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钦院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

钦院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

钦院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
钦院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

第二章海水的化学组成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和氧。

水的性质1、具有异常高的沸点和冰点,导致其具有高的热容量。(冬天没有内陆冷,夏天没有内陆热)2、具有异常高度密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独特。3、是极好的溶剂。4、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冰点的降低以及达到最大密度的温度降低。5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渗透压的增加。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海水中,浓度大于0.05mmol/kg的元素为常量元素,11种常量元素:阳离子Na+、K+、Ca2+、Mg2+、Sr2+ ,阴离子Cl-、SO42-、Br-、HCO3-(CO32-)、F-,分子HBO3。微量元素:浓度小于0.05μmol/kg,Li、Ni、Fe、Mn、Zn、Pb、Cu、Co、U、Hg

Marcet-Dittmar恒比定律海水中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比值基本不变。

盐度的原始定义一千克海水中,所有碳酸盐转化为氧化物,溴、碘以氯置换,所有的有机物被氧化之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为克/千克,符号为S‰ ,克纽森盐度公式:S‰=0.030+1.8050×Cl‰,没有定义出0盐度的水体。1969年电导盐度定义S‰=1.80655×Cl‰,弥补了0盐度。绝对盐度海水中溶质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实用盐度在15°C 0.1MPa海水样品电导率与相同温度压力下,质量比为0.0324356的KCl溶液电导率的比值K15来确定。氯度的定义在1000g海水中,若将溴和碘被当量的氯置换后所含氯的总克数,以C l‰表示。

盐度变化沿岸海域由于受到河流径流与地下水输入的影响,盐度变化很大。在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主要受蒸发导致的水分损失与降雨导致的水分增加之间的相对平衡。图2.4.1纬度分布:开阔大洋表层水在南北纬20°~30°的亚热带海域具有较高的盐度,而在赤道与极地附近海域具有较低的盐度,它们分别对应于净蒸发量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北大西洋蒸发量大,表层水盐度大,受冷后水体下沉。

第三章海水中的溶解气体

气体溶解度定义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45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和盐度下该种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1、一般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二氧化碳除外;2、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变化为非线性;3、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小于其在淡水中的溶解度。

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影响因素1、薄膜层的厚度Z,薄膜层越厚,气体分子与薄膜层运动的时间越长,气体交换速率越慢;2、气体分子在海水中的扩散速率D A,水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快,D A越大;3、薄膜层顶部和底部气体浓度的差异,浓度梯度越大,气体扩散输送越快。

薄膜层厚度一般介于10~60μm之间。

气体分子在海水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A一般介于1×10-5~4×0-5之间。

溶解氧分布特征垂直分布:1、海洋混合层中溶解氧浓度比较均匀,其含量取决于大气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2、在真光层以深,由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和海洋生物的呼吸作用,溶解氧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3、在绝大多数海域深层水中,往往存在由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形成的溶解氧极小值,存在现场耗氧过程;

4、在中层极小值层以深,溶解氧含量逐渐增加,与全球深海热盐环流有密切关系。(图3.6.2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溶解氧垂直分布)

太平洋水体中N2O和DO的垂直分布在太平洋,N2O的极大值出现在溶解氧最

小值所在层位,反应出海洋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潜在原因。

一氧化碳与人类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对大气对流层一氧化碳含量的观察表明,北半球大气中CO的分压比南半球来得高,显示人类活动是大气CO的一个重要来源。

海水溶解氧迁出途径1、海洋生物呼吸作用,2、海洋有机物的氧化分解,3、海洋无机物的氧化作用。

第四章海水中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

全球碳循环示意图:P62图4.1.4 沉积物、溶解无机碳DIC、岩石中碳储量很大。

无机碳体系对海水pH值1、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变大,pH值降低;2、盐度的影响,海水盐度的增加,离子强度增大,海水中碳酸的表观电离常数变小,海水pH值增加;3、压力的影响,海水静压增加,碳酸的表观电离常数变大,pH值降低;4、碳酸钙碳酸镁沉淀的形成与溶解,海水中钙镁等阳离子可与碳酸根离子形成碳酸钙碳酸镁沉淀,这些沉淀在一定深度下,受压力、生物等作用可溶解:当碳酸钙碳酸镁沉淀形成时,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浓度降低(CCO32-(T), CHCO3-(T)),pH值降低;当……沉淀溶解,……浓度升高,pH值增加。

影响总碱度的海洋学过程1、盐度的影响。(海水中保守阴阳离子电荷差与盐度有关,受控于降雨蒸发淡水输入海冰形成融化);2、碳酸钙的沉淀与溶解。(钙质生物死亡其碳酸钙溶解,碳酸钙沉淀,钙离子浓度降低,电荷差减小,总碱度降低);3、氮的生物吸收和有机物再矿化过程中溶解无机氮的释放。(海洋生物吸收硝酸盐产生氢氧根离子,总碱度增加;再矿化则相反。)

归一化总碱度NTA:为消除盐度对总碱度的影响,采样类似比碱度的方法,NTA=TA×35/S,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总碱度和NTA变化图4.3.5显示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总碱度和NTA垂直分布。表层水,北太平洋TA低于北大西洋,原因在于北大西洋表层水具有由于强蒸发导致的高盐度,若将归一化法到同样盐度后,两个大洋表层水NTA没有明显差异。深层水,深度高则压力水高,碳酸钙会溶解,两者TA都增加,但不管TA还是NTA北太平洋均高于北大西洋,情况不同是由于北太平洋水体较老。

影响总二氧化碳TCO2的海洋学过程1、盐度的影响。(总二氧化碳TCO2为海水中主要成分,盐度越高TCO2越高);2、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实质在于将溶解无机碳DIC转化为有机碳,在光合作用强的区域,海水TCO2一般较低);3(重要)、有机物的再矿化。(再矿化产生二氧化碳,水解为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增加TCO2该过程对中深处水影响大);4、碳酸根的沉淀与溶解(海洋钙质生物生长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钙,TCO2降低,死亡壳体进入中深处海域由于压力升高,碳酸钙溶解,TCO2增加)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文石方解石饱和度垂直变化图大洋表层水对于方解石文石是过饱和的,方解石过饱和6倍,文石4倍,随着深度的增加,两者过饱和程度降低,直至跨过碳酸钙饱和度Ω=1的线。温跃层以深,碳酸钙饱和度迅速下降。太平洋水深约500m,文石不饱和。方解石比文石难溶解,则饱和区域比文石的大。至深层海洋,两者都不饱和,原因在于温度降低、压力升高及有机物氧化分解导致。此外,两者在太平洋水体饱和程度均小于大西洋,因水体老

第五章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主要营养盐或生源要素N、P、Si

海营养盐来源有大陆径流的输入、大气沉降、海底热液作用、海洋生物的分解图 5.2.4什么样的氮最多开阔大洋表层水溶解有机氮DON;开阔大洋深层水NO3-和NO2- ;河口区NH4+多,NO3-和NO2-次之,近岸海域NO3-和NO2-多,NH4+次之

海洋氮循环1、氮的生物吸收2、生物固氮作用3、硝化作用4、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在氧化性海水中,氨极易通过海洋细菌的作用被氧化成NO2-,进一步氧化为NO3-

反硝化作用溶解氧不饱和海水中,异养细菌将NO3-作为电子接受体用以代谢有机物,将NO3- 部分还原为NO2-,进一步还原为氮气,该过程氮未结合到细菌生物体中

图5.2.14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NO3-垂直分布表层水NO3-浓度很低,深层水较高。NO3-浓度在真光层至1000m之间存在明显浓度梯度。北太平洋深层水高于北大西洋。实际上,沿全球热盐环流路径,即由北大西洋至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水体较老,且积累更多有机物矿化产生的硝氮,深海水中NO3-含量逐渐增加

图5.2.16氮含量时间变化图像在沿岸海域,各种无机氮组分的含量往往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如在英吉利海峡,春季时由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大量地吸收水体中的无机氮营养盐;到夏季的时候,由于温盐跃层的阻隔作用,表层水难以得到补充,由此导致无机氮营养盐的极度匮乏,限制了生物生产;冬季的时候,由于风混合作用的加强,表层水中的无机氮组分得到深层水的补充而浓度升高

磷的停留时间计算:停留时间=海水中元素的储量/元素输入速率=海水中元素的储量/元素迁出速率

计算题:P139~140 Broecker双箱模型

图 5.4.6南半球表层水溶解硅酸盐和硝酸盐随纬度的变化硅藻吸收上层水体的硅酸盐是非常有效的。在40°~50°S的海域,硝酸盐浓度较高,但硅酸盐浓度仍接近于0,说明这些海域的硅酸盐浓度限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在55°S以南,硝酸盐浓度和硅酸盐浓度均比较高,是因为存在亚极地上升流和生物吸收速率低所共同形成的,这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被认为受光、低温及痕量营养盐如Fe 等所限制。

图5.4.8硅酸盐的垂直分布由于生物生长吸收硅酸盐,表层水的活性硅酸盐浓度相对较低。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中活性硅酸盐浓度逐渐增加,但由于颗粒蛋白石的溶解速率很小,因而活性硅酸盐并没有在约1000m深度附近出现极大值的分布特征。

第六章海洋中的痕量金属

痕量金属来源大陆径流、大气沉降、海底热液作用、海底沉积物间隙水向上覆水体的扩散及人类活动的输入

痕量金属垂直分布特点1、保守行为型,2、营养盐型,3、表层富集型,4、中层极小值型,5、中层极大值型,6、中层亚氧层的极大或极小值型,7、缺氧水体的的极大或极小值型

保守行为型垂直分布与温度盐度变化相一致,受控于物理过程如水体平流扩散营养盐型图6.3.3中心北太平洋溶解态Ni Cu Zn Cd分布特征类似于主要营养

盐,在深层水有富集现象,如Ni Cu Zn Cd等。这些元素与主要营养盐往往存在良好正相关关系。产生这类分布的原因与主要营养盐相似,及这些金属元素在上层水体中被浮游生物所吸收,生物死亡后,部分生源物质在上层水体再循环,另有部分通过颗粒沉降输至中深层。当进入中深层水体的颗粒物发生再矿化作用,这些营养元素重新回到水体中,由此形成表层低,中深层高的分布。深层水相对于表层水富集这类痕量金属相关因素:1、元素在生物体的富集因子,2、元素的颗粒沉降通量,3、水体运动的速率。(三种子类型:中层极大值,深层极大值,中深层极大值)

中层极小值型消除型元素:海水中溶解态铝在中层水体存在浓度极小值,表层较高浓度来源于大气沉降的输入,深层则来自沉积物中铝重新溶解后向上覆水体扩散。中层由于该区域距离源区较远,同时通过吸附至沉降硅质外壳而迁出所共同形成。类似痕量金属有Sn Cu2+

中层亚氧层的极大或极小值型少量溶解氧情况下为亚氧化环境,最明显的出现在沿岸上升流区和水体运动不活跃的区域,如太平洋秘鲁上升流区和印度洋阿拉伯海。亚氧化环境中,部分金属发生还原作用,若某一金属还原态比氧化态溶解度更大,则呈现该水层极大值分布,如二价锰和二价铁离子。反之则产生极小值的分布形态

水痕量金属比较许多元素太平洋深层水浓度高于大西洋,原因在于太平洋深层水较老的年龄让它们累计更多来自上层水体的金属元素,Pb2+ Al3+例外。太平洋深层水中溶解态Pb和Al浓度低于大西洋深层水,原因在于其在大西洋表层具有较高的输入通量,且在深海环流流动过程中它们不断从水体中清除迁出,导致无法在太平洋深层水中累积。

计算:P187~188,海水中铁输出通量的大小通过碳输出通量来估算

第七章海洋有机地球化学

有机组分1、氨基酸和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类脂,4、色素,5、腐殖质(由细胞内组分聚凝形成。腐殖酸、富里酸、胡敏素。腐殖化过程受限于氧含量和粘土矿物质量。)

图7.2.5 颗粒态碳水化合物的垂直分布颗粒态碳水化合物含量整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原因与水溶性聚合物降解有关。

图7.2.6 溶解态碳水化合物的垂直分布未观察到明显规律。海洋水体中碳水化合物90%~95%存在于溶解相中,溶解态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为几毫克每升,在具有高有机物含量的浅海水体中,含量一般很高。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开阔大洋表层水中,溶解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介于0.2~1.4g/m3 ,比边缘海低。

P214 表7.2.6 ,陆源腐殖质有明显芳香核心结构。元素组成,陆源低氢低氮低硫,海源相反。与河水、湖水等陆地天然水比较,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OC浓度一般较低,随深度而降低说明POC来源于上层水体生物的光合作用。开阔大洋表层水POC含量仅介于1~17μmol/dm3,深层水更低。受陆源输送有机物的影响,河口与近岸海域水中POC浓度较高。

第八章同位素化学海洋学

同位素化学海洋学研究特点通过核素微观核性质的变化来反映宏观海洋学过程的信息,运用同位素示踪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海洋学过程的认识。同位素分馏同一元素同位素之间由于核质量差别,其物理化学性质存在微小差别,经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后,体系不同部分同位素组成将发生微小但可测量的

改变。

新版湖南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 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湖南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46)无机化学或(847)分析化学或(848)有机化学或(970)化工原理

湖南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教研室编写的《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等编写的《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胡青眉。有机化学(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何红运等编,本科化学实验(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前一个月可以把单词过两遍。 历年的英语真题,单词释义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一点在完型中体现的非常突出,不仅是是完型,其实阅读中每年也都有关于单词辨析的题目,掌握了高频单词,对于做题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英语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无机化学常用公式小全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 (该公式的各类变体详见第四章) 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2 n a V nb nRT V p ?? ??+-=?? ?????? ?实实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i i p p =∑总i i i V V p p x p ==g g 总 总总 4:Graham 气体扩散定律 () () u A u B == 5: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和摩尔分数表示方法。 ()()()n B b B m A = 或() ()()n B m B m A = ()()n B c B V = () ()m B w B M = ()() ()() ()() n n x n n n = = +质质质质剂液,()()() () ()()n n x n n n == +剂剂剂质剂液 ()() ()() () () 55.56 n n b x n n n = ≈ = +质质质质剂剂 6:Raoult 定律 p p x *=g (剂) ()’’p p x p k b kb k p k ***?===g (质)= 7:沸点升高公式 ’’b b f f T k p k b T k p k b ?=?=?=?= 8:溶液渗透压公式 cRT ∏= V nRT ∏=

常用物理量一览表

1:()() x x x x ?=-终始 (无论是什么量) 2:W p V =-?g 外 3:(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 4:恒容反应热 (1)V Q U ?= (2)V Q C T =-?g (3) 12 1211 22 V V V V Q Q T Q Q T T T ?= ?=???g (推论1) (4) 11222122 m Q m Q M T M T =??(推论2) 5:恒压反应热 (1)H U pV =+ (2) ()()()()212211222111p Q U W U p V U U p V p V U p V U p V H =?-=?+?=-+ -=+-+=?外 6:Q p 与Q v 的关系 (1)p v nR Q Q T =+? (2)r r m H H ξ ??= (3)r m r m H U RT ν?=?+?(注:左右两边的单位为J ·mol -1) 7:标准生成热的应用 r m i f m i f m i i H v H v H ΘΘΘ ?=?-?∑∑(生成物)(反应物) 8:燃烧热 r m i c m i c m i i H v H v H ΘΘΘ?=?-?∑∑(反应物)(生成物) (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前后顺序。) 9:熵 ()231ln 1.3810S k k J K --=Ω=? r Q S T ?= (注:该公式只在恒温可逆过程中成立)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海洋环境化学考试复习

1、海洋环境化学研究的水体范围(D ) A:仅包括海水;B:包括海水和湖泊河流等地表水;C:包括海水、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液态水; D: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液态、固态、气态的水。 2、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B )A:29%;B:71%;C:80.9%;D:49.8% 2、海洋中的Pb的迁移主要通过(A )界面。 A:海洋-大气界面B:海洋-沉积物界面C:河流-海洋界面D:海洋-生物体界面 3、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B )出现极大值。 A:赤道海域B:亚热带海域C:亚极地海域D:赤道和亚热带海域 4、根据海水恒比定律海水的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比值基本上不变。下列(B )情况适合此定律。 A:微量或痕量海水组分;B:大洋环流影响海域;C:过去和现在海水继承性研究;D:海底热液影响区域。 5、采用直接干燥称量法来测量海水中的组分时,质量损失最大的是(D )。 A:NaCl B:MgC l·2H2O C:Ca(HCO3)2 D:有机物 6、关于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D )是正确的。 A: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它们的分子量增大,溶解度增大; B: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温度的提高,它们的溶解度都增加; C: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海水盐度的增加,它们的溶解度都增加; D:对于NH3、N2、O2和Ar来说,随着它们分压的增加,它们的溶解度都增加。 7、关于海洋中氧气的分布,下述说法错误的是(D )。 A:在表层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基本一致,与大气处于或接近平衡状态; B:在次表层海水中,会出现氧气含量的极大值; C:真光层以下,氧含量会随着水深增加逐渐降低(1000米以内); D:深层水中(大于2000米),随深度增加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海洋CO2储库比大气CO2储库大得多,影响海洋碳储库变化的各种过程的微小变化,有可能对大气CO2产生明显影响; B:海洋CO2储库比大气CO2储库大得多,因此海洋CO2对气候的影响比大气中CO2的影响大得多; C:在天然海水正常pH范围内,其酸--碱缓冲容量的绝大多数是由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所贡献; D:海水总CO2浓度的短期变化主要由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代谢作用所引起。 9、关于海水pH值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海水是多组分的电解质溶液,其中的主要阳离子为碱土金属离子,而阴离子主要为弱酸性阴离子(HCO3-、CO32-、H2BO3-等); B:海水pH值变化不大,一般在7左右,但仍有小的变化,影响海水pH值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无机碳体系与生物活动;C:海水盐度增加时,离子强度增大,海水的pH值增加; D:压力对海水的pH值没有任何影响。 10、下面来源(C )不一定导致海洋中痕量金属的增加。 A:大陆径流;B:大气沉降;C:海底热液作用;D:海底沉积物间隙水向上覆水体的扩散。 11、重金属污染是一种严重的海洋污染,以Cr为例(A )形式的Cr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最大。 A:溶解态的Cr6+B:溶解态的Cr3+ C:金属态的纯Cr D:FeCrO4矿粒中包含的Cr6+ 12、关于铁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C )是错误的。 A: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B:铁可以影响局部海域的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的变化。 C:海洋中溶解态的铁主要分布在中上层海水中。 D:根据海洋的铁假说,铁可以可以刺激固氮作用,影响海洋生产力。 13、下列(C )元素不被认为是海洋中的主要营养盐。 A:N B:P C:K D:Si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营养盐的含量、分布、变化和循环主要受其来源控制。 B:磷酸的三级电离指数K1>K2>K3,所以海水中的溶解态无机磷浓度为H2PO4+> HPO42+>PO43+ C:海洋的化合态的氮输入途径主要是火山活动和大陆径流。 D:硝化作用参与海洋中的氮循环,而反硝化作用不参与海洋中的氮循环。 15、那个说法是海源腐殖质的特点(C )。 A:具有明显芳香核心结构、芳香碳占主导。B:高程度的氧化导致聚合度较高。 C:碳含量较陆源腐殖质较低。D:酸度较陆源腐殖质高。 16、下列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的产生过程,其中(A )受光照、营养盐、温度影响较大。 A:浮游植物的细胞外释放;B:摄食导致的DOM释放或排泄;

高起专环境化学复习题全解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迁移形式是物理-化学迁移。 ⒉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299.3J/mol < E < 598.5 kJ/mol 。 ⒊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异丁烯 > 正丁烯 > 乙烯 > 正丁烷。 ⒋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爱根核模、积聚模和粗粒子模,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 <10μm 的颗粒物。 5.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 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6.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153.5kJ/mol < E < 299.3kJ/mol 。 7.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雨滴的形成就属于成核作用。 8.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代换型酸度和水解酸度。代换性Al3+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10.含镉废水通入H 2 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水中Cd2+浓度是6.81×10-20 mol/L (已知饱和H 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解离常数K 1 为8.9×10-8,K 2 为1.3×10-15,CdS 的溶度积为7.9×10-27)。 11.已知25℃时,E0(Fe3+/Fe2+)=0.68V,a(Fe3+)=0.01mol/L, a(Fe2+)=0.1mol/L。计算pE0为11.52,pE为10.52。 12.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大学无机化学所有公式

所有公式: 1、注意单位,如焦耳,千焦。 2、加入溶液时注意体积变化引起的浓度的变化 3、能斯特方程注意正负号。 4、单质的标准绝对熵不等于零,?f G m ?(稳定态单质,T)=0 ?f G m ?(H + ,aq,T)=0 Chap 1 1、热力学温度:T= t + T0 (T0=273.15K)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在SI 制中,p 的单位是Pa ,V 的单位是m 3,T 的单位是K ,n 的单位是mol ;R 是摩尔气体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与p,V,T 的单位有关,在SI 制中,R = 8.314 J·K -1·mol -1。 3、 4、分压 5、分体积定律 6、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比浓度 B = mB/m = mB/(mB+mA) 以溶质(B)的质量在全部溶液的质量中占有的 百分比 质量摩尔浓度 bB = nB/mA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的质量的比值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 ?= nB/(nB+nA)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cB = nB/V 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体积(与温度相关), 单位:mol?m-3, mol?dm-3, mol?L-1 Chap 2 1、体积功:气体发生膨胀或压缩做的功,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作体积功 W= -p ?V = -p (V 终-V 始) 2、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 3、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中:?U = U 2 – U 1 = Q + W 4、焓:H = U + pV 等压时:Q p =H 2 – H 1 = ?H 若为理想气体,H = U + pV = U + nRT ?H = ?U + ?nRT 5、等容热效应Q V : ?U = Q V 等压反应热Qp :W= -p?V 则U = Qp + W = Qp -p ?V Qp = Qv + ??nRT 6、标准摩尔反应焓变:?r H m ? =??i ?f H m ?(生成物)? ??i ?f H m ?(反应物) =[y ?f H m ?(Y)+z ?f H m ?(Z)] – [a ?f H m ?(A)+b ?f H m ?(B)] 7、S m ?(B,相态,T) ,单位是J·mol -1·K -1 任一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 ?rSm ? =??B Sm ?(生成物,T)-??B Sm ?(反应物,T)

环境化学知识点梳理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 2生物富集biologicaNTRATION:指生物通过对环境(水、土壤、大气)中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的积累,使其在集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条件:1、污染物在环境中较稳定2生物能吸收3不易被生物转化分解的 3生物放大biomagification: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4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6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为什么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易于挥发至大气中,随大气进行传输2.POPs具有稳定性(或称为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而不发生降解 正是由于其挥发性强流动性大,并且持久性强,导致其能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远距离传播. 7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PCPs种类繁杂,包括各类抗生素、人工合成麝香、止痛药、降压药、避孕药、催眠药、减肥药、发胶、染发剂和杀菌剂等。许多PPCPs 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由于该类物质在被去除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到环境中,人们还将其称为“伪持续性”污染物。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受纳水体的水质。大多数PPCPs 以原始或被转化形式排人到污水中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8持久性有机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PCPBS多氯联苯,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溴联苯(PBBS) 特性:(1)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生物蓄积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半挥发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有毒性,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在POPs公约规

大学无机化学经典题型

《无学化学》复习题答案 一、是非题:请在各题括号中,用“√”、“×”分别表示题文中叙述是否正确。(√)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二、选择题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b.s区ⅡA族c.ds区ⅡB族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b.-572 kJ·mol-1c.286 kJ·mol-1d.-286 kJ·mol-1(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 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d.Δr H m2Θ-Δr H m1Θ (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 的Δr H mΘ为:d

无机化学常用公式小全

第一章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 (该公式的各类变体详见第四章) 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2 n a V nb nRT V p ?? ??+-=?? ??????? 实实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i i p p =∑总 i i i V V p p x p ==g g 总总总 4:Graham 气体扩散定律 () () u A u B ==5: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和摩尔分数表示方法。 ()()()n B b B m A = 或 ()()()n B m B m A = ()()n B c B V = () ()m B w B M = ()() () ()()() n n x n n n = = +质质质质剂液 , ()()() ()()() n n x n n n == +剂剂剂质剂液 ()()()() ()() 55.56 n n b x n n n = ≈ = +质质质质剂剂 6:Raoult 定律 p p x *=g (剂) ()’’p p x p k b kb k p k ***?===g (质)= 7:沸点升高公式

’’b b f f T k p k b T k p k b ?=?=?=?= 8:溶液渗透压公式 cRT ∏= V nRT ∏= 第二章

常用物理量一览表

1:()() x x x x ?=-终始(无论是什么量) 2: W p V =-?g 外 3:(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 4:恒容反应热 (1)V Q U ?= (2)V Q C T =-?g (3) 12 1211 22 V V V V Q Q T Q Q T T T ?= ?=???g (推论1) (4) 11222122 m Q m Q M T M T =??(推论2) 5:恒压反应热 (1)H U pV =+ (2) ()()()()212211222111p Q U W U p V U U p V p V U p V U p V H =?-=?+?=-+ -=+-+=?外 6:Q p 与Q v 的关系 (1)p v nR Q Q T =+? (2)r r m H H ξ ??= (3)r m r m H U RT ν?=?+?(注:左右两边的单位为J ·mol -1) 7:标准生成热的应用 r m i f m i f m i i H v H v H ΘΘΘ ?=?-?∑∑(生成物)(反应物) 8:燃烧热 r m i c m i c m i i H v H v H ΘΘΘ?=?-?∑∑(反应物)(生成物) (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前后顺序。)

广东药学院无机化学考试复习题

广东药学院无机化学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 已知A(s) + O2(g) = AO2(g) 平衡常数为K1;AO(g) + ?O2(g) = AO2(g) 平衡 常数为K2;反应A(s) + ?O2(g) = AO(g) 平衡常数为K3,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A、K1 = K2K3 B、K3 = K2K1 C、K2 = K1K3 D、K1 = K2/ K3 [2] 汽车散热器的冷却水在寒冷的天气常需加入适量的乙二醇或甘油,利用的是 溶液( )的性质。 A、沸点升高 B、凝固点降低 C、离子互斥 D、离子互吸 [3] 实验发现,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沸点都大于100℃,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溶液 的( ) A、蒸汽压下降 B、电离 C、解离 D、具有挥发性 [4]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如某可逆反应的ΔG<0,则该反应是( ) A、正反应自发进行 B、逆反应自发进行 C、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5] 一定温度下,放热反应CO(g) + H2O(g) ? CO2 (g) + H2(g) 已达平衡,若为了 提高CO 转化率可采用( ) A、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 B、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6] 500K时,反应SO2 (g)+1/2O2 (g) ? SO3 (g) 的K p = 50,在相同温度下,反 应 2SO3 (g) ? 2SO2 (g)+ O2 (g) 的K p必等于( ) A、100 B、2×10-2 C、2500 D、4×10-4 [7] 酸性溶液中,下列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如下,则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最强的是( ) Br2(l) + 2e ?2Br-Eθ=1.066V Cl2+ 2e ?2Cl- Eθ=1.358V MnO4-+ 8H++ 5e-?Mn2++ 4H2O Eθ=1.507V Fe3++ e ?Fe3+ Eθ=0.771V A、Br2 B、Cl2 C、MnO4- D、Fe3+ [8] 下列化合物中熔、沸点最高的是() A、H2S B、H2Se C、H2O D、H2Te [9]Cu的价层电子排布是4s13d10而不是4s23d 9根据的是( ) A、保利不相容原理 B、屏蔽效应原理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讲明其要紧来源和排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专门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能够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要紧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要紧来源和排除途径如下:(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要紧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 2(就大都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讲)要紧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 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或SO42-,另外50%能够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排除。H2S要紧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要紧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要紧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要紧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要紧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要紧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要紧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要紧的排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要紧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要紧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要紧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取(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 和CH4);与HO 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问题不?限于环境污染,?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对??、?质、?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然?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类环境宣?》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且表现在对?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它并未从战略?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动。 c、20世纪80年代?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20世纪90年代,?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约环境与发展宣?》、《21世纪议程》等重要?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动纲领。这是本世纪?类社会的又?重?转折点,树?了?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程碑。

(2)碳的循环:

(4)磷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命过程的主要营?。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标的?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 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法的科学。

化学海洋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化学海洋学是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升级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讲授化学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海洋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分布、迁移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内容,介绍当前海洋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以及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为学习其它海洋化学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本科生在学习化学类基础课程和海洋学的基础上,为了解和掌握海洋化学的基本原理,开设《化学海洋学》课程。化学海洋学是化学与海洋学交叉的学科,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科学,体现了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海洋的特点,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征。课程立足海洋化学的学科层面,选取海洋化学基础研究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课程首先对化学海洋学的学科属性及发展作一般性介绍;再以海洋的形成和化学组分的演化为切入点,介绍元素的循环与分布的一般规律;然后按照化学组分的类别分别讲授海水主 - 7 -

要成分、溶解气体、营养盐、微量元素、碳酸盐体系、有机物和海洋生产力以及同位素的含量、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分布、迁移变化规律等主要内容;最后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化学海洋学的发展展望进行归结。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的学生以《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有机化学I》等以及《海洋学II》为先修课程,掌握《无机化学实验I》、《分析化学实验I》等基本实验技能;学习并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海洋化学类专业课程《海水分析化学》、《海水分析化学实验》以及《海洋化学调查与数据处理方法》作为方法学基础。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吸收和运用同期开设的《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实验I》等化学类基础课的部分理论与方法;与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化学海洋学实验》课程并行开设,通过实验研究加深对化学海洋学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与《海洋学和海洋化学专业实习》以及《海洋化学综合实验》等密切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后续课程主要是海洋化学类的系列专业课,有《海洋物理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资源化学》、《河口化学》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使化学专业海洋化学方向的本科生奠定海洋化学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将化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海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验室教学、海洋现场实习相结合,认识和掌握海洋中的化学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应掌握化学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会通过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探讨海洋中发生的过程、变化与影响因素; (2)了解海洋化学研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以及与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其它海洋分支学科的联系; (3)了解当前海洋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了解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7 -

环境化学复习题

考研环境化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2.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____________和在环境的____________。 3. 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方式。 4. 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2 + hν+ (2)HNO2 + hν+ 或HNO2 + hν+ (3)HNO3 + hν+ (4)H2CO + hν+ 或H2CO + hν+ (5)CH3X + hν+ 7. 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________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8. 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请完善方程,填写相关分子式: O3 + CH2=CH2H2CO + H2COO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去除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9. 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1)CF m Cl n + h v CF m Cl n-1 + ________ ________ + O3O2 + ________ ________ +O O2 + Cl 10.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11. 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______。 15.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CFC-11和Halon 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7. 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18. 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 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______、热层和逃逸层。 20. 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引起的。 21. 大气中CH4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22. 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地壳> 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3. 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________ + 2________ + [OH-] - ________

海洋化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定位

海洋化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定位 理学院 一、基本情况 理学院应用化学系目前拥有应用化学和海洋药物二个校级重点学科,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专任教师31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博士6人,硕士1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 %;在这31名专任教师中,从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专业看,高分子化学7人、有机化学5人,无机化学1人、分析化学8人、物理化学2人、药物化学5人,应用化学4人;作为基础学科承担全校相关学院的11个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完成工作量8,000多学时。近三年来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9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申报专利22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共发表论文140篇,其中27篇被SCI、EI收录。 二、全院的共识: 通过学习学校的“十一·五”规划,全院认识到我校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学校肩负海洋使命,只有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抓住我国海洋事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作为基础学科的学院,我院的学科发展方向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建博增硕,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的作用,做好申博学科建设及支撑工作。 为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老师认真学习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应用化学系作为申博学科“海洋科学”的一部分,应该站在海洋科学更高的战略高度上,在“海洋化学”学科建设上发挥我们的作用。 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以及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起源于1670年,最初是从研究海水的含盐量和海水密度变化的关系开始,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300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与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等有密切的关系的学科。是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研究海洋中物质的性质和它们的化学作用的一门科学。主要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1、海水化学;2、海洋沉积物化学;3、活体海洋生物化学;4、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物相互作用的化学。现代海洋化学的研究对象已从原有的简单无机化合物,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海洋高分子化合物、悬浮离子的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及其动植物

无机化学习题库(湖北大学)参考答案(1)

第一章 气体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 (A) 3. (C) 二、填空题 ( 共10题 20分 ) 1. 1/4 ; 1/2 。 2. 3 NH p : 3.9 MPa 2 N p : 1.5 MPa 2 H p : 4.6 MPa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的体积 三、计算题 ( 共 3题 15分 ) 22. 5 分 (0152) 0152 设经过 t 秒 后白环在距离氨棉塞一端 x cm 处出现 , 根据气体扩散定律, 有: (97.1 -x )/t 3 NH M 17.0 ──── = ( ──── )1/2 = ( ─── )1/2 ∴ x = 57 x/t M HCl 36.5 即白环在距离润湿的氨棉塞一端 57.8 cm 处出现。 第二章 溶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D) 二、填空题 1. 174 g ·mol -1 2. 54.2 3. 0.299 三、问答题 答:用乙二醇较好。 因为它的沸点高, 难挥发。 而乙醇的沸点比水低, 在汽车行驶时,当散热器水箱受热后, 溶液中的乙醇先挥发, 容易着火。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A) 二、填空题 4. ΔG < 0 为 - ΔS > 0 为 + 5. 435.7 6. -241.8 kJ ·mol -1 三、计算题 7. 待求的反应 = 反应(1) - 反应(2) - 反应(3) -12 反应(4) 按Hess 定律,有: m r H ?= m r H ?(1) – m r H ?(2) – m r H ?(3) - 12 m r H ?(4)

环境化学di复习要点概要

绪论 1.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有害化学物质即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有害于人类,这样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3.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环境污染。 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题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6.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分为土壤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增高光化学烟雾地下水污染酸雨造成土壤酸化、建筑物受腐蚀 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包括噪声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大气能见度降低 7. 各圈层的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 第二章 1. 三大环境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化酸沉降臭氧损耗 2. 温度层结-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 3. 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降温率0.6k/100m;垂直方向对流,上冷下热,有利于污染扩散;逆温(上热下冷)易发生污染事件; 平流层特点:同温层:对流层的下层,大约25km以下,气温保持不变或稍有上升; 大约2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均递增率为 1.4K/km,到平流层顶,温度接近0℃ 4. 源-大气组分产生的途径和过程汇-指大气组分从大气中去除的途径和过程 源强-进入大气的组分输入速率(Fi)汇强-从大气输出组分的速率为(Ri) 某种组分在进入大气后到被清除之前在大气中停留的平均时间-称为平均停留时间或停留时间(存在时间、寿命)-ττ=大气中的总贮量Mi / Fi 或者Ri 停留时间意义:某组分的停留时间越长,表明该组分在离开大气或转化成其它物质以前,在环境中存留的时间也越长;某组分的停留时间越长,表明该组分在大气中的储量相对于输入(出)来说是很大的,即使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该组分的的输入(出)速度,对其总量的影响也不明显;若组分停留时间越短,其输入(出)速率的改变就对总贮量很敏感。 5.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这可由垂直递减率(Г=dT/dz)的变化情况来判断。 当Г=0时,称为等温气层;当Г< 0时,称为逆温气层。 例如:在山区,山峰上方,日光照射,上面的空气热,下面冷,就形成逆温层。 逆温现象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中,这种气层稳定性特强,对于大气中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辐射逆温产生的条件:晴朗的夜空无风或风速小 原因:地面白天升温,近地面温度升高;夜间地面冷却降温,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 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6.环境本底值:指自然环境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各种环境要素中的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基线含量,又叫环境背景值. 7.海陆风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有如下几种作用: ①循环作用,如果污染源处在局地环流之下,污染物就可能循环积累达到较高浓度。直接排入上层反向气流的污染物,有一部分也会随环流重新带回地面,提高了下层上风向的浓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