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1讲STM8单片机应用简介

第01讲STM8单片机应用简介

第01讲STM8单片机应用简介
第01讲STM8单片机应用简介

举一反三课堂笔记

STM8剑齿虎开发板课件文档

第1讲单片机应用简介

目录

1.1概述 (2)

1.2单片机能做什么 (2)

1.3学习单片机应有的知识储备 (4)

1.4如何学习STM8单片机 (5)

1.5C语言发展过程 (7)

1.1概述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64位单片机。

1.2单片机能做什么

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智能机械了。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将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的科学家、工程师。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如下几个范畴:

1智能仪器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采用电子或数字电路更加强大。

例如精密的测量设备(电压表、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

2工业控制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控制功能强、功耗低、环境适应能力强、扩展灵活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系统、信号检测系统、无线感知系统、测控系统、机器人等应用控制系统。例如工厂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各种报警系统,与计算机联网构成二级控制系统等。

3模块化系统

某些专用单片机设计用于实现特定功能,从而在各种电路中进行模块化应用,而不要求使用人员了解其内部结构。如音乐集成单片机,看似简单的功能,微缩在纯电子芯片中(有别于磁带机的原理),就需要复杂的类似于计算机的原理。如:音乐信号以数字的形式存于存储器中(类似于ROM),由微控制器读出,转化为模拟音乐电信号(类似于声卡)。在大型电路中,这种模块化应用极大地缩小了体积,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损坏、错误率,也方便于更换。

4汽车电子

单片机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汽车中的发动机控制器,基于CAN

总线的汽车发动机智能电子控制器、GPS导航系统、abs防抱死系统、制动系统、胎压检测等。

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电力、通信、物流和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1.3学习单片机应有的知识储备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控制功能强、功耗低、环境适应能力强、扩展灵活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系统、信号检测系统、无线感知系统、测控系统、机器人等应用控制系统。例如工厂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各种报警系统,与计算机联网构成二级控制系统等。

1.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基础

理解电流、电压、运放、逻辑、直流稳压电源等。

重点了解电平的特性:

(本课程中)定义单片机为TTL电平:高+3.3/5V

低0V

(本课程中)RS232电平:计算机的串口:高-12V

低+12V

2.C语言编程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

基础部分包括:C语言认知、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流程控制/循环、

数组、函数;

进阶部分包括:指针、结构体、联合体、枚举、位运算、预处理、文件操作等的学习。

1.4如何学习STM8单片机

(1)理论与实践并重---事半功倍

对于单片机初学者而言,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入门、如何学好单片机?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是如何开始学习单片机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单片机属于硬件,要想让单片机按照我们的想法检测或者控制外部设备,就要给单片机赋予一个“思想”,这个“思想”就是我们用C语言编写的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关于硬件】: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对初学者来说不必深究,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方向。考驾照我们只要大概知道汽车是由四个轮子,发动机,制动系统,离合器,方向盘等部分构成就够了,只要学好如何正确驾驶汽车就可以了。至于发动机具体的工作原理不必深究。同理,学单片机只要大概知道单片机内部由运算器、寄存器、GPIO、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等部分组成就够了。我们只关心如何操作单片机及其所涉及的外围功能模块就可以了。

【关于C语言编程】:

关于初学者如何学习C语言?我个人认为,在编程过程中涉及到哪部分就针对性地学哪部分,既省时,又记忆深刻,没必要专门找本C语言的书系统性的学

习。当然,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去系统性的学习单片机C语言编程那更好。个人认为,对初学者只要学会下面这些知识应付任何一种单片机软件编程都足够了:■5条指令语句:

?switch语句;

?if else语句;

?while语句;

?for语句;

?=赋值语句。

■7个运算符:+、-、*、/、|、&、!

■4个逻辑关系符:||、&&、!=、==

■3个数据类型:unsigned char,unsigned int,unsigned long。

■3个进制相互转化: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

■1个void函数。

■1个一维数组code(或const)unsigned char array[]。

这些知识点,我在后续的视频讲课中也会穿插讲解的。同学们有时间也可以找一些单片机C语言方面的书先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

【关于实践】:

单片机这门课是非常重视动手实践的,大家看完我每堂视频课程后,一定要把例程代码在IAR开发环境中自己敲一遍,然后把编译后的HEX文件下载到“剑齿虎STM8开发板”观察实验结果。多上机、多练习,要是能够举一反三那就更好了。

对一个初学单片机的人来说,如果按教科书式的学法,上来就是一大堆指令、

名词,学了半天也搞不清楚这些指令起什么作用,也许用不了几天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以致半途而废。所以学习与实践结合是一个好方法,边学习、边演练,循序渐进,这样用不了几次就能将所用到的指令代码理解、吃透、扎根于脑海,甚至“根深蒂固”。也就是说,当你学习完几条指令后(一次数量不求多,只求懂),接下去就该做实验了,通过实验,使你感受到刚才的指令产生的控制效果,眼睛看得见(灯光)、耳朵听得到(声音),更能深刻理解指令是怎样转化成信号去实现控制的,通过实验看到自己所学的成果不仅有一种成就感也能提升你对单片机的兴趣。说句实在话,单片机与其说是学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做实验练出来的,何况做实验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因此边学边练的学习方法,效果特别好。

(2)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

学习单片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决心。学习完几条指令后,就应及时做实验,融汇贯通,而不要等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后再做实验,这样效果不好甚至前学后忘。另外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要兴趣来时学上几天,无兴趣时凉上几星期。学习单片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持之以恒。

1.5C语言发展过程

C语言是在70年代初问世的。一九七八年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贝尔实验室正式发表了C语言。同时由B.W.Kernighan和D.M.Ritchit合著了著名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通常简称为《K&R》,也有人称之为《K&R》标准。但是,在《K&R》中并没有定义一个完整的标准C语言,后来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C语言标准,于一九八三年发表。通常称之为ANSI

C。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早期的C语言主要是用于UNIX系统。由于C 语言的强大功能和各方面的优点逐渐为人们认识。到了八十年代,C开始进入其它操作系统,并很快在各类大、中、小和微型计算机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C语言的特点,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式组织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C语言的表现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实现各类复杂的数据结构。它还可以直接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进行位(bit)一级的操作。由于C语言实现了对硬件的编程操作,因此C语言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系统软件的开发,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此外,C语言还具有效率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因此广泛地移植到了各类各型计算机上,从而形成了多种版本的C语言。C语言版本目前最流行的C语言有以下几种:·Microsoft C 或称MS C·Borland Turbo C或称Turbo C·AT&T C这些C语言版本不仅实现了ANSI C标准,而且在此基础上各自作了一些扩充,使之更加方便、完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C的基础上,一九八三年又由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推出了C++。C++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了C语言,成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C++目前流行的最新版本是Borland C++4.5,Symantec C++6.1,和Microsoft VisualC++2.0。C++提出了一些更为深入的概念,它所支持的这些面向对象的概念容易将问题空间直接地映射到程序空间,为程序员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结构程序设计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编程方法。因而也增加了整个语言的复杂性,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C是C++的基础,C++语言和C语言在很多方面是兼容的。因此,掌握了C语言,再进一步学习C++就能以一种熟悉的语法来学习面向对象的语言,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Entente Powers)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摘要 日期: 1914–1918 位置: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结果: 协约国获胜 死亡(约数) 将士: 9百万 平民: 7百万 合共: 1千6百万 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同盟国 * 塞尔维亚王国 * 俄罗斯帝国 * 法国 * 比利时 *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 日本 * 黑山 * 意大利王国 * 更多… * 德意志帝国 * 奥匈帝国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保加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表现;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2.能力要求:(1)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学会抓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3)分析战争与革命的关系。 3.情感目标: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是深植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时刻要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重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是本节中承前启后的一部分内容,前边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展”相连,由于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争霸而引起矛盾;后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是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2.难点分析: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 课堂教学设计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 生:(回忆并作答) 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并引出下一个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投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以往历次局部战争有明显的不同,其主要特点是: (一)空前规模的联盟战争。联盟战争,是国家为反对一国或数国而进行的战争。历史上的某些战争早就具有联盟战争的性质。如古罗马各公国反对十字军、蒙古鞑靼钦察汗国及其盟国的战争;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拿破仑战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时代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联盟战争。参加交战双方联盟的有30多个国家。综观战争的历史可以看出,世界规模的战争都是国家联盟之间的战争,而联盟战争则不一定是世界大战。同时,随着世界交往的不断加强,联盟战争这种战争样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研究联盟战争,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盟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盟战争与以往的联盟战争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 1.联盟的规模空前。以往的战争联盟,大都局限于一个地区的一部分国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不仅有欧洲1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参加,而且还有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次,联盟组成相对稳定,持续时间长。过去的战争联盟,通常是临时性的,组织不稳固,战争期间经常发生变动。 2.军事上的协同关系更为紧密。一战以前的联盟作战,基本停留在保持作战对象的一致上,很少有几个国家在不同战略方向或几个战场上协调一致地作战。即使是一次作战行动,取盟内不同国家的军队,也大多是各自为战,基本保持各自原有的指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国家间政治联盟日益紧密,军事联盟体制也日趋完善,联盟内各个国家军队,在各个战略方向的协同作战较前更为密切。协约国集团在各条战线上组织协同,迫使德国长期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同盟国集团以德军为核心,协调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军队的作战行动,使之得以用其相对劣势的战争潜力,与拥有巨大后备资源的协约国对抗4年之久,并几度使意大利、法国、英国、俄国等遭到巨大损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以往战争的单纯军事对抗,发展成为两大军事联盟政治、经济、外交、心理等各方面的总体战。作为世界规模的联盟战争,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取决于某一国家的军事胜利,而且取决于联盟总体实力较量的胜利。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动员与以往历次战争相比,在动员的领域和规模、组织实施、时间效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点: 1.战争动员领域空前广泛。拿破仑时代战争动员的主要内涵是武装力量的动员。先是动员常备军由和平时期转入战时体制,接着是为了补充战场上的兵员消耗,或者为了扩大战争规模,动员后备役服现役参加作战。拿破仑率领几十万大军在欧洲大陆驰骋十几年,所需大量战争物资和经费,基本是依靠征用和抢劫的办法,从占领区榨取来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也都宣布了战争动员,但开始时仅有军事动员而无经济动员。随着战争的发展,战争动员的领域逐步扩大到经济领域。工业生产方面的动员先是从军队武器装备的不足引起的。工业生产中,重工业生产又首当其冲。接着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业等轻工业也开始承担大量的战争订货。由于交战双方相互封锁,许多国家粮食、棉花等供应紧张,农业生产也被列入国家统制范围。为了筹措战争经费,金融财政和税收成了统治阶级向人民群众转嫁战争负担的工具。为了诱使群众支持和参加战争,各国都极力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情绪,进行思想政治动员,并通过一系列战时非常法规,剥夺人民工常的民主权利,镇压人民的反抗。于是,战争动员遂被逐步引向国家生活的大部分领域。 2.战争动员组织系统复杂。以往的战争动员,任务专一,集中于兵员动员,组织系统单一,归军队总参谋部领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动员,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组织机构复杂。被动员的对象中,有军队的,有地方的,有官方的,有民间的,既要保证眼前的战场急需,又要兼顾持续的动员后备,既要保证前方作战,又要维持后方生产和基本民需,使整个国家生活各个方面在战时体制下运转,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和科学的组织管理。 3.战争动员的时效性强。战争初期,战争动员的快慢,是能否取得战略主动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德军动员、集中、展开的速度最快,8月1日宣布总动员,到8月5日,陆军已从80万扩充到382万人,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迅速攻占了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大片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2月 原因:根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直接(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6{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 理解:突发事件和恐怖主义有时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爆发:时间:1914年7月28日 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性的掠夺战争 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三条战线:西线(关键)、东线、南线 西线主要战争:马恩河战役:1914(英法联军/德意志帝国军)粉碎德军速战速决计 ●凡尔登战役(转折性):1916年2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特点: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喻称:“绞肉机”“屠宰场”“地狱” 地位:改变了战局,战略主动权转向协约国一 标志: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的消耗战)1916(德/英法联军) 日德兰海战(规模最大的海战)1916(英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争夺巴尔干半岛最激烈的国家是俄国和奥匈帝国 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 1918年,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 结果: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武器:坦克:1916年首次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被称为“陆战之王”(英国) 1918年4月1日,美国成立统一的皇家空军 加速一站结束的原因:①美国参战(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参战) ②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战争,退出战争) ③同盟国的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影响:1、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欧洲的工业生产倒退了8年 2、引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 3、改变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战略格局。欧洲下滑,英法削弱,日美崛起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5、把大多数国家卷入了世界政治漩涡,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1、引发了五四运动 2、列强无暇估计中国,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经济发展) 3、引发中国共产主义革命 一战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 被削弱的国家:英国、美国、法国 被摧毁的帝国:沙皇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实力增强的国家:日本、美国 背叛“朋友”的国家是意大利

1-风驰STM8开发板简介

作者风驰 QQ 779814207 E-Mail 779814207@https://www.doczj.com/doc/b414437651.html, 硬件平台风驰STM8开发板 库版本V2.1.0 非常感谢您阅读风驰STM8的学习文档,如果您在学习STM8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对我们的开发板有任何建议的话,非常欢迎您和我们一起讨论。 首先,我们想尝试着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选择STM8作为初学者入门的首选单片机而不是51? 答:风驰从以下几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1.性价比高 相比于大多数入门级51开发板所选的51型号,如STC89S52、AT89C52,风驰开发板的STM8单片机—STM8S208R8要强大得多得多。输入捕捉、输出比较、PWM、时钟控制、电源管理、AWU、SPI、I2C、CAN总线等通信接口,例如STM8S208R8的UART模块不仅有普通的串行通信功能,还有智能卡和IrDA等特有功能。对应同样的功能,STM8S的性价比更高,普通的51单片机很难集成那么功能,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STM8多了这么功能,却只比一般开发板上的51单片机贵三四块钱,如此高的性价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STM8呢? 2.STM8更适合初学者学习 市面上的51开发板的51型号的功能一般都是最简单的,单片机本身没什么太多的东西学习,所以与其说是在学单片机,不如说是在学如何操作外设。这样子造成的结果是对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16或32位CPU的学习其实是比较不利的。相信很多人在学了51之后打算学习32位的STM32,却发现特别不好上手。 那么,为什么说STM8更适合初学者学习呢? 首先,STM8单片机功能更强更丰富,TIM1~TIM4、ADC、SPI、I2C、CAN、BEEP、UART、选项字、FLASH、AWU,两种看门狗等等功能。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款功能丰富且强大的芯片作为入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一开始就能接触到各种功能模块的学习以及各种通信总线的应用,在学习外设的同时深入掌握CPU的结构与功能。这将大大减少以后进阶学习32位CPU的难度。

风驰STM8开发板例程教学

工程模板的创建 在开发STM8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创建一个工程模板,所有的开发历程都是基于这个工程模板。STM8有官方库,在开发的时候很方便,可以远离查寄存器的时代。学过51单片机或者AVR的人都知道,查寄存器是很不方便的。现在带大家进入一个利用库来开发单片机的新时代。本开发板的所有例程都是基于库V2.0.0版本。 STM8的编译器是IAR Embedded Workbench。下面叫大家如果去创建一个过程模板 工程模板创建步骤: 1、双击,打开IAR的界面,点击File->New->Workspace, 点击Project->Create New Project,出现 点击OK就行。 2、右击工程名就可以添加文件夹和文件, 3、

4、设置工程的Options,右击工程名->Options,设置其中两项,如下图 5、 在这里设置Device 为STM8S207RB 因为在我们风驰电子STM8开发板的主控芯片是STM8S207RB

这里是设置编译路径,使用了3条语句 $PROJ_DIR$\..\FWlib\inc $PROJ_DIR$\..\FWlib\src $PROJ_DIR$\..\USER $PROJ_DIR$\..意思是找到当前工程的上一级 $PROJ_DIR$\..\FWlib\inc意思是先找到当前工程的上一级FWlib文件夹,再找到inc文件夹 $PROJ_DIR$\.意思是当前文件夹

这里是设置输出文件为可执行文件 此外,我们还有修改一下头文件

在stm8s.h的头文件修改 #define STM8S207 /*!< STM8S High density devices without CAN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战起止时间分别是1914年7月28日和1918年11月11日。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皇储在塞尔维亚被刺杀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也就此正式开始进入战争阶段。四天后,德国对俄国宣战;六天后,德国对法国宣战;七天后,英国对德国宣战;九天后,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这一次战争的爆发其实就是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这一场战争的爆发。英法由于率先完成资本主义革命,各方面的实力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统治权力的拥有者。但是有一些比英法稍微晚一些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却不愿意让英法一直站在世界权力的顶峰。比如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德国的资本主义虽然起步晚,但是成效快。德国没有多久之后国家的总体实力就几乎可以与英法相当了,于是就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个要求英法等国家自然不会答应,就这样一战爆发了。一战爆发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队一直在战场上保持着优势地位,直到凡尔登

战役的出现,扭转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形势。 德国的同盟国最终不敌人数众多的协约国,战败后于1918年的11月11日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标志着一战最后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7月,是由同盟国挑起的非正义性的战争。一战虽然是1914年正式爆发的,但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却是很早就成立的。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合约,同盟国就此成立。1892年到1907年这段时间,俄国、法国、英国先后签订了协约,渐渐形成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炫耀武力,于萨拉热窝被刺杀。这件事就是一战的导火线,战争一触即发,很快的就从欧洲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个别非洲地区。除了这些陆地之外,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太平洋南部海域都发生过战争。 一开始战争只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之间发生。随着战争的扩大化,许多亚洲、欧洲、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奥宣战。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的起始成员,但是后来在英、法、俄承诺给予他一些好处之后,就转而加入了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的战线主要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东线是俄国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西线是英法对抗德国;南线又被成为巴尔干战线,主要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的战争。在这三条战线中,西线是最为惨烈的,

STM8教程-第六章-STM8S207-的外部电路

第六章STM8S207 的外部电路 本章主要介绍STM8S207 的硬件连接方法。由于STM8S207 是LQFP 封装的,一般需要打样板。一般两层板就会满足所需,STM8S207 几乎可以单片运行。 6.1 STM8S207 开发板电路 STM8S207 开发板实物图如下: 在STM8S207 自带丰富的外设下,添加了不少实在而有用的外设,特别之处是USB下载以及串口的功能。可以实现程序代码的下载以及与PC 机的UART 通信。 6.1.1 晶振电路 STM8S207 可以选择三个时钟源,有内部高速RC 振荡器,提供16MHz 频率或者分频使用;内部RC 低速振荡器提供128KHz 频率方便低速外设时钟或者待机状态;外部晶振或者时钟驱动,最高可以高达24MHz。为了显示出STM8S207 的最高性能,外部选择了24MHz 的无源晶振,方便程序选择时钟源。

6.1.2 复位电路 复位引脚NRST 内部集成了弱上拉电阻RPU,即可作为输入,也可作为开漏输出。 一个在复位引脚上宽度最小为500ns 的低电平脉冲即可产生一个外部复位。对于复位的检测是异步进行的,因此即使MCU 处于停机(Halt)模式,也有可能进入复位状态。 复位引脚也可以作为开漏输出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复位。无论内部复位源是什么,一旦复位,内部复位电路都会产生一个至少脉宽为20us 的复位脉冲。当没有外部复位发生时,内部弱上拉电阻可保证复位引脚处于高电平。 为了保证STM8S207 更好的性能,所以在原理图设计的时候还是外接了上拉电阻,NRST 内部电路如下图所示: 我们采取的原理图为如下所示: 6.1.3 电源电路 STM8S207 开发板采用的是USB 供电,USB 可以提供500mA 的电流已经足够STM8S207 所有功能的实现。在这里采用线性稳压芯片LM1117 3.3V,把USB 的供电分压为3.3V 供电给STM8S207 主控制芯片。 STM8 芯片有个特点是有4 组供电,分别是 ●VDD/VSS:主电源(3V 到5.5V) ●VDDIO/VSSIO:I/O 口供电电源(3V 到5.5V) ●VDDA/VSSA:模拟部分供电电源 ●VREF+/VREF-:ADC 参考电源 为了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这里采用了电感作为隔离,更好防止各个电源之间的干扰,提高稳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7)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7) (一)1900年的欧洲 1870至1871年间,意大利和德意志统一,影响了欧洲的势力均衡状况。在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了六大强国:德意志、奥匈帝国、意大利、法国、俄国及英国。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1.民族主义(Nationalism) (a)从维也纳会议(1815)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接近一个世纪中,欧洲大致和 平,虽然期间曾发生革命和地区战争,但战事规模小,能透过国际会议或谈判方式解决。後来由於民族国家崛起,国际关系日趋复杂。民族主义偏於狭隘方面发展,更加速了国际和平及社会秩序的破坏。 (b)民族主义是一个国家人民希望管理自己的国家并保持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愿 望。这种愿望来自爱国主义(对祖国的热爱)。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始於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後。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很高涨的。它最初以民族统一或独立为目标,但後来却发展为民族扩张和帝国主义。 (c)十九世纪初,拿破仑发动的多次战争导致欧洲其他地区兴起民族主义。当被压 迫的民族起来反抗拿破仑的统治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统一的意识便急剧发展,民族主义者的目标是争取民族自决,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不会威胁世界和平,比利时和希腊的独立,均为明显的例子。 (d)在十九世纪中期,民族主义以民族独立或民族统一为目标,例如皮德蒙领导的 意大利统一运动和普鲁士所发动的德意志统一运动。 (e)民族主义愈来愈浓厚,终於发展成一股极端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极端的民族 主义者认为他们的国家永远是正确的,往往不愿为了欧洲整体利益而同意和平解决国际问题。同时,由於存在这种极端的民族感情,那些曾被打败的国家经常试图复仇,或收回已失去的土地。例:法国。 (f)随着时间过去,民族主义和民族报复或对外扩张等同了。 (i)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去了阿尔萨斯.洛林两省份,法国人的民族 性情变质了。法国的民族主义者除了希望领土扩张之外,还意味着民族报 复。 (ii)十九世纪後期,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致力争取本国的光荣利益,甚至不惜诉诸战争。例如在德意志的统一运动中,普鲁士的军事成功地在德意志民族 中产生了高度的民族热诚。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积极扩军,在威廉二世 的领导下,德国人不满足於民族独立和繁荣,他们希望透过任何可行的方 法以建立海外帝国和世界领导地位。 (iii)在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人不仅为民族独立而奋斗,他们更希望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家。俄国也利用泛斯拉夫主义为藉口,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 导致1877年的俄土战争。 (g)这些由民族主义引发的战争,加深了各国间的不和。每次战争後签订的条约, 往往使战败国不满,也使战胜国的野心更膨涨。二十世纪开始,民族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因此,领土扩张成为了欧洲列强的外交政策主题。就这样,民族主义已发展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 (h)二十世纪初,欧洲列强的民族主义反映在下列的目标上: 1.英国:希望巩固海外市场(如中国)、攫取殖民地(如埃及)、保卫往印度的航 道(故要控制地中海)、维持英国的海军优势及维持欧陆的势力均衡(如防止 德或俄在欧陆建立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2)俄国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我国开始宣传。 (3)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高潮。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即一开始德、奥、意三国组成的同盟国一方和英、法、俄三国组成的协约国一方的战争。基于战争的最初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所以战争一开始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无正义性可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战争的国家多达三十三个,其中同盟国一开始为四个,协约国二十九个,但后来同盟国中的意大利与保加利亚先后倒向协约国,于是同盟国从四个锐减至两个,协约国数量上升至三十一个。整个一战从一九一四年一直打到了一九一八年,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在法国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停战协议。 一战作为第一次世界级的战争,肯定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这回我只浅谈一下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于一九一六年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并且向欧洲派出了十七点五万的劳工。而至于为什么加入协约国而不是加入同盟国的问题上,是因为当时同盟国一方败局已定,而且中国当时军阀割据,原本就在内乱时期,中央没什么权威,是由于外国的怂恿的。 一战的开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并不全是坏处: 一、政治:辛亥革命前,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国。 二、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当时中国的经济侵略,推翻帝制则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无产阶级队伍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 三、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搞尊孔复古专制独裁,此举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战将要结束之时,俄国退出战争,其国内发起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国家——苏联。苏联的成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给当时的中国爱国人士指明了救国的道路:只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救中国。另外,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致使遍及全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一战结束后第三年,也就是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战虽然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对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正因为这些影响,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所改变,我们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7月,是由同盟国挑起的非正义性的战争。一战虽然 是1914年正式爆发的,但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却是很早就成立的。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合约,同盟国就此成立。1892年到1907年这段时间,俄国、法国、英国先后签订了协约,渐渐形成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炫耀武力,于萨拉热窝被刺杀。这件事就是一战的导火线,战争一触即发,很快的就从欧洲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个别非洲地区。除了这些 陆地之外,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太平洋南部海域都发生过战争。 一开始战争只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 约国之间发生。随着战争的扩大化,许多亚洲、欧洲、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对德 奥宣战。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的起始成员,但是后来在英、法、俄承诺给予他一些好处之后,就转而加入了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的战线主要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东线是俄国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西线是英 法对抗德国;南线又被成为巴尔干战线,主要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的战争。在这三 条战线中,西线是最为惨烈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就是发生西线。一 战最后在1918年以德奥战败而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到1918年这四年的时间里,这只是正式战争持续的时间。其实早在1882年时,就已经形成了具有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那么一战中共有多 少个国家参战呢?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这些一战参战国。 一战参战国是分为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起初同盟国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协约 国是英国、法国、俄国。一战首先就是在这几个国家之间展开,主战场也是在欧洲。后来 随着战场的扩大化,一共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了战争。战场扩大到欧、亚、非三大洲, 还有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于是许多亚洲、欧洲、美洲的国家也纷纷加入了协约国,共 同抵抗同盟国的侵略。 日本在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远东战场出现。1914年11月,土耳其宣布加入了同盟国,开辟了近东战场,战局开始变得更加复杂。1915年5月,原为同盟国成员的意大利忽然加入协约国,将战争对象指向奥匈帝国,在奥匈的东南部开辟了新 的战场。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使同盟国彻底占领了塞尔维亚。1916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1917年,美国加入了战争,于4月对德宣战。 这些就是一战时期的主要参战国。同盟国为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协 约国为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日本、罗马尼亚、美国、意大利。但其实参加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7月,是由同盟国挑起的非正义性的战争。一战虽然是1914年正式爆发的,但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却是很早就成立的。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合约,同盟国就此成立。1892年到1907年这段时间,俄国、法国、英国先后签订了协约,渐渐形成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炫耀武力,于萨拉热窝被刺杀。这件事就是一战的导火线,战争一触即发,很快的就从欧洲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个别非洲地区。除了这些陆地之外,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太平洋南部海域都发生过战争。 一开始战争只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之间发生。随着战争的扩大化,许多亚洲、欧洲、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奥宣战。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的起始成员,但是后来在英、法、俄承诺给予他一些好处之后,就转而加入了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的战线主要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东线是俄国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西线是英法对抗德国;南线又被成为巴尔干战线,主要是塞

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的战争。在这三条战线中,西线是最为惨烈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就是发生西线。一战最后在1918年以德奥战败而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战争一战东线战场主要是指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这三个同盟国联军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场。东线战场与西线战场,战化速度要快的多。当时在东线的战场中,占据优势的一直是德奥联军,最后东线战场结束是以苏联割让大片领土,退出战争而告终。 一战正式爆发时,德军趁乱向法国的发起了进攻。这时,东线战场的俄军组成了西北方面军,向德军的背后发起进攻。当时德军全力攻打法国,东线的兵力非常少,于是俄军非常轻易的就打到了德国的心脏地区。这使得俄军只能从西线调回,歼灭了数万俄军之后才将战局稳定下来。 俄军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牵制住了的德军大量的兵力。德国在马恩河战役的失败后,就转变了战略计划,将军队主力全部调往东线。目的就是迅速击败俄国,解除东方威胁,再回过头来与英法交战。1915年5月,德奥联军集中了18个师和2000多们大炮,兵分两路向俄军发起进攻。 德军的兵力和火力都精于俄军,俄军根本不敌,于是被迫退出了加利西亚、波兰、拉脱维亚等地区。德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没能消灭俄军主力。1916年春,俄军再次向德奥联军发起进攻。俄军在东线的连年战争,使得国内生产力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军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②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③以凡尔登战役为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①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使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理解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简介萨拉热窝事件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归纳大战爆发的原因。 评价普林西比的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②简介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③(视频显示)凡尔登战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学生看书讨论:促使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4、大战的影响 ①]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大战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 5、即时练习 三、课堂小结 四、跟踪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ew Wilson)、英国首相劳莱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崇,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同时,对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他和约 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份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讷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鄂图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鄂图曼土耳其的领土。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和其附近小部份领土及安那托利亚的部份。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 世界歷史 影响 民族国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3等 英国削弱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共产革命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共产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此共产主义便开始在世界各国散布,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共产政党或政权,直至冷战结束,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美日兴起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德国复仇《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尔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军人待遇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他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即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 么 本文导读: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概述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三国同盟”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