司在1958 年推出了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EDA 工具软件EWB ( Electronics Workbench )。由于EWB 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引起了电子电路设计工作者的关注,迅速得到了推广使用。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EWB 5 . x 版本的仿真设计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复杂的电子电路的仿真设计要求。因此IIT 公司将用于电路级仿真设计的模块升级为Multi sim ,并于2001 年推出了Multisim 的最新版本Multisim 2001 。 Multisim 2001 继承了 EWB 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仿真分析功能强大、分析仪器齐全、易学易用等诸多优点,并在功能和操作上进行了较大改进。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射频电路的仿真功能;极大扩充了元器件库;新增了元件编辑器;扩充了电路的测试功能;增加了瓦特表、失真仪、网络分析仪等虚拟仪器,并允许仪器仪表多台同时使用;改进了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允许任意走向;支持VHDL 和Verilo g 语言的电路仿真与设计;允许把子电路作为一个元器件使用,允许用户自定义元器件的属性等。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一)模拟电路举例: 1.1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组态的基本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通过EWB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进一步熟悉三种电路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频率特性以及输入,输出电阻等方面各自的不同特点。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张斌杰生物医学工程141班学号6103414032 Multisim 软件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2、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3、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 4、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 5、宽带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三、Multisim 软件介绍 Multisim 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 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 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 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 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一、实验名称: 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仪器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2、理解仪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3、熟悉仪器放大器的调试功能 4、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 等虚拟仪器的使用 三、设计实验电路图:

为差模放大为399mv> 共模输入2mV 勺的电压,输出为2m 啲电压 五、 实验心得: 应用Multisim 首先要准备好器件的 pspice 模型,这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东西免 谈,当然Spice 高手除外。下面就可以利用 Multisim 的元件向导功能制作自己的仿 真元件模型了。将刚刚做好的元件保存,你可能注意到了,保存的路径里面没有出 现Master Database ,即主数据库,这就是 Multisim 做的较好的其中一方面,你无 论是新建元件还是修改主数据库里面的元件,都不会影响主数据库里面的元件,选 好路径以后点击 Finish 即可,一个新元件就被创建了。在应用电子仿真软件 Multisim 进行虚拟仿真时,有许多传感器或新器件,只要知道了它们的电特性或在 电路中的作用,完全可以灵活采用变通的办法代替进行仿真,本来软件就是进行虚 拟实验的,并不一定非要用真实元件不可,这样可以大大地拓宽电子仿真软件 Multisim 的应用范围。再说用软件仿真时不存在损坏和烧毁元件、仪器的问题,只 要设计好了电路都可以试一试,仿真成功了就可以进行实际电路的组装和调试,不 差模分别输入信号1mv 第二条线与第三条线: 条线输出 第 I StikmV A ■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编号:MNDZ2-3 长兴职教中心机电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次修改编制人:一级审核人:二级审核人:联系领导:日期: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班级:学生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分压式偏置电路Q的估算; 3、分压式偏置电路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4、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方法; 二、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此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增加交流,增进友谊,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1、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分压式偏置电路Q的估算; 3、分压式偏置电路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4、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1、分压式偏置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画法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阅读指导: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P60—P6页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划出相关概念性知识,对于有困难或疑问请用红笔标注,并完成预习案。 2、课时安排:2课时 3、课型安排:新授课 4、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实践探究、归纳总结 【预习案】 1、固定偏置放大电路是指:。 2、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比固定偏置放大电路增加了、、三个元件。 3、发射极电阻Re和电容Ce分别有什么作用:、。 4、说说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 5、画出多级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6、一般情况下,多级放大电路总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 7、某三级放大电路中,若测得A v1=10,A v2=100,A v3=100,试问总的电压放大倍数是。

模拟电路仿真实例

模拟电子电路仿真 1.1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组态的基本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通过EWB 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进一步熟悉三种电路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频率特性以及输入,输出电阻等方面各自的不同特点。 1.1.1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按图7.1-1搭建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选择电路菜单电路图选项(Circuit/Schematic Option )中的显示/隐藏(Show/Hide)按钮,设置并显示元件的标号与数值等 。 1.静态工作点分析 选择分析菜单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选项(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当然,也可以使用仪器库中的数字多用表直接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晶体管Q1工作在放大状态。 2.动态分析 用仪器库的函数发生器为电路提供正弦输入信号Vi(幅值为5mV,频率为10kH),用示波器观察到输入,输出波形。由波形图可观察到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信号反相位关系。再一种直接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的简便方法是用仪器库中的数字多用表直接测得。 3.参数扫描分析 在图7.1-1所示的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中,偏置电阻R1的阻值大小直接决定了静态电流IC的大小,保持输入信号不变,改变R1的阻值,可以观察到输出电压波形的失真情况。选择分析菜单中的参数扫描选项(Analysis/Parameter Sweep Analysis),在参数扫描设置对话框中将扫描元件设为R1,参数为电阻,扫描起始值为100K,终值为900K,扫描方式为线性,步长增量为400K,输出节点5,扫描用于暂态分析。 4.频率响应分析 选择分析菜单中的交流频率分析项(Analysis/AC Frequency Analysis)在交流频率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定:扫描起始频率为1Hz,终止频率为1GHz,扫描形式为十进制,纵向刻度为线性,节点5做输出节点。 由图分析可得:当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电压VI为幅值5mV的变频电压时,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路仿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几个电路分析中常用定理和两个典型的电路模块,对Multisim的主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元器件栏、仪器仪表和一些基本操作进行学习。 二、实验内容 1.叠加定理:在任何由线性元件、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线性电路中,每一支路的响应都可以看成是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产生响应的代数和; 2.戴维南定理:一个含独立源、线性受控源、线性电阻的二端电路N,对其两个端子来说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内阻的模型。其理想电压源的数值为有源二端电路N的两个端子间的开路电压u oc,串联的内阻为N内部所有独立源等于零,受控源保留时两端子间的等效电阻R eq,常记为R0; 3.互易定理:对一个仅含线性电阻的二端口,其中,一个端口夹激励源,一个端口做响应端口。在只有一个激励源的情况下,当激励与响应互换位置时,同一激励所产生的响应相同; 4.暂态响应:在正弦电路中,电量的频率、幅值、相位都处于稳定的数值,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电路从一种稳态向另一种稳态转换的过程称为过渡过程,由于过渡过程一般都很短暂,因此也称为暂态过程,简称暂态; 5.串联谐振:该电路是一个由电阻、电容和电感串联组成,当激励源的频率达到谐振频率时,输出信号的幅值达到最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叠加定理: ①两个独立源共同作用时: ②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③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2.戴维南定理: 所以,根据戴维南定理可知,该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 R eq=10.033/(781.609*10-6) =12.8 kΩ3.互易定理: 当激励源与响应互换位置之后, 该激励源所产生的响应不变。

模拟电路仿真

模拟电路的仿真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北京中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部培训教程:培训教程:模拟电路的仿真 (v1.0) 文档标识文档类别文档状态文档编号模拟电路的仿真设计部内部资料修改中、已完成培-001 版本完成日期制作人备注 v1.0 2003 年7 月 24 日冯翰雪 模拟电路的仿真 北京中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部 2003 年 7 月 第 1 页共 25 页 北京中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部培训教程:培训教程:模拟电路的仿真 (v1.0) 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模拟电路仿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Cadence 的模拟仿真环境。排版约定楷体,无衬线字体(楷体,Sans-Serif)第一次出现的术语。软件名称。宋体,等宽字体(宋体, constant-width):用于例子和普通文本,显示 Unix 命令,各种代码、文本文件内容等。粗体等宽字体表示用户输入的 Unix 命令粗体等宽字体 1 模拟电路仿真基础 1.1 模拟分析类型 为了便于分析电路的特性,电路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近似模型。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 MOS 管的大信号模型和小信号模型:大信号模型用于分析计算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偏置等;小信号模型用于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开环增益等等。在模拟电路仿真中,也有类似的区分,称为“分析类型” 。不同的分析类型使用不同的近似模型,用于分析电路不同方面的特性。常见的分析类型有以下几种。 1.1.1 直流分析 (dc) 直流分析用于确定电路的直流工作点,例如运放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流、电压。做直流分析时认为电容断路、电感短路。在交流分析、瞬态分析之前自动进行直流分析。直流分析也可通过扫描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