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学复习要点

网络传播学复习要点

网络传播学复习要点
网络传播学复习要点

1、互联网定律P7

互联网定律包括: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马太效应和吉尔德定律。

?摩尔定律:在任何既定的价格水准上,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

?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增值”以指数关系不断变大。这说明网络生存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马太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下,人类社会中优、劣势的累积过程是有偏向的,不管身处优势或劣势,皆会不断地被强化,及优者愈优,劣者愈劣。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时代竞争的一系列重要参数:速度、领先、创新精神。

?吉尔德定律: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将呈现出“渐进曲线”,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2、互联网价值方程P9

探索与创新→消费黏性→普及→单一产品成本下降→自由与共享

因为有了探索与创新,所以消费产生黏性,黏性导致普及,普及导致边际成本的无限下降,从而在最终意义上使互联网的自由与共享的精神得以实现。

3、请阐述你所理解的互联网精神P8

互联网精神在终极追求上是自由、共享的精神,在过程的表现上是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自由、共享的精神,这既是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终极表现,也是Linux掀起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新浪潮的主旨之一,甚至还是网络黑客文化的精髓。开放的互联网相信自由、免费和自愿的互相帮助,也相信合作精神。这是网络的大同思想。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整体运作、协同发展、理念统合、四海一家等基本倾向。

?探索与创新精神。网络的马太效应及其具体化的达维多定律表明,急剧发展的互联网事业鼓励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网络经济的制胜秘诀是创新精神,网络事业的总体发展也基于对创新的激励机制。网络事业始终处在时代的科技前沿,对于它的进化、演变的成功规律,判断标准主要是创意和速度。

第一章

1、ICP P32

ICP,即网络内容提供商,是为互联网网站提供新闻、参考、音频或者视频内容的机构和企业。

2、ISP P32

ISP,即网络服务商,指为互联网用户提供线路接入等服务的机构或者企业。

第二章

1、TCP/IP P53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1978~1979年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用于异构网络的通信协议,协议包含了远程登录、文件传送、电子邮件等,用于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互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已成为因特网的基础协议。但这种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使用TCP/IP协议就要先进行比较复杂的配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

2、IP地址P55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值,但通常用圆点和十进制数表示,如186.118.78.6。一个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常用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IP地址规定:网络号不能以127开头,第一字节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1。主机号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1。

3、DNS服务器P57

提供主机域名与IP地址之间相互转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叫DNS服务器。

4、网关P56

网关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是路由器的通道。它可以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实现相互通讯。

5、计算机网络有哪些类型?P47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有五种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混合型。

?按网络通信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间网。

1、电子邮件P62

是指通过电子通讯系统进行书写、发送和接收的信件。今天使用的最多的通讯系统是互联网,同时电子邮件也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且最常用到的功能之一。

电子邮件在1971年10月问世,这种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人类通信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分类:POP3信箱,纯Web信箱,具有上述两种功能的免费信箱,专门的转信邮箱

?优势:

(1)拓展了传统人际交流的空间,缩短了交流时间。

(2)促进了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

(3)帮助企业进行商业营销以及客户关系管理。

(4)以其跨越空间的强大功能可以承担特殊的、远程的或紧急的联络沟通工作。

(5)以数字化信息为载体,能够融合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

?缺陷:

(1)出现大量不请自来的商业信件(垃圾邮件),大部分都不是电子邮件用户自己定制的,而是商家强制发给用户的,必然招致用户的反感。

(2)电子邮件被黑客绑定一些恶意程序传播,造成安全问题

(3)电子邮件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4)由于电子邮件传递的信息都是数字化的,所以背景信息缺失

(5)技术限制

2、BBS P67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以Internet为基础,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使异地交流、异地协作成为现实。

?BBS成员大体由三部分人组成:建设者、利用者、游离者

?优势:

(1)公开性与匿名性

(2)层级性

(3)高自由度

(4)话语赋权

(5)资料性

?缺陷:

(1)高争议性

(2)低信用度

(3)非法内容

第四章

1、网络传播有哪些本体特征?P99

(1)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

(2)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

(3)传递方式的交互性

(4)信息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综合性

(5)媒介使用的富选择性和平台性

第五章

1、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P124

?按照信息交流方式分

(1)正式信息。指受到一定的产权保护的,信息质量可靠,利用率较高的知识性、分析性信息,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

(2)非正式信息。指流动性、随意性较强的,信息量大、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和控制的动态星系,如E-mail、新闻组、BBS等工具上的信息等。

(3)半非正式信息。指受到一定产权保护的但没有纳入正式出版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如一些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商业部门的介绍宣传自己或其产品的描述性信息。

?按所对应的非网络信息资源分

(1)图书馆馆藏目录。在因特网上,图书馆目录发展成为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使用时人们通过目标图书馆目录的URL,即可在自己的网络终端查询世界各地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馆藏,完全冲破了以往利用图书馆的时空限制。

(2)电子书刊。指完全在网络环境下编辑、出版、传播的书刊。广义的电子书刊也包括印刷型书刊的电子版。(3)参考工具书。

(4)数据库。

(5)其他类型的信息。

?按信息存取方式分

(1)邮件型

(2)电话型

(3)提示板型

(4)广播型

(5)图书馆型

第六章

1、网络在作为大众传播平台时,与作为人际传播平台时的受众心理有何区别?P170

(1)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平台时,受众接触它所传递的信息时基于两种心理需求:知识的需求和娱乐的需求。

?信息寻求心理。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漫无目的地搜索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参与心理。网络提供的参与度能使受众的参与心理获得很大程度的满足。

?新奇心理。网络受众在网络上随时都能发现自己从未想过却突然间很感兴趣的新事物。

(2)网络作为人际传播平台时,对人际交流机制进行了开拓。当受众身处于网络的人际交流平台时,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了相当的延伸。网络的隐匿性使人们的人际间心理需要得到了无线满足的空间。

?要求被认同的心理。

?渴望交流的心理。

?代入的心理。

?逃避的心理。

2、网络媒介的分众传播主要有哪几种形式?P155

(1)用不同的专题区隔不同的主题内容

(2)用不同的小型社区汇集不同的兴趣点

(3)用不同的论坛进行不同的主题式交流

(4)用个人主页的形式交换兴趣

第七章

1、为什么说网络的兴起使经验主义传播学面临着方法论的危机?P179

经验主义研究对传播学的意义重大,但它所确立的核心对象和研究领域却也有着天生的不足,它的研究方法也多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存在这些缺陷的背景下,由于网络的崛起,传播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研究和学习者依然在经验主义立场上坚持以偏概全,将会导致理论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传播范式的不适应。传统经验主义的几乎所有研究都是建立在“5W”模式基础上的,因此包括效果研究、受众研究在内的许多研究领域的具体观点和理论,都与“5W”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网络传播出现以后,“5W”模式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这些理论与观点也就出现了部分失效的情形。

(2)研究方法的局限。经验主义的研究往往需要以下的步骤:首先是提出假说,其次是通过调查或实验获得数据,最后是综合各种数据对假说进行证实或证伪。在当前,网络传播基本建设时期的发展一日千里,变化极快,网络社会中的传播情形也极其复杂。这就导致难于形成自己的假说,即使形成了某种假说,也很难设计实验方案——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网络上的实证研究很难直接得到控制,测量的数据也常常不够精确。

(3)对受众主体性的忽视:在传统传播学的研究中,受众被假设为在媒介和传播者面前是弱势的和被动的。在传统媒介时代,这种假设就已经受到批判学派的质疑。网络时代来临以后,这种研究取向更是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第八章

1、在诸种规范网络传播的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具有根本效用?P207

规范网络传播的手段主要有:网络立法、业界自律与技术管理

(具体哪种手段更有效,可以依据个人观点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第九章

1、运用互联网侵入的方式危害国家安全的特征。P226

(1)侵入成本低。这是其最具本质的特征,即攻击者只需以极少的资源就可以对拥有极大资源的敌人发起进攻并造成极大的破坏。

(2)侵入隐秘性。网络的加密性和匿名性是入侵者难以被察觉。

(3)侵入后果无法想象。程序设计高手可以通过夺取或篡改系统控制权、植入病毒或破坏硬件等多样的方式实行侵入。后果至少四种:窃取情报,即闯入系统窥视机密信息并复制;信息破坏,即删除或自动处理系统信息;拒绝服务,即使系统中断工作;摧毁电子通讯器件,彻底破坏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由于系统机密层次同国家安全的关联程度不一样,即使看起来小小的环节被突破,也可能带来巨大灾难。

2、电子政府的特点。P232

(1)虚拟性

(2)全球性

(3)决策权下放

(4)系统程序式管理

(5)扁平化辐射结构

(6)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中运行

第十章

1、黑客伦理P252

“黑客伦理”即黑客自己的道德信条和准则。

主要内容:

(1)进入(访问)计算机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和绝对的,总是服从于手指的命令

(2)一切信息都应该是免费的

(3)怀疑权威,促进分权

(4)应该以作为黑客的高超技术水平来评判黑客,而不是用什么正式的组织的或者它们的不恰当的标准来判断(5)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和美

(6)计算机能够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应当强调的是,对黑客行为的伦理评价确实要比人们对一般的行为的善恶评价复杂得多,这也是网络文化矛盾、复杂、多元特点的一种具体体现。

2、网络伦理原则P248

(1)全民原则。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

(2)兼容原则。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互相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和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

(3)互惠原则。任何一个网络成员和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着,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当他享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是,也应当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4)自由原则。网络行为主体有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干涉别人的行为、压制别人言论自由。

3、网络传播中的冲突有哪些主要特点?P243

(1)冲突范围更大。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接触、交往的能力,因而,自然而然地扩大了人类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摩擦和冲突。

(2)冲突方式更多。网络传播不但能够再现人类依托传统媒体所进行的各种冲突,还制造了传统社会没有的冲突

方式,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用于冲突的新的方式会更多。

(3)冲突的频率更快。网络传播极大地提升了传播的效能,促使人类的物质、精神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

(4)冲突的前景更难预料。在网络传播形成的虚拟世界中,时间、空间的阻隔被打破了,社会各种矛盾、人类各种问题也跨越了时空的范围,被糅合在一起。

第十一章

1、我国网络立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264

(1)网络行政管理法规。涉及信息网络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其立法目的在于对网络技术、网络传播以及相关延伸部分进行管理。

(2)网络权益管理法规。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法,二是用户信息、数据保护法。

(3)网络交易管理法规。主要内容有:网络电子金融、电子商务、域名注册等

(4)网络安全管理法规。为了维护信息网络安全、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

2、网络犯罪包括哪几种类型?P276

(1)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

(2)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

(3)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计算机程序罪

(4)滥用计算机系统罪

(5)其它网络犯罪。

3、网络犯罪的特点有哪些?P279

(1)犯罪主体年轻化

(2)犯罪主体复杂化

(3)犯罪空间广泛化

(4)犯罪后果的严重性

(5)犯罪方式的多样性

第十二章

1、试阐释“网络新闻”的基本内涵。P289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新闻。尽管有职业性和非职业性之别,但任何用户通过互联网发布或再发布的新闻信息,通过互联网视听、下载、交流的新闻文本,均可视为网络新闻。

?作为一种崭新的新闻传播形态,网络新闻事业是建立在网络传播技术基础之上,并在网络传播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孕育产生的。

2、你如何理解网络时代的“全时化新闻理念”?P313

?在网络新闻时代,面向未来新闻的关键词是全时性。这一概念的实践特征在于:全天候随时服务,不分昼夜,按需供给。这种全时化新闻观提倡以受众(消费者)为导向,而不再以新闻文本与故事(产品)、或新闻机构与人员(生产者)为导向来理解新闻运作和发布(生产)。这意味着媒介的时间战略终于可以有能力真正听命于受众的“安排”或“指向”。它强调时间的纵深感和连续性,更加及时的更新,以及更科学的专题服务与搜索服务,强调以时间战略实现空间战略。强调快速发布(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以分为单位)、重复、综合(主题链接)和移动(超文本阅读),使得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更具有历史性和历史感。

?全时化新闻理念对于新闻的采写有着显著的规定意义和指导作用,它把网络新闻采写在时间的概念上分成三个向度:第一层是全天候向度的新闻采写;第二层是全历史向度的新闻采写;第三层是全过程向度的新闻采写。

?全天候采写的新闻思想,要求新闻网站在每天24小时内能够完全不间断地“产出”新闻产品。

?全历史采写要求新闻文本必须有完整的历史向度。

?全过程采写要求对特定的新闻事件的后续进程保持恒久的兴趣。

3、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局限。P303

?优势

(1) 新闻迅速及时

(2) 全球传播

(3) 海量信息

(4) 多媒体化

(5) 渠道开放

(6) 交互性强

(7) 检索方便

第十三章

1、网络出版的定义有哪些?P323

? 从广义上讲,凡是将信息、知识、观念等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代码以任何形式在因特网上传播,均可称之为网络出版。

? 从狭义上讲,网络出版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即出版者对作者提供的素材进行编辑、设计加工、营销宣传,然后在网上向读者销售的活动。

?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所规范的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2、作为新型出版物,电子书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P330

(1)容量大 (2)出版周期短 (3)功能多 (4)个性化强 (5)环保 (6)有利于开发传统图书价值

(7)出版变得更容易。

第十四章

1、CPA

每千人行动。以网站上的广告被用户点击进入下层网页并达成商业行为(如定购)1000次为基准的网络广告计价方式。这种方式直接反映广告效果,广告主的广告回报明确,可以较准确地把握顾客(目标消费者)。

2、CPC

每千人点击。以网站上的广告被用户点击进入下层网页1000次为基准的网络广告计价方式。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反应用户是否真正对广告内容感兴趣,可以较准确地把握目标受众。

3、CPM

每千人成本。以网站上的广告被用户电脑载入1000次为基准的网络广告计价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准确地得知广告的暴露频率。

4、什么是网络广告的五大要素?P348

(1)广告主 (2)广告讯息 (3)广告媒介 (4)广告受众 (5)广告效果

5、作为新型广告形式,网络广告的重要特点是什么?P349

(1) 广告传播网络化。是网络广告的基本特征。

(2) 广告信息数字化

(3) 实时交互性。由网络传播方式的实时交互性所决定。

(4) 广告对象的广域性

(5) 网络广告与营销一体化

6、列举网络广告最主要的优势和劣势,并说明其理由。P350

? 优势

(1) 网络广告传播范围广泛。

? 网民总数大

?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局限 (1) 信息承载过量 (2) 新闻公信力低 (3) 技术依赖性强

(2)广告的查阅自由而方便。

?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浏览广告信息。

?网站提供的检索功能,可以让网民自由搜索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

(3)网络广告针对性强

?网络广告目标群明确,浏览信息者即为有兴趣者,直接面向潜在用户的可能性很大,并可以为不同的受众实施不同的广告宣传。

?可以做到一对一的发布以及一对一的信息回馈。

(4)网络广告形式多样,并且可以提供最详尽的相关信息。

?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可以使客户能深入体验产品性能、外观,服务与质量。

?利用超媒体链接技术,向客户层层提供最详尽的广告内容及相关信息。

(5)网络广告的制作和发布费用低廉,经济性强。

(6)网络广告具有很高的运作效率。

?网络广告设计制作简单,实时互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劣势

(1)网络广告对硬件条件的依赖性使网络广告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发展。

?上网离不开计算机,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家用电脑还未普及,限制了网络广告受众的构成结构和数量,影响了网络广告媒体的价值。

?由于IT技术的提高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在进行之中,许多网站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网络广告的表现力。(2)网络广告的交互性带来的安全与隐私方面的问题

(3)网络广告尚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行业自律

7、网络广告有哪些主要形式?试举例说明,并加以评价。P352

(1)网幅广告

网幅广告是网上最常见的广告形式,也是网络广告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广告形式之一。

最醒目的网幅广告是出现在网站主页的顶部的“旗帜广告”,而且每个网站主页上只有一个,注目性强,广告效果佳,因而收费最贵。

为充分利用网页广告区块,不同厂商的网幅广告可以滚动形式出现在同一位置,这样一来分摊了广告费用,降低了广告成本,而少数几个不同的网幅广告滚动出现不大影响广告效果。

网幅广告因为不可能占据太大的空间,所以在设计上往往只是提示性的,但一般都具有链接功能。

(2)链接式广告

链接式广告所占空间较少,在网页上的位置也比较自由,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向厂商指定网页(站点)的链接服务,也称为商业服务链接广告。

(3)电子邮件广告

针对性强,传播面广,信息量大,其形式类似于直邮广告。

用户订阅,容易被接受,具有直接的宣传效应。

(4)网上分类广告

利用超链接,可以使用详细的分层类目,构建庞大的数据库,提供最详尽的广告信息。

强大的数据库检索功能让用户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同样也让客户方便地发布自己的广告。

(5)自动弹出式网上广告

这种不请自来的广告形式出现太频繁有时令人厌烦。大多数网民对自动弹出式广告并不在乎,因为它的窗口相对较小,弹出只在瞬间,可以随时关闭。

(6)网站栏目广告

这类广告很大一部分是赞助式广告。这些网站栏目支持广告的位置一般在各专栏的顶部,对树立起广告客户的“在线”形象有极大的帮助。

(7)在线互动游戏广告

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广告形式,它被预先设计在网上的互动游戏中。随着家庭电脑上网的普及,在线电脑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免费好玩的电脑游戏对于许多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开发网上游戏广告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8)网页广告

(9)插播式广告

(10)联播网广告

(11)富媒体广告

指由2D及3D的Video、Audio、Flash、DHTML、JA V A等组成的效果。利用富媒体技术把较大的广告文件在网站上流畅地播放,且具有网络强互动的优势,从而达到一种强曝光、高点击的效果。

(12)其他网络广告形式

第十五章

1、网络艺术P369

网络艺术是一种离开网络就无法体验的艺术。也就是说,虽然艺术形式在网络上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但是“在线(Online)”是判定网络艺术的重要标准。

特征:①技术依赖性;②船舶时空的广泛性;③传播方式的开放性;④艺术种类的综合性;⑤实时交互性;⑥观赏的私密性;⑦语言的独特性。

2、网络动画P382

Flash的出现可以说为动画的制作开辟了新天地。Flash是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可以通过算法实现各种动画效果,如位移、变形、变色等等。可以说Flash是专门为网络量身订做的创作工具,其文件容量小、支持交互、多种媒体集成等特性适合于网络上的传播。

这一类动画一般具有简单故事情节,也被人们认为是“网络电影”的一种。

3、在线游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负面影响是什么?P389-390

?主要特征

(1)人与人的交互

(2)表现方式的综合性

(3)虚拟人生性

?负面影响:

(1)暴力因素

(2)“游戏人”的负面效应,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沉迷网游。

第十六章

1、虚拟社区包括哪些形态?P400

(1)MUD虚拟社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及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透过网络来达到参与的程序,是一种多人网络空间和可以多人同时进行网络游戏的游戏软件。换句话说,MUD就是网络上的角色扮演游戏。

(2)BBS虚拟社区,是一项历久弥新的应用服务,它允许使用者自由上线互相沟通的特性,使其成为众多计算机网络使用者之最爱。通过BBS系统,可以与他人互动,并进行意见、信息的交流,为计算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相当多元的沟通管道。

(3)WWW虚拟社区,现在WWW的很多网站,尤其是门户网站,大都提供各种形式的虚拟社区。一帮网站在社区的设计上,普遍都具有留言板、文章区、通讯簿、聊天区、相片集及回信等功能社区中的社会网络多半是以利益或兴趣吸引参与的社区。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1、关于文化的内涵 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 (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 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1、交际媒介 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2、符号功能 符号是用某种能感知的形式来代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合体。符号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形式,必须是人们可感知的途径,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另一个是意义,即这个形式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形式和意义结合,就成了“符号”。人类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用声音形式来表示意义,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理解话语。 (二)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修订版)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修订版) 第一章 1.传播的三种定义 ①共享说 ②劝服说 ③反应说(生理学原理来自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2.信息、符号、媒介的概念 ①信息:产生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中,如果获悉的某一事物的表征,使人感到对这件事物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那么这种表征就是信息。 ②符号:指有意义的代表物或象征形式。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 ③媒介:信息、知识的载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 3.媒介技术发展的四个时代 口语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 4.传播的四种类型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印刷术的影响 1、印刷品数量增多,广泛传播、廉价供应 2、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与扩散 3、导致了近代报刊的产生 4、形成生机勃勃、自由平等的公共文化,为民主政治创造了环境。

第二章 一、施拉姆 1、创立传播学博士课程的时间:1943 2、传播研究所的时间:1947 二、拉斯韦尔 1.5W模式 传者(控制分析) 内容(内容分析) 媒介(媒介分析) 受者(受众分析) 效果(效果分析) 2.传播三功能说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使社会各部分适应、环境传承社会遗产 三、拉扎斯菲尔德 1.伊利县研究 背景:伊利县位于大城市克利夫兰和托莱多之间,人口4.3万,主要为工人和农民。居民多阅读克利夫兰日报、收听克利夫兰、托莱多及全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在历届总统选举中,此县投票结果与全国大选结果相近,具有典型性;调查从5月开始,到11月罗斯福击败威尔基结束。 调查结果:大众传播对改变选民投票意向并没有什么用。 2.二级传播论 选民中存在一些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内容基本上是从大众传媒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他们传给他们想要影响的人们,即人际传播扩大了大众传播内容的传播范围,且比大众传播更有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 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 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 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 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 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 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 “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 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 二、网络传播 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低成本全球传播 4、检索便捷 5、多媒体 6、超文本 7、互动性 三、“新媒体”的界定P10 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 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 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类似“150”法则(MSN) 三、公共领域理论:通俗地说,它是一个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民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发表言论,而不受国家的干涉。在这个空间内,公民间的交往是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以公共事务为话题的“公共交往”。 人类活动的现实世界区分为三个领域: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 网络论坛、博客、贴吧等都是构成网络公共领域的具体形式。 例如: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美国总统的政治营销手段。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与收音机; 60年代约翰.肯尼迪与电视; 2008年的奥巴马与Web2.0。 四、后现代主义思潮: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媒介主导传播、消费主义蔓延、大众文化盛行。90年代以后,网络大规模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全球主导的文化模式。非中心性、平面性、无深度性、商品性和大众化是这种文化模式的主要形式。 在其功用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个认为其专讲摧毁和否定;另一个认为其还蕴含着积极、肯定、建构性的内涵。 其建设性功用表现为: 1.倡导创造性, 2.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重构世界的多样性; 3.倡导对世界的关爱; 4.主张建立关于生活世界的生命哲学,真正关心人,教化人。 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有着鲜明的后现代性,其社会意义也体现出多重性。 第一,表现形态的虚拟性与“超现实” 第二,传播主体的个人化与“去中心化” 第三,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内爆 第四,传播语境的“超时空” 第五,表现形态的多媒体化与“视觉快感” 第四课、网络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网络大众传播) 一、网络人际传播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 1.L.S.Ha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20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交际为特征的。 2.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3.Edwar Hall《无声的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之作。 4.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5.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 6.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是《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7.Jenny Thomas《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8.前苏联的跨文化交际学主要表现在国情语言学方面。 9.传播种类:(1)人类传播①社会传播A交集传播B组织传播C大众传播②非社会传播(2)非人类传播 10.早期影响最大的传播模式是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rffects。 11.1949年Claude Shannon和Warren Weaver共同提出了线性模式,增加了“噪音”(干扰因素),把媒介分解。 12.50年代,Charles Osgood和Wilbur Schramm提出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 13.社会学家Jack Lyle与M.Lyle把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过程之一,特点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14.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 15.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基于对印第安语的研究。 16.red caipet treatment用红毯接待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 flags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状况in the red赤字 17.politics—“中性”含贬义,为争权夺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的意思;政治—“中性”,实际用时有褒义。 18.intellectual—致力于研究的人,衍生出纸上谈兵的贬义;知识分子—受过大学教育的脑力劳动者。 19.peasant—没有受过教育,举止粗鲁、思想狭隘的人;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 20.dragon—表示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战争的旗帜,形容人指飞扬跋扈令人讨厌;龙—用于好的意思。 21.phoenix—“再生”、“复活”;凤凰—天下太平,有圣德的人。 22.owl—智慧的鸟,比喻人聪明;猫头鹰—不详之鸟。 23.peacock—通常是贬义,含有骄傲、炫耀、洋洋得意的意思;孔雀—吉祥的象征,大吉大利。 24.dog—中性褒义的情况多;狗—一般用于贬义。 25.Cinderella(灰姑娘)泛指不受重视的人或部门或指有才干但一时未被赏识的人。 26.Shylock(夏洛克)指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 27.to meet one’s Waterloo遭到决定性失败 28.Catch-22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29.韩国人写文章—归纳法;美国人写文章—演绎法。 30.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桥式”,直接明白地传达给对方。 31.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垫脚石式”,采取迂回、隐含的手法。 32.非语言交际的特点:(1)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2)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3)有连续性的(4)一部分是本能,一部分是后天习得(5)信息右脑处理 33.阿拉伯人在讲话时总是盯着对方的眼睛。 34.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中国指杀头,英国指吃饱了。 35.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广东指感谢,北方表示不耐烦。 36.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伸出拇指(thunb a ride)表示希望搭车。 37.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let’s keep our fingers crossed.)表示希望某事成功。 38.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

市场营销学重点知识自己整理的

市场营销重点 第一章市场和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的社会过程和 管理过程。 要点:1最终目标: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 2核心:交换 3交换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以及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 2、现代市场营销学包括宏观和微观,微观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有市场营销研究,产品开发,购买者行为, 市场计划,渠道开发,产品实体分销,定价,促销(广告,人员推销等)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演变: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等 五个阶段。 具体如下: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 (1)生产观念:基本观点:定价合理的产品无须努力推销即可售出,企业工作以生产为中心。 经济基础:市场上产品供小于求。这里的需求不是指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而是指 一种欲望或者说是一种潜在需求。 (2)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会欢迎质量最优、性能最好和特点最多的产品,并愿意支付更多的钱。 企业管理中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 程技术人员,极少让消费者介入。 (1 2观念最终导致“营销近视症”。最终结果,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3) 推销观念:认为只要努力推销,商品都可售出,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 此类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 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又称市场营销观念) (4) 市场营销观念:核心为以顾客为中心,达到顾客满意。 四个支柱:目标市场,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 ●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5) 社会营销观念:企业和组织应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然后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产 品和服务,以维护与增进顾客和社会的福利。 五种观念的比较: 2、对于市场营销观念的四个重点(顾客导向,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社会营销观念都做了修 正:1,以消费者为中心,采取积极的措施 2.整体营销活动,即视企业为一个整体,全部资源统一运用更有效的满 足消费者的需要 3.求得顾客的真正满意,即是利润为顾客满意的一种报酬,视企业的满 意利润为顾客满意的副产品。 4,决策程序先考虑消费者与社会的利益,寻求有效地满足与增加消费者 利益的方法,然后再考虑利润目标,看看预期的投资报酬率是 否值得投资。 3、顾客认知价值包括顾客购买总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 具体P37 和

《跨文化沟通》作业评讲

《跨文化沟通》作业评讲 根据重庆电大制定的教学实施意见和本课程考试要求,为帮助同学们学习和跨文化沟通的理论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和技巧,本课程的作业都采用主观性问题。下面就作业要求作一些简单提示提示内容来自重庆电大),供同学们完成作业时参考。 跨文化沟通作业(1)讲评 论述分析:请看下面的一段话,并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在奥地利工作的美国子公司人员有时误认为奥地利人不喜欢他们,因为奥地利人对他们总是一本正经。殊不知,奥地利人不象美国人那样随便,待人直呼其名。由于文化习俗不同,海外子公司人员之间产生误解在所难免。许多美国人不理解,为什么法国人和德国人午餐时喝酒?为什么许多欧洲人不愿意上夜班?为什么海外子公司要赞助企业内的职工委员会或向当地幼儿园教师捐款?对美国人来说,这些活动纯粹是浪费,但对于熟悉当地文化的人来说,这些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在不同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会由于以下两个因素而受到阻碍。 一、人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有句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之所以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的文化,也是因为他们总是身处于自己的文化之中。由于从小受到特定文化的熏陶,使其认为在其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是一种世人皆知的道理。当问起他所处的文化有何特征,有何优缺点时,从未接触过其他文化的人是回答不出来的。他们只能说,从来都是这样。并且,当遇到文化差异时,他们就会用自己认为正常的标准去判断,而对其他的文化标准大惑不解。 如果把其他的文化拿来做比较时,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不同。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也就无所谓进化。因为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无视其他文化的优势之处。因而也就不能从其他的文化吸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 二、对其他的文化认识不够。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对其他的文化不能很好的理解时,也会对文化的融合造成障碍。如前所述,当外来文化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时就会被吸收。要想达到文化融合就要首先发现外来文化有无有利之处。如果对外来文化的理解上发生扭曲,或者了解片面,就不能公正地判断其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如果一种优势文化被理解为对其有威胁,它很可能就会被拒之门外。 但是由于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审视其他的文化就不会很全面。所以在理解其他文化时应该换个角度,从另一个不同的参照系去理解,并且要对其他文化采取一种超然独立的立场,给与足够的重视认识。 问题: 1、为什么会存在文化差异? 2、文化差异对于沟通有何影响?

市场营销知识点汇总

市场营销学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 一、市场的概念: 1、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市场是买卖的场所 2、从经济实质的角度: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内在矛盾的表现,是供求关系,是商品交换的总和,是通过交换反映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市场是供需双方在共同认可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 4、从营销的角度: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二、市场存在的条件: 1、消费者(有某种需要&欲望,拥有可供交换的资源) 2、生产者(能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3、有促成交换双方达成交易的各种条件 三、市场营销的概念: 1、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 2、概念要点:⑴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⑵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⑶交换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以及对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 四、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 1、需要、欲望、需求 ⑴需求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 ⑵欲望指对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愿望。 ⑶需求是指有购买能力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2、产品和服务 ⑴产品是获得服务的载体。⑵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 ⑶产品的价值在于它给人们带来对欲望的满足。 3、效用、费用和满足 ⑴效用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能力的主观评价。⑵费用就是指成本(机会成本)。 4、交换、交易和关系

⑴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自己的某种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交换是一个过程。 ⑵交易是交换双方的价值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如果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就称发生了交易。 ⑶关系营销:是市场营销者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合作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各方实现各自目的的营销方式。(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营销叫做交易营销,为使企业获得较之交易营销所得到的更多,就需要关系营销) 五、宏观与微观市场营销: 1、宏观市场营销:资源配置者。 2、微观市场营销是指某一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这些活动:预测顾客和委托人的需要,并指引满足需要的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转流到顾客或委托人。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一、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 1、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 2、市场营销管理的本质:需求管理。 二、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概念: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2、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核心: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进: 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旧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新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的对比 1、生产观念(对应的是“生产导向企业”)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专题整理——舆论

专题:舆论 舆论: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物为指向,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许多独特个性。它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一)本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二)特点: ①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②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 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⑤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舆论的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功能 (一)、主要功能: 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其主要表现为:1、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2、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控制作用体现在: 1、体现在: (1)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制约。表现为监督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程度;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 (2)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表现为实践过程是否遵从国家既定的法律和制度,是否伤害公民正当权益,实践结果是否维护或促进了社会公益。 (3)对决策和执行人物的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形式权力,履行职责。2、体现在: (1)鼓舞公众或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 (2)鼓舞公众或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或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二)、社会功能: 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三)、舆论常常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作用,为改革和革命赢得人心,获取正确的社会评价铺路,这时它又成为先行者和启蒙者。 二、目的: 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两面性:

网络新闻传播复习提纲(题型版)

网络新闻传播复习提纲 一、填空 1.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 1.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 3.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 (1)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 (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 (3)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 4.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 5.新闻价值的要素及各要素的含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6.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传播职能、出发点、归宿点传播方式均不同 7.网络新闻价值判断的新标准是:实时性、重要性、趣味性、实用性。 8.记者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信息获取型、人际联络型、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 9.新闻工作者需要经常访问的网站:权威传媒网站、商业综合门户网站、与自己的报道领域有关的网站一些政府和机构网站 10.搜索引擎的种类:严格意义上的搜索引擎、目录索引引擎、元搜索引擎 我国新闻工作者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Google搜索、百度、雅虎中国、新浪网搜索引擎、搜狐、网易搜索、天网中英文搜索 11.新闻工作者常用的数据库:文献摘要数据库、书籍与名录数据库、法规与政府文件数据库、人物查询与公众记录数据库 我国的数据库存在问题:资源缺乏保证,更新频率低,服务范围窄。 12. 电子邮件采访的局限性:互动性较差、采访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安全性较差 13.网络寻呼机即ICQ,以及由此衍生的OICQ,CICQ,PICQ等。网络寻呼机的功能:在线提醒、网上闲聊、发送消息 13.网络BBS的分类(六种):校园BBS,商业产品BBS,小型局域BBS,兴趣BBS,商业网站BBS,网络新闻媒体建立的BBS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人类处理的信息分为五种形式: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15. 新闻报道策划的要求:创新性、动态程序和稳定性、适应性与反馈性 16. 新闻的筛选:标准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全面性与平衡性 二、名词解释 1. 网络新闻传播 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2. 多媒体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复习资料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 ?名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6-06-09 23:59 ?题目数3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 120 ?说明: ?评语: ?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20 ? 1 【单选题】(3分) 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 中性文化 B. 感性文化 C. 高情境文化 D. 低情境文化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3分)

对新语言的理解总是受限制于我们原有的知识,而知识又可以被我们的语言所反映。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3分) 下面描述的是哪种时间观的特点?时间是为关系服务的,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在一个时间段里可能会同时做几件事情,多头并进是正常的。 A. 轮回时间观 B. 线性时间观 C. 灵活时间观 D. 短期导向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3分) 在哪个国家的餐厅就餐时给服务员小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A.

意大利 B. 新加坡 C. 法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5 【单选题】(3分) 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中,沟通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要沟通的信息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6 【单选题】(3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跨文化适应的特点: A. 和其他文化必须直接并且第一手接触 B. 和其他文化的接触短时间即可 C.

广告学概论 期末考试笔记整理(详)

第一章广告概论 一广告概念的定义 1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和非经济广告 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社会各团体的公告、启事、申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 2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终,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现代广告的四大特征: (1)广告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公开的、非面对面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到目标受众的信息活动,而且这种特定信息是付出了某种代价的特定信息 (2)明确了广告是一种通过科学策划和艺术创造的将信息符号高度形象化、带有科学性和艺术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 (3)指出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 (4)说明了广告是为了实现传播者的目标而带有较强自我展现特征的说服性传播活动,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二广告的构成要素 1,以广告活动的参与者为出发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代理商),广告发布者(广告媒介),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文本。 2,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出发点,广告信源(广告信息的传播者),广告信息(广告传播的核心),广告媒介,广告信宿 三广告的分类 1 按诉求方式分:理性诉求,感性诉求 2 按媒介使用分:印刷媒介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电子媒介广告,户外媒介广告, 直邮媒介广告※(通过邮寄途径将传单、商品目录、订购单、产品信息等形式的广告直接传递给特定的组织或个人), 销售现场广告※(也称pop广告、售点广告,就是在商场或展销会上等场所,通过实物展示、演示等方式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 数字互连媒介广告, 其他媒介广告 2针对目标受众的活动区域分:家中媒介广告,途中媒介广告,购买地点广告 3 按广告目的分:产品广告(商品广告),企业广告(企业形象广告),品牌广告,观念广告 4 按传播区域分: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区域性广告 5 按传播对象分:消费者广告,经销商广告,工业企业广告(生产资料广告),专业广告 6 按广告的最终目的: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7 按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产品衰退期 8 按广告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分:经济广告、文化广告、社会广告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性质:广告学是在许多的边缘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社会学科 广告的本质不是经济性的而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传达。广告实际上在做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倡导一种理念 2 研究对象: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论网络传播学(一)

论网络传播学(一)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传播/网络媒体 Abstract:Thisthesisdiscussesthecharacteristicofnetworkcommunication.Theauthorpointsoutthatthetraditio nalcommunicationtheorycan'tproperlyexplainthenetworkcommunicationphenomenonandtheref oreanewnetworkcommunicationmustbefounded.Theresearchobject,researchactualityandfutureof thenetworkcommunicationtheoryhavebeendiscussedinthisarticle. Keyword:Networkcommunication,Internet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所有这些,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因此,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并加快培养网络传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010122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 1.网络传播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新闻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新闻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院文学与新闻系新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三年级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总时数为36课时(周2课时,18周)。每学期2学分。 3.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 4.课程教材:《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开设系(部):文学与新闻系。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网络传播学认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 播学的特点,基础理论,传播模式等,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分析网络传者、受 众的点面关系,行为模式,基本规律等问题。通过学习,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传者和受众关系的变化,掌 握网络议程设置,推广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业对现代人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还应努力实践网络 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网络传播学的发展(4课时) 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介 绍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理解)。 第二节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介绍网络传播的模式和其对传统理论的挑战(理解),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难点,重点讲述),网络传播的界限,面临的新问题和其对新闻价值实现的影响(理解)。

(完整版)英文跨文化沟通复习资料

1.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about culture 1.Understanding foreign cultures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companies that operate in more than one global area and market internationally. It is just important for organizations at home that employ workers from more than one culture. 2.Understanding culture is also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s who work in the global workplace. 3.the two important reasons for understanding culture are to learn how others make sense of(搞清.的意思)their environment, and to prevent mistakes and miscommunications. 2. 对待差异的态度(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ultures):1.hostility (敌对) to difference 2.Curiosity about difference 3.Denying difference: Assumptions of superiority(优越); Ethnocertrism(民族中心论); Assumptions of universality 4.cooperating with difference 3. Minimize and prevent mistakes across cultures:1.Knowledge about one’s own culture, with this, knowledge about another culture is easier to learn.2.motivation, the drive to know and to use the knowledge.3.implementing(贯彻)knowledge, and behaving in a way that makes sense in the other culture, the one in which you want to do business. 4. culture is the coherent, , shared view of a group of people about life’s concerns, expressed in symbols and activities, that ranks what is important, furnishes(提供)attitudes about what things are appropriate, and dictates behavior. 5.文化三特征:1Coherent:each culture, past or present, is coherent and complete within itself—an entire view of the universe2.Learned:culture is not something we born with3.The view of a group of people:is shared by a society. 三功能:1.Ranks what is important: teaches values or priorities.2.Furnishes Attitudes:attitudes are based on beliefs as well as on values.3 Dictates how to behave:behavior comes directly from attitudes about how significant something is –how it is valued. 6.Onstage and backstage:Onstage culture is the behavior we display,it is easy to change.(interchangeable)Backstage culture is not so visible, it is difficult to change.(the essence of people’s culture) 7.Transaction culture:a transaction culture exists when interactants respond to cultural cues and modify their own behavior, creating-or co-creating—a new, temporary culture.(调整行为,适应对方or共同产生新行为) The amount of adjusted behavior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1 their 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the other culture2 their willingness to experiment with new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3their previous experience with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 8.Culture shock:Culture shock is the sense of dislocation(转位)and the problems-psychological and even physical-that result from the stress of trying to make the hundreds of adjustments necessary for living in a foreign culture. 7.Transaction culture四个阶段:1. Experiencing a new culture is usually euphoria(欣快)2.Downturn as disillusionment(幻灭)and frustration(沮丧)arise3.adjustment4.integration(融合) Euphoria: everything about the exciting new adventure is wonderful—no longer two weeks. The second stage is a downturn as disillusionment and frustration arise. It is a feeling of not being in step with the members of the culture. Adjustment.---as the sojourner(寄居者)learns more about the backstage culture and how the other culture works, he or she is able to cooperate more effectively with members of the host culture. the fourth stage, integration, occurs when a sojourner becomes fluent enough in the other culture to move easily within it and not be thrown by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beliefs, and values, and the behaviors they generate. Reverse culture shock: a similar adjustment period with its accompanying symptoms usually occurs when a sojourner return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